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164097.3 (22)申请日 2018.01.31 (73)专利权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东 路1号 (72)发明人 周纪妹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代理人 张培元 (51)Int.Cl. A61B 6/04(2006.01) A61B 6/03(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 置。
2、, 包括底座和支架, 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支 架, 所述支架的内部顶端设有压板, 所述压板的 下方设有卡块 , 所述卡块 的顶端安装有顶杆, 所述顶杆贯穿压板, 所述顶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一 垫片。 该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通过支架和第一 滑槽的配合, 能够方便医护人员调节卡块 的位 置, 使其摆放在患者头部需要压紧处的正上方, 省去了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挪动身体位置的操作, 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 同时也加快的固定的速 度, 节省了时间, 通过卡齿和卡块的配合, 能够 在医护人员调节好支架的位置后, 自动将支架卡 住进行固定, 满足客户的需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84。
3、92143 U 2019.02.15 CN 208492143 U 1.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包括底座(1)和支架(3), 所述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支架 (3),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3)的内部顶端设有压板(7), 所述压板(7)的下方设有卡块 (2), 所述卡块 (2)的顶端安装有顶杆(8), 所述顶杆(8)贯穿压板(7), 所述顶杆(8)的顶端 安装有第一垫片(10), 所述顶杆(8)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9), 所述第一压缩弹簧(9)的两端 分别与压板(7)和卡块 (2)相连, 所述支架(3)的顶端设有转轮(5), 所述转轮(5)的底端安 装有螺柱(4), 所述螺柱(4)贯穿支。
4、架(3)和压板(7), 所述螺柱(4)通过轴承(6)与支架(3)相 连, 所述螺柱(4)与压板(7)螺纹相连, 所述底座(1)的内部顶端中间设有第一滑槽(11), 所 述支架(3)贯穿底座(1)与第一滑槽(11)滑动相连, 所述支架(3)的底端内部设有通孔(18), 所述通孔(18)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卡块(17), 所述通孔(18)的内部中间贯穿有第一挡板 (15), 所述第一挡板(15)的顶端安装有卡齿(16), 所述卡齿(16)与卡块(17)卡接相连, 所 述底座(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滑槽(13), 所述第二滑槽(13)的内部顶端设有滑块 (14), 所述滑块(14)与第二滑槽(13。
5、)滑动相连, 所述滑块(14)通过第二压缩弹簧(12)与第 二滑槽(13)相连, 所述第一挡板(15)贯穿底座(1)与滑块(1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的左右 两侧均安装有支柱(22), 所述支柱(22)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垫片(23), 所述支柱(22)的外壁 内侧套接有第二挡板(25), 所述第二挡板(25)通过第三压缩弹簧(24)与第二垫片(23)相 连, 所述第二挡板(25)的底端内侧安装有第三挡板(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缩弹簧 (9)的外壁套接有硅胶套(19)。
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轮(5)的外壁 设有磨纹(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块 (2)的底端 安装有橡胶垫(21)。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492143 U 2 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CT检查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做CT检查时, 必须保持一段时间的体位姿势不变, 若有变动的话, CT扫描出来的 图像就会出现伪影, 造成检测不准确、 浪费时间、 影响到后面排队人员等问题, 如若遇到。
