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板弯制钳.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8032851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0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72163.7

申请日:

20160324

公开号:

CN106236216B

公开日:

201808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56,A61B17/28

主分类号:

A61B17/56,A61B17/28

申请人:

上海景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发明人:

张陈平,刘剑楠,许釜铭

地址:

201505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亭卫公路9299弄89-90号

优先权:

CN201610172163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翟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重建板弯制钳,包括左钳脚和右钳脚,还包括左、右滚轮,左、右滚轮轴,定位套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定位轴和限位块,所述左钳脚设置左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所述右钳脚设置右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所述左、右滚轮套在所述左、右滚轮轴上,并且所述左、右滚轮轴与所述左、右滚轮孔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左、右滚轮孔中间位置,所述定位轴穿过左、右钳脚的中央定位孔并于定位套连接,所述定位套包括顶角和基部,所述顶角成固定角度,且所述顶角恰好位于限位块下方。本发明通过钳脚上端的滚轮以滚动方式完成重建板弯制,使所成型的钛板角度更为平缓且减少了弯制过程中对钛板的机械损伤,定位套顶角成固定角度,使得钛板一次性可以弯制到所需的角度。

权利要求书

1.重建板弯制钳,包括左钳脚和右钳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滚轮,左、右滚轮轴,定位套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定位轴和限位块,所述左钳脚设置左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所述右钳脚设置右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所述左、右滚轮套在所述左、右滚轮轴上,并且所述左、右滚轮轴与所述左、右滚轮孔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左、右滚轮孔中间位置,所述定位轴穿过左、右钳脚的中央定位孔并与定位套连接,所述定位套包括顶角和基部,所述顶角成固定角度,所述顶角的两条边向外延伸,所述顶角处设置一突起,且所述顶角恰好位于限位块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建板弯制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顶角的固定角度为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建板弯制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设置左、右定位销,所述左钳脚的左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之间设置一段左凹槽,所述右钳脚的右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之间设置一段右凹槽,所述左、右定位销分别穿过左、右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建板弯制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钳脚的中段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建板弯制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钳脚的钳柄处为波浪设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讲,涉及口腔颌面修重建外科中弯制下颌骨重建移植骨固定钛板的弯制钳。

背景技术

在下颌骨重建过程中,需要弯制下颌骨腓骨重建板。现有的几种弯制下颌骨腓骨重建板的器械有自身的局限。

KLS Martin多功能弯板钳(50-502-10-07):该弯板钳具有3D弯折,90°弯折、钛板剪切等多项功能,但该弯板钳操作繁琐、复杂,对临床操作经验的要求较高,不利于初学者掌握。

Synthes重建板弯制钳(329.143):该弯板钳通过平面内弯制、平面外弯制及喙突弯制完成对重建板的塑形,该方法为目前临床中最为广泛的重建板塑形方法,该方法操作复杂,不利于快速完成重建钛板的塑形。此外,对重建板的反复弯制会使重建板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另外,应用上述设备弯制的下颌骨重建板无法与移植腓骨紧密贴合,可能存在钛钉固定后移植骨块移位或钛板变形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完成下颌骨腓骨重建板弯制的重建板弯制钳。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以下技术方案:重建板弯制钳,包括左钳脚和右钳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滚轮,左、右滚轮轴,定位套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定位轴和限位块,所述左钳脚设置左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所述右钳脚设置右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所述左、右滚轮套在所述左、右滚轮轴上,并且所述左、右滚轮轴与所述左、右滚轮孔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左、右滚轮孔中间位置,所述定位轴穿过左、右钳脚的中央定位孔并于定位套连接,所述定位套包括顶角和基部,所述顶角成固定角度,且所述顶角恰好位于限位块下方。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套顶角的固定角度为135°。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套顶角的两条边向外延伸。延伸的边用于托住弯制的钛板,防止钛板弯制过度出现拐角。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套顶角处设置一突起。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板上设置左、右定位销,所述左钳脚的左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之间设置一段左凹槽,所述右钳脚的右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之间设置一段右凹槽,所述左、右定位销分别穿过左、右凹槽。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左、右钳脚的中段突起。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左、右钳脚的钳柄处为波浪设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钳脚上端的滚轮以滚动方式完成重建板弯制,使所成型的钛板角度更为平缓且减少了弯制过程中对钛板的机械损伤,定位套顶角成固定角度,使得钛板一次性可以弯制到所需的角度,钳脚上端的凹槽设计通过定位销限制其运动,防止对钛板过度弯制。本发明用以快速完成下颌骨腓骨重建板的弯制,解决重建板反复弯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同时大大简化下颌骨重建中相关操作步骤,准确恢复下颌骨外形,且便于广大医师掌握、完成复杂下颌骨重建技术。该设备与相关配套器械联合使用,使得移植骨块间以及移植骨与钛板间的结合更加贴合紧密,有利于骨愈合,也避免了使用传统设备所造成的移植骨与钛板间位置的不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左钳脚示意图。

