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祛斑面膜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祛斑面膜是用于减轻面部皮肤表皮色素沉着的化妆品。面部色素沉着症主要是雀斑、黄褐斑和瑞尔式黑皮症,是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色素沉着与人体的内分泌腺中枢-脑下垂体有密切联系。脑下垂体有两种黑色素细胞刺激分泌激素(MSH),MSH能使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活性增强,使酪氨酸的铜化物变成亚铜化物,加强表皮细胞吞噬黑色素颗粒,并在紫外线照射下促使黑色素颗粒从还原状态变成氧化状态,导致皮肤色素沉着。
女性在25岁之后,细胞代谢缓慢,细胞代谢速度慢于MSH生长速度,皮肤表层存在黑色素的沉积,严重者则表现为明显的雀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斑面膜,能够有效抑制皮肤黑色素的形成,改善面部皮肤色素沉着的症状。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祛斑面膜,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通过上述设置,当归中含有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物质,具有增强免疫、抗炎、保肝、抗辐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而且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把有害的超氧自由基转化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能够起到肌肤杀菌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美白作用,而当归同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激活作用;壬二酸作为酪氨酸酶的竞争抑制剂能够减少黑色素的形成,而同时还能够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和作用也能够减少黑色素的形成,有利于抗炎,而且还能减少丝状角蛋白的合成,防止毛囊角化过度;而维生素C乙基醚能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还原黑色素为无色,高效祛斑美白肌肤,而且维生素C乙基醚进入真皮层后直接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修复皮肤细胞活性,使胶原蛋白增加,使皮肤变得充盈富有弹性,使皮肤光滑,而且维生素C乙基醚在化妆品中有卓越的抗氧化效果,相对于维生素C,维生素C乙基醚非常稳定,且不变色,能够真正达到美白祛斑的效果,而且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保湿剂的加入能够改善皮肤干燥状体,明显提高皮肤的含水量,增加皮肤弹性,而且还能预防皮肤受损及促进受损皮肤修复;防腐抑菌剂的加入能够减缓化妆品的腐败速度,增长化妆品的使用期限;去离子水能够够有效溶解化妆品种的某些组分,而且价格低廉,同时也能够起到补水的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分中还包括有重量份数为1-5份的川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川穹是伞形科植物川穹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具有活血化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等功效,而且还能够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分中还包括有重量份数为1-5份的库拉索芦荟提取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盐,具有良好的锁水效果、可深层渗透、自然的平衡肌肤酸碱度、而且还具有防护紫外线辐射的损伤、抑制黑色素形成、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而且其中还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具有使皮肤收敛、柔软化、保湿、消炎、漂白的性能,而同时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含有组织胺及前列腺素抑制剂、乳酸铁、B族维生素及酶等成分,能防止肌肤发炎过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分中还包括有重量份数为1-3份的桃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桃花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防止黑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积,减少黑色素沉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分中还包括有重量份数为1-3份的旱莲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旱莲草能通过消除氧自由基和消炎的作用,通过消除氧自由基能够减少黑色素的生成,进一步起到祛斑的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分中还包括有重量份数为5-8份的蜂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蜂蜜中的矿物质与维生素及蛋白质的含量都很大,这些物质在蜂蜜直接涂抹于人体皮肤之后,会被表皮细胞快速的吸收,为表皮细胞提供了再生所需的大量营养成分;而且蜂蜜还具有消炎和杀菌的功效,在直接涂抹于脸上之后,能快速消灭人体皮肤上的细菌,而且对于因细菌