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807324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423539.6

申请日:

20180506

公开号:

CN108404085A

公开日:

201808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K9/70,A61P11/00,A61P31/16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K9/70,A61P11/00,A61P31/16

申请人:

郭继轩

发明人:

郭继轩

地址:

313008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珍贝路503号

优先权:

CN201810423539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贯众6‑10份、蓖麻子4‑8份、桑叶6‑10份、大黄4‑8份、黄芩4‑8份、防风8‑10份、荆芥穗8‑10份、桔根6‑9份、藁本5‑8份、葛根6‑9份、桑枝5‑8份、苏梗5‑8份、紫苏子4‑6份、淡豆豉4‑8份、生姜3‑6份、羌活5‑8份、白芷5‑8份、蜜蜡18‑22份、芝麻油80‑100份。本发明的中药贴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携带方便,没有副作用,疗效显著,尤其适合小孩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贯众6-10份、蓖麻子4-8份、桑叶6-10份、大黄4-8份、黄芩4-8份、防风8-10份、荆芥穗8-10份、桔根6-9份、藁本5-8份、葛根6-9份、桑枝5-8份、苏梗5-8份、紫苏子4-6份、淡豆豉4-8份、生姜3-6份、羌活5-8份、白芷5-8份、蜜蜡18-22份、芝麻油80-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贯众8份、蓖麻子6份、桑叶7份、大黄6份、黄芩6份、防风9份、荆芥穗9份、桔根7份、藁本7份、葛根7份、桑枝6份、苏梗6份、紫苏子5份、淡豆豉7份、生姜5份、羌活7份、白芷7份、蜜蜡20份、芝麻油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贴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忍冬藤5-8份、前胡5-8份、杏仁4-6份、枳壳5-8份、浙贝5-8份、陈皮5-8份、金银花6-10份、松香8-12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贴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忍冬藤7份、前胡6份、杏仁5份、枳壳6份、浙贝6份、陈皮6份、金银花8份、松香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将中药贴贴于患者的大椎穴、天突穴、太阳穴、涌泉穴、风池穴、足三里穴、列缺穴、迎香穴中的一个穴位或多个穴位。 6.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打磨是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文火熬制的时间为1-3小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膏药,古称薄贴,中药外用的一种剂型,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摊涂于纸,布或皮上,可以较长时间地贴于用药处,我国古代医学家这样说道,人之疾病,由内而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疾病既有足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之,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贰入其楱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此膏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外病外治,所异者,法耳,此膏药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起到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改变经络组织营养,提高免疫力,抗病毒能力,达到消炎,消肿的作用,此膏药解决了服药等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解决了系带使用方便实用的难题。

按照以往的感冒发烧,通常的方式就是通过吃药,打针,或者输液,但是这种方式都有各自的弊端,不仅对身体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还容易形成药物依赖。所以,提供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变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6-10份、蓖麻子4-8份、桑叶6-10份、大黄4-8份、黄芩4-8份、防风8-10份、荆芥穗8-10份、桔根6-9份、藁本5-8份、葛根6-9份、桑枝5-8份、苏梗5-8份、紫苏子4-6份、淡豆豉4-8份、生姜3-6份、羌活5-8份、白芷5-8份、蜜蜡18-22份、芝麻油80-100份。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8份、蓖麻子6份、桑叶7份、大黄6份、黄芩6份、防风9份、荆芥穗9份、桔根7份、藁本7份、葛根7份、桑枝6份、苏梗6份、紫苏子5份、淡豆豉7份、生姜5份、羌活7份、白芷7份、蜜蜡20份、芝麻油100份。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贴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忍冬藤5-8份、前胡5-8份、杏仁4-6份、枳壳5-8份、浙贝5-8份、陈皮5-8份、金银花6-10份、松香8-12份。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贴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忍冬藤7份、前胡6份、杏仁5份、枳壳6份、浙贝6份、陈皮6份、金银花8份、松香10份。

优选地,使用时,将中药贴贴于患者的大椎穴、天突穴、太阳穴、涌泉穴、风池穴、足三里穴、列缺穴、迎香穴中的一个穴位或多个穴位。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优选地,步骤(1)中打磨是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优选地,步骤(1)中文火熬制的时间为1-3小时。

