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80744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2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85874.3

申请日:

2014.08.07

公开号:

CN104106369A

公开日:

2014.10.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40807|||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桐庐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发明人:

江志标; 陈双林; 叶生月; 李明良; 郭子武

地址:

311500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君街道小岭路2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吴秉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竹林选择、林分结构调控、覆土、林地垦复、施肥、竹笋采收、病虫害生态防控,所述覆土方法为:选择客土均匀地加在高节竹林地上,覆土时间为9月至翌年2月,所述客土为:没有经过耕作的黄壤或红壤,土壤粘粒50-70%、容重1.2左右、pH值4.5-5.5,并去除客土中的石块、树蔸,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该技术一次覆土可保持3-5年的高节竹高品质竹笋经营,出笋期可延长15天左右,提高了竹笋品质和经济价值。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竹林选择、林分结构调控、覆土、林地垦复、施肥、竹笋采收、病虫害生态防控,所述覆土方法为:选择客土均匀地加在高节竹林地上,覆土时间为9月至翌年2月,所述客土为:没有经过耕作的黄壤或红壤,土壤粘粒50-70%、容重1.2左右、pH值4.5-5.5,并去除客土中的石块、树蔸,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土的容重为1.2,覆土厚度为30厘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林选择为:选择具有丰产林分结构,林地坡度10-25度的高节竹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分结构调控的目标为建立丰产的林分结构:立竹密度500-600株/亩、立竹胸径5-6厘米、1年生:2年生:3年生立竹数量比例4:4:2,其调控措施主要包括:
1)留笋养竹:每年的出笋盛期的后期留养健壮标准竹笋长竹,前期笋和后期笋悉数采收,及时采收退笋和弱小笋,年留养新竹数210-250株/亩,新竹在林分中分布均匀;
2)伐竹:采用选择性伐竹方法,于6-7月结合林地垦复挖除3年生以上及部分3年生立竹及弱小竹、病虫竹、风倒竹,伐竹数量不超过留笋养竹数量,以维护林分立竹密度的稳定,年伐竹数量200-240株/亩;伐竹时先将竹梢放置在林地中,待竹叶干枯自然脱落后,再将竹梢移出林外。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地垦复采用每年二次垦复的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次为6-7月,结合伐竹和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25-35厘米,清除竹伐蔸和覆土层中的竹鞭,保持林地土壤疏松;第二次为9-10月,结合笋芽分化期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25-35厘米,清除覆土层中的竹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分为:1)覆土前施肥:覆土前先在高节竹林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覆土;
2)覆土后施肥:实行每年三次施肥的方法,包括笋前施肥、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和笋芽分化期施肥;
所述笋前施肥方法为:在4月,降水前撒施复合肥40公斤/亩或开20厘米深、10厘米宽的水平沟施入速效氮肥20公斤/亩;
所述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方法为:6-7月,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
所述笋芽分化期施肥方法为:9-10月,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笋采收方法为:早晨进行竹笋采挖,在竹笋刚露出土时或即将出土时进行采挖。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虫害生态防控方法为:预防为主,加强测报,控制竹林病虫害于经济阈值内,所述的经济阈值是指病虫危害的经济损失与各种防治措施所消耗的成本相同的值,其范围为8-12%,以生物、物理、营林措施防治为主;
其中竹螟的防治方法为:秋冬季沿新竹1米半径范围内或整个林地浅挖10厘米,破坏越冬场所,击毙土茧;5-7月份成虫期灯光诱杀,每20亩高节竹林中设置一只诱虫灯;
一字竹象虫的防治方法为:秋冬季林地松土10厘米,破坏成虫越冬环境;利用假死性人工捕获成虫;
竹丛枝病的防治方法为:及时剪除病枝,严重的病株连竹蔸全部挖除并烧毁;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培土施肥。

