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麝香舒活灵的提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麝香舒活灵的提取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613969.6 (22)申请日 2014.10.26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4741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1 (73)专利权人 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611930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天彭镇 外北街56号 专利权人 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曹晖 高进 曾德成 卢鹏 崔龙 尚强 曾永清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80 。
2、代理人 郭广迅 李渤 (51)Int.Cl. A61K 36/889(2006.01) A61K 36/896(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K 31/045(2006.01) 审查员 凌宇静 (54)发明名称 一种麝香舒活灵的提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地黄、 红花、 血竭、 三七混合中药 材的提取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 分别加入 地黄、 红花、 三七, 混合均匀, 加入浓度为50 70的乙醇浸润, 拌匀, 密封放置; b、 将浸润后的 三味药材装入渗漉筒中, 压紧; 加入浓度为50 70的乙醇加入渗漉筒中, 打开渗漉筒开关并 排去药材间气泡。
3、; c、 密封渗漉筒, 浸渍放置6h 18h时间; d、 打开渗漉筒, 调节至流速为0.1ml/ min0.3ml/min, 开始渗漉, 收集渗漉液, 收集 10-20倍药材体积量, 停止渗漉; e、 在80温度 下, 浓缩1小时1.5小时, 得提取液(A)。 该方法 跟现有的提取方法相比, 可缩短提取时间、 提高 收取率、 提高产品有效成分含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4474186 B 2018.01.26 CN 104474186 B 1.一种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中药组合物的提取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 料药组成为人工麝香1份; 三七4份; 血竭1份。
4、; 红花3份; 地黄30份; 樟脑4份; 冰片12份; 薄荷 脑6份, 所述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分别加入地黄、 红花、 三七, 混合均匀, 加入浓度为5070的乙醇浸润, 拌匀, 密 封放置; b、 将浸润后的三味药材装入渗漉筒中, 压紧; 加入浓度为5070的乙醇加入渗漉 筒中, 打开渗漉筒开关并排去药材间气泡, 并使渗漉液体积: 原药材投料质量比例在1:10 1:20; c、 密封渗漉筒, 浸渍放置6h18h时间; d、 打开渗漉筒, 调节至流速为0.lml/min0.3ml/min, 开始渗漉, 收集渗漉液, 收集10- 20倍药材体积量, 停止渗漉; e、 在80温度下, 浓。
5、缩1小时1.5小时, 得提取液(A); f、 按比例取人工麝香、 血竭药材, 置研钵中, 称取乙醇, 分6次研磨提取, 提取液过筛, 合 并提取液过9号筛, 得提取液(B), 备用; g、 分别取樟脑、 冰片、 薄荷脑适量, 加乙醇搅拌使溶解, 加入提取液(A)、 (B)混匀, 加乙 醇至总量, 混匀, 静置, 滤过, 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材提取方法, 步骤a中加入浸润的乙醇的浓度为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材提取方法, 步骤a中加入浸润的乙醇的量为原投料药材 质量的1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材提取方法, 步骤b中加入浸润的乙醇的浓度为50。 5.根据权利要。
