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体温计.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8023110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8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26716.X

申请日:

20150825

公开号:

CN105455786B

公开日:

201812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5/01

主分类号:

A61B5/01

申请人:

泰尔茂株式会社

发明人:

铃木康生,萩野喜晴,栗尾胜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JP2014198765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洋;舒艳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体温计,即使在因身体动作等而使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测值暂时成为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准确或更切实地预测平衡温度。电子体温计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测量的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的实测值,来预测平衡温度。电子体温计具备处理部,其在基于上述实测值和第一预测模型而开始平衡温度的预测后上述实测值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上述异常消除后,基于上述实测值和与上述第一预测模型不同的第二预测模型,来预测平衡温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子体温计,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的实测值,来预测平衡温度,其特征在于,具备处理部,其在基于所述实测值和第一预测模型而开始平衡温度的预测后所述实测值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所述异常消除后,基于所述实测值和与所述第一预测模型不同的第二预测模型,来预测平衡温度,基于从检测出所述异常的发生到该异常消除为止的时间、或者检测出所述异常发生时所述实测值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最大变化量,从多个预测模型中选择所述第二预测模型,所述处理部在从检测出所述异常发生开始规定时间的期间所述异常未消除的情况下,向显示部显示错误以及/或者从蜂鸣器输出错误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部根据所述实测值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而判定为所述异常已消除,然后基于所述实测值与所述第二预测模型来预测平衡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实测值,从多个预测模型中选择所述第一预测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部根据所述实测值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而检测出所述异常的发生,在所述异常消除后,基于所述实测值与所述第二预测模型来预测平衡温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体温计。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子体温计中,将实测值成为规定值以上、并且温度上升率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时刻作为预测运算的起点,并将平衡温度的预测值的变动成为规定值以内的时刻作为预测成立点。例如,若将预测值设为Y,将实测值设为T,将增加量设为U,则预测公式为Y=T+U。例如,若将t设为自预测起点的经过时间,则增加量U能够按照U=a1×dT/dt+b1,或者U=(a2×t+b2)×dT+(c2×t+d2)来计算。其中,a1、b1、a2、b2、c2、d2为预先设定的系数。

将假设的被检测者的特性分为多组,针对每个组决定预测值Y的计算式(预测公式),更具体而言,决定用于计算预测值Y=T+U中的增加量U的算式的系数。在这样的方式中,基于实测值从多组中选择被检测者当前的状态所属的组,并按照与该组对应的算式来计算增加量U。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531号公报

在电子体温计中,在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测值发生了异常的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单调递增的实测值开始降低的情况下、处于收敛倾向的温度增加急剧增大的情况下等,无法准确地计算预测值。作为实测值发生异常的变化的情况的例子,能够列举用腋下重新夹住电子体温计的温度传感器、使夹住温度传感器的力急剧地加强的情况等。

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即便是在计测开始后,实测值降低的情况下,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也将代入到预测公式的经过时间t变更为0的技术。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子体温计中,在检测到实测值降低,将经过时间t变更为0的情况下所使用的预测公式的候补,与在未检测到实测值降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预测公式的候补相同。即,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体温计中,不论是在检测到实测值降低,将经过时间t变更为0的情况下,还是在未检测到实测值降低的情况下,均从两者共同的12个组中选择一个组,并按照与该选择出的组对应的预测公式来计算预测值。因此存在以下情况,即:检测到实测值降低而将经过时间t变更为0的情况下的预测值的精度有可能降低,因此到预测成立为止耗费时间、或发生错误。

