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8034015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645593.0

申请日:

20170801

公开号:

CN107583006A

公开日:

201801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3/04,A61K33/36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3/04,A61K33/36

申请人: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发明人:

王建军,贾佳,海妮

地址:

710038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水安路30号

优先权:

CN201710645593A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胡燕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包括以下原料:附子肉桂、干姜、丁香、苍术、细辛、白芷、川穹、白芥子、雄黄、红花、小茴香各7.124%~10.00%,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将上述原料与艾绒混合,即得。本发明复方艾条,所采用的艾叶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更佐助了附子、肉桂、干姜、丁香、苍术、细辛、白芷、川穹、白芥子、雄黄、红花、小茴香等入脾肾之经的补阳益气的中药,能够温运脾肾之阳而促进减肥,同时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调理脾胃、化脂降浊的作用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对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单纯肥胖症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附子7.124%~10.00%、肉桂7.124%~10.00%、干姜7.124%~10.00%、丁香7.124%~10.00%、苍术7.124%~10.00%、细辛7.124%~10.00%、白芷7.124%~10.00%、川穹7.124%~10.00%、白芥子7.124%~10.00%、雄黄7.124%~10.00%、红花7.124%~10.00%、小茴香7.124%~10.00%,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将上述原料与艾绒混合,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与艾绒的质量比为1:4。 3.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称取原料:按照比例称取附子、肉桂、干姜、丁香、苍术、细辛、白芷、川穹、白芥子、雄黄、红花、小茴香;步骤2,制粉:将步骤1称取的原料超声处理后研磨成极细粉;步骤3,制艾条: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药粉与艾绒混合,搓制为艾条,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各原料的用量为:附子7.124%~10.00%、肉桂7.124%~10.00%、干姜7.124%~10.00%、丁香7.124%~10.00%、苍术7.124%~10.00%、细辛7.124%~10.00%、白芷7.124%~10.00%、川穹7.124%~10.00%、白芥子7.124%~10.00%、雄黄7.124%~10.00%、红花7.124%~10.00%、小茴香7.124%~10.00%,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所有原料粉碎为粗粉,加入蒸馏水中,得到混合悬浮液;然后对混合悬浮液进行超声振荡处理,得到分散溶液;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分别对沉淀物和上清液进行干燥、研磨成极细粉,混合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振荡处理时间为2.5~3.5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物的干燥为: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液的干燥采用冷冻干燥,干燥压力为10~40Pa,干燥温度为-50~-10℃,干燥时间为17~19h。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混合药粉与艾绒的质量比为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复方艾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肥胖症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体内脂肪中的甘油三酯积聚过多以致威胁健康的一种疾病。肥胖症分为两大类,即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其中单纯性肥胖是非特殊疾病引起的,无明确病因可寻,无明显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亦无特殊临床症状,它的发生与年龄、遗传、生活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密切关系。肥胖症还能引起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不孕症及骨质疏松等。

目前对于肥胖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药物减肥、手术减肥及针灸减肥等,虽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停药后反弹显著、难于坚持、费用高、副作用大、部分患者难以忍受针刺的疼痛感等原因,减肥的效果难以保持。灸法是通过施灸材料艾绒或其他药物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烧灼、温熨的一种疗法。相对于针刺疗法,灸法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甚微、无疼痛感等优势,且目前国内对于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用于治疗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单纯肥胖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复方艾条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原料:附子7.124%~10.00%、肉桂7.124%~10.00%、干姜7.124%~10.00%、丁香7.124%~10.00%、苍术7.124%~10.00%、细辛7.124%~10.00%、白芷7.124%~10.00%、川穹7.124%~10.00%、白芥子7.124%~10.00%、雄黄7.124%~10.00%、红花7.124%~10.00%、小茴香7.124%~10.00%,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将上述原料与艾绒混合,即得。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原料与艾绒的质量比为1:4。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称取原料: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肉桂、干姜、丁香、苍术、细辛、白芷、川穹、白芥子、雄黄、红花、小茴香;

步骤2,制粉:

将步骤1称取的原料超声处理后研磨成极细粉;

步骤3,制艾条:

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药粉与艾绒混合,搓制为艾条,即得。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各原料的用量为附子7.124%~10.00%、肉桂7.124%~10.00%、干姜7.124%~10.00%、丁香7.124%~10.00%、苍术7.124%~10.00%、细辛7.124%~10.00%、白芷7.124%~10.00%、川穹7.124%~10.00%、白芥子7.124%~10.00%、雄黄7.124%~10.00%、红花7.124%~10.00%、小茴香7.124%~10.00%,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具体为:将所有原料粉碎为粗粉,加入蒸馏水中,得到混合悬浮液;然后对混合悬浮液进行超声振荡处理,得到分散溶液;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分别对沉淀物和上清液进行干燥、研磨成极细粉,混合即得。

