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8070010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379918.6

申请日:

20160429

公开号:

CN205697962U

公开日:

201611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42

主分类号:

A61B17/42

申请人: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陶可伟

发明人:

陶可伟

地址:

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博爱路16号

优先权:

CN201620379918U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金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该装置包括:鞘组、设置在鞘组内的第一软管、设置在第一软管前端的弧形软管,鞘组包括:本体、单向阀、注入口、与注入口连通的第二软管、套接在第二软管外侧的外软管、设置在外软管前端的气囊、设置在外软管后端且与气囊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第二软管套接在第一软管外侧,第一软管后端与单向阀连接,第一软管外侧和第二软管内侧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单向阀及第一软管外侧、第二软管内侧之间间隙的设计可防止术中造影剂的流出,装置整体软质材料的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门诊实施该手术的耐受性,方便实用,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鞘组、设置在鞘组内的第一软管、设置在第一软管前端的弧形软管,弧形软管前端外径逐渐减小,所述鞘组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后端的单向阀、设置在本体侧部的注入口、与注入口连通的第二软管、套接在第二软管外侧的外软管、设置在外软管前端的气囊、设置在外软管后端且与气囊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第二软管套接在第一软管外侧,第一软管后端与单向阀连接,第一软管外侧和第二软管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软管上切点与第一软管中心线的夹角为4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软管内设置有第一导丝,第一导丝后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制块,第一导丝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软管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软管内设置有第三软管,第三软管内设置有第二导丝,第二导丝后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制块,第二导丝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软管外壁设置有纹状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择性输卵管导丝再通术、高压灌注术或栓塞术用装置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研究报道指出:近年来,女性不孕症中受人工流产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由输卵管因素所致的不孕症占25%-50%,输卵管因素主要包括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水等,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方法为:微创的选择性输卵管介入再通术、选择性输卵管高压灌注术及选择性输卵管栓塞术。现有医疗机构的上述手术中,较多的采用的是南京微创公司的鹅首式再通导管和美国库克公司的输卵管介入装置,鹅首式再通导管的结构较为复杂,库克的介入装置主要包括鞘组、导管和导丝,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如下不足:

1、鞘组内部结构为钢结构,导致鞘组无法顺应各类人体子宫的倾角,导致术中必须将子宫体、颈处于同一平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患者门诊实施该手术的耐受性;

2、鞘组与导管之间是紧密配合无空隙的,手术时预先注入造影剂,然后置入导管,造影剂易于从置入的导管或通畅的一侧输卵管内流走,不能将造影剂留滞在宫腔,影响术中导管与宫腔的相对位置的观察;

3、5F导管结构不合理:①管头与管身成90°夹角,当鞘组和导管放置入宫腔后,进一步将鞘组推向输卵管夹角时,由于导管管头与管身成90°夹角,管头会沿着宫腔壁的移动不断与成斜度的宫腔壁摩擦,造成病人宫腔的损伤;②导管头端与管身管径一样,后期较难将导管直接置入宫角部,不利于术中的导管头端位置固定;

4、3F微导管管壁缺陷:3F导管表面未经润滑处理,导致选择性输卵管插管时3F导管插入输卵管的深度不够,对输卵管栓塞术中释放栓塞弹簧圈的位置造成影响;

5、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的鞘组50cm,导管65cm或90cm,长度过长,不利于医生利用扭力操控导管及导丝前端的转向。

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现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该装置包括:鞘组、设置在鞘组内的第一软管、设置在第一软管前端的弧形软管,弧形软管前端外径逐渐减小,所述鞘组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后端的单向阀、设置在本体侧部的注入口、与注入口连通的第二软管、套接在第二软管外侧的外软管、设置在外软管前端用于将鞘组固定在宫腔内的气囊、设置在外软管后端且与气囊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第二软管套接在第一软管外侧,第一软管后端与单向阀连接,第一软管外侧和第二软管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为减少手术中对病体宫腔的损伤,方便将鞘组推向输卵管夹角,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弧形软管上切点与第一软管中心线的夹角为45-60°,所述弧形软管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

进一步,为方便对输卵管栓塞术中释放栓塞弹簧圈的精确定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软管内设置有第一导丝,第一导丝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第一导丝后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制块,旋转扭力控制块是固定在导管或导丝上具有突出拨片的塑料块体,通过拨动拨片,带动导管或导丝旋转运动。

