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8044812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748449.4

申请日:

20180710

公开号:

CN108524852A

公开日:

201809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2,A61K9/14,A61P11/02

主分类号:

A61K36/9062,A61K9/14,A61P11/02

申请人:

李银花

发明人:

李银花

地址: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新北园春阿克苏街消防局门面1056号

优先权:

CN201810748449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本方剂由麻黄、杏仁、荆芥、白芷、赤芍、辛夷、元参、天冬、沙参、草豆蔻、香附、夏枯草、陈皮、茯苓、淫羊藿、鹅不食草、甘草组成。具有发散风寒、清热解毒、活血通鼻窍等功效,用于治疗各种鼻炎、鼻窦炎、鼻塞不通有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标本兼治之功效,且能达到愈后不易复发之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麻黄5克、杏仁10克、荆芥15克、白芷15克、赤芍15克、辛夷15克、元参15克、天冬25克、沙参25克、草豆蔻15克、香附15克、夏枯草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淫羊藿15克、鹅不食草15克、甘草10克。

说明书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

其组方为:麻黄5克、杏仁10克、荆芥15克、白芷15克、赤芍15克、辛夷15克、元参15克、天冬25克、沙参25克、草豆蔻15克、香附15克、夏枯草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淫羊藿15克、鹅不食草15克、甘草10克。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肺气不宣,窍孔不利,全身抵抗力降低,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及空气污染、粉尘刺激等。

临床症状:头晕、头疼、鼻塞、流脓涕等。

治法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鼻窍。

本方剂中:

麻黄:性:温,味:辛,味微苦。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等。

杏仁:性:微温,味:苦。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健脾养脾,养肾补肾,补血养血,补气益气。用于治疗肺病、咳嗽,能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平喘等。

荆芥:性:微温,味辛,微苦。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等。

白芷:性:温,味:辛。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用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等。

赤芍:性:微寒,味:苦。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

辛夷:性:温,味:辛。发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感冒,鼻塞,鼻渊等。

元参:性微寒,味苦、咸。强阴益精,补肾明目,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发烧烦渴,自汗盗汗,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等。

天冬:性:寒,味:甘,苦。养阴生津,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等。

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用于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草豆蔻:性:温,味:辛。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

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微甘。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

夏枯草:性:寒,味:辛、苦。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陈皮:性:温,味:苦、辛。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茯苓:性:平,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可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

淫羊藿:性:温,味:甘、辛。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

鹅不食草:性:温,味:辛。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甘草:性:平,味:甘。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

制法及用量:将上述17味中药洗净,晾干后,用粉碎机打成300目细粉。一日2次,一次8克,用温开水送服。

典型病例:

一、张某 男 26岁 河南省商丘市

患者于2013年5月27日就诊,自诉于三年前不慎受凉感冒,未经治疗,过了数天后仍鼻塞、流涕、头痛。后经多次治疗,没有根治,病情反反复复,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鼻塞、流脓涕、打喷嚏。经检查,诊断为:鼻窦炎。

治法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鼻窍。

经服用本发明一周后复诊,患者自诉鼻塞通了,流涕减少,头晕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效果明显。继续服用本发明,三周后,所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没有复发迹象。

二、孙某 女 33岁 河南省新乡市

患者于2015年8月20日就诊,自诉患病已有两年,当时在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患者经常打喷嚏,时而清涕,时而黄涕,春秋两季加重,多次治疗,仍没有根治,遂来我处就诊。

治法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鼻窍。

服用本发明10天后复诊,患者自诉,打喷嚏和流涕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又服用一周后停用本发明,随访一年,没有复发迹象。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748449.4 (22)申请日 2018.07.10 (71)申请人 李银花 地址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市沙依巴克区新北园春阿克苏街消防 局门面1056号 (72)发明人 李银花 (51)Int.Cl. A61K 36/9062(2006.01) A61K 9/14(2006.01) A61P 11/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 (57)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 本 方剂由麻黄、 杏仁、 。

2、荆芥、 白芷、 赤芍、 辛夷、 元参、 天冬、 沙参、 草豆蔻、 香附、 夏枯草、 陈皮、 茯苓、 淫 羊藿、 鹅不食草、 甘草组成。 具有发散风寒、 清热 解毒、 活血通鼻窍等功效, 用于治疗各种鼻炎、 鼻 窦炎、 鼻塞不通有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标本 兼治之功效, 且能达到愈后不易复发之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8524852 A 2018.09.14 CN 108524852 A 1.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麻 黄5克、 杏仁10克、 荆芥15克、 白芷15克、 赤芍15克、 辛夷15克、 元参15克、 天冬25。

3、克、 沙参25 克、 草豆蔻15克、 香附15克、 夏枯草15克、 陈皮15克、 茯苓15克、 淫羊藿15克、 鹅不食草15克、 甘草10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524852 A 2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 0001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 0002 其组方为: 麻黄5克、 杏仁10克、 荆芥15克、 白芷15克、 赤芍15克、 辛夷15克、 元参15 克、 天冬25克、 沙参25克、 草豆蔻15克、 香附15克、 夏枯草15克、 陈皮15克、 茯苓15克、 淫羊藿 15克、 鹅不食草15克、 甘草10克。 0003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 肺气。

4、不宣, 窍孔不利, 全身抵抗力降低, 过度疲劳, 受凉受湿, 营养不良, 维生素缺乏及空气污染、 粉尘刺激等。 0004 临床症状: 头晕、 头疼、 鼻塞、 流脓涕等。 0005 治法治则: 清热解毒, 活血通鼻窍。 0006 本方剂中: 0007 麻黄: 性: 温, 味: 辛, 味微苦。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用于胸闷喘咳, 风水 浮肿, 风湿痹痛, 阴疽, 痰核等。 0008 杏仁: 性: 微温, 味: 苦。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健脾养脾, 养肾补肾, 补血养血, 补气 益气。 用于治疗肺病、 咳嗽, 能抗炎、 镇痛、 增强免疫功能、 抗肿瘤、 平喘等。 0009 荆芥:。