或者,从其他观点来看,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子体温计中,在实测值降低后且在实测值开始上升的时刻,将经过时间t设定为0。然而,在这样的方式中,在用腋下重新夹住电子体温计的温度传感器的动作进展迟缓、身体动作拖延的情况下等,即使在将经过时间t设定为0后,由于实测值能够变得不稳定,因此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对上述课题的认识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例如即使在因身体动作等,而使由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实测值暂时成为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准确或者更切实地预测平衡温度的电子体温计。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电子体温计,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的实测值,来预测平衡温度,其特征在于,具备处理部,其在基于所述实测值和第一预测模型而开始平衡温度的预测后所述实测值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所述异常消除后,基于所述实测值和与所述第一预测模型不同的第二预测模型,来预测平衡温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电子体温计,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的实测值,来预测平衡温度,其特征在于,具备处理部,其在基于所述实测值开始平衡温度的预测后所述实测值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停止基于所述实测值的平衡温度的预测,然后,根据所述实测值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而再次开始基于所述实测值的平衡温度的预测。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因身体动作等而使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测值暂时成为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准确或更切实地预测平衡温度的电子体温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的外观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组的图。

图4是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与由电子体温计的处理部进行平衡温度的预测相关的处理的图。

图5是例示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由温度传感器计测的温度的实测值(温度数据)的典型变化的图。

图6是例示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由温度传感器计测的温度的实测值(温度数据)的典型变化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子体温计;2…主体壳;3…金属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通过以下例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1的外观。电子体温计1在主体壳2的前端具有金属帽3。设置有金属帽3的部分是与被计测部位接触的测温部。在主体壳2的一个面配置有显示部30。

图2示出电子体温计1的框图。电子体温计1包括:温度传感器10、处理部20、显示部30、蜂鸣器40、未图示的电源部以及电源开关。温度传感器10包括:配置于金属帽3的内侧的作为测温元件的热敏电阻12、和将热敏电阻12的电阻值转换成温度数据并提供给处理部20的电路(未图示)。温度数据意味着表示温度的数据。以下的说明中的温度的实测值意味着温度数据表示的温度的值。

处理部20基于由温度传感器10进行的被计测部位(典型的为:人的腋下、口腔内)的温度的实测值(温度数据),执行预测平衡温度的处理。平衡温度意味着被计测部位的温度与热敏电阻12的温度到达平衡状态时的温度,即意味着被计测部位的温度。在热敏电阻12的温度到达平衡温度前,由温度传感器10计测的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的实测值示出比平衡温度低的温度。

处理部20例如包括CPU22和存储器24。存储器24包括存储有控制程序26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运算处理用的RAM。CPU22基于控制程序26进行动作,由此实现处理部20的功能。

显示部30按照来自处理部20的指令显示由处理部20预测的平衡温度(即,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的预测值)等。在温度预测结束时、或发生错误时,蜂鸣器40按照来自处理部20的指令报告上述情况。

以下,对电子体温计1的平衡温度的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电子体温计1以温度传感器10的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的实测值成为规定值以上、并且温度上升率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时刻为预测运算的起点,并将平衡温度预测值的变动成为规定值以内的时刻设为预测成立点。例如,若将预测值设为Y,将实测值设为T,将增加量设为U,则预测公式(预测模型)为Y=T+U。例如,若将t设为自预测起点的经过时间,则增加量U能够按照U=a1×dT/dt+b1,或者U=(a2×t+b2)×dT+(c2×t+d2)来计算。其中,a1、b1、a2、b2、c2、d2是预先设定的系数。另外在一个例子中,dT是过去5秒钟的温度上升量,dt为5秒钟。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假想的被计测部位(被检测者)的特性分为多组,针对每个组决定预测值Y的计算式(预测公式),更具体而言,决定用于计算预测值Y=T+U中的增加量U的公式的系数。处理部20基于实测值T从多组中选择被计测部位当前的状态所属的组,并按照与该组对应的预测公式(预测模型)来计算增加量U。

图3例示出根据自温度计测开始时(t=0)(预测起点)的经过时间为15~20秒之间的温度的上升值(横轴)、和自温度计测开始时的经过时间为20秒的温度的实测值被分类的12个组。第一组(在图3中,标记为“一组”。其他组也同样)为热响应性最快的组,并且是最初的温度高但马上结束上升的组。第八组是热响应性最慢的组,并且是最初的温度低但温度上升持续到很晚的组。第二组至第七组是第一组与第八组之间的组。第九组以及第十组是从通常的实测值变化脱离较大的组,在实测值被分类为这些组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构成为作为不可预测而发生错误结束,也可以构成为不进行预测而显示实测值。另外,第十一组以及第十二组是在20秒时体温成为36.5度以上的组。

