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992112.9 (22)申请日 2016.11.11 (71)申请人 东莞市百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东城 中路南月德楼A座201室(集群注册) (72)发明人 黄烜 (51)Int.Cl. A61K 36/8994(2006.01) A61K 9/08(2006.01) A61P 4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 制备方法, 由以。
2、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200- 400份、 桑叶50-110份、 枣皮70-130份、 薏苡仁70- 130份、 白芍70-130份、 麻黄根20-80份、 浮小麦 120-180份、 灵芝30-90份、 白术30-90份、 炙甘草 10-50份、 当归70-130份、 熟地黄70-130份、 旱莲 草70-130份、 阿斯巴甜0.001-0.002份、 苯甲酸钠 0.001-0.002份, 本发明针对盗汗症状作用明显。 本发明具有益气、 固表、 止汗的功效, 药效显著, 可长期服用, 患者易于接受。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CN 106362043 A 2017.02.01 CN 1。
3、06362043 A 1.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200-400份、 桑叶50-110份、 枣皮70-130份、 薏苡仁70-130份、 白芍70-130份、 麻黄根20-80份、 浮小麦 120-180份、 灵芝30-90份、 白术30-90份、 炙甘草10-50份、 当归70-130份、 熟地黄70-130份、 旱莲草70-130份、 阿斯巴甜0.001-0.002份、 苯甲酸钠0.001-0.00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制备步 骤为: (1) 取原料黄芪、 桑叶、 枣皮、 薏苡仁放入。
4、粉碎机粉碎, 过50-6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2) 取原料白芍、 麻黄根、 浮小麦、 灵芝、 白术、 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60-80目筛, 得 到原料粉, 备用; (3) 取原料当归、 熟地黄、 旱莲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80-10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4) 将步骤 (1) 所得原料粉和步骤 (2) 所得原料粉和 (3) 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 次加原料重量的10-12倍量的水, 煎煮0.4-1小时, 倒出药液, 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 水, 煎煮0.4-1小时, 合并两次药液, 过滤, 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 膏, 。
5、加90-95%的乙醇适量, 5-10静置24-48时,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滤液浓 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 备用; (5) 取原料阿斯巴甜、 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 备用; (6) 将步骤 (4) 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 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 苯甲 酸钠, 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 用离心过滤, 转数10000-15000r/min, 时间为5-15s, 冷藏, 静置24-48时, 再用离心过滤, 转数16000-20000r/min, 时间为5-15s, 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 封口, 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 。
6、冷却, 包装, 即得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制备步 骤为: (1) 取原料黄芪、 桑叶、 枣皮、 薏苡仁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5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2) 取原料白芍、 麻黄根、 浮小麦、 灵芝、 白术、 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60目筛, 得到 原料粉, 备用; (3) 取原料当归、 熟地黄、 旱莲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8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4) 将步骤 (1) 所得原料粉和步骤 (2) 所得原料粉和 (3) 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 次加原料重量的10倍量的水, 煎煮0.8小时, 倒出。
7、药液, 第二次加原料重量8倍量的水, 煎煮 0.8小时, 合并两次药液, 过滤, 滤液浓缩至55测相对密度为1.08的清膏, 加95%的乙醇适 量, 8静置24时,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滤液浓缩至60测相对密度为1.25的 稠膏, 备用; (5) 取原料阿斯巴甜、 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 备用; (6) 将步骤 (4) 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倍量的纯净水, 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 苯甲酸 钠, 搅拌10min至完全溶解, 用离心过滤, 转数10000r/min, 时间为5s, 冷藏, 静置24时, 再用 离心过滤, 转数16000r/min, 时间为5s, 最后封装于20ml。
8、瓶中封口, 以沸水高温15分钟灭菌, 冷却, 包装, 即得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 黄芪300份、 桑叶80份、 枣皮100份、 薏苡仁100份、 白芍100份、 麻黄根50份、 浮小麦150 份、 灵芝60份、 白术60份、 炙甘草30份、 当归100份、 熟地黄100份、 旱莲草100份、 阿斯巴甜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6362043 A 2 0.0015份、 苯甲酸钠0.00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 。