6、求1所述的中药材提取方法, 步骤c中浸渍放置的时间为6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材提取方法, 步骤d中流速为0.25ml/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材提取方法, 步骤d中收集体积为原投料药材质量的15 倍。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474186 B 2 一种麝香舒活灵的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领域, 具体涉及地黄、 红花、 血竭、 三七混合药材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麝香舒活灵由三七、 血竭、 地黄、 薄荷脑、 冰片、 樟脑等8味中药组成; 具有活血化 瘀, 消肿止痛等功效, 主要用于各种闭合性新旧软组织损伤和肌肉疲。
7、劳酸痛等症。 麝香舒活 灵源于著名骨科专家郑怀贤教授临床应用五十余年的经验方, 组方特色鲜明, 疗效确切。 麝 香舒活灵于1982年和1983年分别获四川省、 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称号。 0003 人工麝香; 三七(拉丁学名: Panax pseudoginseng Wall.var.notoginseng (Burkill)Hoo et Tseng)为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有止血, 散瘀, 消肿, 定 痛功效; 血竭(拉丁学名: Resina Draconis)活血散瘀, 定痛, 外用止血生肌, 敛疮; 红花(拉 丁学名: Carthamus tinctorius L.)活血。
8、通经, 散瘀止痛; 地黄(拉丁学名: Rehmannia glutinosa(Gaetn.)Libosch.ex Fisch.et Mey.), 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0004 目前, 麝香舒活灵的生产工艺中, 对地黄、 红花、 血竭、 三七四种药材的提取方法耗 时非常长、 且提取收取率低下, 亟需研究开发新的提取工艺。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提取工艺, 可缩短提取时间、 提高收取率、 提高产品有效成分 含量。 具体方法为: 0006 1、 处方: 人工麝香1份; 三七4份; 血竭1份; 红花3份; 地黄30份; 樟脑4份; 冰片12份; 薄荷脑6份。 0007 2、 。
9、具备制备方法: 0008 (1)分别按处方量取地黄、 红花、 三七, 混合均匀, 加入1倍量、 浓度为5070的 乙醇浸润, 拌匀, 密封放置; 0009 (2)将浸润后的三味药材装入渗漉筒中, 压紧; 将药材1.5倍量、 浓度为5070 的乙醇加入渗漉筒中, 打开渗漉筒开关并排去药材间气泡; 0010 (3)密封渗漉筒, 浸渍放置6h18h时间; 0011 (4)打开渗漉筒, 调节至流速为0.1ml/min0.3ml/min, 开始渗漉, 收集渗漉液, 收 集10-20倍药材体积量, 停止渗漉; 0012 (5)在80温度下, 浓缩时间为1h1.5h; 0013 (6)取处方量的人工麝香、 。
10、血竭药材, 置研钵中, 称取乙醇, 分6次研磨提取, 提取液 过6号筛, 合并提取液过9号筛, 即得。 0014 (7)取处方量的樟脑、 冰片、 薄荷脑, 加乙醇搅拌使溶解, 加入上述各浸渍液, 混匀, 加乙醇至总量, 混匀, 静置, 滤过, 即得。 0015 上述的步骤(1)中, 加入浸润的乙醇的浓度优选为50; 0016 上述的步骤(2)中, 加入乙醇的浓度优选为50;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4474186 B 3 0017 上述的步骤(3)中, 浸渍放置的时间优选为6h; 0018 上述的步骤(4)中, 流速优选为0.25ml/min; 收集体积优选为药材量的15倍。 0。
