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0201949.X
2010.06.17
CN101856726A
2010.10.13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2F 9/24申请日:20100617授权公告日:20120530终止日期:20160617|||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2F 9/24登记生效日:2016031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哈尔滨得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敦化市皮米药物研发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500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原动力区)金星街1号变更后权利人:133700 吉林省敦化市南环城路121号大德创客园十一楼1105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2F 9/24申请日:20100617|||公开
B22F9/24
哈尔滨得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赵东升; 王冬梅; 黄仕研
1500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原动力区)金星街1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利用表面改性的电气石颗粒搭载粒径在20~100nm的纳米银溶液。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制备成本较低,同时具有广谱抗菌性、释放负离子性以及优良的吸水性等特性。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卫生用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
1. 一种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a)称取固体硝酸银5~25g溶于去离子水中,滴加1~30%氨水至沉淀消失,所得络合溶液标记为组分A,其中硝酸银浓度为0.01~0.3mol/l,氨的浓度为0.2~1mol/l;(b)选用微米级电气石粉体,粒径在0.2~2um,加入分散剂,得到悬浮液,静置5~24h后,取上层清液,添加表面改性剂,使其微米电气石表面连接亲水基团,得到组分B溶液,其中电气石颗粒、分散剂与表面改性剂的重量体积比为4.3~9∶5~10∶10~20;(c)将络合溶液A加入到B溶液中,溶液B与溶液A的体积比为1∶1.4~1∶10,在20~45℃下,搅拌1~6h,使银氨络离子吸附在电气石表面,得到悬浮液;(d)将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还原剂,其的浓度为0.04~1mol/l,在70~90℃下,持续2~7h得到纳米银溶胶C,此时改性微米级电气石的表面上的银氨络离子被还原成纳米银,其粒径20~100nm;(e)向纳米银溶胶C组分中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C组分与去离子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70~1∶200,悬浮,静置,取上层清液,从而得到多功能纳米银溶液。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的纳米银溶液中纳米银的浓度在500~2000ppm。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散剂是去离子水、三乙醇胺、吐温。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剂是柠檬酸、硼氢化钾、亚硫酸钠、柠檬酸钠。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改性剂是含有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硫酸钠。
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纳米银溶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银具有广谱抗菌性。微量的银在溶液中就有杀灭细菌的能力。银离子可通过阻断细菌的呼吸酶系统,干扰细菌代谢从而致细菌死亡,但银离子在溶液中的不稳定性限制其推广应用。纳米银是将金属银加工成纳米级颗粒,从而使得银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在百万分之几的浓度下,即可杀灭常见的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银,具有稳定的化学特性,在电学、光学和催化等方面具有十分优异的特性。纳米银现已广泛应用于抗菌材料的制备,市场上已经出现抗菌陶瓷材料、抗菌涂料以及抗菌织物等。但合成的纳米银大部分为粉状,增加了超细粉化、设备再投资、能耗等实际问题,不仅使成本大大提高,而且还影响了生态环境。一般采用的生产方法为化学沉淀法、溶剂热法、气相法等,其生产工艺难以控制,产量低,且投资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不仅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而且纳米银溶液具有广谱抗菌性、释放负离子性以及优良润湿特性。本发明的纳米银溶液无毒副作用,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下述步骤制备实现的: (a)称取固体硝酸银5~25g溶于去离子水中,滴加1~30%氨水至沉淀消失,所得络合溶液标记为组分A,其中硝酸银浓度为0.01~0.3mol/l,氨的浓度为0.2~1mol/l; (b)选用微米级电气石粉体,粒径在0.2~2um,加入分散剂,得到悬浮液,静置5~24h后,取上层清液,添加表面改性剂,使其微米电气石表面连接亲水基团,得到组分B溶液,其中电气石颗粒、分散剂与表面改性剂的重量体积比为4.3~9∶5~10∶10~20; (c)将络合溶液A加入到B溶液中,溶液B与溶液A的体积比为1∶1.4~1∶10,在20~45℃下,搅拌1~6h,使银氨络离子吸附在电气石表面,得到悬浮液; (d)将步骤(c)得到的悬浮液,加入还原剂,其的浓度为0.04~1mol/l,在70~90℃下,持续2~7h得到纳米银溶胶C,此时改性微米级电气石的表面上的银氨络离子被还原成纳米银,其粒径20~100nm; (e)向纳米银溶胶C组分中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C组分与去离子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70~1∶200,悬浮,静置,取上层清液,从而得到多功能纳米银溶液。得到的纳米银溶液中纳米银的浓度在500~2000ppm。分散剂是去离子水、三乙醇胺、吐温。还原剂是柠檬酸、硼氢化钾、亚硫酸钠、柠檬酸钠。表面改性剂是含有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硫酸钠。