9、黄芪400份、 桑叶110份、 枣皮130份、 薏苡仁130份、 白芍130份、 麻黄根80份、 浮小麦180 份、 灵芝90份、 白术90份、 炙甘草50份、 当归130份、 熟地黄130份、 旱莲草130份、 阿斯巴甜 0.002份、 苯甲酸钠0.002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 黄芪200份、 桑叶50份、 枣皮70份、 薏苡仁70份、 白芍70份、 麻黄根20份、 浮小麦120份、 灵芝30份、 白术30份、 炙甘草10份、 当归70份、 熟地黄70份、 旱莲草70份、 阿斯巴甜0.001份、 苯甲酸钠0.001份。。
10、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6362043 A 3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 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 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 征。“盗” 有偷盗的意思, 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 来形容该病证, 即每当人们 入睡、 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 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盗汗的病人临床表现, 有 的一入睡即盗汗出, 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 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 出的汗 量, 相差很大, 轻型盗汗的病人, 多数在。
11、入睡已 深, 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 时汗液易出, 汗出量较少, 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 醒后则无汗液再度 泄出; 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 多数入睡后 不久汗液即可泄出, 甚则 可使睡装湿透, 醒后汗即止, 揩拭身上的汗液后, 再入睡即不再出汗; 这种类型的盗汗, 病人 常有烘热感, 热作汗出, 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 汗液极易泄 出; 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 即有汗夜大量涌出, 汗出后即可惊醒, 醒后汗液即 可霎时收敛; 再入睡可再次汗出; 出汗量大, 汗液常带有淡咸味, 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 汗出 甚者可使。
12、被褥浸湿, 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 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 被褥 较薄或用席子时, 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 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 的烘热感, 心情也表现 的烦躁, 汗后口干舌燥, 喜欢凉水; 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 五心烦热, 颧红, 头晕, 消瘦, 疲 乏不堪, 尿色深, 尿量少, 大便干燥; 目前, 中医药治疗盗汗研究报道日益增多, 因其副作用 小已为广大盗汗患者所接受, 因此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方法, 探讨盗汗病因病机, 筛选验证 有效药物, 研制针对性强、 疗效肯定、 剂型简便的中药制剂,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在于提供。
13、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由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制成: 黄芪200-400份、 桑叶50-110份、 枣皮70-130份、 薏苡仁70-130份、 白芍70-130 份、 麻黄根20-80份、 浮小麦120-180份、 灵芝30-90份、 白术30-90份、 炙甘草10-50份、 当归 70-130份、 熟地黄70-130份、 旱莲草70-130份、 阿斯巴甜0.001-0.002份、 苯甲酸钠0.001- 0.002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制备步骤为: (1) 取原料黄芪、 桑叶、 枣皮、 薏苡仁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50-6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2)。
14、 取原料白芍、 麻黄根、 浮小麦、 灵芝、 白术、 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60-80目筛, 得 到原料粉, 备用; (3) 取原料当归、 熟地黄、 旱莲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80-10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4) 将步骤 (1) 所得原料粉和步骤 (2) 所得原料粉和 (3) 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 次加原料重量的10-12倍量的水, 煎煮0.4-1小时, 倒出药液, 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 水, 煎煮0.4-1小时, 合并两次药液, 过滤, 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6362043 A 4 膏, 。
15、加90-95%的乙醇适量, 5-10静置24-48时,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滤液浓 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 备用; (5) 取原料阿斯巴甜、 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 备用; (6) 将步骤 (4) 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 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 苯甲 酸钠, 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 用离心过滤, 转数10000-15000r/min, 时间为5-15s, 冷藏, 静置24-48时, 再用离心过滤, 转数16000-20000r/min, 时间为5-15s, 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 封口, 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 。