11、019 麝香舒活灵的制备工艺中, 对其质量的影响主要为地黄、 红花、 血竭、 和三七四种 药材的提取方法。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梓醇、 血竭素及总固物。 发明人经过实验论证, 发现羟基红花黄色素A转移率较为稳定, 提取条件对其影响不大。 因 此, 以梓醇、 血竭素以及总固物为评价指标, 对麝香舒活灵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改进。 本发 明人经过长期的实践论证, 采用渗漉提取方法为最佳的提取方法。 0020 下文举例叙述部分实验内容: 0021 1.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时间及对各成分的影响 0022 实验方法: a)渗漉提取法: 称取地黄36g、 红花3.6g、 血竭1.。
12、2g、 三七4.8g, 加入60 乙醇42g, 浸润40min; 装入渗滤筒后再静置24h后, 调节流速为0.13ml/min, 开始渗漉。 每隔 一段时间收集渗漉液测定溶剂中各成分(梓醇、 血竭素)的含量和总固物。 0023 b)冷浸提取法: 称取地黄36g、 红花3.6g、 血竭1.2g、 三七4.8g。 分别取三七、 血竭粉 碎成最粗粉; 取三七、 红花、 地黄, 依次分别用蒸馏酒400g分四次浸渍, 每次4天, 每天搅拌2 次, 合并各浸渍液, 滤过, 滤液备用; 樟脑、 冰片、 薄荷脑加乙醇300g搅拌使溶解, 加入上述各 浸渍液, 混匀, 加入乙醇, 混匀, 静置, 滤过, 即得。。
13、 0024 比较a法和b法的提取工艺制备的时间(天)及溶剂中梓醇、 血竭素的含量(mg)和转 移率(), 如表1。 0025 表1 0026 0027 结论: 从表1可见, 麝香舒活灵b)法的提取时间(35天)比a)法渗漉提取工艺(3.5 天)的时间长; 冷浸提取b)法所需的乙醇和蒸馏酒的使用量也比a)法渗漉提取的方法多。 使 用渗漉提取工艺, 既大大节省了提取时间, 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0028 2.比较不同溶媒对各成分的影响 0029 实验方法: 称取地黄36g、 红花3.6g、 血竭1.2g、 三七4.8g, 加入不同浓度乙醇42g, 浸润40min; 装入渗滤筒后再静置24h后, 调。
14、节流速为0.13ml/min, 开始渗漉。 每隔一段时间 收集渗漉液收集渗漉液, 测定溶剂中梓醇、 血竭素(用血竭素高氯酸盐表示)和总固物的含 量(mg), 梓醇含量变化趋势图见附图1, 血竭素(用血竭素高氯酸盐表示)含量变化趋势图见 附图2, 总固物含量变化趋势图见附图3;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的渗漉液中各成分总含量及总 重量见表2。 0030 表2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渗漉提取结果的影响比较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4474186 B 4 0031 乙醇浓度梓醇(mg)血竭素高氯酸盐(mg)总固物(mg) 40477.773.1827.19 60514.4612.7126.70 803。
15、86.3429.2214.09 0032 结论: 由附图及表2可见, 从提取时间上看, 在50小时后对总固物与梓醇的提取效 率开始降低; 从提取效果上看, 在总固体提取方面, 40乙醇提取效果较好, 60略低于 40乙醇, 80效果最差; 在地黄有效成分梓醇提取上, 40乙醇与60乙醇提取效果均较 好, 80乙醇提取效果最差; 血竭素在80乙醇的条件下含量最大, 血竭素在有机溶剂浓度 越高的时提取的越完全。 可见, 对乙醇浓度的选择, 需综合考虑总固物、 梓醇、 血竭素三种的 提取效率, 血竭素在有机溶剂浓度越高的时提取的越完全, 所以将血竭素用乙醇单独研磨 提取。 0033 3.以下实验以总。
16、固物和梓醇的提取效率为考察指标, 对提取液采用综合评分, 比 较不同乙醇浓度、 渗漉液体积、 药材浸渍时间、 渗漉速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0034 综合评分标准: 按照主次考察指标, 梓醇转移率指标权重70分, 根据试验结果波动 范围, 令100转移率为满分70分, 60转移率为0分, 设M为梓醇转移率, 则该项得分为(M- 60)70/(100-60); 总固体含量指标权重30分, 根据试验结果波动范围, 令总固体含量为 60时为满分30分, 40为0分, 设N为总固体含量, 则该项得分为(N-40)30/(60-40); 综 合评分公式为(M-60)70/(100-60)+(N-40)30。
