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膏药,古称薄贴,中药外用的一种剂型,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摊涂于纸,布或皮上,可以较长时间地贴于用药处,我国古代医学家这样说道,人之疾病,由内而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疾病既有足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之,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贰入其楱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此膏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外病外治,所异者,法耳,此膏药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起到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改变经络组织营养,提高免疫力,抗病毒能力,达到消炎,消肿的作用,此膏药解决了服药等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解决了系带使用方便实用的难题。
按照以往的感冒发烧,通常的方式就是通过吃药,打针,或者输液,但是这种方式都有各自的弊端,不仅对身体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还容易形成药物依赖。所以,提供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变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6-10份、蓖麻子4-8份、桑叶6-10份、大黄4-8份、黄芩4-8份、防风8-10份、荆芥穗8-10份、桔根6-9份、藁本5-8份、葛根6-9份、桑枝5-8份、苏梗5-8份、紫苏子4-6份、淡豆豉4-8份、生姜3-6份、羌活5-8份、白芷5-8份、蜜蜡18-22份、芝麻油80-100份。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8份、蓖麻子6份、桑叶7份、大黄6份、黄芩6份、防风9份、荆芥穗9份、桔根7份、藁本7份、葛根7份、桑枝6份、苏梗6份、紫苏子5份、淡豆豉7份、生姜5份、羌活7份、白芷7份、蜜蜡20份、芝麻油100份。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贴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忍冬藤5-8份、前胡5-8份、杏仁4-6份、枳壳5-8份、浙贝5-8份、陈皮5-8份、金银花6-10份、松香8-12份。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贴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忍冬藤7份、前胡6份、杏仁5份、枳壳6份、浙贝6份、陈皮6份、金银花8份、松香10份。
优选地,使用时,将中药贴贴于患者的大椎穴、天突穴、太阳穴、涌泉穴、风池穴、足三里穴、列缺穴、迎香穴中的一个穴位或多个穴位。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优选地,步骤(1)中打磨是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优选地,步骤(1)中文火熬制的时间为1-3小时。
药理说明:
贯众的功效: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
蓖麻子的功效:消肿拔毒;泻下导滞;通络利窍。主治:主痈疽肿毒;瘰疬;乳痈;喉痹;疥癞癣疮;烫伤;水肿胀满;大便燥结;口眼歪斜;跌打损伤。
桑叶的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主治: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黄芩的功效: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防风的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荆芥穗的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桔梗的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藁本的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主治,用于风寒表证,巅顶疼痛,风湿痹痛。
葛根的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桑枝的功效: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苏梗的功效: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忍冬藤的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前胡的功效: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主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
杏仁的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的功效: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
枳壳的功效: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浙贝的功效: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陈皮的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淡豆豉的功效:解表,除烦,宣郁,解毒。
生姜,生姜皮性辛凉,治皮肤浮肿,行皮水;生姜汁辛温,辛散胃寒力量强,多用于呕吐;干姜辛温,温中煽动寒,回阳通脉,温脾寒力量大,炮姜味辛苦走里不走表,温下焦之寒;炮姜炭性温,偏于温血分之寒;煨姜苦温,偏于温肠胃之寒。生姜辛而散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
