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8045270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308336.8

申请日:

20170504

公开号:

CN107088083A

公开日:

201708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34,A61M1/04

主分类号:

A61B17/34,A61M1/04

申请人:

江苏康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辉

地址:

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苏中北路78号

优先权:

CN201710308336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辉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包括针芯(1)和套管(2),套管(2)包括后硬管段(23)和中软管段(22),针芯(1)的尾端插入中软管段(22)的顶端并与中软管段(22)套接固定,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22);所述后硬管段(23)的后端设置外螺纹,在后硬管段(23)后端安装有引流单向阀(4),所述引流单向阀(4)的末端连接有L型的导气管(6),导气管(6)透明设置,内部设有球形扇(7);所述针芯(1)外套接有引流套管(21),中软管段(22)前段套接于引流套管(21)内,针芯(1)、中软管段(22)前段与引流套管(21)滑动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包括针芯(1)和套管(2),其特征在于:套管(2)包括后硬管段(23)和中软管段(22),针芯(1)的尾端插入中软管段(22)的顶端并与中软管段(22)套接固定,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22);所述后硬管段(23)的后端设置外螺纹,在后硬管段(23)后端安装有引流单向阀(4),所述引流单向阀(4)的末端连接有L型的导气管(6),导气管(6)透明设置,内部设有球形扇(7);所述针芯(1)外套接有引流套管(21),中软管段(22)前段套接于引流套管(21)内,针芯(1)、中软管段(22)前段与引流套管(2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套管(21)尾段设置有套管固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引流套管(21)两侧的通孔,通孔内扩问连接有螺杆(81),螺杆顶端连接有压板(8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套管(21)的中段设置有圆锥形遮挡片(83),圆锥形遮挡片(83)与引流套管(2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遮挡片(83)的下端面上贴合有纱布、消毒药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遮挡片(83)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胶布位置的胶布贴合槽(8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段设置流量调节阀(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气胸穿刺是胸外科最常采用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之一,目前传统的办法是利用留置穿刺针穿刺后,拔出针芯,将套管留在引流处,然后通过引流管分别连接引流瓶和套管进行引流,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也存在装置数量多、操作步骤繁琐、不便于携带的缺陷,尤其在病人面临急救或野外救治时,上述缺陷更为突出。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急救用气胸穿刺针(专利号CN201620769395.6)解决了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气胸穿刺针主要应用于急救和野外救治,在穿刺针穿刺完成后,需要将针芯取出后再在后硬管段尾端连接引流单向阀,在针芯取出、引流单向阀安装固定这之间的时间段内,患者的胸腔直接与外部空气联通,由于野外环境复杂,空气内的细菌病毒较多,如果有空气在胸内积气排尽而引流单向阀还没有固定安装,外籍空气进入到胸腔内可能会引发严重感染如果野外风风较大,在针芯取出时可能会有沙尘进入到套管内,也可能会引发严重感染,造成了穿刺术中的二次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不需去除针芯,防止空气和沙尘进入到套管引发二次感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包括针芯(1)和套管(2),套管(2)包括后硬管段(23)和中软管段(22),针芯(1)的尾端插入中软管段(22)的顶端并与中软管段(22)套接固定,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22);所述后硬管段(23)的后端设置外螺纹,在后硬管段(23)后端安装有引流单向阀(4),所述引流单向阀(4)的末端连接有L型的导气管(6),导气管(6)透明设置,内部设有球形扇(7);所述针芯(1)外套接有引流套管(21),中软管段(22)前段套接于引流套管(21)内,针芯(1)、中软管段(22)前段与引流套管(21)滑动连接。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引流套管(21)尾段设置有套管固定组件。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套管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引流套管(21)两侧的通孔,通孔内扩问连接有螺杆(81),螺杆顶端连接有压板(82)。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引流套管(21)的中段设置有圆锥形遮挡片(83),圆锥形遮挡片(83)与引流套管(21)固定连接。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圆锥形遮挡片(83)的下端面上贴合有纱布、消毒药棉。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圆锥形遮挡片(83)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胶布位置的胶布贴合槽(84)。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软管段设置流量调节阀(3)。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使用引流套管(21)与针芯(1)套接。在穿刺时,将针芯(1)顶出引流套管(21)顶端,将针芯(1)刺入穿刺部位,在针芯(1)穿刺并到达穿刺深度时,保持针芯(1)不动,将引流套管(21)向下滑动在针芯(1)穿刺的部位刺入患者身体,在引流套管(21)刺入患者身体后,通过拉动套管(2)将针芯(1)拉入到引流套管(21)内,此时通过旋转螺杆(81)使得压板(82)挤压于中软管段(22)表面,固定中软管段(22)与引流套管(21)的相对位置,进而将针芯(1)在引流套管(21)内的位置固定。圆锥形遮挡片(83)贴合于患者皮肤表面固定与创口的相对位置,遮挡穿刺创口,通过纱布、药棉填充圆锥形遮挡片(83)与创口之间的的空间,防止细菌病毒进入。这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将针芯(1)取出即可达到穿刺引流的效果,防止了穿刺时的二次污染,降低引发感染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套管与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圆锥形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包括针芯(1)和套管(2),套管(2)包括后硬管段(23)和中软管段(22),针芯(1)的尾端插入中软管段(22)的顶端并与中软管段(22)套接固定,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22);所述后硬管段(23)的后端设置外螺纹,在后硬管段(23)后端安装有引流单向阀(4),所述引流单向阀(4)的末端连接有L型的导气管(6),导气管(6)透明设置,内部设有球形扇(7);所述针芯(1)外套接有引流套管(21),中软管段(22)前段套接于引流套管(21)内,针芯(1)、中软管段(22)前段与引流套管(21)滑动连接。

