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支架.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8037259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6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478339.9

申请日:

20120918

公开号:

CN202859182U

公开日:

201304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00,A61F2/07,A61F2/90

主分类号:

A61B17/00,A61F2/07,A61F2/90

申请人:

孙立忠,黄连军,许尚栋,刘冰

发明人:

孙立忠,黄连军,许尚栋,刘冰

地址: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干杨树甲16号综合楼2单元503室

优先权:

CN201220478339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韩登营;栗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覆膜支架,包括主体覆膜部、裸支架Ⅰ部和裸支架Ⅱ部,主体覆膜部和裸支架Ⅰ部、裸支架Ⅱ部连接为一体,裸支架Ⅰ部和裸支架Ⅱ部分别位于主体覆膜部的两个端侧,裸支架Ⅱ部为由自膨式金属丝构成的密网状结构。裸支架Ⅱ部的径向支撑力大于主体覆膜部的径向支撑力。本实用新型的覆膜支架,能够有效封堵血管内膜破口且对血管真腔进行有效塑形的同时,也能够增加主体覆膜部和血管壁的贴附性,并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覆膜部(10)、裸支架Ⅰ部(20)和裸支架Ⅱ部(30),所述主体覆膜部(10)和所述裸支架Ⅰ部(20)、所述裸支架Ⅱ部(30)连接为一体,所述裸支架Ⅰ部(20)和所述裸支架Ⅱ部(30)分别位于所述主体覆膜部(10)的两个端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裸支架Ⅱ部(30)为密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裸支架Ⅱ部(30)由自膨式金属丝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裸支架Ⅱ部(30)的径向支撑力大于所述主体覆膜部(10)的径向支撑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覆膜部(10)由涤纶膜缝在Z字形镍钛合金丝上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裸支架Ⅰ部(20)呈编织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介入的医疗器械,特别是指一种覆膜支 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腔内血管外科的迅速发展,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技术 已成为针对斯坦福(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措施,与 传统开放性的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较,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死亡率和 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目前使用的血管覆膜支架一般采用120-180mm的覆膜长度设计, 该设计一方面可以有效封堵胸主动脉夹层的第一破口,另外又能防止 胸8-12锥体平面肋间动脉的封堵,减少造成截瘫的风险。但是对于 一些假腔较大,真腔受压明显,或者已经出现脊髓或腹腔脏器供血障 碍的病例,往往需要更长的支架来撑开被压缩的真腔而保证腹腔脏器 和下肢的供血。对于上述的问题,临床上采用在覆膜支架远端再放置 一个自膨胀式裸支架,虽然该方式能够保证对血管真腔的有效扩张, 防止了肋间动脉,腹腔干,肾动脉等分支血管的封堵,减少了覆膜支 架远端对血管壁的继发性损伤,但由于该技术在运用时需要使覆膜支 架与裸支架之间有大致20mm的重叠,而会造成由于重叠部分的支承 力过大而发生继发性的血管损伤的危险,并且该方式会延长手术时 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该覆 膜支架在能够保证对血管真腔有效塑性的前提下,避免了由于支架重 叠部分的支撑力过大而造成的继发性血管损伤,同时缩短了手术时 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覆膜支架,包括主体覆膜部、裸支架Ⅰ部和裸 支架Ⅱ部,所述主体覆膜部和所述裸支架Ⅰ部、所述裸支架Ⅱ部连接 为一体,所述裸支架Ⅰ部和所述裸支架Ⅱ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覆膜部 的两个端侧。

在上述结构中,主体覆膜部能够有效封堵血管内膜破口,裸支架 部分能够对血管真腔进行有效塑形,并且增加了主体覆膜部和血管壁 的贴附性,又由于裸支架部分与主体覆膜部一体连接,因此能够保证 对血管真腔的支撑力的连续性,并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裸支架Ⅱ部为密网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裸支架Ⅱ部由自膨式金属丝构成。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裸支架Ⅱ部的径向支撑力大于所述主体覆 膜部的径向支撑力。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主体覆膜部由涤纶膜缝在Z字形镍钛合金 丝上构成。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裸支架Ⅰ部呈编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覆膜支架,通过在主体覆膜部的两端设置与其连接 为一体的裸支架,能够有效封堵血管内膜破口且对血管真腔进行有效 塑形的同时,也能够增加主体覆膜部和血管壁的贴附性,并且能够缩 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侧支型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覆膜支架;10:主体覆膜部;20:裸支架Ⅰ部;30裸支架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 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该覆膜支架1整体呈筒状形,包括主体覆膜 部10、裸支架Ⅰ部20和裸支架Ⅱ部30。