图2为定位套示意图。

图3为重建板弯制钳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重建板弯制钳弯制钛板初始状态。

图5为重建板弯制钳弯制钛板作业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示:

1——左钳脚,11——左滚轮孔,12——中央定位孔,13——左凹槽,2——右钳脚,21——右滚轮孔,3——左滚轮,4——右滚轮,5——左滚轮轴,6——右滚轮轴,7——定位套,71——突起,72——顶角,73——基部,8——定位板,81——定位轴,82——限位块,83——左定位销,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135°重建板弯制钳

前期研究中已通过对正常成年下颌骨的形态学分析,确定了下颌骨水平部塑形参数,依此设计生产通用腓骨塑形板,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实现了“四段式”下颌骨快速塑形的概念。

本发明的理论基础:

一、下颌骨由垂直部和水平部所构成,下颌骨水平部由下颌体部和颏部组成,研究报道其外形线类似抛物线结构,是下颌骨重建移植骨塑形的难点。临床实践发现下颌骨水平部在下颌第一前磨牙以后几乎呈现直线结构,而位于颏孔之间的下颌颏部曲度较大,并以颏前点(Pg)为最,因此下颌第一前磨牙点(Men)和颏前点成为下颌骨水平部的外形拐点,可进一步将下颌骨水平部简化为四条对称的线性结构:Go-Men,Men-Pg,Pg-Men’,Men’-Go’,这也是下颌骨水平部“四段式”塑形的基础。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下颌骨形态的显著差异主要在于其结构的长度(p<0.05),而非结构的曲度(p>0.05)。

二、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是统计学反映个体离散程度的常用指标,变异系数主要应用于计量单位不同资料间的比较。研究对55例正常成年下颌骨的三维测量发现,尽管下颌骨线性变量的性别差异显著,但是不同性别下颌颏长(Men-Pg)的均值和标准差都为最小,说明了下颌颏长的个体差异相对其他线性变量最不明显。而在下颌骨的角度变量(体角、颏角)的分析中发现其变异系数普遍小于线性变量,这同样也说明了下颌骨的角度变量个体差异小,见表1,2。

表1:下颌骨外形变量(线性/角度)的定义和表示

表2:下颌骨外形变量(线性/角度)的测量值和性别差异

请见参图3,重建板弯制钳包括左钳脚1和右钳脚2,左滚轮3,右滚轮4,左滚轮轴5,右滚轮轴6,定位套7和定位板8,定位板8上设置定位轴81和限位块82,左钳脚1设置左滚轮孔11和中央定位孔12,所述右钳脚设置右滚轮孔21和中央定位孔,所述左、右滚轮3、4套在所述左、右滚轮轴5、6上,并且所述左、右滚轮轴5、6与所述左、右滚轮孔11、21连接,所述限位块82设置于左、右滚轮孔11、21中间位置,所述定位轴81穿过左、右钳脚的中央定位孔12并于定位套7连接,所述定位套7包括顶角72和基部73,所述顶角72成固定角度,且所述顶角72恰好位于限位块下方。

