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8048019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68723.2

申请日:

20160930

公开号:

CN106377674A

公开日:

2017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84,A61P1/04

主分类号:

A61K36/8984,A61P1/04

申请人:

杨娇娇

发明人:

杨娇娇

地址:

043400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关桃园西巷23号

优先权:

CN201610868723A

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李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北沙参25‑35份,桑寄生17‑24份,玉竹18‑23份,青黛8‑13份,怀山药26‑33份,白芍8‑14份,石斛26‑33份,焦山楂27‑35份,贝母8‑13份。该药物具有养阴建中,健脾益胃,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免疫力的功效,对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北沙参25-35份,桑寄生17-24份,玉竹18-23份,青黛8-13份,怀山药26-33份,白芍8-14份,石斛26-33份,焦山楂27-35份,贝母8-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北沙参30份,桑寄生20份,玉竹20份,青黛10份,怀山药30份,白芍10份,石斛30份,焦山楂30份,贝母10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 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现有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如多潘立酮)、补充黏膜营养(如维酶素)等,但时间长,疗效不明显,且不适宜长期服用。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绪失调、脾胃虚弱引起的。脾胃主管饮食消化、营养吸收,起着维持人体气息升降的作用,当脾胃虚弱后就会出现食欲减退、气息瘀滞等一系列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中医认为萎缩性胃炎分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和脾胃湿热型。如果病人出现上腹部隐痛或灼痛、病史久而经常发作、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有裂纹、苔花剥或光红无苔、脉细数等症状时,则判断为胃阴不足证,可采取养阴益胃的方法进行治疗,而现有胃药众多,专门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很少,如果不能针对性的治疗,不仅收不到疗效反而耽误了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该药物具有养阴建中,健脾益胃,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免疫力的功效,对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北沙参25-35份,桑寄生17-24份,玉竹18-23份,青黛8-13份,怀山药26-33份,白芍8-14份,石斛26-33份,焦山楂27-35份,贝母8-13份。

进一步的,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北沙参30份,桑寄生20份,玉竹20份,青黛10份,怀山药30份,白芍10份,石斛30份,焦山楂30份,贝母10份。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可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患者坚持服用两个疗程既可见效,每疗程为两周,服用服用3到4个疗程后症状大为缓解。

本发明的药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北沙参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性缓气和,可升可降,能养血安胎气,补肾固胎元,用于血虚胎动不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肝肾不足、血虚失养的关节不利、筋骨痿软、腰膝酸痛;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青黛青黛有清热、凉血消斑、解毒、清肝泻火、定惊的功效,有治疗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的作用;怀山药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白芍主要是抗菌止痛,可以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还有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石斛有一定解热镇痛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有增强新陈代谢、抗衰老等作用,用于热伤津液,低热烦渴,舌红少苔,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呕逆少食,胃脘隐痛,舌光少苔,视物昏花;焦山楂为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可帮助补充细胞内液,从而有生津止渴的效果;贝母性寒味微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於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方由北沙参、桑寄生、玉竹、青黛、怀山药、白芍、石斛、焦山楂、贝母等多味中草药搭配而成,诸药以所述比例配伍后,使得各味药协同增效,最大程度发挥了功效,共奏清热生津,养阴建中,健脾益胃,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免疫力的功效,对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疗效,且治疗时间短、疗效好、治疗后不易复发,为针对临床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包括:北沙参25份,桑寄生17份,玉竹18份,青黛8份,怀山药26份,白芍8份,石斛26份,焦山楂27份,贝母8份。将各药材混合均匀,加冷水浸泡药材30分钟,然后加入8倍量的水煮沸,改为小火熬制20分钟即成本汤剂。

实施例2:

一种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包括:北沙参30份,桑寄生20份,玉竹20份,青黛10份,怀山药30份,白芍10份,石斛30份,焦山楂30份,贝母10份。将各药材混合均匀,加冷水浸泡药材30分钟,然后加入8倍量的水煮沸,改为小火熬制20分钟即成本汤剂。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包括:北沙参35份,桑寄生24份,玉竹23份,青黛13份,怀山药33份,白芍14份,石斛33份,焦山楂35份,贝母13份。将各药材混合均匀,加冷水浸泡药材30分钟,然后加入8倍量的水煮沸,改为小火熬制20分钟即成本汤剂。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包括:北沙参28份,桑寄生22份,玉竹22份,青黛11份,怀山药28份,白芍12份,石斛28份,焦山楂32份,贝母12份。将各药材混合均匀,加冷水浸泡药材30分钟,然后加入8倍量的水煮沸,改为小火熬制20分钟即成本汤剂。