进一步,为方便对输卵管术中栓塞弹簧圈的释放或方便对输卵管的冲刷清洗,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软管内设置有第三软管,第三软管内设置有第二导丝,第二导丝后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制块,第二导丝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

进一步,为方便对该插管装置进行妇科钳夹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软管外壁设置有纹状块,优选为对称的纹状块。

进一步,所述气囊设置在外软管内前端。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单向阀及第一软管外侧、第二软管内侧之间间隙的设计可防止术中造影剂的流出,减少造影剂或辐射剂量的加入量,装置整体软质材料的设计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和患者门诊实施该手术的耐受性,该装置可用于输卵管疏通,也可用于输卵管阻塞,方便实用,可有效减少全程手术时间,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中,11.第一软管,111.弧形软管,12.第二软管,13.外软管,14.气囊,141.进气管,2.单向阀,3.注入口,4.第一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并且,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实施例一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该装置包括:鞘组、设置在鞘组内的第一软管11、设置在第一软管11前端的弧形软管111,弧形软管111前端外径逐渐减小,所述鞘组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后端的单向阀2、设置在本体侧部的注入口3、与注入口3连通的第二软管12、套接在第二软管12外侧的外软管13、设置在外软管13前端的气囊14、设置在外软管13后端且与气囊14连通的进气管141,所述第二软管12套接在第一软管11外侧,第一软管11后端与单向阀2连接,第一软管11外侧和第二软管12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为减少手术中对病体宫腔的损伤,方便将鞘组推向输卵管夹角,所述弧形软管111上切点与第一软管11中心线的夹角为45°;为方便对输卵管栓塞术中释放栓塞弹簧圈的精确定位,所述第一软管11内设置有第一导丝4,第一导丝4和弧形软管表面均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第一导丝4后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制块;气囊14设置在外软管13底部内侧,为方便对该插管装置进行妇科钳夹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软管13外壁对称设置有纹状块。

医学领域常采用长度单位Fr,1Fr=0.33毫米,本实施例中,鞘组外径为5Fr,第一软管11外径为4Fr,外软管13为乳胶材料制成,弧形软管111管嘴外径为3.5Fr,第一导丝4的长度为45cm,第一导丝4外径为0.035in。第一软管11从单向阀2插入后,通过鞘组注入口3注入造影剂或其他如止痛剂等药剂,造影剂或其他药剂可以从第一软管11与第二软管12的管径空隙流入宫腔中,可以借助妇科钳将鞘组推送到宫腔相应的位置,而不是仅仅用手在病人体外推进,第一导丝4设计成较短的长度有利于医生利用扭力操控第一导丝4前端的转向。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去除第一导丝4的设置,为减少患者痛苦和创伤,方便对输卵管术中栓塞弹簧圈的释放或方便对输卵管的冲刷清洗,在所述第一软管11内设置第三软管,第三软管内设置有第二导丝,第二导丝后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制块,第二导丝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本实施例中,为适应不同患者的体位,所述弧形软管111上切点与第一软管11中心线的夹角为60°,本实施例中,第三软管外径为2.7Fr,长度为60cm,第二导丝外径为0.018in,长度为80cm。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379918.6 (22)申请日 2016.04.29 (73)专利权人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地址 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博爱路 16号 专利权人 陶可伟 (72)发明人 陶可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32211 代理人 金辉 (51)Int.Cl. A61B 17/4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

2、装 置, 该装置包括: 鞘组、 设置在鞘组内的第一软 管、 设置在第一软管前端的弧形软管, 鞘组包括: 本体、 单向阀、 注入口、 与注入口连通的第二软 管、 套接在第二软管外侧的外软管、 设置在外软 管前端的气囊、 设置在外软管后端且与气囊连通 的进气管, 所述第二软管套接在第一软管外侧, 第一软管后端与单向阀连接, 第一软管外侧和第 二软管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 计较为合理, 单向阀及第一软管外侧、 第二软管 内侧之间间隙的设计可防止术中造影剂的流出, 装置整体软质材料的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 可有 效减少患者痛苦,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患者门诊 实施该手术的耐受性, 方便实。