裸支架Ⅰ部20连接设置在主体覆膜部10的头端侧(图中左侧), 裸支架Ⅱ部30连接设置在主体覆膜部10的尾端侧(图中右侧),主 体覆膜部10保留目前常用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结构,即,由涤纶膜 缝在Z字形镍钛合金丝上构成,裸支架Ⅰ部20与常用的覆膜支架的 头端侧的裸支架相同,呈Z字形或编织结构,用于覆膜支架1的输送。

裸支架Ⅱ部30由自膨式金属丝构成密网状结构,可以为镍钛合 金丝编织,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激光雕刻技术,网状结构的网孔直径在 例如0.5-10mm之间,裸支架Ⅱ部30与主体覆膜部10的金属丝相连 接,根据使用的部位及患者的不同,覆膜支架1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型 号而具有不同的直径和长度,另外,设置裸支架Ⅱ部30的径向支撑 力稍大于主体覆膜部10的尾端侧的径向支撑力,以增加覆膜支架尾 端与血管壁的贴附性。

在对该覆膜支架1进行释放操作时,首先将覆膜支架1压缩后装 入输送器,然后将该输送器装置送入待修复的血管内进行定位,后撤 外鞘管使覆膜支架1的主体覆膜部10及裸支架部分先后释放并贴附 血管壁,撤出输送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 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 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覆膜支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覆膜支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覆膜支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覆膜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覆膜支架.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5918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4.10 CN 202859182 U *CN202859182U* (21)申请号 201220478339.9 (22)申请日 2012.09.18 A61B 17/00(2006.01) A61F 2/07(2013.01) A61F 2/90(2013.01) (73)专利权人 孙立忠 地址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干杨树甲 16 号 综合楼 2 单元 503 室 专利权人 黄连军 许尚栋 刘冰 (72)发明人 孙立忠 黄连军 许尚栋 刘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

2、通合伙 ) 11017 代理人 韩登营 栗涛 (54) 实用新型名称 覆膜支架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覆膜支架, 包括主体覆膜 部、 裸支架部和裸支架部, 主体覆膜部和裸支 架部、 裸支架部连接为一体, 裸支架部和裸 支架部分别位于主体覆膜部的两个端侧, 裸支 架部为由自膨式金属丝构成的密网状结构。裸 支架部的径向支撑力大于主体覆膜部的径向支 撑力。 本实用新型的覆膜支架, 能够有效封堵血管 内膜破口且对血管真腔进行有效塑形的同时, 也 能够增加主体覆膜部和血管壁的贴附性, 并且能 够缩短手术时间。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

3、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覆膜支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覆膜部 (10) 、 裸支架部 (20) 和裸支架部 (30) , 所述主体覆膜部 (10) 和所述裸支架部 (20) 、 所述裸支架部 (30) 连接为一体, 所述裸支架部 (20) 和所述裸支架部 (30) 分别位于所述主体覆膜部 (10) 的两个端 侧。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覆膜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裸支架部 (30) 为密网状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覆膜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裸支架部 (30) 由。

4、自膨式金属 丝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覆膜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裸支架部 (30) 的径向支撑力 大于所述主体覆膜部 (10) 的径向支撑力。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覆膜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覆膜部 (10) 由涤纶膜缝在 Z 字形镍钛合金丝上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覆膜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裸支架部 (20) 呈编织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859182 U 2 1/2 页 3 覆膜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介入的医疗器械, 特别是指一种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腔内血管外科的迅速发展, 。

