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8052912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9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606070.3

申请日:

20101224

公开号:

CN102106739A

公开日:

2011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6/03

主分类号:

A61B6/03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发明人:

塚越伸介,津雪昌快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29335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吕林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在配备区域检测器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中,能够应用于对导管手术等要求即时性与宽广视野的状况。该装置具有:X射线管、具有被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X射线检测元件的X射线检测器、支撑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使它们在被检体的周围可旋转的旋转机构、为了从X射线管产生X射线而产生向X射线管施加的高电压的高电压产生部、根据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重建多切片的断层图像数据或体数据的重建处理部、图像显示部。该装置还具备根据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产生投影图像的投影图像产生部与为了立体透视控制旋转机构、高电压产生部、X射线检测器、投影图像产生部以及图像显示部的透视控制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X射线管;X射线检测器,具有被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X射线检测元件;旋转机构,支撑上述X射线管与上述X射线检测器,使它们在被检体的周围能够旋转;高电压产生部,产生为了从上述X射线管产生X射线而向上述X射线管施加的高电压;重建处理部,根据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来重建多切片的断层图像数据或体数据;投影图像产生部,根据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产生投影图像;图像显示部;以及透视控制部,为了立体透视而控制上述旋转机构、上述高电压产生部、上述X射线检测器、上述投影图像产生部以及上述图像显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立体透视中,上述X射线管与上述X射线检测器一起连续旋转,上述X射线管每次通过其旋转轨道上的与两眼视差对应的成对的观察点时向上述被检体重复照射X射线,在上述X射线管的旋转期间中根据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而由上述投影图像产生部产生与一个观察点对应的系列的右眼用图像和与另一个观察点对应的系列的左眼用图像,在上述X射线管的旋转期间中上述系列的右眼用图像与上述系列的左眼用图像分别作为动态图像被显示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对的观察点具有5-10°范围内的某一角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X射线管的旋转期间中上述成对的观察点的位置被变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X射线管的旋转期间中,按照操作者的指示切换透视扫描操作与体扫描操作,其中,在上述透视扫描操作中,上述X射线管每次通过上述成对的观察点时照射X射线;在上述体扫描操作中,上述X射线管连续照射X射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定辅助部,生成上述成对的观察点的设定辅助画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设定辅助画面中,包含上述成对的观察点各自的角度、上述成对的观察点的角度差、以及与上述成对的观察点的角度差对应的时间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设定辅助画面中,包含上述X射线管的旋转轨道的模式图和与上述成对的观察点对应的标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与上述成对的观察点中的一个偏离90°的其他观察点照射X射线,并产生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倾斜机构,使上述X射线管与上述X射线检测器之间的旋转轴倾斜;上述透视控制部为了与上述连续的旋转、上述X射线的产生以及上述投影图像的显示并行地、按照操作者的指示使上述旋转轴倾斜而控制上述倾斜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视控制部为了与上述连续的旋转、上述X射线的产生以及上述投影图像的显示并行地、按照操作者的指示使上述X射线管的旋转轨道上的上述成对的观察点移位而控制上述高电压产生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维图像处理部,根据上述重建的多切片的断层图像数据或体数据生成将上述成对的观察点分别作为视点的二维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立体透视中,上述X射线管与上述X射线检测器一起连续旋转,上述X射线管每次通过旋转轨道上的3个以上的观察点时向上述被检体照射X射线,上述观察点各相距与两眼视差对应的角度,在上述X射线管的旋转期间中根据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由上述投影图像产生部产生与上述观察点分别对应的3个以上系列的图像,在上述X射线的旋转期间中,按照操作者的指示而从上述3个以上系列的图像中选择的、与相邻的两个观察点对应的两串一连串的图像,分别作为动态图像被显示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上。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声明

本申请基于2009年12月24日提交的在先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93358并要求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与扫描并行地即时重建并显示断层像的所谓可CT透视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透视对导管手术是非常有效的。CT重建由很多处理工时组成。现在的CT透视的体轴方向的视野只有6mm(参照图13)。扩大各截面的切片宽度,能够将透视范围扩大至例如32mm。但是,切片的厚度的扩大使部分体积(partial volume)现象更加显著,从而致使针或导管的前端不清楚。因此无法在导管手术等中使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最近广域型的区域检测器(Area Detector)配备例如320列(320段)。

但是,可CT透视的透视范围依然受重建处理速度的限制。在CT透视时如图14所示无法有效地利用较多的段。

因此,实际上,现状是在导管手术等要求即时性与大视野的状况中无法应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另外,即使重建技术发展能够实时重建数百个截面,也将因需要对大范围连续辐射而产生辐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日本特开2000-839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目的在于在配备区域检测器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中,能够应用于对导管手术等要求即时性与宽广视野的状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具备:X射线管、具有被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X射线检测元件的X射线检测器、支撑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使它们在被检体的周围可旋转的旋转机构、产生为了从X射线管产生X射线而向X射线管施加的高电压的高电压产生部、根据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重建多切片的断层图像数据或体数据的重建处理部、图像显示部。另外,还具备根据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产生投影图像的投影图像产生部与为了立体透视(stereo fluoroscopy)而控制旋转机构、高电压产生部、X射线检测器、投影图像产生部以及图像显示部的透视控制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导管手术等要求即时性与宽广视野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图1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外观的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表示图3的工序S12的透视角度设定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5为表示图3的工序S12的透视角度设定画面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6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X射线管的旋转与透视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透视与扫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为表示图3的工序S15的透视时的照射范围的图。

图9为表示图3的工序S15的透视位置的图。

图10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立体透视中的透视角度差α的图。

图11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立体透视与正交双平面透视的透视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12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正交双平面透视的透视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13为表示使用以往的3列检测器时的CT透视时的视野角的图。

