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808119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25924.6

申请日:

2009.03.13

公开号:

CN101498328A

公开日:

2009.08.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5B21/04

主分类号:

F15B21/04

申请人:

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永道; 舒永东; 刘光平; 吉青山; 张克东

地址:

21110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江宁科学园宝鼎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忠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包括蓄油箱、电机泵组、安全阀、主换向阀和冷却器,所述的冷却器安装在回油管路中,其特征在于:主换向阀的油口P和油口T分别与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连接,主换向阀的油口A和油口B分别与对应的双向供油管连接,其中一根双向供油管与艉轴中的内油管连接,另一根双向供油管与艉轴中的外油管连接;与主换向阀的油口P和油口T连接的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之间设有一个液控换向阀,液控换向阀的进油孔与高压供油管连接,液控换向阀的出油口与回油管路连接;与主换向阀的油口A和油口B连接的两根双向供油管之间设有梭阀,梭阀的输出液压信号为液控换向阀的控制信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包括蓄油箱、电机泵组、安全阀、主换向阀和冷却器,所述的冷却器安装在回油管路中,其特征在于:
a)主换向阀的油口P和油口T分别与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连接,主换向阀的油口A和油口B分别与对应的双向供油管连接,其中一根双向供油管与艉轴中的内油管连接,另一根双向供油管与艉轴中的外油管连接;
b)与主换向阀的油口P和油口T连接的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之间设有一个液控换向阀,液控换向阀的进油孔与高压供油管连接,液控换向阀的出油口与回油管路连接;
c)与主换向阀的油口A和油口B连接的两根双向供油管之间设有梭阀,梭阀的输出液压信号为液控换向阀的控制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双向供油管上均设有一个液控单向阀;所述的液控换向阀的出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回油管路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液压站中的电机泵组为一组电机泵组,或并联的双组电机泵组。

