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暑醒脾汤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清暑醒脾汤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725840.3 (22)申请日 2016.08.26 (71)申请人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聚才六 路东首 (72)发明人 侯辰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16 代理人 滑春生 赵永伟 (51)Int.Cl. A61K 36/8994(2006.01) A61P 1/14(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43/00(2006.01) (54)发明名。
2、称 一种清暑醒脾汤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暑醒脾汤及其制备方 法, 该清暑醒脾汤的组分按重量计由西瓜翠衣27 g -36g、 黄芪30 g -45g、 薏苡仁27 g -36g、 荷叶 9 g -15g、 佩兰12 g -15g、 乌梅12 g -15g、 陈皮 9 g -12g、 大枣6 g -9g、 甘草3 g -6g组成; 本发 明同时公开一种清暑醒脾汤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 提供的清暑醒脾汤, 清暑生津之时, 不忘健运脾 气, 脾气健, 人正气足; 暑热之季, 伤津必然耗气, 脾气耗散, 人食欲下降, 纳饮困难, 恐加剧津气 两; 本发明组方之本是扶正, 补养正气,。
3、 力助暑伤 之后的机体恢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6344842 A 2017.01.25 CN 106344842 A 1.一种清暑醒脾汤, 其特征在于, 该清暑醒脾汤的组分按重量计由西瓜翠衣27 g - 36g、 黄芪30 g -45g、 薏苡仁27 g -36g、 荷叶9 g -15g、 佩兰12 g -15g、 乌梅12 g -15g、 陈 皮9 g -12g、 大枣6 g -9g、 甘草3 g -6g组成。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暑醒脾汤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清暑醒脾汤的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择葫芦科植物西瓜, 将瓜洗净, 用刨刀将表。
4、皮青色含有蜡质的青皮层刨下, 晒干, 制 成西瓜翠衣; 2)清暑醒脾汤的组分按重量计, 取制成的西瓜翠衣、 黄芪、 薏苡仁、 荷叶、 佩兰、 乌梅、 陈 皮、 大枣、 甘草; 置于砂罐或搪瓷锅, 加冷水, 高出药面3cm-4cm, 浸泡30分钟-40分钟, 去漂浮 杂物; 3)煎煮2次, 第1次煎煮30分钟-45分钟, 后再加入适量水, 再次分钟煎煮20分钟-30分 钟, 得到滤液。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清暑醒脾汤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清暑醒脾汤的使用方 法为: 直接服用或制备成代煎剂保存以服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344842 A 2 一种清暑醒脾汤。
5、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学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清暑醒脾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暑季气候炎热, 暑热之邪, 易耗气伤津, 造成气津两伤证。 人体气虚则脾胃虚弱, 食 欲下降, 纳饮困难, 恐加剧津气两伤。 当前市面上清暑的药物多以单方药物为主, 或者是各 类凉茶饮料, 无法兼顾清暑清热、 醒脾开胃的功效, 且凉茶饮料受制于含糖量高的不足。 0003 本发明采用一些常用药物药食同源的药 (食) 物, 效果确切, 安全性高, 尤其是利用 人们使用西瓜之后的西瓜翠衣 (通常是将西瓜皮直接扔掉, 浪费了资源) , 组方之本是扶正, 补养正气, 力助暑伤之后的机体。
6、恢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暑醒脾汤及其制备方法, 旨在解决当前清凉解暑类 药物无法解暑清热与醒脾开胃兼顾以及西瓜皮浪费的问题。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清暑醒脾汤, 该清暑醒脾汤的组分按重量计由西瓜翠衣27 g -36g、 黄芪30 g - 45g、 薏苡仁27 g -36g、 荷叶9 g -15g、 佩兰12 g -15g、 乌梅12 g -15g、 陈皮9 g -12g、 大 枣6 g -9g、 甘草3 g -6g组成。 0006 一种清暑醒脾汤的制备方法, 该清暑醒脾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择葫芦科植物西瓜, 将瓜洗净, 用刨刀将表皮青色含。
