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3992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2149.7

申请日:

2009.09.10

公开号:

CN101670800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N 2/427申请日:20090910|||公开

IPC分类号:

B60N2/427

主分类号:

B60N2/427

申请人: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塚太阳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8.9.10 JP 2008-23202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了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该离合器机构包括:被可转动地装配至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框架的压力接收构件;具有负重和销、并且被可转动地设置于压力接收构件的连接臂;以及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并且该摆动构件包括肋,该肋形成有能够接收连接臂的销的切口。在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惯性力作用于负重的情况下,当压力接收构件接收到车辆用座椅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而转动时,连接臂随同压力接收构件的转动而移动,使得连接臂的销推动肋的边缘或者在进入切口的状态下推动肋的切口,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该离合器机构包括:
压力接收构件,该压力接收构件被可转动地装配至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框架;
连接臂,该连接臂具有负重和销,并且该连接臂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压力接收构件;以及
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框架,并且该摆动构件包括肋,该肋形成有能够接收所述连接臂的所述销的切口,
其中,在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惯性力作用于所述负重的情况下,当所述压力接收构件接收到所述车辆用座椅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而转动时,所述连接臂随同所述压力接收构件的所述转动而移动,使得所述连接臂的所述销推动所述肋的边缘或者在进入所述切口的状态下推动所述肋的所述切口,以使所述摆动构件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臂的所述销推动所述肋的所述边缘和所述肋的所述切口中的哪一个取决于车辆碰撞之前的所述乘客的所述座椅靠背负荷。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包括形成有长孔的肋,所述连接臂的所述销能够在所述长孔中移动,
当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所述惯性力作用于所述负重时,所述连接臂的所述销沿所述长孔的第一表面移动,以推动所述摆动构件,以及
当所述惯性力不作用于所述负重时,所述连接臂的所述销沿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移动,而不推动所述摆动构件。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沿所述连接臂的所述销移动以使所述摆动构件转动的方向形成有多个切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包括锁定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经由传递构件被连接至所述摆动构件,以及
所述锁定机构经由所述传递构件随同所述摆动构件的所述转动而被解除锁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包括被装配至所述座椅靠背的主动头枕,所述主动头枕包括支撑板,该支撑板能够朝向乘客头部的后部冲出,以及
在所述支撑板冲出之前,由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支撑板保持在初始状态,并且所述支撑板随同所述锁定机构的解除锁定而朝向乘客头部的后部冲出。