药理说明:

贯众的功效: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

蓖麻子的功效:消肿拔毒;泻下导滞;通络利窍。主治:主痈疽肿毒;瘰疬;乳痈;喉痹;疥癞癣疮;烫伤;水肿胀满;大便燥结;口眼歪斜;跌打损伤。

桑叶的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主治: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黄芩的功效: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防风的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荆芥穗的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桔梗的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藁本的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主治,用于风寒表证,巅顶疼痛,风湿痹痛。

葛根的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桑枝的功效: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苏梗的功效: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忍冬藤的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前胡的功效: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主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

杏仁的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的功效: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

枳壳的功效: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浙贝的功效: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陈皮的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淡豆豉的功效:解表,除烦,宣郁,解毒。

生姜,生姜皮性辛凉,治皮肤浮肿,行皮水;生姜汁辛温,辛散胃寒力量强,多用于呕吐;干姜辛温,温中煽动寒,回阳通脉,温脾寒力量大,炮姜味辛苦走里不走表,温下焦之寒;炮姜炭性温,偏于温血分之寒;煨姜苦温,偏于温肠胃之寒。生姜辛而散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

羌活的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白芷的功效: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中药贴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携带方便,没有副作用,疗效显著,尤其适合小孩使用。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6份、蓖麻子4份、桑叶6份、大黄4份、黄芩4份、防风8份、荆芥穗8份、桔根6份、藁本5份、葛根6份、桑枝5份、苏梗5份、紫苏子4份、淡豆豉4份、生姜3份、羌活5份、白芷5份、蜜蜡18份、芝麻油8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其中,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熬制时间在1-3小时。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8份、蓖麻子6份、桑叶7份、大黄6份、黄芩6份、防风9份、荆芥穗9份、桔根7份、藁本7份、葛根7份、桑枝6份、苏梗6份、紫苏子5份、淡豆豉7份、生姜5份、羌活7份、白芷7份、蜜蜡20份、芝麻油9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其中,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熬制时间在1-3小时。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10份、蓖麻子8份、桑叶10份、大黄8份、黄芩8份、防风10份、荆芥穗10份、桔根9份、藁本8份、葛根9份、桑枝8份、苏梗8份、紫苏子6份、淡豆豉8份、生姜6份、羌活8份、白芷8份、蜜蜡22份、芝麻油10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其中,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熬制时间在1-3小时。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8份、蓖麻子6份、桑叶7份、大黄6份、黄芩6份、防风9份、荆芥穗9份、桔根7份、藁本7份、葛根7份、桑枝6份、苏梗6份、紫苏子5份、淡豆豉7份、生姜5份、羌活7份、白芷7份、蜜蜡20份、芝麻油100份、忍冬藤7份、前胡6份、杏仁5份、枳壳6份、浙贝6份、陈皮6份、金银花8份、松香1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其中,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熬制时间在1-3小时。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实施例5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8份、蓖麻子6份、桑叶7份、大黄6份、黄芩6份、防风9份、荆芥穗9份、桔根7份、藁本7份、葛根7份、桑枝6份、苏梗6份、紫苏子5份、淡豆豉7份、生姜5份、羌活7份、白芷7份、蜜蜡20份、芝麻油100份、忍冬藤7份、前胡6份、杏仁5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然后加入蜜蜡,搅拌,摊开成药膏状,制备成贴片即可。

其中,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熬制时间在1-3小时。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典型病例

病例1

林XX,女,3岁,2017年3月10就诊,主诉(其妈代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食欲减退1天。

病史:患者发热,t38.7C,鼻塞,流涕,咳嗽,扁桃体肿,苔白舌尖红。

辩证:病情加时候发于春季,风邪袭肺表征。

诊断:感冒(冒风)

治疗:结合病情情况,开具了15克感冒中药贴用的药粉,分作5份,现用4份,每份3克,摊于医用胶布,一份贴于大椎,一份贴于天突,另两份贴于涌泉,其余一份留作备用,24小时随访已愈。

病例2

许XX,男68岁,2016年6月7日就诊,自述: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乏力,2天,无汗出。

