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805286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5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30967.2

申请日:

2009.07.31

公开号:

CN102082341A

公开日:

2011.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3/02申请日:20090731|||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02; H01R13/514; H01R13/73; H01R12/58(2011.01)I; G02B6/38

主分类号:

H01R13/02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易崇; 陈冠宇

地址:

215316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

优先权:

2008.07.31 US 12/221314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及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安装于第一绝缘块上的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设于第二绝缘块上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设于第一绝缘块上并且位于第一接触部前方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器, 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 干第一端子及若干第二端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安装于第一 绝缘块上的第二绝缘块, 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设于第二绝缘块上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 所述 第二端子包括设于第一绝缘块上并且位于第一接触部前方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绝缘块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的 前表面一体向前延伸的舌板, 所述舌板上设有收容部, 所述收容部包括若干前后延伸且相 互平行设置左右排列的凹部以及若干形成于相邻两个凹部之间的凸部, 所述第二接触部收 容于所述凹部内, 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第一侧面以及自第一侧面凹陷的若干间隔设置的端 子收容槽, 所述第一接触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并凸伸出第二绝缘块。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均位于舌 板的同一侧, 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二绝缘块的前方。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第二绝缘块第 一侧面的端子收容槽内的第一主体部, 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第一主体部的一端延伸, 所述第 二端子包括位于舌板与第二绝缘块之间的第二主体部, 所述第二接触部自第二主体部的一 端延伸, 所述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沿上下方向被第二绝缘块所隔开。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绝缘块还包括与第一侧面相对 的第二侧面以及自第二侧面凹陷的若干间隔设置的端子收容槽, 所述第二主体部固持于第 二绝缘块第二侧面的端子收容槽内。
6: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舌板包括与基部相对的自由端以及 第一收容腔, 所述收容部位于自由端与第一收容腔之间, 且所述凹部与第一收容腔相连通, 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收容在第一收容腔内的第一部分。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基部设有与前表面相对的后端面, 所 述基部设有贯穿前表面与后端面并与第一收容腔相通的的第二收容腔, 所述第二绝缘块还 包括收容在第二收容腔内的第二部分。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安装于第二绝 缘块上以形成一端子模组, 所述端子模组自后向前按装至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内。
9: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前后相对的第一尾 部及第二尾部, 所述第一尾部设有若干向后凹陷的凹口, 所述凸部进一步凸伸入第一收容 腔内以与第二绝缘块的凹口相扣合。
10: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基部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 所述连 接器还包括安装在通孔内以传输光学信号的光纤部分。 2 102082341 A CN 102082347 说 明 连接器 书 1/5 页 [0001] 本发明为申请人在 2009 年 7 月 31 日申请的发明专利第 200910165819.2 号发明 名称为连接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3] 通用串行总线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 / 输出接 口, 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 年, 英特尔、 康柏、 数字、 IBM、 微软、 NEC、 Northem Telecom 等 7 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 协会 (USB-IF), 初 步设立 USB 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 USB 协会已经发布了 1.0, 1.1 及 2.0 等版本。 [0004] 上述 USB 1.0, 1.1, 2.0 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 : (1)、 低速模式传输速率 为 1.5 兆比特每秒, 多用于键盘和鼠标 ; (2)、 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 12 兆比特每秒 ; (3)、 高 速模式传输速率为 480 兆比特每秒。 [0005] 然而,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 即使 USB 2.0 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工 业的发展要求, 例如, 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 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传输速率往往 高达 1G 至 2G 每秒 (1G = 1000 兆比特 )。电连接器领域内的另外的两类接口, 如 PCI-E( 传 输速率可达 2.5G 每秒 ) 及 SATA 接口 ( 传输速率可达 1.5G 至 3.0G 每秒 ) 的传输速率已经 明显超过了 USB 2.0 接口。 [0006] 但是, PCI-E 及 SATA 接口由于应用远远不及 USB, 且这两类接口的端子数量较多、 体积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电子工业轻、 薄、 短、 小的发展趋势。 [0007] USB 插座电连接器一般安装于主机电路板上, 其包括绝缘舌片、 固持在绝缘舌片上 的四根接触端子以及金属壳体。所述四根接触端子位于绝缘舌片的下表面, 并向下突出绝 缘舌片的下表面。 所述四根接触端子均具有一定的弹性, 可沿绝缘舌片的高度方向上运动。 该四根接触端子包括一根电源端子、 一根接地端子 (GND)、 一根正信号端子 (D+) 及一根负 信号端子 (D-), 其中, 正信号端子与负信号端子组成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组位于电源端子与 接地端子 (GND) 之间, 所述金属壳体围绕在绝缘舌片外围以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 USB 对接插头电连接器以达成相互之间的信号传输。 [0008] 所以, 有必要设计一种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传输速率的连接器。 [0010] 为达成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连接器, 包括绝缘本体以及 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及若干第二端子, 所述绝缘 本体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安装于第一绝缘块上的第二绝缘块, 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设于第二 绝缘块上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设于第一绝缘块上并且位于第一接触部

