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姜感冒注射液在制备雾化和直肠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807537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5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00762.2

申请日:

20141128

公开号:

CN104922620B

公开日:

201808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9/08,A61K36/9068,A61K47/10,A61K9/12,A61P11/00,A61P31/12

主分类号:

A61K9/08,A61K36/9068,A61K47/10,A61K9/12,A61P11/00,A61P31/12

申请人:

山西佳能达华禹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耿福能

地址:

044400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县城桥头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桑姜感冒注射液在制备雾化和直肠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桑姜提取液、增溶剂、助溶剂、pH调节剂,通过相应的工艺流程制成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将其运用于雾化治疗或直肠给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在95%以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雾化和直肠治疗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桑姜感冒注射液由桑姜提取液、增溶剂、助溶剂和pH调节剂组成,其具体含量为:桑姜提取液80~90ml、增溶剂1~5ml、助溶剂1~6g、pH调节剂0.1~0.3g,所述增溶剂为聚乙二醇400,助溶剂为葡甲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为:桑姜提取液85ml,增溶剂4ml,助溶剂6g,pH调节剂0.3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射液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桑姜提取液中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再加入氯化钠调至等渗,静置3-10小时后,滤过取滤液;(2)向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中加入增溶剂和助溶剂,煮沸后,1.2μm微孔过滤,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姜提取液包括以下步骤制备:(1)取按配方中的桑叶150g、菊花20g、紫苏80g、连翘80g、苦杏仁80g和干姜50g分别进行粉碎处理,再将粉碎后的六味药材混合;(2)向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药材中加入药材重量的4倍的水,浸泡2小时;(3)将步骤(2)中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装入特制的容器中,在压强为200~600MPa的条件下进行超高压提取,提取2~3次,每次5~10min,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25,该密度为65℃条件下测得;(4)向步骤(3)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至药液含醇量为60-95%,静置24-36小时,取上清液;(5)向步骤(4)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天然澄清剂,搅拌均匀,温度保持在25-85℃,静置6-8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6)向步骤(5)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搅拌;(7)将步骤(6)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1.2μm微孔过滤,得桑姜提取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天然澄清剂为ZTC1+1Ⅱ,其中A、B组分加入量分别为药液体积的2-10%和4-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在雾化给药时:每次用药量在0.2ml/kg,结合1~4ml的等渗盐水,每次呼吸雾化后的桑姜感冒注射液5~10min,一天1~3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在直肠给药时:每次0.15ml/kg,一天1~3次。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还可以联合板蓝根、柴胡注射液、妥布霉素、西米替丁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雾化或直肠给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方中药制剂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雾化和直肠给药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由于在我国感冒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严重,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桑姜感冒注射剂的有效成分为桑叶、菊花、紫苏、连翘、苦杏仁和干姜六味中药,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解表散寒、抗菌抗炎、镇咳平喘、发汗解表,温肺止呕之功效。实践证明,该注射剂不仅具有抗菌抗炎的双重作用,而且可以祛痰止咳,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头痛和咽喉肿痛,对风寒风热感冒都有效,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将桑姜感冒注射剂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通过组织吸收,速度较慢,而且既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造成注射局部硬结,甚至肿痛,继发感染,经常注射容易导致臀肌挛缩综合征,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明显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是针对儿童的注射剂,因小孩在注射药物的过程中,注射器的针头容易被因为疼痛而扭动身体的小孩给折断在肌肉中或者划伤小孩的皮肤,从而对儿童造成伤害。

传统中药注射剂中通常使用聚山梨酯80作为增溶剂,在临床使用中会出现一些安全性问题,如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在动物的药理毒理试验中也发现聚山梨酯80可能对心血管等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可以完美地替代聚山梨酯80,具有以下优势:低组胺释放-术前无需使用抗组胺剂和类皮质激素。低溶血作用。较高的生理耐受性。可用蒸汽灭菌法,无需昂贵的无菌制造工艺。高增溶能力-使低容量高剂量的注射成为可能。低粘度,即使在高浓度时,30%溶液亦可无痛给药。

通过将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而制备出的专门用于雾化治疗和直肠给药治疗的药物,较之注射剂的肌肉注射:

直肠给药具有以下优点: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儿童(尤其是1-3岁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口服给药,一般经由肝肾等器官代谢;而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黏膜吸收,直接进入大循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直肠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小儿口服给药不易灌喂,孩子在哭闹时易出现呛药、呕吐,往往影响有效剂量;注射给药,虽有它一定的优点,但不易被儿童接受,且不方便,需在一定条件和操作技巧下才能完成,直肠给药只需让孩子俯卧位,将药液轻轻推入肛门内。直肠给药途径吸收快、起效快:国内外有关人员曾对片剂、胶囊、注射剂、栓剂等四种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结果,直肠给药半小时就能起效,口服约一个小时起效。它们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相似,都约4小时。注射给药,吸收快,但消除也快,在体内维持血药浓度时间很短,呈直线下降。因此儿童直肠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好、更优越。

雾化吸入疗法是用专门的雾化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微小颗粒,吸入呼吸道及肺部使药物沉积在呼吸道内治疗疾病,相对于传统的打针吃药,这种治疗方法给药剂量小且有效地降低了副作用。雾化吸入给药具有如下优点: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呼吸道和肺部,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而且更为有效。由于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其用量最多只需其它给药方式的十分之一,明显地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一点对于儿童和老人尤为重要。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对于某些以病毒感染为主的、可自愈的疾病(如:感冒),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药物作用直接,对缓解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迅速,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甚至在危急时刻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姜感冒注射液,特别是一种桑姜感冒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在于提供一种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目的是用于雾化和直肠给药。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由桑姜提取液、增溶剂、助溶剂和pH调节剂组成,其具体含量为:桑姜提取物80~100ml、增溶剂 1~10ml、助溶剂1~15ml、pH调节剂0.1~0.5g。

进一步,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成分及其含量为:桑姜提取物80~90ml、增溶剂 1~5ml、助溶剂1~5g、pH调节剂0.1~0.3g。

进一步,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成分及其含量为:桑姜提取液85ml、增溶剂 4ml、助溶剂6g、pH调节剂0.3g。

所述的增溶剂为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氧乙烯蓖麻油、泊洛沙姆188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聚乙二醇400,用量为2~4ml。

所述的助溶剂为葡甲胺。

所述的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提取液中的原药材的处方为,以重量份计:桑叶150g、菊花20g、紫苏80g、连翘80g、苦杏仁80g、干姜50g。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的:

(1)向桑姜提取液中加入pH调节剂调节药液pH值,再加入氯化钠调至等渗,静置3-10小时后,滤过取滤液;

(2)向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中加入增溶剂和助溶剂,煮沸后,1.2μm微孔过滤,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灭菌后,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提取液,其特征在于,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3)取按配方中的桑叶、连翘、菊花、干姜、苦杏仁、紫苏叶分别进行粉碎处理,再将粉碎后的六味药材混合;

(4)向步骤(3)中得到的混合药材中加入药材重量的4倍的水,浸泡2小时;

(5)将步骤(4)中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装入特制的容器中,在压强为200~600MPa的条件下进行超高压提取,提取2~3次,每次5~10min,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25(60~65℃测);

(6)向步骤(5)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至药液含醇量为60-95%,静置24-36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25(60~65℃测);

(7)向步骤(6)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天然澄清剂,搅拌均匀,温度保持在25-85℃,静置6-8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

(8)向步骤(7)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搅拌;

(9)将步骤(8)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1.2μm微孔过滤,滤液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05~1.15(75~85℃测)的桑姜提取物。