临床资料:对200例患有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这20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55岁,最小28岁,随机分为5组,第一组40例,第二组40例,第三组40例,第四组40例,第五组40例,第五组患者服用西药制剂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 5g,1天4次。五组病例在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中医辩证讲胃阴不足型胃炎表现为:形体消瘦胃脘隐隐灼痛,胸骨后有灼热感,食欲减退,嗳气口干,咽燥不欲饮,喜食酸物,嘈杂似饥,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西医的诊断标准:(1)胃粘膜内固有的腺体萎缩,判断腺体是否发生萎缩,主要根据以下几点:①腺体的上皮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数目亦减少,因而腺体体积缩小,甚至消失,使残留的固有腺体不规则分布。②萎缩腺体之间纤维组织增生,间质增宽,其中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③固有腺体减少,代之以生化的腺体,正常腺体减少,化生的腺体越多,则萎缩程度越重。④正常腺体不同程度消失,而为一种增生的小腺体代替。凡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病变者,均可看作为腺体萎缩的表现,腺体萎缩常呈灶性分布,一般先幽门,后胃体,先小弯部,后大弯侧。萎缩的程度,可分三级:轻度: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大小弯腺体正常。中度: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切范围较轻度广泛。重度:胃窦部大部分萎缩﹑减少,仅残留少数原有腺体,大﹑小弯及弯腺体萎缩;或粘膜显著变薄,原有腺体完全萎缩﹑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体。(2)化生:是指胃粘膜各部分的固有腺体,变为其他类型的胃腺或肠道的腺体,如肠上皮化生﹑幽门腺化生。

治疗方法:患者确诊为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后开始服用,将第一至四组患者分别服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制备的汤剂,早晚各服用1次,第五组患者服用西药制剂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 5g,1天4次。

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黏膜炎症明显好转,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形增生复常或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黏膜炎症好转,胃镜检查黏膜炎症好转,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形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度。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减轻,胃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炎症减轻1度,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形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或反恶化者。

五组患者疗效统计结果见如下表1。

临床疗效统计结果表明,第一组至第四组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且无不良反应,而第五组患者治愈率较低,且出现过敏反应等不适症状。本发明中药药物对患有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显著疗效,并且无任何临床不良反应,表明本发明中药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68723.2 (22)申请日 2016.09.30 (71)申请人 杨娇娇 地址 043400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关桃 园西巷23号 (72)发明人 杨娇娇 (74)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14108 代理人 李毅 (51)Int.Cl. A61K 36/8984(2006.01) A61P 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 胃炎的药物, 由以。

2、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 北沙参 25-35份, 桑寄生17-24份, 玉竹18-23份, 青黛8- 13份, 怀山药26-33份, 白芍8-14份, 石斛26-33 份, 焦山楂27-35份, 贝母8-13份。 该药物具有养 阴建中, 健脾益胃, 提高人体新陈代谢, 改善免疫 力的功效, 对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有确切 疗效, 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6377674 A 2017.02.08 CN 106377674 A 1.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分的原 料组成: 北沙参25-35份, 桑寄生17-24份, 玉竹。

3、18-23份, 青黛8-13份, 怀山药26-33份, 白芍 8-14份, 石斛26-33份, 焦山楂27-35份, 贝母8-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 物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 北沙参30份, 桑寄生20份, 玉竹20份, 青黛10份, 怀山药30份, 白芍10份, 石斛30份, 焦山楂30份, 贝母10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377674 A 2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 物。 背景技术 00。

4、02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 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 数目减少, 胃黏膜变 薄, 黏膜基层增厚, 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 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 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 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临床上, 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 胀痛, 钝痛或胀 满, 痞闷, 尤以食后为甚, 食欲不振, 恶心, 嗳气, 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可有消瘦, 贫血, 脆甲, 舌炎或舌乳头萎缩, 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其发病缓慢, 病势缠绵, 迁延难愈, 现有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 。