图14为表示使用以往的多列检测器时的CT透视时的视野角的图。

图15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9视差/10观察点的应用的图。

符号说明

101:X射线管;102:旋转框架;103:二维X射线检测器;109:高电压产生部;114:重建处理部;116、117、118:监视器;120:透视控制部;121:透视条件设定辅助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具备:X射线管、具有被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X射线检测元件的X射线检测器、支撑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使它们在被检体的周围能够旋转的旋转机构、为了从X射线管产生X射线而产生向X射线管施加的高电压的高电压产生部、根据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重建多切片的断层图像数据或体数据的重建处理部、图像显示部。另外,还具备根据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产生投影图像的投影图像产生部与为了立体透视(stereo fluoroscopy)而控制旋转机构、高电压产生部、X射线检测器、投影图像产生部以及图像显示部的透视控制部。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中,存在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作为一体在被检体的周围旋转的旋转/旋转方式、在环上配置多个X射线检测器并在被检体的周围只旋转X射线管的固定/旋转方式、在环上配置多个X射线管并将多个X射线检测器也同样地配置在环上的固定/固定方式等各种方式,但本发明对旋转/旋转方式、固定/旋转方式的应用是更有效的。另外,虽有一对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被搭载在旋转框架上的一管球型、和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的对被搭载多对在旋转框架上的所谓的多管球型,但任何一种形式中都能应用本发明。另外,将入射X射线变换为电荷的机械装置,主流为通过闪烁器(scintillator)等荧光体将X射线变换为光再通过光电二极管等光电变换元件将该光变换电荷的间接变换型、和利用基于X射线的半导体内的电子空穴对的生成及向其电极的移动即光导电现象的直接变换型。作为X射线检测元件可以采用任一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结构。图2示出了其外观。机架100具有X射线管101与X射线检测器103。在X射线管101的放射窗口处配备有校准仪(collimator)113。校准仪113具有在从根据与关于X射线检测器103的Z轴的宽度对应的X射线的最大锥角到X射线检测器103的1列(1段)大小的最小锥角的范围内任一变更锥角的构造。X射线检测器103是配备了例如320列(320段)的在Z轴方向上具有宽广范围的视野的区域检测器(也称为二维阵列检测器)。

X射线管101与X射线检测器103被搭载在支撑在围绕旋转轴Z上并可旋转的圆环状的框架102上。X射线检测器103在机架100的中央部所打开的摄影区域5内隔着被载置在寝台137的上面板138上的被检体,与X射线管101相对。框架102通过旋转部107的驱动能够以例如0.25秒/圈的高速旋转。框架102的旋转角度由通过旋转式编码器(rotary encoder)来实现的旋转角度检测部111来检测。从高电压产生装置109经由滑环(slip ring)108向X射线管101施加管电压,另外并供给灯丝(filament)电流。高电压产生装置109也可以与蓄电器一起搭载在框架102上。通过管电压的施加以及灯丝电流的供给从X射线管101产生X射线。X射线检测器103检测透过被检体的X射线。

机架100可倾斜(tilt)地被支撑在倾斜机构127上。由此可以从水平位置向前后以任意角度使框架102的旋转轴Z即X射线管101与X射线检测器103的旋转轴Z倾斜。

一般被称为DAS(data acquisition system,数据获取系统)的数据收集电路104将从X射线检测器103按照每一通道输出的信号变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进而变换为数字信号。该数据(原始数据)经由非接触数据传输装置105被发送至控制台15内所收纳的前处理装置106,在那里接受灵敏度校正等校正处理,并作为处于重建处理的紧接之前阶段的所谓投影数据被存储至存储装置112。透视控制部120通过按照与各个检测元件的排列对应的顺序从存储装置112读出投影数据,从而产生投影数据的二维分布即投影图像。

存储装置112与重建装置114、三维图像处理部128、监视器116、立体监视器117、眼镜式立体监视器118、操作部115、脚踏开关(footswitch)119、投影条件设定辅助部121、透视控制部120一起,经由数据/控制总线被连接至系统控制器110。重建装置114根据存储装置112中所存储的投影数据在锥束图像重建法下重建体数据。在锥束图像重建法中,一般使用FDK法(Feldkamp method)。FDK法是以扇束卷积反投影(fan beam convolution·back-projection)法为基础的近似重建法,卷积处理以锥角比较小为前提,将数据视为扇束投影数据来进行。但是,反投影处理沿着与倾斜的锥角对应的实际的射线(ray)来进行。

三维图像处理部128通过体绘制处理根据体数据生成在二维画面上能显示的二维图像。体绘制处理根据像素值等分级地定义透过度或颜色,并选择性地提取作为目标的部分。实际上一边对射线上的点的各像素值乘以规定系数,一边依次相加,从而将其相加结果作为投影面的像素值。该系数根据与像素值相对的透过度、距视线方向的距离(从投影面到该点的距离)、阴影条件等来决定。通过该体绘制处理,能够制作例如内部透明可见的模拟的三维图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部配备监视器116、立体监视器117、眼镜式立体监视器118。监视器116与立体监视器117与机架100一起被设置在摄影室内。眼镜式立体监视器118被配备在例如实施导管手术的执刀者身上。在监视器116上显示三维图像、投影图像。立体监视器117与眼镜式立体监视器118分别具有右眼用监视部(或右眼用显示区域)与左眼用监视部(或左眼用显示区域),在后述的立体透视模式下使用。可以通过手术者以左右眼分别识别立体监视器117或眼镜式立体监视器118的右眼用监视部与左眼用监视部来实现立体观察,并能够识别对象的立体构造。

操作部115为了操作者主要实施通常的CT扫描模式与透视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与各模式的条件设定操作而被设置。通常的CT扫描模式是用于执行一般的体扫描的模式,由于不是新功能,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透视模式是使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实现与使用X射线诊断装置的X射线透视近似的透视功能的模式,以下详细说明透视模式。

透视条件设定辅助部121提供用于使操作者容易分辨透视条件并设定简单的设定画面。针对提供的设定画面在后问描述。脚踏开关119是能够配置在靠近机架100或寝台137的地面上的任意位置的脚踏式开关。在透视模式中,在踩踏脚踏开关119接通状态持续的期间,向被检体照射X射线,并执行实况的透视。即,在透视模式中,每旋转一圈X射线管1就摄影两张至3张甚至这以上的设定的张数的图像。当X射线管101连续旋转时,以X射线管101旋转一圈的时间,例如与0.4秒等价的周期,重复产生各摄影角度的图像。通过即时地显示该重复产生的图像,能够提供帧率比较慢但能够确认摄影对象的动态位移的程度的动态图像。透视控制部120为了执行CT透视动作而控制各部。

透视模式具有立体透视形式、双平面形式、组合立体透视与双平面的组合(combine)形式。所谓透视是指即时地将在X射线检测器103中重复检测出的一连串的X射线图像(投影图像)作为动态图像显示的操作。所谓立体透视是指将在5-10°范围内的任一的与两眼视差对应的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分别作为动态图像显示的操作。观察者通过右眼观察右眼用图像,左眼观察左眼用图像,从而可以立体观察对象。

这些各形式中,透视角度相异。在本实施方式的透视模式中,伴随框架102在被检体的周围连续旋转X射线管101以及X射线检测器103。在该旋转持续的期间、并且是脚踏开关119转移到接通状态的期间中,每次X射线管101通过X射线管101的旋转轨道上的多个观察点中的与两眼视差对应的成对的各个观察点(以下,称为透视位置或透视角度)时,重复产生脉冲状的X射线。根据与该X射线的产生同步地从X射线检测器103输出的数据产生投影图像(平面图像),并作为动态图像即时地显示在对各透视位置预先分配的监视器116、117、118上。

