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及保健食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2012年总共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这一疾病,其中80%以上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据世卫组织预测,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项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有两种主要形式。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够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无法妥善利用。
目前,我国的降糖市场以合成药物为主,约占整个市场份额的73.68%;但长期服用合成药容易引起的耐药性、抗药性、肝肾损伤等。而在约26%的天然药物市场中,选择的天然药物配方多数不够合理,并且不能从多方面来降低血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一方面具有控制人体对糖的转化吸收与增强胰岛素的作用,能够协同降低血糖,且提高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组方选用成分简单的原料,易于吸收,且不容易产生依赖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发酵工艺与提取工艺结合起来,把大分子的中间物质,分解转化成为能够被直接吸收的有效小分子物质,彻底解除药物有害毒性,并去除了传统中药汤剂“苦口”的缺陷,口味好转,患者可以长期服用。因此,疗效快、效果确切,实现了中药疗效提速、减毒增效,改善口感,该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短,常温下就可发酵,不需严格的工艺条件,可操作性强,利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其原料成分包括降糖组合物、调理组合物及排毒组合物,各组分占总原料中的比重,所述降糖组合物为40%-60%,调理组合物为30%-50%,排毒组合物为1%-20%;
其中,所述降糖组合物包括苦瓜、桑叶、葛根及L-阿拉伯糖,苦瓜:(桑叶+葛根):L-阿拉伯糖=2:2.2:1.1;
所述调理组合物包括桑椹、黄芪、人参、茯苓、黄精,桑椹:(黄芪+茯苓+黄精):人参=1:5:1.6;
所述排毒组合物包括玉米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称取如所述份数的原料,除桑叶、玉米须和L-阿拉伯糖外,其他原料混匀加入培养基中,接入菌种,在常温下发酵20-30天,重复发酵三次,获得中药发酵物;
步骤2、将桑叶与玉米须混合,加水煎煮后,用水提取,获得中药提取物;
步骤3、取步骤(2)制备的中药提取液和到步骤(1)中的中药发酵液中混合进行匀质后,加入L-阿拉伯糖形成中药组合物;
步骤4、将步骤3中所得的中药组合物装袋或装瓶后进行灭菌。
本发明中各主要原料药的功效活性如下:
1、苦瓜: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中,苦瓜中具有降血糖活性的物质为多肽类物质、苷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尤其是其中的多肽成分,因其降糖作用显著,更有“植物胰岛素”之称,苦瓜降血糖的主要机制为:苦瓜多肽通过特有的空间结构,增强胰岛素A链和B链间两个二硫键的稳定性,诱导低活性的胰岛素回复其活性空间结构,从而激活胰岛素,增强其对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α亚基和β亚基的亲和性,刺激活性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与类胰岛素作用,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2、桑叶:桑叶中的脱氧野尻霉素、生物碱、多糖降糖最强,桑叶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生物碱DNJ(1-脱氧野尻霉素)对二糖类分解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小肠对双糖的吸收,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Kimura,1995);二是通过桑叶生物碱fagomine及桑叶多糖促进β细胞分必胰岛素,而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谢,最终达到降血糖的效果(陈福君等,1996)。
3、葛根:主要作用在于固本、解热消炎、降低血糖。葛根中的葛根素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对底物4-硝基苯酚-α-D-吡喃葡萄糖苷的分解,即葛根素能够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活性,其中α-葡萄糖苷酶能够从低聚糖类底物的非还原端切开α-1,4糖苷键,释放出葡萄糖。葛根素作为α-葡萄糖苷酶潜在的抑制剂,降低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葡萄糖的释放,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4、L-阿拉伯糖,主要的生理作用是阻断蔗糖的分解,对小肠二糖水解酶类中与蔗糖消化相关的酶类的强烈选择性抑制,抑制了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速度和效率,从而降低了小肠对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L-阿拉伯糖具有促进小肠部位对钙的吸收作用,而高钙摄入可以降低肠道脂肪的吸收和脂质代谢,在降低脂肪细胞钙内流的同时也可能抑制肝细胞内钙内流,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从而减少由其转化而来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在本发明中,L-阿拉伯塘还可作为甜味剂。