超声振荡处理时间为2.5~3.5h。

沉淀物的干燥为: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

上清液的干燥采用冷冻干燥,干燥压力为10~40Pa,干燥温度为-50~-10℃,干燥时间为17~19h。

步骤3中混合药粉与艾绒的质量比为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所采用的艾叶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更佐助了附子、肉桂、干姜、丁香、苍术、细辛、白芷、川穹、白芥子、雄黄、红花、小茴香等入脾肾之经的补阳益气的中药,能够温运脾肾之阳而促进减肥,同时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调理脾胃、化脂降浊的作用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对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单纯肥胖症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包括以下原料:附子7.124%~10.00%、肉桂7.124%~10.00%、干姜7.124%~10.00%、丁香7.124%~10.00%、苍术7.124%~10.00%、细辛7.124%~10.00%、白芷7.124%~10.00%、川穹7.124%~10.00%、白芥子7.124%~10.00%、雄黄7.124%~10.00%、红花7.124%~10.00%、小茴香7.124%~10.00%,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将上述原料按照质量比1:4与艾绒混合,即得。

上述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称取原料: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肉桂、干姜、丁香、苍术、细辛、白芷、川穹、白芥子、雄黄、红花、小茴香;

步骤2,制粉:

将步骤1称取的原料粉碎为粗粉,加入蒸馏水中,得到混合悬浮液;然后对混合悬浮液进行超声振荡处理2.5~3.5h,得到分散溶液;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分别对沉淀物和上清液进行干燥、研磨成极细粉,混合即得;

沉淀物的干燥为: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

上清液的干燥采用冷冻干燥,干燥压力为10~40Pa,干燥温度为-50~-10℃,干燥时间为17~19h。

本发明对原料悬浮液进行超声振荡处理,超声波传递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引起热学效应。热效应可以引起人体血管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变化,并发生一系列的复杂的神经反射,在人体组织产生各种效应,同时有研究表明超声波能够促进循环、加快组织的软化、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等作用。

步骤3,制艾条:

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药粉,按照质量比1:4与艾绒混合,搓制为艾条,即得。

本发明复方艾条中,附子、肉桂、干姜、雄黄、丁香、小茴香等中草药均为补阳散寒之药,具有温中健脾,补火助阳的功效;白芷、川芎、红花均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具有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苍术、白芥子的燥湿化痰作用能够去除皮里膜外之痰。诸药借助艾叶的温经通络和其纯阳之性疏通经络、温补脾肾阳气进而达到消脂减肥的目的。

治疗时,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人体经气,使局部皮肤肌腠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温补脾肾阳气,进而温化痰饮,祛除痰湿浊脂达到减肥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肥胖症患者100例,其中男24例,女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艾组与药艾组,各50例。其中清艾组男13例,女37例,身高156~178cm;对照组中男11例,女39例,身高157~178cm,两组年龄均在17~21岁,平均年龄18.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与清艾组比较,*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01年正式提出“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建议”,其认为中国人的BMI判定标准是:正常:18.5<BMI<23.9,超重:24<BMI<27.9,肥胖:BMI≥28;正常腰围男<85公分、女<80公分,肥胖腰围男≥85公分、女≥80公分。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肥胖病分为胃热滞脾、气滞血癖、脾虚痰池和脾肾阳虚四种中医临床分型。其中脾肾阳虚型: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1.3纳入标准

(一)临床上确诊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并且体重指数BMI>24.0;

(二)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肥胖症的患者;

(三)研究对象的年龄为17-25岁;

(四)近三个月内未接受过任何方法减肥者;

(五)能够配合研究者完成课题研究。

1.4排除标准

(一)不符合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标准者,排除继发性肥胖,如垂体病、下丘脑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胰岛病、性腺功能减弱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尤进症、绝经后肥胖等;

(二)中医辨证中除脾肾阳虚型肥胖症患者;

(三)合并有其他类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

(四)最近3个月内曾接受过其它任何治疗方法减肥者;

(五)不能坚持本治疗或自行加用其它的治疗方法,从而影响到本研究资料的收集及疗效的评定者;

(六)不符合纳入标准要求的其它病例。

1.5意外情况的处理

晕灸患者可出现突然头晕眼花、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血压下降、心慌出汗、甚至晕倒、脉细等症状。出现此症状的原因多为初次施灸、空腹疲劳、恐惧、体弱、姿势不当、灸炷过大、刺激过重等,一经发现,立即停灸,嘱病人平卧,急灸足三里,针刺人中,一般无甚危险。晕灸虽然罕见,但应注意施灸的禁忌,做好预防工作,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察,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晕灸为好。