病史:6月5日受凉出现鼻塞,流涕,咽痛,轻咳,时测体温38.5C,现头痛,全身酸痛,饮食及二便正常。查体:t38.5c,p:89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hg,营养良好,神志清楚,表述清晰,自主体位,余生理反射正常,苔白润,

辨证:患者微寒发热,无汗,流涕,咳嗽,咽痛,头痛,全身酸痛。

诊断:感冒

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和现在病情,微寒发热不重,余症均可先用贴敷治疗观察,开具感冒中药贴用的药粉30克分10份,每份3克,摊于医用胶布,贴于大椎穴,天突穴,两太阳穴,两涌泉穴,并叮嘱此时不宜出走受风,需观察。半小时后汗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改善,不恶寒,微头痛,乏力改善,全身酸痛改善,余下药粉及胶布带回家,并嘱患者多喝热开水,12小时后再换,后随访已愈未用。

病例3

吴X,男,30岁,2017年6月10日就诊,6月7日开始流鼻塞不通,头晕脑胀,嗓子不舒服,自己服用感冒通,未见效,早上起来有痰黄色,查T37.8C,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出,鼻塞黄涕,咽喉红,舌尖边红,太薄微黄。

诊断:感冒(风热)

用贴敷治疗,将中药贴贴在大椎穴,风池穴,天突穴,3天症状改善。

病例4

患者李XX,女,32岁,2017年11月18日前来就诊,自述3天前受凉感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头晕,在家服用头孢拉定和感冒灵,症状加重,出现全身酸痛,头痛,身困倦,口不渴,苔白腻。

诊断:感冒(风寒)

治疗:解表驱寒,疏风祛湿

用感冒中药贴用药粉30克,摊于医用胶布,贴于太阳穴,风池穴,大椎穴,足三里穴,涌泉穴,列缺穴,一小时后症状缓解,再配30克嘱其带回家12小时后换用,第三天随访症状基本消除。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23539.6 (22)申请日 2018.05.06 (71)申请人 郭继轩 地址 313008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珍贝路 503号 (72)发明人 郭继轩 (51)Int.Cl. A61K 36/9068(2006.01) A61K 9/70(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P 31/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包 括以下重量份的。

2、原料: 贯众6-10份、 蓖麻子4-8 份、 桑叶6-10份、 大黄4-8份、 黄芩4-8份、 防风8- 10份、 荆芥穗8-10份、 桔根6-9份、 藁本5-8份、 葛 根6-9份、 桑枝5-8份、 苏梗5-8份、 紫苏子4-6份、 淡豆豉4-8份、 生姜3-6份、 羌活5-8份、 白芷5-8 份、 蜜蜡18-22份、 芝麻油80-100份。 本发明的中 药贴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流感、 病毒引起的感冒, 携带方便, 没有副作用, 疗效显著, 尤其适合小孩 使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8404085 A 2018.08.17 CN 108404085 A 1.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

3、配方,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贯众6-10份、 蓖麻子4-8份、 桑叶6-10份、 大黄4-8份、 黄芩4-8份、 防风8-10份、 荆芥穗8- 10份、 桔根6-9份、 藁本5-8份、 葛根6-9份、 桑枝5-8份、 苏梗5-8份、 紫苏子4-6份、 淡豆豉4-8 份、 生姜3-6份、 羌活5-8份、 白芷5-8份、 蜜蜡18-22份、 芝麻油80-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 料: 贯众8份、 蓖麻子6份、 桑叶7份、 大黄6份、 黄芩6份、 防风9份、 荆芥穗9份、 桔根7份、 藁本7 份、 葛根7份、 桑枝。

4、6份、 苏梗6份、 紫苏子5份、 淡豆豉7份、 生姜5份、 羌活7份、 白芷7份、 蜜蜡20 份、 芝麻油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药贴还包括以 下重量份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忍冬藤5-8份、 前胡5-8份、 杏仁4-6份、 枳壳5-8份、 浙贝5-8份、 陈皮5-8份、 金银花6-10 份、 松香8-12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药贴还包括以 下重量份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忍冬藤7份、 前胡6份、 杏仁5份、 枳壳6份、 浙贝6份、 陈皮6份、 金银花8份、 松香10份。 5.根据权利要。