说明书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节竹笋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高节竹笋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较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迟,因大部分高节竹林在栽培过程中,整体经营水平不高,立地生产力发挥不佳,根据现有技术培育出来的竹笋笋体大小不均匀,外观较差,笋质口味参差不齐,商品价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不高,每亩收益平均不到1000元。当前,随着饮食绿色消费的盛行和倡导自然保健食物的时尚化,质味具佳的笋产品备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重视和青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目前还未见培育高品质高节竹笋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通过采用高节竹覆土延出高效培育技术,延长出笋期,提高鲜笋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竹林选择、林分结构调控、覆土、林地垦复、施肥、竹笋采收、病虫害生态防控,所述覆土方法为:选择客土均匀地加在高节竹林地上,覆土时间为9月至翌年2月,所述客土为:没有经过耕作的黄壤或红壤,土壤粘粒50-70%、容重1.2左右、pH值4.5-5.5,并去除客土中的石块、树蔸,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优选为30厘米。
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林选择为:选择具有丰产林分结构,林地坡度15-25度的高节竹林。
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分结构调控的目标为建立丰产的林分结构:立竹密度500-600株/亩、立竹胸径5-6厘米、1年生:2年生:3年生立竹数量比例4:4:2,其调控措施主要包括:
1)留笋养竹:每年的出笋盛期的后期留养健壮标准竹笋长竹,前期笋和后期笋悉数采收,及时采收退笋和弱小笋,年留养新竹数210-250株/亩,新竹在林分中分布均匀;
2)伐竹:采用选择性伐竹方法,于6-7月结合林地垦复挖除3年生以上及部分3年生立竹及弱小竹、病虫竹、风倒竹,伐竹数量不超过留笋养竹数量,以维护林分立竹密度的稳定,年伐竹数量200-240株/亩;伐竹时先将竹梢放置在林地中,待竹叶干枯自然脱落后,再将竹梢移出林外。
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地垦复采用每年二次垦复的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次为6-7月,结合伐竹和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25-35厘米,清除竹伐蔸和覆土层中的竹鞭,保持林地土壤疏松;第二次为9-10月,结合笋芽分化期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25-35厘米,清除覆土层中的竹鞭。
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分为:1)覆土前施肥:覆土前先在高节竹林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覆土;
2)覆土后施肥:实行每年三次施肥的方法,包括笋前施肥、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和笋芽分化期施肥;
所述笋前施肥方法为:在4月,降水前撒施复合肥40公斤/亩或开20厘米深、10厘米宽的水平沟施入速效氮肥20公斤/亩;
所述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方法为:6-7月,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
所述笋芽分化期施肥方法为:9-10月,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
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笋采收方法为:早晨进行竹笋采挖,在竹笋刚露出土时或即将出土时进行采挖。
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虫害生态防控方法为:预防为主,加强测报,控制竹林病虫害于经济阈值内,所述的经济阈值是指病虫危害的经济损失与各种防治措施所消耗的成本相同的值,其范围为8-12%,以生物、物理、营林措施防治为主;
其中竹螟的防治方法为:秋冬季沿新竹1米半径范围内或整个林地浅挖10厘米,破坏越冬场所,击毙土茧;5-7月份成虫期灯光诱杀,每20亩高节竹林中设置一只诱虫灯;
一字竹象虫的防治方法为:秋冬季林地松土10厘米,破坏成虫越冬环境;利用假死性人工捕获成虫;
竹丛枝病的防治方法为:及时剪除病枝,严重的病株连竹蔸全部挖除并烧毁;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培土施肥。
本发明以科学的立地选择,林分结构调控为基础,科学选用适宜的客土、合适的时间、合理的覆土厚度,配套相应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开展高节竹高品质竹笋生产,该技术一次覆土可保持3-5年的高节竹高品质竹笋经营,出笋期可延长15天左右,竹笋的适口性和笋个体重量能明显提高,竹笋品质明显改善,如明显改善了高节竹笋外观形态质量,增加香味和甜味,减少酸涩味和粗糙度,竹笋品质和适口性明显提高,通过这种技术措施提供的高节竹笋,产品价格高,市场价每斤在10-20元。此外,本发明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富含营养价值粗纤维的食品,为食品产业的安全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竹笋又是中国独特的“森林蔬菜”,有利我国竹笋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带动我国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高节竹覆土高品质竹笋栽培技术。
1、竹林选择
选择具有丰产林分结构,竹笋基础产量高(1.5吨/亩以上),坡度20度左右,最好在15-25度之前(易于客土竹林中搬运和竹笋采挖),沿公路或近公路(易于客土道路运输与竹林中搬运),土壤深厚、疏松、水肥条件好的高节竹林进行覆土高品质竹笋栽培。
2、覆土
9月份至翌年2月份利用建房、林道修建等的土方,在选择的高节竹林中均匀地加客土30厘米左右,最好在25-35厘米之间。客土为黄壤、红壤,不用沙石土、泥沙土,去除客土中的石块、树蔸(根)等;
一次覆土可保持3-5年的高节竹高品质竹笋生产。覆土层竹鞭去除可保持5年的高品质竹笋生产,覆土层竹鞭不去除保持高品质竹笋生产3年。
3、林分结构调控
(1)留笋养竹
为建立丰产的林分结构(立竹密度500-600株/亩、立竹胸径5-6厘米、1年生:2年生:3年生立竹数量比例4:4:2),采取定时、定量、定点的留笋养竹方法;
每年的出笋盛期的后期(5月上旬)留养健壮标准竹笋长竹,前期笋和后期笋悉数采收,及时采收退笋和弱小笋。年留养新竹数210-250株/亩,新竹在林分中分布均匀;
(2)伐竹