步骤(7)中所述的天然澄清剂,为ZTC1+1Ⅱ。

步骤(7)中所述的天然澄清剂,为ZTC1+1Ⅱ,其中A、B组分加入量分别为药液体积的2-10%和4-20%。

本发明中采用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替代传统中药注射剂通常使用的聚山梨酯80,能够有效避免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一些安全性问题,如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以及在动物药理毒理试验中出现的对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可以完美地替代聚山梨酯80:

粘度是增溶剂使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注射应用中,高粘度溶剂能引起对血管系统的刺激和其他一些严重问题。粘度随增溶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与聚乙二醇400的对照中发现,聚山梨醇酯80的粘度在高浓度时增加迅速(当药物浓度从5%增加到30%时,其使用聚山梨酯80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粘度由2.1上升到了33.5);,然而聚乙二醇400的粘度保持相当稳定(使用聚乙二醇400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粘度在1.9~9.9的范围),该结果显示使用聚山梨醇80作为增溶剂时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粘度会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不利于临床使用,结果见表1。

表1 增溶剂浓度和药物剂量对粘度的影响

聚乙二醇400的低毒性已在应用中由溶血作用和血清组胺水平验证,将其与聚山梨醇酯80进行对比实验,表2中数据结果表明溶血作用随增溶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然而在聚山梨醇酯80中的红血球溶解量高于在聚乙二醇400中的十倍以上。组胺水平显示了同样的结果,聚山梨醇酯80中的组胺值高出聚乙二醇400中的许多倍。

表2 经脉应用后人红血球的溶血作用和狗的血清组胺水平

综合表1与表2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聚山梨醇80作为增溶剂时不仅会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大药液的粘度,可能会引起血管系统的刺激,从而不利于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使用聚山梨醇80作为增溶剂在相同剂量的条件下,其引起的溶血作用与血清组胺水平均大大的超过了使用同等剂量条件下的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进一步证明了聚乙二醇400具有的低毒性。

③选用八种增溶剂进行对骨骼肌细L6刺激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

表3 造成L6细胞肌酸激酶(CK)残率为75%(轻度刺激)、50%(中度刺激)的样品浓度(%)

PEG300 PEG400 PEG600 丙二醇 泊洛沙姆188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聚氧乙烯35蓖麻油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50%残留 28.13 29.4 26.8 28.20 26.5 20.75 26.09 0.77 75%残留 22.49 17.1 15.9 22.81 10.8 13.22 18.48 0.38

结果显示,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对肌肉刺激性最大,而聚乙二醇400、丙二醇对肌肉刺激性最低,中药注射剂临床前研究应当选择适合的辅料以减少注射剂的毒副作用。

④选用八种增溶剂进行对家兔红细胞溶血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

表4 造成家兔红细胞溶血率为5%、20%的样品浓度

PEG300 PEG400 PEG600 丙二醇 泊洛沙姆188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聚氧乙烯35蓖麻油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5%溶血剂量 11.74 16.51 14.25 4.81 9.04 0.59 0.65 0.08 20%溶血剂量 14.99 27.36 15.09 6.22 15.01 2.15 2.57 0.11

结果显示,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最易引起红细胞破裂,而聚乙二醇400致溶血毒副作用最小,中药注射剂临床前研究应当选择适合的辅料以减少注射剂的毒副作用。

采用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不仅可以增加六味药材的溶解度,而且刺激性和毒副作用最小,且增加了桑姜提取液中的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通过雾化装置,每次用药量在0.2ml/kg,结合1~4ml的等渗盐水,每次呼吸雾化后的桑姜感冒注射液5~10min,一天1~3次。雾化后的桑姜感冒注射液进入鼻腔,呼吸道,咽喉从而达到治疗感冒、咳嗽、头痛、咽喉肿痛,散风清热,祛痰止咳的目的。经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治愈效果明显,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中总有效率达到95.18%。

采用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通过特定推进器将桑姜感冒注射液经肛门送入直肠,每次0.15ml/kg,一天1~3次,这样药液进入直肠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然后在通过肺的宜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将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直肠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达到98.45%。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可以联合板蓝根、柴胡注射液、妥布霉素、西米替丁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雾化或直肠给药。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其成分中不包含苯甲醇,增加了桑姜注射液的安全用药范围。其有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用于雾化给药和直肠给药均有很好的疗效,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试验中,总有效率均在95%以上,且避免了患者打针吃药的痛苦,提高了复方桑姜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了毒副作用,长期应用安全。而将传统的桑姜注射剂也使用雾化给药和直肠给药进行临床实验,其总有效率在85%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

桑姜提取液85ml

聚乙二醇4004ml

葡甲胺6g

氢氧化钠0.3g

注射用水适量

制备1000ml

制备方法:

(1)称取5个处方量的桑姜处方:桑叶750g、菊花100g、紫苏400g、连翘400g、苦杏仁400g、干姜250g分别进行粉碎,粉碎后将六味药材混合后加入药材总重的4倍量的纯化水,浸泡2小时后在压强为400MPa的条件下,超高压提取2次,每次8分钟,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65℃测);

(2)向步骤(1)中所述的相对密度为1.11(65℃测)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调节药液含醇量为75%,静置24小时后,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65℃测),回收乙醇,然后再加入天然澄清剂ZTC1+1Ⅱ中的B组分药液体积的20%后,温度保持在85℃,再加入ZTC1+1Ⅱ中的A组分10%,静置8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

(3)向步骤(2)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后,过滤,滤液进行1.2μm微孔过滤,滤液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10(80℃测)的桑姜提取物401ml;

(4)取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提取物85ml,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然后加入0.3g氢氧化钠调节pH值,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静置7小时后,过滤,取滤液;

(5)将4ml的聚乙二醇400和葡甲胺6g加入到步骤(4)中得到的滤液中,煮沸后,1.2μm微孔过滤,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后,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实施例2

配方:

桑姜提取液80ml

聚乙二醇4001ml

葡甲胺1g

氢氧化钠0.1g

注射用水适量

制备1000ml

制备方法:

(1)称取3个处方量的桑姜处方:桑叶450g、菊花60g、紫苏240g、连翘240g、苦杏仁240g、干姜150g分别进行粉碎,粉碎后将六味药材混合后加入药材总重的4倍量的纯化水,浸泡2小时后在压强为600MPa的条件下,超高压提取2次,每次5分钟,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60℃测);

(2)向步骤(1)中所述的相对密度为1.01(60℃测)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调节药液含醇量为60%,静置36小时后,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60℃测),回收乙醇,然后再加入天然澄清剂ZTC1+1Ⅱ中的B组分药液体积的4%后,温度保持在25℃后,再加入ZTC1+1Ⅱ中的A组分2%,静置6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

(3)向步骤(2)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后,过滤,滤液进行1.2μm微孔过滤,滤液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05(75℃测)的桑姜提取物191ml;

(4)取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提取液80ml,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然后加入氢氧化钠0.1g调节pH值,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静置10小时后,过滤,滤液中加入1ml的聚乙二醇400,煮沸,1.2μm微孔过滤,得滤液后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后,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实施例3

配方:

桑姜提取液90ml

聚乙二醇400 2ml

聚氧乙烯蓖麻油3ml

葡甲胺5g

氢氧化钠0.3g

注射用水适量

制备1000ml

制备方法:

(1)称取3个处方量的桑姜处方:桑叶450g、菊花60g、紫苏240g、连翘240g、苦杏仁240g、干姜150g分别进行粉碎,粉碎后将六味药材混合后加入药材总重的4倍量的纯化水,浸泡2小时后在压强为200MPa的条件下,超高压提取3次,每次10分钟,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5℃测);

