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止动器结构.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803668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25144.5

申请日:

2008.09.05

公开号:

CN101766033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4R 9/02申请公布日:201006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R 9/02申请日:20080905|||公开

IPC分类号:

H04R9/02; B06B1/04; H04M1/06; H04M1/21; H04R1/00

主分类号:

H04R9/02

申请人: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上田稔; 津岛直树; 熊谷隆行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7.09.13 JP 237471/200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谢丽娜;关兆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在掉落等受到冲击时,具备防止音圈和磁回路部的冲撞以及悬架的塑性变形等的耐冲击性,同时可以增加磁回路部分的重量,提高体感振动产生时的振动量。通过将外壳端面用作止动器,防止磁回路部和安装于隔膜的音圈之间的接触,并且扩大磁回路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而增加重量,增加体感振动产生时的振动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具有使用由设有音圈的隔膜构成的音响重放部以及设有磁铁的磁回路部的驱动结构,
在具有筒型形状的外壳的一侧开口部设置上述音响重放部,
经由悬架将上述磁回路部支撑在上述外壳的内壁上,
该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特征在于,
使上述磁回路部从上述外壳的另一端开口部突出,在掉落等冲击时能够与上述另一端开口部的外壳端面接触地支撑该磁回路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其中,
关于磁回路部和外壳端部的接触部,在至少一方设有弹性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其中,
上述磁回路部被收纳于上述外壳的另一端开口部上安装的具有筒型形状的盖内部,将上述磁回路部外边缘部到盖内壁间的距离,以上述内壁之间的相向距离为基准设定为2.5%以下。

说明书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止动器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在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移动体通信设备的一部分机种中,搭载具有以下功能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从而通过单一的配件而产生两个功能:通过安装有音圈的隔膜产生的音响重放功能;和通过设有磁铁的磁回路部产生的体感振动产生功能。
上述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在其用途上要求即使搭载的移动体通信设备因掉落等受到冲击也承受得住的耐冲击性,特别是关于对特性的影响较大的音圈和悬架,采用防止在受到冲击时破损及塑性变形的结构。
作为这种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结构,具有JP特开2000-278794(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通过在上述磁回路部设置凸部,在搭载的设备因掉落等受到冲击时,防止上述磁回路部和音圈的冲撞。
此外,在JP特开2007-175570(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中,除了提高上述耐冲击性的效果以外,通过将悬架外轮部作为止动器使用,而可以抑制厚度方向的尺寸,实现配件整体的薄型化。
除了上述优点以外,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无需在磁回路部设置作为止动器发挥功能的凸部,因此在有限的尺寸内可以确保磁回路部的重量,在为薄型结构的同时可以维持使用者能够充分感知的振动量。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278794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7-17557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在其结构上存在被外壳内壁限制了磁回路部的直径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中在其结构上,由于对悬架要求用于作为止动器发挥功能的刚性以及用于产生体感振动的弹性双方,因此具有必须根据规格强固悬架外轮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种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其不用增加配件个数就可以获得止动器效果,并且可以使得磁回路部的直径大于外壳内径。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动态型结构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中,将设有磁铁的磁回路部配置成从外壳的开口部突出,并经由悬架支撑以能够与外壳端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成为将外壳端面作为止动器发挥功能的结构。因此,磁回路部的外径尺寸不会被外壳内壁限制,可以将磁回路部的直径设定得比现有的大。
此外,通过将外壳端面用作止动器,在掉落等受到冲击时,即使磁回路部冲撞,也可以防止止动器和磁回路部双方的变形及破损。
此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具有上述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中,在作为止动器发挥功能时的接触部设有弹性材料。因此,在框体掉落等受到冲击时,通过与止动器的接触而可以缓和磁回路部受到的冲击。
此外,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通过将磁回路部外边缘部和盖内壁间的空隙,以与相对于该盖内壁处于相向位置的另一盖内壁之间的距离为基准设定为2.5%以下,从而可以限制夹着磁回路部的盖上下间的空气的流动,可以在体感振动产生时获得带域幅度平坦的振动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外壳的悬架安装部。
标号说明
1防尘罩
2隔膜主体
3音圈
4极片
5磁铁
6磁轭
6b磁轭侧悬架安装部
7悬架
7b磁轭安装部
7e外壳安装部
8外壳
8e外壳侧悬架安装部
9盖
10接点端子
cV槽
f止动器机构
g磁空隙
h磁回路部的侧面和盖内壁的间隔
i盖内壁之间的相向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透视图。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采用了长方形的平面形状,易于进行向安装基板的组装。
此外,在粘贴有防尘罩1的隔膜主体2的角部设置有V槽c,从而成为在音响重放时避免了集中于隔膜主体2的角部上的挠曲的结构。
图2表示图1的a-a’剖面的侧剖视图。由图2可知,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通过将外壳端部作为止动器使用,而可以使得磁轭6的外径比外壳8的内壁大。
此外,由于采用了将外壳端部作为耐冲击用的止动器的结构,因此与现有的设置有止动器的外壳相比,由极片4、磁铁5、磁轭6构成的磁回路部相对于外壳8的组装变得容易,并且在掉落等受到冲击时,可以具备作为对上述磁回路部的止动器发挥功能所必要的充足的强度。
图3表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分解透视图。由图3可知,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在设置有防尘罩1的隔膜主体2上安装音圈3,而构成了音响重放部。
此外,通过具有框状的平面形状的悬架7将产生体感振动的磁回路部支撑在由外壳8和盖9构成的框体的内部,并且将上述音响重放部的音圈配置在上述磁回路部的磁空隙g中,从而构成了动态结构的驱动机构,成为通过经接点端子10输入到音圈3的信号的频率来控制上述音响重放部和磁回路部的振动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框状的悬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维持了磁回路部的振幅的同时减少了外壳内部中的悬架的可动范围。因此,可以不妨碍悬架的动作地增加磁轭的体积,可以增加体感振动产生时的振动量。
此外,通过在设于磁轭6上的悬架安装部6b附近设置与悬架的变形例对应的梯度,防止掉落等冲击时的悬架的塑性变形,并且通过采用梯度形状,可以不妨碍悬架的动作地增加位于悬架下部的磁轭的体积。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体感振动产生时的振动量而采用了框状的悬架7,但根据相同的技术见地,通过采用现有的板状的悬架也可以获得同样的耐冲击性。
图4示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外壳8的悬架安装部8e。由图4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外壳8侧的悬架安装部8e,设置有与安装部7e的形状对应的凹部。
因此,易于进行悬架安装时的定位,并且在悬架安装后通过向凹部填充粘合剂而可以增加悬架的固定强度,在掉落等受到冲击时可以防止磁回路部从外壳8脱落。
除了上述效果以外,在本实施例中将磁回路部的侧面和盖9内壁之间的间隔h,以彼此相对的盖9内壁之间的相向距离i为基准设定为2.5%以下。因此,成为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内部的夹着磁回路部的上下空间中的空气的移动量得到限制、磁回路部下面的空气被用作阻尼器(Damper)的内部结构,在体感振动产生时能够获得平坦的振动特性。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实施例记载的结构,能够获得不用增加配件个数就可以附加基于止动器效果的耐冲击性并且增加体感振动产生时的振动量的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止动器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止动器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止动器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止动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的止动器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在掉落等受到冲击时,具备防止音圈和磁回路部的冲撞以及悬架的塑性变形等的耐冲击性,同时可以增加磁回路部分的重量,提高体感振动产生时的振动量。通过将外壳端面用作止动器,防止磁回路部和安装于隔膜的音圈之间的接触,并且扩大磁回路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而增加重量,增加体感振动产生时的振动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