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920111.3 (22)申请日 2016.10.21 (71)申请人 沃康 (上海) 家具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奉贤区新杨公路3760号207室 (72)发明人 张文波 黄云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代理人 李艳霞 (51)Int.Cl. A61B 5/11(2006.01) A61B 5/0205(2006.01) A61B 5/00(2006.01) H04L 29/08(2006.01) G08C 17/02。
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 统, 它包括睡眠检测终端和智能终端, 睡眠检测 终端与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 睡眠检测终端设 置在床体上, 睡眠检测终端包括主控模块、 上下 床检测模块、 睡眠检测模块、 语音检测模块、 身体 体征检测模块、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 上下床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是否进入监 测区域内、 上床时间和下床时间; 睡眠检测模块 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睡眠状态数据; 语音检测模 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是否出现恶梦惊吓声音或 说梦话; 身体体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 生理特征参数; 。
3、主控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第 一无线通信模块以预设的时间间隔发送给智能 终端; 智能终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并进行相应报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6333690 A 2017.01.18 CN 106333690 A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睡眠检测终端和智能终端, 所 述睡眠检测终端与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睡眠检测终端设置在床体上, 所述睡眠检 测终端包括主控模块以及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上下床检测模块、 睡眠检测模块、 语音检 测模块、 身体体征检测模块、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上下床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
4、护者是否进入监测区域内、 上床时间和下床时间; 所述睡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睡眠状态数据; 语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是 否出现恶梦惊吓声音或说梦话; 所述身体体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生理特征参 数; 所述主控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以预设的时间间隔发送给 智能终端; 所述智能终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并进行相应报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床检测 模块采用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睡眠检测模 块包括人眼检测模块和人体姿势检测模。
5、块, 所述人眼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眼睛是 否睁开, 所述人体姿势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是否处于躺下的睡眠姿势。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体 体征检测模块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睡眠 检测终端中还设置有环境检测模块, 所述环境检测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环境检测模 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当前睡眠环境参数。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睡眠 检测终端中还设置有照明模块, 所述照明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照。
6、明模块采用LED灯或 白炽灯。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 终端中设置有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检测区域判断模块、 睡眠状态判断模块和报警模块, 所述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睡眠检测终端进行通信, 所述检测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被 监护者是否在检测区域内, 所述睡眠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被监护者的睡眠状态, 所述报 警模块用于发出报警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 终端中还设置有显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查看和显示当前睡眠检测终端的检测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
7、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 终端中还设置有闹钟设定模块, 所述闹钟设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计的事件设定相应闹 铃。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 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中还设置有后台服务器, 所述智能终端与后台服务器进行网络通 信, 所述后台服务器用于对接收到的睡眠监控数据、 生理特征参数和环境检测数据进行分 析, 并生成健康分析报告和环境分析报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333690 A 2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
8、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 各种平板电脑、 手机和游戏机等电子 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 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深夜还躺在床上看视频、 聊天、 玩游 戏等。 长期的不规律睡眠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身体发育, 而且由于睡眠不足会导致孩 子白天无精打采, 严重影响其学习成绩。 因此, 孩子的睡眠状况是许多家长所关心的。 然而, 家长由于工作、 睡眠等需要, 不可能一直陪伴在睡着的孩子旁边。 如果存在一种监控系统, 当孩子的睡眠状况出现问题时, 可以及时通知家长, 让家长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进行 解决, 这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与能够。