2治疗与观察

2.1治疗方法

2.1.2选取穴位及依据

主穴:关元穴、天枢穴、命门穴、肾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

选穴依据:痰湿之邪生于脾而成于肾,只有通过温运脾肾之阳气才可以达到祛痰湿减肥的目的,配方中关元、命门等穴均有温补脾肾的作用。

清艾组:距穴位1-2cm处施悬针,每次15min,日1次,连续灸20d。期间正常饮食。

药艾组:同清艾组做灸疗。

2.2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

两组疗效观察指标:体重(kg)、腰围(WC)及体重指数(BMI)

(1)体重测量方法:称量体重用经过校正的杠杆型体重种,受试者全身放松,直立在押底盘的中部;测量人员读取杠杆种上的游标位置,读数准确至lOg。

(2)身高测量方法受试者应当空腹、脱鞋、只穿轻薄的衣服;测量身高的量尺应与地面垂直固定或贴在墙上;受试者直立、两脚后跟并拢靠近量尺,并将两肩及臀部也贴近量尺;测量人员用一根直角尺放在受试者的头顶,使直角的两个边一边靠紧量尺另一边接近受试者的头皮,读取量尺上的读数。

(3)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

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2(m2)

(4)腰围(WC)测量方法:自然站立、两脚分开30-40cm的情况下,用一根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mm的皮尺,放在被测量者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测量时,皮尺紧贴于皮肤表面,但不能勒着皮肤,在正常呼气末尾测量腰围长度。注意在测量的同时,周围要有至少一名人员,以免造成视觉误差。

2.3疗效标准

由于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判定标准,故参照全国第五届肥胖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而制定。显效:体重下降≥5kg,WC下降≥8cm,BMI下降≥3;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下降≥3kg,WC下降≥4cm,BMI下降≥1.5但≤3;无效:体重下降<3kg,WC下降<4cm,BMI下降<1.5。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4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均值±标准差(χ士s)表示,组间比较方差齐,采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3疗效

3.1实验前两组体重、腰围及BMI指数的比较

由表2可知,清艾组与药艾组体重、腰围以及BMI指数均无差异(均P>0.05)。

表2实验前两组间基本数值的比较

注:与清艾组比较,*P<0.05

3.2实验后两组体重、腰围及BMI指数的变化

由表3可知,与清艾组比较发现,药艾组体重及腰围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艾组BMI相较于清艾组明显下降,具有显著差异(P<0.01)。

表3实验后两组间基本数值的比较

注:与清艾组比较,*P<0.05

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腰围和BMI的变化

由表4可见,采用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体重、腰围及BMI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数值的变化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3.4疗效比较

由表5可见,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清艾组总有效率为34%,药艾组总有效率为88%,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7.965,P<0.01)。

表5两组疗效的比较

3.5安全性评价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艾灸对患者正常的生理状态指标有不良影响,并未出现晕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结论

肥人多痰多湿,痰湿属阴邪,痰湿之邪生于脾而成于肾,根据中医理论的正治原理,阴寒之邪应用温阳之法治之。本发明选用纯阳之品艾叶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更佐助了附子、肉桂、干姜、丁香、苍术、细辛、白芷、川穹、白芥子、雄黄、红花、小茴香等入脾肾之经的补阳益气的中药,从而达到温运脾肾之阳而促进减肥的目的;选穴配方中关元、命门、肾俞、脾俞、足三里等均为温补脾肾之阳气的穴位。另外中脘、足三里有抑制食欲减弱胃肠蠕动的作用,天枢、大横、关元调理肠腑、理气通便、消积降脂;三阴交健脾利湿化脂降浊。通过艾灸可以起到调理脾胃、化脂降浊的作用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同时本实验将体重和腰围作为患者是否减肥成功的主要指标。体重的变化能够直接反应减肥的程度。WC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是作为判断腹型肥胖的测量指标,并且很好的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称WC与高血压水平及分层的关系呈正相关。

本实验中的雷火灸法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其产生的辐射能量是红外线和近红外线,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它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淤、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治疗人体疾病。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内因,药物的燃烧是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复方艾条对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单纯肥胖症患者通过艾灸治疗肥胖,具有显著的疗效。