在选择立体透视形式时,两个透视角度被限制于5-10°范围的某一角度差。该角度差与两眼视差对应,通过左右眼分别观察两个透视图像,从而能够立体观察。在选择双平面形式时,两个透视角度的差没有限制,典型而言初始设定为90°。在选择组合形式时,透视位置被设定在3处。典型地,两处的透视位置被设定为5-10°范围内的任一角度差而作为立体透视形式发挥作用,该两处中的一个透视位置与剩余的一处的透视位置被设定为90°的角度差而作为双平面形式发挥作用。

图3中示出了基于本实施方式的透视控制部120的控制的透视模式的动作步骤。首先,执行通常的CT扫描、在这里执行体扫描(步骤S11),根据由体扫描所收集的投影数据,通过重建装置114重建体数据。根据体数据通过三维图像处理部128生成模拟的三维图像。通过透视条件设定辅助部121显示模拟的三维图像,并对模拟的三维图像设定透视位置(Z位置)(S12)。台架100到其设定位置被移动。

另外,构成包含模拟的三维图像的透视条件设定辅助画面。透视条件主要是指立体透视形式、双平面形式、组合形式的选择与透视角度的指定。在模拟的三维图像上重叠地显示表示X射线管101的旋转轴Z的线。进而以线为中心在与其正交的面内将透视角度的多个候补线重叠成放射状。候补线是从旋转轨道中的进行X射线照射的观察点连结检测器中心的线段。在从多个候补线中指定出被判断为手术对象的部位易见的候补线时,显示以候补线为中心的表示其视野的半透明的锥束模型。确认在锥束模型内是否包含透视对象部位,从而确定指定候补线,设定透视角度。在选择立体透视形式时,仅显示与所确定的透视角度之间的角度差在5至10°范围内的候补线。这意味着实质上限制透视角度的差,该角度差的范围与能够立体观察的两眼视差的可能范围对应(参照图10)。在立体透视形式中,设定两个透视角度。

如图15所示,也可以以角度差(视差)在连续的3个以上的观察点上取得透视图像。能够立体观察相邻的对的透视图像。在10处观察点所取得的10帧透视图像能够进行9个方向的立体透视。医师能够从9个方向中选择出最合适的方向进行立体透视。另外,医师能够一边从9个方向中任意切换方向一边进行立体透视。

即使在双平面形式中也设定两个透视角度,但是其角度差没有限制,能够设定两个任意的透视角度。在双平面形式中,当设定一个透视角度时,初始地显示在与该透视角度之间具有90°的角度差的前后两个透视角度(参照图12)。典型而言,设定具有该90°的角度差的两个透视角度。在组合形式中,重复上述立体透视形式与双平面形式中的透视角度的设定步骤。只是,在立体透视形式下设定的两个透视角度与在双平面形式下设定的两个透视角度之间,共同地设定一个透视角度(参照图11)。

图4中示出了透视条件设定辅助部121的其他简易的透视条件设定辅助画面。此时,不需要体扫描。在X射线管101的旋转轨道模型200中,将表示第1透视角度的透视线201与表示第2透视角度的透视线202重叠。透视线是从旋转轨道中的进行X射线照射的观察点连结检测器中心的线段。通过指针203拖拽使透视线201、202旋转至任意角度,并以所希望的角度来确定。在该图上,显示第1透视角度的数值显示栏204、第2透视角度的数值显示栏205、它们的透视角度差的数值显示栏206、用旋转角速度除透视角度差所取得的时间差显示栏207、立体观察的开/关设定栏208。这些数值与透视线201、202的旋转操作相关联。另外,通过对第1、第2透视角度进行数值输入,将透视线201、202的旋转与这些输入的数值相关联。在将立体观察(立体透视)设定为开时,相对于第1透视角度限制第2透视角度的输入范围,以使与第1、第2的透视角度之间的角度差收敛在5至10°的范围内。在将立体观察(立体透视)设定为关时,如通过组合形式所说明地那样,解除与第1透视角度与第2透视角度之间的角度差有关的限制。

图5中示出了透视条件设定辅助部121的其他透视条件设定辅助画面。此时,以缩略图的形式显示在体扫描中收集的观察角不同的多个投影图像211的全部或一部分。在根据多个投影图像211指定被判断为容易观察手术对象的部位的透视图像211时,在X射线管101的旋转轨道模型212中,重叠与所指定的透视图像211对应的观察点标志213。稍微扩大地显示或者以高亮度显示所指定的透视图像211。当通过指针203拖拽在旋转轨道模型212上将该观察点标志213移动至任意角度时,与观察点标志213对应的透视图像211稍微显示扩大或者以高亮度显示。一边在投影图像中确认一边确定所希望的透视角度。

在如上设定透视角度后,向透视位置移动机架(台架)100或上面板138(S13)。以上准备结束后,指示透视开始(S14)。旋转框架102与X射线管101以及X射线检测器103一起被连续地旋转。该旋转框架102的连续旋转持续直到被指示透视结束(S19)为止。在旋转框架102的连续旋转期间中脚踏开关119接通时,在维持其开启状态期间,每旋转一圈从X射线管101向被检体照射两次或3次脉冲X射线(S15)。如图6、图9所示,照射点是与所设定的透视角度对应的观察点。X射线如图8所示,如照射到排列X射线检测器103的检测元件的整个灵敏度区域那样以与X射线检测器103的灵敏度区域对应的最大扇角以及最大锥角照射。

与第1透视角度对应的投影图像例如作为右眼用图像被显示在立体监视器117或眼镜式立体监视器118的预先分配的画面(右眼用画面)上。与第2透视角度对应的投影图像例如作为左眼用图像被即时地显示在立体监视器117或眼镜式监视器118的预先分配的画面(左眼用画面)上。分别在右眼用画面与左眼用画面中,作为动态图像,以与旋转一圈时间的倒数等价的帧频来显示。

在选择双平面形式时,与第1透视角度对应的投影图像被显示在立体监视器117或眼镜式立体监视器118的一个画面上,与第2透视图像对应的投影图像被显示在其他画面或监视器116上。在选择组合形式时,左右眼用的投影图像被显示在立体监视器117或眼镜式立体监视器118的各自的画面上,具有90°的角度差的透视角度的投影图像被显示在监视器116上。