5、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其特征在于: 使用时, 将 中药贴贴于患者的大椎穴、 天突穴、 太阳穴、 涌泉穴、 风池穴、 足三里穴、 列缺穴、 迎香穴中的 一个穴位或多个穴位。 6.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 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粉末; (2) 将芝麻油放入锅内, 烧开后加入步骤 (1) 的原料粉末, 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 然后加 入蜜蜡, 搅拌, 摊开成药膏状, 制备成贴片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的制备方法, 其特。

6、征在于: 步骤 (1) 中 打磨是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中 文火熬制的时间为1-3小时。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404085 A 2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膏药, 古称薄贴, 中药外用的一种剂型, 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 摊 涂于纸, 布或皮上, 可以较长时间地贴于用药处, 我国古代医学家这样说道, 人之疾病, 由内 而外, 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

7、, 服药乃能驱之, 若疾病既有足所, 在皮肤筋骨之间, 可按而得 之, 用膏贴之, 闭塞其气, 使药性从毛孔贰入其楱里通经贯络, 或提而出之, 或攻而散之, ” 此 膏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内病外治, 外病内治, 外病外治, 所异者, 法耳, 此膏药以人体经 络穴位为贴用, 起到刺激神经末梢, 通过反射, 扩张血管, 改变经络组织营养, 提高免疫力, 抗病毒能力, 达到消炎, 消肿的作用, 此膏药解决了服药等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 解决了系 带使用方便实用的难题。 0003 按照以往的感冒发烧, 通常的方式就是通过吃药, 打针, 或者输液, 但是这种方式 都有各自的弊端, 不仅对身体有一定程度。

8、的伤害, 还容易形成药物依赖。 所以, 提供一种用 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变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07 贯众6-10份、 蓖麻子4-8份、 桑叶6-10份、 大黄4-8份、 黄芩4-8份、 防风8-10份、 荆芥 穗8-10份、 桔根6-9份、 藁本5-8份、 葛根6-9份、 桑枝5-8份、 苏梗5-8份、 紫苏子4-6份、 淡豆豉 4-8份、 生姜3-6份、 羌活5-8份、 白芷5-8份、。

9、 蜜蜡18-22份、 芝麻油80-100份。 0008 优选地, 所述的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09 贯众8份、 蓖麻子6份、 桑叶7份、 大黄6份、 黄芩6份、 防风9份、 荆芥穗9份、 桔根7份、 藁本7份、 葛根7份、 桑枝6份、 苏梗6份、 紫苏子5份、 淡豆豉7份、 生姜5份、 羌活7份、 白芷7份、 蜜蜡20份、 芝麻油100份。 0010 优选地, 所述的中药贴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 忍冬藤5-8份、 前胡5-8份、 杏仁4-6份、 枳壳5-8份、 浙贝5-8份、 陈皮5-8份、 金银花 6-10份、 松香8-12份。 0012。

10、 优选地, 所述的中药贴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 忍冬藤7份、 前胡6份、 杏仁5份、 枳壳6份、 浙贝6份、 陈皮6份、 金银花8份、 松香10份。 0014 优选地, 使用时, 将中药贴贴于患者的大椎穴、 天突穴、 太阳穴、 涌泉穴、 风池穴、 足 三里穴、 列缺穴、 迎香穴中的一个穴位或多个穴位。 0015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的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0016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 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8404085 A 3 粉末; 0017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 烧开后加入。

11、步骤(1)的原料粉末, 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 然 后加入蜜蜡, 搅拌, 摊开成药膏状, 制备成贴片即可。 0018 优选地, 步骤(1)中打磨是采用石头材质的打磨棒。 0019 优选地, 步骤(1)中文火熬制的时间为1-3小时。 0020 药理说明: 0021 贯众的功效: 杀虫; 清热; 解毒; 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 温热癍疹; 吐血; 咳 血; 衄血; 便血; 崩漏; 血痢; 带下及钩、 蛔、 绦虫等肠寄生虫病。 0022 蓖麻子的功效: 消肿拔毒; 泻下导滞; 通络利窍。 主治: 主痈疽肿毒; 瘰疬; 乳痈; 喉 痹; 疥癞癣疮; 烫伤; 水肿胀满; 大便燥结; 口眼歪斜;。