说明书

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5-9523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现有技术的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该车辆用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和被支撑在座椅靠背上方的头枕主体。该座椅靠背在其中包括加速检测机构和检测乘客移动的移动检测机构。具体地,移动检测机构包括具有延伸部的检测臂、和基部,该基部被可转动地支撑于座椅靠背并形成有棘轮齿(ratchet teeth)。加速检测机构包括具有负重的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被可转动地设置于基部并具有棘轮齿。当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惯性力作用在负重上时,摆动构件转动,并且摆动构件的棘轮齿变成与基部的棘轮齿啮合。在这种状态下,在接收到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时,检测臂转动,并且该转动传递至摆动构件,这激活头枕主体朝向乘客头部部向前突出。因此,当车辆从后方被碰撞时,能够瞬时地接收乘客头部的后部。
然而,根据上述离合器机构,如果乘客的体型较大,则摆动构件的棘轮齿可能不能与基部的棘轮齿啮合。因此,即使在惯性力作用于负重时,检测臂的转动也可能不能被传递至摆动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即使当乘客的体型有所差别时,该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也能够仅将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传递至摆动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该离合器机构包括:压力接收构件,该压力接收构件被可转动地装配至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框架;连接臂,该连接臂具有负重和销,并且该连接臂被可转动地设置于压力接收构件;以及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被可转动地设置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框架,并且该摆动构件包括肋,该肋形成有能够接收连接臂的销的切口。在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惯性力作用于负重的情况下,当压力接收构件接收到车辆用座椅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而转动时,连接臂随同压力接收构件的转动而移动,使得连接臂的销(i)推动肋的边缘或者(ii)在进入切口的状态下推动肋的切口,以使摆动构件转动。
根据该构造,当体重轻的乘客就座在车辆座椅或者即使体重重的乘客就座在车辆座椅上时,能够仅将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传递至摆动构件。因此,即使在乘客的体型有所差异时,也能够仅将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传递至摆动构件。
在上述离合器机构中,连接臂的销推动肋的边缘和肋的切口中的哪一个可以取决于车辆碰撞之前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
在上述离合器机构中,框架可以包括形成有长孔的肋,连接臂的销能够在该长孔中移动。当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惯性力作用于负重时,连接臂的销可以沿长孔的第一表面移动,以推动摆动构件。当惯性力不作用于负重时,连接臂的销可以沿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移动,而不推动摆动构件。
在上述离合器机构中,肋可以沿连接臂的销移动以使摆动构件转动的方向形成有多个切口。
根据该构造,即使当乘客非常重时,连接臂的销也能适配入多个切口中的任意一个;因此,如前述体重重的乘客的情况那样,也能够将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传递至摆动构件。
在上述构造中,座椅靠背可以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可以经由传递构件被连接至摆动构件。锁定机构可以经由传递构件随同摆动构件的所述转动而被解除锁定。
根据该构造,通过利用摆动构件的转动动作而使拉力施加至传递构件,使得锁定机构能够被解除锁定。
在上述构造中,座椅靠背可以包括被装配至座椅靠背的主动头枕,主动头枕包括支撑板,该支撑板能够朝向乘客头部的后部冲出。在支撑板冲出之前,可以由锁定机构将支撑板保持在初始状态,并且支撑板可以随同锁定机构的解除锁定而朝向乘客头部的后部冲出。
根据该构造,通过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可以使支撑板朝向乘客头部的后部冲出。因此,当车辆从后方被碰撞时,支撑板能够瞬时地接住乘客头部的后部。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放大图;
图3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5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并且示出由体重轻的乘客的倚靠动作(leaning action)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被施加至离合器机构的状态;
图6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并且示出位于倚靠位置(leaning position)的体重轻的乘客在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的作用下而推靠座椅靠背的状态;
图7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并且示出位于倚靠位置的体重轻的乘客从图6的状态进一步被推动的状态;
图8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并且示出由体重重的乘客的倚靠动作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被施加至离合器机构的状态;
图9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并且示出位于倚靠位置的体重重的乘客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的作用而推靠座椅靠背的状态;