说明书


前方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连接器在原有的若干第一端子的基础上增加若干第二端 子, 从而可提高该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率, 另外, 将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设于第二绝缘 块上, 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设于第一绝缘块, 可方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 2 是本发明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 3 是本发明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 4 是本发明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 5 是本发明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 6 是本发明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 7 是本发明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 8 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二端子与第二绝缘块的示意图。
     图 9 是本发明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图 10 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在安装光纤部分之前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 11 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 12 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与光纤部分的示意图。 图 13 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于安装光纤部分之前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 14 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 15 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与光纤部分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 1 至图 5 所示, 本发明连接器 100 用以安装到电路板 ( 未图示 ) 上, 所述 连接器 100 包括绝缘本体 1、 安装于绝缘本体 1 上的若干导电端子 2 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 1 外侧的遮蔽壳体 3。所述绝缘本体 1 包括第一绝缘块 11 以及安装于第一绝缘块 11 上的第 二绝缘块 12。 所述第一绝缘块 11 与第二绝缘块 12 分开设置后组装在一起, 如此设置, 易于 将导电端子 2 安装于绝缘本体 1 上。
     请参阅图 6 至图 7 所示, 所述第一绝缘块 11 包括基部 13 以及自基部 13 的前表面 131 一体向前延伸的舌板 14。所述舌板 14 是沿连接器 100 的前后方向延伸, 即在图 6 中舌 板 14 是沿 A-A 线方向延伸。所述基部 13 设有一位于底部的安装面 138、 与前表面 131 相 对的后端部 132 以及自安装面 138 向下凸伸的用以收容至所述电路板安装孔 ( 未图示 ) 内 的安装脚 139, 如此设置, 所述连接器 100 可稳定安装于电路板上。所述后端部 132 设有后 端面 133 以及自后端面 133 向内凹陷的五个竖直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收容槽 134。所述 第一收容槽 134 均沿连接器 100 上下方向延伸贯穿且沿连接器 100 的左右方向排列, 即第 一收容槽 134 是沿图 6 中垂直于 A-A 线的 B-B 线方向排列开。所述后端部 133 还设有位于 相邻两个第一收容槽 134 之间的自后端面 133 向前贯穿前表面 131 的通孔 135, 所述通孔 135 可用以安装元器件, 如光纤部分 ( 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图示, 但可参考第二及第三实施方 式中所示 ), 从而使所述连接器 100 传输光纤信号。所述基部 13 还设有贯穿前表面 131 与后端部 133 的矩形的第二收容腔 136, 所述第二收容腔 136 可用以收容第二绝缘块 12。