实施例1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10.00%、肉桂10.00%、干姜10.00%、丁香7.124%、苍术7.124%、细辛7.124%、白芷7.124%、川穹10.00%、白芥子10.00%、雄黄7.124%、红花7.19%、小茴香7.19%;将称取的原料粉碎为粗粉,加入蒸馏水中,得到混合悬浮液;然后对混合悬浮液超声振荡处理2.5h,得到分散溶液;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对上清液在压力10~20Pa、温度-50~-40℃下,冷冻干燥17h。将干燥后的粉末研磨成极细粉,混合,并按照质量比1:4与艾绒混合,搓制为艾条,即得。

实施例2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7.124%、肉桂7.124%、干姜7.124%、丁香10.00%、苍术10.00%、细辛10.00%、白芷10.00%、川穹7.19%、白芥子7.157%、雄黄7.157%、红花10.00%、小茴香7.124%;将称取的原料粉碎为粗粉,加入蒸馏水中,得到混合悬浮液;然后对混合悬浮液超声振荡处理3h,得到分散溶液;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对上清液在压力20~30Pa、温度-40~-30℃下,冷冻干燥18h。将干燥后的粉末研磨成极细粉,混合,并按照质量比1:4与艾绒混合,搓制为艾条,即得。

实施例3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9.38%、肉桂9.3%、干姜8.5%、丁香8.7%、苍术8.5%、细辛7.124%、白芷7.124%、川穹7.124%、白芥子7.124%、雄黄10.00%、红花7.124%、小茴香10.00%;将称取的原料粉碎为粗粉,加入蒸馏水中,得到混合悬浮液;然后对混合悬浮液超声振荡处理3.5h,得到分散溶液;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对上清液在压力30~40Pa、温度-30~-20℃下,冷冻干燥17.5h。将干燥后的粉末研磨成极细粉,混合,并按照质量比1:4与艾绒混合,搓制为艾条,即得。

实施例4

按照所有原料质量比为1:1称取附子、肉桂、干姜、丁香、苍术、细辛、白芷、川穹、白芥子、雄黄、红花、小茴香;将称取的原料粉碎为粗粉,加入蒸馏水中,得到混合悬浮液;然后对混合悬浮液超声振荡处理3h,得到分散溶液;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对上清液在压力25~35Pa、温度-20~-10℃下,冷冻干燥19h。将干燥后的粉末研磨成极细粉,混合,并按照质量比1:4与艾绒混合,搓制为艾条,即得。

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645593.0 (22)申请日 2017.08.01 (71)申请人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地址 710038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水安路 30号 (72)发明人 王建军 贾佳 海妮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代理人 胡燕恒 (51)Int.Cl. A61K 36/9068(2006.01) A61P 3/04(2006.01) A61K 33/3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及其制备 方法 (57)摘要 。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 艾条, 包括以下原料: 附子肉桂、 干姜、 丁香、 苍 术、 细辛、 白芷、 川穹、 白芥子、 雄黄、 红花、 小茴香 各7.12410.00, 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 为100, 将上述原料与艾绒混合, 即得。 本发明 复方艾条, 所采用的艾叶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 更佐助了附子、 肉桂、 干姜、 丁香、 苍术、 细辛、 白 芷、 川穹、 白芥子、 雄黄、 红花、 小茴香等入脾肾之 经的补阳益气的中药, 能够温运脾肾之阳而促进 减肥, 同时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 可以起到 调理脾胃、 化脂降浊的作用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对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单纯肥胖症患者。

3、具有 显著的疗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CN 107583006 A 2018.01.16 CN 107583006 A 1.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原料: 附子7 .124 10.00、 肉桂7.12410.00、 干姜7.12410.00、 丁香7.12410.00、 苍术 7.12410.00、 细辛7.12410.00、 白芷7.12410.00、 川穹7.124 10.00、 白芥子7.12410.00、 雄黄7.12410.00、 红花7.12410.00、 小茴 香7.12410.00, 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将上述原料与艾绒混合。

4、, 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料与艾 绒的质量比为1: 4。 3.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 称取原料: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 肉桂、 干姜、 丁香、 苍术、 细辛、 白芷、 川穹、 白芥子、 雄黄、 红花、 小茴 香; 步骤2, 制粉: 将步骤1称取的原料超声处理后研磨成极细粉; 步骤3, 制艾条: 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药粉与艾绒混合, 搓制为艾条, 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 各原料的用量为: 附子7 .12410 。

5、.00、 肉桂7 .12410 .00、 干姜7 .124 10.00、 丁香7.12410.00、 苍术7.12410.00、 细辛7.12410.00、 白芷 7.12410.00、 川穹7.12410.00、 白芥子7.12410.00、 雄黄7.124 10.00、 红花7.12410.00、 小茴香7.12410.00, 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 10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具 体为: 将所有原料粉碎为粗粉, 加入蒸馏水中, 得到混合悬浮液; 然后对混合悬浮液进行超 声振荡处理, 得到分散溶液; 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 。