(2)向步骤(1)中所述的相对密度为1.10(65℃测)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调节药液含醇量为95%,静置24小时后,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测),回收乙醇,然后再加入天然澄清剂ZTC1+1Ⅱ中的B组分药液体积的10%后,温度保持在25℃后,再加入ZTC1+1Ⅱ中的A组分5%,静置7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

(3)向步骤(2)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后,过滤,滤液进行1.2μm微孔过滤,滤液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10(80℃测)的桑姜提取物189ml;

(4)取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提取液90ml,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然后加入氢氧化钠0.3g调节pH值,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静置3小时后,过滤,取滤液;

(5)将2ml的聚乙二醇400、3ml聚氧乙烯蓖麻油和5g的葡甲胺加入到步骤(4)中得到的滤液中,煮沸后,1.2μm微孔过滤,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后,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实施例4

配方:

桑姜提取液100ml

聚乙二醇300 10ml

葡甲胺15g

氢氧化钠0.5g

注射用水适量

制备1000ml

制备方法:

(1)称取3个处方量的桑姜处方:桑叶450g、菊花60g、紫苏240g、连翘240g、苦杏仁240g、干姜150g分别进行粉碎,粉碎后将六味药材混合后加入药材总重的4倍量的纯化水,浸泡2小时后在压强为300MPa的条件下,超高压提取3次,第一次10分钟,后面两次为8分钟,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60℃测);

(2)向步骤(1)中所述的相对密度为1.01(60℃测)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调节药液含醇量为70%,静置36小时后,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5℃测),回收乙醇,然后再加入天然澄清剂ZTC1+1Ⅱ中的B组分药液体积的16%后,温度保持在70℃后,再加入ZTC1+1Ⅱ中的A组分8%,静置6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

(3)向步骤(2)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后,过滤,滤液进行1.2μm微孔过滤,浓缩滤液,相对密度为1.05(75℃测)得桑姜提取物187ml;

(4)取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提取液100ml,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然后加入氢氧化钠0.5g调节pH值,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静置7小时后,过滤,取滤液;

(5)将10ml的聚乙二醇300 和15g的葡甲胺加入到步骤(4)中得到的滤液中,煮沸后,1.2μm微孔过滤,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后,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实施例5

配方:

桑姜提取液 95ml

泊洛沙姆188 4ml

聚氧乙烯蓖麻油 4ml

葡甲胺10g

氢氧化钠0.4g

注射用水适量

制备1000ml

制备方法:

(1)将桑叶150g、菊花20g、紫苏80g、连翘80g、苦杏仁80g、干姜50g分别进行粉碎,粉碎后将六味药材混合后加入药材总重的4倍量的纯化水,浸泡2小时后在压强为400MPa的条件下,超高压提取3次,第一次5分钟,后面两次为10分钟,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5℃测);

(2)向步骤(1)中所述的相对密度为1.25(65℃测)加入无水乙醇调节药液含醇量为85%,静置24小时后,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5℃测),回收乙醇,然后再加入天然澄清剂ZTC1+1Ⅱ中的B组分药液体积的20%后,温度保持在70℃后,再加入ZTC1+1Ⅱ中的A组分10%,静置3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

(3)向步骤(2)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后,过滤,滤液进行1.2μm微孔过滤,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15(85℃测)的桑姜提取物184ml;

(4)取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提取液95ml,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然后加入氢氧化钠0.4g调节pH值,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静置7小时后,过滤,取滤液;

(5)将4ml的泊洛沙姆188、聚氧乙烯蓖麻油4ml和10g的葡甲胺加入到步骤(4)中得到的滤液中,煮沸后,1.2μm微孔过滤,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后,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参比实施例1

配方:

桑姜提取液85ml

聚山梨酯80 4ml

葡甲胺 6g

氢氧化钠 0.3g

注射用水适量

制备 1000ml

制备方法:

(1)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桑姜提取物85ml,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然后加入0.3g氢氧化钠调节pH值,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静置7小时后,过滤,取滤液;

(2)将4ml的聚山梨酯80和葡甲胺6g加入到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中,煮沸后,1.2μm微孔过滤,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后,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参比实施例2

配方:

桑姜提取液85ml

聚乙二醇400 4ml

氢氧化钠 0.3g

注射用水适量

制备 1000ml

制备方法:

(1)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桑姜提取物85ml,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然后加入0.3g氢氧化钠调节pH值,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静置7小时后,过滤,取滤液;

(2)将4ml的聚乙二醇400加入到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中,煮沸后,1.2μm微孔过滤,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后,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参比实施例3

将桑叶150g、菊花20g、紫苏80g、连翘80g、苦杏仁80g和干姜5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100ml,加乙醇,使含醇量分别为60%、70%、8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残渣加水溶解并煮沸10分钟,加活性碳适量,滤过,加水至900ml,加入苯甲醇10ml,用4%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5,用氯化钠调至等渗,静置48小时,滤过,加入4ml聚山梨酯80,煮沸,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封,灭菌,即得。

参比实施例4

取桑叶150g,菊花20g,紫苏80g,连翘80g,苦杏仁80g,干姜50g。以上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 小时,第二次 1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 100ml。加乙醇,使含醇量分别为60%、70%、8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 残渣加水溶解并煮沸10 分钟,加活性碳适量,滤过,加水至900ml,加入苯甲醇 10ml,用4%氢氧化钠溶液调 pH 值至7.5,用氯化钠调至等渗,静置48 小时,滤过,加入3g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煮沸,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混匀,灌封,灭菌,即得。

以下通过试验例对上述实施例与参比实施例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进行效果说明:

试验例1 采用雾化吸入给药途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1、雾化吸入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通过比较本发明所述的复方桑姜感冒注射液(实施例1)和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将30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以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血象为观察指标,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本发明所述的复方桑姜感冒注射液组、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组和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8%、84.89%和86.07%(P<0.05),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复方桑姜感冒注射液雾化吸入疗效明显优于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庆大霉素和α-糜蛋白酶的雾化治疗方法。

2、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

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复方桑姜感冒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患儿,并与双黄连雾化吸入进行对比,取得了良好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2.1分组:选取支气管炎患儿67例,其中男29例,女38例,年龄6个月~3岁,病程<3天。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伴体温升高22例,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粗、可见小片阴影15例,外周血白细胞均正常;对照组伴体温升高 18 例,X 线检查示肺纹理增粗、可见小片阴影 12 例,外周血白细胞均正常。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X 线检查情况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2.2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治疗组予以实施例1中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为将取桑姜感冒注射液3ml,加入生理盐水2ml,利用空气压缩雾化器雾化吸入,每12小时1 次,每次5~10分钟。对照组予以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

2.3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 7天内咳嗽症状缓解,喘憋消失,无呼吸困难及发绀,体温正常,肺部喘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X 线检查正常;

(2)有效: 7天内症状减轻,肺部喘鸣音减少,X 线检查示双肺纹理稍增粗;

(3)无效: 7天内症状、体征及X 线检查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2.4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7%,高于对照组的75.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组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05±0.13)天、(7.96±0.38)天,短于对照组的(7.14±0.50)天、(10.98±0.42)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试验例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及支气管患儿的效果上优于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双黄连在相应症状上的效果。

试验例2 采用直肠给药途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在该临床试验中包括19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114例,女78例,年龄为6个月至12岁,体温38~40.5℃,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作为治疗组,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作为对照组1,柴胡注射液作为对照组2,然后分别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1、给药方法:直肠给药用量约为肌肉注射1~1.5倍,取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药液按0.15ml/kg取,选用10ml的一次性注射器,接入一次性直肠给药导管,用石蜡油棉球涂抹导管外壁,缓慢插入患儿肛门约5~10cm,将药物注入后拔出导管,然后用卫生纸堵住肛门约3分钟,观察有无药液溢出。