     所述舌板 14 包括与基部 13 相对的自由端 141、 与第二收容腔 136 相通的第一收容 腔 142 以及位于自由端 141 与第一收容腔 142 之间的收容部 143。所述收容部 143 包括若 干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左右排列的与第一收容腔 142 连通的凹部 1431 以及若 干形成于相邻两个凹部 1431 之间的凸部 1432。所述凸部 1432 进一步凸伸入第一收容腔 142 用以与第二绝缘块 12 相卡持配合。
     所述第二绝缘块 12 包括前后相对的第一尾部 121、 第二尾部 122、 若干自第一尾部 121 向后凹陷的凹口 123 以及自第二尾部 122 向前凹陷的第二收容槽 124。所述第二绝缘 块 12 还包括上侧面、 下侧面 ( 即第二侧面、 第一侧面, 未标号 ) 以及自上、 下侧面凹陷的若 干用以收容导电端子 2 的端子收容槽 125。
     请参阅图 6 至图 9 所示, 所述导电端子 2 包括若干第一端子 21 以及若干第二端子 22。所述第一、 第二端子 21、 22 均是沿连接器 100 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列, 即沿图 6 中 A-A 线方向延伸、 B-B 线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 211、 自第一主体部 211 末端延伸的呈突起状且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 212 以及自第一主体部 211 另一端向下 垂直延伸的第一弯折部 213。所述第一主体部 211 位于一水平面 ( 未图示 ) 上且具有一定 宽度, 所述第一主体部 211 设有位于该水平面上的两侧边 214、 215。 所述第一弯折部 213 是 自两侧边 214、 215 中的其中一侧边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的, 所述第一弯折部 213 垂直于第一 主体部 211, 且所述第二弯折部 213 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二主体部 211 所在的平面。 所述第 一端子 21 还设有自第一弯折部 213 末端向下进一步收缩延伸的用以焊接至电路板的第一 焊接部 216。
     所述第二端子 22 包括第二主体部 221、 自第二主体部 221 一末端延伸的平板状的 第二接触部 222 以及自第二主体部 221 另一末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 223。所述第 二主体部 221 位于一垂直于前述水平面的竖直面 ( 未图示 ) 上且具有一定宽度。所述另一 末端的第二主体部 221 的侧缘设有位于所述竖直面内的两侧边 224、 225。所述第二弯折部 223 是自侧边 224、 225 的其中之一垂直向下弯折延伸而成, 所述第二弯折部 223 垂直于第二 主体部 221, 且第二弯折部 223 所在的平面亦垂直于第二主体部 221 所在的平面。 所述第二 弯折部 223 进一步向下收缩延伸有用以焊接至电路板的第二焊接部 226。
     请参阅图 4、 图 5 以及图 8 所示, 在组装时, 所述第一端子 21 与第二端子 22 安装 于第二绝缘块 12 上以形成一端子模组。所述第一、 第二主体部 211、 221 固持于第二绝缘块 12 的所述端子收容槽 125 内, 且其中一些所述第二弯折部 223 穿设于第二收容槽 124 内以 实现该等第二弯折部 223 的预定位。所述第二接触部 222 进一步向前超过所述第二绝缘块 12 的第一尾部 121, 因此, 第二接触部 222 位于第一接触部 212 的前方, 并且位于第二绝缘 块 12 的前方。所述端子模组沿图 6 中 A-A 线方向自后向前安装至第一收容腔 136 与第二 收容腔 142 内, 其中第二绝缘块 12 包括收容在第一收容腔 136 内的第一部分以及收容在第 二收容腔 142 内的第二部分, 从而方便第一端子 21 与第二端子 22 的组装, 可防止第一端子 21 与第二端子 22 在组装过程中发生变形。所述第二接触部 222 收容于所述舌板 14 的凹部 1431 内, 即第二接触部 222 设于第一绝缘块 11 上。所述第二主体部 221 固持在第二绝缘块 12 的上侧面的端子收容槽 12, 因此, 该第二主体部 221 位于舌板 14 与第二绝缘块 12 之间, 并且第二主体部 221 与第一主体部 211 沿上下方向被第二绝缘块 12 所隔开。所述第一、 第二接触部 212、 222 均位于舌板 14 的同一侧, 即绝缘本体 1 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接触部 212 收容于端子收容槽 125 内并向下凸伸出第二绝缘块 12, 即第一接触部 212 设于第二绝缘块 12 上。如图 4 及图 5 所示, 所述舌板 14 的凸部 1432 与第二绝缘块 12 的凹口 123 相扣合, 所述所有第一、 第二弯折部 213、 223 均收容于基座 13 的第一收容槽 134 内。所述收容于同 一第一收容槽 134 的第一、 第二弯折部 213、 223 在连接器 100 的前后方向上排列成一行, 即 在所述该第一、 第二弯折部 213、 223 沿图 6 中 A-A 线方向上相互对齐。