6、分别对沉淀物和上清液进行干燥、 研磨成极细粉, 混合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振荡 处理时间为2.53.5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物的 干燥为: 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燥, 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清液的 干燥采用冷冻干燥, 干燥压力为1040Pa, 干燥温度为-50-10, 干燥时间为1719h。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 混合药。

7、粉与艾绒的质量比为1: 4。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583006 A 2 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本 发明还涉及上述复方艾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肥胖症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 体内脂肪中的甘油三酯积聚过多 以致威胁健康的一种疾病。 肥胖症分为两大类, 即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 其中单纯性肥 胖是非特殊疾病引起的, 无明确病因可寻, 无明显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亦无特殊临床症状, 它的发生与年龄、 遗传、 生活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密切关。

8、系。 肥胖症还能引起多种疾病, 如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 不孕症及骨质疏松等。 0003 目前对于肥胖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 药物减肥、 手术减肥及针灸减肥等, 虽 有一定的效果, 但由于停药后反弹显著、 难于坚持、 费用高、 副作用大、 部分患者难以忍受针 刺的疼痛感等原因, 减肥的效果难以保持。 灸法是通过施灸材料艾绒或其他药物对人体特 定部位进行烧灼、 温熨的一种疗法。 相对于针刺疗法, 灸法具有操作简单、 副作用甚微、 无疼 痛感等优势, 且目前国内对于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用。

9、于治疗青年群体中脾肾 阳虚型单纯肥胖症。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复方艾条的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按照质量百分比 包括以下原料: 附子7.12410.00、 肉桂7.12410.00、 干姜7.12410.00、 丁香7.12410.00、 苍术7.12410.00、 细辛7.12410.00、 白芷7.124 10.00、 川穹7.12410.00、 白芥子7.12410.00、 雄黄7.12410.00、 红花 7.12410.00、 小茴香7.12410.00, 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将上述 原料与艾绒混。

10、合, 即得。 0007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0008 原料与艾绒的质量比为1: 4。 0009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的制备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0010 步骤1, 称取原料: 0011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 肉桂、 干姜、 丁香、 苍术、 细辛、 白芷、 川穹、 白芥子、 雄黄、 红花、 小茴香; 0012 步骤2, 制粉: 0013 将步骤1称取的原料超声处理后研磨成极细粉; 0014 步骤3, 制艾条: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7583006 A 3 0015 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药粉与艾绒混合, 搓制为艾条, 即得。 0016 本。

11、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0017 步骤1中各原料的用量为附子7.12410.00、 肉桂7.12410.00、 干姜 7.12410.00、 丁香7.12410.00、 苍术7.12410.00、 细辛7.124 10.00、 白芷7.12410.00、 川穹7.12410.00、 白芥子7.12410.00、 雄黄 7.12410.00、 红花7.12410.00、 小茴香7.12410.00, 以上原料质量百分 比之和为100。 0018 步骤2具体为: 将所有原料粉碎为粗粉, 加入蒸馏水中, 得到混合悬浮液; 然后对混 合悬浮液进行超声振荡处理, 得到分散溶液; 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 分。

12、别对沉淀物和上 清液进行干燥、 研磨成极细粉, 混合即得。 0019 超声振荡处理时间为2.53.5h。 0020 沉淀物的干燥为: 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燥, 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 0.1。 0021 上清液的干燥采用冷冻干燥, 干燥压力为1040Pa, 干燥温度为-50-10, 干燥 时间为1719h。 0022 步骤3中混合药粉与艾绒的质量比为1: 4。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所采用的艾叶具 有温补阳气的作用, 更佐助了附子、 肉桂、 干姜、 丁香、 苍术、 细辛、 白芷、 川穹、 白芥子、 雄黄、 红花、 小茴香等入脾肾之经的补阳益。

13、气的中药, 能够温运脾肾之阳而促进减肥, 同时选取合 适的穴位进行艾灸, 可以起到调理脾胃、 化脂降浊的作用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对青年群体中 脾肾阳虚型单纯肥胖症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5 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 包括以下原料: 附子7.12410.00、 肉桂7.12410.00、 干姜7.12410.00、 丁香7.12410.00、 苍术7.124 10.00、 细辛7.12410.00、 白芷7.12410.00、 川穹7.12410.00、 白芥子 7.12410.00、 雄黄7.12410.00、。

