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80494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41252.0

申请日:

2014.07.18

公开号:

CN104138561A

公开日:

2014.11.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A61K 36/9064申请公布日:201411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4申请日:2014071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4; A61K9/06; A61P17/00; A61K33/06(2006.01)N; A61K31/045(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4

申请人:

济南环太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晶伟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颖秀路2755号7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属于中药技术领域,配方如下:紫草30-35份,黄芩12-18份,黄连12-18份,白芷20-25份,忍冬藤20-25份,大黄12-16份,栀子12-18份,薄荷12-16份,黄柏12-18份,石膏10-15份,茯苓10-15份,白术8-12份,枳壳8-12份,地肤子8-12份,金银花12-18份,大青叶12-18份,砂仁16-18份,白头翁16-18份,冰片15-20份;本发明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清脾胃之积热;并温脾燥湿,祛风止痒,达到清热解毒,佐以利湿,助以健脾,治疗湿疹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0-35份,黄芩12-18份,黄连12-18份,白芷20-25份,忍冬藤20-25份,大黄12-16份,栀子12-18份,薄荷12-16份,黄柏12-18份,石膏10-15份,茯苓10-15份,白术8-12份,枳壳8-12份,地肤子8-12份,金银花12-18份,大青叶12-18份,砂仁16-18份,白头翁16-18份,冰片15-20份;
制备方法:
将上述药料除冰片外洗净入麻油内浸泡7日后,文火煎熬并不断搅拌2小时,至药枯黄、油呈紫红色时,趁热过滤去渣,药油再文火熬,加白蜡,至全部熔化后,取滤油冷却至45℃加冰片搅匀,为紫红色黏稠液,冷却至室温成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1-34份,黄芩13-17份,黄连13-17份,白芷21-24份,忍冬藤21-24份,大黄13-15份,栀子13-17份,薄荷13-15份,黄柏13-17份,石膏11-14份,茯苓11-14份,白术9-11份,枳壳9-11份,地肤子9-11份,金银花13-17份,大青叶13-17份,砂仁16-18份,白头翁16-18份,冰片16-19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3份,黄芩15份,黄连15份,白芷23份,忍冬藤2份,大黄14份,栀子15份,薄荷14份,黄柏15份,石膏13份,茯苓13份,白术10份,枳壳10份,地肤子10份,金银花15份,大青叶15份,砂仁17份,白头翁17份,冰片18份。

