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026205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99384.8

申请日:

20141219

公开号:

CN104434081B

公开日:

201707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5/03

主分类号:

A61B5/03

申请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发明人:

李永红,李率真,李沂玥,余杭,郭盼盼

地址:

610225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优先权:

201420033906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龚燮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包括人造颅骨、压力检测模块以及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人造颅骨为弧面形壳体结构;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包括内、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与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无线通信连接,同时还连接外置电源和示波器;压力检测模块由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供电;压力检测模块采用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其与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导线连接;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处罩设有薄膜;薄膜整体呈球面状薄膜结构且内部注入有适量生理盐水。本发明结构简单,实施容易且不会产生感染,监测范围大,能长时间对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进行准确、有效监测,使用安全、可靠且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包括人造颅骨、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上的压力检测模块以及与所述压力检测模块匹配设置的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颅骨为采用氧化锆制成的弧面形壳体结构;所述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包括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和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所述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无线通信连接,同时还连接外置电源和示波器;所述压力检测模块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贴近脑组织那一侧的内侧面,其由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供电;所述压力检测模块采用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其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处罩设有薄膜;所述薄膜整体呈球面状薄膜结构,即球形外表面朝向脑组织方向,内部形成有球状腔体且注入有适量生理盐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位于所述人造颅骨的外部,其集成有无线接收芯片和电磁波发射线圈;所述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所述电磁波发射线圈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集成有无线发射芯片和感应线圈;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所述感应线圈给所述无线发射芯片和所述压力检测模块无线供电;所述无线发射芯片分别与所述压力检测模块和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无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采用高分子塑料薄膜,其表面涂上生物相容性医用涂层,并通过医用胶粘剂粘合密封罩设于所述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颅骨中部设有呈方形的通孔;在所述人造颅骨贴近脑组织的那一侧面沿所述通孔的边缘设有呈方形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上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外表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颅内压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常用的颅内压监测方法均属于有创的监测方法,其精度较高,但易引起感染、出血、故障、栓塞等并发症。有一定风险,如操作复杂,不易重复,并且不能长时间监测,有创颅内压监测于1951年由Guillaume和Janny首先应用,根据压力传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液压传感式监测、非液压传感式监测及光纤传感颅内压监测。其中探头放置的部位有脑室、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等,各部位所测的压力有一定差别.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是液压式脑室测压,被视为金标准。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颅内压监测方法有脑室脑脊液压监测方法和光纤技术监测颅内压的方法。其中,脑室脑脊液压监测方法是ICP监测的金标准,具体是将含有光导纤维探头的导管放置在侧脑室,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测量,该方法简便、直接客观、测压准确,便于检测零点漂移,同时可以引流脑脊液。但是,脑室脑脊液压监测的缺点是当ICP增高、脑肿胀导致脑室受压变窄、移位甚至消失时,脑室穿刺及置管较困难,且置管超过5d感染概率大大增加,在监护时应避免非颅内因素导致的ICP增高,例如呼吸道阻塞、烦躁、体位偏差、高热等。

光纤技术监测颅内压的方法是采用非液压式光导纤维导管压力换能器位于探头顶端,置于脑室后,直接通过光纤技术监测,该方法准确性高,不用调整外置传感器的高度,但是光纤技术监测颅内压的缺点是只能监测小部分颅内变化,并不能真实反映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现有的颅内压监测技术通常操作复杂、实施难度大,感染率高,同时,监测范围有限,监测效率低、效果差,不能真实、准确、有效反映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实施容易且不会产生感染,监测范围大,能长时间对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进行准确、有效监测,使用安全、可靠且效率高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包括人造颅骨、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上的压力检测模块以及与所述压力检测模块匹配设置的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所述人造颅骨为采用氧化锆制成的弧面形壳体结构;所述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包括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和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所述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无线通信连接,同时还连接外置电源和示波器;所述压力检测模块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贴近脑组织那一侧的内侧面,其由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供电;所述压力检测模块采用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其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处罩设有薄膜;所述薄膜整体呈球面状薄膜结构,即球形外表面朝向脑组织方向,内部形成有球状腔体且注入有适量生理盐水。

所述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中:所述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位于所述人造颅骨的外部,其集成有无线接收芯片和电磁波发射线圈;所述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所述电磁波发射线圈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中: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集成有无线发射芯片和感应线圈;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所述感应线圈给所述无线发射芯片和所述压力检测模块无线供电;所述无线发射芯片分别与所述压力检测模块和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无线连接。