5、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属温性,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补血补气以推动气血运行,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6、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桑椹对脾脏有增重作用,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促进新陈代谢。它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并对治疗糖尿病、贫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辅助功效。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祖国医学认为,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
7、茯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8、黄精: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的作用;黄精浸膏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呈显著抑制作用;具有抗疲劳、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以根茎入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
9、人参:作为机体功能的调节剂,人参茎叶皂甙和根皂甙对物理性的(寒冷、过热、剧烈活动、放射线)、生物学性的(异体血清、细菌、移植肿瘤)、化学性的(毒物、麻醉药、激素、抗癌药等)种种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均有保护作用,能使紊乱的机能恢复正常,有人称其为适应原性物质(一种增强人体非特异性抵抗能力的物质),人参皂苷Rh2是人参中抗肿瘤功效最好的成分,常用于愈后恢复、增强体力、调节荷尔蒙、降低血糖和控制血压、控制肝指数和肝功能保健等。
10、蛹虫草:又名冬虫夏草,具有调节全身功能、提高免疫能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主要有保肺益肾养肝、止咳平喘祛痰、润肤防皱抗衰老、抗菌抗炎、镇静、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糖、抗疲劳、耐缺氧等作用。中医认为其起扶正固本作用,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有显著疗效,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起护肝作用,提高身体抗病毒和抗辐射能力。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萎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11、玉米须:具有利尿、治疗糖尿病的药膳、降血脂的作用。味甘、淡,性平;归肾、肝、胆经;质轻渗降。具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乳汁不通。玉米须中的皂甙类物质发挥了降糖作用,另外玉米须中还含有铬,铬是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分,可以加强胰岛素功能,玉米须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玉米粒的15倍,其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并清除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且玉米须水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高于大豆异黄酮,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原料均属于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同源”88个产品之列,且具有一定的相似功效,可以产生植物共性作用,共同配伍起来饮用能够增强食疗效果;中医配方讲究君、臣、佐、使的原则,本发明根据植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属性的特点,根据寒、凉、温、热性相互搭配的原则,按照植物属性对草本植物进行了相对平衡的搭配:苦瓜片、桑叶和葛根属于寒性植物;黄芪、桑葚、人参属温性植物,在配方中起温补及调和寒性植物的作用,玉米须、茯苓、黄精属于平性植物,在配方中调和植物寒、温属性,辅助降血糖,这样的搭配使得本发明降血糖植物组合物不过于寒性或热性,不会对机体造成副作用,体现了植物属性的相对平衡,达到了降中有补,补中有降的食疗功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单一植物组合物而言,本发明的治疗糖尿病的药膳植物组合物能让每种植物发挥均衡补益作用,具有更好的降血糖、稳定血糖功效;
2、本发明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中的降糖组合物中,之所以将苦瓜、(桑叶+葛根)、L-阿拉伯糖区分开来,是因为它们的降糖机制不同,