所述的微米级电气石粉体可以市售得到。 本发明溶液含有载有纳米银的微米级电气石,因而在具有抗菌作用的同时,也保持了电气石所具有的特点,如释放负离子、远红外辐射等。电气石经过表面改性,具有亲水基团,从而增加吸水的特性。 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纳米银溶液可以对内衣、卫生巾、卫生护垫、卫生棉条、湿巾、纸尿裤、纸尿垫、鞋垫、毛巾、口罩等织物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织物不仅具有广谱抗菌功能,而且具有优良的润湿性。例如,在卫生巾方面的应用,可以起到抗菌的作用,同时又能释放负离子,由于溶液中亲水型基团存在,因而具有优良的吸水性,增加了卫生巾的渗透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案例1 将硝酸银6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滴加5%氨水至沉淀消失成为络合溶液,所得络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浓度约为0.07mol/l,氨的浓度为0.6mol/l。将5g粒径为1~2um电气石粉体加入200ml去离子水得到悬浮液,静置24h后。取上层清液,加入17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并充分搅拌得到组分B,其中电气石颗粒、去离子水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重量体积比为5∶10∶13。将络合溶液A加入到B溶液中,溶液B与溶液A的体积比为1∶2,在30℃下搅拌3h,得到悬浮液。加入0.1g柠檬酸,柠檬酸的浓度为0.07mol/l,升温至90℃,保持温度3h得到纳米银溶胶组分C,此时改性微米级电气石的表面上的银氨络离子被还原成纳米银,纳米银其粒径20~50nm。向C中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C组分与去离子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200,悬浮,静置,取上层清液,得到多功能纳米银溶液,其中纳米银的浓度为1000ppm。 实施案例2 将硝酸银9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滴加7.5%氨水至沉淀消失成为络合溶液,所得络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浓度约为0.1mol/l,氨的浓度为0.8mol/1。将7g粒径为1~2um电气石粉体加入150ml三乙醇胺得到悬浮液,静置18h后。取上层清液,加入9g十二烷硫酸钠并充分搅拌得到组分B,其中电气石颗粒、三乙醇胺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重量体积比为7∶6∶11。将络合溶液A加入到B溶液中,溶液B与溶液A的体积比为1∶4,在45℃下搅拌6h,得到悬浮液。加入0.2g柠檬酸钠,柠檬酸钠的浓度为0.16mol/l,升温至75℃,保持温度2h得到纳米银溶胶组分C,此时改性微米级电气石的表面上的银氨络离子被还原成纳米银,纳米银粒径20~90nm。向C中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C组分与去离子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100,悬浮,静置,取上层清液,得到多功能纳米银溶液,其中纳米银的浓度为700ppm。 实施案例3 将硝酸银12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滴加20%氨水至沉淀消失成为络合溶液,所得络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浓度约为0.2mol/l,氨的浓度为0.95mol/l。将9g粒径为0.2~1um电气石粉体加入150ml吐温得到悬浮液,静置24h后。取上层清液,加入6g十二烷硫酸钠并充分搅拌得到组分B,其中电气石颗粒、吐温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重量体积比为7∶7∶10。将络合溶液A加入到B溶液中,溶液B与溶液A的体积比为1∶6,在20℃下搅拌4h,得到悬浮液。加入硼氢化钾0.15g,硼氢化钾的浓度为0.56mol/l,升温至70℃,保持温度2h得到纳米银溶胶组分C,此时改性微米级电气石的表面上的银氨络离子被还原成纳米银,纳米银粒径50~100nm。向C中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C组分与去离子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100,悬浮,静置,取上层清液,得到多功能纳米银溶液,其中纳米银的浓度为1600ppm。 实施案例4 将硝酸银20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滴加5%氨水至沉淀消失成为络合溶液,所得络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浓度为0.3mol/l,氨的浓度为1mol/l。将9g粒径为0.2~1um电气石粉体加入150ml去离子水得到悬浮液,静置8h后。取上层清液,加入1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并充分搅拌得到组分B,其中电气石颗粒、去离子水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重量体积比为9∶10∶16。将络合溶液A加入到B溶液中,溶液B与溶液A的体积比为9∶1,在40℃下搅拌4h,得到悬浮液。加入0.15g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的浓度为0.76mol/l,升温至80℃,保持温度7h得到纳米银溶胶组分C,此时改性微米级电气石的表面上的银氨络离子被还原成纳米银,其粒径30~80nm。向C中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C组分与去离子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70,悬浮,静置,取上层清液,得到多功能纳米银溶液,其中纳米银的浓度为500ppm。 将实施案例1~4分别记做A1~A4,将白色棉布浸入上述溶液中1h后自然晾干。进行杀菌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FZ/T3023~2006。上述均达到国家FZ/T3023~2006标准。此外该溶液还具有释放负离子、良好吸水性等特性。
《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纳米银溶液的制备方法。利用表面改性的电气石颗粒搭载粒径在20100nm的纳米银溶液。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制备成本较低,同时具有广谱抗菌性、释放负离子性以及优良的吸水性等特性。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卫生用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