说明书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药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
背景技术
婴儿湿疹,在中医古代文献上称为胎癞、奶癣、胎风、胎赤等,名目繁多。《医宗拿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描述得较为确切:癞疮始发头眉间,胎中血热受风缠,干痒白屑湿淫水,热极红晕类火丹。又说:此证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奶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癍。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瘛。婴儿湿疹是小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局部红斑、丘疹、水疱,有分泌液渗出、糜烂、瘙痒和反复发作为其主要特点。本病的成因多由乳母过食辛燥热物,通过母乳的传送,致使婴儿为湿热所困,运化失职。更兼婴儿为稚阳之体,元气未充,湿热之邪袭于腠理,则内外之湿热相搏结,即成本病。若湿热与风邪相兼,则善行数变,瘙痒明显,彼伏此起;若湿热化火,蒸腾津液,则又表现为溃烂流水,患处皮肉鲜红。本发明根据上述中医学理论,提供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具有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具有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所选用中草药的药性及功能主治分别为:
紫草:【性味】苦,寒。【归经】入心包络、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②《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③《药性论》:"治恶疮、瘑癣。"
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⑤《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⑥《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⑦《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
⑧《陕西中草药》:"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黄芩:【性味】苦,寒。【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功能主治】兼能清热燥湿、清热安胎、清热降压。黄芩长于清上焦热。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芩含有黄芩素、贝加因及黄芩宁等。黄芩具有解热、利尿、抗菌、抗病毒、抗真菌、镇静及降压等作用。
黄连:【性味】苦,寒,无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白芷:味辛,温入肺、脾、胃经;功效: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寒湿腹痛,皮肤瘙痒,疥癣。
忍冬藤【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大黄:【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栀子:【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薄荷:【性味】辛,凉。【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石膏【性味】甘、辛,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白术:【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枳壳【性味】苦、辛、酸,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地肤子【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金银花【性味】甘,寒。【归经】归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大青叶【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砂仁【性味】辛,温。【归经】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白头翁【性味】苦,寒。【归经】入大肠、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①《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②《别录》:"(主)鼻衄。"
③陶弘景:"疗毒痢。"
④《药性
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主百骨节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
⑥《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⑦《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
⑧《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⑨《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
⑩《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
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归心、脾、肺经。【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0-35份,黄芩12-18份,黄连12-18份,白芷20-25份,忍冬藤20-25份,大黄12-16份,栀子12-18份,薄荷12-16份,黄柏12-18份,石膏10-15份,茯苓10-15份,白术8-12份,枳壳8-12份,地肤子8-12份,金银花12-18份,大青叶12-18份,砂仁16-18份,白头翁16-18份,冰片15-20份;
制备方法:
将上述药料除冰片外洗净入麻油内浸泡7日后,文火煎熬并不断搅拌2小时,至药枯黄、油呈紫红色时,趁热过滤去渣,药油再文火熬,加白蜡,至全部熔化后,取滤油冷却至45℃加冰片搅匀,为紫红色黏稠液,冷却至室温成膏。
所述的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1-34份,黄芩13-17份,黄连13-17份,白芷21-24份,忍冬藤21-24份,大黄13-15份,栀子13-17份,薄荷13-15份,黄柏13-17份,石膏11-14份,茯苓11-14份,白术9-11份,枳壳9-11份,地肤子9-11份,金银花13-17份,大青叶13-17份,砂仁16-18份,白头翁16-18份,冰片16-19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3份,黄芩15份,黄连15份,白芷23份,忍冬藤2份,大黄14份,栀子15份,薄荷14份,黄柏15份,石膏13份,茯苓13份,白术10份,枳壳10份,地肤子10份,金银花15份,大青叶15份,砂仁17份,白头翁17份,冰片18份。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黄芩,紫草,大黄,石膏,金银花、大青叶清热解毒为主;辅以黄柏、栀子、忍冬藤、黄连、白头翁清脾胃之积热;白芷、白术、砂仁性微温健脾能燥湿,以防上药苦寒伤正;茯苓清热利湿;薄荷、冰片清热止痛;地肤子祛风止痒,枳壳理气宽中,达到清热解毒,佐以利湿,助以健脾,治疗湿疹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0份,黄芩12份,黄连12份,白芷20份,忍冬藤20份,大黄12份,栀子12份,薄荷12份,黄柏12份,石膏10份,茯苓10份,白术8份,枳壳8份,地肤子8,金银花12份,大青叶12份,砂仁16份,白头翁16份,冰片15份;
制备方法:
将上述药料除冰片外洗净入麻油内浸泡7日后,文火煎熬并不断搅拌2小时,至药枯黄、油呈紫红色时,趁热过滤去渣,药油再文火熬,加白蜡,至全部熔化后,取滤油冷却至45℃加冰片搅匀,为紫红色黏稠液,冷却至室温成膏。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1份,黄芩13份,黄连13份,白芷21份,忍冬藤21份,大黄13份,栀子13份,薄荷13份,黄柏13份,石膏11份,茯苓11份,白术9份,枳壳9份,地肤子9份,金银花13份,大青叶13份,砂仁16份,白头翁16份,冰片16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3份,黄芩15份,黄连15份,白芷23份,忍冬藤2份,大黄14份,栀子15份,薄荷14份,黄柏15份,石膏13份,茯苓13份,白术10份,枳壳10份,地肤子10份,金银花15份,大青叶15份,砂仁17份,白头翁17份,冰片18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4份,黄芩17份,黄连17份,白芷24份,忍冬藤24份,大黄15份,栀子17份,薄荷15份,黄柏17份,石膏14份,茯苓14份,白术11份,枳壳11份,地肤子11份,金银花17份,大青叶17份,砂仁18份,白头翁18份,冰片19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紫草35份,黄芩18份,黄连18份,白芷25份,忍冬藤25份,大黄16份,栀子18份,薄荷16份,黄柏18份,石膏15份,茯苓15份,白术12份,枳壳12份,地肤子12份,金银花18份,大青叶18份,砂仁18份,白头翁18份,冰片20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清水清洗患处,擦干,取本品涂布患处,每日2-5次。患儿饮食宜清淡。
疗效验证:
入选病例: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湿疹婴儿100例,治疗2-15天以上。
疗效判定:采用4级标准
痊愈 湿疹改善率≥95%;
显效 湿疹改善率<95%,≥60%;
有效 湿疹改善率<60%,≥20%;
无效 湿疹改善率<20%;