17、/(60-40), 综合评分越高表示实验效果越 优。 0035 1)不同乙醇浓度对提取实验结果的影响 0036 实验方法: 称取地黄36g、 红花3.6g、 三七4.8g, 混合均匀, 加入1倍量的乙醇浸润, 拌匀, 密封放置; 将浸润后的三味药材装入渗漉筒中, 压紧; 将药材1.5倍量、 乙醇加入渗漉 筒中, 打开渗漉筒开关并排去药材间气泡; 密封渗漉筒, 浸渍放置6h时间; 打开渗漉筒, 调节 至流速为0.25ml/min, 开始渗漉, 收集渗漉液, 收集至体积为684ml, 停止渗漉; 在80温度 下, 浓缩时间为1.5h。 不同浓度乙醇渗漉提取的提取液综合评分见表3。 0037 表3 。
18、0038 乙醇浓度3035404550556070808590 综合评分67.171.776.586.295.690.885.785.070.352.949.4 0039 结论: 从上表3可看出, 当乙醇浓度在4570时, 综合评分85, 对梓醇和总固 物为较优选择。 当乙醇浓度为50时, 综合评分最高, 为最优选择。 0040 2)不同渗漉液体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41 中药提取渗漉方法中, 收集的渗漉液体积对提取物质量也有较大影响。 该实验综 合评分以渗漉液体积(ml): 原药材投料质量(g)的比值计。 0042 实验方法: 称取地黄36g、 红花3.6g、 三七4.8g, 混合均匀, 。
19、加入1倍量的50乙醇浸 润, 拌匀, 密封放置; 将浸润后的三味药材装入渗漉筒中, 压紧; 将药材1.5倍量、 乙醇加入渗 漉筒中, 打开渗漉筒开关并排去药材间气泡; 密封渗漉筒, 浸渍放置6h时间; 打开渗漉筒, 调 节至流速为0.25ml/min, 开始渗漉, 收集渗漉液, 停止渗漉; 在80温度下, 浓缩时间为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4474186 B 5 1.5h。 不同渗漉液体积的提取液综合评分见表4。 0043 表4 0044 0045 结论: 从表4可看出, 当渗漉液体积: 原药材投料质量比例在1 101 20时, 综合评 分90, 对梓醇和总固物为较优选择。 当。
20、渗漉液体积: 原药材投料质量比例为1 15时, 即收 集渗漉液为三七、 血竭、 红花、 地黄药材投料质量的15倍时, 综合评分最高, 为最优选择。 0046 3)不同药材浸渍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47 实验方法: 称取地黄36g、 红花3.6g、 三七4.8g, 混合均匀, 加入1倍量的50浓度的 乙醇浸润, 拌匀, 密封放置; 将浸润后的三味药材装入渗漉筒中, 压紧; 将药材1.5倍量、 乙醇 加入渗漉筒中, 打开渗漉筒开关并排去药材间气泡; 密封渗漉筒, 浸渍放置一定时间; 打开 渗漉筒, 调节至流速为0.25ml/min, 开始渗漉, 收集渗漉液, 收集至体积为684ml, 停止渗漉。
21、; 在80温度下, 浓缩时间为1.5h。 不同浸渍时间渗漉提取的提取液综合评分见表5。 0048 表5 0049 浸渍时间3h4h6h8h12h16h18h36h 综合评分73.684.291.790.389.789.990.190.6 0050 结论: 从上表5可看出, 当浸渍时间在6h36h时, 综合评分85, 对梓醇和总固物 为较优选择。 当浸渍时间为6h时, 综合评分最高, 为最优选择。 0051 4)不同渗漉速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52 实验方法: 称取地黄36g、 红花3.6g、 三七4.8g, 混合均匀, 加入1倍量的50浓度乙 醇浸润, 拌匀, 密封放置; 将浸润后的三味药材。