透视期间中,在输入机架倾斜指示时,如图6所示,在透视动作持续的状态下机架100向指示方向倾斜。另外,透视期间中,在输入体扫描指示时,如图7所示,从体扫描开始起在一圈或指定旋转的期间保持最大扇角以及最大锥角不变地连续照射X射线。根据由体扫描所所收集到的投影数据通过重建装置114重建体数据,并根据该体数据通过三维图像处理部128生成模拟的三维图像,并显示在监视器116上。与此同时,与此期间的第1、第2透视角度对应的观察点的投影数据作为投影图像被显示,透视动作继续。实际上,由于在体数据的重建处理以及三维图像处理中投影图像显示(透视)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因此是非即时性的。

透视期间中,在与工序S12一样指示透视位置的变更(再设定)时(S17),返回至工序S13,向该位置移动台架100。

重复以上透视动作直到目的达成为止,即导管手术结束为止(S18),然后,透视动作结束(S19)。最终,执行体扫描,并根据由此收集到的投影数据通过重建装置114重建体数据,根据该体数据通过三维图像处理部128生成模拟的三维图像,并显示在监视器116上。由此确认导管手术的结果(S20)。

估计具体处理的动作如下。

(肝癌TAE(栓塞手术))

(1)拍摄单一CT,决定通过配备了宽广视野区域检测器的ADCT体扫描(16cm)进行透视的范围。

(2)使用平面透视功能,将导管挪至SMA(肠系膜上动脉),并通过体扫描拍摄CTAP(门脉造影)。

(3)在平面透视中,将导管挪至肝总动脉,并通过体扫描摄影CTA。

(4)利用CTA制作血管的三维图像,并辨认肿瘤的营养血管。

(5)一边确认三维图像一边操作微导管(micro catheter)而挪至肿瘤的营养血管。

(6)在CTA中确认肿瘤的感染。

(7)在平面透视中一边确认一边向肿瘤投放栓塞物。

(8)在CTA中确认栓塞物遍布肿瘤。

在上述步骤(5)中,根据制作的三维图像显示看得清血管的分歧部分的位置。依据该位置旋转、倾斜台架(也可以自动进行)。从而能在平面透视中确认分歧部分。一边旋转台架一边以立体的方式进行摄影直到立体观察,一边确认实际的微导管的状态与CTA的三维图像中血管分布流向状态,一边进行导管操作而向适当的血管引导。通常的三维透视即使在范围不足下使用也不能取得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一圈中只辐射两次就可立体观察的情况,而具有不但操作顺利而且被辐射也很少就能结束的效果。根据需要,变更显示位置而重复操作(此时,CTA的三维显示也联动)。

(穿刺活检(肺部))

(1)拍摄单一CT,决定通过ADCT体扫描(16cm)进行透视的范围。

(2)制作三维图像,并研究到达肿瘤之前不损伤支气管或血管的针的导向装置。

(3)沿着导向装置,算出可以分清主要血管和支气管等的显示角度。

(4)旋转、倾斜台架从而使其变为该角度,并在平面透视中进行确认。

(5)一边旋转台架一边进行立体摄影、立体观察,一边确认周围的血管或支气管的位置一边将活检用的穿刺针推进至标靶肿瘤。

(6)根据需要,变更显示位置而重复该操作。

如上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以最小的被辐射量取得有效利用ADCT的优点的广泛范围内的三维CT透视图像,并且一边将穿刺或导管操作与三维体积图像融合一边进行,从而可以期待精度提高或手术时间的缩短。进而不需要实时重建数百张并MPR,能实现低成本。

以上说明了特定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以例子的方式提出,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这里所述的新颖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其它形式具体实施,而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意在覆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上述形式或变形。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0673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6.29 CN 102106739 A *CN102106739A* (21)申请号 201010606070.3 (22)申请日 2010.12.24 2009-293358 2009.12.24 JP A61B 6/03(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地址 日本东京都 申请人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72)发明人 塚越伸介 津雪昌快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吕林红 (54) 发明名称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

2、提供一种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 置, 在配备区域检测器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装置中, 能够应用于对导管手术等要求即时性与 宽广视野的状况。该装置具有 : X 射线管、 具有被 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 X 射线检测元件的 X 射线检 测器、 支撑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使它们在被检 体的周围可旋转的旋转机构、 为了从 X 射线管产 生 X 射线而产生向 X 射线管施加的高电压的高电 压产生部、 根据 X 射线检测器的输出重建多切片 的断层图像数据或体数据的重建处理部、 图像显 示部。该装置还具备根据 X 射线检测器的输出产 生投影图像的投影图像产生部与为了立体透视控 制旋转机构、 高电压产生。

3、部、 X 射线检测器、 投影 图像产生部以及图像显示部的透视控制部。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8 页 CN 102106742 A1/2 页 2 1. 一种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X 射线管 ; X 射线检测器, 具有被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 X 射线检测元件 ; 旋转机构, 支撑上述 X 射线管与上述 X 射线检测器, 使它们在被检体的周围能够旋转 ; 高电压产生部, 产生为了从上述 X 射线管产生 X 射线而向上述 X 射线管施加的高电压 ;。

4、 重建处理部, 根据上述 X 射线检测器的输出来重建多切片的断层图像数据或体数据 ; 投影图像产生部, 根据上述 X 射线检测器的输出产生投影图像 ; 图像显示部 ; 以及 透视控制部, 为了立体透视而控制上述旋转机构、 上述高电压产生部、 上述 X 射线检测 器、 上述投影图像产生部以及上述图像显示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上述立体透视中, 上述 X 射线管与上述 X 射线检测器一起连续旋转, 上述 X 射线管每 次通过其旋转轨道上的与两眼视差对应的成对的观察点时向上述被检体重复照射 X 射线, 在上述X射线管的旋转期间中根据上述X。

5、射线检测器的输出而由上述投影图像产生部产生 与一个观察点对应的系列的右眼用图像和与另一个观察点对应的系列的左眼用图像, 在上 述 X 射线管的旋转期间中上述系列的右眼用图像与上述系列的左眼用图像分别作为动态 图像被显示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上述成对的观察点具有 5-10范围内的某一角度差。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上述 X 射线管的旋转期间中上述成对的观察点的位置被变更。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上述 X 。

6、射线管的旋转期间中, 按照操作者的指示切换透视扫描操作与体扫描操作, 其中, 在上述透视扫描操作中, 上述 X 射线管每次通过上述成对的观察点时照射 X 射 线 ; 在上述体扫描操作中, 上述 X 射线管连续照射 X 射线。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设定辅助部, 生成上述成对的观察点的设定辅助画面。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上述设定辅助画面中, 包含上述成对的观察点各自的角度、 上述成对的观察点的角 度差、 以及与上述成对的观察点的角度差对应的时间差。 8. 根据权利要求 7。