图4例示出电子体温计1的与由处理部20进行平衡温度的预测(即,被计测部位的温度预测)相关的处理。图4例示的处理在处理部20中由CPU22基于控制程序26来执行。步骤S10、S12、S14、S18、S20是通常的处理,步骤S16、S22、S24、S26、S28、S30、S32、S34是本实施方式特有的处理。

首先,对步骤S10、S12、S14、S18、S20中的处理进行说明。在步骤S10中,接通未图示的电源开关。然后,在步骤S12中执行预计测。在该预计测中,在温度传感器10的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的实测值(例如,以0.5秒的间隔取样)成为规定值(例如30℃)以上、并且温度上升率成为规定值(例如0.03℃/0.5秒)以上的时刻,视为将温度传感器10放置于规定的测定部位,以该时刻为预测运算的起点(即t=0),移至步骤S14的正式计测。

在步骤S14中开始正式计测。在正式计测中,根据自正式计测开始时(t=0)(预测起点)的经过时间为15~20秒之间的温度的上升值(图3横轴)、和自温度计测开始时的经过时间为20秒的温度的实测值(图3纵轴),执行分组。即,决定被计测部位的特性属于图3所例示的多组中的哪一组。在各组中,如上所述预测公式(预测模型)被建立关联,并基于此预测平衡温度。在步骤S18中,监视平衡温度的预测值的变动,在该变动成为规定值以内的时刻,结束正式计测(即,预测值被确定为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然后,在步骤S20中,将预测值显示于显示部30。

以下,对步骤S16、S22、S24、S26、S28、S30、S32、S34的处理进行说明。步骤S16在步骤S14与步骤S18之间,即在正式计测期间执行。步骤S16例如在步骤S14中开始正式计测后,且在步骤S18中结束正式计测为止的期间,以规定时间间隔(典型的为温度的实测值的取样间隔)执行。在步骤S16中,判定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是否发生了异常。

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的异常,例如能够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下、或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的情况下等产生。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是否产生了异常,能够以各种方法来判定,例如能够通过温度数据的微分运算(例如,一次微分、二次微分等)来判定。其中,若将温度数据的一次微分设为T’,将规定时间设为Δt,将规定时间Δt的温度数据(实测值)的变化量设为ΔT,则一次微分T’为T’=ΔT/Δt。另外,若将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设为T”,将规定时间Δt的T’的变化量设为ΔT’,则二次微分T”为T”=ΔT’/Δt。

图5例示出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下,由温度传感器10计测的温度的实测值(温度数据)的典型的变化。在图5中也例示出温度数据的一次微分以及二次微分。温度数据、温度数据的一次微分以及二次微分,以规定的取样间隔更新。

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下,温度数据的值在暂时下降后上升,该情况例如呈现为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因此,根据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能够检测出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了温度传感器10。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在t11时被检测出。

图6例示出在被检测者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的情况下,由温度传感器10计测的温度的实测值(温度数据)的典型的变化。图6也例示出温度数据的一次微分以及二次微分。在被检测者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地加强的情况下,温度数据的上升速度增加,该情况例如呈现为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因此根据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能够检测出被检测者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地加强。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在t21时被检测出。

根据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而判定为发生异常的判定基准,能够应对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以及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的情况的双方。

如以上那样,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的异常,例如能够根据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来判定。若判定为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发生了异常,则在步骤S22中停止正式计测。

之后,在步骤S24中,判定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的异常是否已消除。在此,因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所引起的异常,通过在重新夹住后状态稳定从而实测值稳定而消除。因被检测者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而引起的异常,通过该力减弱而消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4中,根据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而判定为异常已消除。在图5表示的例子中,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在t12时被检测出。在图6表示的例子中,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在t22时被检测出。根据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而判定为异常已消除的判定基准,能够应对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以及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的情况的双方。