 痊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治疗后2天3(3)17(17)52(52)28(28)72治疗后5天20 (20)28(28)37(37)15(15)85治疗后10天41(41)30(30)18 (18)11(11)89治疗后15天以上75(75)12(12)7(7)6(6)94

200例患儿中,治疗15天以上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痊愈率也达到了75%,说明本发明配方的中药膏具有很好的疗效。
病例1   王**,性别:女。年龄:15个月。主要症状:头顶即有数颗红色丘疹。逐渐发展到面部、环颈及胸前部,糜烂流水,遇热痒甚,烦躁不宁。用本发明实施例1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3次,10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
病例2   李**,性别:男。年龄:30个月。主要症状:水疱密集成片、色鲜红,部分皮损溃破。用本发明实施例2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3次,12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
病例3   郝*,性别:男。年龄:20个月。主要症状:患儿面色红润,左颧部及颈下、胸前有两处分别如铜币和巴掌大小的皮疹。用本发明实施例3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4次,10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
病例4   刘**,性别:男。年龄:6个月。主要症状:面部、环颈及胸前部有数颗红色丘疹,皮痒烦躁。用本发明实施例4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3次,5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
病例5   王*,性别:女。年龄:7个月。主要症状:脐周起数颗红疹作痒,日渐扩大,蔓延至下肢。用本发明实施例5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3次,7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
病例6   杨*,性别:女。年龄:3个月。主要症状:腹部及下肢红疹,皮损渗液。用本发明实施例1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3次,10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8561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2CN104138561A21申请号201410341252022申请日20140718A61K36/9064200601A61K9/06200601A61P17/00200601A61K33/06200601A61K31/04520060171申请人济南环太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地址250101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颖秀路2755号702室72发明人孙晶伟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57摘要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属于中药技术领域,配方如下紫草3035份,黄芩1218份,黄连1218份,白芷2025份,忍冬藤2025份,大黄1。

2、216份,栀子1218份,薄荷1216份,黄柏1218份,石膏1015份,茯苓1015份,白术812份,枳壳812份,地肤子812份,金银花1218份,大青叶1218份,砂仁1618份,白头翁1618份,冰片1520份;本发明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清脾胃之积热;并温脾燥湿,祛风止痒,达到清热解毒,佐以利湿,助以健脾,治疗湿疹的目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8561ACN104138561A1/1页21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035份,黄芩121。

3、8份,黄连1218份,白芷2025份,忍冬藤2025份,大黄1216份,栀子1218份,薄荷1216份,黄柏1218份,石膏1015份,茯苓1015份,白术812份,枳壳812份,地肤子812份,金银花1218份,大青叶1218份,砂仁1618份,白头翁1618份,冰片1520份;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料除冰片外洗净入麻油内浸泡7日后,文火煎熬并不断搅拌2小时,至药枯黄、油呈紫红色时,趁热过滤去渣,药油再文火熬,加白蜡,至全部熔化后,取滤油冷却至45加冰片搅匀,为紫红色黏稠液,冷却至室温成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134份,黄芩131。

4、7份,黄连1317份,白芷2124份,忍冬藤2124份,大黄1315份,栀子1317份,薄荷1315份,黄柏1317份,石膏1114份,茯苓1114份,白术911份,枳壳911份,地肤子911份,金银花1317份,大青叶1317份,砂仁1618份,白头翁1618份,冰片1619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3份,黄芩15份,黄连15份,白芷23份,忍冬藤2份,大黄14份,栀子15份,薄荷14份,黄柏15份,石膏13份,茯苓13份,白术10份,枳壳10份,地肤子10份,金银花15份,大青叶15份,砂仁17份,白头翁17份,冰片18份。。