16、冷却, 包装, 即得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0004 优选的方案中,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300份、 桑叶80份、 枣皮100份、 薏苡仁100份、 白芍100份、 麻黄根50份、 浮小麦150份、 灵芝60份、 白术 60份、 炙甘草30份、 当归100份、 熟地黄100份、 旱莲草100份、 阿斯巴甜0.0015份、 苯甲酸钠 0.0015份; 其制备步骤为: (1) 取原料黄芪、 桑叶、 枣皮、 薏苡仁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5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2) 取原料白芍、 麻黄根、 浮小麦、 灵芝、 白术、 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60目筛, 得到。
17、 原料粉, 备用; (3) 取原料当归、 熟地黄、 旱莲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8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4) 将步骤 (1) 所得原料粉和步骤 (2) 所得原料粉和 (3) 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 次加原料重量的10倍量的水, 煎煮0.8小时, 倒出药液, 第二次加原料重量8倍量的水, 煎煮 0.8小时, 合并两次药液, 过滤, 滤液浓缩至55测相对密度为1.08的清膏, 加95%的乙醇适 量, 8静置24时,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滤液浓缩至60测相对密度为1.25的 稠膏, 备用; (5) 取原料阿斯巴甜、 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 备用; (6) 将步骤 。
18、(4) 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倍量的纯净水, 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 苯甲酸 钠, 搅拌10min至完全溶解, 用离心过滤, 转数10000r/min, 时间为5s, 冷藏, 静置24时, 再用 离心过滤, 转数16000r/min, 时间为5s, 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 以沸水高温15分钟灭菌, 冷却, 包装, 即得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0005 本发明所用中药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黄芪: 性味归经: 甘, 温, 归肺、 脾经;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 利尿托毒, 排脓, 敛疮生肌; 用 于气虚乏力, 食少便溏, 中气下陷, 久泻脱肛, 便血崩漏, 表虚自汗, 气虚水肿, 痈疽难溃, 久。
19、 溃不敛, 血虚痿黄, 内热消渴; 慢性肾炎蛋白尿, 糖尿病。 0006 桑叶: 性味归经: 甘、 苦, 寒, 归肺、 肝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清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 肺热燥咳, 头晕头痛, 目赤昏花。 0007 枣皮: 性味归经: 酸、 涩, 微温, 归肝、 肾经;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 收敛固涩, 固精缩 尿, 止带止崩, 止汗, 此外还有生津止渴; 用于腰膝酸痛, 头晕耳鸣, 健忘, 遗精滑精, 遗尿尿 频, 崩漏带下, 月经不调, 大汗虚脱, 内热消渴。 0008 薏苡仁: 性味归经: 甘、 淡, 凉, 归脾、 胃、 肺经; 功能主治: 健脾渗湿, 除痹止泻,。
20、 清热 排浓; 用于水肿, 脚气, 小便不利, 湿痹拘挛, 脾虚泄泻, 肺痈, 肠痈; 扁平疣。 0009 白芍: 性味归经: 苦、 酸, 微寒, 归肝、 脾经; 功能主治: 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 敛阴止 汗; 用于头痛眩晕, 胁痛, 腹痛, 四肢挛痛, 血虚萎黄, 月经不调, 自汗, 盗汗。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6362043 A 5 0010 麻黄根: 性味归经: 辛、 微苦, 温, 归肺、 膀胱经; 功能主治: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利 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 胸闷喘咳, 风水浮肿; 支气管哮喘; 蜜麻黄润肺止咳; 多用于表症已 解, 气喘咳嗽。 0011 浮小麦。
21、: 性味归经: 甘, 凉, 归心经; 功效: 止汗, 益气, 除热; 主治: 用于自汗, 盗汗, 骨蒸潮热。 0012 灵芝: 性味归经: 甘, 平, 归心、 肺、 肝、 肾经; 主治虚劳、 咳嗽、 气喘、 失眠、 消化不良, 恶性肿瘤等。 0013 白术: 性味归经: 苦、 甘, 温, 归脾、 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 安 胎; 用于脾虚食少, 腹胀泄泻, 痰饮眩悸, 水肿, 自汗, 胎动不安; 土白术健脾, 和胃, 安胎; 用 于脾虚食少, 泄泻便溏, 胎动不安。 0014 炙甘草: 性平、 味甘, 归心、 脾、 肺、 胃经; 功效: 补益;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
22、, 清热解 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 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 0015 当归: 性味归经: 甘、 辛, 温, 归肝、 心、 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 便; 用于血虚萎黄, 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 肠燥便秘, 风湿痹痛, 跌扑损 伤, 痈疽疮疡。 0016 熟地黄: 性味归经: 甘, 微温, 归肝、 肾经; 功能主治: 滋阴补血, 益精填髓; 用于肝肾 阴虚, 腰膝酸软, 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 内热消渴, 血虚萎黄, 心悸怔忡, 月经不调,。