9、让家长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 0003 目前已有的家庭用视频监控系统大多是通过安装摄像头来对孩子室内的情况进 行监控, 其存在以下问题: 1)受晚上黑暗环境的影响, 监控图像模糊, 无法对孩子的睡眠状 况进行判断。 2)监控图像无法实时监测孩子的体温、 心跳、 呼吸情况等体征状况。 3)摄像头 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而且会让孩子产生被监视的感觉,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影响 家庭和谐。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 统, 该系统能够让监护者在及时了解被监护者的睡眠和体征状况的同时, 不侵犯被监护者 的隐私空间。 0005 为实。
10、现以上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包括睡眠检测终端和智能终端, 所述睡眠检测终端与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睡眠检 测终端设置在床体上, 所述睡眠检测终端包括主控模块以及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上下床 检测模块、 睡眠检测模块、 语音检测模块、 身体体征检测模块、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 块; 0006 所述上下床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是否进入监测区域内、 上床时间和下床时 间; 所述睡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睡眠状态数据; 所述语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 监护者是否出现出现恶梦惊吓声音或说梦话; 身体体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生理 特征参数; 00。
11、07 所述主控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以预设的时间间 隔发送给所述智能终端; 0008 所述智能终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并进行相应报警。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上下床检测模块采用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睡眠检测模块包括人眼检测模块和人体姿势检测模块, 所述人眼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眼睛是否睁开, 所述人体姿势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是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6333690 A 3 否处于躺下的睡眠姿势。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身体体征检测模块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睡眠检测终端中。
12、还设置有环境检测模块, 所述环境检测模块与主 控模块连接, 所述环境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护者当前睡眠环境参数。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睡眠检测终端中还设置有照明模块, 所述照明模块与主控模块连 接, 所述照明模块采用LED灯或白炽灯。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智能终端中设置有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检测区域判断模块、 睡眠状 态判断模块和报警模块,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睡眠检测终端进行通信, 所述 检测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被监护者是否在检测区域内, 所述睡眠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 被监护者的睡眠状态,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发出报警信息。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智能终端中还设置有显示模。
13、块,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查看和显示当 前睡眠检测终端的检测状态。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智能终端中还设置有闹钟设定模块, 所述闹钟设定模块用于根据 预先设计的事件设定相应闹铃。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中还设置有后台服务器, 所述智能终 端与后台服务器进行网络通信, 所述后台服务器用于对接收到的睡眠监控数据、 生理特征 参数和环境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并生成健康分析报告和环境分析报告。 0018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设置睡眠检测终端和 智能终端, 对被监护者是否进入监测区域、 是否进入睡眠状态、 是否出现恶梦惊吓声音或说 梦话以及被。
14、监护者的生理特征参数进行检测, 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智能终端, 由智能终端 对用户的睡眠质量和身体体征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报警。 本发明不仅能够让 监护者及时了解被监护者的睡眠质量还能够了解被监护者的体征状况, 同时不侵犯被监护 者的隐私空间。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 睡眠检测终端; 11、 主控模块; 12、 上下床检测模块; 13、 睡眠检测模块; 131、 人眼检测模块; 132、 人体姿势检测模块; 14、。
15、 语音检测模块; 15、 身体体征检测模块; 16、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17、 电源模块; 18、 环境检测模块; 19、 照明模块; 2、 智能终端; 21、 第二无 线通信模块; 22、 检测区域判断模块; 23、 睡眠状态判断模块; 24、 报警模块; 25、 显示模块; 26、 闹钟设定模块; 3、 后台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3 如图1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其包括睡眠检测终端 1和智能终端2。 睡眠检测终端1与智能终端2进行无线通信。 睡眠检测终端1设置在床体上。 睡眠检测终端1包括主控模块。
16、11以及与主控模块11连接的上下床检测模块12、 睡眠检测模 块13、 语音检测模块14、 身体体征检测模块15、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6和电源模块17。 进一步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6333690 A 4 地,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6采用蓝牙通信模块或WiFi通信模块。 电源模块17可以采用电池模 组、 可充放电的锂电池或家用市电模组。 0024 其中, 上下床检测模块12用于检测被监护者是否进入监测区域内、 上床时间和下 床时间, 并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给主控模块11。 上下床检测模块12采用红外传感器或超声 波传感器。 上下床检测模块12可以设置在床体的扶梯上。 0025 睡。
17、眠检测模块13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睡眠状态数据。 其中, 睡眠状态数据包括但 不限于 “上床睡觉时间” 、“睡眠时间” 、“起床时间” 、“再次上床时间” 、“再次睡眠时间” 、“醒 来时间” 。 睡眠检测模块13可以设置在床体的床垫内部、 床体的四周或床的底板上。 当睡眠 检测模块13采用重力传感器时, 重力传感器设置在床体的底板上。 0026 进一步地, 睡眠检测模块13包括人眼检测模块131和人体姿势检测模块132。 人眼 检测模块131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眼睛是否睁开, 并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给主控模块11。 0027 人体姿势检测模块132用于检测被监护者是否处于躺下的睡眠姿势, 并将检测。
