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合链式驱动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03979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1356.0

申请日:

2009.08.27

公开号:

CN101670991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F 3/02申请日:20090827|||公开

IPC分类号:

B66F3/02

主分类号:

B66F3/02

申请人: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发明人:

须子友男; 中西耕平; 佐治智之; 竹内佳史; 上田敬; 柴田直人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8.9.9 JP 2008-23046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雒运朴;李 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啮合链驱动装置,无需设置辅助导向机构即实现工件的稳定的进退驱动,实现了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及轻质化,确保了关于其他构成部件的设计、装置整体的设置场所等的高自由度,实现了保养维护的容易化,减轻了工件搬进搬出的作业负担,而且在采用悬挂或悬臂支承形态时,也无需设置辅助导向机构,实现了工件的稳定的进退驱动。该装置(100)具有一对驱动用链轮(140)、一对啮合链(150)和驱动源(160),在啮合而一体化的内齿片(151)彼此以及外齿片(155)彼此分别对置的状态下,弯曲限制平坦面(151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啮合链式驱动装置,该啮合链式驱动装置具有:一对驱动用链轮,其以一对平行于设置面并列设置的转轴为中心在同一面内相互对置,并沿相反方向正反旋转;一对啮合链,其一方面通过该一对驱动用链轮相互啮合而成为一体,另一方面通过上述一对驱动用链轮而相互啮合脱离并分开;以及驱动源,其驱动上述一对驱动用链轮,该啮合链式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构成上述啮合链的内齿片及外齿片上分别形成保持链啮合姿势的弯曲限制平坦面,在利用上述驱动用链轮而啮合成为一体的内齿片彼此及外齿片彼此分别对置的状态下,上述弯曲限制平坦面相互面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限制平坦面鼓出形成,以使得一边相互干涉而弹性变形一边面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驱动用链轮而相互凹凸卡合的钩状啮合面和弯曲状啮合承接面分别形成在上述内齿片及外齿片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钩状啮合面或弯曲状啮合承接面的至少任一面上形成啮合区域,在该啮合区域处生成用于回避上述内齿片彼此及外齿片彼此的啮合开始时的干涉的干涉回避用间隙。