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组的疗效比较,具体操作如下:

对扁桃体炎患儿使用药液2ml,同时口服阿莫西林干混悬剂;对急性咽炎患儿使用药液2ml;对发烧患儿使用药液4ml。每日3次直肠给药。

2、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实用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将疗效标准分为4级:

治愈:治疗3天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生理化指标全部正常;

显效:治疗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理化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治疗3天后体温出现下降,临床症状消失一部分,生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副反应记录:患儿应用后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腹泻、恶心呕吐、多汗、皮疹及其他不良反应。

3、结果:检验指标的数据经统计:

(1)治疗组:运用实施例1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治愈54/64(84.38%),显效6/64(9.38%),有效3/64(4.69%),无效1/64(1.56%),总有效率98.45%,无不良反应发生;

(2)对照组1:运用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治愈48/64(75.00%),显效3/64(4.69%),有效4/64(6.25%),无效9/64(14.06%),总有效率85.94%,无不良反应发生;

(3)对照组2:运用市售的柴胡注射液治愈48/64(75.00%),显效5/64(7.81%),有效1/64(1.56%),无效10/64(15.63%),总有效率为84.37%,无不良反应发生。

上述结果说明实施例1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在运用直肠给药的方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上明显高于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以及柴胡注射液运用于直肠给药。

试验例3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与柴胡注射液联合用药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

雾化配方:实施例1中桑姜感冒注射液2ml+柴胡注射液2ml+低渗盐水1ml;

适用人群:患有感冒的50-70岁的老年人;

给药方式:参见试验例1中1的临床试验方法;

分组:将90名平均年龄在63岁的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老年人随机分为实施例1桑姜感冒注射液组、柴胡注射液组、实施例1桑姜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组。

结果:结果实施例1桑姜感冒注射液组、柴胡注射液组、实施例1桑姜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8%、86.06%和90.51%。说明实施例1中桑姜感冒注射液联合柴胡注射液使用雾化给药的方法,在治疗老年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上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比单独的桑姜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的效果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例4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与妥布霉素联合用药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效果观察

雾化配方:实施例4中桑姜感冒注射液2ml+妥布霉素0.5~2mg+低渗盐水1ml;

适用人群:患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40-60岁的患者;

给药方式:参见试验例1中的临床试验方法;

分组:将120名平均年龄在56岁的患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施例4桑姜感冒注射液组、妥布霉素组、实施例4桑姜注射液+妥布霉素组。

结果:结果实施例4复方桑姜感冒注射液组、妥布霉素组、实施例4桑姜注射液+妥布霉素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3%、82.18%和85.62%。说明实施例4中桑姜感冒注射液联合妥布霉素使用雾化给药的方法,在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上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比单独的桑姜注射液、妥布霉素组的效果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例5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与西米替丁和板蓝根联合用药对疱疹性咽炎治疗效果观察

直肠给药配方:实施例2中桑姜感冒注射液2ml+西米替丁1ml+板蓝根注射液1ml+低渗盐水1ml;

适用人群:患有疱疹性咽炎的40-50岁的患者;

给药方式:参见试验例2中的临床试验方法;

分组:将160名平均年龄在47岁的患有疱疹性咽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施例1桑姜感冒注射液组、西米替丁组、板蓝根注射液组、实施例1桑姜感冒注射液+西米替丁+板蓝根注射液组。

结果:(1)实施例1桑姜感冒注射液组:治愈24/40(60%),显效5/40(12.5%),有效1/40(2.5%),无效10/40(25%),总有效率为75%,无不良反应;

(2)西米替丁组:治愈25/40(62.5%),显效6/40(15%),有效1/40(2.5%),无效8/40(20%),总有效率为80%,无不良反应;

(3)板蓝根注射液组:治愈20/40(50%),显效5/40(12.5%),有效4/40(10%),无效11/40(27.5%),总有效率72.5%,无不良反应;

(4)实施例1桑姜感冒注射液+西米替丁+板蓝根注射液组:治愈30/40(75%),显效4/40(10%),有效5/40(12.5%),无效1/40(2.5%),总有效率为97.5%,无不良反应。

本试验例说明实施例1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在联合西米替丁和板蓝根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炎具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总有效率高达97%。

试验例6 实施例1-5与参比实施例1-3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将按照实施例1-5与参比实施例1-3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放入0℃、25℃、35℃、45℃、55℃的环境下,放置30天后,观察液体中的澄明情况,结果如表5:

温度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参比实施例1 参比实施例2 参比实施例3 参比实施例4 0℃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少量絮状物 少量絮状物 絮状物 絮状物 絮状物 少量絮状物 25℃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35℃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悬浮颗粒 悬浮颗粒 悬浮颗粒 澄清透明 45℃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少量悬浮颗粒 絮状物 絮状物 絮状物 絮状物 少量絮状物 55℃ 澄清透明 少量悬浮颗粒 少量悬浮颗粒 少量絮状物 沉淀 沉淀 沉淀 沉淀 沉淀

分析结果如下:

(1)实施例1-3中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配方中含有聚乙二醇400,而实施例4-5中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配方中不是以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由表5中的结果明显可以看出,实施例1-3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稳定性明显强于实施例4-5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2)参比实施例1是利用实施例1制备的桑姜提取物,将聚山梨酯80作为增溶剂,其余成分及其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由表5中的结果可以看出,用聚山梨酯80作为增溶剂,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稳定性没有使用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的实施例1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稳定性好。

(3)参比实施例2是利用实施例1制备的桑姜提取物,未加入葡甲胺作为增溶剂,其余成分及其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由表5中的结果可以得出,加入增溶剂葡甲胺与未加入葡甲胺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稳定性好。

(4)参比实施例3是利用传统水提的方法制备桑姜提取液,最后加入聚山梨酯80作为增溶剂,由表5中的结果还能得出实施例4-5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稳定性强于参比实施例1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5)参比实施例4是利用传统水提的方法制备桑姜提取液,最后加入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作为增溶剂,还加入了苯甲醇,由表5中的结果得出按照参比实施例4所述的方法制备桑姜感冒注射液,其稳定性弱于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1-5中所述的任一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稳定性。

综上,优选聚乙二醇400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增溶剂;葡甲胺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助溶剂。

综上所述,试验例1与试验例2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在运用雾化给药或直肠给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明显比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运用同样的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好。

试验例3-5的临床试验结果观察得出,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还可以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相应疾病,经试验结果发现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具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跟多的利用起来。

试验例6的稳定性考察试验说明,优选聚乙二醇400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增溶剂,而葡甲胺作为助溶剂后,稳定性会得到加强。

虽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并非是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调整仍受本专利的保护。

桑姜感冒注射液在制备雾化和直肠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桑姜感冒注射液在制备雾化和直肠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桑姜感冒注射液在制备雾化和直肠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桑姜感冒注射液在制备雾化和直肠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姜感冒注射液在制备雾化和直肠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700762.2 (22)申请日 2014.11.28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92262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9.23 (73)专利权人 山西佳能达华禹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044400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县城桥头 (72)发明人 耿福能 (51)Int.Cl. A61K 9/08(2006.01) A61K 36/9068(2006.01) A61K 47/10(2006.01) A61K 9/12(2006.01) A。

