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电磁振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磁力产生机械振动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能电磁振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振动器主要用于各种振动机械,其振动源均采用气动形式或电动带动偏心两种方式去产生振频,由于气动式振动器因输入气压不稳定,易产生振频曲线的不良效果;另外电动带动偏心振动器通过偏心风叶产生振动,也因输入电压不稳定,而导致偏心产生振频曲线的隐患,其振动器能耗高,不够环保,且振动频率大,使用不够稳定,使机器的使用寿命有限。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89212521、申请日为1989年5月25日、发明名称为电磁式振动器的专利申请,它是由铁芯、线圈、换向器、永久磁钢或振动铁体构成的电磁式振动器,其特点是:(1)利用两块永久磁钢或两只通以直流电的带铁芯线圈构成固定磁场,在此固定磁场中设置受换向器控制的带铁芯线圈,并配以交直流变换器,便构成采用直流供电的振动器,利用换向器给两只带铁芯线圈交替通以交通电,并在两只带铁芯线圈之间设置振动铁体,便构成采用交流供电的振动器;上述专利申请同样存在所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地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功能稳定、环保、使用寿命长的节能电磁振动器。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节能电磁振动器,包括设置线圈及设置在线圈中的永久性磁芯,其特征在于:在该振动器内还包括有一塑料座,塑料座内设置有放置永久性磁芯的空腔,塑料座外侧上下设置有两环形凹槽,所述线圈设置在该环形凹槽内,二者并通过设置在线圈及塑料座外部的散热套固定在一起,散热套上还设置有接线座,放置永久性磁芯的空腔下部还设置有孔塞,永久性磁芯在孔塞所封闭的空间内上下留有上下运动的间隙。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永久性磁芯上下部各设置有胶垫。
所述永久磁芯在孔塞封闭空间的上下运动间隙为2~4mm。
所述塑料座底部的座体直径大于散热套的直径,其边缘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散热套的外部还设置有散热翅片。
所述散热套为铝、铝合金、铜等材质。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环保节能,性能好;本发明是利用线圈产生磁场,令磁芯在固定位置上下左右振动,从而产生冲击振动效果;其使用能源比较节约,只需8V~36V安全电压就可达到使用要求功率,比通常振动器的220V或380V,有大大降低;另外其振动频率可以从50HZ~120HZ范围中调整,产生振动强度大,磁场强度为5k~9K高斯,振动频率可以为120/秒,本发明实验证明,其采用2-4mm的运动间隙尤其3mm能产生最佳的振动效果。
2、功能稳定;本产品由于采用永久性磁芯,利益电磁共振原理产生磁场,持续稳定低输出稳定的直线振频,故消除了电动带动偏心振动器或气动式振动器因输电压不稳定导致的振频曲线隐患;在永久性磁芯上下部各设置胶垫,有利于上下运动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其寿命是永久性的,维护非常简单。
3、使用安全;本电磁振动器只需8V~36V安全电压,不会对人体及生物体造成伤害,营造安全和谐工作环境;由于其高安全性,故对于传统应用电动振动器属于高危应用的水下作业,尤其适用。
4、适用范围广;本振动器体积小,方便携带安装,使用灵活,可应用与所有行业的机械振动源上,特别是陶瓷机械行业、医药机械、食品机械行业、原料机械、建筑机械、公路机械、医疗机械、矿产化工、农业机械、包装机械行业等,可胜任温度在气温100℃以下工作,且气温越冷,效率越高,使用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塑料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散热套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线圈、2永久性磁芯、3塑料座、4散热套、5孔塞、6胶垫、7垫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节能电磁振动器,包括设置线圈1及设置在线圈1中上下运动产生振动的永久性磁芯2,该永久性磁芯2为5000-9000高斯的永久性磁;在该振动器内还包括有一塑料座3,在塑料座3内设置有放置永久性磁芯2的空腔,塑料座3外侧上下设置有两个环形凹槽,所述线圈1就设置在该环形凹槽内,二者并通过设置在线圈1及塑料座3外部的散热套4固定在一起,该散热套4侧部还设置有一接线座,放置永久性磁芯2的空腔下部还设置有孔塞5,该永久性磁芯2在孔塞5所封闭的空间内上下留有进行上下运动的间隙。所述永久性磁芯2上下部各设置有一胶垫6。所述塑料座3底部的座体直径大于散热套4的直径,其边缘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散热套4可以为铝、铝合金、铜等材质,其外部还间隔规律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线圈与散热套之间还设置有垫胶7,所述永久磁芯在孔塞封闭空间的上下运动间隙为3mm,当采用3mm时,其效果最佳。
如此同时,本发明中塑料座采用塑料材质具有使用效果好寿命长之优点,不仅可以防止上下之线圈电磁之间的干扰,同时还不会造成电磁屏蔽,如采用其它材料,其效果则相对较差。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其他类同、等同的构造均应属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