定位轴81一端为圆形另一端为方形,圆形端穿过中央定位孔12,方形端与定位7套连接,定位套7内径为与定位轴81方形端尺寸匹配的方形空腔,使得定位轴81与定位套7一旦固定,其相对位置固定不动。定位板8通过定位轴81、定位套7及螺钉9固定左、右钳脚,限位块82与定位套顶角尖端突起71用以固定重建板,防止在弯制过程中重建板发生移位。

图4为重建板弯制钳弯制钛板初始状态,图5为重建板弯制钳弯制钛板作业示意图。使用时,钛板穿过限位块与定位套之间的间隙,钳脚上端的滚轮以滚动方式完成重建板弯制,定位套顶角成固定角度,且顶角恰好位于限位块下方,钛板压制到贴合与定位套表面,使得压制角度与定位套顶角的角度一致。选择定位套顶角的角度,比如135°,就可以快速将钛板压制到所需角度,且所成型的钛板角度更为平缓且减少了弯制过程中对钛板的机械损伤。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套顶角72成135°。本发明基于对正常汉族成年人群下颌骨的测量,我们发现下颌骨角度变量个体差异小,且均接近135°,为配套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开发出135°重建板弯制钳,用以快速完成下颌骨腓骨重建板的弯制,解决重建板反复弯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同时大大简化下颌骨重建中相关操作步骤,准确恢复下颌骨外形,且便于广大医师掌握、完成复杂下颌骨重建技术。

图2为定位套示意图,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套顶角72的两条边向外延伸(图示未画出)。延伸的边用于托住弯制的钛板,防止钛板弯制过度出现拐角。所述定位套顶角72处设置一突起71。突起可与钛板中间的凹槽匹配,使得钛板更好的固定。该设备与相关配套器械的联合使用,使得移植骨块间以及移植骨与钛板间的结合更加贴合紧密,有利于骨愈合,也避免了使用传统设备所造成的移植骨与钛板间位置的不稳定性。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板8上设置左、右定位销,所述左钳脚1的左滚轮孔11和中央定位孔12之间设置一段左凹槽13,所述右钳脚的右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之间设置一段右凹槽,所述左、右定位销分别穿过左、右凹槽。定位销穿过凹槽限制钳脚的运动角度,使得钛板弯制到所需角度之后不能再发生移动,防止钛板弯制过度出现拐角。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左、右钳脚的中段突起,所述左、右钳脚的钳柄处为波浪设计。钳脚中段突起处便于弯板时手掌固位,钳柄处为波浪设计,增加摩擦、防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重建板弯制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建板弯制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建板弯制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建板弯制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建板弯制钳.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0172163.7 (22)申请日 2016.03.24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623621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12.21 (73)专利权人 上海景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201505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亭卫公 路9299弄89-90号 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 民医院 (72)发明人 张陈平 刘剑楠 许釜铭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1218 代理人 翟羽 (51)In。

2、t.Cl. A61B 17/56(2006.01) A61B 17/28(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202604977 U,2012.12.19, CN 205569041 U,2016.09.14, CN 2855344 Y,2007.01.10, US 2014260484 A1,2014.09.18, CN 203290996 U,2013.11.20, CN 202665661 U,2013.01.16, CN 204744388 U,2015.11.11, CN 204765890 U,2015.11.18, 审查员 武瑞青 (54)发明名称 重建板弯制钳 (57)摘。