采用选择性伐竹方法。夏季(6-7月份)结合林地垦复挖除3年生以上及部分3年生立竹及弱小竹、病虫竹、风倒竹等。伐竹数量不能超过留笋养竹数量,以维护林分立竹密度的稳定。年伐竹数量200-240株/亩;
为促进竹叶养分的林地归还,伐竹时先将竹梢放置在林地中3天左右,待竹叶干枯自然脱落后,再将竹梢移出林外。
4、林地垦复
实行每年二次垦复的方法:
第一次为6-7月份,结合伐竹和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30厘米左右,清除竹伐蔸和覆土层中的竹鞭(可用于鞭笋生产),保持林地土壤疏松;第二次为9-10月份,结合笋芽分化期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30厘米左右,清除覆土层中的竹鞭(可用于鞭笋生产)。
5、施肥
(1)覆土施肥:覆土前先在高节竹林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覆土。
(2)覆土后施肥:实行每年三次施肥的方法:
1)笋前施肥:在4月份,降水前撒施复合肥40公斤/亩或开20厘米深、10厘米宽的水平沟施入速效氮肥20公斤/亩;
2)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6-7月份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
3)笋芽分化期施肥:9-10月份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
6、竹笋采收:除留养的竹笋外,其它竹笋要及时采挖;
每天早晨进行竹笋采挖。竹笋刚露出土时或土壤开裂处,寻找土中竹笋,用锄头挖开竹笋四周土壤,后用笋铲挖出完整竹笋,笋箨基本为白色,少有深色。为保障竹笋品质,竹笋不能出土太高,否则笋箨色深,竹笋品质变差。
7、高节竹林病虫害生态防控
预防为主,加强测报,控制竹林病虫害于经济阈值允许范围内,经济阈值是指病虫危害的经济损失与各种防治措施所消耗的成本相同的值,其范围为8-12%。以生物、物理、营林措施防治为主。覆土高品质竹笋栽培高节竹林中每20亩设置一只诱虫灯。
竹螟: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越冬,成虫有取食花蜜,补充营养特性。秋冬季沿新竹1米半径范围内浅挖林地10厘米左右,破坏越冬场所,可击毙土茧,也可整个林地浅翻,效果更好;5-7月份成虫期灯光诱杀,每20亩设置一只诱虫灯。
一字竹象虫:1年1代,成虫土中越冬,翌年4-5月成虫出土。秋冬季林地松土10厘米左右,破坏成虫越冬环境;利用假死性人工捕获成虫。
竹丛枝病的防治方法为:及时剪除病枝,严重的病株连竹蔸全部挖除并烧毁;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培土施肥。
实施例2:覆土栽培下高节竹笋品质与适口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莪山乡(29°35′~30°05′N,119°11′~119°58′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 ℃,极端高温41.7 ℃,极端低温-9.5 ℃,全年≥10 ℃的积温5262 ℃,年平均无霜期252 d,年平均降水量1462 mm,年平均蒸发量1385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80 cm以上。当地高节竹资源丰富,全乡有高节竹林面积0.14万hm2,是浙江省“高节竹之乡”。以高节竹资源为主的竹产业已成为莪山乡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近年来,为提高高节竹笋品质和竹林经营效益,规模化推广应用高节竹覆土栽培技术措施,具体方法为9月份至翌年2月份利用建房、林道修建等的土方,在具有丰产林分结构的高节竹林中均匀地加团聚体结构好、土壤粘粒50-70%、容重1.1-1.3,最好为1.2左右、pH值4.5-5.5、去除石块、树蔸等的黄壤和红壤客土30 cm左右,6月、10月份挖除覆土层土壤中的竹鞭,实行季节性施肥、林地垦复和林分结构调控。
试验方法
2014年5月分别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面积不少于0.2 hm2的覆土1年、2年和不覆土栽培高节竹试验林,分别设置10m×10m样地,调查试验林立竹密度、立竹胸径、立竹年龄结构等林分结构状况。覆土1年、2年和不覆土栽培高节竹试验林立竹密度分别为11481、11586、11112株.hm-2,立竹胸径分别为5.83、5.94、5.72 cm,立竹年龄结构1年生∶2年生∶3年生分别为1.21∶1.15∶1、1.14∶1.12∶1、1.33∶1.29∶1。
在覆土1年、2年和不覆土栽培高节竹试验林中随机挖取刚出土的完整竹笋各30株,测量笋个体重量(g)、基茎(mm)、长度(cm),然后剥去笋壳,称重,计算竹笋可食率(%)。另分别取竹笋样品约1 kg,置于冰盒带回试验室,剥去笋壳,用组织捣碎机匀浆,用于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草酸、单宁、总酸和氨基酸等测定;并取部分样品在烘箱中60 ℃烘干,研磨过40目筛,用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测定。蛋白质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脂肪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可溶性糖采用铜还原碘量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7),草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俞乐等,2002),单宁采用分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8),总酸采用滴定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游离氨基酸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莫润宏等,2012),纤维素、木质素采用硫酸水解法测定(王玉万和徐文玉,1987)。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在Excel 2003统计软件中进行整理和图表制作,在SPSS 17.0统计软件中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0.05水平的LSD多重比较,分析覆土和不覆土栽培高节竹林竹笋外观形态质量、营养品质和适口性间的差异。
2 结果分析
2.1 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外观形态质量的影响
由表1分析可知,与不覆土高节竹林相比,覆土栽培高节竹笋个体重量显著增加,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个体重量增幅分别达107.58%和165.73%。覆土栽培后高节竹笋基茎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大,覆土栽培1年的高节竹笋基茎较不覆土栽培竹笋有小幅度提高,而覆土栽培2年的高节竹笋基茎显著增大。覆土栽培后高节竹笋长度显著增长。高节竹笋可食率高,达60%以上,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可食率有显著提高,与不覆土栽培高节竹笋相比,增幅分别为8.77%和13.63%。竹笋个体重量、基径、可食率覆土栽培2年的较覆土栽培1年的也有显著提高。说明覆土栽培总体上能提高高节竹笋的外观形态质量。 
表1 试验高节竹林竹笋外观形态质量 