7、不 合作的神志不清、 精神病或小儿患者时, 大都是让其服用安眠药或镇静药, 服用安眠药或镇 静药并不能解决问题, 有时还会由于心理作用出现不良反应, 还有机器启动后会响, 患者就 可能会醒过来, 影响检查的进行, 在检查中当需要变换体位时, 也往往达不到要求, 不能按 医生的要求保持体位不变或调节体位。 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压紧固定时, 无法使支架移动 到患者头部需要压紧处的正上方, 需要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挪动身体位置的操作, 医护人员 使用起来极其的不便捷, 大大增加了检查的时间, 同时在医护人员使用固定架对患者头部 进行固定时, 无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卡块压紧患者头部的力度, 会由于压紧的。
8、力度 过大导致患者身体的不适,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舒适感, 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包括 底座和支架, 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支架, 所述支架的内部顶端设有压板, 所述压板的下方 设有卡块 , 所述卡块 的顶端安装有顶杆, 所述顶杆贯穿压板, 所述顶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一 垫片, 所述顶杆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 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压板和卡块 相连, 所述支架的顶端设有转轮, 所述转轮的底端安装有螺柱,。
9、 所述螺柱贯穿支架和压板, 所述螺 柱通过轴承与支架相连, 所述螺柱与压板螺纹相连, 所述底座的内部顶端中间设有第一滑 槽, 所述支架贯穿底座与第一滑槽滑动相连, 所述支架的底端内部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的内 部顶端安装有卡块, 所述通孔的内部中间贯穿有第一挡板, 所述第一挡板的顶端安装有 卡齿, 所述卡齿与卡块卡接相连, 所述底座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滑槽, 所述第二滑 槽的内部顶端设有滑块, 所述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相连, 所述滑块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与第 二滑槽相连, 所述第一挡板贯穿底座与滑块相连。 0005 优选的, 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柱, 所述支柱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垫片, 所 述。
10、支柱的外壁内侧套接有第二挡板, 所述第二挡板通过第三压缩弹簧与第二垫片相连, 所 述第二挡板的底端内侧安装有第三挡板。 0006 优选的, 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外壁套接有硅胶套。 0007 优选的, 所述转轮的外壁设有磨纹。 0008 优选的, 所述卡块 的底端安装有橡胶垫。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通过支架和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492143 U 3 第一滑槽的配合, 能够方便医护人员调节卡块 的位置, 使其摆放在患者头部需要压紧处的 正上方, 省去了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挪动身体位置的操作, 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 同时也。
11、加 快的固定的速度, 节省了时间, 通过卡齿和卡块的配合, 能够在医护人员调节好支架的位 置后, 自动将支架卡住进行固定, 避免调节好之后支架产生偏移需要重新进行调节的操作, 通过压板和第一压缩弹簧的配合, 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更具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卡块 压紧 患者头部的力度, 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满足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图1中压板、 顶杆和卡块 左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图1中底座左视剖视图。 0013 图中: 1、 底座, 2、 卡块 , 3、 支架, 4、 螺柱, 5、 转轮, 6、 轴承, 7、 压板, 8、 顶。
12、杆, 9、 第一 压缩弹簧, 10、 第一垫片, 11、 第一滑槽, 12、 第二压缩弹簧, 13、 第二滑槽, 14、 滑块, 15、 第一 挡板, 16、 卡齿, 17、 卡块, 18、 通孔, 19、 硅胶套, 20、 磨纹, 21、 橡胶垫, 22、 支柱, 23、 第二垫 片, 24、 第三压缩弹簧, 25、 第二挡板, 26、 第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