3、要 本发明公开重建板弯制钳, 包括左钳脚和右 钳脚, 还包括左、 右滚轮, 左、 右滚轮轴, 定位套和 定位板, 所述定位板上设置定位轴和限位块, 所 述左钳脚设置左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 所述右钳 脚设置右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 所述左、 右滚轮 套在所述左、 右滚轮轴上, 并且所述左、 右滚轮轴 与所述左、 右滚轮孔连接, 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左、 右滚轮孔中间位置, 所述定位轴穿过左、 右钳脚 的中央定位孔并于定位套连接, 所述定位套包括 顶角和基部, 所述顶角成固定角度, 且所述顶角 恰好位于限位块下方。 本发明通过钳脚上端的滚 轮以滚动方式完成重建板弯制, 使所成型的钛板 角度更为平缓且减少。

4、了弯制过程中对钛板的机 械损伤, 定位套顶角成固定角度, 使得钛板一次 性可以弯制到所需的角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06236216 B 2018.08.07 CN 106236216 B 1.重建板弯制钳, 包括左钳脚和右钳脚,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左、 右滚轮, 左、 右滚轮轴, 定位套和定位板, 所述定位板上设置定位轴和限位块, 所述左钳脚设置左滚轮孔和中央定 位孔, 所述右钳脚设置右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 所述左、 右滚轮套在所述左、 右滚轮轴上, 并 且所述左、 右滚轮轴与所述左、 右滚轮孔连接, 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左、 右滚轮孔中间位置, 所 述定位轴穿过左。

5、、 右钳脚的中央定位孔并与定位套连接, 所述定位套包括顶角和基部, 所述 顶角成固定角度, 所述顶角的两条边向外延伸, 所述顶角处设置一突起, 且所述顶角恰好位 于限位块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建板弯制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套顶角的固定角度为 13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建板弯制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板上设置左、 右定位销, 所述左钳脚的左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之间设置一段左凹槽, 所述右钳脚的右滚轮孔和中央 定位孔之间设置一段右凹槽, 所述左、 右定位销分别穿过左、 右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建板弯制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 右钳脚的中段突起。 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建板弯制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 右钳脚的钳柄处为波浪 设计。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236216 B 2 重建板弯制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讲, 涉及口腔颌面修重建外科中弯制下颌骨重建 移植骨固定钛板的弯制钳。 背景技术 0002 在下颌骨重建过程中, 需要弯制下颌骨腓骨重建板。 现有的几种弯制下颌骨腓骨 重建板的器械有自身的局限。 0003 KLS Martin多功能弯板钳(50-502-10-07): 该弯板钳具有3D弯折, 90 弯折、 钛板 剪切等多项功能, 但该弯板钳操作繁琐、 复杂, 对临床操作经验。

7、的要求较高, 不利于初学者 掌握。 0004 Synthes重建板弯制钳(329.143): 该弯板钳通过平面内弯制、 平面外弯制及喙突 弯制完成对重建板的塑形, 该方法为目前临床中最为广泛的重建板塑形方法, 该方法操作 复杂, 不利于快速完成重建钛板的塑形。 此外, 对重建板的反复弯制会使重建板的使用寿命 大大降低。 0005 另外, 应用上述设备弯制的下颌骨重建板无法与移植腓骨紧密贴合, 可能存在钛 钉固定后移植骨块移位或钛板变形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完成下颌骨腓骨重建板弯制的重建板弯 制钳。 0007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发明公开以下技术方案: 。

8、重建板弯制钳, 包括左钳脚和右钳 脚,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左、 右滚轮, 左、 右滚轮轴, 定位套和定位板, 所述定位板上设置定位 轴和限位块, 所述左钳脚设置左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 所述右钳脚设置右滚轮孔和中央定 位孔, 所述左、 右滚轮套在所述左、 右滚轮轴上, 并且所述左、 右滚轮轴与所述左、 右滚轮孔 连接, 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左、 右滚轮孔中间位置, 所述定位轴穿过左、 右钳脚的中央定位孔 并于定位套连接, 所述定位套包括顶角和基部, 所述顶角成固定角度, 且所述顶角恰好位于 限位块下方。 0008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定位套顶角的固定角度为135 。 0009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9、, 所述定位套顶角的两条边向外延伸。 延伸的边用于托住弯制 的钛板, 防止钛板弯制过度出现拐角。 0010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定位套顶角处设置一突起。 0011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定位板上设置左、 右定位销, 所述左钳脚的左滚轮孔和中 央定位孔之间设置一段左凹槽, 所述右钳脚的右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之间设置一段右凹 槽, 所述左、 右定位销分别穿过左、 右凹槽。 0012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左、 右钳脚的中段突起。 0013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左、 右钳脚的钳柄处为波浪设计。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6236216 B 3 0014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