第一、葛根提取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cics),具有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作用,洗胰清糖素可以将血液中淤积的“毒糖”分解成微粒子,使其渗入到细胞内部转换成能量,双向调节血糖(可降低血糖也可增加血糖),恢复自身化糖本能,不仅仅停留在去糖毒的阶段,而是直接将糖毒转化成糖能,发挥血糖作为人体各种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须“能量源”的真正作用,解除糖尿病人“一方面血糖居高不降,另一方面,身体能量缺乏”的双重困境。避免单纯降糖只做表面文章,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糖代谢紊乱的终极问题,使血糖平衡更自然、更健康、更深入,快速修复受损β细胞,使胰岛细胞再生,营养胰腺,增强人体免疫力;
第二、苦瓜主要机制为刺激活性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与类胰岛素作用,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
第三、L-阿拉伯糖阻断蔗糖分解,抑制了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速度和效率,从而降低了小肠对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
第四,降糖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相辅相成:苦瓜提取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降糖效果更佳,通过提高组织细胞的胰岛素利用率和促进糖运转,同时可以维持胰岛素的分泌,降低空腹血糖,还可以减低餐后血糖,并能保护胰腺功能;葛根具有有固本固肾以及降血糖的作用,L-阿拉伯糖与苦瓜、桑叶、葛根配合使用能起到协同降糖的作用,不仅能控制人体对糖的转化吸收,还能增加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被组织细胞的利用。因此各组分组合一起作用显著且各组分相辅相承。
3、本发明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中的调理组合物,桑椹、黄芪、茯苓、黄精和人参具有调节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之所以将桑椹:(黄芪+茯苓+黄精):(人参+蛹虫草)=1:5:3.2这样区分开来,因为黄精和茯苓属于平性(比阴阳,比阳阴)的碱性食物,它可以改善酸性体质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从而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除了中和酸碱平衡,还能增加饱腹感,饭前吃能减少进食量,达到降糖的目的;黄精的基本的作用是滋补肝肾之阴,黄精又有补气健脾的作用,黄精和黄芪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气虚;黄芪、茯苓一起吃能够补气除湿;桑葚的基本的作用是滋补肝肾之阴,桑葚又有补血的作用,桑葚补肝肾、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润肠排毒。人参主要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蛹虫草,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4、本发明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中,降糖组合物主要功效在于降血糖,其中各组分组合多种途径进行降血糖;调理组合物,滋补肝肾之阴、补血补气、多方面调节机体、提高免疫力,若将调理组合物与降糖组合物有效的结合,对人体是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不仅提高降糖组合物的降糖功效,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所述排毒组合物中的玉米须具有利尿、降血压、降糖、排毒的功效,此外因为高血糖患者通常是中老年人,体质本来就比较寒凉,大多数排毒药物都比较寒,而玉米须性平,不会对人体造成寒凉负担;通过研究发现每一个组分的用量如果过大会引起容易造成低血糖、升高血压、影响人体对植物组合物的吸收等问题,用量如果过小又会使配方失去属性平衡、达不到温补效果、且还会减弱植物组合物的食疗功效,才创造性地提出本发明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中各组分的用量的,这种用量的选择搭配使治疗糖尿病的药膳草本植物组合物可以长期饮用,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稳定血糖、降低血糖的双重食疗效果,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综合症,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各组分复配协同增效,各组分的合理的复配,能够大大提高糖尿病的治愈率,高达98%以上;
5、本发明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将发酵工艺与提取工艺结合起来:中药发酵液中把将中药和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同罐发酵,对中药进行预消化、分解和转化,把大分子的中间物质,分解转化成为能够被直接吸收的有效小分子物质,且中药发酵经过预消化和转化,彻底解除药物有害毒性,并去除了传统中药汤剂“苦口”的缺陷,口味好转,患者可以长期服用。因此,疗效快、效果确切,实现了中药疗效提速、减毒增效,改善口感,经长期临床和实践证明,中药发酵相比传统中药药效吸收率提高4-28倍;在本发明的中药提取液中,玉米须和桑叶提取物能抑制葡萄糖合成酶的活性,可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肪酸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一种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其中原料成分包括降糖组合物、调理组合物及排毒组合物,各组分按重量分数计,