注:同列比较。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
从表2分析可知,覆土栽培后高节竹笋蛋白质含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蛋白质含量较不覆土栽培的高节竹笋分别下降了42.94%和30.83%。覆土栽培的高节竹笋脂肪含量则有明显的提高,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脂肪含量分别较不覆土栽培的高节竹笋增加87.79%和113.81%。覆土栽培1年的高节竹笋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变化并不明显,但覆土栽培2年的高节竹笋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则有较明显的下降,降幅分别为12.09%、23.21%。说明覆土栽培能增加高节竹笋的芳香味,降低竹笋粗糙度。
表2 试验高节竹林竹笋营养品质指标

2.3 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呈味物质含的影响
从表3分析可知,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不覆土栽培的竹笋提高15.31%和24.48%,糖酸比分别提高180.69%和64.12%。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单宁、草酸和总酸含量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单宁、草酸和总酸含量分别较不覆土栽培的竹笋降低51.45%和13.53%、59.75%和44.30%、29.75%和55.68%。说明覆土栽培能明显促进高节竹笋可溶性糖的积累,抑制酸涩味物质的积累,提高竹笋甜味,降低竹笋酸味和苦涩味。
表3 试验高节竹林竹笋呈味物质含量

2.4 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影响
高节竹笋中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均值为4.69 mg.g-1,其中,苦味氨基酸、芳香类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和40%左右(表5)。与不覆土栽培的高节竹笋比较,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氨基酸总量和苦味氨基酸、芳香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降幅分别为44.83%和19.05%、52.79%和25.95%、53.29%和16.22%、59.15%和16.59%、23.06%和12.86%、36.67%和16.37%(表4)。说明虽然覆土栽培会引起高节竹笋氨基酸总量降低和组分的变化,但鲜味、甜味和芳香类等提高竹笋口感的氨基酸比例有所升高,而苦味氨基酸比例有所降低。
表4 试验高节竹林竹笋氨基酸含量 

