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8036032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979524.9

申请日:

20170807

公开号:

CN208339528U

公开日:

201901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8/12

主分类号:

A61B8/12

申请人:

深圳迈德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恒全,潘长江,刘张尧灏

地址:

51812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鹤洲恒丰工业城D1栋405室

优先权:

CN201720979524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杨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包括治疗微导管、与治疗微导管并联固定为一体的超声导管、导向筒和弹性夹套,所述导向筒轴向设置有葫芦孔,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均贯穿所述葫芦孔,所述导向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所述弹性夹套位于所述导向筒的后方且将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卡接在一起,所述弹性夹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医生能够稳定、可靠的将导管送至冠脉中,不易出现穿刺偏差,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包括治疗微导管和与治疗微导管并联固定为一体的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筒和弹性夹套,所述导向筒轴向设置有葫芦孔,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均贯穿所述葫芦孔,所述导向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所述弹性夹套位于所述导向筒的后方且将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卡接在一起,所述弹性夹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葫芦孔的内孔壁为与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的管壁相匹配的光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套夹在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的汇合并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套的卡接闭合口设置有魔术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支撑罩的罩口处设置有消毒后的海绵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背景技术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既可以作为导引鞘管进行血管通路建立或导丝输送,也可以手术过程中进行药物或造影剂的输送。在将导管送至血管中目标位置的过程中,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非常高,如果稍出偏差,就很可能损坏血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包括治疗微导管、与治疗微导管并联固定为一体的超声导管、导向筒和弹性夹套,所述导向筒轴向设置有葫芦孔,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均贯穿所述葫芦孔,所述导向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所述弹性夹套位于所述导向筒的后方且将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卡接在一起,所述弹性夹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

进一步地,所述葫芦孔的内孔壁为与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的管壁相匹配的光滑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套夹在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的汇合并接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夹套的卡接闭合口设置有魔术贴。

优选地,所述透明支撑罩的罩口处设置有消毒后的海绵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医生能够稳定、可靠的将导管送至冠脉中,不易出现穿刺偏差,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筒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治疗微导管,2-超声导管,3-导向筒,4-透明支撑罩,5-海绵体, 6-弹性夹套,7-魔术贴,8-推杆,9-葫芦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治疗微导管1、与治疗微导管 1并联固定为一体的超声导管2、导向筒3和弹性夹套6,导向筒3轴向设置有葫芦孔9,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均贯穿葫芦孔9,由于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的并联结构的截面像葫芦结构,因此能够很好的与葫芦孔9相匹配,葫芦孔9能够起到稳定、可靠的导向支撑作用。

导向筒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4,透明支撑罩4既起到支撑作用,也便于观察导管的进给位置。弹性夹套6位于导向筒3的后方且将治疗微导管1 和超声导管2卡接在一起,弹性夹套6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8,通过推杆8能够稳定的将两导管向前推动。

为了较好的起到导向支撑作用,葫芦孔9的内孔壁为与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的管壁相匹配的光滑面。

弹性夹套6夹在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的汇合并接部,如果导管较长,则需要将弹性夹套6前移。

弹性夹套6的卡接闭合口设置有魔术贴7,该结构操作方便,能够快速的将弹性卡夹固定在导管上。

透明支撑罩4的罩口处设置有消毒后的海绵体5,海绵体5与人体接触,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透明支撑罩4抵靠在人体皮肤上,一手握住导向筒3,一手握住推杆8慢慢将导管送入冠脉,整个操作稳定、可靠,不容易出现穿刺偏差,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79524.9 (22)申请日 2017.08.07 (73)专利权人 深圳迈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12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 道鹤洲恒丰工业城D1栋405室 (72)发明人 刘恒全 潘长江 刘张尧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340 代理人 杨春 (51)Int.Cl. A61B 8/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 导管, 包括治。