降糖组合物:21份苦瓜、14.1份桑叶、9份葛根、11.55份L-阿拉伯糖;
调理组合物:5.5份桑葚、12份黄芪、7份茯苓、8.5份黄精、8.8份人参;
排毒组合物:2.55份玉米须。
2、所述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称取如所述份数的原料,除桑叶、玉米须和L-阿拉伯糖外,其他原料混匀加入培养基中,接入菌种,在常温下发酵20-30天,重复发酵三次,获得中药发酵物;
步骤2、将桑叶与玉米须混合,加水煎煮后,用水提取,获得中药提取物;
步骤3、取步骤(2)制备的中药提取液和到步骤(1)中的中药发酵液中混合进行匀质后,加入L-阿拉伯糖形成中药组合物;
步骤4、将步骤3中所得的中药组合物装袋或装瓶后进行灭菌。
实施例2
1、一种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其中原料成分包括降糖组合物、调理组合物及排毒组合物,各组分按重量分数计,
降糖组合物:20份苦瓜、13份桑叶、9份葛根、11份L-阿拉伯糖;
调理组合物:4份桑葚、8份黄芪、4份茯苓、8份黄精、6.6份人参、6.6份蛹虫草;
排毒组合物:9.8份玉米须。
2、所述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一种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其中原料成分包括降糖组合物、调理组合物及排毒组合物,各组分按重量分数计,
降糖组合物:18份苦瓜、13份桑叶、6.8份葛根、9.9份L-阿拉伯糖;
调理组合物:4份桑葚、8份黄芪、3份茯苓、9份黄精、6.4份人参、6.4份蛹虫草;
排毒组合物:15.5份玉米须。
2、所述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1、一种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其中原料成分包括降糖组合物、调理组合物及排毒组合物,各组分按重量分数计,
降糖组合物:22份苦瓜、17份桑叶、7.2份葛根、12.1份L-阿拉伯糖;
调理组合物:5份桑葚、11份黄芪、6份茯苓、8份黄精、8份人参;
排毒组合物:3.7份玉米须。
2、所述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1、一种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其中原料成分包括降糖组合物、调理组合物及排毒组合物,各组分按重量分数计,
降糖组合物:18份苦瓜、13份桑叶、6.8份葛根、9.9份L-阿拉伯糖;
调理组合物:6.2份桑葚、12份黄芪、7份茯苓、12份黄精、9.92份人参;
排毒组合物:5.18份玉米须。
2、所述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1、一种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其中原料成分包括降糖组合物、调理组合物及排毒组合物,各组分按重量分数计,
降糖组合物:18份苦瓜、13份桑叶、6.8份葛根、9.9份L-阿拉伯糖;
调理组合物:5份桑葚、9份黄芪、7份茯苓、9份黄精、8份人参、8份蛹虫草;
排毒组合物:6.3份玉米须。
2、所述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验例1动物实验
1、实验动物
纯种健康雄性兔,体重2.0kg左右,40只。
2、造模与给药
将雄性兔64只,随机分为8组,实验组1-实验组6分别对应对应实施例1-实施例6,其余两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1-6及模型对照组喂饲高糖高脂饲料(10%猪油、37%白蔗糖混合53%基础饲料),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
根据动物与人之间等效剂量换算,实验组1~6的兔每日口服0.5g/kg。并且上述各组均分上午、下午2次灌胃,连续灌胃1个月。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口服同样体积的蒸馏水。
3、观察指标
①实验动物连续喂养2个月,空腹12h,各给药组按剂量口服药物(各实验组分别给与实施例1-6中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后2h开始糖耐量检测,分别口服蔗糖(按4.2g/kg剂量)0、0.5、2h测兔耳缘静脉血糖值,采用强血糖监测仪和试纸条,经尾静脉取血测空腹血糖值。结果见表2。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试验各指标测定结果以Mean士SD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②实验动物连续喂养2个月后,给药组按剂量(按4.2g/kg剂量)给予口服给药(各实验组分别给与实施例1-6中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分别于实验前、造模后及给药干预1个月时称量各组兔体重,结果见表3。
4、结果及分析
4.1口服药物对兔空腹血糖的影响(x±s,mmol/L),如表2,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0h 0.5h 2h 实施例1 6.86±0.26 6.24±0.21 3.85±0.18 实施例2 6.82±0.28 6.62±0.16 3.81±0.26 实施例3 6.84±0.26 6.58±0.28 4.28±0.21 实施例4 6.76±0.31 6.65±0.26 4.25±0.36 实施例5 6.78±0.25 6.61±0.23 4.38±0.32 实施例6 6.81±0.28 6.56±0.22 4.21±0.22 模型对照组 6.81±0.33 6.24±0.31 7.91±0.32 空白对照组 5.87±0.28 6.16±0.33 5.92±0.36