表5 试验高节竹林竹笋氨基酸组分比例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6369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2CN104106369A21申请号201410385874322申请日20140807A01G1/0020060171申请人桐庐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地址311500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君街道小岭路29号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72发明人江志标陈双林叶生月李明良郭子武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代理人吴秉中54发明名称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57摘要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竹林选择、林分结构调控、覆土、林地垦复、施肥、竹笋采收、病虫害生态防控,所述覆土方法为选择客土均。

2、匀地加在高节竹林地上,覆土时间为9月至翌年2月,所述客土为没有经过耕作的黄壤或红壤,土壤粘粒5070、容重12左右、PH值4555,并去除客土中的石块、树蔸,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该技术一次覆土可保持35年的高节竹高品质竹笋经营,出笋期可延长15天左右,提高了竹笋品质和经济价值。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6369ACN104106369A1/2页21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竹林选择、林分结构调控、覆土、林地垦复、施肥、竹笋采收、病虫害生态防控,所述覆土方法。

3、为选择客土均匀地加在高节竹林地上,覆土时间为9月至翌年2月,所述客土为没有经过耕作的黄壤或红壤,土壤粘粒5070、容重12左右、PH值4555,并去除客土中的石块、树蔸,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土的容重为12,覆土厚度为3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林选择为选择具有丰产林分结构,林地坡度1025度的高节竹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分结构调控的目标为建立丰产的林分结构立竹密度500600株/亩、立竹胸径56厘米、1年生2年生3年生。

4、立竹数量比例442,其调控措施主要包括1)留笋养竹每年的出笋盛期的后期留养健壮标准竹笋长竹,前期笋和后期笋悉数采收,及时采收退笋和弱小笋,年留养新竹数210250株/亩,新竹在林分中分布均匀;2)伐竹采用选择性伐竹方法,于67月结合林地垦复挖除3年生以上及部分3年生立竹及弱小竹、病虫竹、风倒竹,伐竹数量不超过留笋养竹数量,以维护林分立竹密度的稳定,年伐竹数量200240株/亩;伐竹时先将竹梢放置在林地中,待竹叶干枯自然脱落后,再将竹梢移出林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地垦复采用每年二次垦复的方法,具体如下第一次为67月,结合伐竹和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

5、,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2535厘米,清除竹伐蔸和覆土层中的竹鞭,保持林地土壤疏松;第二次为910月,结合笋芽分化期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2535厘米,清除覆土层中的竹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分为1)覆土前施肥覆土前先在高节竹林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覆土;2)覆土后施肥实行每年三次施肥的方法,包括笋前施肥、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和笋芽分化期施肥;所述笋前施肥方法为在4月,降水前撒施复合肥40公斤/亩或开20厘米深、10厘米宽的水平沟施入速效氮肥20公斤/亩;所述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方法为67月,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

6、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所述笋芽分化期施肥方法为910月,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笋采收方法为早晨进行竹笋采挖,在竹笋刚露出土时或即将出土时进行采挖。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虫害生态防控方法为预防为主,加强测报,控制竹林病虫害于经济阈值内,所述的经济阈值是指病虫危害的经济损失与各种防治措施所消耗的成本相同的值,其范围为812,以生物、物理、营林措施防治为主;权利要求书CN104106369A2/2页3其中竹螟的防治方法为秋冬。

7、季沿新竹1米半径范围内或整个林地浅挖10厘米,破坏越冬场所,击毙土茧;57月份成虫期灯光诱杀,每20亩高节竹林中设置一只诱虫灯;一字竹象虫的防治方法为秋冬季林地松土10厘米,破坏成虫越冬环境;利用假死性人工捕获成虫;竹丛枝病的防治方法为及时剪除病枝,严重的病株连竹蔸全部挖除并烧毁;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培土施肥。权利要求书CN104106369A1/6页4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节竹笋的培育方法。背景技术0002高节竹PHYLLOSTACHYSPROMINENS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高节竹笋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

8、中旬,较雷竹(PHYLLOSTACHYSVIOLASCENS)、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迟,因大部分高节竹林在栽培过程中,整体经营水平不高,立地生产力发挥不佳,根据现有技术培育出来的竹笋笋体大小不均匀,外观较差,笋质口味参差不齐,商品价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不高,每亩收益平均不到1000元。当前,随着饮食绿色消费的盛行和倡导自然保健食物的时尚化,质味具佳的笋产品备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重视和青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目前还未见培育高品质高节竹笋的相关报道。发明内容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通过采用高节竹覆土延出高效培育。