7、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上述设定辅助画面中, 包含上述 X 射线管的旋转轨道的模式图和与上述成对的观察 点对应的标志。 9.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从与上述成对的观察点中的一个偏离 90的其他观察点照射 X 射线, 并产生图像。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倾斜机构, 使上述 X 射线管与上述 X 射线检测器之间的旋转轴倾斜 ; 上述透视控制部为了与上述连续的旋转、 上述 X 射线的产生以及上述投影图像的显示 并行地、 按照操作者的指示使上述旋转轴倾。

8、斜而控制上述倾斜机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2/2 页 3 11.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上述透视控制部为了与上述连续的旋转、 上述 X 射线的产生以及上述投影图像的显示 并行地、 按照操作者的指示使上述 X 射线管的旋转轨道上的上述成对的观察点移位而控制 上述高电压产生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三维图像处理部, 根据上述重建的多切片的断层图像数据或体数据生成将上述成对的 观察点分别作为视点的二维图像。 13. 根据权。

9、利要求 1 所述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上述立体透视中, 上述 X 射线管与上述 X 射线检测器一起连续旋转, 上述 X 射线管每 次通过旋转轨道上的 3 个以上的观察点时向上述被检体照射 X 射线, 上述观察点各相距与 两眼视差对应的角度, 在上述 X 射线管的旋转期间中根据上述 X 射线检测器的输出由上述 投影图像产生部产生与上述观察点分别对应的 3 个以上系列的图像, 在上述 X 射线的旋转 期间中, 按照操作者的指示而从上述 3 个以上系列的图像中选择的、 与相邻的两个观察点 对应的两串一连串的图像, 分别作为动态图像被显示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上。 权 利 要 。

10、求 书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1/7 页 4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声明 0002 本申请基于 2009 年 12 月 24 日提交的在先的日本专利申请 No.2009-293358 并要 求其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0004 近年来, 出现了一种与扫描并行地即时重建并显示断层像的所谓可CT透视的X射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 透视对导管手术是非常有效的。CT 重建由很多处理工时组成。 现在的CT透视的体轴方向的视野只有。

11、6mm(参照图13)。 扩大各截面的切片宽度, 能够将透 视范围扩大至例如32mm。 但是, 切片的厚度的扩大使部分体积(partial volume)现象更加 显著, 从而致使针或导管的前端不清楚。因此无法在导管手术等中使用 X 射线计算机断层 摄影装置。 0005 最近广域型的区域检测器 (Area Detector) 配备例如 320 列 (320 段 )。 0006 但是, 可 CT 透视的透视范围依然受重建处理速度的限制。在 CT 透视时如图 14 所 示无法有效地利用较多的段。 0007 因此, 实际上, 现状是在导管手术等要求即时性与大视野的状况中无法应用 X 射 线计算机断层摄。

12、影装置。 另外, 即使重建技术发展能够实时重建数百个截面, 也将因需要对 大范围连续辐射而产生辐射问题。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 日本特开 2000-83941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目的在于在配备区域检测器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中, 能够应用于对导管 手术等要求即时性与宽广视野的状况。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具备 : X 射线管、 具有被 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 X 射线检测元件的 X 射线检测器、 支撑 X 射线管与 X 射线检测器使它 们在被检体的周围可旋转的旋转机构、 产生为了从 X 射线管产生 X 射线而向 X 射线管施加 的。

13、高电压的高电压产生部、 根据 X 射线检测器的输出重建多切片的断层图像数据或体数据 的重建处理部、 图像显示部。另外, 还具备根据 X 射线检测器的输出产生投影图像的投影图 像产生部与为了立体透视 (stereo fluoroscopy) 而控制旋转机构、 高电压产生部、 X 射线 检测器、 投影图像产生部以及图像显示部的透视控制部。 0011 根据本实施方式, 可以应用于导管手术等要求即时性与宽广视野的状况。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结构的图。 说 明 书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2/7 页 5 0013。

14、 图 2 为表示图 1 的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外观的图。 0014 图 3 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0015 图 4 为表示图 3 的工序 S12 的透视角度设定画面的一例的图。 0016 图 5 为表示图 3 的工序 S12 的透视角度设定画面的其他例子的图。 0017 图 6 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 X 射线管的旋转与透视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0018 图 7 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透视与扫描之间的关系的图。 0019 图 8 为表示图 3 的工序 S15 的透视时的照射范围的图。 0020 图 9 为表示图 3 的工序 S15 的透视位置的图。 0021 图 10 为。

15、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立体透视中的透视角度差 的图。 0022 图 11 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立体透视与正交双平面透视的透视位置的例子的 图。 0023 图 12 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正交双平面透视的透视位置的例子的图。 0024 图 13 为表示使用以往的 3 列检测器时的 CT 透视时的视野角的图。 0025 图 14 为表示使用以往的多列检测器时的 CT 透视时的视野角的图。 0026 图 15 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 9 视差 /10 观察点的应用的图。 0027 符号说明 0028 101 : X 射线管 ; 102 : 旋转框架 ; 103 : 二维 X 射线检测器 ; 109 : 高。

16、电压产生部 ; 114 : 重建处理部 ; 116、 117、 118 : 监视器 ; 120 : 透视控制部 ; 121 : 透视条件设定辅助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具备 : X 射线管、 具有被排列成 二维状的多个 X 射线检测元件的 X 射线检测器、 支撑 X 射线管与 X 射线检测器使它们在被 检体的周围能够旋转的旋转机构、 为了从 X 射线管产生 X 射线而产生向 X 射线管施加的高 电压的高电压产生部、 根据 X 射线检测器的输出重建多切片的断层图像数据或体数据的重 建处理部、 图像显示部。另外, 还具备根据 X 射线检测器的输。

17、出产生投影图像的投影图像产 生部与为了立体透视 (stereo fluoroscopy) 而控制旋转机构、 高电压产生部、 X 射线检测 器、 投影图像产生部以及图像显示部的透视控制部。 0030 以下,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中, 存在 X 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作为一体在被检体的周围旋转的旋转/旋转方式、 在环上配置多个X 射线检测器并在被检体的周围只旋转 X 射线管的固定 / 旋转方式、 在环上配置多个 X 射线 管并将多个 X 射线检测器也同样地配置在环上的固定 / 固定方式等各种方式, 但本发明对 旋转 / 旋转方式、 固定 / 旋转方式的应用是更。