18、到 的信号发送给主控模块11。 人体姿势检测模块132采用压力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重力传感 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人体姿势检测模块132采用重力传感器时, 重力传感 器设置在床体的底板上。 0028 语音检测模块14用于检测被监护者是否出现恶梦惊吓声音及说梦话等情况, 并将 检测到的信号发送给主控模块11。 0029 身体体征检测模块15用于检测被监护者的生理特征参数, 包括但不限于体温、 呼 吸和心跳等。 身体体征检测模块15将检测到的生理特征参数发送给主控模块11。 身体体征 检测模块15采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传感器。 采用接触式传感器时, 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手环 套在被监护。
19、者的手腕上。 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时, 可以采用带无线通信功能的生理特征参 数检测传感器。 0030 主控模块11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6以预设的时间间隔发 送给智能终端2。 智能终端2中设置有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1、 检测区域判断模块22、 睡眠状态 判断模块23和报警模块24。 进一步地, 报警模块24采用声音或图像报警, 对于不同的监控功 能, 采用不同的声音或图像变化。 0031 根据接收到的被监护者是否进入监测区域内、 上床时间和下床时间, 检测区域判 断模块22判断被监护者是否在检测区域内。 如果在预定的睡眠时间段内被监护者不在监测 区域内, 且被监护者离开床体的时间。
20、超过预定值, 则智能终端2中的报警模块24发出报警信 息。 0032 睡眠状态判断模块23根据接收到的被监护的眼部状态信息、 人体姿势状态信息、 梦魇状态信息或人体生理特征参数, 对被监护者的睡眠状态进行判断。 上下床检测模块12 的检测结果、 人眼检测模块131的检测结果、 人体姿势检测模块132的检测结果、 语音检测模 块14的检测结果以及身体体征检测模块15的检测结果可以单独作为智能终端2是否需要发 出报警信息的判断标准, 也可以多个检测结果相互结合, 共同作为智能终端2是否需要发出 报警信号的判断标准。 0033 智能终端2根据接收到的被监护者的眼睛睁着或闭着的状态信息, 判断被监护者。
21、 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如果在预定的睡眠时间段内被监护者的眼睛仍然睁着, 判定被监护者 处于非睡眠状态, 则智能终端2发出报警信息。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6333690 A 5 0034 智能终端2根据接收到的被监护者是处于躺下的睡眠姿势还是处于站立、 坐着或 蹲下等非睡眠姿势的状态信息, 判断被监护者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如果在预定的睡眠时间 段内被监护者处于非睡眠姿势, 判定被监护者处于非睡眠状态, 则智能终端2发出报警信 息。 0035 智能终端2根据接收到的被监护者出现恶梦惊吓声音或说梦话的状态信息, 判断 被监护者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如果在预定的睡眠时间段内被监护者出现。
22、恶梦惊吓声音或说 梦话的情况, 判定被监护者处于睡眠状态。 0036 智能终端2根据接收到的被监护者的生理特征参数, 判断被监护者是否处于睡眠 状态。 当被监护者处于非睡眠状态时, 智能终端2发出报警信息。 0037 上述实施例中, 睡眠检测终端1中还设置有环境检测模块18, 环境检测模块18与主 控模块11连接。 环境检测模块18可以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当前睡眠环境中的温度、 湿度、 光 线、 二氧化碳浓度、 氧气浓度和噪声分贝等。 0038 上述实施例中, 睡眠检测终端1中还设置有照明模块19, 照明模块19与主控模块11 连接。 照明模块19用于为监控区域提供照明。 照明模块19采用LED灯。
23、或白炽灯。 当照明模块 19采用LED灯时, LED灯设置在床体的底部, 在照亮监控区域的同时也可以照亮下床的楼梯。 0039 上述实施例中, 智能终端2中还设置有显示模块25, 显示模块25用于查看和显示当 前睡眠检测终端1的检测状态。 0040 上述实施例中, 智能终端2中还设置有闹钟设定模块26, 闹钟设定模块26用于根据 预先设计的事件, 设定相应闹铃, 提示监护人提醒被监护人注意时间。 0041 上述实施例中, 如图2所示, 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中还设置有后台服 务器3, 智能终端2与后台服务器3进行网络通信。 后台服务器3用于接收从智能终端2上传输 过来的一段时间内的睡眠。
24、监控数据、 生理特征参数和环境检测数据, 并利用预先设计的数 据分析模型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给当前用户提供被监护人的健康分析报告和环境分 析报告。 被监护人的健康分析报告在用户授权后, 可以发送给指定的医疗机构或个人。 0042 基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 控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0043 S1、 上下床检测模块12检测被监护者是否进入监测区域内, 如果被监护者进入监 测区域内, 主控模块11控制照明模块19打开。 照明模块19工作一段时间后, 主控模块11控制 关闭照明模块19。 0044 S2、 主控模块11控制启动睡眠检测模块13、。
25、 语音检测模块14和身体体征检测模块 15。 睡眠检测模块13检测被监护者的睡眠状态数据。 睡眠状态数据包括 “上床睡觉时间” 、 “睡眠时间” 、“起床时间” 、“再次上床时间” 、“再次睡眠时间” 和 “醒来时间” 等。 语音检测模 块14被监护者是否出现恶梦惊吓声音及说梦话等情况。 身体体征检测模块15检测被监护者 的体温、 呼吸和心跳等生理特征参数。 睡眠检测模块13、 语音检测模块14和身体体征检测模 块15将检测到的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6发送给智能终端2。 0045 S3、 智能终端2根据接收的数据对被监护者是否进入睡眠状态进行判断, 如果被监 护者进入睡眠状态, 则提示监护。
26、者被监护者已经进入睡眠状态; 否则, 持续一段时间内, 智 能终端2判断被监护者仍未进入睡眠状态, 则智能终端2进行报警提示。 0046 S4、 智能终端2根据接收的数据判断被监护者醒来时, 进一步根据上下床检测模块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6333690 A 6 12检测到的信号判断被监护者是否下床, 如果判断被监护者下床, 则智能终端2通过主控模 块11控制照明模块19打开。 当根据上下床检测模块12检测到的信号判断被监护者再次上 床, 则智能终端2通过主控模块11控制照明模块19关闭。 0047 上述步骤S2中, 主控模块11控制启动环境检测模块18, 环境检测模块18检测。
27、被监 护者睡眠环境中的温度、 湿度、 光线、 二氧化碳浓度、 氧气浓度和噪声分贝等参数, 并发送给 智能终端2。 0048 上述基于物联网的睡眠监控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49 S5、 智能终端2将接收到的睡眠监控数据、 生理特征参数和环境检测数据等定期发 送后台服务器3。 0050 S6、 智能终端2根据预先设计的事件, 设定相应闹铃, 提示监护人提醒被监护人注 意时间。 0051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 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 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 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 近似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6333690 A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6333690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