当在步骤S24中未判定为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情况下,在步骤S26中在从规定的起点经过规定时间(例如,从步骤S16的异常的检测经过规定时间(例如,5秒))为止,再次执行步骤S24。在步骤S26中,在判定为从规定的起点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26中,向显示部30显示错误以及/或者从蜂鸣器40输出错误声。

当在步骤S24中判定为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情况下,在步骤S30中再次开始正式计测。其中,在再次开始的正式计测中,能够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与新的预测公式(将此称为第二预测公式),即新的预测模型(将此称为第二预测模型),来预测平衡温度。第二预测公式是与在步骤S14中所决定的预测公式(将此称为第一预测公式)不同的预测公式。换言之,第二预测模型是与在步骤S14中所决定的预测模型(将此模型称为第一预测模型)不同的预测模型。

优选在再次开始正式计测的情况下变更预测公式(预测模型)的理由:是因为步骤S14中作为选择候补的组以及与该组对应的预测公式(预测模型),不与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的情况等那样的异常时对应。

在再次开始的正式计测中,能够将预测起点变更为新的预测起点。在此,新的预测起点例如能够成为判定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时刻。即,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时刻能够成为t=0的时刻。在此,也可以准备多个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并根据被计测部位的特性,从其中选择一个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另外,作为多个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可以准备多个(例如30~32℃用,32~34℃用等)与新的预测起点中的实测值对应的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也可以准备多个与从检测出异常到该异常消除为止的时间对应的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也可以准备多个与检测出异常时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最大变化量对应的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

在步骤S32中,监视平衡温度的预测值的变动,在该变动成为规定值以内的时刻,结束正式计测(即,将预测值确定为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然后,在步骤S34中,将预测值显示于显示部30。此处,在检测出异常,然后再次开始正式计测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表示该情况的信息输出。例如,该信息能够由显示部30以及/或者蜂鸣器40输出。

电子体温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体温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体温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体温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体温计.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526716.X (22)申请日 2015.08.25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4557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4.06 (30)优先权数据 2014-198765 2014.09.29 JP (73)专利权人 泰尔茂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铃木康生 萩野喜晴 栗尾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李洋 舒艳君 (51)Int.Cl. A61B 5/01(2。

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1218491 A,2008.07.09,说明书第2页 第3-7段、 第3页倒数第2段至第4页第2段、 第5页 第5段至第8页第3段. JP 特開2013-210325 A,2013.10.10,说明 书第12-13段. CN 101435727 A,2009.05.20,说明书第2页 第3-6段. JP 特開2007-71776 A,2007.03.22,全文. CN 101115979 A,2008.01.30,全文. CN 101158605 A,2008.04.09,全文. 审查员 赵秋芬 (54)发明名称 电子体温计 (57)摘要 本发明提。

3、供的电子体温计, 即使在因身体动 作等而使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测值暂时成为 异常的情况下, 也能够更准确或更切实地预测平 衡温度。 电子体温计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测量的被 计测部位的温度的实测值, 来预测平衡温度。 电 子体温计具备处理部, 其在基于上述实测值和第 一预测模型而开始平衡温度的预测后上述实测 值发生异常的情况下, 在上述异常消除后, 基于 上述实测值和与上述第一预测模型不同的第二 预测模型, 来预测平衡温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105455786 B 2018.12.04 CN 105455786 B 1.一种电子体温计, 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被计测部位的。

4、温度的实测值, 来预测平 衡温度, 其特征在于, 具备处理部, 其在基于所述实测值和第一预测模型而开始平衡温度的预测后所述实测 值发生异常的情况下, 在所述异常消除后, 基于所述实测值和与所述第一预测模型不同的 第二预测模型, 来预测平衡温度, 基于从检测出所述异常的发生到该异常消除为止的时间、 或者检测出所述异常发生时 所述实测值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最大变化量, 从多个预测模型中选择所述第二预测 模型, 所述处理部在从检测出所述异常发生开始规定时间的期间所述异常未消除的情况下, 向显示部显示错误以及/或者从蜂鸣器输出错误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体温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