图10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并且示出位于倚靠位置的体重重的乘客从图9的状态进一步被推动的状态;
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放大图;以及
图12是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机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首先将参考图12对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机构进行说明。图12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机构包括:压力接收构件150,该压力接收构件150被可转动地装配至座椅靠背的框架(未示出);连接臂160,该连接臂160被可转动地设置于压力接收构件150,并具有负重164;以及摆动构件170,该摆动构件170被可转动地设置于座椅靠背的框架。在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惯性力作用于负重164的情况下,当压力接收构件150在接收到车辆用座椅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而转动时,连接臂160随同压力接收构件150的转动一起移动,使得形成在连接臂160上的销165推动形成在摆动构件170上的肋173的上边缘173a,以使摆动构件170转动。因此,能够仅将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发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传递至摆动构件170。这里,随同摆动构件170的转动,拉力被施加至操作缆线180,由此瞬间地激活主动头枕(未示出)朝向乘客头部的后部移动。因此,当车辆从后方被碰撞时,乘客头部的后部能够被瞬时地接住。
根据上述构造,当压力接收构件150接收体重重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时,连接臂160的销165在通常状态下沿向下方向移动得大。因此,在发生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之前,连接臂160的销165会位于比摆动构件170的肋173的上边缘173a靠下的位置处。在销位于该靠下位置处的情况下,当车辆被从后方碰撞时,连接臂160的销165沿摆动构件170的肋173的纵向壁移动,从而不能使摆动构件170转动。
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即使当乘客的体型有所差别时,该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也能够仅将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传递至摆动构件。
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机构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放大图。图3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离合器机构的正视示意图。图5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并且示出由体重轻的乘客的倚靠动作而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被施加至离合器机构的状态。
图6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并且示出处于倚靠位置的体重轻的乘客在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的作用下推靠座椅靠背的状态。图7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示意图,并且示出处于倚靠位置的体重轻的乘客从图6的状态进一步被推动的状态。图8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并且示出由体重重的乘客的倚靠动作而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被施加至离合器机构的状态。图9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并且示出处于倚靠位置的体重重的乘客在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的作用下推靠座椅靠背的状态。图10是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的示意图,并且示出处于倚靠位置的体重重的乘客从图9的状态进一步被推动的状态。
为了更容易理解车辆用座椅1的内部结构,其中,车辆用座椅1包括座垫10和座椅靠背20,座椅靠背20包括主动头枕30,图1中省略了座椅的垫结构和表皮结构,并且图1中仅示出了内部框架结构。在下面的说明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分别指图中所指示的“上”、“下”、“前”、“后”、“左”和“右”方向;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和“右”方向是基于车辆用座椅1的。
首先,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的整体构造。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包括:座垫10,座垫10供乘客就座;就座的乘客用的座椅靠背20,该座椅靠背20包括主动头枕30,该主动头枕30支撑就座的乘客头部的后部。
将详细说明这些组成构件中的座椅靠背20和主动头枕30各自的框架结构。座椅靠背20的框架包括一对侧框架22和22、横跨各个侧框架22的上部延伸的上框架24、以及横跨各个侧框架22的下部延伸的下框架26。
侧框架22的下端通过倾角调整机构(未示出)被安装于座垫10的一对框架12和12的后端。由此,座椅靠背20能够相对于座垫10倾斜,并且座椅靠背20能够在其可倾斜的范围内被保持在期望的姿势。
一对保持件24a和24a被安装至上框架24。能够与稍后将说明的主动头枕30的一对支柱34、34的插入接合的支撑件24b被分别安装至保持件24a。主动头枕30由此能够被安装至座椅靠背20。
一对支撑件24b中的一个支撑件24b(图1中的右支撑件24b)设置有用于解除主动头枕30的锁定机构R的锁定的解锁构件(未示出)。解锁构件经由操作缆线80被连接至稍后将说明的第二摆动构件75。操作缆线80为双重结构缆线构件,包括具有筒状形状的外缆线82和被插入到外缆线82中以在外缆线82中可动的线状内缆线84。