说明书

啮合链式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各种制造领域的制造设备、运输领域的运送设备、医疗福利领域的看护设备、艺术领域的舞台设备等中使用,使工件相对设置面平行进退移动的驱动装置,特别涉及采用啮合链作为进退动作的驱动介质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驱动装置,有使用相互啮合而一体升降的一对啮合链、所谓卡链(chuck chain)使重物等工件进行升降移动的驱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现有的驱动装置所使用的啮合链550中,对在各链节片555上形成的钩面555b的形状、销间距离及衬套间距离等进行了各种研究,而对于形成在钩面555b的片长度方向的相反侧区域而保持链啮合姿势的弯曲限制平坦面555a,却鲜有关于此的研究,如图11所示,通常情况下所形成的片外形,在使一对啮合链550相互啮合的状态下,会在相互对置的弯曲限制平坦面555a之间产生若干的间隙。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7092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1)
然而,在现有的驱动装置中,缘于上述的在弯曲限制平坦面555a之间产生间隙,导致各链节片555发生松动、或在相互对置的链节片555彼此间产生沿弯曲限制平坦面555a的相对偏移,无法确保相互啮合的一对啮合链550的刚性,因此需要设置防止一对啮合链550弯曲、倾斜来引导载荷支承部件510的稳定升降驱动的辅助导向机构590,例如如图12所示的在载荷支承部件510和设置地面侧之间设置由伸缩机构构成的辅助导向机构590,随之使得装置整体因该辅助导向机构590的设置而复杂化,存在损害了装置设计的自由度的问题。
另外,关于因上述的在弯曲限制平坦面555a之间产生间隙而引起的一对啮合链550的弯曲强度降低的问题,在如日本专利第3370928号公报记载的、以地面作为设置面而设置的安置设置形态的驱动装置来使用啮合链550的情况下,会因作用在一对啮合链550上的载荷支承部件510、工件等的重量而消除弯曲限制平坦面555a间产生的间隙而降低影响,但当以天棚面为设置面而设置的悬挂设置形态的驱动装置、或以垂直壁面为设置面而设置的悬臂支承形态的驱动装置来使用啮合链550时,上述问题会变得明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而做出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啮合链驱动装置,无需设置抑制啮合链的弯曲或倾斜的辅助导向机构即实现工件的稳定的进退驱动,实现了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及轻质化,确保了关于其他构成部件的设计、装置整体的设置场所等的高自由度,实现了保养维护的容易化,减轻了工件搬进搬出的作业负担,而且在采用以天棚面为设置面而设置的悬挂的设置形态、或以垂直壁面为设置面而设置的悬臂支承形态时,也无需设置辅助导向机构,实现了工件的稳定的进退驱动。
技术方案1中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来解决上述课题,即:啮合链式驱动装置具有:一对驱动用链轮,其以一对平行于设置面且并列设置的转轴为中心在同一面内相互对置,并沿相反方向正反旋转;一对啮合链,其一方面通过该对驱动用链轮相互啮合而成为一体,另一方面通过上述一对驱动用链轮而相互啮合脱离并分开;以及驱动源,其驱动上述一对驱动用链轮,在构成上述啮合链的内齿片及外齿片上分别形成保持链啮合姿势的弯曲限制平坦面,在利用上述驱动用链轮而啮合成为一体的内齿片彼此及外齿片彼此分别对置的状态下,上述弯曲限制平坦面相互面接触。
技术方案2中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来解决上述课题,即: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构成的基础上,上述弯曲限制平坦面鼓出形成,以使得一边相互干涉而弹性变形一边面接触。
技术方案3中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来解决上述课题,即: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构成的基础上,通过上述驱动用链轮而相互凹凸卡合的钩状啮合面和弯曲状啮合承接面分别形成在上述内齿片及外齿片上。
技术方案4中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来解决上述课题,即: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构成的基础上,在上述钩状啮合面或弯曲状啮合承接面的至少任一面上形成啮合区域,在该啮合区域处生成用于回避上述内齿片彼此及外齿片彼此的啮合开始时的干涉的干涉回避用间隙。