5、 性: 微温, 味辛, 微苦。 祛风, 解表, 透疹, 止血。 用于感冒, 头痛, 麻疹, 风疹, 疮 疡初起等。 0010 白芷: 性: 温, 味: 辛。 祛风, 燥湿, 消肿, 止痛。 用于头痛, 眉棱骨痛, 齿痛, 鼻渊, 寒湿 腹痛, 肠风痔漏, 赤白带下, 痈疽疮疡, 皮肤燥痒, 疥癣等。 0011 赤芍: 性: 微寒, 味: 苦。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用于热人营血, 温毒发斑, 吐血衄血, 目赤肿痛, 肝郁胁痛, 经闭痛经, 瘾瘕腹痛, 跌扑损伤, 痈肿疮疡等。 0012 辛夷: 性: 温, 味: 辛。 发散风寒, 通鼻窍。 用于风寒感冒, 鼻塞, 鼻渊等。 0013 元参: 。

6、性微寒, 味苦、 咸。 强阴益精, 补肾明目, 凉血滋阴, 泻火解毒。 用于发烧烦渴, 自汗盗汗, 便秘, 吐血鼻血, 咽喉炎, 肺结核, 热病伤阴、 舌绛烦渴、 温毒发斑、 津伤便秘、 骨蒸 劳嗽、 目赤、 咽痛、 瘰疬、 白喉、 痈肿疮毒等。 0014 天冬: 性: 寒, 味: 甘, 苦。 养阴生津, 败毒抗癌, 清势化痰, 滋阴润燥。 用于肺燥干咳, 虚劳咳嗽, 津伤口渴, 心烦失眠, 内热消渴, 肠燥便秘, 白喉等。 0015 沙参: 性: 微寒, 味: 甘, 微苦。 养阴清热, 润肺化痰, 益胃生津。 用于阴虚久咳, 痨嗽 痰血, 燥咳痰少, 虚热喉痹, 津伤口渴。 0016 草豆蔻。

7、: 性: 温, 味: 辛。 燥湿行气, 温中止呕。 用于寒湿内阻, 脘腹胀满冷痛, 嗳气呕 逆, 不思饮食等。 0017 香附: 性: 平, 味: 辛、 微苦、 微甘。 疏肝解郁, 理气宽中, 调经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 胸 胁胀痛, 疝气疼痛, 乳房胀痛, 脾胃气滞, 脘腹痞闷, 胀满疼痛,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等。 0018 夏枯草: 性: 寒, 味: 辛、 苦。 清热泻火, 明目, 散结消肿。 用于目赤肿痛、 头痛眩晕、 目 珠夜痛、 瘰疬、 瘿瘤、 乳痈肿痛。 0019 陈皮: 性: 温, 味: 苦、 辛。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用于脘腹胀满, 食少吐泻, 咳嗽痰多。 0020 茯苓。

8、: 性: 平, 味: 甘、 淡。 利水渗湿, 健脾化痰, 宁心安神。 可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 悸, 脾虚食少, 便溏泄泻, 心神不安, 惊悸失眠等。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8524852 A 3 0021 淫羊藿: 性: 温, 味: 甘、 辛。 补肾壮阳, 祛风除湿。 治阳痿不举, 小便淋沥, 筋骨挛急, 半身不遂, 腰膝无力, 风湿痹痛, 四肢不仁。 0022 鹅不食草: 性: 温, 味: 辛。 发散风寒, 通鼻窍, 止咳, 解毒, 止痒。 用于风寒头痛, 咳嗽 痰多, 鼻塞不通, 鼻渊流涕。 0023 甘草: 性: 平, 味: 甘。 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

9、急止痛, 调和诸药。 可用于 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等。 0024 制法及用量: 将上述17味中药洗净, 晾干后, 用粉碎机打成300目细粉。 一日2次, 一 次8克, 用温开水送服。 0025 典型病例: 0026 一、 张某 男 26岁 河南省商丘市 0027 患者于2013年5月27日就诊, 自诉于三年前不慎受凉感冒, 未经治疗, 过了数天后 仍鼻塞、 流涕、 头痛。 后经多次治疗, 没有根治, 病情反反复复, 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 患者临 床表现为: 头晕、 头痛、 鼻塞、 流脓涕、 打喷嚏。 经检查, 。

10、诊断为: 鼻窦炎。 0028 治法治则: 清热解毒, 活血通鼻窍。 0029 经服用本发明一周后复诊, 患者自诉鼻塞通了, 流涕减少, 头晕头痛症状明显减 轻, 效果明显。 继续服用本发明, 三周后, 所有症状完全消失, 随访一年, 没有复发迹象。 0030 二、 孙某 女 33岁 河南省新乡市 0031 患者于2015年8月20日就诊, 自诉患病已有两年, 当时在医院诊断为: 过敏性鼻炎, 患者经常打喷嚏, 时而清涕, 时而黄涕, 春秋两季加重, 多次治疗, 仍没有根治, 遂来我处就 诊。 0032 治法治则: 清热解毒, 活血通鼻窍。 0033 服用本发明10天后复诊, 患者自诉, 打喷嚏和流涕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服用两周后 症状完全消失, 为巩固疗效, 又服用一周后停用本发明, 随访一年, 没有复发迹象。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8524852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