存在而出现的多种皮肤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将蜂蜜涂抹脸上的斑点之后,会淡化斑点的颜色,能够有效避免皮肤色素沉积而出现的美容功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湿剂选择D-泛醇、甘油和透明质酸中的至少两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D-泛醇能使皮肤上的护理作用表现为深入渗透的保湿剂,刺激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起消炎作用;甘油具有良好的保湿滋养作用,能够吸收外界的水分,保持肌肤的水嫩;透明质酸是细胞间基质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组分,它充填各种组织细胞之间的空间,透明质酸分子生物学方面最重要的功能是在细胞间基质中保持水分的能力,是重要的保湿剂原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腐抑菌剂选择尼泊金乙酯或咪唑烷基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尼泊金乙酯具有光谱杀菌作用,应用在化妆品中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咪唑烷基脲是一种化妆品用的防腐剂,主要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且其能够提高产品的涂布性并具有光滑的效果;尼泊金乙酯与咪唑烷基脲的复配物,在应对霉菌、酵母菌方面比单组分方面有优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一种祛斑面膜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的制备过程:
步骤1:根据重量份数称取当归1-5份、1-5份川穹、1-5份库拉索芦荟提取物、1-3份桃花、1-3份旱莲草、1-5份蜂蜜、超氧化物歧化酶0.01-0.05份、壬二酸0.5-1.5份、维生素C乙基醚0.5-1.5份、保湿剂5-25份、防腐抑菌剂0.01-0.05份、去离子水20-30份备用;
步骤2:将当归、川穹、桃花和旱莲草分别进行净选和烘干,烘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磨成粉末状,过100目筛,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3:将去离子水加热到80-90℃,将壬二酸和保湿剂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室温下自然冷却至40-48℃时依次加入防腐抑菌剂、维生素C乙基醚、超氧化物歧化酶搅拌溶解;
步骤4:将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粉末加入到冷却至室温的步骤3中的溶液中搅拌均匀;
步骤5:将蜂蜜加入步骤4的混合组分中,搅拌均匀、浓缩形成膏状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当归、川穹、桃花和旱莲草的粉碎和磨粉的过程能够使得粉末保持均匀的成分,而将去离子水加热至80-90℃能够实现壬二酸和保湿剂的充分溶解,而又不会对组分氧化失去本来的效果,而溶解后自然降温到40-48℃溶解防腐抑菌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维生素C乙基醚同样能够实现组分的充分溶解;室温下加入蜂蜜能够减少加热对蜂蜜有效组分的破坏,经过浓缩形成的膏状物能够有效的去除其中不需要的溶剂,从而保证的产物的纯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4中的搅拌速度为2000-3000r/min。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速保持在2000-3000r/min能够使得各组分分布均匀,使得祛斑面膜的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壬二酸的应用能够有效一致黑色素的形成,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而壬二酸是作为酪氨酸酶的竞争抑制剂,黑色素在形成时氧自由基引发和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使酪氨酸逐步氧化最终形成黑色素,所以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壬二酸的使用能够有效一致黑色素的形成,从而减少色斑的形成,而且同时氧自由基转化为过氧化氢能够对肌肤有美白的作用,单纯的抑制黑色素生成并不能彻底清楚掉已经生成的色板,所以过氧化氢的生成能够起到美白的作用;
2、维生素C乙基醚的加入能够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并且还能还原黑色素为无色,所以具有良好的祛斑和美白作用;
3、当归的加入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同样也起到了祛斑的作用,而当归同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有激活作用,组分中当归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使用时能够加强祛斑的作用;
4、保湿剂的加入能够锁住肌肤的水分,在祛斑的同时也能够保持肌肤的水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祛斑面膜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一张祛斑面膜的制备工艺
实施例8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实施例1中的组分;
步骤2:将当归进行净选和烘干,烘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磨成粉末状,过100目筛,备用;