所述引流套管(21)尾段设置有套管固定组件。

所述套管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引流套管(21)两侧的通孔,通孔内扩问连接有螺杆(81),螺杆顶端连接有压板(82)。

所述引流套管(21)的中段设置有圆锥形遮挡片(83),圆锥形遮挡片(83)与引流套管(21)固定连接。

所述圆锥形遮挡片(83)的下端面上贴合有纱布、消毒药棉。

所述圆锥形遮挡片(83)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胶布位置的胶布贴合槽(84)。

所述软管段设置流量调节阀(3)。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使用引流套管(21)与针芯(1)套接。在穿刺时,将针芯(1)顶出引流套管(21)顶端,将针芯(1)刺入穿刺部位,在针芯(1)穿刺并到达穿刺深度时,保持针芯(1)不动,将引流套管(21)向下滑动在针芯(1)穿刺的部位刺入患者身体,在引流套管(21)刺入患者身体后,通过拉动套管(2)将针芯(1)拉入到引流套管(21)内,此时通过旋转螺杆(81)使得压板(82)挤压于中软管段(22)表面,固定中软管段(22)与引流套管(21)的相对位置,进而将针芯(1)在引流套管(21)内的位置固定。圆锥形遮挡片(83)贴合于患者皮肤表面固定与创口的相对位置,遮挡穿刺创口,通过纱布、药棉填充圆锥形遮挡片(83)与创口之间的的空间,防止细菌病毒进入。这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将针芯(1)取出即可达到穿刺引流的效果,防止了穿刺时的二次污染,降低引发感染的概率。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08336.8 (22)申请日 2017.05.04 (71)申请人 江苏康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苏中北 路78号 (72)发明人 刘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590 代理人 林辉轮 (51)Int.Cl. A61B 17/34(2006.01) A61M 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 刺针, 包。

2、括针芯 (1) 和套管 (2) , 套管 (2) 包括后硬 管段 (23) 和中软管段 (22) , 针芯 (1) 的尾端插入 中软管段 (22) 的顶端并与中软管段 (22) 套接固 定, 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 (22) ; 所述后硬管段 (23) 的后端设置外螺纹, 在后硬管段 (23) 后端安 装有引流单向阀 (4) , 所述引流单向阀 (4) 的末端 连接有L型的导气管 (6) , 导气管 (6) 透明设置, 内 部设有球形扇 (7) ; 所述针芯 (1) 外套接有引流套 管 (21) , 中软管段 (22) 前段套接于引流套管 (21) 内, 针芯 (1) 、 中软管段 (22) 前段。