5、权利要求书CN104138561A1/5页3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药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背景技术0002婴儿湿疹,在中医古代文献上称为胎癞、奶癣、胎风、胎赤等,名目繁多。医宗拿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描述得较为确切癞疮始发头眉间,胎中血热受风缠,干痒白屑湿淫水,热极红晕类火丹。又说此证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奶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癍。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瘛。婴儿湿疹是小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局部红斑、丘疹、水疱,有分泌液渗出、糜烂、瘙痒和反复发。

6、作为其主要特点。本病的成因多由乳母过食辛燥热物,通过母乳的传送,致使婴儿为湿热所困,运化失职。更兼婴儿为稚阳之体,元气未充,湿热之邪袭于腠理,则内外之湿热相搏结,即成本病。若湿热与风邪相兼,则善行数变,瘙痒明显,彼伏此起;若湿热化火,蒸腾津液,则又表现为溃烂流水,患处皮肉鲜红。本发明根据上述中医学理论,提供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具有标本兼治的目的。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具有标本兼治的目的。0004本发明所选用中草药的药性及功。

7、能主治分别为紫草【性味】苦,寒。【归经】入心包络、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0005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药性论“治恶疮、瘑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陕西中草药“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0006黄芩【性味】苦,寒。【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功能主治】兼能清热燥湿、清热安。

8、胎、清热降压。黄芩长于清上焦热。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芩含有黄芩素、贝加因及黄芩宁等。黄芩具有解热、利尿、抗菌、抗病毒、抗真菌、镇静及降压等作用。0007黄连【性味】苦,寒,无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说明书CN104138561A2/5页4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0008白芷味辛,温入肺、脾、胃经;功效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寒湿腹痛,皮肤瘙痒,疥。

9、癣。0009忍冬藤【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0010大黄【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0011栀子【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

10、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0012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0013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0014薄荷【性味】辛,凉。【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

11、,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0015石膏【性味】甘、辛,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0016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0017白术【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

12、安。0018枳壳【性味】苦、辛、酸,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0019地肤子【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0020金银花【性味】甘,寒。【归经】归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0021大青叶【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0022砂仁。

13、【性味】辛,温。【归经】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说明书CN104138561A3/5页5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0023白头翁【性味】苦,寒。【归经】入大肠、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0024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别录“(主)鼻衄。“陶弘景“疗毒痢。“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主百骨节痛。“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本草备要。

14、“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归心、脾、肺经。【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0025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035份,黄芩1218份,黄连1218份,白芷2025份,忍冬藤2025份,大黄1216份,栀子1218份,薄荷1216份,黄柏1218份,石膏1015份,茯苓1015份,白术812份,枳壳812份,地肤子812份,金银花1218份,大青叶1218份,砂仁1618份,白。

15、头翁1618份,冰片1520份;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料除冰片外洗净入麻油内浸泡7日后,文火煎熬并不断搅拌2小时,至药枯黄、油呈紫红色时,趁热过滤去渣,药油再文火熬,加白蜡,至全部熔化后,取滤油冷却至45加冰片搅匀,为紫红色黏稠液,冷却至室温成膏。0026所述的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134份,黄芩1317份,黄连1317份,白芷2124份,忍冬藤2124份,大黄1315份,栀子1317份,薄荷1315份,黄柏1317份,石膏1114份,茯苓1114份,白术911份,枳壳911份,地肤子911份,金银花1317份,大青叶1317份,砂仁1618份,白头翁1618份,。

16、冰片1619份。0027所述的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3份,黄芩15份,黄连15份,白芷23份,忍冬藤2份,大黄14份,栀子15份,薄荷14份,黄柏15份,石膏13份,茯苓13份,白术10份,枳壳10份,地肤子10份,金银花15份,大青叶15份,砂仁17份,白头翁17份,冰片18份。0028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黄芩,紫草,大黄,石膏,金银花、大青叶清热解毒为主;辅以黄柏、栀子、忍冬藤、黄连、白头翁清脾胃之积热;白芷、白术、砂仁性微温健脾能燥湿,以防上药苦寒伤正;茯苓清热利湿;薄荷、冰片清热止痛;地肤子祛风止痒,枳壳理气宽中,达到清热解毒,佐以利湿,助以。

