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留置针,具体的说是一种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的留置针装置。
背景技术
留置针现已成为医院护理工作中较常使用的一种医疗器械,具有减少对患者的穿刺次数,降低穿刺痛苦,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等优点。
现有的留置针装置一般为单端穿刺入血,另一端为半闭合采血系统。半闭合系统在不采血时处于闭合状态,同时为防止凝血,在闭合端注入一定量抗凝血剂。在采血时,通过负压系统如注射器向外抽血,形成瞬时通路获得所需血液。同理,半闭合系统在不给药时也处于闭合状态;在给药时,通过正压系统如注射器向内注射形成瞬时通路给药。
现有留置针的普遍缺点是:1.半闭合系统中存在死体积,即现有留置针管腔中,在下次采血或给药操作时,始终会充斥前一步操作余留的血液及抗凝剂,这部分血液及抗凝剂会对下一步操作造成影响。尤其是测量血药浓度等指标时,当血药浓度上升期时,管腔死体积内的血液及抗凝剂会稀释下一时间点的血液,造成所测结果偏低;反之,则结果偏高。这种情况会导致所得结果与真实值偏离,影响药物综合评定结果。2.如果取样与时间相关,半闭合系统所采集的血液指标不能准确反应当时时间点实际血液指标情况。如果预先弃去死体积内血液,会使工作量加大,而且会浪费大量血液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的留置针装置,结构较简单,设计合理,能实现实时采集血液或给药,其操作简单,在采样与时间相关的情况下能达到最佳的采血或给药效果。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的留置针装置,设有两个留置针头,两个留置针头通过软管连接,软管上设有储液腔,储液腔表面设有液体出入孔;所述留置针头,包括持针柄、钢针和导管,钢针的一端插入到可手持的持针柄中,另一端包裹有软质导管;所述储液腔两侧的软管上各设一个单手夹。
所述液体出入孔为一个。
所述所述液体出入孔上安装有注射器。
所述所述液体出入孔上安装有连接输液瓶的输液管。
所述储液腔为弹性即时恢复装置。
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的留置针装置,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结构设计合理,能实现实时采集血液或给药;且其操作简单,采样与时间相关的情况下能达到最佳的采血或给药效果,适于临床推广。本发明留置针设有两个留置针头,在需要采集样品时血液处理流动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血药浓度上升期时,管腔死体积内的血液及抗凝剂会稀释下次所采集的血液,造成所测数据结果偏低;反之,则数据结果偏高,具有技术上的进步;有利于准确反应当时时间点实际血液指标情况;避免因弃去死体积内血液而造成的工作量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的留置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的留置针装置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的留置针装置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是: 1、留置针头,11、持针柄,12、钢针,13、导管,2、软管,
3、单手夹;4、储液腔;41、液体出入孔,5、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的留置针装置,设有两个留置针头1,两者通过软管2连接,软管2上设有储液腔4,储液腔4表面设有液体出入孔41;所述留置针头1,包括持针柄11、钢针12和导管13,钢针12的一端插入到可手持的持针柄11中,另一端包裹有软质导管13;所述储液腔4两侧的软管2上各设一个单手夹3。
所述液体出入孔41为一个。
所述所述液体出入孔41上安装有注射器。
所述所述液体出入孔41上安装有连接输液瓶的输液管。
所述储液腔4为弹性即时恢复装置。
实施例1
本发明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的留置针装置,在使用过程时,手持持针柄11,先将其中一端的留置针头1的钢针12在人体远心端逆血流方向刺入静脉血管内,出血后拔出钢针12使导管13留置于血管内,然后关闭此侧单手夹3;接着,将另一端的留置针头1在人体近心端顺血流方向刺入静脉血管内,出血后拔出钢针12使导管13留置于血管内,关闭此侧单手夹3。
待需要采血时,对储液腔2实施负压,打开两侧单手夹3,使软管2和储液腔4内充满血液并排净管腔内空气,此时整个留置针装置内充满血液并形成一个血流通路。此通路类似一个人造血管,可利用注射器实施实时采血。同时,为防止凝血,可在软管2和储液腔4内注入少量抗凝血剂。
实施例2
本发明设有两个留置针头的留置针装置,在使用过程时,手持持针柄11,先将其中一端的留置针头1的钢针12在人体远心端逆血流方向刺入静脉血管内,出血后拔出钢针12使导管13留置于血管内,然后关闭此侧单手夹3;接着,将另一端的留置针头1在人体近心端顺血流方向刺入静脉血管内,出血后拔出钢针12使导管13留置于血管内,关闭此侧单手夹3。
待需要给药时,除去液体出入孔41上所连接的注射器5,将连接输液瓶的输液管直接和液体出入孔41连接,打开储液腔4两侧软管2上的单手夹3,开始输液;需要采血时,移开输液管,连接注射器开始抽血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