所述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中:所述薄膜采用高分子塑料薄膜,其表面涂上生物相容性医用涂层,并通过医用胶粘剂粘合密封罩设于所述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处。

所述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中:所述人造颅骨中部设有呈方形的通孔;在所述人造颅骨贴近脑组织的那一侧面沿所述通孔的边缘设有呈方形的凹槽。

所述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其中: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上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外表面。

有益效果:

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其只需要一次开创植入,便可长时间对颅内压进行监护,监护对象术后可以正常康复,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监护且不再需要开创;同时,电路设备(除去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外的其他模块)都位于人造颅骨中不接触颅内物质,由于人造颅骨采用的是人体相容性的材料,因此不会产生感染,也不会漏电;由于无线供电的设计,使用时才给予无线供电,不使用时无电磁波,因此,不会对大脑产生影响,更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整个监护装置操作方便,实施容易,监测范围大,能长时间对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进行准确、有效监测,使用安全、可靠且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的压力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的人造颅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包括人造颅骨1、压力检测模块2和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

人造颅骨1用于替换脑部开创后的去除的颅骨部分,其中,该人造颅骨1采用对身体副作用最小,身体免疫系统不排斥的氧化锆制成,其整体呈弧面形的壳体结构且中部设有呈方形的通孔11,在人造颅骨1贴近脑组织的那一面沿该通孔11的边缘设有呈方形的凹槽12。

该压力检测模块2装设于人造颅骨1上,具体是嵌设于人造颅骨1贴近脑组织那一侧的凹槽12内,其中,该压力检测模块2采用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在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21处罩设有薄膜22;该薄膜22采用高分子塑料薄膜,其表面涂上生物相容性医用涂层并通过医用胶粘剂粘合密封罩设于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处;该薄膜22其整体呈球面状结构且内部形成球状内腔,其外球面是朝向脑组织方向,球状内腔内则注入有适量生理盐水;该压力检测模块2与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电连接。当在颅内压力增高时,压力会加在薄膜22的外球面上,即会使薄膜22的球状内腔内部的生理盐水受到挤压,此时微型压力传感器便可以取得压力数据。

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与该压力检测模块2匹配设置,其包括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和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

该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装设于人造颅骨1上与通孔11对应的外侧表面,该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与压力检测模块2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其中,该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集成有无线发射芯片和感应线圈;该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通过感应线圈将电磁波转化为电,给无线发射芯片和压力检测模块2供电;压力检测模块2的信息通过无线发射芯片传输到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

该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位于人造颅骨1外部,其集成有无线接收芯片和电磁波发射线圈;该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通过导线连接外置电源和示波器,其具有无线供电以及无线接收功能且与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通过无线通信连接;该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通过电磁波发射线圈将电转化为电磁波,发射给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

工作原理:

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通电后,其通过无线接收芯片将电流传输给电磁波发射线圈,电磁波发射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发送电磁波,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的感应线圈通过电磁感应把所接收到的电磁波转化为电流,电流通过整流后为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的无线发射芯片以及压力检测模块2供电;压力检测模块2在颅腔内部压力变化时,发出信号至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的无线发射芯片,无线发射芯片将接收到的压力检测模块31提供的信号转化成无线信号,发射给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的无线接收芯片,无线接收芯片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处理后再传输给示波器,由示波器显示出波形。

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实施容易,监测范围大且不会产生感染,使用安全、可靠且效率高,能长时间对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进行准确、有效监测,适于推广与应用。

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799384.8 (22)申请日 2014.12.19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43408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201420033906.9 2014.01.20 CN (73)专利权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 610225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 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72)发明人 李永红 李率真 李沂玥 余杭 郭盼盼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

2、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51)Int.Cl. A61B 5/03(2006.01) 审查员 李陆美 (54)发明名称 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 置, 其包括人造颅骨、 压力检测模块以及无线供 电传输模块; 人造颅骨为弧面形壳体结构; 无线 供电传输模块包括内、 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 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与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 块无线通信连接, 同时还连接外置电源和示波 器; 压力检测模块由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供 电; 压力检测模块采用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 其 与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导线连接; 微型液 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处罩设有薄膜。

3、; 薄膜整体 呈球面状薄膜结构且内部注入有适量生理盐水。 本发明结构简单, 实施容易且不会产生感染, 监 测范围大, 能长时间对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进行 准确、 有效监测, 使用安全、 可靠且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04434081 B 2017.07.04 CN 104434081 B 1.一种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包括人造颅骨、 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上的压力检 测模块以及与所述压力检测模块匹配设置的无线供电传输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造颅 骨为采用氧化锆制成的弧面形壳体结构; 所述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包括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和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 所述外。