3、用, 适宜进一步推 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5697962 U 2016.11.23 CN 205697962 U 1.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其特征是: 该装置包括: 鞘组、 设置在鞘组内的第一软 管、 设置在第一软管前端的弧形软管, 弧形软管前端外径逐渐减小, 所述鞘组包括: 本体、 设 置在本体后端的单向阀、 设置在本体侧部的注入口、 与注入口连通的第二软管、 套接在第二 软管外侧的外软管、 设置在外软管前端的气囊、 设置在外软管后端且与气囊连通的进气管, 所述第二软管套接在第一软管外侧, 第一软管后端与单向阀连接, 第一软管外侧和第二软 管内侧之间。

4、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弧形软管上切点 与第一软管中心线的夹角为45-6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软管内设置 有第一导丝, 第一导丝后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制块, 第一导丝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弧形软管表面设 置有特氟龙亲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软管内设置 有第三软管, 第三软管内设置有第二导丝, 第二导丝后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制块, 第二导丝 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

5、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外软管外壁设置 有纹状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697962 U 2 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择性输卵管导丝再通术、 高压灌注术或栓塞术用装置的结构设 计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研究报道指出: 近年来, 女性不孕症中受人工流产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由输卵 管因素所致的不孕症占25-50, 输卵管因素主要包括输卵管阻塞、 输卵管积水等, 治疗 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方法为: 微创的选择性输卵管介入再通术、 选择。

6、性输卵管高压灌注术 及选择性输卵管栓塞术。 现有医疗机构的上述手术中, 较多的采用的是南京微创公司的鹅 首式再通导管和美国库克公司的输卵管介入装置, 鹅首式再通导管的结构较为复杂, 库克 的介入装置主要包括鞘组、 导管和导丝,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如下不足: 0003 1、 鞘组内部结构为钢结构, 导致鞘组无法顺应各类人体子宫的倾角, 导致术中必 须将子宫体、 颈处于同一平面,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患者门诊实施该手术的耐受性; 0004 2、 鞘组与导管之间是紧密配合无空隙的, 手术时预先注入造影剂, 然后置入导管, 造影剂易于从置入的导管或通畅的一侧输卵管内流走, 不能将造影剂留滞在宫腔, 影响术。

7、 中导管与宫腔的相对位置的观察; 0005 3、 5F导管结构不合理: 管头与管身成90 夹角, 当鞘组和导管放置入宫腔后, 进 一步将鞘组推向输卵管夹角时, 由于导管管头与管身成90 夹角, 管头会沿着宫腔壁的移动 不断与成斜度的宫腔壁摩擦, 造成病人宫腔的损伤; 导管头端与管身管径一样, 后期较难 将导管直接置入宫角部,不利于术中的导管头端位置固定; 0006 4、 3F微导管管壁缺陷: 3F导管表面未经润滑处理, 导致选择性输卵管插管时3F导 管插入输卵管的深度不够, 对输卵管栓塞术中释放栓塞弹簧圈的位置造成影响; 0007 5、 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的鞘组50cm, 导管65cm或90。

8、cm, 长度过长, 不利于医生利 用扭力操控导管及导丝前端的转向。 0008 针对上述问题, 开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 方便实用的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现 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 方便实用的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0010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该装置包括: 鞘组、 设置在鞘组内的第一软管、 设置在第一软管前端的弧形软管, 弧形软管 前端外径逐渐减小, 所述鞘组包括: 本体、 设置在本体后端的单向阀、 设置在本体。

9、侧部的注 入口、 与注入口连通的第二软管、 套接在第二软管外侧的外软管、 设置在外软管前端用于将 鞘组固定在宫腔内的气囊、 设置在外软管后端且与气囊连通的进气管, 所述第二软管套接 在第一软管外侧, 第一软管后端与单向阀连接, 第一软管外侧和第二软管内侧之间具有间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697962 U 3 隙。 0011 进一步, 为减少手术中对病体宫腔的损伤, 方便将鞘组推向输卵管夹角, 上述技术 方案中所述弧形软管上切点与第一软管中心线的夹角为45-60 , 所述弧形软管表面设置有 特氟龙亲水层。 0012 进一步, 为方便对输卵管栓塞术中释放栓塞弹簧圈的精确定位, 上。