22、装入渗漉筒中, 压紧; 将药材1.5倍量、 乙醇加 入渗漉筒中, 打开渗漉筒开关并排去药材间气泡; 密封渗漉筒, 浸渍放置6h时间; 打开渗漉 筒, 调节至流速为0.25ml/min, 开始渗漉, 收集渗漉液, 收集至体积为684ml, 停止渗漉; 在80 温度下, 浓缩时间为1.5h。 不同渗漉速度提取的提取液综合评分见表6。 0053 表6 0054 渗漉速度(ml/min)0.050.100.150.200.250.300.350.50 0.75 1.00 综合评分49.465.976.781.691.787.282.450.1 26.3 9.8 0055 结论: 从上表6可看出, 当渗。
23、漉速度在0.2ml/min0.35ml/min时, 综合评分80, 对梓醇和总固物为较优选择。 当渗漉速度为0.25ml/min时, 综合评分最高, 为最优选择。 附图说明 0056 图1不同乙醇浓度的渗漉提取中梓醇含量变化趋势图 0057 图2不同乙醇浓度的渗漉提取中血竭素高氯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图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4474186 B 6 0058 图3不同乙醇浓度的渗漉提取中总固物含量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例 0059 实施例1: 0060 称取地黄36g、 红花3.6g、 三七4.8g, 混合均匀, 加入1倍量浓度为50的乙醇浸润, 拌匀, 密封放置; 将浸润后的三味药材。
24、装入渗漉筒中, 压紧; 将药材1.5倍量、 浓度为50的 乙醇加入渗漉筒中, 打开渗漉筒开关并排去药材间气泡; 密封渗漉筒, 浸渍放置6h时间; 打 开渗漉筒, 调节至流速为0.25ml/min, 开始渗漉, 收集渗漉液, 收集至体积为684ml, 停止渗 漉; 在80温度下, 浓缩时间为1.5h; 0061 称取血竭药材1.2g、 人工麝香药材约0.12g, 混合, 置研钵中, 称取90g乙醇, 分6次 研磨提取, 提取液过6号筛(每次20g乙醇), 合并提取液过9号筛, 即得。 0062 取处方量的樟脑(4.8g)、 冰片(14.4)、 薄荷脑(7.2g), 加乙醇搅拌使溶解, 加入上 述。
25、各浸渍液, 混匀, 加乙醇至总量, 混匀, 静置, 滤过, 即得。 0063 实施例2: 0064 称取地黄36g、 红花3.6g、 三七4.8g, 混合均匀, 加入1倍量浓度为60的乙醇浸润, 拌匀, 密封放置; 将浸润后的三味药材装入渗漉筒中, 压紧; 将药材1.5倍量、 浓度为60的 乙醇加入渗漉筒中, 打开渗漉筒开关并排去药材间气泡; 密封渗漉筒, 浸渍放置8h时间; 打 开渗漉筒, 调节至流速为0.3ml/min, 开始渗漉, 收集渗漉液, 收集至体积为456ml, 停止渗 漉; 在80温度下, 浓缩时间为1.0h; 0065 称取血竭药材1.2g、 人工麝香药材约0.12g, 混合。
26、, 置研钵中, 称取90g乙醇, 分6次 研磨提取, 提取液过6号筛(每次20g乙醇), 合并提取液过9号筛, 即得。 0066 取处方量的樟脑(4.8g)、 冰片(14.4)、 薄荷脑(7.2g), 加乙醇搅拌使溶解, 加入上 述各浸渍液, 混匀, 加乙醇至总量, 混匀, 静置, 滤过, 即得。 0067 实施例3: 0068 称取地黄36g、 红花3.6g、 三七4.8g, 混合均匀, 加入1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浸润, 拌匀, 密封放置; 将浸润后的三味药材装入渗漉筒中, 压紧; 将药材1.5倍量、 浓度为70的 乙醇加入渗漉筒中, 打开渗漉筒开关并排去药材间气泡; 密封渗漉筒, 浸渍放置。
27、12h时间; 打 开渗漉筒, 调节至流速为0.35ml/min, 开始渗漉, 收集渗漉液, 收集至体积为912ml, 停止渗 漉; 在80温度下, 浓缩时间为1.0h; 0069 称取血竭药材1.2g、 人工麝香药材约0.12g, 混合, 置研钵中, 称取90g乙醇, 分6次 研磨提取, 提取液过6号筛(每次20g乙醇), 合并提取液过9号筛, 即得。 0070 取处方量的樟脑(4.8g)、 冰片(14.4)、 薄荷脑(7.2g), 加乙醇搅拌使溶解, 加入上 述各浸渍液, 混匀, 加乙醇至总量, 混匀, 静置, 滤过, 即得。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4474186 B 7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4474186 B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