13、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CT检查固定装置, 能够方 便工作人员轻松快速的将患者的头部压紧进行固定, 包括底座1和支架3, 底座1的顶端安装 有支架3, 支架3的内部顶端设有压板7, 压板7的下方设有卡块 2, 第一压缩弹簧9的弹性系 数为5-50N/CM, 压板7能够通过第一压缩弹簧9带动卡块 2压紧在患者的头部, 并能够通过 第一压缩弹簧9调节对卡块 2施加的压力, 卡块 2的底端安装有橡胶垫21, 橡胶垫21能够 避免卡块 2 过硬降低患者的舒适感, 第一压缩弹簧9的。
14、外壁套接有硅胶套19, 硅胶套19能 够起到保护第一压缩弹簧9的作用, 防止其被腐蚀损坏, 卡块 2的顶端安装有顶杆8, 顶杆8 贯穿压板7, 卡块 2能够通过顶杆8沿着压板7上下进行移动, 顶杆8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垫片 10, 所述顶杆8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9, 所述第一压缩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压板7和卡块 2相 连, 垫片10能够将顶杆8卡在压板7上进行固定, 避免其向下移动距离过大脱离, 支架3的顶 端设有转轮5, 转轮5的外壁设有磨纹20, 磨纹20能够增加摩擦力, 方便工作人员用手握住转 轮5进行转动, 转轮5的底端安装有螺柱4, 螺柱4贯穿支架3和压板7, 螺柱 4通过轴承6与支 架3相。
15、连, 转轮5能够带动螺柱4绕轴承6进行转动, 螺柱4 与压板7螺纹相连, 螺柱4转动能够 卡住压板7向下进行移动, 底座1的内部顶端中间设有第一滑槽11, 支架3贯穿底座1与第一 滑槽11滑动相连, 支架3 能够沿着第一滑槽11左右进行滑动, 支架3的底端内部设有通孔 18, 通孔18 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卡块17, 通孔18的内部中间贯穿有第一挡板15, 第一挡板 15的顶端安装有卡齿16, 卡齿16与卡块17卡接相连, 第一挡板15向上移动能够带动卡齿 16卡住卡块17进行固定, 从而将支架3卡住进行固定, 底座1 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492143。
16、 U 4 滑槽13, 第二滑槽13的内部顶端设有滑块14, 滑块14与第二滑槽13滑动相连, 滑块14能够沿 着第二滑槽13上下进行滑动, 滑块14通过第二压缩弹簧12与第二滑槽13相连, 第二压缩弹 簧12的弹性系数为5-50N/CM, 在第二压缩弹簧12的压力下, 能够推动滑块14向上进行移动, 第一挡板15贯穿底座1与滑块14相连, 滑块14能够带动第一挡板15进行移动, 底座1的左右 两侧均安装有支柱22, 支柱22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垫片23, 支柱22的外壁内侧套接有第二挡 板25, 第二挡板25通过第三压缩弹簧24与第二垫片23相连, 第三压缩弹簧24的弹性系数为 5-50N/CM,。
17、 第二挡板25的底端内侧安装有第三挡板26, 工作人员在将固定架安装在CT设备 上时, 可以拉动第二挡板25沿着支柱22向左进行移动, 然后将底座1放置在设备上, 然后在 第三压缩弹簧24的压力下推动第二挡板25向右移动回原位置, 使第二挡板26移动到设备的 底端卡住进行固定, 从而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将固定架安装固定在CT 设备。 0016 医护人员将底座1安装固定在CT设备上, 然后患者躺在床上, 使头部放在底座1中 间的凹槽处, 然后医护人员推动支架3沿着第一滑槽11左右进行滑动, 卡块17通过卡住卡 齿16推动第一挡板15向下进行移动, 支架3同时移动后, 在第二压缩弹簧12的压力下推动滑。
18、 块14沿着第二滑槽13向上进行滑动, 滑块 14带动第一挡板15向上进行移动, 第一挡板15带 动卡齿16卡住卡块17进行固定, 从而将支架3卡住进行固定, 然后医护人员用手握住转轮 5并进行转动, 转轮5带动螺柱4绕轴承6进行转动, 螺柱4转动卡住压板7向下进行移动, 压板 7通过第一压缩弹簧9带动卡块 2压在患者的头部, 然后继续转动转轮5使压板7向下进行移 动, 压板7通过第一压缩弹簧9调节对卡块 2施加的压力, 直到压力适合后即可开始进行检 查。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同轴” 、“底部” 、“一端” 、“顶部” 、“中 部” 、“另一端” 、“上”。
19、 、“一侧” 、“顶部” 、“内” 、“前部” 、“中央” 、“两端”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 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 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8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设置” 、“连接” 、“固 定” 、“旋接”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
20、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492143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8492143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8492143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8492143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