3、与引流套管 (21) 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 的弊端, 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107088083 A 2017.08.25 CN 107088083 A 1.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包括针芯 (1) 和套管 (2) , 其特征在于: 套管 (2) 包 括后硬管段 (23) 和中软管段 (22) , 针芯 (1) 的尾端插入中软管段 (22) 的顶端并与中软管段 (22) 套接固定, 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 (22) ; 所述后硬管段 (23) 的后端设置外螺纹, 在后硬管 段 (23) 后端安装有引流单向阀 (4) , 所述引。

4、流单向阀 (4) 的末端连接有L型的导气管 (6) , 导 气管 (6) 透明设置, 内部设有球形扇 (7) ; 所述针芯 (1) 外套接有引流套管 (21) , 中软管段 (22) 前段套接于引流套管 (21) 内, 针芯 (1) 、 中软管段 (22) 前段与引流套管 (21) 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套管 (21) 尾段设置有套管固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固定组件 包括对称设置于引流套管 (21) 两侧的通孔, 通孔内扩问连接有螺杆 (81) , 螺杆顶端连接有 压板。

5、 (82)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套管 (21) 的中段设置有圆锥形遮挡片 (83) , 圆锥形遮挡片 (83) 与引流套管 (21) 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锥形遮挡片 (83) 的下端面上贴合有纱布、 消毒药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锥形遮挡片 (83) 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胶布位置的胶布贴合槽 (84)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段设置流 量调节阀 (3) 。 权 。

6、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088083 A 2 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气胸穿刺是胸外科最常采用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之一, 目前传统的办法是利用留置 穿刺针穿刺后, 拔出针芯, 将套管留在引流处, 然后通过引流管分别连接引流瓶和套管进行 引流,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 但是也存在装置数量多、 操作步骤繁琐、 不便于携带的缺陷, 尤其 在病人面临急救或野外救治时, 上述缺陷更为突出。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急救用气胸穿 刺针 (专利号CN201620769395.6) 解决了上述问。

7、题。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气胸穿刺针主要应用 于急救和野外救治, 在穿刺针穿刺完成后, 需要将针芯取出后再在后硬管段尾端连接引流 单向阀, 在针芯取出、 引流单向阀安装固定这之间的时间段内, 患者的胸腔直接与外部空气 联通, 由于野外环境复杂, 空气内的细菌病毒较多, 如果有空气在胸内积气排尽而引流单向 阀还没有固定安装, 外籍空气进入到胸腔内可能会引发严重感染如果野外风风较大, 在针 芯取出时可能会有沙尘进入到套管内, 也可能会引发严重感染, 造成了穿刺术中的二次感 染。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不需 去除针芯, 防止空气和沙尘进。

8、入到套管引发二次感染。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 针, 包括针芯 (1) 和套管 (2) , 套管 (2) 包括后硬管段 (23) 和中软管段 (22) , 针芯 (1) 的尾端插 入中软管段 (22) 的顶端并与中软管段 (22) 套接固定, 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 (22) ; 所述后硬 管段 (23) 的后端设置外螺纹, 在后硬管段 (23) 后端安装有引流单向阀 (4) , 所述引流单向阀 (4) 的末端连接有L型的导气管 (6) , 导气管 (6) 透明设置, 内部设有球形扇 (7) ; 所述针芯 (1) 外套接有引流套管 (2。

9、1) , 中软管段 (22) 前段套接于引流套管 (21) 内, 针芯 (1) 、 中软管段 (22) 前段与引流套管 (21) 滑动连接。 0005 优化的, 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所述引流套管 (21) 尾段设置有套管固 定组件。 0006 优化的, 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所述套管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引 流套管 (21) 两侧的通孔, 通孔内扩问连接有螺杆 (81) , 螺杆顶端连接有压板 (82) 。 0007 优化的, 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所述引流套管 (21) 的中段设置有圆锥 形遮挡片 (83) , 圆锥形遮挡片 (83) 与引流套管 (21) 固。

10、定连接。 0008 优化的, 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所述圆锥形遮挡片 (83) 的下端面上贴 合有纱布、 消毒药棉。 0009 优化的, 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所述圆锥形遮挡片 (83) 外侧面上设置 有若干用于固定胶布位置的胶布贴合槽 (84) 。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088083 A 3 0010 优化的, 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所述软管段设置流量调节阀 (3) 。 0011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 使用引流套管 (21) 与针芯 (1) 套接。 在穿刺时, 将针芯 (1) 顶 出引流套管 (21) 顶端, 将针芯 (1) 刺入穿刺部位, 在。