2、61P 11/00(2006.01) A61P 31/12(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4117026 A,2014.10.29, CN 104117026 A,2014.10.29, CN 103142470 A,2013.06.12, CN 103690480 A,2014.04.02, CN 1706446 A,2005.12.14, 张海燕等. “注射剂常用增溶性药用辅料的 安全与增容研究”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第17卷(第11期),1-4. 邬伟魁等. “中药注射剂增容性药用辅料概 述” . 陕西中医 .2011,第32卷(第3期),376- 378。

3、. 审查员 段炼 (54)发明名称 桑姜感冒注射液在制备雾化和直肠给药制 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桑姜感冒注射液在制备雾化 和直肠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其中所 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桑姜提取 液、 增溶剂、 助溶剂、 pH调节剂, 通过相应的工艺 流程制成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将其运 用于雾化治疗或直肠给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 总有效率在95%以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3页 CN 104922620 B 2018.08.03 CN 104922620 B 1.一种用于雾化和直肠治疗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桑姜感冒注射液由 。

4、桑姜提取液、 增溶剂、 助溶剂和pH调节剂组成, 其具体含量为: 桑姜提取液8090ml、 增溶剂 15ml、 助溶剂16g、 pH调节剂0.10.3g, 所述增溶剂为聚乙二醇400, 助溶剂为葡甲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组成 成分及其含量为: 桑姜提取液85ml, 增溶剂4ml, 助溶剂6g, pH调节剂0.3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注射液制备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1) 向桑姜提取液中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 再加入氯化钠调至等渗, 静置3-10小时 后, 滤过取滤液; (2) 向步骤。

5、 (1) 中得到的滤液中加入增溶剂和助溶剂, 煮沸后, 1.2 m微孔过滤, 得滤液 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灌装灭菌, 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桑姜提取液包 括以下步骤制备: (1) 取按配方中的桑叶150g、 菊花20g、 紫苏80g、 连翘80g、 苦杏仁80g和干姜50g分别进 行粉碎处理, 再将粉碎后的六味药材混合; (2) 向步骤 (1) 中得到的混合药材中加入药材重量的4倍的水, 浸泡2小时; (3) 将步骤 (2) 中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装入特制的容器中, 在压强为200 600MPa的条件下进行。

6、超高压提取, 提取23次, 每次510min, 合并提取液, 浓缩至相对密 度为1.011.25, 该密度为65条件下测得; (4) 向步骤 (3) 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至药液含醇量为60-95%, 静置24-36小时, 取上清液; (5) 向步骤 (4) 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天然澄清剂, 搅拌均匀, 温度保持在25-85, 静置 6-8小时后, 离心, 取上清液; (6) 向步骤 (5) 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 搅拌; (7) 将步骤 (6) 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1.2 m微孔过滤, 得桑姜提取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步骤 (5) 中所述的天然澄清剂 。

7、为ZTC1+1, 其中A、 B组分加入量分别为药液体积的2-10%和4-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在雾化 给药时: 每次用药量在0.2ml/kg, 结合14ml的等渗盐水, 每次呼吸雾化后的桑姜感冒注射 液510min, 一天13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在直肠 给药时: 每次0.15ml/kg, 一天13次。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 液还可以联合板蓝根、 柴胡注射液、 妥布霉素、 西米替丁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雾化或直肠。

8、给 药。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922620 B 2 桑姜感冒注射液在制备雾化和直肠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制 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复方中药制剂领域, 特别是一种用于雾化和直肠给药的桑姜感冒注射 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又称普通感冒。 是包括鼻腔、 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 而是一组疾病, 包括普通感冒、 病毒性咽炎、 喉炎、 疱疹性咽 峡炎、 咽结膜热、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 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 染性疾病, 多呈自限性, 但发生率较高。 成人每年发生24次。

9、, 儿童发生率更高, 每年68 次。 全年皆可发病, 冬春季较多。 由于在我国感冒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严重, 具有清热解 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桑姜感冒注射剂的有效 成分为桑叶、 菊花、 紫苏、 连翘、 苦杏仁和干姜六味中药, 具有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解表散 寒、 抗菌抗炎、 镇咳平喘、 发汗解表, 温肺止呕之功效。 实践证明, 该注射剂不仅具有抗菌抗 炎的双重作用, 而且可以祛痰止咳, 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 头痛和咽喉肿痛, 对风寒风热感 冒都有效, 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0003 将桑姜感冒注射剂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 通过组织吸收, 速度较慢, 。

10、而且既给患者 带来痛苦, 还会造成注射局部硬结, 甚至肿痛, 继发感染, 经常注射容易导致臀肌挛缩综合 征, 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明显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特别是针对儿童的注射剂, 因小孩 在注射药物的过程中, 注射器的针头容易被因为疼痛而扭动身体的小孩给折断在肌肉中或 者划伤小孩的皮肤, 从而对儿童造成伤害。 0004 传统中药注射剂中通常使用聚山梨酯80作为增溶剂, 在临床使用中会出现一些安 全性问题, 如过敏、 溶血等不良反应, 在动物的药理毒理试验中也发现聚山梨酯80可能对心 血管等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采用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 可以完美地替代聚山梨酯8。

11、0, 具有以下优 势: 低组胺释放术前无需使用抗组胺剂和类皮质激素。低溶血作用。较高的生理 耐受性。可用蒸汽灭菌法, 无需昂贵的无菌制造工艺。高增溶能力使低容量高剂量 的注射成为可能。低粘度, 即使在高浓度时, 30溶液亦可无痛给药。 0006 通过将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而制备出的专门用于雾化治疗和直肠给药治疗的 药物, 较之注射剂的肌肉注射: 0007直肠给药具有以下优点:减轻药物对肝、 肾的毒副作用: 儿童 (尤其是1-3岁婴 幼儿) 的肝、 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 口服给药, 一般经由肝肾等器官代谢; 而直肠给药是通 说 明 书 1/13 页 3 CN 104922620 B 3 过。

12、直肠的黏膜吸收, 直接进入大循环, 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也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 副作用。直肠给药剂量准确、 方便、 安全: 小儿口服给药不易灌喂, 孩子在哭闹时易出现 呛药、 呕吐, 往往影响有效剂量; 注射给药, 虽有它一定的优点, 但不易被儿童接受, 且不方 便, 需在一定条件和操作技巧下才能完成, 直肠给药只需让孩子俯卧位, 将药液轻轻推入肛 门内。直肠给药途径吸收快、 起效快: 国内外有关人员曾对片剂、 胶囊、 注射剂、 栓剂等四 种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 结果, 直肠给药半小时就能起效, 口服约一个小时起效。 它们吸收后, 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相似, 都约4小时。 注射给药,。

13、 吸收快, 但消除也快, 在体内维 持血药浓度时间很短, 呈直线下降。 因此儿童直肠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好、 更优越。 0008 雾化吸入疗法是用专门的雾化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微小颗粒, 吸入呼吸道及肺 部使药物沉积在呼吸道内治疗疾病, 相对于传统的打针吃药, 这种治疗方法给药剂量小且 有效地降低了副作用。 雾化吸入给药具有如下优点: 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呼 吸道和肺部, 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 而且更为有效。由于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 其用量 最多只需其它给药方式的十分之一, 明显地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这一点对于儿童和老 人尤为重要。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 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

14、病。对于某些以病毒感 染为主的、 可自愈的疾病(如: 感冒), 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 缩短病程。药物作 用直接, 对缓解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迅速, 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甚至在危急时刻能够挽救 病人的生命。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姜感冒注射液, 特别是一种桑姜感冒注射液的制备 方法。 0010 本发明还在于提供一种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目的是用于雾化和直肠给药。 0011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由桑姜提取液、 增溶剂、 助溶剂和pH调节剂组成, 其具体含量为: 桑姜提取物80100ml、 增溶剂 110ml、 助溶剂115ml、 pH调节剂0.1 0.5g。 0012。