     请参阅图 3 以及图 9 所示, 所述每一第一弯折部 213、 第二弯折部 223 均具有沿连 接器 100 左右方向 ( 即平行于图 6 中 B-B 线方向 ) 的第一宽度 W1 以及沿连接器 100 前后 方向 ( 即平行于图 6 中 B-B 线方向 ) 的第二宽度 W2, 且所述第二宽度 W2 远窄于所述第一宽 度 W1, 如此设置, 所述第一、 第二弯折部 213、 223 在后端部 132 左右方向上仅需占据绝缘本 体 1 很小的面积即可使绝缘本体 1 在相邻两第二弯折部 223 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去安装光 纤部分。所述第一、 第二弯折部 213、 223 均分别自第一、 第二主体部 211、 221 的一侧边延伸 而成, 所述第一、 第二焊接部 216、 226 相互平行且向下凸伸出第一、 第二收容槽 134、 124 用 以焊接至电路板。所述第一、 第二主体部 211、 221 均位于水平的平面上, 而所述第一、 第二 弯折部 213、 223 均位于垂直于水平平面的竖直平面上。 请参阅图 1、 图 4 以及图 5 所示, 所述遮蔽壳体 3 为中空状, 包括顶壁 31、 与顶壁 31 相对的底壁 32 以及连接顶壁 31 与底壁 32 的两侧壁 33。所述遮蔽壳体 3 安装于第一绝 缘块 11 的基部 13 上, 且包覆于舌板 14 以及安装于舌板 14 第一收容腔 142 内的第二绝缘 块 12 外侧。所述遮蔽壳体 3 包覆于绝缘本体 1 的外侧而形成一个暴露有第一、 第二接触部 212、 222 的容置空间 30。所述第一绝缘块 11 的通孔 135 与容置空间 30 相通, 如此设置, 所 述光纤部分可向前暴露于所述容置空间 30 内。所述顶壁 31、 底壁 32 以及两侧壁 33 均至少 设有一个凸伸向容置空间 30 的用以夹持对接插头的弹片 34。
     请参阅图 10 至图 12 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 100’ , 所述连接器 100’ 与 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 100 结构大致相同,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 如图 3 所示, 所述连接器 100 相邻两第二焊接部 226 之间的间距相等 ; 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 100’ 的相邻两第 二焊接部 226’ 之间的间距不等, 即所述两对位于基部 13 侧部的相邻两第二焊接部 226’ 之 间的间距 S1’ 大于位于基部 13 中间部分的相邻两第二焊接部 226’ 之间的间距 S2’ , 所述位 于基部 13 中间部分的两对相邻第二焊接部 226’ 恰好位于所述位于基部 13 侧部的两对相邻 第二焊接部 226’ 之间。请参阅图 10 至图 12 所示, 所述基部 13’ 内安装有一光纤部分 8’ , 所述光纤部分 8’ 设有一绝缘块 81’ 以及安装于绝缘块 81’ 内的若干光缆 ( 未图示 )。所 述绝缘块 81’ 包括一基体 811’ 、 自基体 811’ 向前延伸而成的四个分隔设置的延伸块 812’ 以及三个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延伸块 812’ 之间的狭缝 ( 未标号 )。所述每一延伸块 812’ 上 均设有向后贯穿基体 811’ 的槽孔 813’ 。如图 11 所示, 所述靠近基部 13’ 边缘的两延伸块 812’ 上设有向前延伸的一对引导块 814’ 。在组装时, 所述绝缘块 81’ 通过延伸块 812’ 插 接至通孔 135’ 内而稳定固持于基部 13’ 上, 所述引导块 814’ 延伸入容置空间 30’ 内用以 与对接插头 ( 未图示 ) 的凹陷部 ( 未图示 ) 相对接配合, 且如图 12 所示, 所述狭缝可供与 第二焊接部 226’ 相连的第二弯折部 223 穿插, 如此设置, 所述光纤部分 8’ 可稳固安装于基 部 13’ 内。所述光缆插接至槽孔 813’ 内用以与对接插头相对接以实现信号传输, 光缆前端 亦可安装有透镜 ( 未标号 ) 以更好地收集光信号。当连接器 100’ 安装至电路板时, 所述光
     缆与电路板连接而将光信号传输到电路板。
     请参阅图 13 至图 15 所示, 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 100” 。所述第三实施 方式的连接器 100” 大致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 100’ 相同。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相对于 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接器 100’ 设有自基部 13’ 凹陷的四个通孔 135’ 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连 接器 100” 仅凹设有两个通孔 135” , 相应地, 所述绝缘块 81” 亦仅设有两个用以收容至通孔 135” 的延伸块 812” 。
     所述第一、 第二、 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 100、 100’ 、 100” 为 USB3.0 插座连接器, 可 用以插接标准的 USB2.0 对接插头或 USB3.0 对接插头或光纤插头。