根据表2可得:实施例1-6、模型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对应的兔空腹血糖0.5h后差异不大,而2h后,相比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实施例1-6对应的兔空腹血糖明显的降血糖程度大。说明本实施例1-6降糖作用显著。
4.2为口服药物对兔体重的影响(x±s,kg),如表3,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初重 造模后 干预后 实施例1 2.01±0.14 3.14±0.21 3.25±0.28 实施例2 2.02±0.12 3.02±0.16 3.21±0.26 实施例3 2.00±0.15 2.88±0.18 3.28±0.31 实施例4 2.03±0.21 3.15±0.16 3.25±0.36 实施例5 1.99±0.15 3.11±0.13 3.38±0.32 实施例6 1.98±0.18 3.16±0.22 3.24±0.22 模型对照组 2.01±0.16 3.14±0.19 3.98±0.22 空白对照组 2.02±0.18 2.56±0.13 2.92±0.26
根据表3可得:实施例1-6对应的兔药物各自造模后与药物干预后相比,体重差异较小,相比于模型对照组,实施例1-6对应的兔的体重有所降低,但降低的程度不是很大。
试验例2临床试验
1、病例入选
选取患者共300例,随机分成6组,分别对应实施例1-6,每组各50例。上述所有的患者空腹血糖量FPG均>7.2mmol/L,且<14.9mmol/L。上述患者的病程均在8个月~3年之间,并且近期没有服用降血糖的药物。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症状和体重等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2、用量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成人每次服用10-15g,每日服用1-3次;服用量也可根据体重和患者病情适当调整。连续2-3个月。
3、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相关的疗效标准制定如下:
(1)显效:空腹血糖(FPG)<6.6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水平(2h PBG)<8.2mmol/L,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2)有效:空腹血糖(FPG)<8.5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水平(2h PBG)<10.8mmol/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3)无效:空腹血糖(FPG)>8.5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水平(2h PBG)>10.8mmol/L,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结果见表4。
4、结果及分析
表4临床疗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施例1 47 2 1 94% 实施例2 48 1 1 98% 实施例3 45 1 4 92% 实施例4 44 0 6 88% 实施例5 44 1 6 90% 实施例6 45 0 5 90%
根据表4可得,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糖尿病的药膳在治疗糖尿病上总有效率最高达到98%,同时上述患者停药后,血糖能够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降糖组合物主要功效在于降血糖,其中各组分组合多种途径进行降血糖;调理组合物,滋补肝肾之阴、补血补气、多方面调节机体、提高免疫力,若将调理组合物与降糖组合物有效的结合,对人体是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不仅提高降糖组合物的降糖功效,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所述排毒组合物中的玉米须具有利尿降糖拍毒的功效;通过研究发现每一个组分的用量如果过大会引起容易造成低血糖、升高血压、影响人体对植物组合物的吸收等问题,用量如果过小又会使配方失去属性平衡、达不到温补效果、且还会减弱植物组合物的食疗功效,才创造性地提出本发明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中各组分的用量的,这种用量的选择搭配使治疗糖尿病的药膳草本植物组合物可以长期饮用,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稳定血糖、降低血糖的双重食疗效果,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综合症,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各组分复配协同增效,各组分的合理的复配,能够大大提高糖尿病的治愈率,高达98%以上。
典型病例列举
本部分选取一些典型案例,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年轻人。由于在通常情况下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而本发明的另一大特点是在临床试验案例中,发现本发明的用于调节、辅助降血糖的药膳组合物不仅可以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且效果显著;还可以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且具有较优的效果。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多见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