5、根据所述实测值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而判定为所述异常已消除, 然后 基于所述实测值与所述第二预测模型来预测平衡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体温计, 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实测值, 从多个预测模型中选择所述第一预测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体温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根据所述实测值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而检测出所述异常的发生, 在所 述异常消除后, 基于所述实测值与所述第二预测模型来预测平衡温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455786 B 2 电子体温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体温计。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 在电子体温计中。

6、, 将实测值成为规定值以上、 并且温度上升率成为规定值以 上的时刻作为预测运算的起点, 并将平衡温度的预测值的变动成为规定值以内的时刻作为 预测成立点。 例如, 若将预测值设为Y, 将实测值设为T, 将增加量设为U, 则预测公式为YT+ U。 例如, 若将t设为自预测起点的经过时间, 则增加量U能够按照Ua1dT/dt+b1, 或者U (a2t+b2)dT+(c2t+d2)来计算。 其中, a1、 b1、 a2、 b2、 c2、 d2为预先设定的系数。 0003 将假设的被检测者的特性分为多组, 针对每个组决定预测值Y的计算式(预测公 式), 更具体而言, 决定用于计算预测值YT+U中的增加量。

7、U的算式的系数。 在这样的方式 中, 基于实测值从多组中选择被检测者当前的状态所属的组, 并按照与该组对应的算式来 计算增加量U。 0004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4531号公报 0005 在电子体温计中, 在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测值发生了异常的变化的情况下, 例 如在单调递增的实测值开始降低的情况下、 处于收敛倾向的温度增加急剧增大的情况下 等, 无法准确地计算预测值。 作为实测值发生异常的变化的情况的例子, 能够列举用腋下重 新夹住电子体温计的温度传感器、 使夹住温度传感器的力急剧地加强的情况等。 0006 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即便是在计测开始后, 实测值降低的情况下, 在满足规。

8、定的条 件的情况下, 也将代入到预测公式的经过时间t变更为0的技术。 然而,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 电子体温计中, 在检测到实测值降低, 将经过时间t变更为0的情况下所使用的预测公式的 候补, 与在未检测到实测值降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预测公式的候补相同。 即, 在专利文献1 所记载的电子体温计中, 不论是在检测到实测值降低, 将经过时间t变更为0的情况下, 还是 在未检测到实测值降低的情况下, 均从两者共同的12个组中选择一个组, 并按照与该选择 出的组对应的预测公式来计算预测值。 因此存在以下情况, 即: 检测到实测值降低而将经过 时间t变更为0的情况下的预测值的精度有可能降低, 因此到预测成立。

9、为止耗费时间、 或发 生错误。 0007 或者, 从其他观点来看,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子体温计中, 在实测值降低后且在 实测值开始上升的时刻, 将经过时间t设定为0。 然而, 在这样的方式中, 在用腋下重新夹住 电子体温计的温度传感器的动作进展迟缓、 身体动作拖延的情况下等, 即使在将经过时间t 设定为0后, 由于实测值能够变得不稳定, 因此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较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是基于对上述课题的认识所做出的,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例如即使在因身体 动作等, 而使由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实测值暂时成为异常的情况下, 也能够更准确或者更切 实地预测平衡温度的电子体温计。 说 明 书 1/5 。

10、页 3 CN 105455786 B 3 0009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电子体温计, 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被计测部位的温 度的实测值, 来预测平衡温度, 其特征在于, 具备处理部, 其在基于所述实测值和第一预测 模型而开始平衡温度的预测后所述实测值发生异常的情况下, 在所述异常消除后, 基于所 述实测值和与所述第一预测模型不同的第二预测模型, 来预测平衡温度。 001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电子体温计, 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被计测部位的温 度的实测值, 来预测平衡温度, 其特征在于, 具备处理部, 其在基于所述实测值开始平衡温 度的预测后所述实测值发生异常的情况下, 停止基于所述实测值。