14、 红花7.12410.00、 小茴香7.124 10.00, 以上原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将上述原料按照质量比1: 4与艾绒混合, 即得。 0026 上述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复方艾条的制备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0027 步骤1, 称取原料: 0028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 肉桂、 干姜、 丁香、 苍术、 细辛、 白芷、 川穹、 白芥子、 雄黄、 红花、 小茴香; 0029 步骤2, 制粉: 0030 将步骤1称取的原料粉碎为粗粉, 加入蒸馏水中, 得到混合悬浮液; 然后对混合悬 浮液进行超声振荡处理2.53.5h, 得到分散溶液; 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 分别对沉淀 物和上清液进行干燥。

15、、 研磨成极细粉, 混合即得; 0031 沉淀物的干燥为: 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燥, 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 0.1。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7583006 A 4 0032 上清液的干燥采用冷冻干燥, 干燥压力为1040Pa, 干燥温度为-50-10, 干燥 时间为1719h。 0033 本发明对原料悬浮液进行超声振荡处理, 超声波传递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会引起热学效应。 热效应可以引起人体血管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变化, 并发生一 系列的复杂的神经反射, 在人体组织产生各种效应, 同时有研究表明超声波能够促进循环、 加快组织的软化、 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等作用。

16、。 0034 步骤3, 制艾条: 0035 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药粉, 按照质量比1: 4与艾绒混合, 搓制为艾条, 即得。 0036 本发明复方艾条中, 附子、 肉桂、 干姜、 雄黄、 丁香、 小茴香等中草药均为补阳散寒 之药, 具有温中健脾, 补火助阳的功效; 白芷、 川芎、 红花均为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的作用, 具 有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 苍术、 白芥子的燥湿化痰作用能够去除皮里膜外之痰。 诸 药借助艾叶的温经通络和其纯阳之性疏通经络、 温补脾肾阳气进而达到消脂减肥的目的。 0037 治疗时, 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 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 其热效应激发人 体经气, 使局部皮。

17、肤肌腠开放, 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 起到疏经活络、 温补脾肾阳气, 进而温 化痰饮, 祛除痰湿浊脂达到减肥的目的。 0038 1资料与方法 0039 1.1一般资料 0040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肥胖症患者100例, 其中男24例, 女76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艾组与药艾组, 各50例。 其中清艾组男13例, 女37例, 身高 156178cm; 对照组中男11例, 女39例, 身高157178cm, 两组年龄均在1721岁, 平均年龄 18.8岁。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及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0041 表1两。

18、组一般资料比较 0042 0043 注: 与清艾组比较, *P0.05 0044 1.2诊断标准 0045 1.2.1西医诊断标准 0046 根据2001年正式提出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建议” , 其认为中国人的BMI判定 标准是: 正常: 18.5BMI23.9, 超重: 24BMI27.9, 肥胖: BMI28; 正常腰围男85公 分、 女80公分, 肥胖腰围男85公分、 女80公分。 0047 1.2.2中医诊断标准 0048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 , 肥胖病分为胃 热滞脾、 气滞血癖、 脾虚痰池和脾肾阳虚四种中医临床分型。 其中脾肾阳虚型: 。

19、形体肥胖, 颜 面虚浮, 神疲嗜卧, 气短乏力, 腹胀便溏, 自汗气喘, 动则更甚, 畏寒肢冷, 下肢浮肿, 尿昼少 夜频, 舌淡胖苔薄白, 脉沉细。 0049 1.3纳入标准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7583006 A 5 0050 (一)临床上确诊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 并且体重指数BMI24.0; 0051 (二)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肥胖症的患者; 0052 (三)研究对象的年龄为17-25岁; 0053 (四)近三个月内未接受过任何方法减肥者; 0054 (五)能够配合研究者完成课题研究。 0055 1.4排除标准 0056 (一)不符合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标准者, 排除继发性。

20、肥胖, 如垂体病、 下丘脑病、 甲 状腺功能减退症、 胰岛病、 性腺功能减弱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尤进症、 绝经后肥胖等; 0057 (二)中医辨证中除脾肾阳虚型肥胖症患者; 0058 (三)合并有其他类严重的心脑血管、 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 者; 0059 (四)最近3个月内曾接受过其它任何治疗方法减肥者; 0060 (五)不能坚持本治疗或自行加用其它的治疗方法, 从而影响到本研究资料的收集 及疗效的评定者; 0061 (六)不符合纳入标准要求的其它病例。 0062 1.5意外情况的处理 0063 晕灸患者可出现突然头晕眼花、 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 手脚冰凉、 血压下降、 心。