步骤3:将去离子水加热到80℃,将壬二酸、D-泛醇、甘油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搅拌均匀,室温下自然冷却至40℃时依次加入尼泊金乙酯、维生素C乙基醚、超氧化物歧化酶搅拌溶解;
步骤4:将步骤2中的蜂蜜加入到步骤3的溶液中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保持在2000r/min;
步骤5:将蜂蜜加入步骤4的混合组分中,搅拌均匀、浓缩形成膏状物。
实施例9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实施例2中的组分;
步骤2:将当归、川穹、桃花和旱莲草分别进行净选和烘干,烘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磨成粉末状,过100目筛,备用;
步骤3:将去离子水加热到82℃,将壬二酸、D-泛醇、甘油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搅拌均匀,室温下自然冷却至42℃时依次加入咪唑烷基脲、维生素C乙基醚、超氧化物歧化酶搅拌溶解;
步骤4:将步骤2中的蜂蜜加入到步骤3的溶液中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保持在2200r/min;
步骤5:将蜂蜜加入步骤4的混合组分中,搅拌均匀、浓缩形成膏状物。
实施例10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实施例3中的组分;
步骤2:将当归、川穹、桃花和旱莲草分别进行净选和烘干,烘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磨成粉末状,过100目筛,备用;
步骤3:将去离子水加热到84℃,将壬二酸、D-泛醇、透明质酸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搅拌均匀,室温下自然冷却至43℃时依次加入尼泊金乙酯、维生素C乙基醚、超氧化物歧化酶搅拌溶解;
步骤4:将步骤2中的蜂蜜加入到步骤3的溶液中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保持在2400r/min;
步骤5:将蜂蜜加入步骤4的混合组分中,搅拌均匀、浓缩形成膏状物。
实施例11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实施例4中的组分;
步骤2:将当归、川穹、桃花和旱莲草分别进行净选和烘干,烘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磨成粉末状,过100目筛,备用;
步骤3:将去离子水加热到85℃,将壬二酸、透明质酸、甘油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搅拌均匀,室温下自然冷却至44℃时依次加入咪唑烷基脲、维生素C乙基醚、超氧化物歧化酶搅拌溶解;
步骤4:将步骤2中的蜂蜜加入到步骤3的溶液中搅拌均匀,搅拌速度均保持在2500r/min;
步骤5:将蜂蜜加入步骤4的混合组分中,搅拌均匀、浓缩形成膏状物。
实施例12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实施例5中的组分;
步骤2:将当归、川穹、桃花和旱莲草分别进行净选和烘干,烘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磨成粉末状,过100目筛,备用;
步骤3:将去离子水加热到86℃,将壬二酸、D-泛醇、甘油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搅拌均匀,室温下自然冷却至45℃时依次加入尼泊金乙酯、维生素C乙基醚、超氧化物歧化酶搅拌溶解;
步骤4:将步骤2中的蜂蜜加入到步骤3的溶液中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保持在2600r/min;
步骤5:将蜂蜜加入步骤4的混合组分中,搅拌均匀、浓缩形成膏状物。
实施例13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实施例6中的组分;
步骤2:将当归、川穹、桃花和旱莲草分别进行净选和烘干,烘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磨成粉末状,过100目筛,备用;
步骤3:将去离子水加热到88℃,将壬二酸、D-泛醇、甘油、透明质酸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搅拌均匀,室温下自然冷却至46℃时依次加入尼泊金乙酯、咪唑烷基脲、维生素C乙基醚、超氧化物歧化酶搅拌溶解;
步骤4:将步骤2中的蜂蜜加入到步骤3的溶液中搅拌均匀,搅拌速度均保持在2800r/min;
步骤5:将蜂蜜加入步骤4的混合组分中,搅拌均匀、浓缩形成膏状物。
实施例14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实施例7中的组分;
步骤2:将当归、川穹、桃花和旱莲草分别进行净选和烘干,烘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磨成粉末状,过100目筛,备用;
步骤3:将去离子水加热到90℃,将壬二酸、D-泛醇、甘油、透明质酸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搅拌均匀,室温下自然冷却至48℃时依次加入尼泊金乙酯、咪唑烷基脲、维生素C乙基醚、超氧化物歧化酶搅拌溶解;
步骤4:将步骤2中的蜂蜜加入到步骤3的溶液中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保持在3000r/min;
步骤5:将蜂蜜加入步骤4的混合组分中,搅拌均匀、浓缩形成膏状物。
结果检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731对祛斑面膜的外观、耐热、耐寒、离心考验项目进行检测。
标准检测规定:
外观检测:室温条件下目视观察;
耐热:40±1℃保持24h,恢复室温后无分层现象;
耐寒:-8±2℃保持24h,恢复室温后无分层现象;
离心考验:2000r/min,旋转30min不分层。
表1实施例8-14检测结构