操作缆线80的外缆线82的一端(上端)和内缆线84的一端(上端)被锁定(latch)至解锁构件。当拉力作用于内缆线84时,解锁构件通过杆38解除锁定机构R的锁定。
主动头枕30的框架包括:限定主动头枕30的轮廓的基部32,一体地安装于基部32的一对支柱34和34,以及通过联接机构(link mechanism)和拉伸弹簧(未示出)安装于基部32的支撑板36。在未发生车辆碰撞的通常时间,支撑板36由锁定机构R锁定,从而克服拉伸弹簧的恢复力与基部32大体上成一体。
支撑板36被构造成,当锁定机构R被解除锁定时,通过由拉伸弹簧的恢复力所操作的联接机构的作用,支撑板36相对于基部32瞬时地向前冲出。因此,能够瞬时地支撑乘客头部的后部。由于座椅靠背20和主动头枕30各自的框架结构均为已知构造,因此这里省略对它们进行额外的详细说明
现在将说明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离合器机构。如图2至图4所示,离合器机构包括基板40、压力接收构件50、连接臂60、第一摆动构件70和第二摆动构件75。下面分别对各个构造构件40、50、60、70和75进行说明。
基板40是形状为板状的构件,并构成离合器机构的基部。基板40被固定至下框架26的前表面。基板40形成有一对第一肋41和41、和具有长孔43的第二肋42。
压力接收构件50的形状大体为板状,以能够接收来自车辆用座椅1上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压力接收构件50经由销51被以可以绕沿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至形成于基板40的第一肋41和41。压力接收构件50被扭簧52施加沿图3中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的力,压力接收构件50朝该方向与用于支撑衬垫(pad,未示出)的屈曲弹簧(bent spring)28接触。压力接收构件50形成有肋54。
连接臂60具有大体弯折(dogleg)的形状,并且能够仅将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所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传递至稍后将说明的第一摆动构件70。连接臂60在连接臂的大体弯折的部位设置有销65。销65能够在形成于基板40的第二肋42中的长孔43中移动。另外,在连接臂60的一端安装有负重64。
连接臂60的基端经由销61被以可以绕沿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至形成于压力接收构件50的肋54。连接臂60被扭簧62施加沿图3中的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的力,连接臂60的销65朝该方向与长孔43的第一表面43a接触。
第一摆动构件70将座椅靠背负荷从连接臂60传递至稍后将说明第二摆动构件75。第一摆动构件70的形状为大体L状。第一摆动构件70包括肋73和圆弧面74,该肋73形成于第一摆动构件70的一端,该圆弧面74形成于第一摆动构件70的另一端的外周面。肋73将会被连接臂60的销65推动。肋73的纵向壁形成有第一切口73b,连接臂60的销65能够适配入该第一切口73b。换言之,第一切口73b能够接收连接臂60的销65。圆弧面74构成以稍后将说明的销71的轴线为圆心的同心圆。换言之,圆弧面74构成以第一摆动构件70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的一部分。
第一摆动构件70经由销71在第一摆动构件70的大体L状的折曲部处被以可以绕垂直于基板40的表面的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至基板。第一摆动构件70被扭簧72施加朝向第一摆动构件70的另一端与形成于基板40的第二钩45接触的方向(图4中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的力。
第二摆动构件75是通过来自第一摆动构件70的座椅靠背负荷牵引操作缆线80的构件。第二摆动构件75形成有肋78,位于第一摆动构件70的另一端的边缘70a推靠该肋78。操作缆线80的内缆线84的下端被锁定至第二摆动构件75。操作缆线80的外缆线82的下端被锁定至形成于基板40的第一钩44。操作缆线80是传递构件的一个示例。
第二摆动构件75的大体中央部经由销76被以可以绕垂直于基板40的表面的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至基板40的表面。第二摆动构件75被扭簧77施加朝向第二摆动构件75的肋78与第一摆动构件70的另一端的边缘70a接触的方向(图4中的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的力。
接着,将参考图5至图10说明离合器机构的操作。分别对体重轻的乘客就座在车辆用座椅1上的情况和体重重的乘客就坐在车辆用座椅1上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对体重轻的乘客就座在车辆用座椅1上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从图3所示的状态,乘客仅将背部倚靠于座椅靠背20,由此,压力接收构件50接收来自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连接臂60转动,使得连接臂60的销65在长孔43中向下移动。连接臂60的销65通过扭簧62(图5中未示出)作用于连接臂60的恢复力的作用而沿长孔43内的前表面43a和后表面43b中的前表面43a向下移动(见图5)。因此,仅乘客的倚靠动作而产生的座椅靠背负荷不会被传递至第一摆动构件70。
接着,从图5所示的状态,由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的发生,当压力接收构件50接收来自乘客的额外的座椅靠背负荷时,连接臂60转动,使得连接臂60的销65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在长孔43中进一步向下移动。由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的发生,向后的惯性力保持作用在连接臂60的负重64上,因此连接臂60的销65克服扭簧62作用于连接臂60的恢复力的作用而沿长孔43内的前表面43a和后表面43b中的后表面43b移动(见图6)。
由于连接臂60的销65然后在保持与第一摆动构件70的肋73的上边缘73a保持压接的状态下移动。换言之,连接臂60的销65推动第一摆动构件70的肋73的上边缘73a。因此,随同该移动动作,连接臂60的销65克服扭簧72的恢复力的作用而使第一摆动构件70转动(见图7)。因此,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座椅靠背负荷被传递至第一摆动构件70。