5、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 保护胃 黏膜、 促进胃动力(如多潘立酮)、 补充黏膜营养(如维酶素)等, 但时间长, 疗效不明显, 且不 适宜长期服用。 0003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因感受外邪、 饮食不当、 情绪失调、 脾胃虚弱引起的。 脾胃主管饮食消化、 营养吸收, 起着维持人体气息升降的作用, 当脾胃虚弱后就会出现食欲 减退、 气息瘀滞等一系列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中医认为萎缩性胃炎分脾胃虚弱型, 肝胃不和 型, 胃阴不足型和脾胃湿热型。 如果病人出现上腹部隐痛或灼痛、 病史久而经常发作、 饥不 欲食、 口干不欲饮、 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 有裂纹、 苔花剥或光红无苔、 脉细数等症状时, 则判。

6、 断为胃阴不足证, 可采取养阴益胃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现有胃药众多, 专门治疗胃阴不足型 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很少, 如果不能针对性的治疗, 不仅收不到疗效反而耽误了治疗时间, 给 患者带来了痛苦。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该药物具有养 阴建中, 健脾益胃, 提高人体新陈代谢, 改善免疫力的功效, 对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 有确切疗效, 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 北沙参25-35份, 桑寄生17-24份, 玉竹18-23份, 青黛8-。

7、13份, 怀山药26-33份, 白芍8-14份, 石斛26-33份, 焦 山楂27-35份, 贝母8-13份。 0006 进一步的,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 北 沙参30份, 桑寄生20份, 玉竹20份, 青黛10份, 怀山药30份, 白芍10份, 石斛30份, 焦山楂30 份, 贝母10份。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可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 颗粒剂、 丸剂和胶囊剂。 患者坚持服用两个疗程既可见效, 每疗程为两周, 服用服用3到4个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6377674 A 3 疗程后症状大为缓解。 00。

8、08 本发明的药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北沙参性微寒, 味甘、 微苦, 北沙参能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 用于肺热燥咳、 劳嗽痰血、 热 病津伤口渴; 桑寄生味苦、 甘, 性平, 性缓气和, 可升可降, 能养血安胎气, 补肾固胎元, 用于 血虚胎动不安, 补肝肾, 强筋骨, 祛风湿, 用于肝肾不足、 血虚失养的关节不利、 筋骨痿软、 腰 膝酸痛; 玉竹养阴润燥, 生津止渴, 用于肺胃阴伤, 燥热咳嗽, 咽干口渴, 内热消渴; 青黛青黛 有清热、 凉血消斑、 解毒、 清肝泻火、 定惊的功效, 有治疗温病热盛、 斑疹、 吐血、 咯血、 小儿惊 痫、 疮肿、 丹毒、 蛇虫咬伤的作用; 怀山药清热, 解毒,。

9、 治温病发热, 热毒血痢, 痈疡, 肿毒, 瘰 疬, 痔漏; 白芍主要是抗菌止痛, 可以疏肝理气、 柔肝养血、 缓中止痛、 平肝敛阴, 常用于肝胃 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 脘腹疼痛, 还有调节免疫、 抗炎等作用; 石斛有一定解热镇痛作用, 能 促进胃液分泌, 助消化, 有增强新陈代谢、 抗衰老等作用, 用于热伤津液, 低热烦渴, 舌红少 苔, 胃阴不足, 口渴咽干, 呕逆少食, 胃脘隐痛, 舌光少苔, 视物昏花; 焦山楂为健脾开胃、 消 食化滞、 活血化痰的良药, 可帮助补充细胞内液, 从而有生津止渴的效果; 贝母性寒味微苦, 能清肺泄热化痰, 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 尤宜於内伤久咳, 燥痰, 。

10、热痰之证。 0009 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方由北沙参、 桑寄生、 玉竹、 青黛、 怀山药、 白芍、 石斛、 焦山楂、 贝母等多味中草药搭配而成, 诸药以所述比例配伍后, 使得各味药协同增效, 最大程度发挥 了功效, 共奏清热生津, 养阴建中, 健脾益胃, 提高人体新陈代谢, 改善免疫力的功效, 对治 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且治疗时间短、 疗效好、 治疗后不易复发, 为针对临 床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 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的一些非本质的改。

11、进和调整, 仍属于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1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包括: 北沙参25份, 桑寄生17份, 玉竹18份, 青 黛8份, 怀山药26份, 白芍8份, 石斛26份, 焦山楂27份, 贝母8份。 将各药材混合均匀, 加冷水 浸泡药材30分钟, 然后加入8倍量的水煮沸, 改为小火熬制20分钟即成本汤剂。 0012 实施例2: 一种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包括: 北沙参30份, 桑寄生20份, 玉竹20份, 青黛10份, 怀山药30份, 白芍10份, 石斛30份, 焦山楂30份, 贝母10份。 将各药材混合均匀, 加 冷水浸泡药材30分钟, 然。

