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6467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6467A21申请号201410386290822申请日20140807A01G16/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水稻研究所地址311400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新桥镇水稻所路28号72发明人陈惠哲朱德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代理人裴娜54发明名称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通过品种间的混合栽培来提高产量的方法,该方法将不同抗性的品种水稻进行充分组合形成一个稳定且适合水稻生存的生态系统,通过潜力最大化来实现水稻的高产;该方法是通过选。
2、择生育期相近、农艺性状相似和抗性不同的品种进行育秧,然后再进行同期机插,通过品种不同抗性之间相互作用来发挥各水稻品种水稻的生产潜力,同时通过构建立体群落,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在不施或者少施农药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一些常见的病虫草害的发生,实现水稻绿色生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6467ACN104126467A1/1页21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不超过5天、农艺性状相似、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两个或三个;2混种催芽将选择的水稻。
3、品种等量混合均匀后催芽;3混合种育秧将催芽的混合秧种按每盘6080G播种育秧,当秧苗生长至1218CM高时进行机插;4机插平整大田后保持大田中24CM水层,将成毯秧苗利用插秧机按块取秧后,按每丛23株进行机插。权利要求书CN104126467A1/4页3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通过品种间的混合栽培来提高产量的方法,该方法将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的抗性进行充分组合形成一个稳定且适合水稻生存的生态系统,通过潜力最大化来实现水稻的高产。背景技术0002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水稻新品。
4、种不断涌现,产量得到大幅提高。然而由于优良品种的选育,地方品种不断减少,使得水稻遗传多样性减少,品质性状趋于相同,病虫草害容易集中爆发,之所以造成这一后果,主要是因为水稻大面积单一种植导致了水稻群体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少数高产型的改良水稻品种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种植,暂时缓解了粮食安全问题,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宝贵的野生稻资源以及传统地方品种资源的丢失,造成严重的基因流失。近年来,通过水稻品种间栽或混播来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控制水稻病虫害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热点。0003为增加同一田块水稻品种的类型和数量,丰富稻田的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多品种的人工间栽或混。
5、合直播来实现,多品种间栽指在相邻地块将不同水稻品种进行条播或条带移栽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在同一块田内选择2个或2个以上水稻品种,每个品种67行间隔种植的条带式田间作业方式;混合直播则将选择的水稻品种种子按比例混合,通过人工撒播等方式播种入稻田,实现真正混合种植,从而来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0004间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品种抗性稳定性,增加了产量,然而由于间栽的条带式田间作业方式,加大了生产中的工作量,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的劳动力也比单一种植多,而且间栽模式如果设计不合理,将很难实现机械化种植和收获,因此,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同时,间栽模式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依赖于混合间。
6、栽组合中品种间株高的差异,在田间形成立体植株群落且矮秆品种对高秆品种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高杆品种的抗倒伏性得以提高,从而出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另外,间栽由于混合不完全,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小块田块上来说仍是单一品种的种植,因此对于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效果仍受到影响。混合直播虽然可实现真正意义的渴合栽种,但由于直播存在着出苗不整齐,群体无序调控难,植株根系生长浅,后期容易早衰和倒伏等问题,产量不稳定。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水稻品种混合栽种的新方法,通过品种混合播种育秧、机械插秧,实现机械化种植,从而实现水稻真正意义的混合栽种,工作量降低,操作容易,生产成本比手工间栽可大幅度下降。