羌活的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白芷的功效: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中药贴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携带方便,没有副作用,疗效显著,尤其适合小孩使用。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6份、蓖麻子4份、桑叶6份、大黄4份、黄芩4份、防风8份、荆芥穗8份、桔根6份、藁本5份、葛根6份、桑枝5份、苏梗5份、紫苏子4份、淡豆豉4份、生姜3份、羌活5份、白芷5份、蜜蜡18份、芝麻油8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其中,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熬制时间在1-3小时。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8份、蓖麻子6份、桑叶7份、大黄6份、黄芩6份、防风9份、荆芥穗9份、桔根7份、藁本7份、葛根7份、桑枝6份、苏梗6份、紫苏子5份、淡豆豉7份、生姜5份、羌活7份、白芷7份、蜜蜡20份、芝麻油9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其中,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熬制时间在1-3小时。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10份、蓖麻子8份、桑叶10份、大黄8份、黄芩8份、防风10份、荆芥穗10份、桔根9份、藁本8份、葛根9份、桑枝8份、苏梗8份、紫苏子6份、淡豆豉8份、生姜6份、羌活8份、白芷8份、蜜蜡22份、芝麻油10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其中,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熬制时间在1-3小时。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8份、蓖麻子6份、桑叶7份、大黄6份、黄芩6份、防风9份、荆芥穗9份、桔根7份、藁本7份、葛根7份、桑枝6份、苏梗6份、紫苏子5份、淡豆豉7份、生姜5份、羌活7份、白芷7份、蜜蜡20份、芝麻油100份、忍冬藤7份、前胡6份、杏仁5份、枳壳6份、浙贝6份、陈皮6份、金银花8份、松香1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其中,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熬制时间在1-3小时。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实施例5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8份、蓖麻子6份、桑叶7份、大黄6份、黄芩6份、防风9份、荆芥穗9份、桔根7份、藁本7份、葛根7份、桑枝6份、苏梗6份、紫苏子5份、淡豆豉7份、生姜5份、羌活7份、白芷7份、蜜蜡20份、芝麻油100份、忍冬藤7份、前胡6份、杏仁5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其中,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熬制时间在1-3小时。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典型病例
病例1
林XX,女,3岁,2017年3月10就诊,主诉(其妈代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食欲减退1天。
病史:患者发热,t38.7C,鼻塞,流涕,咳嗽,扁桃体肿,苔白舌尖红。
辩证:病情加时候发于春季,风邪袭肺表征。
诊断:感冒(冒风)
治疗:结合病情情况,开具了15克感冒中药贴用的药粉,分作5份,现用4份,每份3克,摊于医用胶布,一份贴于大椎,一份贴于天突,另两份贴于涌泉,其余一份留作备用,24小时随访已愈。
病例2
许XX,男68岁,2016年6月7日就诊,自述: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乏力,2天,无汗出。
病史:6月5日受凉出现鼻塞,流涕,咽痛,轻咳,时测体温38.5C,现头痛,全身酸痛,饮食及二便正常。查体:t38.5c,p:89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hg,营养良好,神志清楚,表述清晰,自主体位,余生理反射正常,苔白润,
辨证:患者微寒发热,无汗,流涕,咳嗽,咽痛,头痛,全身酸痛。
诊断:感冒
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和现在病情,微寒发热不重,余症均可先用贴敷治疗观察,开具感冒中药贴用的药粉30克分10份,每份3克,摊于医用胶布,贴于大椎穴,天突穴,两太阳穴,两涌泉穴,并叮嘱此时不宜出走受风,需观察。半小时后汗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改善,不恶寒,微头痛,乏力改善,全身酸痛改善,余下药粉及胶布带回家,并嘱患者多喝热开水,12小时后再换,后随访已愈未用。
病例3
吴X,男,30岁,2017年6月10日就诊,6月7日开始流鼻塞不通,头晕脑胀,嗓子不舒服,自己服用感冒通,未见效,早上起来有痰黄色,查T37.8C,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出,鼻塞黄涕,咽喉红,舌尖边红,太薄微黄。
诊断:感冒(风热)
用贴敷治疗,将中药贴贴在大椎穴,风池穴,天突穴,3天症状改善。
病例4
患者李XX,女,32岁,2017年11月18日前来就诊,自述3天前受凉感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头晕,在家服用头孢拉定和感冒灵,症状加重,出现全身酸痛,头痛,身困倦,口不渴,苔白腻。
诊断:感冒(风寒)
治疗:解表驱寒,疏风祛湿
用感冒中药贴用药粉30克,摊于医用胶布,贴于太阳穴,风池穴,大椎穴,足三里穴,涌泉穴,列缺穴,一小时后症状缓解,再配30克嘱其带回家12小时后换用,第三天随访症状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