10、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一软管内设置有第一导丝, 第一导丝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 第一导丝后端连接 有旋转扭力控制块, 旋转扭力控制块是固定在导管或导丝上具有突出拨片的塑料块体, 通 过拨动拨片, 带动导管或导丝旋转运动。 0013 进一步, 为方便对输卵管术中栓塞弹簧圈的释放或方便对输卵管的冲刷清洗, 上 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软管内设置有第三软管, 第三软管内设置有第二导丝, 第二导丝后 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制块, 第二导丝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 0014 进一步, 为方便对该插管装置进行妇科钳夹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软管外壁 设置有纹状块, 优选为对称的纹状块。 0015 进一步, 所述。

11、气囊设置在外软管内前端。 0016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的结构设计较 为合理, 单向阀及第一软管外侧、 第二软管内侧之间间隙的设计可防止术中造影剂的流出, 减少造影剂或辐射剂量的加入量, 装置整体软质材料的设计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和患者门 诊实施该手术的耐受性, 该装置可用于输卵管疏通, 也可用于输卵管阻塞, 方便实用, 可有 效减少全程手术时间, 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 型的一些。

12、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0020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0021 图中, 11.第一软管, 111.弧形软管, 12.第二软管, 13.外软管, 14.气囊, 141.进气 管, 2.单向阀, 3.注入口,4.第一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描述中使用的词语 “前” 、“后” 、 “左” 、“右” 、“上” 和 “下” 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 词语 “内” 和 “外” 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 。

13、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 作用, 并且, 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 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0023 实施例一 0024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装置, 该装置包括: 鞘组、 设置在鞘组内的第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697962 U 4 一软管11、 设置在第一软管11前端的弧形软管111, 弧形软管111前端外径逐渐减小, 所述鞘 组包括: 本体、 设置在本体后端的单向阀2、 设置在本体侧部的注入口3、 与注入口3连通的第 二软管12、 套接在第二软管12外侧的外软管13。

14、、 设置在外软管13前端的气囊14、 设置在外软 管13后端且与气囊14连通的进气管141, 所述第二软管12套接在第一软管11外侧, 第一软管 11后端与单向阀2连接, 第一软管11外侧和第二软管12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0025 进一步, 为减少手术中对病体宫腔的损伤, 方便将鞘组推向输卵管夹角, 所述弧形 软管111上切点与第一软管11中心线的夹角为45 ; 为方便对输卵管栓塞术中释放栓塞弹簧 圈的精确定位, 所述第一软管11内设置有第一导丝4, 第一导丝4和弧形软管表面均设置有 特氟龙亲水层, 第一导丝4后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制块; 气囊14设置在外软管13底部内侧, 为方便对该插管装置进。

15、行妇科钳夹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软管13外壁对称设置有纹状 块。 0026 医学领域常采用长度单位Fr, 1Fr0.33毫米, 本实施例中, 鞘组外径为5Fr, 第一 软管11外径为4Fr, 外软管13为乳胶材料制成, 弧形软管111管嘴外径为3.5Fr, 第一导丝4的 长度为45cm, 第一导丝4外径为0.035in。 第一软管11从单向阀2插入后, 通过鞘组注入口3注 入造影剂或其他如止痛剂等药剂, 造影剂或其他药剂可以从第一软管11与第二软管12的管 径空隙流入宫腔中, 可以借助妇科钳将鞘组推送到宫腔相应的位置, 而不是仅仅用手在病 人体外推进, 第一导丝4设计成较短的长度有利于医生。

16、利用扭力操控第一导丝4前端的转 向。 0027 实施例二 0028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去除第一导丝4的设置, 为减少患者 痛苦和创伤, 方便对输卵管术中栓塞弹簧圈的释放或方便对输卵管的冲刷清洗, 在所述第 一软管11内设置第三软管, 第三软管内设置有第二导丝, 第二导丝后端连接有旋转扭力控 制块, 第二导丝表面设置有特氟龙亲水层。 本实施例中, 为适应不同患者的体位, 所述弧形 软管111上切点与第一软管11中心线的夹角为60 , 本实施例中, 第三软管外径为2.7Fr, 长 度为60cm, 第二导丝外径为0.018in, 长度为80cm。 002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

17、上述说明, 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 此, 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697962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5697962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5697962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5697962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