因此本发明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具有:一对驱动用链轮,其以一对平行于设置面且并列设置的转轴为中心在同一面内相互对置,并沿相反方向正反旋转;一对啮合链,其一方面通过一对驱动用链轮相互啮合而成为一体,另一方面通过一对驱动用链轮而相互啮合脱离并分开;以及驱动源,其驱动一对驱动用链轮,从而不仅能够对应驱动用链轮的正反旋转来匀速且迅速地实现啮合链的前端所支承的工件的进退动作,还可起到如下的特有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中的本发明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在构成啮合链的内齿片及外齿片上分别形成保持链啮合姿势的弯曲限制平坦面,在利用驱动用链轮而啮合成为一体的内齿片彼此及外齿片彼此分别对置的状态下上述弯曲限制平坦面相互面接触,从而抑制了内齿片和外齿片的松动、或在相互对置的内齿片彼此及外齿片彼此产生的沿弯曲限制平坦面的相对偏移,确保了相互啮合的一对啮合链的刚性,提高了弯曲强度,因此无需像现有的驱动装置那样设置抑制啮合链的弯曲、倾斜的辅助导向机构,可以实现工件的稳定的进退驱动。
尤其是在以天棚面为设置面而设置的悬挂设置形态、或以垂直壁面为设置面而设置的悬臂支承形态来使用本发明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时,也无需设置抑制啮合链的弯曲、倾斜的辅助导向机构,能够切实地将相互啮合的一对啮合链的链啮合姿势保持为一直线状而实现工件的稳定的进退移动。
另外,由于无需像上述那样设置抑制啮合链的弯曲、倾斜的辅助导向机构,因此可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及轻质化,能够避免装置构成的复杂化而确保关于装置设计,例如构成啮合链式驱动装置的其他构成部件设计、装置整体的设置场所等的高自由度。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避免设置辅助导向机构,能够在保养维护时不会因辅助导向机构而阻碍作业,实现安全且简便的维护作业,而且能够确保其他构成部件的更大的可动范围,尤其使得支承工件的啮合链的前端部分相对设置面接近到更为接近的位置,容易实现与啮合链式驱动装置的前后所设置的相关设备之间的同步,大幅地减轻了工件的搬入搬出的作业负担。
根据技术方案2中的本发明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除技术方案1记载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所具有的效果外,弯曲限制平坦面鼓出形成,以使得一边相互干涉而弹性变形一边面接触,使得相互对置的弯曲限制平坦面进行切实的面接触,而无需将内齿片及外齿片的片外形高精度地成形,从而能够减轻成形内齿片和外齿片的片外形所带来的作业负担。
根据技术方案3中的本发明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除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所具有的效果外,通过在内齿片和外齿片上分别形成钩状啮合面和弯曲状啮合承接面,使钩状啮合面和弯曲状啮合承接面在一对啮合链相互啮合之际相互凹凸卡合,从而能够切实地使内齿片彼此和外齿片彼此啮合而确保了一对啮合链的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4中的本发明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除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所具有的效果外,通过使生成干涉回避用间隙的啮合区域形成在钩状啮合面或弯曲状啮合承接面的至少任一面上,来避免一对啮合链的啮合开始时的钩状啮合面与弯曲状啮合承接面间的干涉,从而以消除相互对置的弯曲限制平坦面间的间隙的方式形成内齿片和外齿片之际,也能确保内齿片彼此、外齿片彼此的顺滑且切实的啮合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除去升降台和啮合链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驱动用链轮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啮合链的分解组装状态和啮合脱离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啮合链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表示外齿片彼此间的啮合姿势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外齿片彼此间的啮合开始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外齿片彼此间的啮合中途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外齿片彼此间的啮合结束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升降台处于下降最低位置的下降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现有的驱动装置中使用的构成啮合链的外齿片的啮合状态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驱动装置中使用的辅助导向机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如下:
100...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10...升降台;120...底板;130...转轴;140...驱动用链轮;150...啮合链;151...内齿片;151a...弯曲限制平坦面;151b...钩状啮合面;151c...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2...衬套;153...内链节单元;154...中间齿片;154a...弯曲限制平坦面;154b...钩状啮合面;154c...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5...外齿片;155a...弯曲限制平坦面;155b...钩状啮合面;155c...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6...连结销;157...滚子;160...驱动马达;161...马达侧链轮;162...传动链;163...同步齿轮组;170...链引导片;180...链收容机构;181...卷绕型链收容箱体;O...干涉回避用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啮合链式升降装置,只要为如下的装置,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为任意,该装置具备:一对驱动用链轮,其以一对平行于设置面并列设置的转轴为中心在同一面内相互对置,并沿相反方向正反旋转;一对啮合链,其一方面通过一对驱动用链轮相互啮合而成为一体,另一方面通过一对驱动用链轮而相互啮合脱离并分开;以及驱动源,其驱动一对驱动用链轮,在构成啮合链的内齿片及外齿片上分别形成保持链啮合姿势的弯曲限制平坦面,在利用驱动用链轮而啮合成为一体的内齿片彼此及外齿片彼此分别对置的状态下,上述弯曲限制平坦面发生相互面接触,由此无需设置抑制啮合链的弯曲或倾斜的辅助导向机构即实现工件的稳定的进退驱动,实现了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及轻质化,确保了关于其他构成部件的设计、装置整体的设置场所等的高自由度,实现了保养维护的容易化,减轻了工件搬进搬出的作业负担,而且在采用以天棚面为设置面而设置的悬挂的设置形态、或以垂直壁面为设置面而设置的悬臂支承形态时,也无需设置辅助导向机构,实现了工件的稳定的进退驱动。
例如,本发明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中使用的一对啮合链,只要可通过一对驱动用链轮而相互啮合成为一体且通过一对驱动用链轮而相互啮合脱离并分开,则其具体的链形态可为任意方式,例如,可以是具有滚子的链、不具有滚子的链,即、仅具有衬套的链、链宽方向上为一列单列的链、链宽方向上为两列以上的多列的链、或者对它们进行组合后得到的链等无论是什么组合都可以,而在采用链宽方向上为两列以上的多列啮合链的情况下,由于构成一对啮合链中一条的外齿片和内齿片,相对构成与之对置的另一条啮合链的外齿片和内齿片,在链宽方向的多列范围内分别呈钩状地多重且牢固地啮合,因此切实地抑制了啮合链在链宽方向上容易产生的弯曲,实现了链耐久性,故更为优选。
另外,在上述的啮合链中,还可以采用如下的衬套,即、一体地具有压入嵌合于内齿片的片侧压入部和直径大于片侧压入部的链轮啮合部的衬套,当采用此种衬套时,由于与衬套一体成形的链轮啮合部的特定的外周面与驱动用链轮稳定地接触,因此能够避免如使用滚子及衬套的链那样地、在与驱动用链轮啮合时滚子的中心相对于连结销或衬套的中心偏移而与驱动用链轮之间产生啮合振动或啮合噪声,而且由此避免衬套和驱动用链轮之间产生的啮合振动,从而能够避免链相互间在啮合时间上产生错时,因此不会给工件带来因该啮合时间的错时而产生的振动,可实现稳定的进退动作,而且可以高效地将驱动用链轮的旋转力传递给啮合链。
而且,本发明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不论设置面为安置设置形态的地面、还是作为悬挂设置形态的天棚面都不会给升降动作带来任何影响,甚至是悬臂支承形态的垂直壁面也不会给相当于上述升降动作的进退动作带来任何影响。
而且,在如上所述采用悬挂设置形态、悬臂支承形态情况下,采用安置设置形态时所使用的升降台并非必须的构成要素,可以使用其他手段将工件直接或间接安装到啮合链的端部上即可。
(实施例)
下面依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进行说明。
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除去升降台和啮合链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驱动用链轮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表示啮合链的分解组装状态和啮合脱离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啮合链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表示外齿片彼此间的啮合姿势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外齿片彼此间的啮合开始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外齿片彼此间的啮合中途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外齿片彼此间的啮合结束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升降台处于下降最低位置的下降状态的立体图。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如图1所示,是为了使搭载有重物(未图示)的升降台110相对设置地面平行升降而设置的装置。