11、的平衡温度的预测, 然后, 根据所述实测值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而再次开始基于所述实测值的平衡温度的预测。 0011 根据本发明, 提供一种即使在因身体动作等而使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测值暂时 成为异常的情况下, 也能够更准确或更切实地预测平衡温度的电子体温计。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的外观的图。 0013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的框图。 0014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组的图。 0015 图4是例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与由电子体温计的处理部进行平衡温度的预 测相关的处理的图。 0016 图5是例示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

12、传感器的情况下, 由温度传感器计测 的温度的实测值(温度数据)的典型变化的图。 0017 图6是例示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 由温度传感器计测 的温度的实测值(温度数据)的典型变化的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体温计; 2主体壳; 3金属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 一边参照附图、 一边通过以下例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20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体温计1的外观。 电子体温计1在主体壳2的 前端具有金属帽3。 设置有金属帽3的部分是与被计测部位接触的测温部。 在主体壳2的一个 面配置有显示部30。 0021 图2示出电子体温计1的框。

13、图。 电子体温计1包括: 温度传感器10、 处理部20、 显示部 30、 蜂鸣器40、 未图示的电源部以及电源开关。 温度传感器10包括: 配置于金属帽3的内侧的 作为测温元件的热敏电阻12、 和将热敏电阻12的电阻值转换成温度数据并提供给处理部20 的电路(未图示)。 温度数据意味着表示温度的数据。 以下的说明中的温度的实测值意味着 温度数据表示的温度的值。 0022 处理部20基于由温度传感器10进行的被计测部位(典型的为: 人的腋下、 口腔内) 的温度的实测值(温度数据), 执行预测平衡温度的处理。 平衡温度意味着被计测部位的温 度与热敏电阻12的温度到达平衡状态时的温度, 即意味着被计。

14、测部位的温度。 在热敏电阻 12的温度到达平衡温度前, 由温度传感器10计测的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的实测值示出比平衡 温度低的温度。 0023 处理部20例如包括CPU22和存储器24。 存储器24包括存储有控制程序26的非易失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455786 B 4 性存储器、 以及运算处理用的RAM。 CPU22基于控制程序26进行动作, 由此实现处理部20的功 能。 0024 显示部30按照来自处理部20的指令显示由处理部20预测的平衡温度(即, 被计测 部位的温度的预测值)等。 在温度预测结束时、 或发生错误时, 蜂鸣器40按照来自处理部20 的指令报告上述情况。 0。

15、025 以下, 对电子体温计1的平衡温度的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 电子体温计1 以温度传感器10的被计测部位的温度的实测值成为规定值以上、 并且温度上升率成为规定 值以上的时刻为预测运算的起点, 并将平衡温度预测值的变动成为规定值以内的时刻设为 预测成立点。 例如, 若将预测值设为Y, 将实测值设为T, 将增加量设为U, 则预测公式(预测模 型)为YT+U。 例如, 若将t设为自预测起点的经过时间, 则增加量U能够按照Ua1dT/dt+ b1, 或者U(a2t+b2)dT+(c2t+d2)来计算。 其中, a1、 b1、 a2、 b2、 c2、 d2是预先设定的 系数。 另外在一个例子中。

16、, dT是过去5秒钟的温度上升量, dt为5秒钟。 0026 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假想的被计测部位(被检测者)的特性分为多组, 针对每个组 决定预测值Y的计算式(预测公式), 更具体而言, 决定用于计算预测值YT+U中的增加量U 的公式的系数。 处理部20基于实测值T从多组中选择被计测部位当前的状态所属的组, 并按 照与该组对应的预测公式(预测模型)来计算增加量U。 0027 图3例示出根据自温度计测开始时(t0)(预测起点)的经过时间为1520秒之间 的温度的上升值(横轴)、 和自温度计测开始时的经过时间为20秒的温度的实测值被分类的 12个组。 第一组(在图3中, 标记为 “一组” 。 其。