17、健脾,治疗湿疹的目的。说明书CN104138561A4/5页6具体实施方式0029实施例1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0份,黄芩12份,黄连12份,白芷20份,忍冬藤20份,大黄12份,栀子12份,薄荷12份,黄柏12份,石膏10份,茯苓10份,白术8份,枳壳8份,地肤子8,金银花12份,大青叶12份,砂仁16份,白头翁16份,冰片15份;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料除冰片外洗净入麻油内浸泡7日后,文火煎熬并不断搅拌2小时,至药枯黄、油呈紫红色时,趁热过滤去渣,药油再文火熬,加白蜡,至全部熔化后,取滤油冷却至45加冰片搅匀,为紫红色黏稠液,冷却至室温成膏。0030实施例2一。

18、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1份,黄芩13份,黄连13份,白芷21份,忍冬藤21份,大黄13份,栀子13份,薄荷13份,黄柏13份,石膏11份,茯苓11份,白术9份,枳壳9份,地肤子9份,金银花13份,大青叶13份,砂仁16份,白头翁16份,冰片16份。003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3份,黄芩15份,黄连15份,白芷23份,忍冬藤2份,大黄14份,栀子15份,薄荷14份,黄柏15份,石膏13份,茯苓13份,白术10份,枳壳10份,地肤子10份,金银花15份,大青叶15份,砂仁17份,白头翁17份,冰片18。

19、份。003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4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4份,黄芩17份,黄连17份,白芷24份,忍冬藤24份,大黄15份,栀子17份,薄荷15份,黄柏17份,石膏14份,茯苓14份,白术11份,枳壳11份,地肤子11份,金银花17份,大青叶17份,砂仁18份,白头翁18份,冰片19份。0033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5一种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紫草35份,黄芩18份,黄连18份,白芷25份,忍冬藤25份,大黄16份,栀子18份,薄荷16份,黄柏18份,石膏15份,茯苓15份,白术12份,枳壳12份,地肤子12份,金银花18份,。

20、大青叶18份,砂仁18份,白头翁18份,冰片20份。0034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清水清洗患处,擦干,取本品涂布患处,每日25次。患儿饮食宜清淡。0035疗效验证入选病例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湿疹婴儿100例,治疗215天以上。0036疗效判定采用4级标准说明书CN104138561A5/5页7痊愈湿疹改善率95;显效湿疹改善率95,60;有效湿疹改善率60,20;无效湿疹改善率20;痊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治疗后2天3(317175252282872治疗后5天202028283737151585治疗后10天414130301818111189治疗后15天以。

21、上757512127(7)6694200例患儿中,治疗15天以上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痊愈率也达到了75,说明本发明配方的中药膏具有很好的疗效。0037病例1王,性别女。年龄15个月。主要症状头顶即有数颗红色丘疹。逐渐发展到面部、环颈及胸前部,糜烂流水,遇热痒甚,烦躁不宁。用本发明实施例1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3次,10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0038病例2李,性别男。年龄30个月。主要症状水疱密集成片、色鲜红,部分皮损溃破。用本发明实施例2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3次,12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0039病例3郝,性别男。年龄20个月。主要症状患儿面色红润,左颧部及颈下、胸前有两处分别如铜币和巴掌大小的皮疹。用本发明实施例3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4次,10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0040病例4刘,性别男。年龄6个月。主要症状面部、环颈及胸前部有数颗红色丘疹,皮痒烦躁。用本发明实施例4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3次,5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0041病例5王,性别女。年龄7个月。主要症状脐周起数颗红疹作痒,日渐扩大,蔓延至下肢。用本发明实施例5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3次,7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0042病例6杨,性别女。年龄3个月。主要症状腹部及下肢红疹,皮损渗液。用本发明实施例1配方的药膏每日涂布3次,10天痊愈,无其他不良反应。说明书CN10413856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