此外,本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如图1、图2所示作为基本的装置构成具备:底板120,其安置在供上述升降台110平行升降的设置地面上;一对驱动用链轮140,其以一对平行于该底板120地平行并列设置的一对转轴130为中心在同一面内相互对置,并沿相反方向正反旋转;一对啮合链150,其通过与上述一对驱动用链轮140啮合脱离,来升降升降台110;上述升降台110,其设置在该啮合链150的上端而一体地升降;传动链162,其将动力传递给使上述一对驱动用链轮140旋转的同步齿轮组163;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160,其对该传动链162进行驱动;以及链引导片170,其设置在一对驱动用链轮140的对置的股间区域对一对啮合链150进行引导移动,通过以一对啮合链150直接支承托起搭载有工件的升降台110,从而不会浪费驱动马达160的马达转矩地进行传递。
此外,上述的一对啮合链150相对于升降台110配置为左右两组,成为所谓两根突出状态。
由此,即便在工件以偏置的状态搭载于升降台110上的情况下、或者在升降台110在上升最高位置附近存在升降台110容易在宽度方向上产生的横摆的危险的情况下,分别配置在升降台110左右两侧的一对啮合链150也能够将包括所搭载的工件在内的所有载荷量一分为二,以分担减轻该负荷的竖立状态进行升降。
另外,上述的传动链162,是由两组用来从马达侧链轮161向同步齿轮组163的从动侧链轮传递动力的滚子链构成,成为所谓两根搭设状态。
由此,将从马达侧链轮161向从动侧链轮传递的动力一分为二,减轻了传动负荷。
而且,即便配置为两组的传动链162中的一条断开,另一传动链162仍能使升降台110不至落下地进行动力传递。
另外,上述的驱动马达160具有由公知的蜗杆和涡轮(未图示)构成的减速机构。
由此,即使出现驱动障碍,仍会在蜗杆和涡轮之间形成相互啮合的阻力,起到所谓安全锁的功能。
此外,图1及图2中示出的符号161是一对同轴配置在具有减速机构的驱动马达160的输出轴侧的马达侧链轮161,图3中示出的符号163是同步齿轮组,用来进行从一对传动链162向一对驱动用链轮140的动力传递,且使之相互相反方向正反旋转。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中,如图3所示,在一对驱动用链轮140的对置的股间区域设置有链引导片170,该链引导片170使一对啮合链150引导移动,使得一对啮合链150在上升驱动时相互啮合而一体以独立状态上升,又使得一对啮合链150相互啮合脱离而分开。
另外,上述的具有减速机构的驱动马达160,如图1等所示,离开升降台110的下降最低位置而配置在其周边区域,即离开升降台110的投影下的区域而配置在该区域之外。
另外,上述的链收容机构180,如图1所示,也与驱动马达160相同,离开升降台110的下降最低位置而配置在其周边区域,即配置在升降台110的投影下的区域之外。
即,构成为:相互啮合脱离并分开的一对啮合链150中的一条,被收容在驱动马达160侧配置的由卷绕型的链收容箱181构成的链收容机构180内,并且一对啮合链150中的另一条,同样被收容在与驱动马达160对置的相反侧配置的、由卷绕型的链收容箱181构成的链收容机构180内。
因此,无需顾虑该驱动马达160或啮合链收容机构180的高度尺寸,而可以降低升降台110的下降最低位置、即可以实现升降台110的低位化,因此大幅减轻了将工件向升降台110搬出搬入的作业负担,且在升降机构的保养维护时驱动马达160或啮合链收容机构180不会成为妨碍作业的要因,而可以安全且简便地进行维护作业。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所使用的一对驱动用啮合链150,是所谓的、被称作卡链的部件,如图3~5所示,其中,将前后一对衬套152压入嵌合到左右一对分离配置的内齿片151中而形成内链节单元153,将该内连接单元153在链宽方向上隔着两块中间齿片154并列配置,并且利用前后一对连结销156压入嵌合到配置在链宽方向最外侧的外齿片155的前后一对销孔中,从而将多个内链节单元153在链长度方向上连结起来。
而且,在衬套152的外周外嵌有滚子157。
另外,本发明所使用的啮合链150中,通过将内链节单元153在链宽方向上并列配置,使构成一对啮合链150中一条的内齿片151、中间齿片154和外齿片155,和与之相对的构成另一啮合链150的内齿片151、中间齿片154和外齿片155在链方向的多列范围,分别呈钩状、所谓卡合状地多重且牢固地啮合,从而切实地抑制了容易在啮合链150的链宽方向上产生弯曲,而且提高了链宽方向上的与驱动用链轮140间的啮合平衡。
另外,如图3、4所示,一对啮合链150,分别对置配置在上述一对的驱动用链轮140而从水平方向偏转向垂直方向,同时相互对置的内齿片151彼此、外齿片155彼此和中间齿片154彼此,分别啮合到一起而一体地以自立状态上升,另外,利用上述一对驱动用链轮140能够使一对啮合链150从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偏转,且使内齿片151彼此、外齿片155彼此和中间齿片154彼此的啮合分别脱离而分开。
因此,利用图6至图9对本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最具特征的构成啮合链150的内齿片151、中间齿片154和外齿片155的具体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6所示,外齿片155具有从片基端部向对置的另一外齿片155侧延伸的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在该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的片长度方向的相反侧区域形成的钩状啮合面155b、和在该钩状啮合面155b和片基端部的股间区域形成的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5c。