18、有效的。另外, 虽有一对 X 射线管与 X 射线检 测器被搭载在旋转框架上的一管球型、 和 X 射线管与 X 射线检测器的对被搭载多对在旋转 框架上的所谓的多管球型, 但任何一种形式中都能应用本发明。另外, 将入射 X 射线变换为 电荷的机械装置, 主流为通过闪烁器(scintillator)等荧光体将X射线变换为光再通过光 电二极管等光电变换元件将该光变换电荷的间接变换型、 和利用基于 X 射线的半导体内的 电子空穴对的生成及向其电极的移动即光导电现象的直接变换型。作为 X 射线检测元件可 以采用任一方式。 0031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结构。 图2示出了其外观。。

19、 说 明 书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3/7 页 6 机架 100 具有 X 射线管 101 与 X 射线检测器 103。在 X 射线管 101 的放射窗口处配备有校 准仪 (collimator)113。校准仪 113 具有在从根据与关于 X 射线检测器 103 的 Z 轴的宽度 对应的 X 射线的最大锥角到 X 射线检测器 103 的 1 列 (1 段 ) 大小的最小锥角的范围内任 一变更锥角的构造。X 射线检测器 103 是配备了例如 320 列 (320 段 ) 的在 Z 轴方向上具有 宽广范围的视野的区域检测器 ( 也称为二维阵列检测器 )。 003。

20、2 X 射线管 101 与 X 射线检测器 103 被搭载在支撑在围绕旋转轴 Z 上并可旋转的圆 环状的框架 102 上。X 射线检测器 103 在机架 100 的中央部所打开的摄影区域 5 内隔着 被载置在寝台 137 的上面板 138 上的被检体, 与 X 射线管 101 相对。框架 102 通过旋转部 107 的驱动能够以例如 0.25 秒 / 圈的高速旋转。框架 102 的旋转角度由通过旋转式编码 器 (rotary encoder) 来实现的旋转角度检测部 111 来检测。从高电压产生装置 109 经由 滑环 (slip ring)108 向 X 射线管 101 施加管电压, 另外并。

21、供给灯丝 (filament) 电流。高 电压产生装置 109 也可以与蓄电器一起搭载在框架 102 上。通过管电压的施加以及灯丝电 流的供给从 X 射线管 101 产生 X 射线。X 射线检测器 103 检测透过被检体的 X 射线。 0033 机架100可倾斜(tilt)地被支撑在倾斜机构127上。 由此可以从水平位置向前后 以任意角度使框架 102 的旋转轴 Z 即 X 射线管 101 与 X 射线检测器 103 的旋转轴 Z 倾斜。 0034 一般被称为DAS(data acquisition system, 数据获取系统)的数据收集电路104 将从 X 射线检测器 103 按照每一通道。

22、输出的信号变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 进而变换为数字 信号。该数据 ( 原始数据 ) 经由非接触数据传输装置 105 被发送至控制台 15 内所收纳的 前处理装置 106, 在那里接受灵敏度校正等校正处理, 并作为处于重建处理的紧接之前阶段 的所谓投影数据被存储至存储装置 112。透视控制部 120 通过按照与各个检测元件的排列 对应的顺序从存储装置 112 读出投影数据, 从而产生投影数据的二维分布即投影图像。 0035 存储装置 112 与重建装置 114、 三维图像处理部 128、 监视器 116、 立体监视器 117、 眼镜式立体监视器 118、 操作部 115、 脚踏开关 (footsw。

23、itch)119、 投影条件设定辅助 部 121、 透视控制部 120 一起, 经由数据 / 控制总线被连接至系统控制器 110。重建装置 114 根据存储装置 112 中所存储的投影数据在锥束图像重建法下重建体数据。在锥束图像 重建法中, 一般使用 FDK 法 (Feldkamp method)。FDK 法是以扇束卷积反投影 (fan beam convolutionback-projection) 法为基础的近似重建法, 卷积处理以锥角比较小为前提, 将数据视为扇束投影数据来进行。但是, 反投影处理沿着与倾斜的锥角对应的实际的射线 (ray) 来进行。 0036 三维图像处理部 128 通。

24、过体绘制处理根据体数据生成在二维画面上能显示的二 维图像。体绘制处理根据像素值等分级地定义透过度或颜色, 并选择性地提取作为目标的 部分。 实际上一边对射线上的点的各像素值乘以规定系数, 一边依次相加, 从而将其相加结 果作为投影面的像素值。该系数根据与像素值相对的透过度、 距视线方向的距离 ( 从投影 面到该点的距离 )、 阴影条件等来决定。通过该体绘制处理, 能够制作例如内部透明可见的 模拟的三维图像。 0037 如上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显示部配备监视器 116、 立体监视器 117、 眼镜式 立体监视器 118。监视器 116 与立体监视器 117 与机架 100 一起被设置在。

25、摄影室内。眼镜 式立体监视器 118 被配备在例如实施导管手术的执刀者身上。在监视器 116 上显示三维图 像、 投影图像。立体监视器 117 与眼镜式立体监视器 118 分别具有右眼用监视部 ( 或右眼 说 明 书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4/7 页 7 用显示区域)与左眼用监视部(或左眼用显示区域), 在后述的立体透视模式下使用。 可以 通过手术者以左右眼分别识别立体监视器117或眼镜式立体监视器118的右眼用监视部与 左眼用监视部来实现立体观察, 并能够识别对象的立体构造。 0038 操作部 115 为了操作者主要实施通常的 CT 扫描模式与透视模式之间。

26、的切换操作 与各模式的条件设定操作而被设置。通常的 CT 扫描模式是用于执行一般的体扫描的模式, 由于不是新功能, 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透视模式是使用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实现 与使用 X 射线诊断装置的 X 射线透视近似的透视功能的模式, 以下详细说明透视模式。 0039 透视条件设定辅助部 121 提供用于使操作者容易分辨透视条件并设定简单的设 定画面。针对提供的设定画面在后问描述。脚踏开关 119 是能够配置在靠近机架 100 或寝 台 137 的地面上的任意位置的脚踏式开关。在透视模式中, 在踩踏脚踏开关 119 接通状态 持续的期间, 向被检体照射 X 射线, 并执行实况的。

27、透视。即, 在透视模式中, 每旋转一圈 X 射 线管 1 就摄影两张至 3 张甚至这以上的设定的张数的图像。当 X 射线管 101 连续旋转时, 以 X 射线管 101 旋转一圈的时间, 例如与 0.4 秒等价的周期, 重复产生各摄影角度的图像。 通过即时地显示该重复产生的图像, 能够提供帧率比较慢但能够确认摄影对象的动态位移 的程度的动态图像。透视控制部 120 为了执行 CT 透视动作而控制各部。 0040 透视模式具有立体透视形式、 双平面形式、 组合立体透视与双平面的组合 (combine) 形式。所谓透视是指即时地将在 X 射线检测器 103 中重复检测出的一连串的 X 射线图像(投。

