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和鼻咽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鼻窦炎、鼻息肉和鼻咽炎都是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疾病。中医认为: 鼻窦炎的发生常与外感时邪有关,其风、寒、湿、热诸邪犯肺,稽留不 去,鼻失宣畅、气息出入受阻而发病,或因饮食劳倦伤脾、脾气虚弱、 运化失健、升降失职、湿浊困脾和邪毒久留不去、壅阻鼻窍脉胳、气血 运行不畅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鼻窦炎的发生主要由厌氧杆菌(70~ 80%)和细菌(20%)感染,形成粘膜水肿、肥厚、息肉样变,造成窦口 鼻道复合体阻塞,长期的细菌毒素、酶及窦口阻塞至窦内二氧化碳分压 升高,氧分压下降导致纤毛运动下降,鼻粘膜局部粘膜免疫系统功能下 降而发病。鼻咽炎是鼻腔、鼻窦、咽喉部感染所致,一般也由感冒引起。 鼻息肉是因鼻腔、鼻窦粘膜的长期炎症,导致炎性改变而形成的水肿样 赘生物。因此,三者的病机有相同之处。在已有技术中,中医常以辛夷 苍耳子散治疗鼻炎和鼻窦炎,取得界内公认的疗效。但是,由于鼻窦炎、 鼻息肉和鼻咽炎是顽症,传统的辛夷苍耳子散很难达到治愈的程度,特 别是鼻息肉,治愈的难度更大,因此,在传统组方基础上,还待于进一 步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更好的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和鼻咽炎 的中药,使其见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本发明的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苍耳子60~100克 辛夷90~120克 鹅不食草150~200克
川芎60~100克 鱼腥草300~360克 石膏200~280克
黄芪180~240克 白芷60~100克 桔梗60~100克
薄菏60~100克 菖蒲60~100克 丝瓜藤炭100~150克
蚤休60~100克 鱼脑石60~100克 三棱60~100克
莪术60~100克 甘草60~100克。
本发明以由苍耳子、辛夷、鹅不食草、白芷、薄菏为主药,它们具 有“祛风散寒、通鼻窍、除湿消肿、散瘀排脓、清头目、利咽喉”之功 效,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耳子、辛夷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炭疽杆菌、肺炎杆菌等有抗菌、抑菌作用;鹅不食草热水提取物有抗过 敏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突变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白芷煎剂具有解热、 镇痛与抗炎作用,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 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薄荷中薄荷醇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有 良好的抑制作用,并有抗炎作用,因此,上述主药的组配能够抗菌、抗 炎、抗病毒和抗过敏,它们对鼻腔和鼻咽部的炎症起着主要的治疗作用。 在主药的基础上,本发明配以鱼腥草、石膏、桔梗、蚤休来加强主药的 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配以川芎、三棱、莪术、丝瓜藤炭进行活血 软坚、凉血止血,改善血管微循环,配合主药消除鼻甲肿胀和化鼻息肉; 配以鱼脑石加强主药散寒、通窍之功效,同时除涕、化息肉,配以菖蒲 开窍醒神、化湿和胃,改善记忆力,配以黄芪益气固表、增强机体免疫 力,最后配以甘草调和诸药。
本中药制剂经过发明人多年的临床实践,从1993~1996四年期间 共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共1265例,其治疗情况和治疗结果总 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993~1996四年间共治疗1265例,其中男572例,女693例,年 龄8~74岁,病程1~36年不等,全部患者均有鼻塞流涕史,347例流 黄色粘稠浓涕,包括回吸性脓涕,996例明显鼻塞,724例有头痛,疼 痛部位以额部为最多,依次为颞部、顶部和枕部,186例有嗅觉减退或 消失,42例伴有息肉,双侧息肉17例,全部患者中60~80%伴有咽炎。
二、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1、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 会及耳鼻咽喉科诊断学制订的标准,并根据临床症状表现予以适当修正 和补充。一是观察主观症状,如鼻窦炎的典型临床症状鼻塞、脓涕、头 痛闷胀,嗅觉下降,并且病史不少于10个月;二是客观检查中鼻道、 嗅裂或鼻腔有脓性分泌物;三是鼻窦X拍片,CT检查显示窦口鼻道复合 体增生肥厚或是筛窦,蝶窦炎症或积液。符合以上至少二条的,即可以 诊断为鼻窦炎。
2、疗效标准
痊愈标准: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恢复正常,鼻窦X拍片,CT基本恢 复正常;显效标准: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恢复正常,鼻窦X拍片和CT 未恢复正常:好转标准: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部分恢复正常,鼻窦X拍 片和CT检查未恢复正常;无效标准: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未有改变。
三、治疗方法
将本中药制剂制成胶囊,每粒含药粉1克,一日3次,一次口服3 粒,重症(年久和鼻息肉)者口服6粒,七天一疗程。其中鼻窦炎患者 3个疗程;鼻息肉患者3~5个疗程;鼻咽炎1~3个疗程;治疗后一年 复查,判定其疗效。
四、治疗结果
总治疗数 痊愈数 显效数 好转数 无效数 1265例 917例 228例 72例 48例
治愈率 显效率 好转率 无效率 总有效率 72.5% 18% 5.6% 3.9% 96.1%
一年后复查,只有38例复发,复发率为3%,该38例中鼻息肉为 14例,占复发率的36.8%。
本中药制剂针对鼻窦炎、鼻息肉和鼻咽炎的病因和病机,辨证施治, 取得了上述好的疗效,这主要得益于用药确切和合理的配伍,打破了鼻 窦炎、鼻息肉和鼻咽炎难以治愈的难关。
具体实施方式
1、本发明原料药的重量配比如下:
苍耳子60~100克 辛夷90~120克 鹅不食草150~200克
川芎60~100克 鱼腥草300~360克 石膏200~280克
黄芪180~240克 白芷60~100克 桔梗60~100克
薄菏60~100克 菖蒲60~100克 丝瓜藤炭100~150克
蚤休60~100克 鱼脑石60~100克 三棱60~100克
莪术60~100克 甘草60~100克。
2、制备方法
按量称取苍耳子,砂炙除杂,炒黄,研成细粉。
按量称取辛夷,去杂,切开晒干,粉碎成细粉。
按量称取鹅不食草,除杂质,筛净晒干,粉碎成细粉。
按量称取甘草、川芎、鱼腥草、黄芪、白芷、桔梗、薄荷、菖蒲、蚤休,
分别筛净、去杂质,晒干、粉碎成细粉。
按量称取丝瓜藤:去杂质,切碎,焙炭,研成细末。
按量称取三棱、莪术,用米醋浸泡24小时,凉干,研成细末。
按量称石膏、鱼脑石,与上述药粉放入干燥机内除水分,然后用紫外线 消毒,以1克的药量或装胶囊、或制成片剂,或以3克的药量制成散剂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