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柿叶总黄酮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目前现有文献、以及国内外研究表明,双子叶柿树的干燥、新鲜叶的柿叶制剂、柿叶茶及柿叶提取物具有降压、利尿、抑菌、止血、降脂、抑制癌瘤生长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及医疗保健功能;而柿叶总黄酮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目前市售产品脑心清,即是以柿叶总黄酮为原料药,制备而成的中成药,其以疗效显著而得到好评;但是仍然是以普通剂型的形式应用,给药次数每日三次,相对给药次数较多,对患者造成比较大的负担。
采用传统剂型,其缺陷在于药物的血药浓度波动性大或在治疗浓度内维持时间短,因此为达到治疗目的和降低毒副作用,往往需要常采取多次给药方式,这样使得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下降。
缓释制剂是指在服用药物后能在较长时间内能够持续释放药物,并且能够达到延长药效的一类制剂。而缓释制剂正是克服了传统制剂的不足,能够提供平稳且持久的血药浓度,从而减少了服药次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将柿叶总黄酮制备成为缓释制剂可为患者减小负担,服药次数可大大减少,能够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从而达到了用最小剂量的药物获得最大限度的药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以质量分数计,包含1~25%的柿叶总黄酮、10~50%的海藻酸钠、5~50%的壳聚糖、10~40%的氯化钙,0.5~5%的乙酸,其余为水。
所述的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粒径为1~2mm。
所述的柿叶总黄酮是采用醇提法对柿叶进行提取后得到柿叶粗提物,对柿叶粗提物在55~70℃进行减压蒸馏后,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
所述的柿叶总黄酮当中总黄酮的质量含量为40~70%。
一种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钠质量10~50%的柿叶总黄酮充分溶解到质量浓度为1~5%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得到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
2)将壳聚糖溶解于1~5%的乙酸水溶液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0.5~4%的壳聚糖的乙酸溶液;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1~5%的氯化钙水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以质量比计,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1∶(2~10)∶(0.5~10)∶(0.2~6);以300~1000r/min的速度均匀搅拌2~5h,然后静置2~5h,抽滤并收集形成的微丸;
4)将收集的微丸用水洗涤后,经过预冻处理后,在-10~-60℃条件下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
所述的柿叶总黄酮的制备为:采用醇提法对柿叶进行提取后得到柿叶粗提物;对柿叶粗提物在摄氏度为55~70℃进行减压蒸馏后,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再蒸馏去除有机溶剂后得到柿叶总黄酮。
所述的预冻处理是在0℃下预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是以柿叶总黄酮作为有效成分,是一种新型的中药缓释制剂。以总黄酮作为释放量指标,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PBS(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总黄酮累积释放量在0.5h下分别为22.97%、34.93%,并没有超过45%,均没有突释效应;而且在PBS缓冲溶液中缓释性能良好,在12h处累积释放量达到了80%,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XIXD缓释、控释及迟释指导原则)中对缓释制剂的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克服了目前市售普通制剂的缺陷,减小患者的负担,服药次数可大大减少;能够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了用最小剂量的药物获得最大限度的药效。
本发明提供的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其操作简单,工艺简洁,配方明确,无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在人工胃液中平均释放曲线图;
图3为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在PBS缓冲溶液中平均释放曲线图;
图4为PBS缓冲溶液和人工胃液中平均释放曲线的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是以柿叶总黄酮作为有效成分,是一种新型的中药缓释制剂。下面结合具体的制备实施例和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检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柿叶总黄酮的制备:
采用醇提法对柿叶进行提取后得到柿叶粗提物;对柿叶粗提物在摄氏度为55~70℃进行减压蒸馏后,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再蒸馏去除有机溶剂后得到柿叶总黄酮。
所制备的柿叶总黄酮中总黄酮的质量含量为40~70%。
具体方法参照(王兰,赵麟.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70-1373.)