9、技术,延长出笋期,提高鲜笋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竹林选择、林分结构调控、覆土、林地垦复、施肥、竹笋采收、病虫害生态防控,所述覆土方法为选择客土均匀地加在高节竹林地上,覆土时间为9月至翌年2月,所述客土为没有经过耕作的黄壤或红壤,土壤粘粒5070、容重12左右、PH值4555,并去除客土中的石块、树蔸,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优选为30厘米。0005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林选择为选择具有丰产林分结构,林地坡度1525度的高节竹林。0006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

10、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分结构调控的目标为建立丰产的林分结构立竹密度500600株/亩、立竹胸径56厘米、1年生2年生3年生立竹数量比例442,其调控措施主要包括1)留笋养竹每年的出笋盛期的后期留养健壮标准竹笋长竹,前期笋和后期笋悉数采收,及时采收退笋和弱小笋,年留养新竹数210250株/亩,新竹在林分中分布均匀;2)伐竹采用选择性伐竹方法,于67月结合林地垦复挖除3年生以上及部分3年生立竹及弱小竹、病虫竹、风倒竹,伐竹数量不超过留笋养竹数量,以维护林分立竹密度的稳定,年伐竹数量200240株/亩;伐竹时先将竹梢放置在林地中,待竹叶干枯自然脱落后,再将竹梢移出林外。0007所述的一种。

11、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林地垦复采用每年二次垦复的方法,具体如下第一次为67月,结合伐竹和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2535厘说明书CN104106369A2/6页5米,清除竹伐蔸和覆土层中的竹鞭,保持林地土壤疏松;第二次为910月,结合笋芽分化期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2535厘米,清除覆土层中的竹鞭。0008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分为1)覆土前施肥覆土前先在高节竹林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覆土;2)覆土后施肥实行每年三次施肥的方法,包括笋前施肥、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和笋芽分化期施肥;所述笋前施肥方法为在4月,降。

12、水前撒施复合肥40公斤/亩或开20厘米深、10厘米宽的水平沟施入速效氮肥20公斤/亩;所述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方法为67月,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所述笋芽分化期施肥方法为910月,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0009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笋采收方法为早晨进行竹笋采挖,在竹笋刚露出土时或即将出土时进行采挖。0010所述的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虫害生态防控方法为预防为主,加强测报,控制竹林病虫害于经济阈值内,所述的经济阈值是指病虫危害的经济损失与各种防治。

13、措施所消耗的成本相同的值,其范围为812,以生物、物理、营林措施防治为主;其中竹螟的防治方法为秋冬季沿新竹1米半径范围内或整个林地浅挖10厘米,破坏越冬场所,击毙土茧;57月份成虫期灯光诱杀,每20亩高节竹林中设置一只诱虫灯;一字竹象虫的防治方法为秋冬季林地松土10厘米,破坏成虫越冬环境;利用假死性人工捕获成虫;竹丛枝病的防治方法为及时剪除病枝,严重的病株连竹蔸全部挖除并烧毁;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培土施肥。0011本发明以科学的立地选择,林分结构调控为基础,科学选用适宜的客土、合适的时间、合理的覆土厚度,配套相应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开展高节竹高品质竹笋生产,该技术。

14、一次覆土可保持35年的高节竹高品质竹笋经营,出笋期可延长15天左右,竹笋的适口性和笋个体重量能明显提高,竹笋品质明显改善,如明显改善了高节竹笋外观形态质量,增加香味和甜味,减少酸涩味和粗糙度,竹笋品质和适口性明显提高,通过这种技术措施提供的高节竹笋,产品价格高,市场价每斤在1020元。此外,本发明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富含营养价值粗纤维的食品,为食品产业的安全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竹笋又是中国独特的“森林蔬菜”,有利我国竹笋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带动我国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方式0012现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3实施例1高节竹覆土高品质竹笋栽培技术。00141、竹林选择选。

15、择具有丰产林分结构,竹笋基础产量高(15吨/亩以上),坡度20度左右,最好在1525度之前(易于客土竹林中搬运和竹笋采挖),沿公路或近公路(易于客土道路运输与竹说明书CN104106369A3/6页6林中搬运),土壤深厚、疏松、水肥条件好的高节竹林进行覆土高品质竹笋栽培。00152、覆土9月份至翌年2月份利用建房、林道修建等的土方,在选择的高节竹林中均匀地加客土30厘米左右,最好在2535厘米之间。客土为黄壤、红壤,不用沙石土、泥沙土,去除客土中的石块、树蔸(根)等;一次覆土可保持35年的高节竹高品质竹笋生产。覆土层竹鞭去除可保持5年的高品质竹笋生产,覆土层竹鞭不去除保持高品质竹笋生产3年。0。