10、明通过钳脚上端的滚轮以滚动方式完成重建板弯制, 使 所成型的钛板角度更为平缓且减少了弯制过程中对钛板的机械损伤, 定位套顶角成固定角 度, 使得钛板一次性可以弯制到所需的角度, 钳脚上端的凹槽设计通过定位销限制其运动, 防止对钛板过度弯制。 本发明用以快速完成下颌骨腓骨重建板的弯制, 解决重建板反复弯 制、 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同时大大简化下颌骨重建中相关操作步骤, 准确恢复下颌骨 外形, 且便于广大医师掌握、 完成复杂下颌骨重建技术。 该设备与相关配套器械联合使用, 使得移植骨块间以及移植骨与钛板间的结合更加贴合紧密, 有利于骨愈合, 也避免了使用 传统设备所造成的移植骨与钛板间位置的。

11、不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左钳脚示意图。 0016 图2为定位套示意图。 0017 图3为重建板弯制钳部件分解示意图。 0018 图4为重建板弯制钳弯制钛板初始状态。 0019 图5为重建板弯制钳弯制钛板作业示意图。 0020 图中标号所示: 0021 1左钳脚, 11左滚轮孔, 12中央定位孔, 13左凹槽, 2右钳脚, 21右滚轮孔, 3左滚轮, 4右滚轮, 5左滚轮轴, 6右滚轮轴, 7定位 套, 71突起, 72顶角, 73基部, 8定位板, 81定位轴, 82限位块, 83左定位销, 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下述实施例中。

1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 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 试剂等, 如无特殊说明, 均可从商业途 径得到。 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3 实施例1.135 重建板弯制钳 0024 前期研究中已通过对正常成年下颌骨的形态学分析, 确定了下颌骨水平部塑形参 数, 依此设计生产通用腓骨塑形板, 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 实现了 “四段式” 下颌骨快速塑形 的概念。 0025 本发明的理论基础: 0026 一、 下颌骨由垂直部和水平部所构成, 下颌骨水平部由下颌体部和颏部组成, 研究 报道其外形线类似抛物线结构, 是下颌骨重建移植骨塑形的难点。。

13、 临床实践发现下颌骨水 平部在下颌第一前磨牙以后几乎呈现直线结构, 而位于颏孔之间的下颌颏部曲度较大, 并 以颏前点(Pg)为最, 因此下颌第一前磨牙点(Men)和颏前点成为下颌骨水平部的外形拐点, 可进一步将下颌骨水平部简化为四条对称的线性结构: Go-Men,Men-Pg,Pg-Men,Men - Go , 这也是下颌骨水平部 “四段式” 塑形的基础。 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下颌骨形态的显著差异 主要在于其结构的长度(p0.05)。 0027 二、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是统计学反映个体离散程度的常用指标, 变异系数主要应 用于计量单位不同资料间的比较。 研究对55例正常成年下颌骨的三维测量发现, 尽。

14、管下颌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6236216 B 4 骨线性变量的性别差异显著, 但是不同性别下颌颏长(Men-Pg)的均值和标准差都为最小, 说明了下颌颏长的个体差异相对其他线性变量最不明显。 而在下颌骨的角度变量(体角、 颏 角)的分析中发现其变异系数普遍小于线性变量, 这同样也说明了下颌骨的角度变量个体 差异小, 见表1, 2。 0028 表1: 下颌骨外形变量(线性/角度)的定义和表示 0029 0030 0031 表2: 下颌骨外形变量(线性/角度)的测量值和性别差异 0032 0033 请见参图3, 重建板弯制钳包括左钳脚1和右钳脚2, 左滚轮3, 右滚轮4, 左滚。