如图6所示,上述的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构成为,在相互对置的一对啮合链150彼此啮合之际,在外齿片155’上形成的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和与上述外齿片155’对置且先行的外齿片155”上形成的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发生面接触,来保持链啮合姿势。
另外,如图6所示,该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以在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和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发生面接触之际,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和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鼓出形成,以使得相互干涉而弹性变形。
其中,图6所示的假想线表示现有的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啮合链550的链节片555上形成的弯曲限制平坦面555a的外形。
如图6所示,上述的钩状啮合面155b和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5c被设计成在相互对置的一对啮合链150彼此啮合之际,在外齿片155’上形成的钩状啮合面155b’及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5c’,和与上述外齿片155’对置的后续的外齿片155’”上形成的钩状啮合面155b’”及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5c’”凹凸卡合,来保持链啮合姿势。
另外,如图6所示,该钩状啮合面155b的啮合区域形成为在外齿片155’与外齿片155’”相互啮合之际,避免外齿片155’上形成的钩状啮合面155b’和外齿片155’”上形成的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5c’”的片基端部侧区域间的接触,而且避免外齿片155’”上形成的钩状啮合面155b’”与外齿片155’上形成的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5c’的片基端部侧区域间的接触,其结果,生成了避免啮合开始时的外齿片155’与外齿片155’”之间的干涉的干涉回避用间隙O,实现了顺滑且切实的啮合动作。
而且,内齿片151和中间齿片154与上述的外齿片155一样形成,分别具备弯曲限制平坦面151a、154a,钩状啮合面151b、154b,以及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1c、154c。
下面,基于图7至图9对一对啮合链150的啮合时的外齿片155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7所示,外齿片155’和外齿片155’”,以在链行进方向前方所压入嵌合的连结销156为中心分别从相互啮合脱离的状态向靠近的方向转动。
接着,如图8所示,外齿片155’和外齿片155’”,使各自的钩状啮合面155b’、155b’”及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5c’、155c’”滑动接触而在相互啮合的同时彼此靠近。
接着,如图9所示,外齿片155’通过使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与外齿片155”上形成的弯曲限制平坦面155a”面接触而得到定位,而外齿片155’与外齿片155’”则通过各自的钩状啮合面155b’、155b’”及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5c’、155c’”凹凸卡合而相互啮合。
而且,内齿片151和中间齿片154进行与上述的外齿片155同样的动作。
接着基于图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的升降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当升降台110达到上升最高位置时,一对啮合链150被一对驱动用链轮140从由链收容箱181构成的链收容机构180中分别陆续放出,该对啮合链150对搭载有由重物构成的工件(未图示)的升降台110的全部重量进行支承的同时,还根据具有减速机构的驱动马达160的输出而通过搭设为两根的传动链162实现匀速且迅速地上升。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当升降台110达到下降最低位置时,一对啮合链150被一对驱动用链轮140分别分开并拉入进由链收容箱181构成的链收容机构180中,一对啮合链150对搭载有重物(未图示)的升降台110的全部重量支承的同时,还根据具有减速机构的驱动马达160的输出而通过搭设为两根的传动链162实现匀速且迅速地下降。