15、 进一步, 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成分及其含量为: 桑姜提取物8090ml、 增溶 剂 15ml、 助溶剂15g、 pH调节剂0.10.3g。 0013 进一步, 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成分及其含量为: 桑姜提取液85ml、 增溶剂 4ml、 助溶剂6g、 pH调节剂0.3g。 0014 所述的增溶剂为聚乙二醇300、 聚乙二醇400、 聚氧乙烯蓖麻油、 泊洛沙姆188中的 一种或多种, 优选聚乙二醇400, 用量为24ml。 0015 所述的助溶剂为葡甲胺。 0016 所述的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0017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提取液中的原药材的处方为, 以重量份计: 桑叶150g、 菊。

16、花20g、 紫苏80g、 连翘80g、 苦杏仁80g、 干姜50g。 0018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的: 0019 (1) 向桑姜提取液中加入pH调节剂调节药液pH值, 再加入氯化钠调至等渗, 静置3- 说 明 书 2/13 页 4 CN 104922620 B 4 10小时后, 滤过取滤液; 0020 (2) 向步骤 (1) 中得到的滤液中加入增溶剂和助溶剂, 煮沸后, 1.2 m微孔过滤, 得 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灭菌后, 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0021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提取液, 其特征在于, 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0022 (3。

17、) 取按配方中的桑叶、 连翘、 菊花、 干姜、 苦杏仁、 紫苏叶分别进行粉碎处理, 再将 粉碎后的六味药材混合; 0023 (4) 向步骤 (3) 中得到的混合药材中加入药材重量的4倍的水, 浸泡2小时; 0024 (5) 将步骤 (4) 中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装入特制的容器中, 在压强为200 600MPa的条件下进行超高压提取, 提取23次, 每次510min, 合并提取液, 浓缩至相对密 度为1.011.25 (6065测) ; 0025 (6) 向步骤 (5) 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至药液含醇量为60-95%, 静置24-36 小时, 过滤,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2。

18、5 (6065测) ; 0026 (7) 向步骤 (6) 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天然澄清剂, 搅拌均匀, 温度保持在25-85, 静置6-8小时后, 离心, 取上清液; 0027 (8) 向步骤 (7) 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 搅拌; 0028 (9) 将步骤 (8) 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1.2 m微孔过滤, 滤液浓缩, 得相对密度为1.05 1.15 (7585测) 的桑姜提取物。 0029 步骤 (7) 中所述的天然澄清剂, 为ZTC1+1。 0030 步骤 (7) 中所述的天然澄清剂, 为ZTC1+1, 其中A、 B组分加入量分别为药液体积 的2-10%和4-20%。 0031 本发明中采用聚。

19、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替代传统中药注射剂通常使用的聚山梨酯 80, 能够有效避免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一些安全性问题, 如过敏、 溶血等不良反应, 以及在 动物药理毒理试验中出现的对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 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 可以完美地 替代聚山梨酯80: 0032粘度是增溶剂使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注射应用中, 高粘度溶剂能引 起对血管系统的刺激和其他一些严重问题。 粘度随增溶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与聚乙二 醇400的对照中发现, 聚山梨醇酯80的粘度在高浓度时增加迅速 (当药物浓度从5%增加到 30%时, 其使用聚山梨酯80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粘度由2.1上升到了33.5) ; 。

20、, 然而聚乙二醇 400的粘度保持相当稳定 (使用聚乙二醇400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粘度在1.99.9的范围) , 该结果显示使用聚山梨醇80作为增溶剂时桑姜感冒注射液的粘度会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 而迅速加大, 不利于临床使用, 结果见表1。 0033 表1 增溶剂浓度和药物剂量对粘度的影响 说 明 书 3/13 页 5 CN 104922620 B 5 0034 0035聚乙二醇400的低毒性已在应用中由溶血作用和血清组胺水平验证, 将其与聚 山梨醇酯80进行对比实验, 表2中数据结果表明溶血作用随增溶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然而 在聚山梨醇酯80中的红血球溶解量高于在聚乙二醇400中的十倍以上。。

21、 组胺水平显示了同 样的结果, 聚山梨醇酯80中的组胺值高出聚乙二醇400中的许多倍。 0036 表2 经脉应用后人红血球的溶血作用和狗的血清组胺水平 0037 0038 综合表1与表2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聚山梨醇80作为增溶剂时不仅会随着药液浓 度的增加而加大药液的粘度, 可能会引起血管系统的刺激, 从而不利于中药注射剂在临床 上的应用; 使用聚山梨醇80作为增溶剂在相同剂量的条件下, 其引起的溶血作用与血清组 胺水平均大大的超过了使用同等剂量条件下的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 进一步证明了聚 乙二醇400具有的低毒性。 0039 选用八种增溶剂进行对骨骼肌细L6刺激性的影响试验, 结果如。

22、下: 0040 表3 造成L6细胞肌酸激酶 (CK) 残率为75% (轻度刺激) 、 50% (中度刺激) 的样品浓度 (%) 0041 PEG300PEG400PEG600丙二醇泊洛沙姆188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35蓖麻油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50%残留28.1329.426.828.2026.520.7526.090.77 75%残留22.4917.115.922.8110.813.2218.480.38 0042 结果显示,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对肌肉刺激性最大, 而聚乙二醇400、 丙二 醇对肌肉刺激性最低, 中药注射剂临床前研究应当选择适合的辅料以减少注射剂的毒。

23、副作 用。 0043 选用八种增溶剂进行对家兔红细胞溶血的影响试验, 结果如下: 0044 表4 造成家兔红细胞溶血率为5%、 20%的样品浓度 0045 PEG300PEG400PEG600丙二醇泊洛沙姆188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35蓖麻油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5%溶血剂量11.7416.5114.254.819.040.590.650.08 20%溶血剂量14.9927.3615.096.2215.012.152.570.11 0046 结果显示,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最易引起红细胞破裂, 而聚乙二醇400致溶 血毒副作用最小, 中药注射剂临床前研究应当选择适合的辅料。

24、以减少注射剂的毒副作用。 说 明 书 4/13 页 6 CN 104922620 B 6 0047 采用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不仅可以增加六味药材的 溶解度, 而且刺激性和毒副作用最小, 且增加了桑姜提取液中的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 通过 雾化装置, 每次用药量在0.2ml/kg, 结合14ml的等渗盐水, 每次呼吸雾化后的桑姜感冒注 射液510min, 一天13次。 雾化后的桑姜感冒注射液进入鼻腔, 呼吸道, 咽喉从而达到治 疗感冒、 咳嗽、 头痛、 咽喉肿痛, 散风清热, 祛痰止咳的目的。 经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治愈效果 明显,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中。

25、总有效率达到95.18%。 0048 采用聚乙二醇400作为增溶剂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 通过 特定推进器将桑姜感冒注射液经肛门送入直肠, 每次0.15ml/kg, 一天13次, 这样药液进 入直肠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 然后在通过肺的宜发作用输布全身, 从而达到治疗急性上呼 吸道感染的目的。 将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直肠给药 的方式进行治疗, 其总有效率达到98.45%。 0049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可以联合板蓝根、 柴胡注射液、 妥布霉素、 西米替 丁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雾化或直肠给药。 0050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其。