4、 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同时还连接外置电源和 示波器; 所述压力检测模块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贴近脑组织那一侧的内侧面, 其由所述内部无 线供电传输模块供电; 所述压力检测模块采用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 其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导 线连接; 所述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处罩设有薄膜; 所述薄膜整体呈球面状薄膜结构, 即球形外表面朝向脑组织方向, 内部形成有球状腔体且注入有适量生理盐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无线供电传 输模块位于所述人造颅骨的外部, 其集成有无线接收芯片和电磁波发射线圈; 所述外部无线。

5、供电传输模块通过所述电磁波发射线圈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 无线通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无线供 电传输模块集成有无线发射芯片和感应线圈; 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所述感应线圈给所述无线发射芯片和所述压力检测 模块无线供电; 所述无线发射芯片分别与所述压力检测模块和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无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采用高分子 塑料薄膜, 其表面涂上生物相容性医用涂层, 并通过医用胶粘剂粘合密封罩设于所述微型 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颅内压。

6、无线监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造颅骨中部设 有呈方形的通孔; 在所述人造颅骨贴近脑组织的那一侧面沿所述通孔的边缘设有呈方形的 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 输模块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上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外表面。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434081 B 2 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颅内压监测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临床常用的颅内压监测方法均属于有创的监测方法,其精度较高,但易引起 感染、 出血、 故障、 栓塞等并发症。 有一。

7、定风险, 如操作复杂, 不易重复, 并且不能长时间监 测, 有创颅内压监测于1951年由Guillaume和Janny首先应用, 根据压力传感方式的不同可 分为液压传感式监测、 非液压传感式监测及光纤传感颅内压监测。 其中探头放置的部位有 脑室、 硬膜外、 硬膜下、 蛛网膜下腔、 脑实质等, 各部位所测的压力有一定差别.目前应用最 广泛的仍是液压式脑室测压,被视为金标准。 0003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颅内压监测方法有脑室脑脊液压监测方法和光纤技术监测 颅内压的方法。 其中, 脑室脑脊液压监测方法是ICP监测的金标准, 具体是将含有光导纤维 探头的导管放置在侧脑室, 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测量, 。

8、该方法简便、 直接客观、 测压准确, 便于检测零点漂移, 同时可以引流脑脊液。 但是, 脑室脑脊液压监测的缺点是当ICP增高、 脑 肿胀导致脑室受压变窄、 移位甚至消失时, 脑室穿刺及置管较困难, 且置管超过5d感染概率 大大增加, 在监护时应避免非颅内因素导致的ICP增高, 例如呼吸道阻塞、 烦躁、 体位偏差、 高热等。 0004 光纤技术监测颅内压的方法是采用非液压式光导纤维导管压力换能器位于探头 顶端, 置于脑室后, 直接通过光纤技术监测, 该方法准确性高, 不用调整外置传感器的高度, 但是光纤技术监测颅内压的缺点是只能监测小部分颅内变化, 并不能真实反映整个颅内的 压力变化。 0005。

9、 综上所述, 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为了现有的颅内压监测技术通常操作复杂、 实施难度大, 感染率高, 同 时, 监测范围有限, 监测效率低、 效果差, 不能真实、 准确、 有效反映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的 问题而提出一种结构设计简单、 合理, 操作方便, 实施容易且不会产生感染, 监测范围大, 能 长时间对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进行准确、 有效监测, 使用安全、 可靠且效率高的植入式颅内 压无线监护装置。 0007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 上述的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包括人造颅骨、 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上的压 力检测模块以及与所述压力检测模块。

10、匹配设置的无线供电传输模块; 所述人造颅骨为采用 氧化锆制成的弧面形壳体结构; 所述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包括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和内部 无线供电传输模块; 所述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无线通信连 接, 同时还连接外置电源和示波器; 所述压力检测模块装设于所述人造颅骨贴近脑组织那 一侧的内侧面, 其由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供电; 所述压力检测模块采用微型液体压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4434081 B 3 力传感器, 其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 液口处罩设有薄膜; 所述薄膜整体呈球面状薄膜结构, 即球形外表面朝向脑组。