由此得到的本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中,分别形成在构成啮合链150的内齿片151、中间齿片154和外齿片155上而保持链啮合姿势的弯曲限制平坦面151a、154a、155a,在因驱动用链轮140而啮合成一体的内齿片151彼此、中间齿片154彼此、以及外齿片155彼此分别对置的状态下而相互面接触。
因此,切实地抑制了内齿片151、中间齿片154和外齿片155的松动、及相互对置的内齿片151彼此、中间齿片154彼此、以及外齿片155彼此的沿弯曲限制平坦面151a、154a、155a的相对的偏移,确保了相互啮合的一对啮合链150的刚性提高了弯曲强度,因此无需像现有的驱动装置那样设置抑制啮合链150的弯曲、倾斜的辅助导向机构,可以实现工件的稳定的进退驱动。
尤其是在以天棚面为设置面而设置的悬挂设置形态、或以垂直壁面为设置面而设置的悬臂支承形态来使用本发明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时,也无需设置抑制啮合链150的弯曲、倾斜的辅助导向机构,能够切实地将相互啮合的一对啮合链150的链啮合姿势保持为一直线状而实现工件的稳定的进退移动。
另外,由于无需像上述那样设置抑制啮合链150的弯曲、倾斜的辅助导向机构,因此可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及轻质化,能够避免装置构成的复杂化而确保关于装置设计,例如构成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的其他构成部件设计、装置整体的设置场所等的高自由度。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避免设置辅助导向机构,能够在保养维护时不会因辅助导向机构而阻碍作业,实现安全且简便的维护作业,而且能够确保其他构成部件的更大的可动范围,尤其如图10所示,使得升降台110相对作为设置面的地面接近到更为接近的位置,即实现了升降台110的低位化,容易形成与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的前后所设置的相关设备(未图示)之间的同步,大幅地减轻了工件的搬入搬出的作业负担。
另外,本实施例的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中,由于未设置图12所示的在载荷支承部件510和设置地面侧之间设置来引导载荷支承部件510的稳定的升降驱动的辅助导向机构590,因此啮合链150无需支承该辅助导向机构590的重量,通过更小的升降推力即可使工件进行稳定的升降移动,可以提高啮合链式驱动装置100的允许搭载质量。
另外,相互对置的弯曲限制平坦面151a、154a、155a彼此间鼓出形成,以使得相互干涉而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面接触。
因此,使相互对置的弯曲限制平坦面151a、154a、155a彼此进行切实的面接触,而无需将内齿片151、中间齿片154和外齿片155的片外形高精度地成形,从而能够减轻成形内齿片151、中间齿片154和外齿片155所带来的作业负担。
另外,钩状啮合面151b、154b、155b与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1c、154c、155c分别形成在内齿片151、中间齿片154和外齿片155上。
因此,在一对啮合链150相互啮合之际,钩状啮合面151b、154b、155b与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1c、154c、155c相互凹凸卡合,从而能够使内齿片151彼此、中间齿片154彼此和外齿片155彼此切实地啮合,确保了一对啮合链150的刚性。
此外,生成干涉回避用间隙O的啮合区域,被设定在内齿片151、中间齿片154和外齿片155上所形成的钩状啮合面151b、154b、155b上。
因此,避免了一对啮合链150的啮合开始时的钩状啮合面151b、154b、155b与弯曲状啮合承接面151c、154c、155c间的干涉,因此在以消除了相互对置的弯曲限制平坦面151a、154a、155a间的间隙的方式形成内齿片151、中间齿片154和外齿片155之际,也能确保内齿片151彼此、中间齿片154彼此及外齿片155彼此的顺滑且切实的啮合动作,其效果极为显著。

啮合链式驱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啮合链式驱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啮合链式驱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啮合链式驱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啮合链式驱动装置.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啮合链驱动装置,无需设置辅助导向机构即实现工件的稳定的进退驱动,实现了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及轻质化,确保了关于其他构成部件的设计、装置整体的设置场所等的高自由度,实现了保养维护的容易化,减轻了工件搬进搬出的作业负担,而且在采用悬挂或悬臂支承形态时,也无需设置辅助导向机构,实现了工件的稳定的进退驱动。该装置(100)具有一对驱动用链轮(140)、一对啮合链(150)和驱动源(160),在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