17、他组也同样)为热响应性最快的组, 并且是最初 的温度高但马上结束上升的组。 第八组是热响应性最慢的组, 并且是最初的温度低但温度 上升持续到很晚的组。 第二组至第七组是第一组与第八组之间的组。 第九组以及第十组是 从通常的实测值变化脱离较大的组, 在实测值被分类为这些组的情况下, 例如可以构成为 作为不可预测而发生错误结束, 也可以构成为不进行预测而显示实测值。 另外, 第十一组以 及第十二组是在20秒时体温成为36.5度以上的组。 0028 图4例示出电子体温计1的与由处理部20进行平衡温度的预测(即, 被计测部位的 温度预测)相关的处理。 图4例示的处理在处理部20中由CPU22基于控制程。

18、序26来执行。 步骤 S10、 S12、 S14、 S18、 S20是通常的处理, 步骤S16、 S22、 S24、 S26、 S28、 S30、 S32、 S34是本实施方 式特有的处理。 0029 首先, 对步骤S10、 S12、 S14、 S18、 S20中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中, 接通未图示 的电源开关。 然后, 在步骤S12中执行预计测。 在该预计测中, 在温度传感器10的被计测部位 的温度的实测值(例如, 以0.5秒的间隔取样)成为规定值(例如30)以上、 并且温度上升率 成为规定值(例如0.03/0.5秒)以上的时刻, 视为将温度传感器10放置于规定的测定部 位, 以该。

19、时刻为预测运算的起点(即t0), 移至步骤S14的正式计测。 0030 在步骤S14中开始正式计测。 在正式计测中, 根据自正式计测开始时(t0)(预测 起点)的经过时间为1520秒之间的温度的上升值(图3横轴)、 和自温度计测开始时的经过 时间为20秒的温度的实测值(图3纵轴), 执行分组。 即, 决定被计测部位的特性属于图3所例 示的多组中的哪一组。 在各组中, 如上所述预测公式(预测模型)被建立关联, 并基于此预测 平衡温度。 在步骤S18中, 监视平衡温度的预测值的变动, 在该变动成为规定值以内的时刻, 结束正式计测(即, 预测值被确定为被计测部位的温度)。 然后, 在步骤S20中, 。

20、将预测值显示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455786 B 5 于显示部30。 0031 以下, 对步骤S16、 S22、 S24、 S26、 S28、 S30、 S32、 S34的处理进行说明。 步骤S16在步 骤S14与步骤S18之间, 即在正式计测期间执行。 步骤S16例如在步骤S14中开始正式计测后, 且在步骤S18中结束正式计测为止的期间, 以规定时间间隔(典型的为温度的实测值的取样 间隔)执行。 在步骤S16中, 判定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是否发生了异常。 0032 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的异常, 例如能够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 住温度传感器10。

21、的情况下、 或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的情况下等产生。 由温度传 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是否产生了异常, 能够以各种方法来判定, 例如能够通过温度 数据的微分运算(例如, 一次微分、 二次微分等)来判定。 其中, 若将温度数据的一次微分设 为T , 将规定时间设为t, 将规定时间t的温度数据(实测值)的变化量设为T, 则一次 微分T 为T T/t。 另外, 若将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设为T” , 将规定时间t的T 的变化 量设为T , 则二次微分T” 为T” T /t。 0033 图5例示出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下, 由温度传感器10 计测的温度的实测值(温度数据)。

22、的典型的变化。 在图5中也例示出温度数据的一次微分以 及二次微分。 温度数据、 温度数据的一次微分以及二次微分, 以规定的取样间隔更新。 0034 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下, 温度数据的值在暂时下降后 上升, 该情况例如呈现为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 因此, 根据温度数据的二次微 分值从负变到正, 能够检测出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了温度传感器10。 在图5所示的例子 中, 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 在t11时被检测出。 0035 图6例示出在被检测者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的情况下, 由温度传感器 10计测的温度的实测值(温度数据)的典型的变化。 图。