11、针芯 (1) 穿刺并到达穿刺深度时, 保持针 芯 (1) 不动, 将引流套管 (21) 向下滑动在针芯 (1) 穿刺的部位刺入患者身体, 在引流套管 (21) 刺入患者身体后, 通过拉动套管 (2) 将针芯 (1) 拉入到引流套管 (21) 内, 此时通过旋转 螺杆 (81) 使得压板 (82) 挤压于中软管段 (22) 表面, 固定中软管段 (22) 与引流套管 (21) 的相 对位置, 进而将针芯 (1) 在引流套管 (21) 内的位置固定。 圆锥形遮挡片 (83) 贴合于患者皮肤 表面固定与创口的相对位置, 遮挡穿刺创口, 通过纱布、 药棉填充圆锥形遮挡片 (83) 与创口 之间的的空间。

12、, 防止细菌病毒进入。 这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将针芯 (1) 取出即可达到 穿刺引流的效果, 防止了穿刺时的二次污染, 降低引发感染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套管与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圆锥形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001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

13、限定本发明。 0015 如图1所示, 本发明为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 包括针芯 (1) 和套管 (2) , 套管 (2) 包括后硬管段 (23) 和中软管段 (22) , 针芯 (1) 的尾端插入中软管段 (22) 的顶端并与 中软管段 (22) 套接固定, 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 (22) ; 所述后硬管段 (23) 的后端设置外螺纹, 在后硬管段 (23) 后端安装有引流单向阀 (4) , 所述引流单向阀 (4) 的末端连接有L型的导气 管 (6) , 导气管 (6) 透明设置, 内部设有球形扇 (7) ; 所述针芯 (1) 外套接有引流套管 (21) , 中 软管段 (22) 前段套。

14、接于引流套管 (21) 内, 针芯 (1) 、 中软管段 (22) 前段与引流套管 (21) 滑动 连接。 0016 所述引流套管 (21) 尾段设置有套管固定组件。 0017 所述套管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引流套管 (21) 两侧的通孔, 通孔内扩问连接有 螺杆 (81) , 螺杆顶端连接有压板 (82) 。 0018 所述引流套管 (21) 的中段设置有圆锥形遮挡片 (83) , 圆锥形遮挡片 (83) 与引流套 管 (21) 固定连接。 0019 所述圆锥形遮挡片 (83) 的下端面上贴合有纱布、 消毒药棉。 0020 所述圆锥形遮挡片 (83) 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胶布位置的胶布。

15、贴合槽 (84) 。 0021 所述软管段设置流量调节阀 (3) 。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088083 A 4 0022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 使用引流套管 (21) 与针芯 (1) 套接。 在穿刺时, 将针芯 (1) 顶 出引流套管 (21) 顶端, 将针芯 (1) 刺入穿刺部位, 在针芯 (1) 穿刺并到达穿刺深度时, 保持针 芯 (1) 不动, 将引流套管 (21) 向下滑动在针芯 (1) 穿刺的部位刺入患者身体, 在引流套管 (21) 刺入患者身体后, 通过拉动套管 (2) 将针芯 (1) 拉入到引流套管 (21) 内, 此时通过旋转 螺杆 (81) 使得压板 (8。

16、2) 挤压于中软管段 (22) 表面, 固定中软管段 (22) 与引流套管 (21) 的相 对位置, 进而将针芯 (1) 在引流套管 (21) 内的位置固定。 圆锥形遮挡片 (83) 贴合于患者皮肤 表面固定与创口的相对位置, 遮挡穿刺创口, 通过纱布、 药棉填充圆锥形遮挡片 (83) 与创口 之间的的空间, 防止细菌病毒进入。 这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将针芯 (1) 取出即可达到 穿刺引流的效果, 防止了穿刺时的二次污染, 降低引发感染的概率。 0023 当然,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 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 作出的变化、 改型、 添加或替换, 都应属于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088083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107088083 A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107088083 A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107088083 A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107088083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