28、影图像)作为动态图像显示的操作。 所谓立体透视是指将在5-10范围内的 任一的与两眼视差对应的右眼用图像与左眼用图像分别作为动态图像显示的操作。 观察者 通过右眼观察右眼用图像, 左眼观察左眼用图像, 从而可以立体观察对象。 0041 这些各形式中, 透视角度相异。在本实施方式的透视模式中, 伴随框架 102 在被检 体的周围连续旋转 X 射线管 101 以及 X 射线检测器 103。在该旋转持续的期间、 并且是脚踏 开关 119 转移到接通状态的期间中, 每次 X 射线管 101 通过 X 射线管 101 的旋转轨道上的 多个观察点中的与两眼视差对应的成对的各个观察点 ( 以下, 称为透视位。

29、置或透视角度 ) 时, 重复产生脉冲状的 X 射线。根据与该 X 射线的产生同步地从 X 射线检测器 103 输出的 数据产生投影图像 ( 平面图像 ), 并作为动态图像即时地显示在对各透视位置预先分配的 监视器 116、 117、 118 上。 0042 在选择立体透视形式时, 两个透视角度被限制于 5-10范围的某一角度差。该角 度差与两眼视差对应, 通过左右眼分别观察两个透视图像, 从而能够立体观察。在选择双 平面形式时, 两个透视角度的差没有限制, 典型而言初始设定为 90。在选择组合形式时, 透视位置被设定在 3 处。典型地, 两处的透视位置被设定为 5-10范围内的任一角度差而 作。

30、为立体透视形式发挥作用, 该两处中的一个透视位置与剩余的一处的透视位置被设定为 90的角度差而作为双平面形式发挥作用。 0043 图 3 中示出了基于本实施方式的透视控制部 120 的控制的透视模式的动作步骤。 首先, 执行通常的 CT 扫描、 在这里执行体扫描 ( 步骤 S11), 根据由体扫描所收集的投影数 据, 通过重建装置 114 重建体数据。根据体数据通过三维图像处理部 128 生成模拟的三维 图像。通过透视条件设定辅助部 121 显示模拟的三维图像, 并对模拟的三维图像设定透视 位置 (Z 位置 )(S12)。台架 100 到其设定位置被移动。 0044 另外, 构成包含模拟的三维。

31、图像的透视条件设定辅助画面。透视条件主要是指立 说 明 书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5/7 页 8 体透视形式、 双平面形式、 组合形式的选择与透视角度的指定。 在模拟的三维图像上重叠地 显示表示 X 射线管 101 的旋转轴 Z 的线。进而以线为中心在与其正交的面内将透视角度的 多个候补线重叠成放射状。候补线是从旋转轨道中的进行 X 射线照射的观察点连结检测器 中心的线段。在从多个候补线中指定出被判断为手术对象的部位易见的候补线时, 显示以 候补线为中心的表示其视野的半透明的锥束模型。 确认在锥束模型内是否包含透视对象部 位, 从而确定指定候补线, 设定透视。

32、角度。在选择立体透视形式时, 仅显示与所确定的透视 角度之间的角度差在 5 至 10范围内的候补线。这意味着实质上限制透视角度的差, 该角 度差的范围与能够立体观察的两眼视差的可能范围对应(参照图10)。 在立体透视形式中, 设定两个透视角度。 0045 如图 15 所示, 也可以以角度差 ( 视差 ) 在连续的 3 个以上的观察点上取得透视图 像。能够立体观察相邻的对的透视图像。在 10 处观察点所取得的 10 帧透视图像能够进行 9 个方向的立体透视。医师能够从 9 个方向中选择出最合适的方向进行立体透视。另外, 医 师能够一边从 9 个方向中任意切换方向一边进行立体透视。 0046 即使。

33、在双平面形式中也设定两个透视角度, 但是其角度差没有限制, 能够设定两 个任意的透视角度。 在双平面形式中, 当设定一个透视角度时, 初始地显示在与该透视角度 之间具有 90的角度差的前后两个透视角度 ( 参照图 12)。典型而言, 设定具有该 90的 角度差的两个透视角度。在组合形式中, 重复上述立体透视形式与双平面形式中的透视角 度的设定步骤。只是, 在立体透视形式下设定的两个透视角度与在双平面形式下设定的两 个透视角度之间, 共同地设定一个透视角度 ( 参照图 11)。 0047 图 4 中示出了透视条件设定辅助部 121 的其他简易的透视条件设定辅助画面。此 时, 不需要体扫描。在 X。

34、 射线管 101 的旋转轨道模型 200 中, 将表示第 1 透视角度的透视线 201 与表示第 2 透视角度的透视线 202 重叠。透视线是从旋转轨道中的进行 X 射线照射的 观察点连结检测器中心的线段。通过指针 203 拖拽使透视线 201、 202 旋转至任意角度, 并 以所希望的角度来确定。在该图上, 显示第 1 透视角度的数值显示栏 204、 第 2 透视角度的 数值显示栏 205、 它们的透视角度差的数值显示栏 206、 用旋转角速度除透视角度差所取得 的时间差显示栏 207、 立体观察的开 / 关设定栏 208。这些数值与透视线 201、 202 的旋转操 作相关联。 另外, 通。

35、过对第1、 第2透视角度进行数值输入, 将透视线201、 202的旋转与这些 输入的数值相关联。在将立体观察 ( 立体透视 ) 设定为开时, 相对于第 1 透视角度限制第 2 透视角度的输入范围, 以使与第 1、 第 2 的透视角度之间的角度差收敛在 5 至 10的范围 内。在将立体观察 ( 立体透视 ) 设定为关时, 如通过组合形式所说明地那样, 解除与第 1 透 视角度与第 2 透视角度之间的角度差有关的限制。 0048 图 5 中示出了透视条件设定辅助部 121 的其他透视条件设定辅助画面。此时, 以 缩略图的形式显示在体扫描中收集的观察角不同的多个投影图像 211 的全部或一部分。在 。

36、根据多个投影图像 211 指定被判断为容易观察手术对象的部位的透视图像 211 时, 在 X 射 线管 101 的旋转轨道模型 212 中, 重叠与所指定的透视图像 211 对应的观察点标志 213。稍 微扩大地显示或者以高亮度显示所指定的透视图像 211。当通过指针 203 拖拽在旋转轨道 模型212上将该观察点标志213移动至任意角度时, 与观察点标志213对应的透视图像211 稍微显示扩大或者以高亮度显示。一边在投影图像中确认一边确定所希望的透视角度。 0049 在如上设定透视角度后, 向透视位置移动机架(台架)100或上面板138(S13)。 以 说 明 书 CN 102106739 。