23、 崩漏下血, 眩晕, 耳鸣, 须发早白。 0017 旱莲草: 性味归经: 甘、 酸, 寒, 归肝、 肾经; 功效: 滋阴益肾, 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头 晕目眩, 须发早白, 吐衄崩漏, 尿血便血。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具有益气、 固表、 止汗的功效, 药效显著, 可长期服用, 患者易 于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20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400份、 桑叶110份、 枣皮130 份、 薏苡仁130份、 白芍130份、 麻黄根80份、 浮小麦180份、 灵芝。
24、90份、 白术90份、 炙甘草50份、 当归130份、 熟地黄130份、 旱莲草130份、 阿斯巴甜0.002份、 苯甲酸钠0.002份; 其制备步骤为: (1) 取原料黄芪、 桑叶、 枣皮、 薏苡仁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50-6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2) 取原料白芍、 麻黄根、 浮小麦、 灵芝、 白术、 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60-80目筛, 得 到原料粉, 备用; (3) 取原料当归、 熟地黄、 旱莲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80-10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4) 将步骤 (1) 所得原料粉和步骤 (2) 所得原料粉和 (3) 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 次加原料重。
25、量的10-12倍量的水, 煎煮0.4-1小时, 倒出药液, 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 水, 煎煮0.4-1小时, 合并两次药液, 过滤, 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 膏, 加90-95%的乙醇适量, 5-10静置24-48时,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滤液浓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6362043 A 6 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 备用; (5) 取原料阿斯巴甜、 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 备用; (6) 将步骤 (4) 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 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 苯甲 酸钠, 搅拌5-。
26、10min至完全溶解, 用离心过滤, 转数10000-15000r/min, 时间为5-15s, 冷藏, 静置24-48时, 再用离心过滤, 转数16000-20000r/min, 时间为5-15s, 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 封口, 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 冷却, 包装, 即得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0021 用法: 口服, 每日2次, 每次15ml。 0022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300份、 桑叶80份、 枣皮100 份、 薏苡仁100份、 白芍100份、 麻黄根50份、 浮小麦150份、 灵芝60份、 白术60份、 炙甘草30份、 当归1。
27、00份、 熟地黄100份、 旱莲草100份、 阿斯巴甜0.0015份、 苯甲酸钠0.0015份; 其制备步骤为: (1) 取原料黄芪、 桑叶、 枣皮、 薏苡仁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50-6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2) 取原料白芍、 麻黄根、 浮小麦、 灵芝、 白术、 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60-80目筛, 得 到原料粉, 备用; (3) 取原料当归、 熟地黄、 旱莲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80-10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4) 将步骤 (1) 所得原料粉和步骤 (2) 所得原料粉和 (3) 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 次加原料重量的10-12倍量的水, 煎煮0.4-1小。
28、时, 倒出药液, 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 水, 煎煮0.4-1小时, 合并两次药液, 过滤, 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 膏, 加90-95%的乙醇适量, 5-10静置24-48时,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滤液浓 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 备用; (5) 取原料阿斯巴甜、 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 备用; (6) 将步骤 (4) 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 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 苯甲 酸钠, 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 用离心过滤, 转数10000-15000r/min, 时间为5-15s, 冷藏,。