11、织方向, 内部 形成有球状腔体且注入有适量生理盐水。 0009 所述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其中: 所述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位于所述人 造颅骨的外部, 其集成有无线接收芯片和电磁波发射线圈; 所述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 过所述电磁波发射线圈与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0010 所述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其中: 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集成有无线 发射芯片和感应线圈; 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通过所述感应线圈给所述无线发射芯片 和所述压力检测模块无线供电; 所述无线发射芯片分别与所述压力检测模块和外部无线供 电传输模块通过无线连接。 0011 所述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12、, 其中: 所述薄膜采用高分子塑料薄膜, 其表面涂 上生物相容性医用涂层, 并通过医用胶粘剂粘合密封罩设于所述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 液口处。 0012 所述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其中: 所述人造颅骨中部设有呈方形的通孔; 在 所述人造颅骨贴近脑组织的那一侧面沿所述通孔的边缘设有呈方形的凹槽。 0013 所述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其中: 所述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装设于所述 人造颅骨上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外表面。 0014 有益效果: 0015 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结构设计简单、 合理, 其只需要一次开创植入, 便可长时间对颅内压进行监护, 监护对象术后可以正常康复, 日常生活。

13、中也可以进行监护 且不再需要开创; 同时, 电路设备(除去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外的其他模块)都位于人造 颅骨中不接触颅内物质, 由于人造颅骨采用的是人体相容性的材料, 因此不会产生感染, 也 不会漏电; 由于无线供电的设计, 使用时才给予无线供电, 不使用时无电磁波, 因此, 不会对 大脑产生影响, 更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整个监护装置操作方便, 实施容易, 监测范围大, 能长 时间对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进行准确、 有效监测, 使用安全、 可靠且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

14、8 图3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的压力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的人造颅骨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至5所示, 本发明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 包括人造颅骨1、 压力检测模 块2和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 0022 人造颅骨1用于替换脑部开创后的去除的颅骨部分, 其中, 该人造颅骨1采用对身 体副作用最小,身体免疫系统不排斥的氧化锆制成, 其整体呈弧面形的壳体结构且中部设 有呈方形的通孔11, 在人造颅骨1贴近脑组织的那一面沿该通孔11的边缘设有呈方形的凹 说。

15、 明 书 2/3 页 4 CN 104434081 B 4 槽12。 0023 该压力检测模块2装设于人造颅骨1上, 具体是嵌设于人造颅骨1贴近脑组织那一 侧的凹槽12内, 其中, 该压力检测模块2采用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 在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 的进液口21处罩设有薄膜22; 该薄膜22采用高分子塑料薄膜, 其表面涂上生物相容性医用 涂层并通过医用胶粘剂粘合密封罩设于微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的进液口处; 该薄膜22其整体 呈球面状结构且内部形成球状内腔, 其外球面是朝向脑组织方向, 球状内腔内则注入有适 量生理盐水; 该压力检测模块2与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电连接。 当在颅内压力增高时, 压力会 加在薄。

16、膜22的外球面上, 即会使薄膜22的球状内腔内部的生理盐水受到挤压, 此时微型压 力传感器便可以取得压力数据。 0024 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与该压力检测模块2匹配设置, 其包括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 31和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 0025 该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装设于人造颅骨1上与通孔11对应的外侧表面, 该内 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与压力检测模块2通过无线通信连接; 其中, 该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 块31集成有无线发射芯片和感应线圈; 该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通过感应线圈将电磁波 转化为电, 给无线发射芯片和压力检测模块2供电; 压力检测模块2的信息通过无线发射芯 片传输到外部无线供电。

17、传输模块32。 0026 该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位于人造颅骨1外部, 其集成有无线接收芯片和电磁 波发射线圈; 该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通过导线连接外置电源和示波器, 其具有无线供 电以及无线接收功能且与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通过无线通信连接; 该外部无线供电传 输模块32通过电磁波发射线圈将电转化为电磁波, 发射给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 0027 工作原理: 0028 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通电后, 其通过无线接收芯片将电流传输给电磁波发射 线圈, 电磁波发射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发送电磁波, 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的感应线圈通 过电磁感应把所接收到的电磁波转化为电流, 电流通过整。

18、流后为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 的无线发射芯片以及压力检测模块2供电; 压力检测模块2在颅腔内部压力变化时, 发出信 号至内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1的无线发射芯片, 无线发射芯片将接收到的压力检测模块31 提供的信号转化成无线信号, 发射给外部无线供电传输模块32的无线接收芯片, 无线接收 芯片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处理后再传输给示波器, 由示波器显示出波形。 0029 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 合理, 操作方便, 实施容易, 监测范围大且不会产生感染, 使 用安全、 可靠且效率高, 能长时间对整个颅内的压力变化进行准确、 有效监测, 适于推广与 应用。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4434081 B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104434081 B 6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104434081 B 7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104434081 B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