21、慌出 汗、 甚至晕倒、 脉细等症状。 出现此症状的原因多为初次施灸、 空腹疲劳、 恐惧、 体弱、 姿势不 当、 灸炷过大、 刺激过重等, 一经发现, 立即停灸, 嘱病人平卧, 急灸足三里, 针刺人中, 一般 无甚危险。 晕灸虽然罕见, 但应注意施灸的禁忌, 做好预防工作, 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察, 争取早发现早处理, 防止晕灸为好。 0064 2治疗与观察 0065 2.1治疗方法 0066 2.1.2选取穴位及依据 0067 主穴: 关元穴、 天枢穴、 命门穴、 肾俞穴、 脾俞穴、 足三里穴。 0068 选穴依据: 痰湿之邪生于脾而成于肾, 只有通过温运脾肾之阳气才可以达到祛痰 湿减肥的目的。

22、, 配方中关元、 命门等穴均有温补脾肾的作用。 0069 清艾组: 距穴位1-2cm处施悬针, 每次15min, 日1次, 连续灸20d。 期间正常饮食。 0070 药艾组: 同清艾组做灸疗。 0071 2.2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 0072 两组疗效观察指标: 体重(kg)、 腰围(WC)及体重指数(BMI) 0073 (1)体重测量方法: 称量体重用经过校正的杠杆型体重种, 受试者全身放松, 直立 在押底盘的中部; 测量人员读取杠杆种上的游标位置, 读数准确至lOg。 0074 (2)身高测量方法受试者应当空腹、 脱鞋、 只穿轻薄的衣服; 测量身高的量尺应与 地面垂直固定或贴在墙上; 受试者直。

23、立、 两脚后跟并拢靠近量尺, 并将两肩及臀部也贴近量 尺; 测量人员用一根直角尺放在受试者的头顶, 使直角的两个边一边靠紧量尺另一边接近 受试者的头皮, 读取量尺上的读数。 0075 (3)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 0076 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2(m2)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7583006 A 6 0077 (4)腰围(WC)测量方法: 自然站立、 两脚分开30-40cm的情况下, 用一根没有弹性、 最小刻度为1mm的皮尺, 放在被测量者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 沿水平方向 围绕腹部一周。 测量时, 皮尺紧贴于皮肤表面, 但不能勒着皮肤。

24、, 在正常呼气末尾测量腰围 长度。 注意在测量的同时, 周围要有至少一名人员, 以免造成视觉误差。 0078 2.3疗效标准 0079 由于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判定标准, 故参照全国第五届肥胖病学术会议修订的 单 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而制定。 显效:体重下降5kg, WC下降8cm, BMI下降 3;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体重下降3kg, WC下降4cm, BMI下降1.5但3; 无效: 体 重下降3kg, WC下降4cm, BMI下降1.5。 0080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0081 2.4统计学方法 0082 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

25、布用均值标准差( 士s) 表示, 组间比较方差齐, 采用成组t检验; 方差不齐, 采用t 检验。 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中位 数和四分位间距表达,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达,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 验, 显著性水平 0.05。 0083 3疗效 0084 3.1实验前两组体重、 腰围及BMI指数的比较 0085 由表2可知, 清艾组与药艾组体重、 腰围以及BMI指数均无差异(均P0.05)。 0086 表2实验前两组间基本数值的比较 0087 0088 注: 与清艾组比较, *P0.05 0089 3.2实验后两组体重、 腰围及BMI指数的变化 0090 由表3可知, 与清艾组比较发。

26、现, 药艾组体重及腰围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均P0.05); 药艾组BMI相较于清艾组明显下降, 具有显著差异(P0.01)。 0091 表3实验后两组间基本数值的比较 0092 0093 注: 与清艾组比较, *P0.05 0094 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 腰围和BMI的变化 0095 由表4可见, 采用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 与治疗前相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7583006 A 7 体重、 腰围及BMI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0096 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数值的变化 0097 009。

27、8 注: 与治疗前相比较, *P0.05 0099 3.4疗效比较 0100 由表5可见,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清艾组总有效率为34, 药艾组总有效率为88, 具有显著性差异( 237.965, P0.01)。 0101 表5两组疗效的比较 0102 0103 3.5安全性评价 0104 在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艾灸对患者正常的生理状态指标有不良影响, 并 未出现晕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0105 4结论 0106 肥人多痰多湿, 痰湿属阴邪, 痰湿之邪生于脾而成于肾, 根据中医理论的正治原 理, 阴寒之邪应用温阳之法治之。 本发明选用纯阳之品艾叶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 更佐助了 附子、 肉。