29、 静置24-48时, 再用离心过滤, 转数16000-20000r/min, 时间为5-15s, 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 封口, 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 冷却, 包装, 即得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0023 用法: 口服, 每日2次, 每次15ml。 0024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200份、 桑叶50份、 枣皮70 份、 薏苡仁70份、 白芍70份、 麻黄根20份、 浮小麦120份、 灵芝30份、 白术30份、 炙甘草10份、 当 归70份、 熟地黄70份、 旱莲草70份、 阿斯巴甜0.001份、 苯甲酸钠0.001份; 其制备步骤为: (1。
30、) 取原料黄芪、 桑叶、 枣皮、 薏苡仁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50-6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2) 取原料白芍、 麻黄根、 浮小麦、 灵芝、 白术、 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60-80目筛, 得 到原料粉, 备用; (3) 取原料当归、 熟地黄、 旱莲草放入粉碎机粉碎, 过80-100目筛, 得到原料粉, 备用; (4) 将步骤 (1) 所得原料粉和步骤 (2) 所得原料粉和 (3) 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 次加原料重量的10-12倍量的水, 煎煮0.4-1小时, 倒出药液, 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 水, 煎煮0.4-1小时, 合并两次药液, 过滤, 滤液浓缩至55-6。
31、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6362043 A 7 膏, 加90-95%的乙醇适量, 5-10静置24-48时,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滤液浓 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 备用; (5) 取原料阿斯巴甜、 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 备用; (6) 将步骤 (4) 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 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 苯甲 酸钠, 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 用离心过滤, 转数10000-15000r/min, 时间为5-15s, 冷藏, 静置24-48时, 再用离心过滤, 转数16000-2。
32、0000r/min, 时间为5-15s, 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 封口, 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 冷却, 包装, 即得治疗盗汗的中药制剂。 0025 用法: 口服, 每日2次, 每次15ml。 0026 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观察盗汗患者50例, 临床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盗汗患者50例, 男性29例, 女性21例; 年龄16-64岁, 平均40岁, 盗汗时间8个月 至5年。 0027 2、 诊断标准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 在头面、 颈胸、 或四肢全身出汗者; 昼日汗出溱溱, 动则益甚为自汗; 睡眠中汗出津津, 醒后汗止者为盗汗; 证候一, 肺卫不固: 头面、 颈胸部时时出汗,。
33、 活动后尤甚; 怕风, 平素易感冒, 倦怠乏力, 面色恍白; 舌质淡, 苔薄白, 脉弱; 证候二, 营卫不和: 汗出恶风寒, 肢体酸楚, 或有微热, 或半身或局部出汗; 苔薄白, 脉 缓; 证候三, 阴虚火旺: 寐中头、 颈、 胸背或全身出汗, 汗出而醒, 心烦身热, 口渴咽干, 唇红, 午后潮热, 颧红; 舌质红, 苔薄白, 脉细数; 证候四, 气阴两虚: 自汗、 盗汗, 畏寒, 劳累后加重, 神倦乏力, 咽干口渴; 舌红, 苔薄白, 脉细数。 0028 3、 治疗方法 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 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 每日2次, 每次15ml, 7天为一个疗程。 0029 4、 疗效评定: 。
34、治愈: 汗止, 其他症状消失; 好转: 汗出明显减少, 其他症状改善; 无效: 出汗及其他症状均无变化。 0030 5、 治疗结果 临床治疗盗汗患者50例中, 治愈45例占90%, 好转5例占10%, 无效0例占, 总有效率为 100%。 0031 6、 典型病例 病例1: 男, 21岁, 患者经常乏力困倦, 盗汗1年余, 近1个月盗汗加重, 人睡则汗出如洗, 醒后即止, 口渴咽干, 颧红, 苔薄黄, 脉细数; 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 病人症状明显 减轻, 又口服中药制剂一个疗程, 症状明显好转, 又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 临床治 愈。 0032 病例2: 女, 45岁, 患者困倦。
35、盗汗3年余, 近1个月盗汗加重, 畏寒, 劳累后加重, 神倦 乏力, 咽干口渴; 舌红, 苔薄白, 脉细数; 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 病人症状明显减轻,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6362043 A 8 又口服中药制剂一个疗程, 症状明显好转, 又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 临床治愈。 0033 病例3: 男, 38岁, 顽固性盗汗, 已经两年, 头面、 颈胸部时时出汗, 活动后尤甚, 倦怠 乏力, 面色恍白, 舌质淡, 苔薄白, 脉弱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 病人症状明显减轻, 又口服中药制剂两个疗程, 症状明显好转, 又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 临床治愈。 0034 应当指出的是, 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显然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还可以有很多变形;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以本发明所明确公 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 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6362043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