通过上述检测结果可以得出,实施例8-14的外观、耐热、耐寒、离心考验均符合检测标准所规定的性状。
祛斑效果实验检测
随机选择脸上长有雀斑的女性志愿者,其中中性皮肤组(A8组)的30人、油性皮肤组(B8组)的30人、干性皮肤组(C8组)30人、过敏性皮肤组(D8组)30人、衰老性皮肤组(E8组)30人、混合型皮肤组(F8组)30人,A8、B8、C8、D8、E8、F8作为一组实施例的实验对象,其中每组30人中20-29年龄段5个、30-39年龄段5个、40-49年龄段5个、50-59年龄段5个、60-69年龄段5个,总共随机选择八组实验对象,作为本实验的志愿者,进行检测实施例8-14祛斑化妆品的使用功效。
试验过程:上述八组实验的女性志愿者分别使用实施例8-14中的祛斑化妆品,每两天一次,连续使用三个月,观察脸部情况。
表2实施例8实验检测结果
分组 色斑消失/人 色斑减缓/人 色斑无改善/人 色斑恶化/人 A8 11 10 9 0 B8 12 8 10 0 C8 10 8 12 0 D8 10 10 10 0 E8 11 7 12 0 F8 12 9 8 0
表3实施例9实验检测结果
表4实施例10实验检测结果
分组 色斑消失/人 色斑减缓/人 色斑无改善/人 色斑恶化/人 A10 15 12 3 0 B10 15 8 7 0 C10 16 8 6 0 D10 17 8 5 0 E10 16 7 7 0 F10 16 9 5 0
表5实施例11实验检测结果
分组 色斑消失/人 色斑减缓/人 色斑无改善/人 色斑恶化/人 A11 22 7 1 0 B11 24 6 0 0 C11 23 5 2 0 D11 22 6 2 0 E11 23 6 1 0 F11 22 7 1 0
表6实施例12实验检测结果
分组 色斑消失/人 色斑减缓/人 色斑无改善/人 色斑恶化/人 A12 27 3 0 0 B12 26 4 0 0 C12 25 5 0 0 D12 26 4 0 0 E12 27 2 1 0 F12 28 2 0 0
表7实施例13实验检测结果
分组 色斑消失/人 色斑减缓/人 色斑无改善/人 色斑恶化/人 A13 25 4 1 0 B13 26 3 1 0 C13 24 6 0 0 D13 25 5 0 0 E13 24 6 0 0 F13 26 3 1 0
表8实施例14实验检测结果
分组 色斑消失/人 色斑减缓/人 色斑无改善/人 色斑恶化/人 A14 24 5 1 0 B14 23 7 0 0 C14 25 5 0 0 D14 24 5 1 0 E14 25 4 1 0 F14 23 6 1 0
通过对比上述表格2-8中实施例8-14的实验结果发现,每个实施例对于色板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其作用呈现出先增强在减弱的特点,其中实施例12的效果最优,所以选择实施例12作为实施例8-14的最优方案。
对比例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不含有当归,其他均与实施例12保持一致。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2中不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其他均与实施例12保持一致。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3中不含有当归同时也不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其他均与实施例12保持一致。
首先依照实施例8-14的检测标准检测岁比例1-3的外观、耐热、耐寒、离心考验项目。
表9对比例1-3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实施例12 外观 均匀一致 均匀一致 均匀一致 均匀一致 耐热 无分层 无分层 无分层 无分层 耐寒 无分层 无分层 无分层 无分层 离心考验 无分层 无分层 无分层 无分层
然后参照上述的实验检测测定祛斑效果
表10对比例1-3实验检测结果
分组 色斑消失/人 色斑减缓/人 色斑无改善/人 色斑恶化/人 A对1 13 10 7 0 B对1 13 8 9 0 C对1 12 8 10 0 D对1 13 10 7 0 E对1 14 7 9 0 F对1 15 9 6 0 A对2 13 10 7 0 B对2 14 8 8 0 C对2 13 8 9 0 D对2 12 10 8 0 E对2 11 7 12 0 F对2 12 9 9 0 A对3 7 10 13 0 B对3 8 14 8 0 C对3 7 12 11 0 D对3 10 10 10 0 E对3 7 13 10 0 F对3 9 14 6 0 A12 27 3 0 0 B12 26 4 0 0 C12 25 5 0 0 D12 26 4 0 0 E12 27 2 1 0 F12 28 2 0 0
表10对比例1-3实验结果
通过表9的结果能够看出对比例1-3的外观、耐热、耐寒、离心考验均符合检测标准所规定的性状;
表10中首先对比对比例1与实施例12的结果,对比例1与实施例12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1中不含有当归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从实验结果来看发现不加入当归其祛斑效果明显下降,说明当归具有良好的祛斑效果,然后对比对比例2与实施例12,对比例2中不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2保持一致,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发现未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祛斑效果明显降低,所以申请人能够得出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良好的祛斑效果;而继续通过对比对比例3与实施例12的实验结果,在对比例3中不含有当归与超氧化物岐化酶,其他均与实施例12保持一致,而在实验结果中祛斑效果明显要低许多,而且在结合对比例1、对比例2以及对比例3能够得出实施例12中的祛斑效果要明显大于对比例1与对比例2效果的加和,所以申请人能够通过上述的实验结果数据合理推导出当归与超氧化物岐化酶具有协同作用,两者配合作用,能够增强祛斑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