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远程医疗领域,具体为一种患者 用药远程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持续增长,空巢老人现象日益严重。同时, 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这些患者需长期按时 吃药来控制病情。若未按时用药或用药时间混乱,那么其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 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此外,大部分患者不可能在医院接受长期治疗, 其往往是周期性返回医院进行检查,这样很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同时也会大量 消耗患者的财力和体力,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因此,有必要设计出 一种患者用药信息远程监控系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醒患者按时用药,防止 患者未按时用药或用药时间混乱,造成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副作用。
公开号为CN20307469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GPRS的远程 医疗监控系统,通过心电模块实时采集患者的心电参数,经数据处理模块处理 并利用GPRS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将上述信息传输给远程的手持终端,从而实现 远程医疗监控。但此远程监控系统只采集了患者的心电参数,并未涉及患者用 药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实时采集患者用药信息,按时提醒 患者用药,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实时了解其病情,也便于医生及时作出诊断,使 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患者用药远程监控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患者 用药远程监控系统,其包括电子药瓶终端、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及手持 终端,所述电子药瓶终端与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之间、患者用药监控信 息服务系统与手持终端之间均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电子药瓶终端:用于采集患者用药信息,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将其传到 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
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用于对患者用药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形 成患者用药日志,并把患者用药日志定期传输给医院的医疗系统,以供医生跟 踪患者的病情;如果到了系统的设定时间患者仍没有用药,那么患者用药监控 信息服务系统就会通过移动通信网将用药提醒信息发送到手持终端,随时随地 的提醒患者及其家属给患者进行用药。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子药瓶终端包括可编程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模块、信 息提示模块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可编程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源控制模块、信息 提示模块及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模块用于对患者用药数据进 行采集、触发控制信号及药品信息进行存储;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用于对可编程 控制模块提供电压及电流、并为电子药瓶终端充电;所述信息提示模块用于根 据可编程控制模块监测到的未盖瓶信息,提醒患者用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 于将患者是否按时用药及药品数量、种类的数据包发送到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 务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包括用药监控日志模块、药 瓶管理模块、药物信息管理、邮件管理、短信和语音用药提醒管理、医生信息 管理、患者信息管理模块,所述该服务系统通过Socket接口、邮件接口、医疗 系统接口、短信及语音接口等接口与电子药瓶、医院医疗系统及手持终端进行 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可编程控制模块包括存储模块、控制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患者用药时开瓶所产生的压电信号,经控制模块传感变 换为记录用药的触发信号,若在规定的时间内可编程控制模块检测到触发信号, 则表示患者已用药;否则,视为患者没有用药;存储模块用于存放药品的种类 和数量等信息、信息上传的时间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电压及电流控制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 其中,电压及电流控制模块用以给药瓶内的可编程控制模块、信息提示模块和 无线通信模块提供不同的电流和电压;无线充电模块采集充电发射器发射的电 磁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充电的电流,为电子药瓶终端充电;当电源控制模块 检测到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就会启动无线充电功能;当电池充满时,电源控制 模块通过控制无线充电模块终止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GPRS无线通信方式接入到移动互联网中, 通过静态IP或DNS域名解析寻址将患者是否按时用药及药品数量、种类的数据 包发送到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可独立的部署在专用服务器或 运行在医院医疗管理云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子药瓶终端以公众无线通信方式,包括GPRS、3G、4G、 WLAN、Zigbee任意之一的方式接入到移动互联网中,通过互联网寻址方式将患 者是否按时用药及药品数量、种类的数据包发送到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醒患者进行服药,防止患者未按时用药 或用药时间混乱,造成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副作用,有利于医生对于患者的治 疗效果进行跟踪,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也有利于医 院对药品的管理和病例的追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优选实施例患者用药远程监控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药瓶终端内部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患者用药远程监控系统,包括:电子药瓶终 端1、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2、手持终端3,它们之间通过移动互联网实 现通信。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电子药瓶终端采集患者用药信息,通过移动互 联网将其传到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然后,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 对用药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并把患者用药日志定期传输给医院的医疗系 统,以供医生跟踪患者的病情;如果到了系统的设定时间患者仍没有用药,那 么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就会通过移动通信网将用药提醒信息发送到手持 终端,随时随地的提醒患者及其家属,给患者进行用药。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电子药瓶终端1由可编程控制模块101、电源控制模块 102、信息提示模块103、无线通信模块104,如图2所示。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可编程控制模块101具有存储1011、控制1012和数据采 集1013的功能,可选择STC12C5A60S2单片机。数据采集端口1013采集患者用 药时开瓶所产生的压电信号,经传感变换为记录用药的触发信号。若在规定的 时间内可编程控制模块检测到触发信号,则表示患者已用药;否则,视为患者 没有用药;存储功能1011用于存放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信息上传的时间 间隔。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电源控制模块102,包括电压及电流控制模块1021和无线 充电模块1022;其中,电压及电流控制模块1021用以给药瓶内的可编程控制模 块101、信息提示模块103和无线通信模块104提供不同的电流和电压。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模块1022利用充电天线采集充电发射器发射的 电磁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充电的电流,为电子药瓶终端充电。当电源控制模 块检测到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就会启动无线充电功能;当电池充满时,电源控 制模块通过控制无线充电模块终止充电。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信息提示模块103用于可编程控制模块监测到的未盖瓶 信息,以蜂鸣的方式提醒患者。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模块104为SIMCOM公司生产的SIM300模块, 采用GPRS无线通信方式接入到移动互联网中,通过静态IP或DNS域名解析寻 址将患者是否按时用药及药品数量、种类的数据包发送到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 务系统。
本实施例中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2,包括用药监控日志201、药瓶管 理202、药物信息管理203、邮件管理204、短信和语音用药提醒管理205、医 生信息管理206、患者信息管理207等功能模块,该服务系统通过Socket接口、 邮件接口、医疗系统接口、短信及语音接口等接口与电子药瓶、医院医疗系统 及手持终端进行通信。本系统可独立的部署在专用服务器或运行在医院医疗管 理云平台。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的用药监控日志201用于记 录患者用药信息日志,包括正确时间的用药记录、错误时间的用药记录等内容。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的药瓶管理202用于对电子 药瓶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药瓶编号、药品中的药瓶、药瓶的使用者、药瓶的 激活及归还状态、药瓶工作状况等信息进行管理。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的药物信息管理203,用于对 药物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药物的名称、出厂时间、保质期、功能、注意事项、 是否是处方药、药监等信息进行管理。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的邮件管理204,通过系统的 邮件管理接口与邮件系统进行对接,通过邮件把患者用药日志定期发送给医生, 医生也可通过远程登陆随时查看。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的短信和语音管理205用于 对患者用药提醒的信息进行管理,在该模块中可以对提醒患者的短信或者语音 进行编辑和管理。当患者未按时用药时,该模块就会通过短信和语音接口接入 到移动通信网中,以短信或语音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持终端发送用药提 醒消息,提醒患者及时进行用药。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医生信息管理206用于 对医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如医生的姓名、医生编号、科室、邮箱、电话、家庭 住址等信息进行管理,该模块中的信息与医院的医疗系统进行对接,并进行信 息交互。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患者用药监控信息服务系统中的患者信息管理207用于 对患者的用药信息进行管理,如患者的姓名、电子病历、所使用的电子药瓶编 号、所使用的药物、主治医师、用药时间等信息进行管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能够实时采集患者用药信息,按时提醒患者用 药,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实时了解其病情,也便于医生及时作出诊断,使用方便 安全可靠。
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 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