12、 跌打损伤。 0023 桑叶的功效: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凉血止血。 0024 大黄的功效: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利湿退黄。 用于实热积滞 便秘, 血热吐衄, 目赤咽肿, 痈肿疔疮, 肠痈腹痛, 瘀血经闭, 产后瘀阻, 跌打损伤, 湿热痢疾, 黄疸尿赤, 淋证, 水肿; 外治烧烫伤。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主治: 用于目赤咽肿, 齿龈肿 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 泻火解毒。 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 症。 0025 黄芩的功效: 泻实火, 除湿热, 止血, 安胎。 治壮热烦渴, 肺热咳嗽, 湿热泻痢, 黄疸。

13、, 热淋, 吐、 衄、 崩、 漏, 目赤肿痛, 胎动不安, 痈肿疔疮。 0026 防风的功效: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 主治, 用于外感表证, 风疹瘙痒, 风湿痹 痛, 破伤风正, 脾虚湿盛。 0027 荆芥穗的功效: 解表散风, 透疹, 消疮。 主治, 用于感冒, 头痛, 麻疹, 风疹, 疮疡初 起。 0028 桔梗的功效: 宣肺, 祛痰, 利咽, 排脓。 桔梗味苦、 辛, 性平。 归肺经。 功效宣肺、 利咽、 祛痰、 排脓。 0029 藁本的功效: 祛风散寒, 除湿止痛。 主治, 用于风寒表证, 巅顶疼痛, 风湿痹痛。 0030 葛根的功效: 解肌退热,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

14、泻。 主治, 用于表证发热, 项背强 痛, 麻疹不透, 热病口渴, 阴虚消渴, 热泻热痢, 脾虚泄泻。 0031 桑枝的功效: 祛风湿; 通经络; 行水气。 主风湿痹痛; 中风半身不遂; 水肿脚气; 肌体 风痒; 用于肩臂、 关节酸痛麻木。 0032 苏梗的功效: 理气宽中, 止痛, 安胎。 用于胸膈痞闷, 胃脘疼痛, 嗳气呕吐, 胎动不 安。 0033 忍冬藤的功效: 清热解毒, 疏风通络。 用于温病发热, 热毒血痢, 痈肿疮疡, 风湿热 痹, 关节红肿热痛。 0034 前胡的功效: 疏散风热; 降气化痰。 主外感风热; 肺热痰郁; 咳喘痰多; 痰黄稠粘; 哎 逆食少; 胸膈满闷。 0035。

15、 杏仁的功效: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0036 紫苏子的功效: 降气消痰, 平喘, 润肠。 用于痰壅气逆, 咳嗽气喘, 肠燥便秘。 解表散 寒, 行气和胃。 用于风寒感冒, 咳嗽气喘, 妊娠呕吐, 胎动不安。 又可解鱼蟹中毒。 0037 枳壳的功效: 破气, 行痰, 消积。 治胸膈痰滞, 胸痞, 胁胀, 食积, 噫气, 呕逆, 下痢后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8404085 A 4 重, 脱肛, 子宫脱垂。 0038 浙贝的功效: 清热化痰; 开郁散结。 0039 陈皮的功效: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0040 淡豆豉的功效: 解表, 除烦, 宣郁, 解毒。 0041 生姜, 。

16、生姜皮性辛凉, 治皮肤浮肿, 行皮水; 生姜汁辛温, 辛散胃寒力量强, 多用于 呕吐; 干姜辛温, 温中煽动寒, 回阳通脉, 温脾寒力量大, 炮姜味辛苦走里不走表, 温下焦之 寒; 炮姜炭性温, 偏于温血分之寒; 煨姜苦温, 偏于温肠胃之寒。 生姜辛而散温, 益脾胃, 善温 中降逆止呕, 除湿消痞, 止咳祛痰, 以降逆止呕为长。 0042 羌活的功效: 散表寒; 祛风湿; 利关节; 止痛。 主外感风寒; 头痛无汗; 油印寒湿痹; 风水浮肿; 疮疡肿毒。 0043 白芷的功效: 祛风, 燥湿, 消肿, 止痛。 治头痛, 眉棱骨痛, 齿痛, 鼻渊, 寒湿腹痛, 肠 风痔漏, 赤白带下, 痈疽疮疡,。