15、轮轴5, 右滚轮轴6, 定位套7和定位板8, 定位板8上设置定位轴81和限位块82, 左钳脚1设置左滚轮 孔11和中央定位孔12, 所述右钳脚设置右滚轮孔21和中央定位孔, 所述左、 右滚轮3、 4套在 所述左、 右滚轮轴5、 6上, 并且所述左、 右滚轮轴5、 6与所述左、 右滚轮孔11、 21连接, 所述限 位块82设置于左、 右滚轮孔11、 21中间位置, 所述定位轴81穿过左、 右钳脚的中央定位孔12 并于定位套7连接, 所述定位套7包括顶角72和基部73, 所述顶角72成固定角度, 且所述顶角 72恰好位于限位块下方。 0034 定位轴81一端为圆形另一端为方形, 圆形端穿过中央定位。

16、孔12, 方形端与定位7套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6236216 B 5 连接, 定位套7内径为与定位轴81方形端尺寸匹配的方形空腔, 使得定位轴81与定位套7一 旦固定, 其相对位置固定不动。 定位板8通过定位轴81、 定位套7及螺钉9固定左、 右钳脚, 限 位块82与定位套顶角尖端突起71用以固定重建板, 防止在弯制过程中重建板发生移位。 0035 图4为重建板弯制钳弯制钛板初始状态, 图5为重建板弯制钳弯制钛板作业示意 图。 使用时, 钛板穿过限位块与定位套之间的间隙, 钳脚上端的滚轮以滚动方式完成重建板 弯制, 定位套顶角成固定角度, 且顶角恰好位于限位块下方, 钛板压。

17、制到贴合与定位套表 面, 使得压制角度与定位套顶角的角度一致。 选择定位套顶角的角度, 比如135 , 就可以快 速将钛板压制到所需角度, 且所成型的钛板角度更为平缓且减少了弯制过程中对钛板的机 械损伤。 0036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定位套顶角72成135 。 本发明基于对正常汉族成年人群 下颌骨的测量, 我们发现下颌骨角度变量个体差异小, 且均接近135 , 为配套下颌骨重建腓 骨塑形板、 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 开发出135 重建板弯制钳, 用以快速完成下颌骨腓骨重建 板的弯制, 解决重建板反复弯制、 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同时大大简化下颌骨重建中相 关操作步骤, 准确恢复下颌骨外。

18、形, 且便于广大医师掌握、 完成复杂下颌骨重建技术。 0037 图2为定位套示意图,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定位套顶角72的两条边向外延伸 (图示未画出)。 延伸的边用于托住弯制的钛板, 防止钛板弯制过度出现拐角。 所述定位套顶 角72处设置一突起71。 突起可与钛板中间的凹槽匹配, 使得钛板更好的固定。 该设备与相关 配套器械的联合使用, 使得移植骨块间以及移植骨与钛板间的结合更加贴合紧密, 有利于 骨愈合, 也避免了使用传统设备所造成的移植骨与钛板间位置的不稳定性。 0038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定位板8上设置左、 右定位销, 所述左钳脚1的左滚轮孔11 和中央定位孔12之间设置一段。

19、左凹槽13, 所述右钳脚的右滚轮孔和中央定位孔之间设置一 段右凹槽, 所述左、 右定位销分别穿过左、 右凹槽。 定位销穿过凹槽限制钳脚的运动角度, 使 得钛板弯制到所需角度之后不能再发生移动, 防止钛板弯制过度出现拐角。 0039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 所述左、 右钳脚的中段突起, 所述左、 右钳脚的钳柄处为波浪 设计。 钳脚中段突起处便于弯板时手掌固位, 钳柄处为波浪设计, 增加摩擦、 防滑。 004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6236216 B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106236216 B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106236216 B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106236216 B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