实施例1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
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钠质量10%的柿叶总黄酮充分溶解到质量浓度为1%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得到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
2)将壳聚糖溶解于1%的乙酸水溶液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0.5%的壳聚糖的乙酸溶液;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1%的氯化钙水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以质量比计,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1∶10∶5∶2;以300r/min的速度均匀搅拌2.5h,然后静置2h,抽滤并收集形成的微丸;
4)将收集的微丸用水洗涤后,经过0℃以下预冻处理后,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于-58℃干燥,得到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
用干燥称重法计算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含水量为8.7%,其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的柿叶总黄酮、50%的海藻酸钠、25.8%的壳聚糖、10.0%的氯化钙,0.5%的乙酸。
实施例2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
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钠质量50%的柿叶总黄酮充分溶解到质量浓度为5%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得到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
2)将壳聚糖溶解于0.5%的乙酸水溶液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4%的壳聚糖的乙酸溶液;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1%的氯化钙水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以质量比计,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1∶2∶0.5∶0.2;以700r/min的速度均匀搅拌2h,然后静置2.5h,抽滤并收集形成的微丸;
4)将收集的微丸用水洗涤后,经过0℃以下预冻处理后,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于-40℃干燥,得到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
用干燥称重法计算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含水量为6.5%,其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的柿叶总黄酮、50%的海藻酸钠、12.5%的壳聚糖5%的氯化钙,1.0%的乙酸。
实施例3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
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钠质量40%的柿叶总黄酮充分溶解到质量浓度为4%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得到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
2)将壳聚糖溶解于2%的乙酸水溶液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2%的壳聚糖的乙酸溶液;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3%的氯化钙水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以质量比计,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1∶2.5∶5∶1.5;以500r/min的速度均匀搅拌5h,然后静置3h,抽滤并收集形成的微丸;
4)将收集的微丸用水洗涤后,经过0℃以下预冻处理后,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于-25℃干燥,得到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
用干燥称重法计算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含水量为4.5%,其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4%的柿叶总黄酮、23.5%的海藻酸钠、47%的壳聚糖14.1%的氯化钙,1.5%的乙酸。
实施例4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
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钠质量25%的柿叶总黄酮充分溶解到质量浓度为5%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得到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
2)将壳聚糖溶解于5%的乙酸水溶液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2.5%的壳聚糖的乙酸溶液;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2%的氯化钙水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以质量比计,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1∶4∶5∶2;以1000r/min的速度均匀搅拌2h,然后静置5h,抽滤并收集形成的微丸;
4)将收集的微丸用水洗涤后,经过0℃以下预冻处理后,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于-20℃干燥,得到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
用干燥称重法计算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含水量为4.5%,其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7%的柿叶总黄酮、30.8%的海藻酸钠、38.5%的壳聚糖15.5%的氯化钙,3.0%的乙酸。
实施例5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
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钠质量40%的柿叶总黄酮充分溶解到质量浓度为2%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得到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
2)将壳聚糖溶解于1%的乙酸水溶液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4%的壳聚糖的乙酸溶液;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的氯化钙水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以质量比计,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1∶2.55∶3.25∶2.05;以600r/min的速度均匀搅拌3.5h,然后静置4.5h,抽滤并收集形成的微丸;
4)将收集的微丸用水洗涤后,经过0℃以下预冻处理后,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于-35℃干燥,得到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
用干燥称重法计算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含水量为6.5%,其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的柿叶总黄酮、25.5%的海藻酸钠、32.5%的壳聚糖20.5%的氯化钙,5.0%的乙酸。
实施例6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
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钠质量50%的柿叶总黄酮充分溶解到质量浓度为2%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得到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
2)将壳聚糖溶解于1%的乙酸水溶液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4%的壳聚糖的乙酸溶液;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的氯化钙水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以质量比计,柿叶总黄酮∶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1∶2∶10∶6;以600r/min的速度均匀搅拌3.5h,然后静置4.5h,抽滤并收集形成的微丸;
4)将收集的微丸用水洗涤后,经过0℃以下预冻处理后,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于-15℃干燥,得到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
用干燥称重法计算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含水量为4.0%,其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的柿叶总黄酮、10%的海藻酸钠、50%的壳聚糖30.5%的氯化钙,0.5%的乙酸。
下面给出本发明所制备的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检测
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度和程度。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D释放度测定法以及附录XI XD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进行测定。在体外释放试验时,以总黄酮的释放量为指标,对所制备出的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进行测定。
以柿叶总黄酮的释放量为指标,将待检测的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平均分为12份,其中6份在人工胃液介质中测定,其余6份在PBS缓冲溶液介质中测定,在0.5h、2h、4h、6h、8h、10h、12h测定累积释放量,求出其两者的累积释放量平均值,再绘制出释放曲线。具体方法参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D释放度测定法以及附录XI XD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
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中平均累积释放量结果如表1所示,所绘制的释放曲线如图2所示。
表1人工胃液中平均累积释放量结果
释放时间(h) 0.5h 2h 4h 6h 8h 10h 12h 累积释放量(%) 22.97 33.42 48.2 51.09 52.83 54.76 55.42
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PBS缓冲溶液中平均累积释放量结果如表2所示,所绘制的释放曲线如图3所示。
表2PBS缓冲溶液中平均累积释放量结果
释放时间(h) 0.5h 2h 4h 6h 8h 10h 12h 累积释放量(%) 34.93 49.13 61.11 69.23 76.54 81.25 83.22
由表1、表2和图1、图2可知,在人工胃液和PBS缓冲溶液中,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总黄酮累积释放量在0.5h下分别为22.97%、34.93%,并没有超过45%,说明所制备的微丸在人工胃液、PBS缓冲溶液中均没有出现突释效应;而且随后在2h的时候累积释放量为49.04%,这说明了所制备的微丸在PBS缓冲溶液中释药性良好;而在12h处累积释放量达到了80%,初步说明所制备的微丸符合药典的缓释要求。
分别用零级方程、一级方程和Higuchi方程对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0.5h~12h的两个不同介质的释药曲线分别进行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将两条释放曲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结果如图4所示。
表3不同释放介质体外曲线拟合
由表3、图4的对比比较可知,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PBS缓冲溶液中的释放性很好,没有突释效应的发生,缓释性能良好,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方程式为Mt/M∞=18.081t1/2+23.665,r2为0.9905;而在人工胃液中释放曲线没有PBS缓冲溶液中好,拟合最好的为Higuchi方程,其方程式为Mt/M∞=11.448t1/2+19.89,r2为0.8992,但是其也没有突释效应的发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XIXD缓释、控释及迟释指导原则)中对缓释制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