17、 皮肤燥痒, 疥癣。 0044 金银花性寒, 味甘, 入肺、 心、 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 抗炎、 补虚疗风的功效, 主治胀 满下疾、 温病发热, 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 其对于头昏头晕、 口干作渴、 多汗烦闷、 肠炎、 菌 痢、 麻疹、 肺炎、 乙脑、 流脑、 急性乳腺炎、 败血症、 阑尾炎、 皮肤感染、 痈疽疔疮、 丹毒、 腮腺 炎、 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00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6 本发明的中药贴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流感、 病毒引起的感冒, 携带方便, 没有副作 用, 疗效显著, 尤其适合小孩使用。 具体实施例 0047 实施例1 0048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

18、方,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49 贯众6份、 蓖麻子4份、 桑叶6份、 大黄4份、 黄芩4份、 防风8份、 荆芥穗8份、 桔根6份、 藁本5份、 葛根6份、 桑枝5份、 苏梗5份、 紫苏子4份、 淡豆豉4份、 生姜3份、 羌活5份、 白芷5份、 蜜蜡18份、 芝麻油80份。 0050 制备方法如下: 0051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 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 粉末; 0052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 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 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 然 后加入蜜蜡, 搅拌, 摊开成药膏状, 制备成贴片即可。 0053 其中, 点水成滴。

19、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 熬制时间在1-3小时。 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 材质的打磨棒。 0054 实施例2 0055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56 贯众8份、 蓖麻子6份、 桑叶7份、 大黄6份、 黄芩6份、 防风9份、 荆芥穗9份、 桔根7份、 藁本7份、 葛根7份、 桑枝6份、 苏梗6份、 紫苏子5份、 淡豆豉7份、 生姜5份、 羌活7份、 白芷7份、 蜜蜡20份、 芝麻油90份。 0057 制备方法如下: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8404085 A 5 0058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 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 粉末。

20、; 0059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 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 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 然 后加入蜜蜡, 搅拌, 摊开成药膏状, 制备成贴片即可。 0060 其中, 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 熬制时间在1-3小时。 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 材质的打磨棒。 0061 实施例3 0062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63 贯众10份、 蓖麻子8份、 桑叶10份、 大黄8份、 黄芩8份、 防风10份、 荆芥穗10份、 桔根9 份、 藁本8份、 葛根9份、 桑枝8份、 苏梗8份、 紫苏子6份、 淡豆豉8份、 生姜6份、 羌活8份、 白芷8 份、 蜜蜡22份、 芝麻油。

21、100份。 0064 制备方法如下: 0065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 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 粉末; 0066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 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 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 然 后加入蜜蜡, 搅拌, 摊开成药膏状, 制备成贴片即可。 0067 其中, 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 熬制时间在1-3小时。 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 材质的打磨棒。 0068 实施例4 0069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70 贯众8份、 蓖麻子6份、 桑叶7份、 大黄6份、 黄芩6份、 防风9份、 荆芥穗9份、 桔根7份、 藁本7份。

22、、 葛根7份、 桑枝6份、 苏梗6份、 紫苏子5份、 淡豆豉7份、 生姜5份、 羌活7份、 白芷7份、 蜜蜡20份、 芝麻油100份、 忍冬藤7份、 前胡6份、 杏仁5份、 枳壳6份、 浙贝6份、 陈皮6份、 金银花 8份、 松香10份。 0071 制备方法如下: 0072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 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 粉末; 0073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 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 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 然 后加入蜜蜡, 搅拌, 摊开成药膏状, 制备成贴片即可。 0074 其中, 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 熬制时间在1-3小时。 打磨时优先。

23、采用石头 材质的打磨棒。 0075 实施例5 0076 一种用于感冒的中药贴配方,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77 贯众8份、 蓖麻子6份、 桑叶7份、 大黄6份、 黄芩6份、 防风9份、 荆芥穗9份、 桔根7份、 藁本7份、 葛根7份、 桑枝6份、 苏梗6份、 紫苏子5份、 淡豆豉7份、 生姜5份、 羌活7份、 白芷7份、 蜜蜡20份、 芝麻油100份、 忍冬藤7份、 前胡6份、 杏仁5份。 0078 制备方法如下: 0079 (1)将除蜜蜡和芝麻油以外的所有原料打磨成粉, 过筛得粒度为80-120目的原料 粉末;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8404085 A 6。