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器.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82341A43申请公布日20110601CN102082341ACN102082341A21申请号201010530967222申请日2009073112/22131420080731US200910165819220090731H01R13/02200601H01R13/514200601H01R13/73200601H01R12/58201101G02B6/3820060171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地址215316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易崇陈冠宇54发明名称连接器57摘要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

2、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及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安装于第一绝缘块上的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设于第二绝缘块上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设于第一绝缘块上并且位于第一接触部前方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30优先权数据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1页CN102082347A1/1页21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及若干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安装于第一绝缘块上的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端。

3、子包括设于第二绝缘块上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设于第一绝缘块上并且位于第一接触部前方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的前表面一体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上设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包括若干前后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左右排列的凹部以及若干形成于相邻两个凹部之间的凸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收容于所述凹部内,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第一侧面以及自第一侧面凹陷的若干间隔设置的端子收容槽,所述第一接触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并凸伸出第二绝缘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均位于舌板的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二绝缘块。

4、的前方。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第二绝缘块第一侧面的端子收容槽内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第一主体部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位于舌板与第二绝缘块之间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自第二主体部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沿上下方向被第二绝缘块所隔开。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块还包括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以及自第二侧面凹陷的若干间隔设置的端子收容槽,所述第二主体部固持于第二绝缘块第二侧面的端子收容槽内。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包括与基部相对的自由端以及第一收容腔,所述收容部位于自由端与第一收容腔之。

5、间,且所述凹部与第一收容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收容在第一收容腔内的第一部分。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有与前表面相对的后端面,所述基部设有贯穿前表面与后端面并与第一收容腔相通的的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绝缘块还包括收容在第二收容腔内的第二部分。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安装于第二绝缘块上以形成一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自后向前按装至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内。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前后相对的第一尾部及第二尾部,所述第一尾部设有若干向后凹陷的凹口,所述凸部进一步凸伸入第一收容腔内以与第二绝缘块的凹口相扣合。1。

6、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安装在通孔内以传输光学信号的光纤部分。权利要求书CN102082341ACN102082347A1/5页3连接器0001本发明为申请人在2009年7月31日申请的发明专利第2009101658192号发明名称为连接器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的的连接器。【背景技术】0003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NO。

7、RTHEM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10,11及20等版本。0004上述USB10,1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1、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0005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即使USB20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1G至2G每秒1G1000兆比特。电连接器领域内的另外的两类接口,如PC。

8、IE传输速率可达25G每秒及SATA接口传输速率可达15G至30G每秒的传输速率已经明显超过了USB20接口。0006但是,PCIE及SATA接口由于应用远远不及USB,且这两类接口的端子数量较多、体积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电子工业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0007USB插座电连接器一般安装于主机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舌片、固持在绝缘舌片上的四根接触端子以及金属壳体。所述四根接触端子位于绝缘舌片的下表面,并向下突出绝缘舌片的下表面。所述四根接触端子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沿绝缘舌片的高度方向上运动。该四根接触端子包括一根电源端子、一根接地端子GND、一根正信号端子D及一根负信号端子D,其中,正信号端子与。

9、负信号端子组成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组位于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GND之间,所述金属壳体围绕在绝缘舌片外围以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USB对接插头电连接器以达成相互之间的信号传输。0008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传输速率的连接器。0010为达成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及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安装于第一绝缘块上的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设于第二绝缘块上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设于第一绝缘块上并且位于第一。

10、接触部说明书CN102082341ACN102082347A2/5页4前方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00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连接器在原有的若干第一端子的基础上增加若干第二端子,从而可提高该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率,另外,将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设于第二绝缘块上,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设于第一绝缘块,可方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组装。【附图说明】0012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立体图。0013图2是本发明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0014图3是本发明连接器的后视图。0015图4是本发明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组合图。0016图5是本发明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组合图。0017图6是本发明连接器立体分解图。0018图7。

11、是本发明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0019图8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二端子与第二绝缘块的示意图。0020图9是本发明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示意图。0021图10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在安装光纤部分之前的部分立体组合图。0022图11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组合图。0023图12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与光纤部分的示意图。0024图13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于安装光纤部分之前的部分立体组合图。0025图14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组合图。0026图15是本发明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与光纤部分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连。

12、接器100用以安装到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侧的遮蔽壳体3。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绝缘块11以及安装于第一绝缘块11上的第二绝缘块12。所述第一绝缘块11与第二绝缘块12分开设置后组装在一起,如此设置,易于将导电端子2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0028请参阅图6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块11包括基部13以及自基部13的前表面131一体向前延伸的舌板14。所述舌板14是沿连接器100的前后方向延伸,即在图6中舌板14是沿AA线方向延伸。所述基部13设有一位于底部的安装面138、与前表面131相对的后端部132以及自安装面1。