23、6也例示出温度数据的一次微分以及 二次微分。 在被检测者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地加强的情况下, 温度数据的上升速度 增加, 该情况例如呈现为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 因此根据温度数据的二次微 分值从负变到正, 能够检测出被检测者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地加强。 在图6所示的例 子中, 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 在t21时被检测出。 0036 根据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而判定为发生异常的判定基准, 能够应对 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 以及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的情 况的双方。 0037 如以上那样, 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的异。

24、常, 例如能够根据温度数 据的二次微分值从负变到正来判定。 若判定为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发生了 异常, 则在步骤S22中停止正式计测。 0038 之后, 在步骤S24中, 判定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的异常是否已消 除。 在此, 因被检测者用腋下重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所引起的异常, 通过在重新夹住后状态 稳定从而实测值稳定而消除。 因被检测者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而引起的异常, 通过该力减弱而消除。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步骤S24中, 根据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而判定为 异常已消除。 在图5表示的例子中, 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 在t。

25、12时被检测出。 在图6表示的例子中, 温度数据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 在t22时被检测出。 根据温度数据 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而判定为异常已消除的判定基准, 能够应对在被检测者用腋下重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455786 B 6 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 以及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的情况的双方。 0040 当在步骤S24中未判定为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情况下, 在步骤S26中在从规定 的起点经过规定时间(例如, 从步骤S16的异常的检测经过规定时间(例如, 5秒)为止, 再次 执行步骤S24。 在步骤S26中, 在判定为从规定的起点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 。

26、在步骤S26 中, 向显示部30显示错误以及/或者从蜂鸣器40输出错误声。 0041 当在步骤S24中判定为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情况下, 在步骤S30中再次开始正 式计测。 其中, 在再次开始的正式计测中, 能够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的温度的实测值与 新的预测公式(将此称为第二预测公式), 即新的预测模型(将此称为第二预测模型), 来预 测平衡温度。 第二预测公式是与在步骤S14中所决定的预测公式(将此称为第一预测公式) 不同的预测公式。 换言之, 第二预测模型是与在步骤S14中所决定的预测模型(将此模型称 为第一预测模型)不同的预测模型。 0042 优选在再次开始正式计测的情况下变更预测。

27、公式(预测模型)的理由: 是因为步骤 S14中作为选择候补的组以及与该组对应的预测公式(预测模型), 不与被检测者用腋下重 新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情况、 夹住温度传感器10的力急剧加强的情况等那样的异常时对 应。 0043 在再次开始的正式计测中, 能够将预测起点变更为新的预测起点。 在此, 新的预测 起点例如能够成为判定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时刻。 即, 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时刻 能够成为t0的时刻。 在此, 也可以准备多个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 并根据被计测 部位的特性, 从其中选择一个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 另外, 作为多个第二预测公式 (第二预测模型), 可以准备多个。

28、(例如3032用, 3234用等)与新的预测起点中的实 测值对应的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 也可以准备多个与从检测出异常到该异常消除 为止的时间对应的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 也可以准备多个与检测出异常时温度数 据的二次微分值从正变到负的最大变化量对应的第二预测公式(第二预测模型)。 0044 在步骤S32中, 监视平衡温度的预测值的变动, 在该变动成为规定值以内的时刻, 结束正式计测(即, 将预测值确定为被计测部位的温度)。 然后, 在步骤S34中, 将预测值显示 于显示部30。 此处, 在检测出异常, 然后再次开始正式计测的情况下, 也可以将表示该情况 的信息输出。 例如, 该信息能够由显示部30以及/或者蜂鸣器40输出。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455786 B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8 CN 105455786 B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9 CN 105455786 B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0 CN 105455786 B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1 CN 105455786 B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2 CN 105455786 B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