24、 0080 (2)将芝麻油放入锅内, 烧开后加入步骤(1)的原料粉末, 文火熬制至点水成滴, 然 后加入蜜蜡, 搅拌, 摊开成药膏状, 制备成贴片即可。 0081 其中, 点水成滴即不会溶于水的状态, 熬制时间在1-3小时。 打磨时优先采用石头 材质的打磨棒。 0082 典型病例 0083 病例1 0084 林XX, 女,3岁, 2017年3月10就诊, 主诉(其妈代诉):发热, 鼻塞, 流涕, 咳嗽, 咽喉 痛, 食欲减退1天。 0085 病史: 患者发热, t38.7C,鼻塞, 流涕, 咳嗽, 扁桃体肿, 苔白舌尖红。 0086 辩证: 病情加时候发于春季, 风邪袭肺表征。 0087 诊断。

25、: 感冒(冒风) 0088 治疗: 结合病情情况, 开具了15克感冒中药贴用的药粉, 分作5份, 现用4份, 每份3 克, 摊于医用胶布, 一份贴于大椎, 一份贴于天突, 另两份贴于涌泉, 其余一份留作备用, 24 小时随访已愈。 0089 病例2 0090 许XX, 男68岁, 2016年6月7日就诊, 自述: 鼻塞, 流涕, 头痛, 全身酸, 乏力, 2天, 无汗 出。 0091 病史: 6月5日受凉出现鼻塞, 流涕, 咽痛, 轻咳, 时测体温38.5C, 现头痛, 全身酸痛, 饮食及二便正常。 查体: t38.5c,p:89次/分, R: 20次/分, BP120-80mmHhg,营养良。

26、好, 神志清 楚, 表述清晰, 自主体位, 余生理反射正常, 苔白润, 0092 辨证:患者微寒发热, 无汗, 流涕, 咳嗽, 咽痛, 头痛, 全身酸痛。 0093 诊断:感冒 0094 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和现在病情, 微寒发热不重, 余症均可先用贴敷治疗观察, 开 具感冒中药贴用的药粉30克分10份, 每份3克, 摊于医用胶布, 贴于大椎穴, 天突穴, 两太阳 穴, 两涌泉穴, 并叮嘱此时不宜出走受风, 需观察。 半小时后汗出, 鼻塞, 流涕, 咽痛, 咳嗽改 善, 不恶寒, 微头痛, 乏力改善, 全身酸痛改善, 余下药粉及胶布带回家, 并嘱患者多喝热开 水, 12小时后再换, 后随访已愈。

27、未用。 0095 病例3 0096 吴X,男, 30岁, 2017年6月10日就诊, 6月7日开始流鼻塞不通, 头晕脑胀, 嗓子不舒 服, 自己服用感冒通, 未见效, 早上起来有痰黄色, 查T37.8C,微恶风, 头胀痛, 有汗出, 鼻塞 黄涕, 咽喉红, 舌尖边红, 太薄微黄。 0097 诊断:感冒(风热) 0098 用贴敷治疗, 将中药贴贴在大椎穴, 风池穴, 天突穴, 3天症状改善。 0099 病例4 0100 患者李XX, 女, 32岁, 2017年11月18日前来就诊, 自述3天前受凉感冒, 鼻塞流涕, 咽 痛, 咳嗽头晕, 在家服用头孢拉定和感冒灵, 症状加重, 出现全身酸痛, 头痛, 身困倦, 口不 渴, 苔白腻。 0101 诊断: 感冒(风寒) 0102 治疗: 解表驱寒, 疏风祛湿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8404085 A 7 0103 用感冒中药贴用药粉30克, 摊于医用胶布, 贴于太阳穴, 风池穴, 大椎穴, 足三里 穴, 涌泉穴, 列缺穴, 一小时后症状缓解, 再配30克嘱其带回家12小时后换用, 第三天随访症 状基本消除。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8404085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