16、0163、林分结构调控(1)留笋养竹为建立丰产的林分结构(立竹密度500600株/亩、立竹胸径56厘米、1年生2年生3年生立竹数量比例442),采取定时、定量、定点的留笋养竹方法;每年的出笋盛期的后期(5月上旬)留养健壮标准竹笋长竹,前期笋和后期笋悉数采收,及时采收退笋和弱小笋。年留养新竹数210250株/亩,新竹在林分中分布均匀;(2)伐竹采用选择性伐竹方法。夏季(67月份)结合林地垦复挖除3年生以上及部分3年生立竹及弱小竹、病虫竹、风倒竹等。伐竹数量不能超过留笋养竹数量,以维护林分立竹密度的稳定。年伐竹数量200240株/亩;为促进竹叶养分的林地归还,伐竹时先将竹梢放置在林地中3天左右,待。

17、竹叶干枯自然脱落后,再将竹梢移出林外。00174、林地垦复实行每年二次垦复的方法第一次为67月份,结合伐竹和新竹抽枝长叶后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30厘米左右,清除竹伐蔸和覆土层中的竹鞭(可用于鞭笋生产),保持林地土壤疏松;第二次为910月份,结合笋芽分化期施肥,进行林地深翻,垦复深度30厘米左右,清除覆土层中的竹鞭(可用于鞭笋生产)。00185、施肥(1)覆土施肥覆土前先在高节竹林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覆土。0019(2)覆土后施肥实行每年三次施肥的方法1)笋前施肥在4月份,降水前撒施复合肥40公斤/亩或开20厘米深、10厘米宽的水平沟施入速效氮肥20公斤/亩;2)新竹抽枝长。

18、叶后施肥67月份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3)笋芽分化期施肥910月份结合林地垦复施肥。先在林地中均匀地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后深翻林地。00206、竹笋采收除留养的竹笋外,其它竹笋要及时采挖;每天早晨进行竹笋采挖。竹笋刚露出土时或土壤开裂处,寻找土中竹笋,用锄头挖开竹笋四周土壤,后用笋铲挖出完整竹笋,笋箨基本为白色,少有深色。为保障竹笋品质,竹笋不能出土太高,否则笋箨色深,竹笋品质变差。00217、高节竹林病虫害生态防控说明书CN104106369A4/6页7预防为主,加强测报,控制竹林病虫害于经济阈值允许范围内,经济阈值是指病虫危害的经济损失与。

19、各种防治措施所消耗的成本相同的值,其范围为812。以生物、物理、营林措施防治为主。覆土高品质竹笋栽培高节竹林中每20亩设置一只诱虫灯。0022竹螟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越冬,成虫有取食花蜜,补充营养特性。秋冬季沿新竹1米半径范围内浅挖林地10厘米左右,破坏越冬场所,可击毙土茧,也可整个林地浅翻,效果更好;57月份成虫期灯光诱杀,每20亩设置一只诱虫灯。0023一字竹象虫1年1代,成虫土中越冬,翌年45月成虫出土。秋冬季林地松土10厘米左右,破坏成虫越冬环境;利用假死性人工捕获成虫。0024竹丛枝病的防治方法为及时剪除病枝,严重的病株连竹蔸全部挖除并烧毁;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培。

20、土施肥。0025实施例2覆土栽培下高节竹笋品质与适口性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莪山乡(29353005N,1191111958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极端高温417,极端低温95,全年10的积温5262,年平均无霜期252D,年平均降水量1462MM,年平均蒸发量138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80CM以上。当地高节竹资源丰富,全乡有高节竹林面积014万HM2,是浙江省“高节竹之乡”。以高节竹资源为主的竹产业已成为莪山乡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近年来,为提高高节竹笋品质和竹林经营效益,规模化推广应用高节竹覆土栽培技。