由于位于第一摆动构件70的另一端的边缘70a推动第二摆动构件75的肋78,因此第二摆动构件75也随同推压动作克服扭簧77的恢复力的作用而转动。操作缆线80的内缆线84由此被牵引,并且拉力作用于由此被牵引的内缆线84。因此,如上所述,锁定机构R被解除锁定,并且支撑板36朝向乘客头部的后部跳出(jump out)。
接着,对体重重的乘客就座在车辆用座椅1上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从图3所示的状态,由于乘客仅仅将背部倚靠于座椅靠背20,当压力接收构件50接收来自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时,如上面对体重轻的乘客的说明那样,连接臂60以连接臂60的销65在长孔43中向下移动的方式转动。
连接臂60的销65通过作用于连接臂60的扭簧62(图8中未示出)的恢复力的作用而沿长孔43内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前表面43a向下移动。连接臂60的销65位于第一摆动构件70的肋73的上边缘73a的下方(见图8)。因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仅乘客的倚靠动作而产生的座椅靠背负荷不会被传递至第一摆动构件70。
从图8所示的状态,由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的发生,当压力接收构件50接收来自乘客的额外的座椅靠背负荷时,连接臂60转动,使得连接臂60的销65以与上面对体重轻乘客所说明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在长孔43中进一步向下移动。此时,由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的发生,向后的惯性力保持作用在连接臂60的负重64上。因此,连接臂60的销65克服扭簧62作用于连接臂60的恢复力的作用而沿第一摆动构件70的肋73的纵向壁向下移动(见图9)。
连接臂60的销65于是在适配入(进入)第一摆动构件70的肋73的第一切口73b的状态下移动。换言之,连接臂60的销65在进入第一切口73的状态下推动肋73的第一切口73b。因此,随同该移动,如上面对体重轻的乘客所说明的那样,连接臂60的销65克服扭簧72的恢复力的作用使第一摆动构件70逐渐地转动(见图10)。因此,能够将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发生的座椅靠背负荷传递至第一摆动构件70。如上面对体重轻的乘客所说明的那样,主动头枕30能够朝向乘客头部的后部冲出。
根据上述构造,当体重轻的乘客就坐在车辆用座椅1上或者即使当体重重的乘客就座在车辆用座椅1上时,也能够仅将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传递至第一摆动构件70。因此,即使在乘客的体型有所差异时,也能够仅将由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传递至第一摆动构件70。
根据上述构造,连接臂60的销65推动肋73的上边缘73a或者在进入第一切口73b的状态下推动肋73的第一切口73b,以使摆动构件转动。然后,连接臂60的销65推动肋73的上边缘73a和肋73的第一切口73b中的哪一个取决于车辆碰撞之前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
根据上述构造,第二摆动构件75通过传递至第一摆动构件70的座椅靠背负荷而转动,并且由该转动动作来使拉力施加至操作缆线80,以由此解除锁定机构R的锁定。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摆动构件70的转动动作而解除锁定机构R的锁定。
根据上述构造,支撑板36能够通过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来朝向乘客头部的后部冲出。因此,当车辆从后方被碰撞时,支撑板36能够瞬时地接住乘客头部的后部。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一些典型实施方式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更。
在上述典型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口73b形成于第一摆动构件70的肋73的纵向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第一摆动构件70的肋73的纵向壁的第一切口73b的下方位置形成第二切口73c。换言之,肋73沿连接臂60的销65移动以使第一摆动构件70转动的方向形成有多个切口73b、73c。
如果如上所述地形成第二切口73c,则即使当乘客非常重时,连接臂60的销65也能适配进第二切口73c。因此,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座椅靠背负荷能够以与对典型实施例说明的体重重的乘客的情况的方式相同的方式传递至第一摆动构件70。具体地,连接臂60的销65所抵靠的区域被设置在三个位置处;即,肋73的上边缘73a、第一切口73b和第二切口73c。因此,离合器机构能够分别对体重轻的乘客、体重重的乘客和体重非常重的乘客进行适当的操作。
在上述典型实施方式中,设置了第二摆动构件75,并且操作缆线80被连接至第二摆动构件75。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如图12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机构那样,省略第二摆动构件75。
在上述典型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机构被用于激活主动头枕30。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机构可以用于响应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操作的任何装置。

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了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该离合器机构包括:被可转动地装配至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框架的压力接收构件;具有负重和销、并且被可转动地设置于压力接收构件的连接臂;以及摆动构件,该摆动构件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并且该摆动构件包括肋,该肋形成有能够接收连接臂的销的切口。在归因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而产生的惯性力作用于负重的情况下,当压力接收构件接收到车辆用座椅的乘客的座椅靠背负荷而转动时,连接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