37、A CN 102106742 A6/7 页 9 上准备结束后, 指示透视开始 (S14)。旋转框架 102 与 X 射线管 101 以及 X 射线检测器 103 一起被连续地旋转。该旋转框架 102 的连续旋转持续直到被指示透视结束 (S19) 为止。在 旋转框架102的连续旋转期间中脚踏开关119接通时, 在维持其开启状态期间, 每旋转一圈 从 X 射线管 101 向被检体照射两次或 3 次脉冲 X 射线 (S15)。如图 6、 图 9 所示, 照射点是 与所设定的透视角度对应的观察点。X 射线如图 8 所示, 如照射到排列 X 射线检测器 103 的 检测元件的整个灵敏度区域那样以与X射线。

38、检测器103的灵敏度区域对应的最大扇角以及 最大锥角照射。 0050 与第1透视角度对应的投影图像例如作为右眼用图像被显示在立体监视器117或 眼镜式立体监视器 118 的预先分配的画面 ( 右眼用画面 ) 上。与第 2 透视角度对应的投影 图像例如作为左眼用图像被即时地显示在立体监视器117或眼镜式监视器118的预先分配 的画面 ( 左眼用画面 ) 上。分别在右眼用画面与左眼用画面中, 作为动态图像, 以与旋转一 圈时间的倒数等价的帧频来显示。 0051 在选择双平面形式时, 与第 1 透视角度对应的投影图像被显示在立体监视器 117 或眼镜式立体监视器 118 的一个画面上, 与第 2 透。

39、视图像对应的投影图像被显示在其他画 面或监视器 116 上。在选择组合形式时, 左右眼用的投影图像被显示在立体监视器 117 或 眼镜式立体监视器 118 的各自的画面上, 具有 90的角度差的透视角度的投影图像被显示 在监视器 116 上。 0052 透视期间中, 在输入机架倾斜指示时, 如图 6 所示, 在透视动作持续的状态下机架 100 向指示方向倾斜。另外, 透视期间中, 在输入体扫描指示时, 如图 7 所示, 从体扫描开始 起在一圈或指定旋转的期间保持最大扇角以及最大锥角不变地连续照射 X 射线。根据由体 扫描所所收集到的投影数据通过重建装置 114 重建体数据, 并根据该体数据通过。

40、三维图像 处理部 128 生成模拟的三维图像, 并显示在监视器 116 上。与此同时, 与此期间的第 1、 第 2 透视角度对应的观察点的投影数据作为投影图像被显示, 透视动作继续。 实际上, 由于在体 数据的重建处理以及三维图像处理中投影图像显示 ( 透视 ) 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 因此是 非即时性的。 0053 透视期间中, 在与工序 S12 一样指示透视位置的变更 ( 再设定 ) 时 (S17), 返回至 工序 S13, 向该位置移动台架 100。 0054 重复以上透视动作直到目的达成为止, 即导管手术结束为止 (S18), 然后, 透视动 作结束 (S19)。最终, 执行体扫描, 并。

41、根据由此收集到的投影数据通过重建装置 114 重建体 数据, 根据该体数据通过三维图像处理部 128 生成模拟的三维图像, 并显示在监视器 116 上。由此确认导管手术的结果 (S20)。 0055 估计具体处理的动作如下。 0056 ( 肝癌 TAE( 栓塞手术 ) 0057 (1) 拍摄单一 CT, 决定通过配备了宽广视野区域检测器的 ADCT 体扫描 (16cm) 进 行透视的范围。 0058 (2) 使用平面透视功能, 将导管挪至 SMA( 肠系膜上动脉 ), 并通过体扫描拍摄 CTAP( 门脉造影 )。 0059 (3) 在平面透视中, 将导管挪至肝总动脉, 并通过体扫描摄影 CTA。

42、。 0060 (4) 利用 CTA 制作血管的三维图像, 并辨认肿瘤的营养血管。 说 明 书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7/7 页 10 0061 (5) 一边确认三维图像一边操作微导管 (micro catheter) 而挪至肿瘤的营养血 管。 0062 (6) 在 CTA 中确认肿瘤的感染。 0063 (7) 在平面透视中一边确认一边向肿瘤投放栓塞物。 0064 (8) 在 CTA 中确认栓塞物遍布肿瘤。 0065 在上述步骤 (5) 中, 根据制作的三维图像显示看得清血管的分歧部分的位置。依 据该位置旋转、 倾斜台架 ( 也可以自动进行 )。从而能在平面透。

43、视中确认分歧部分。一边旋 转台架一边以立体的方式进行摄影直到立体观察, 一边确认实际的微导管的状态与 CTA 的 三维图像中血管分布流向状态, 一边进行导管操作而向适当的血管引导。通常的三维透视 即使在范围不足下使用也不能取得效果。 0066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于在一圈中只辐射两次就可立体观察的情况, 而具有不但操 作顺利而且被辐射也很少就能结束的效果。根据需要, 变更显示位置而重复操作 ( 此时, CTA 的三维显示也联动 )。 0067 ( 穿刺活检 ( 肺部 ) 0068 (1) 拍摄单一 CT, 决定通过 ADCT 体扫描 (16cm) 进行透视的范围。 0069 (2) 制作三维图。

44、像, 并研究到达肿瘤之前不损伤支气管或血管的针的导向装置。 0070 (3) 沿着导向装置, 算出可以分清主要血管和支气管等的显示角度。 0071 (4) 旋转、 倾斜台架从而使其变为该角度, 并在平面透视中进行确认。 0072 (5) 一边旋转台架一边进行立体摄影、 立体观察, 一边确认周围的血管或支气管的 位置一边将活检用的穿刺针推进至标靶肿瘤。 0073 (6) 根据需要, 变更显示位置而重复该操作。 0074 如上通过本实施方式, 可以以最小的被辐射量取得有效利用 ADCT 的优点的广泛 范围内的三维 CT 透视图像, 并且一边将穿刺或导管操作与三维体积图像融合一边进行, 从 而可以期。

45、待精度提高或手术时间的缩短。进而不需要实时重建数百张并 MPR, 能实现低成 本。 0075 以上说明了特定的实施方式, 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以例子的方式提出, 而并不用于 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 这里所述的新颖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其它形式具体实施, 而 且,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 可以对这里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 替 换和改变。 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意在覆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上述形式 或变形。 说 明 书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1/8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

46、42 A2/8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3/8 页 13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4/8 页 14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5/8 页 15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6/8 页 16 图 8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7/8 页 17 图 11 图 12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6739 A CN 102106742 A8/8 页 18 图 14 图 1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6739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