21、术措施,具体方法为9月份至翌年2月份利用建房、林道修建等的土方,在具有丰产林分结构的高节竹林中均匀地加团聚体结构好、土壤粘粒5070、容重1113,最好为12左右、PH值4555、去除石块、树蔸等的黄壤和红壤客土30CM左右,6月、10月份挖除覆土层土壤中的竹鞭,实行季节性施肥、林地垦复和林分结构调控。0026试验方法2014年5月分别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面积不少于02HM2的覆土1年、2年和不覆土栽培高节竹试验林,分别设置10M10M样地,调查试验林立竹密度、立竹胸径、立竹年龄结构等林分结构状况。覆土1年、2年和不覆土栽培高节竹试验林立竹密度分别为11481、11586、11112株HM2。

22、,立竹胸径分别为583、594、572CM,立竹年龄结构1年生2年生3年生分别为1211151、1141121、1331291。0027在覆土1年、2年和不覆土栽培高节竹试验林中随机挖取刚出土的完整竹笋各30株,测量笋个体重量G、基茎MM、长度CM,然后剥去笋壳,称重,计算竹笋可食率。另分别取竹笋样品约1KG,置于冰盒带回试验室,剥去笋壳,用组织捣碎机匀浆,用于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草酸、单宁、总酸和氨基酸等测定;并取部分样品在烘箱中60烘干,研磨过40目筛,用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测定。蛋白质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脂肪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

23、10,可溶性糖采用铜还原碘量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7,草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俞乐等,2002,单宁采用分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8,总酸采用滴定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游离氨基酸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莫润宏等,2012,纤维素、木质素采用硫酸水解法测定王玉万和徐文玉,1987。说明书CN104106369A5/6页80028数据分析试验数据在EXCEL2003统计软件中进行整理和图表制作,在SPSS170统计软件中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005水平的LSD多重比较,分析覆土和不覆土栽培高节竹林竹笋外观形态质量、营养品质和适口性间的差异。00292。

24、结果分析21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外观形态质量的影响由表1分析可知,与不覆土高节竹林相比,覆土栽培高节竹笋个体重量显著增加,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个体重量增幅分别达10758和16573。覆土栽培后高节竹笋基茎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大,覆土栽培1年的高节竹笋基茎较不覆土栽培竹笋有小幅度提高,而覆土栽培2年的高节竹笋基茎显著增大。覆土栽培后高节竹笋长度显著增长。高节竹笋可食率高,达60以上,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可食率有显著提高,与不覆土栽培高节竹笋相比,增幅分别为877和1363。竹笋个体重量、基径、可食率覆土栽培2年的较覆土栽培1年的也有显著提高。说明覆土栽培总体上能提高高节竹笋的外观形态。

25、质量。0030表1试验高节竹林竹笋外观形态质量注同列比较。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0031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从表2分析可知,覆土栽培后高节竹笋蛋白质含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蛋白质含量较不覆土栽培的高节竹笋分别下降了4294和3083。覆土栽培的高节竹笋脂肪含量则有明显的提高,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脂肪含量分别较不覆土栽培的高节竹笋增加8779和11381。覆土栽培1年的高节竹笋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变化并不明显,但覆土栽培2年的高节竹笋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则有较明显的下降,降幅分别为1209、2321。说明覆土栽培能增加高节竹笋的芳香味,。

26、降低竹笋粗糙度。0032表2试验高节竹林竹笋营养品质指标23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呈味物质含量的影响从表3分析可知,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不覆土栽培的竹笋提高1531和2448,糖酸比分别提高18069和6412。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单宁、草酸和总酸含量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单宁、草酸和总酸含量分别较不覆土栽培的竹笋降低5145和1353、5975和4430、2975和5568。说明覆土栽培能明说明书CN104106369A6/6页9显促进高节竹笋可溶性糖的积累,抑制酸涩味物质的积累,提高竹笋甜。

27、味,降低竹笋酸味和苦涩味。0033表3试验高节竹林竹笋呈味物质含量24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影响高节竹笋中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均值为469MGG1,其中,苦味氨基酸、芳香类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和40左右(表5)。与不覆土栽培的高节竹笋比较,覆土栽培1年、2年的高节竹笋氨基酸总量和苦味氨基酸、芳香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降幅分别为4483和1905、5279和2595、5329和1622、5915和1659、2306和1286、3667和1637(表4)。说明虽然覆土栽培会引起高节竹笋氨基酸总量降低和组分的变化,但鲜味、甜味和芳香类等提高竹笋口感的氨基酸比例有所升高,而苦味氨基酸比例有所降低。0034表4试验高节竹林竹笋氨基酸含量表5试验高节竹林竹笋氨基酸组分比例说明书CN10410636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