26、成分中不包含苯甲醇, 增加了桑姜注射液的安 全用药范围。 其有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51 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用于雾化给药和直肠给药均有很好的疗效, 在治 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试验中, 总有效率均在95%以上, 且避免了患者打针吃药的痛苦, 提 高了复方桑姜的生物利用度, 降低了毒副作用, 长期应用安全。 而将传统的桑姜注射剂也使 用雾化给药和直肠给药进行临床实验, 其总有效率在85%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实施例1 0053 配方: 0054 桑姜提取液85ml 0055 聚乙二醇4004ml 0056 葡甲胺6g 0057 氢氧化钠0.3g 0058 注射用水适量 00。

27、59 制备1000ml 0060 制备方法: 0061 (1) 称取5个处方量的桑姜处方: 桑叶750g、 菊花100g、 紫苏400g、 连翘400g、 苦杏仁 400g、 干姜250g分别进行粉碎, 粉碎后将六味药材混合后加入药材总重的4倍量的纯化水, 浸泡2小时后在压强为400MPa的条件下, 超高压提取2次, 每次8分钟, 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 对密度为1.11 (65测) ; 0062 (2) 向步骤 (1) 中所述的相对密度为1.11 (65测) 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调节 药液含醇量为75%, 静置24小时后,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 (65测) , 回收乙醇, 然后再 加入天。

28、然澄清剂ZTC1+1中的B组分药液体积的20%后, 温度保持在85, 再加入ZTC1+1 中的A组分10%, 静置8小时后, 离心, 取上清液; 0063 (3) 向步骤 (2) 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 搅拌静置后, 过滤, 滤液进行1.2 m 说 明 书 5/13 页 7 CN 104922620 B 7 微孔过滤, 滤液浓缩, 得相对密度为1.10 (80测) 的桑姜提取物401ml; 0064 (4) 取步骤 (3) 中得到的桑姜提取物85ml, 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 然后加入0.3g氢 氧化钠调节pH值, 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 静置7小时后, 过滤, 取滤液; 006。

29、5 (5) 将4ml的聚乙二醇400和葡甲胺6g加入到步骤 (4) 中得到的滤液中, 煮沸后, 1.2 m微孔过滤, 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灌装灭菌后, 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0066 实施例2 0067 配方: 0068 桑姜提取液80ml 0069 聚乙二醇4001ml 0070 葡甲胺1g 0071 氢氧化钠0.1g 0072 注射用水适量 0073 制备1000ml 0074 制备方法: 0075 (1) 称取3个处方量的桑姜处方: 桑叶450g、 菊花60g、 紫苏240g、 连翘240g、 苦杏仁 240g、 干姜150g分别进行粉碎, 粉碎后将六味药材混合后加入药。

30、材总重的4倍量的纯化水, 浸泡2小时后在压强为600MPa的条件下, 超高压提取2次, 每次5分钟, 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 对密度为1.01 (60测) ; 0076 (2) 向步骤 (1) 中所述的相对密度为1.01 (60测) 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调节 药液含醇量为60%, 静置36小时后,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 (60测) , 回收乙醇, 然后再 加入天然澄清剂ZTC1+1中的B组分药液体积的4%后, 温度保持在25后, 再加入ZTC1+1 中的A组分2%, 静置6小时后, 离心, 取上清液; 0077 (3) 向步骤 (2) 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 搅拌静置后, 过滤, 。

31、滤液进行1.2 m 微孔过滤, 滤液浓缩, 得相对密度为1.05 (75测) 的桑姜提取物191ml; 0078 (4) 取步骤 (3) 中得到的桑姜提取液80ml, 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 然后加入氢氧化 钠0.1g调节pH值, 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 静置10小时后, 过滤, 滤液中加入1ml的聚乙 二醇400, 煮沸, 1.2 m微孔过滤, 得滤液后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灌装灭菌后, 即得桑姜感冒 注射液。 0079 实施例3 0080 配方: 0081 桑姜提取液90ml 0082 聚乙二醇400 2ml 0083 聚氧乙烯蓖麻油3ml 0084 葡甲胺5g 0085 氢。

32、氧化钠0.3g 0086 注射用水适量 0087 制备1000ml 0088 制备方法: 0089 (1) 称取3个处方量的桑姜处方: 桑叶450g、 菊花60g、 紫苏240g、 连翘240g、 苦杏仁 说 明 书 6/13 页 8 CN 104922620 B 8 240g、 干姜150g分别进行粉碎, 粉碎后将六味药材混合后加入药材总重的4倍量的纯化水, 浸泡2小时后在压强为200MPa的条件下, 超高压提取3次, 每次10分钟, 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 对密度为1.10 (65测) ; 0090 (2) 向步骤 (1) 中所述的相对密度为1.10 (65测) 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调节 药。

33、液含醇量为95%, 静置24小时后,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 (60测) , 回收乙醇, 然后再 加入天然澄清剂ZTC1+1中的B组分药液体积的10%后, 温度保持在25后, 再加入ZTC1+1 中的A组分5%, 静置7小时后, 离心, 取上清液; 0091 (3) 向步骤 (2) 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 搅拌静置后, 过滤, 滤液进行1.2 m 微孔过滤, 滤液浓缩, 得相对密度为1.10 (80测) 的桑姜提取物189ml; 0092 (4) 取步骤 (3) 中得到的桑姜提取液90ml, 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 然后加入氢氧化 钠0.3g调节pH值, 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

34、渗, 静置3小时后, 过滤, 取滤液; 0093 (5) 将2ml的聚乙二醇400、 3ml聚氧乙烯蓖麻油和5g的葡甲胺加入到步骤 (4) 中得 到的滤液中, 煮沸后, 1.2 m微孔过滤, 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灌装灭菌后, 即得 桑姜感冒注射液。 0094 实施例4 0095 配方: 0096 桑姜提取液100ml 0097 聚乙二醇300 10ml 0098 葡甲胺15g 0099 氢氧化钠0.5g 0100 注射用水适量 0101 制备1000ml 0102 制备方法: 0103 (1) 称取3个处方量的桑姜处方: 桑叶450g、 菊花60g、 紫苏240g、 连翘24。

35、0g、 苦杏仁 240g、 干姜150g分别进行粉碎, 粉碎后将六味药材混合后加入药材总重的4倍量的纯化水, 浸泡2小时后在压强为300MPa的条件下, 超高压提取3次, 第一次10分钟, 后面两次为8分钟, 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 (60测) ; 0104 (2) 向步骤 (1) 中所述的相对密度为1.01 (60测) 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调节 药液含醇量为70%, 静置36小时后,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 (65测) , 回收乙醇, 然后再 加入天然澄清剂ZTC1+1中的B组分药液体积的16%后, 温度保持在70后, 再加入ZTC1+1 中的A组分8%, 静置6小时后,。

36、 离心, 取上清液; 0105 (3) 向步骤 (2) 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 搅拌静置后, 过滤, 滤液进行1.2 m 微孔过滤, 浓缩滤液, 相对密度为1.05 (75测) 得桑姜提取物187ml; 0106 (4) 取步骤 (3) 中得到的桑姜提取液100ml, 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 然后加入氢氧 化钠0.5g调节pH值, 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 静置7小时后, 过滤, 取滤液; 0107 (5) 将10ml的聚乙二醇300 和15g的葡甲胺加入到步骤 (4) 中得到的滤液中, 煮沸 后, 1.2 m微孔过滤, 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灌装灭菌后, 即得桑姜。