(1)典型病例1
赵某某,男,26岁,公司白领,I型糖尿病,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2015年起服用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物,一日三次,一次15g,饭前30分钟口服。3个月后,血糖正常,之后每天服用二次,一次10g,饭前30分钟口服,至今血糖正常,多食、多尿、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2)典型病例2
吴某某,男,25岁,工厂工人,I型糖尿病,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体重减轻,首发时即有酮症酸中毒,2015年起服用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物,一日三次,一次15g,饭前30分钟口服。3个月后,血糖正常,之后每天服用二次,一次10g,饭前30分钟口服,至今血糖正常,多食、多尿、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3)典型病例3
陈某某,女,65岁,退休工人,II型糖尿病,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经常出现手脚冰凉、四肢无力,会突然感到饥饿无力、发抖、头晕、心跳很快、身体一直大量冒冷汗。2015年起服用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物,一日二次,一次10g,饭前30分钟口服。2个月后,血糖正常,之后每天服用二次,一次5g,饭前30分钟口服,至今血糖正常,饥饿感、乏力感以及头晕症状明显减轻。
(4)典型病例4
明某某,女,60岁,退休工人,II型糖尿病,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经常出现饥饿感,大便秘结,皮肤瘙痒,易疲劳。2015年起服用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物,一日二次,一次10g,饭前30分钟口服。2个月后,血糖正常,之后每天服用二次,一次5g,饭前30分钟口服,至今血糖正常,饥饿感、大便秘结现象以及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
(5)典型病例5
徐某某,女,55岁,高中教师,II型糖尿病,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多尿、皮肤干燥、口渴、虚弱无力、呼吸慢且很深、恶心、呕吐的情形。2015年起服用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物,一日三次,一次15g,饭前30分钟口服。2个月后,血糖正常,之后每天服用二次,一次10g,饭前30分钟口服,至今血糖正常,口渴、虚弱无力症状明显改善。
(6)典型病例6
王某某,男,66岁,退休工人,II型糖尿病,患有高血糖,排尿困难,视力下降,时常头晕。2015年起服用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物,一日二次,一次15g,饭前30分钟口服。2个月后,血糖正常,之后每天服用二次,一次5g,饭前30分钟口服,至今血糖正常,排尿困难及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7)典型病例7
李某某,女,62岁,农民,II型糖尿病,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皮肤瘙痒,使人难以入睡,特别是女性阴部瘙痒更为严重,有时会头晕,2015年起服用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物,一日二次,一次10g,饭前30分钟口服。2个月后,血糖正常,之后每天服用二次,一次5g,饭前30分钟口服,至今血糖正常,几乎不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8)典型病例8
江某某,女,67岁,退休工人,II型糖尿病,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经常出现饥饿感,乏力心悸,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有时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2015年起服用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物,一日二次,一次10g,饭前30分钟口服。2个月后,血糖正常,之后每天服用二次,一次5g,饭前30分钟口服,至今血糖正常,饥饿感及手足疼痛感明显减轻。
(9)典型病例9
张某某,男,65岁,退休工人,II型糖尿病,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时常会头晕,手脚麻痹发抖,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2015年起服用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物,一日三次,一次15g,饭前30分钟口服。2个月后,血糖正常,之后每天服用二次,一次5g,饭前30分钟口服,至今血糖正常,手脚麻痹发抖症状大大改善。
(10)典型病例10
李某某,女,68岁,退休工人,II型糖尿病,餐前血糖高,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时常头晕,2015年起服用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物,一日二次,一次10g,饭前30分钟口服。2个月后,血糖正常,之后每天服用二次,一次5g,饭前30分钟口服,至今血糖正常,几乎无头晕、便秘及腹泻症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