2、疗微导管、 与治疗微导管并联固定 为一体的超声导管、 导向筒和弹性夹套, 所述导 向筒轴向设置有葫芦孔, 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 超声导管均贯穿所述葫芦孔, 所述导向筒的前端 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 所述弹性夹套位于所述 导向筒的后方且将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 导管卡接在一起, 所述弹性夹套的后端固定连接 有推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 医生能够稳 定、 可靠的将导管送至冠脉中, 不易出现穿刺偏 差, 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8339528 U 2019.01.08 CN 208339528 U 1.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包括治疗微导管和。

3、与治疗微导管并联固定为一体的超 声导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导向筒和弹性夹套, 所述导向筒轴向设置有葫芦孔, 所述治疗 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均贯穿所述葫芦孔, 所述导向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 所 述弹性夹套位于所述导向筒的后方且将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卡接在一起, 所述 弹性夹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葫芦孔的内孔壁为 与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的管壁相匹配的光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夹套夹在所述 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的汇合并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2。

4、所述的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夹套的卡接闭 合口设置有魔术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支撑罩的罩口 处设置有消毒后的海绵体。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39528 U 2 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既可以作为导引鞘管进行血 管通路建立或导丝输送, 也可以手术过程中进行药物或造影剂的输送。 在将导管送至血管 中目标位置的过程中, 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非常高, 。

5、如果稍出偏差, 就很可能损坏血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 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包括治疗微导管、 与治疗微导管并联固定为一体的 超声导管、 导向筒和弹性夹套, 所述导向筒轴向设置有葫芦孔, 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 导管均贯穿所述葫芦孔, 所述导向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 所述弹性夹套位于所 述导向筒的后方且将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卡接在一起, 所述弹性夹套的后端固 定连接有推杆。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葫芦孔的内孔壁为与所述治疗微导管。

6、和所述超声导管的管壁相匹 配的光滑面。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弹性夹套夹在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的汇合并接部。 0008 优选地, 所述弹性夹套的卡接闭合口设置有魔术贴。 0009 优选地, 所述透明支撑罩的罩口处设置有消毒后的海绵体。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 医生能够稳定、 可靠的将导管送至冠脉中, 不易出现穿 刺偏差, 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筒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

7、15 图中: 1-治疗微导管, 2-超声导管, 3-导向筒, 4-透明支撑罩, 5-海绵体, 6-弹性夹 套, 7-魔术贴, 8-推杆, 9-葫芦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 结合图1、 图2和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治疗微导管1、 与治疗微导管 1并联固定 为一体的超声导管2、 导向筒3和弹性夹套6, 导向筒3轴向设置有葫芦孔9, 治疗微导管1和超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8339528 U 3 声导管2均贯穿葫芦孔9, 由于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的并联结构的截面像葫芦结构, 因 此能够很好的与葫芦孔9相匹配, 葫芦孔9能够。

8、起到稳定、 可靠的导向支撑作用。 0018 导向筒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4, 透明支撑罩4既起到支撑作用, 也便于观 察导管的进给位置。 弹性夹套6位于导向筒3的后方且将治疗微导管1 和超声导管2卡接在 一起, 弹性夹套6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8, 通过推杆8能够稳定的将两导管向前推动。 0019 为了较好的起到导向支撑作用, 葫芦孔9的内孔壁为与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 的管壁相匹配的光滑面。 0020 弹性夹套6夹在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的汇合并接部, 如果导管较长, 则需要将 弹性夹套6前移。 0021 弹性夹套6的卡接闭合口设置有魔术贴7, 该结构操作方便, 能够快速的将弹性卡 。

9、夹固定在导管上。 0022 透明支撑罩4的罩口处设置有消毒后的海绵体5, 海绵体5与人体接触, 更加舒适。 002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4 将透明支撑罩4抵靠在人体皮肤上, 一手握住导向筒3, 一手握住推杆8慢慢将导管 送入冠脉, 整个操作稳定、 可靠, 不容易出现穿刺偏差, 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0025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8339528 U 4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8339528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