说明书

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船用液压站,尤其是一种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
背景技术
船用液压站是可调螺距螺旋桨控制部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可调螺距螺旋桨进行调距操作时,液压站向工作机构输出压力油,然而在大部分时间里,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螺距无需调节,液压站处于空转状态。目前,带有冷却装置的液压站是在回油管路中安装油冷却器,系统回油经过冷却器,实现油的冷却,当液压站的电机泵组处于空转状态时,由于系统回油管路中没有回油,此处的冷却器是不工作的,为了降低油箱里的油温,往往需要另外配置冷却专用泵和专用冷却器组成的独立冷却系统,可见,在传统的船用液压站中,冷却的重点并非放在系统回油管路中的冷却器,而是为油箱建立的独立的独立冷却系统,通过额外动力对船用液压站的液压油实现强制循环冷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船用液压站对油温的冷却主要通过另外配置冷却专用泵和专用冷却器组成的独立冷却系统来实现,而液压站的电机泵组处于空转状态时,系统回油管路中的冷却器不能发挥作用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包括蓄油箱、电机泵组、安全阀、主换向阀和冷却器,所述的冷却器安装在回油管路中,其特征在于:
a)主换向阀的油口P和油口T分别与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连接,主换向阀的油口A和油口B分别与对应的双向供油管连接,其中一根双向供油管与艉轴中的内油管连接,另一根双向供油管与艉轴中的外油管连接;
b)与主换向阀的油口P和油口T连接的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之间设有一个液控换向阀,液控换向阀的进油孔与高压供油管连接,液控换向阀的出油口与回油管路连接;
c)与主换向阀的油口A和油口B连接的两根双向供油管之间设有梭阀,梭阀的输出液压信号为液控换向阀的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两根双向供油管上均设有一个液控单向阀;所述的液控换向阀的出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回油管路连接。
在本发明中,液压站中的电机泵组为一组电机泵组,或并联的双组电机泵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与传统的船用液压站相比,不需要另外配置冷却专用泵和专用冷却器,结构紧凑;由于在与主换向阀的油口P和油口T连接的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之间设有一个液控换向阀,通过自动换向,可以充分发挥电机泵组和回油管路中的作用,设备利用率高,当系统处于调距工作状态时,供油管中的高压油由油口P进入主换向阀和由油口T回到回油管路中,当系统不需要调距时,供油管中的高压油经过液控换向阀直接进入回油管路,通过回油管路中的冷却器,使油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由于液控换向阀的控制信号来自两根双向供油管之间梭阀的输出液压信号,换向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由于两根双向供油管上均设有一个液控单向阀,在系统不需要调距时,液控单向阀将会自动关闭相应的双向供油管,锁定调距。
附图说明
图1~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液控换向阀的自动换向原理图,其主换向阀分别处于中位、左位、右位的情况。
图中:1、电机泵组;2、冷却器;3、安全阀;4、液控换向阀;5、单向节流阀;6、主换向阀;7、梭阀;8、调压溢流阀;9、蓄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及其在船用液压站中的工作过程。
船用液压站主要包括蓄油箱9、电机泵组1、安全阀3、主换向阀6和冷却器2,工作中,电机泵组1将蓄油箱9中的液压油提供给主换向阀6的油口P,由主换向阀6将液压油送往浆毂,回油由主换向阀6油口T进入回油管路,由回油管路中的冷却器2对液压油降温,在船用液压站中一般还设有安全阀3和调压溢流阀8。为了实现自动循环冷却,本发明在船用液压站中特设了一个液控换向阀4。
由图1可见,船用液压站的主换向阀6的油口P和油口T分别与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连接,主换向阀的油口A和油口B分别与对应的双向供油管连接,其中一根双向供油管与艉轴中的内油管连接,另一根双向供油管与艉轴中的外油管连接;与主换向阀6的油口P和油口T连接的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之间设有一个液控换向阀4,液控换向阀4的进油孔与高压供油管连接,液控换向阀4的出油口经单向节流阀5与回油管路连接;与主换向阀6的油口A和油口B连接的两根双向供油管之间设有梭阀7,梭阀7的输出液压信号(虚线表示)为液控换向阀4的控制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液控换向阀的出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回油管路连接。
自动循环冷却是这样工作的:
如图1所示,当系统不需要调距时,主换向阀6位于中位,油口P闭合,提供给主换向阀6的液压油不能进入系统,梭阀7不能采集到压力信号,液压泵组1输出低压油流,此时的液控换向阀4在弹簧推力的作用下处于右位状态,液压泵组1输出的低压油流依次通过液控换向阀4和单向节流阀5后进入回油管路中的冷却器2,使油液得以冷却。
如图2所示,系统处于调距工作状态时,在主换向阀6由中位切换到左位后的极短时间内,液压油部分经过主换向阀6进入到系统,梭阀7采集压力信号,压力信号反馈到液控换向阀4,使其克服弹簧推力由右位换向到左位,切断主油路与回油路的沟通,由于主换向阀6换向已经在左位,油口P与油口B沟通,油口A与油口T沟通,此时液压油全部由主换向阀6的油口P进入油口B,回油由油口A进入主换向阀6由油口T进入回油管路中的冷却器2,使油液得以冷却,同时,梭阀7采集的压力信号也同步反馈到电机泵组1,使之输出合适压力的液压油流。
图3是系统处于另一种调距工作状态,它与图3的区别仅在于:主换向阀6被切换到右位,使主换向阀6的油口P与油口A沟通,油口B与油口T沟通,液压油全部由主换向阀6的油口P进入油口A,回油由油口B进入主换向阀6由油口T进入回油管路中的冷却器2,电机泵组1的供油方式已经液控换向阀4和冷却器2的工作状态完全相同。
结束调距后,船用液压站将自动进入图1所示的自动循环冷却工作状态。
船用液压站中设置安全阀3是防止电机泵组输出的压力油过高的泄压装置,设置调压溢流阀8是防止梭阀7采集的艉轴系统反馈压力油流量过大的溢流装置。
具体实施时,液压站中的电机泵组可以采用一组电机泵组,也可以采用并联的双组电机泵组。

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自动循环冷却的船用液压站,包括蓄油箱、电机泵组、安全阀、主换向阀和冷却器,所述的冷却器安装在回油管路中,其特征在于:主换向阀的油口P和油口T分别与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连接,主换向阀的油口A和油口B分别与对应的双向供油管连接,其中一根双向供油管与艉轴中的内油管连接,另一根双向供油管与艉轴中的外油管连接;与主换向阀的油口P和油口T连接的高压供油管和回油管路之间设有一个液控换向阀,液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流体压力执行机构;一般液压技术和气动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