5、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技术已成为针对斯坦 福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措施, 与传统开放性的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较, 具 有创伤小, 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 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0003 目前使用的血管覆膜支架一般采用 120-180mm 的覆膜长度设计, 该设计一方面可 以有效封堵胸主动脉夹层的第一破口, 另外又能防止胸 8-12 锥体平面肋间动脉的封堵, 减 少造成截瘫的风险。但是对于一些假腔较大, 真腔受压明显, 或者已经出现脊髓或腹腔脏 器供血障碍的病例, 往往需要更长的支架来撑开被压缩的真腔而保证腹腔脏器和下肢的供 血。 对于上述的问题, 临床上采用在覆膜支。

6、架远端再放置一个自膨胀式裸支架, 虽然该方式 能够保证对血管真腔的有效扩张, 防止了肋间动脉, 腹腔干, 肾动脉等分支血管的封堵, 减 少了覆膜支架远端对血管壁的继发性损伤, 但由于该技术在运用时需要使覆膜支架与裸支 架之间有大致 20mm 的重叠, 而会造成由于重叠部分的支承力过大而发生继发性的血管损 伤的危险, 并且该方式会延长手术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 该覆膜支架在能够保 证对血管真腔有效塑性的前提下, 避免了由于支架重叠部分的支撑力过大而造成的继发性 血管损伤, 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覆膜支架, 。

7、包括主体覆膜部、 裸支架部和裸支架部, 所述主 体覆膜部和所述裸支架部、 所述裸支架部连接为一体, 所述裸支架部和所述裸支架 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覆膜部的两个端侧。 0006 在上述结构中, 主体覆膜部能够有效封堵血管内膜破口, 裸支架部分能够对血管 真腔进行有效塑形, 并且增加了主体覆膜部和血管壁的贴附性, 又由于裸支架部分与主体 覆膜部一体连接, 因此能够保证对血管真腔的支撑力的连续性, 并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0007 本实用新型优选, 所述裸支架部为密网状结构。 0008 本实用新型优选, 所述裸支架部由自膨式金属丝构成。 0009 本实用新型优选, 所述裸支架部的径向支撑力大于所述主体。

8、覆膜部的径向支撑 力。 0010 本实用新型优选, 所述主体覆膜部由涤纶膜缝在 Z 字形镍钛合金丝上构成。 0011 本实用新型优选, 所述裸支架部呈编织结构。 0012 本实用新型的覆膜支架, 通过在主体覆膜部的两端设置与其连接为一体的裸支 架, 能够有效封堵血管内膜破口且对血管真腔进行有效塑形的同时, 也能够增加主体覆膜 部和血管壁的贴附性, 并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说 明 书 CN 202859182 U 3 2/2 页 4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表示侧支型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标记说明 0015 1: 覆膜支架 ; 10: 主体覆膜部 ; 20: 裸支架部 ; 3。

9、0 裸支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覆膜支架的结构 示意图, 该覆膜支架 1 整体呈筒状形, 包括主体覆膜部 10、 裸支架部 20 和裸支架部 30。 0017 裸支架部 20 连接设置在主体覆膜部 10 的头端侧 (图中左侧) , 裸支架部 30 连 接设置在主体覆膜部 10 的尾端侧 (图中右侧) , 主体覆膜部 10 保留目前常用的胸主动脉覆 膜支架结构, 即, 由涤纶膜缝在Z字形镍钛合金丝上构成, 裸支架部20与常用的覆膜支架 的头端侧的裸支架相同, 呈 Z 字形或编织结构, 用于覆膜支架 1 的输送。 0018 裸支架。

10、部 30 由自膨式金属丝构成密网状结构, 可以为镍钛合金丝编织, 也可以 采用不锈钢激光雕刻技术, 网状结构的网孔直径在例如0.5-10mm之间, 裸支架部30与主 体覆膜部 10 的金属丝相连接, 根据使用的部位及患者的不同, 覆膜支架 1 可以设置成不同 的型号而具有不同的直径和长度, 另外, 设置裸支架部 30 的径向支撑力稍大于主体覆膜 部 10 的尾端侧的径向支撑力, 以增加覆膜支架尾端与血管壁的贴附性。 0019 在对该覆膜支架1进行释放操作时, 首先将覆膜支架1压缩后装入输送器, 然后将 该输送器装置送入待修复的血管内进行定位, 后撤外鞘管使覆膜支架1的主体覆膜部10及 裸支架部分先后释放并贴附血管壁, 撤出输送器。 00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2859182 U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59182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