37、感冒注射液。 0108 实施例5 0109 配方: 说 明 书 7/13 页 9 CN 104922620 B 9 0110 桑姜提取液 95ml 0111 泊洛沙姆188 4ml 0112 聚氧乙烯蓖麻油 4ml 0113 葡甲胺10g 0114 氢氧化钠0.4g 0115 注射用水适量 0116 制备1000ml 0117 制备方法: 0118 (1) 将桑叶150g、 菊花20g、 紫苏80g、 连翘80g、 苦杏仁80g、 干姜50g分别进行粉碎, 粉碎后将六味药材混合后加入药材总重的4倍量的纯化水, 浸泡2小时后在压强为400MPa的 条件下, 超高压提取3次, 第一次5分钟, 后面。

38、两次为10分钟, 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5 (65测) ; 0119 (2) 向步骤 (1) 中所述的相对密度为1.25 (65测) 加入无水乙醇调节药液含醇量 为85%, 静置24小时后,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 (65测) , 回收乙醇, 然后再加入天然澄 清剂ZTC1+1中的B组分药液体积的20%后, 温度保持在70后, 再加入ZTC1+1中的A组分 10%, 静置3小时后, 离心, 取上清液; 0120 (3) 向步骤 (2) 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 搅拌静置后, 过滤, 滤液进行1.2 m 微孔过滤, 浓缩, 得相对密度为1.15 (85测) 的桑姜提取物18。

39、4ml; 0121 (4) 取步骤 (3) 中得到的桑姜提取液95ml, 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 然后加入氢氧化 钠0.4g调节pH值, 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 静置7小时后, 过滤, 取滤液; 0122 (5) 将4ml的泊洛沙姆188、 聚氧乙烯蓖麻油4ml和10g的葡甲胺加入到步骤 (4) 中得 到的滤液中, 煮沸后, 1.2 m微孔过滤, 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灌装灭菌后, 即得 桑姜感冒注射液。 0123 参比实施例1 0124 配方: 0125 桑姜提取液85ml 0126 聚山梨酯80 4ml 0127 葡甲胺 6g 0128 氢氧化钠 0.3g 0129。

40、 注射用水适量 0130 制备 1000ml 0131 制备方法: 0132 (1) 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桑姜提取物85ml, 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 然后加入0.3g氢 氧化钠调节pH值, 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 静置7小时后, 过滤, 取滤液; 0133 (2) 将4ml的聚山梨酯80和葡甲胺6g加入到步骤 (1) 中得到的滤液中, 煮沸后, 1.2 m微孔过滤, 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灌装灭菌后, 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0134 参比实施例2 0135 配方: 0136 桑姜提取液85ml 说 明 书 8/13 页 10 CN 104922620 B 10 0137。

41、 聚乙二醇400 4ml 0138 氢氧化钠 0.3g 0139 注射用水适量 0140 制备 1000ml 0141 制备方法: 0142 (1) 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桑姜提取物85ml, 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 然后加入0.3g氢 氧化钠调节pH值, 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调至等渗, 静置7小时后, 过滤, 取滤液; 0143 (2) 将4ml的聚乙二醇400加入到步骤 (1) 中得到的滤液中, 煮沸后, 1.2 m微孔过 滤, 得滤液后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灌装灭菌后, 即得桑姜感冒注射液。 0144 参比实施例3 0145 将桑叶150g、 菊花20g、 紫苏80g、 连翘80g、。

42、 苦杏仁80g和干姜50g, 加水煎煮二次, 第 一次2小时, 第二次1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浓缩至100ml, 加乙醇, 使含醇量分别为60%、 70%、 80%, 静置, 滤过, 回收乙醇,残渣加水溶解并煮沸10分钟, 加活性碳适量, 滤过, 加水至 900ml, 加入苯甲醇10ml, 用4%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5, 用氯化钠调至等渗, 静置48小时, 滤过, 加入4ml聚山梨酯80, 煮沸, 滤过, 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灌封, 灭菌, 即得。 0146 参比实施例4 0147 取桑叶150g, 菊花20g, 紫苏80g, 连翘80g, 苦杏仁80g, 干姜50。

43、g。 以上六味, 加水煎 煮二次, 第一次2 小时, 第二次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浓缩至 100ml。 加乙醇, 使含 醇量分别为60、 70、 80, 静置, 滤过, 回收乙醇, 残渣加水溶解并煮沸10 分钟, 加活性 碳适量, 滤过, 加水至900ml, 加入苯甲醇 10ml, 用4氢氧化钠溶液调 pH 值至7.5, 用氯化 钠调至等渗, 静置48 小时, 滤过, 加入3g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 煮沸, 滤过, 滤液加注 射用水至1000ml, 混匀, 灌封, 灭菌, 即得。 0148 以下通过试验例对上述实施例与参比实施例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进行效果说 明: 01。

44、49 试验例1 采用雾化吸入给药途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0150 1、 雾化吸入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0151 通过比较本发明所述的复方桑姜感冒注射液 (实施例1) 和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 液、 庆大霉素、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将300例患 儿随机分为3组, 以患儿的临床症状、 体征、 血象为观察指标, 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 结果本 发明所述的复方桑姜感冒注射液组、 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组和庆大霉素、 -糜蛋白酶组 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8、 84.89%和86.07 (P0.05) , 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复方桑 姜。

45、感冒注射液雾化吸入疗效明显优于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庆大霉素和 -糜蛋白酶的雾 化治疗方法。 0152 2、 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 0153 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复方桑姜感冒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患儿, 并与双黄连 雾化吸入进行对比, 取得了良好疗效, 具体操作如下: 0154 2.1分组: 选取支气管炎患儿67例, 其中男29例, 女38例, 年龄6个月3岁, 病程3 天。 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 治疗组伴体温升高22例, X线检查示肺纹 理增粗、 可见小片阴影15例, 外周血白细胞均正常; 对照组伴体温升高 18 例, X 线检查示 说 明 书 9/13 。

46、页 11 CN 104922620 B 11 肺纹理增粗、 可见小片阴影 12 例, 外周血白细胞均正常。 两组性别、 年龄、 病程、 并发症、 X 线检查情况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0155 2.2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治疗组予以实施例1中制备的桑姜感冒注射液雾化吸入 治疗, 方法为将取桑姜感冒注射液3ml, 加入生理盐水2ml, 利用空气压缩雾化器雾化吸入, 每12小时1 次, 每次510分钟。 对照组予以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7天。 0156 2.3疗效判断标准: 0157 (1) 显效: 7天内咳嗽症状缓解, 喘憋消失, 无呼吸困。

47、难及发绀, 体温正常, 肺部喘 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 X 线检查正常; 0158 (2) 有效: 7天内症状减轻, 肺部喘鸣音减少, X 线检查示双肺纹理稍增粗; 0159 (3) 无效: 7天内症状、 体征及X 线检查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以显效+有效计算总 有效率。 0160 2.4结果: 0161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7%, 高于对照组的75.08%, 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0.01)。 0162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治疗组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05 0.13)天、 (7.960.38)天, 短于对照组的(7.140.50)天、 (10.980.42)。

48、天, 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1)。 0163 本试验例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以 及支气管患儿的效果上优于市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 庆大霉素、 -糜蛋白酶、 双黄连在相应 症状上的效果。 0164 试验例2 采用直肠给药途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0165 在该临床试验中包括19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其中男114例, 女78例, 年龄为 6个月至12岁, 体温3840.5,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桑姜感冒注射液作为治疗组, 市 售的桑姜感冒注射液作为对照组1, 柴胡注射液作为对照组2, 然后分别通过直肠给药的方 式进行治疗。 0166 1、 给药方法: 直肠给药用量约为肌肉注射11.5倍, 取治疗组、 对照组1、 对照组2 的药液按0.15ml/kg取,选用10ml的一次性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