13、38向下凸伸的用以收容至所述电路板安装孔未图示内的安装脚139,如此设置,所述连接器100可稳定安装于电路板上。所述后端部132设有后端面133以及自后端面133向内凹陷的五个竖直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收容槽134。所述第一收容槽134均沿连接器100上下方向延伸贯穿且沿连接器100的左右方向排列,即第一收容槽134是沿图6中垂直于AA线的BB线方向排列开。所述后端部133还设有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收容槽134之间的自后端面133向前贯穿前表面131的通孔135,所述通孔135可用以安装元器件,如光纤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图示,但可参考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中所示,从而使所述连接器100传输光纤信号。所述。

14、基部13还设有贯穿前表面131与说明书CN102082341ACN102082347A3/5页5后端部133的矩形的第二收容腔136,所述第二收容腔136可用以收容第二绝缘块12。0029所述舌板14包括与基部13相对的自由端141、与第二收容腔136相通的第一收容腔142以及位于自由端141与第一收容腔142之间的收容部143。所述收容部143包括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左右排列的与第一收容腔142连通的凹部1431以及若干形成于相邻两个凹部1431之间的凸部1432。所述凸部1432进一步凸伸入第一收容腔142用以与第二绝缘块12相卡持配合。0030所述第二绝缘块12包括前后相对的。

15、第一尾部121、第二尾部122、若干自第一尾部121向后凹陷的凹口123以及自第二尾部122向前凹陷的第二收容槽124。所述第二绝缘块12还包括上侧面、下侧面即第二侧面、第一侧面,未标号以及自上、下侧面凹陷的若干用以收容导电端子2的端子收容槽125。0031请参阅图6至图9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1以及若干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均是沿连接器100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列,即沿图6中AA线方向延伸、BB线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211、自第一主体部211末端延伸的呈突起状且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212以及自第一主体部211另一端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一弯。

16、折部213。所述第一主体部211位于一水平面未图示上且具有一定宽度,所述第一主体部211设有位于该水平面上的两侧边214、215。所述第一弯折部213是自两侧边214、215中的其中一侧边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的,所述第一弯折部213垂直于第一主体部211,且所述第二弯折部213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二主体部211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端子21还设有自第一弯折部213末端向下进一步收缩延伸的用以焊接至电路板的第一焊接部216。0032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第二主体部221、自第二主体部221一末端延伸的平板状的第二接触部222以及自第二主体部221另一末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223。所述第二主体部221。

17、位于一垂直于前述水平面的竖直面未图示上且具有一定宽度。所述另一末端的第二主体部221的侧缘设有位于所述竖直面内的两侧边224、225。所述第二弯折部223是自侧边224、225的其中之一垂直向下弯折延伸而成,所述第二弯折部223垂直于第二主体部221,且第二弯折部223所在的平面亦垂直于第二主体部221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弯折部223进一步向下收缩延伸有用以焊接至电路板的第二焊接部226。0033请参阅图4、图5以及图8所示,在组装时,所述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安装于第二绝缘块12上以形成一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第二主体部211、221固持于第二绝缘块12的所述端子收容槽125内,且其中一些。

18、所述第二弯折部223穿设于第二收容槽124内以实现该等第二弯折部223的预定位。所述第二接触部222进一步向前超过所述第二绝缘块12的第一尾部121,因此,第二接触部222位于第一接触部212的前方,并且位于第二绝缘块12的前方。所述端子模组沿图6中AA线方向自后向前安装至第一收容腔136与第二收容腔142内,其中第二绝缘块12包括收容在第一收容腔136内的第一部分以及收容在第二收容腔142内的第二部分,从而方便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的组装,可防止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在组装过程中发生变形。所述第二接触部222收容于所述舌板14的凹部1431内,即第二接触部222设于第一绝缘块11上。。

19、所述第二主体部221固持在第二绝缘块12的上侧面的端子收容槽12,因此,该第二主体部221位于舌板14与第二绝缘块12之间,并且第二主体部221与第一主体部211沿上下方向被第二绝缘块12所隔开。所述第一、第说明书CN102082341ACN102082347A4/5页6二接触部212、222均位于舌板14的同一侧,即绝缘本体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接触部212收容于端子收容槽125内并向下凸伸出第二绝缘块12,即第一接触部212设于第二绝缘块12上。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舌板14的凸部1432与第二绝缘块12的凹口123相扣合,所述所有第一、第二弯折部213、223均收容于基座13的第一收容槽1。