7、;同时通过机插秧有序栽种,解决了混合直播存在的出苗不整齐,群体无序调控难,植株根系生长浅,后期容易早衰和倒伏等问题,实现增产增效,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方法,包括说明书CN104126467A2/4页4如下步骤,0007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不超过5天、农艺性状相似、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两个或三个;00082混种催芽将选择的水稻品种等量混合均匀后催芽;00093混合种育秧将催芽的混合秧种按每盘6080G播种育秧,当秧苗生长至1218CM高时进行机插;00104机插平整大田后保持大田中24CM水层,将成毯秧苗利用插秧机按块取秧后,按。
8、每丛23株进行机插。0011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品种混合栽种的方法,通过品种混合播种育秧、机械插秧,实现机械化种植,从而实现水稻真正意义的混合栽种,工作量降低,操作容易,生产成本比手工间栽可大幅度下降,且品种选择余地增加;同时通过机插秧有序栽种,解决了混合直播存在的出苗不整齐,群体无序调控难,植株根系生长浅,后期容易早衰和倒伏等问题,实现增产增效,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0012本发明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草害、实现稳定增产的环境友好型实用技术,可以实现利用抗病品种解决高产优质品种易感病、易倒伏等问题,保护了种质资源,还能防止品种抗性的减弱,不容易发生大。
9、面积的减产损失。同时通过构建立体群落,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在不施或者少施农药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一些常见的病虫草害的发生,实现绿色生产。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14实施例10015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相近、农艺形状相似、抗性不同的杂交稻品种两个中浙优8号和深两优5814,这两个品种的基本性状如表1。0016表1品种农艺性对照表00170。
10、0182混种催芽种植2亩水稻,按每亩20个标准机插秧盘长58CM、宽28CM、深28CM,及杂交稻80克/盘播种量,需要水稻种子3200克,按等量混合方法,其中需中浙优8号和深两优5814各1600克,将种子混合均匀后,按常规方法浸种消毒和催芽;00193混合种育秧将催芽至露白的种子按每盘80克均匀播种育秧,其方法如下选择经培肥消毒的育秧土,装盘土壤厚度2022CM,浇透水后按预定的播种量用播种机械说明书CN104126467A3/4页5装备或手工均匀播种,播种后表面覆土05厘米;当种子出苗后,做好秧苗肥水及病虫害管理,秧苗生长至1218CM高时进行机插,由于2个品种种子在秧盘中随机排列,种子。
11、出苗后也混合生长;00204机插机插前做好稻田的耕整地,要求“平整、洁净、细碎、沉实”耕整地均匀一致,田面平整,田块高低落差不大于3CM;田面洁净,泥浆沉实13天,后保持大田中24CM的水层,将在秧盘中混合生长的秧苗装入插秧机秧箱,调节好每盘取秧量和取秧次数,按每丛23株秧苗进行机插。0021由于不同品种水稻秧苗在秧盘中随机排列,通过机插秧有序栽种,机插入大田内的2个水稻秧苗实现混合生长,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品种抗性,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提高水稻产量。0022实施例20023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相近、农艺形状相似、抗性不同的杂交稻品种三个中浙优8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1号。
12、,这3个品种的基本性状如表2。0024表2品种农艺性对照表002500262混种催芽种植2亩水稻,按每亩20个标准机插秧盘长58CM,宽28CM,深28CM,及杂交稻80克/盘播种量,需要水稻种子3200克,按等量混合方法,其中需中浙优8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1号种子各1067克,将选择的3个种子混合均匀后,按常规方法浸种消毒和催芽;00273混合种育秧将催芽至露白的种子按每盘80克均匀播种育秧,其方法如下选择经培肥消毒的育秧土,装盘土壤厚度2022CM,浇透水后按预定的播种量用播种机械装备或手工均匀播种,播种后表面覆土05厘米,当种子出苗后,做好秧苗肥水及病虫害管理,秧苗生长至1218C。
13、M高时进行机插,由于3个品种的种子在秧盘中随机排列,种子出苗后也混合生长;00284机插机插前做好稻田的耕整地,要求“平整、洁净、细碎、沉实”,耕整地均匀一致,田面平整,田块高低落差不大于3CM;田面洁净,泥浆沉实13天,后保持大田中24CM的水层,将在秧盘中混合生长的秧苗装入插秧机秧箱,调节好每盘取秧量和取秧次数,按每丛23株秧苗进行机插。0029由于不同品种水稻秧苗在秧盘中随机排列,通过机插秧有序栽种,机插入大田内的三个水稻秧苗实现混合生长,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品种抗性,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提高水稻产量。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说明书CN104126467A4/4页6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12646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