28、桂、 干姜、 丁香、 苍术、 细辛、 白芷、 川穹、 白芥子、 雄黄、 红花、 小茴香等入脾肾之经的 补阳益气的中药, 从而达到温运脾肾之阳而促进减肥的目的; 选穴配方中关元、 命门、 肾俞、 脾俞、 足三里等均为温补脾肾之阳气的穴位。 另外中脘、 足三里有抑制食欲减弱胃肠蠕动的 作用, 天枢、 大横、 关元调理肠腑、 理气通便、 消积降脂; 三阴交健脾利湿化脂降浊。 通过艾灸 可以起到调理脾胃、 化脂降浊的作用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0107 同时本实验将体重和腰围作为患者是否减肥成功的主要指标。 体重的变化能够直 接反应减肥的程度。 WC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 是作为判断腹型肥胖。

29、的测 量指标, 并且很好的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有研究称WC与高血压水平及分层的关系 呈正相关。 0108 本实验中的雷火灸法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 与腧穴的特殊作 用、 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 产生的一种 “综合效应” 。 其产生的辐射能量是红外线和近红外 线, 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 位(病灶位)、 穴形成高浓药区, 在热力的作用下, 渗透到组织 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 它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 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 效应, 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达到温通经络、 祛风散寒、 活血化淤、 散 瘿散瘤, 扶正祛邪等功效治疗人体疾病。 经络。

30、、 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内因, 药物的燃烧是外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7583006 A 8 因, 两者缺一不可。 0109 综上所述, 采用本发明复方艾条对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单纯肥胖症患者通过艾 灸治疗肥胖, 具有显著的疗效。 0110 实施例1 0111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10.00、 肉桂10.00、 干姜10.00、 丁香7.124、 苍术 7.124、 细辛7.124、 白芷7.124、 川穹10.00、 白芥子10.00、 雄黄7.124、 红花 7.19、 小茴香7.19; 将称取的原料粉碎为粗粉, 加入蒸馏水中, 得到混合悬浮液; 然后对 混合悬浮液超声振荡处理2。

31、.5h, 得到分散溶液; 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 将沉淀物在50 60下真空干燥, 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 对上清液在压力1020Pa、 温度-50- 40下, 冷冻干燥17h。 将干燥后的粉末研磨成极细粉, 混合, 并按照质量比1: 4与艾绒混合, 搓制为艾条, 即得。 0112 实施例2 0113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7.124、 肉桂7.124、 干姜7.124、 丁香10.00、 苍术 10.00、 细辛10.00、 白芷10.00、 川穹7.19、 白芥子7.157、 雄黄7.157、 红花 10.00、 小茴香7.124; 将称取的原料粉碎为粗粉, 加入蒸馏水中, 得到混合悬。

32、浮液; 然后 对混合悬浮液超声振荡处理3h, 得到分散溶液; 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 将沉淀物在50 60下真空干燥, 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 对上清液在压力2030Pa、 温度-40- 30下, 冷冻干燥18h。 将干燥后的粉末研磨成极细粉, 混合, 并按照质量比1: 4与艾绒混合, 搓制为艾条, 即得。 0114 实施例3 0115 按照比例称取附子9.38、 肉桂9.3、 干姜8.5、 丁香8.7、 苍术8.5、 细辛 7.124、 白芷7.124、 川穹7.124、 白芥子7.124、 雄黄10.00、 红花7.124、 小茴香 10.00; 将称取的原料粉碎为粗粉, 加入蒸。

33、馏水中, 得到混合悬浮液; 然后对混合悬浮液超 声振荡处理3.5h, 得到分散溶液; 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 将沉淀物在5060下真空干 燥, 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 对上清液在压力3040Pa、 温度-30-20下, 冷冻干 燥17.5h。 将干燥后的粉末研磨成极细粉, 混合, 并按照质量比1: 4与艾绒混合, 搓制为艾条, 即得。 0116 实施例4 0117 按照所有原料质量比为1: 1称取附子、 肉桂、 干姜、 丁香、 苍术、 细辛、 白芷、 川穹、 白 芥子、 雄黄、 红花、 小茴香; 将称取的原料粉碎为粗粉, 加入蒸馏水中, 得到混合悬浮液; 然后 对混合悬浮液超声振荡处理3h, 得到分散溶液; 最后对分散溶液进行离心, 将沉淀物在50 60下真空干燥, 干燥后要求水分含量低于0.1; 对上清液在压力2535Pa、 温度-20- 10下, 冷冻干燥19h。 将干燥后的粉末研磨成极细粉, 混合, 并按照质量比1: 4与艾绒混合, 搓制为艾条, 即得。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7583006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