7、有蜡质的青皮层刨下, 晒干, 制 成西瓜翠衣; 2) 清暑醒脾汤的组分按重量计, 取制成的西瓜翠衣、 黄芪、 薏苡仁、 荷叶、 佩兰、 乌梅、 陈皮、 大枣、 甘草; 置于砂罐或搪瓷锅, 加冷水, 高出药面3cm-4cm, 浸泡30分钟-40分钟, 去漂 浮杂物; 3)煎煮2次, 第1次煎煮30分钟-45分钟, 后再加入适量水, 再次分钟煎煮20-30分钟, 得 到滤液即为清暑醒脾汤产品; 一种清暑醒脾汤的使用方法, 该清暑醒脾汤的使用方法为: 直接服用或制备成代煎剂 保存以服用。 0007 本发明提供的清暑醒脾汤, 清暑生津之时, 不忘建运脾气, 脾气建, 人正气足; 暑热 之季, 伤津必然。
8、耗气, 脾气耗散, 人食欲下降, 纳饮困难, 恐加剧津气两; 本发明组方之本是 扶正, 补养正气, 力助暑伤之后的机体恢复。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药合理, 配伍科学, 多味中草药均具有解暑清热、 醒脾开胃的功效; 而且制备 简单, 治疗方便, 见效快, 口感良好, 无毒副作用, 费用成本低 (一副药物成本约8.5元, 可应 用两次) , 服用者症状改善达92.5%。 0009 本发明对西瓜翠衣进行利用, 投入成本低, 清暑解热, 适合夏天引用, 制作方便, 便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344842 A 3 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9、清暑醒脾汤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1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清暑醒脾汤, 该清暑醒脾汤的组分按重量计由西瓜翠衣27 g - 36g、 黄芪30 g -45g、 薏苡仁27 g -36g、 荷叶9 g -15g、 佩兰12 g -15g、 乌梅12 g -15g、 陈 皮9 g -12g、 大枣6 g -9g、 甘草3 g -6g组。
10、成。 0014 如图1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暑醒脾汤的制备方法, 该清暑醒脾汤的制备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S101: 择葫芦科植物西瓜, 将瓜洗净, 用刨刀将表皮青色含有蜡质的青皮层刨下, 晒干, 制成西瓜翠衣; S102: 清暑醒脾汤的组分按重量计, 取制成的西瓜翠衣、 黄芪、 薏苡仁、 荷叶、 佩兰、 乌 梅、 陈皮、 大枣、 甘草, 置于砂罐或搪瓷锅, 加冷水, 高出药面3-4cm为宜, 浸泡30-40分钟, 去 漂浮杂物; S103: 煎煮2次, 第1次煎煮30-45分钟, 后再加入适量水, 再次煎煮20-30分钟左右, 得到 滤液即为清暑醒脾汤产品; 该清暑醒脾汤的使用方法为: 取。
11、S103所得滤液, 可直接服用, 也可制备成代煎剂保存以 服用。 0015 所述S102中清暑醒脾汤的组分按重量计为: 由西瓜翠衣27 g -36g、 黄芪30 g - 45g、 薏苡仁27 g -36g、 荷叶9 g -15g、 佩兰12 g -15g、 乌梅12 g -15g、 陈皮9 g -12g、 大 枣6 g -9g、 甘草3 g -6g组成。 0016 下面结合药理学分析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7 西瓜翠衣30g, 黄芪30g, 薏苡仁30g, 荷叶10g, 佩兰12g, 乌梅5枚, 陈皮9g, 大枣3枚, 甘草3g。 0018 方药功用: 清暑益气, 醒脾和胃。 0019 方。
12、药主治: 暑邪伤津, 脾气亏虚。 0020 方药解析: 暑季气候炎热, 易耗气伤津, 造成气津两伤证。 本方君药为西瓜翠衣和 黄芪。 0021 西瓜翠衣, 有解暑清热、 生津止渴作用, 是暑季常用药。 0022 方中重用黄芪, 益气健脾, 以恢复暑邪对人体正气的消耗, 此外, 气虚则人体脾胃 虚弱, 黄芪可兼顾益气、 健运脾胃之功用。 0023 薏苡仁、 荷叶、 佩兰共为臣药, 其中薏苡仁专业健脾、 益气; 荷叶清暑生津, 清轻升阳; 佩兰气味芳香, 性平味辛, 归脾胃经, 辛能发散, 香能去秽, 有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344842 A 4 醒脾、 解暑的功效; 乌梅、 。
13、陈皮为佐药, 乌梅敛阴生津, 协西瓜翠衣以助生津, 津存则气存; 陈皮能理气、 健 脾、 开胃, 与薏苡仁、 佩兰, 助运脾气。 0024 大枣、 甘草为使药, 一来扶助气, 二来调和诸药。 0025 本方组方精妙之处在于, 清暑生津之时, 不忘建运脾气, 脾气建, 人正气足。 暑热之 季, 伤津必然耗气, 脾气耗散, 人食欲下降, 纳饮困难, 恐加剧津气两伤。 组方之本是扶正, 补 养正气, 力助暑伤之后的机体恢复。 0026 本发明重点中药: 西瓜翠衣30g、 黄芪30g、 佩兰12g、 乌梅12 g、 陈皮9g。 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344842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6344842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