20、34内。所述收容于同一第一收容槽134的第一、第二弯折部213、223在连接器100的前后方向上排列成一行,即在所述该第一、第二弯折部213、223沿图6中AA线方向上相互对齐。0034请参阅图3以及图9所示,所述每一第一弯折部213、第二弯折部223均具有沿连接器100左右方向即平行于图6中BB线方向的第一宽度W1以及沿连接器100前后方向即平行于图6中BB线方向的第二宽度W2,且所述第二宽度W2远窄于所述第一宽度W1,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第二弯折部213、223在后端部132左右方向上仅需占据绝缘本体1很小的面积即可使绝缘本体1在相邻两第二弯折部223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去安装光纤部分。所述。

21、第一、第二弯折部213、223均分别自第一、第二主体部211、221的一侧边延伸而成,所述第一、第二焊接部216、226相互平行且向下凸伸出第一、第二收容槽134、124用以焊接至电路板。所述第一、第二主体部211、221均位于水平的平面上,而所述第一、第二弯折部213、223均位于垂直于水平平面的竖直平面上。0035请参阅图1、图4以及图5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为中空状,包括顶壁31、与顶壁31相对的底壁32以及连接顶壁31与底壁32的两侧壁33。所述遮蔽壳体3安装于第一绝缘块11的基部13上,且包覆于舌板14以及安装于舌板14第一收容腔142内的第二绝缘块12外侧。所述遮蔽壳体3包覆于绝缘本。

22、体1的外侧而形成一个暴露有第一、第二接触部212、222的容置空间30。所述第一绝缘块11的通孔135与容置空间30相通,如此设置,所述光纤部分可向前暴露于所述容置空间30内。所述顶壁31、底壁32以及两侧壁33均至少设有一个凸伸向容置空间30的用以夹持对接插头的弹片34。0036请参阅图10至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所述连接器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结构大致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器100相邻两第二焊接部226之间的间距相等;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100的相邻两第二焊接部226之间的间距不等,即所述两对位于基部13侧部的相邻两第二焊接部226。

23、之间的间距S1大于位于基部13中间部分的相邻两第二焊接部226之间的间距S2,所述位于基部13中间部分的两对相邻第二焊接部226恰好位于所述位于基部13侧部的两对相邻第二焊接部226之间。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所述基部13内安装有一光纤部分8,所述光纤部分8设有一绝缘块81以及安装于绝缘块81内的若干光缆未图示。所述绝缘块81包括一基体811、自基体811向前延伸而成的四个分隔设置的延伸块812以及三个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延伸块812之间的狭缝未标号。所述每一延伸块812上均设有向后贯穿基体811的槽孔813。如图11所示,所述靠近基部13边缘的两延伸块812上设有向前延伸的一对引导块814。。

24、在组装时,所述绝缘块81通过延伸块812插接至通孔135内而稳定固持于基部13上,所述引导块814延伸入容置空间30内用以与对接插头未图示的凹陷部未图示相对接配合,且如图12所示,所述狭缝可供与第二焊接部226相连的第二弯折部223穿插,如此设置,所述光纤部分8可稳固安装于基部13内。所述光缆插接至槽孔813内用以与对接插头相对接以实现信号传输,光缆前端亦可安装有透镜未标号以更好地收集光信号。当连接器100安装至电路板时,所述光说明书CN102082341ACN102082347A5/5页7缆与电路板连接而将光信号传输到电路板。0037请参阅图13至图15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

25、0”。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大致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相同。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00设有自基部13凹陷的四个通孔135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仅凹设有两个通孔135”,相应地,所述绝缘块81”亦仅设有两个用以收容至通孔135”的延伸块812”。0038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100、100”为USB30插座连接器,可用以插接标准的USB20对接插头或USB30对接插头或光纤插头。说明书CN102082341ACN102082347A1/11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82341ACN102082347A2/11页9图2说明。

26、书附图CN102082341ACN102082347A3/11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82341ACN102082347A4/11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82341ACN102082347A5/11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82341ACN102082347A6/11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82341ACN102082347A7/11页14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82341ACN102082347A8/11页15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2082341ACN102082347A9/11页16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082341ACN102082347A10/11页17图12图13说明书附图CN102082341ACN102082347A11/11页18图14图15说明书附图CN10208234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