12、后加入8倍量的水煮沸, 改为小火熬制20分钟即成本汤剂。 0013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包括: 北沙参35份, 桑寄生24份, 玉竹23份, 青 黛13份, 怀山药33份, 白芍14份, 石斛33份, 焦山楂35份, 贝母13份。 将各药材混合均匀, 加冷 水浸泡药材30分钟, 然后加入8倍量的水煮沸, 改为小火熬制20分钟即成本汤剂。 0014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包括: 北沙参28份, 桑寄生22份, 玉竹22份, 青 黛11份, 怀山药28份, 白芍12份, 石斛28份, 焦山楂32份, 贝母12份。 将各药材混合均匀, 加冷 。

13、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6377674 A 4 水浸泡药材30分钟, 然后加入8倍量的水煮沸, 改为小火熬制20分钟即成本汤剂。 0015 临床资料: 对200例患有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这200例患 者中年龄最大55岁, 最小28岁, 随机分为5组, 第一组40例, 第二组40例, 第三组40例, 第四组 40例, 第五组40例, 第五组患者服用西药制剂羟氨苄青霉素胶囊, 每次0 5g, 1天4次。 五组病 例在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0016 诊断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的标准, 中医辩证讲胃阴不足型胃 炎表。

14、现为: 形体消瘦胃脘隐隐灼痛, 胸骨后有灼热感, 食欲减退, 嗳气口干, 咽燥不欲饮, 喜 食酸物, 嘈杂似饥, 心烦热, 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无苔, 脉细数。 西医的诊断标准: (1)胃粘膜 内固有的腺体萎缩, 判断腺体是否发生萎缩, 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腺体的上皮细胞体积缩 小, 细胞数目亦减少, 因而腺体体积缩小, 甚至消失, 使残留的固有腺体不规则分布。 萎缩 腺体之间纤维组织增生, 间质增宽, 其中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 固有腺体减少, 代之以生 化的腺体, 正常腺体减少, 化生的腺体越多, 则萎缩程度越重。 正常腺体不同程度消失, 而 为一种增生的小腺体代替。 凡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病变。

15、者, 均可看作为腺体萎缩的表现, 腺体 萎缩常呈灶性分布, 一般先幽门, 后胃体, 先小弯部, 后大弯侧。 萎缩的程度, 可分三级: 轻 度: 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 减少, 而大小弯腺体正常。 中度: 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 萎缩, 减少, 切范围较轻度广泛。 重度: 胃窦部大部分萎缩 减少, 仅残留少数原有腺体, 大 小弯及弯腺体萎缩;或粘膜显著变薄, 原有腺体完全萎缩 消失, 而代之以化生腺体。 (2)化 生: 是指胃粘膜各部分的固有腺体, 变为其他类型的胃腺或肠道的腺体, 如肠上皮化生 幽 门腺化生。 0017 治疗方法: 患者确诊为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后开始服用, 将第一至四组患。

16、者分 别服用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制备的汤剂, 早晚各服用1次, 第五组患者服用 西药制剂羟氨苄青霉素胶囊, 每次0 5g, 1天4次。 0018 疗效评定: 痊愈: 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 胃镜检查黏膜炎症明显好转, 活体组织病理 检查腺体萎缩、 肠化生和异形增生复常或消失。 显效: 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 胃镜检查黏膜炎 症好转, 胃镜检查黏膜炎症好转,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腺体萎缩、 肠化生和异形增生恢复正常 或减轻2度。 有效: 临床症状、 体征减轻, 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 炎症减轻, 胃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炎症减轻1度, 腺体萎缩、 肠化生和异形增生减轻。 无效: 达不到有效标准 或反恶化者。 0019 五组患者疗效统计结果见如下表1。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6377674 A 5 0020 临床疗效统计结果表明, 第一组至第四组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 且无不良反应, 而第五组患者治愈率较低, 且出现过敏反应等不适症状。 本发明中药药物对患有胃阴不足 型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显著疗效, 并且无任何临床不良反应, 表明本发明中药药物临床应 用安全, 无毒副作用。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6377674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