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异物钳.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022195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518548.4

申请日:

20170511

公开号:

CN207605000U

公开日:

2018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50,A61B17/24,A61F11/00

主分类号:

A61B17/50,A61B17/24,A61F11/00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发明人:

刘利锋,张少强,邵渊,张鹏飞,闫金凤,冯怡

地址: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优先权:

CN201720518548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耳鼻喉科异物钳,包括把手、连接杆、微型电机、主动转轴、主动齿轮、第一限位套、第一行程开关、第二限位套、第二行程开关、齿条、从动转轴、从动齿轮、转动座、固定嘴、绝缘套、电磁铁、固定轴、夹嘴、弹簧片,该耳鼻喉科异物钳,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够对患者体内的异物进行有效的夹持,此外还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夹嘴与固定嘴部位的角度调节,即确保对异物进行角度控制,最终通过上述,从而使得患者体内的异物能够安全顺利的取出,极大的防止了异物尖锐端对患者产生的伤害,也给医护人员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权利要求书

1.耳鼻喉科异物钳,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连接杆、微型电机、主动转轴、主动齿轮、第一限位套、第一行程开关、第二限位套、第二行程开关、齿条、从动转轴、从动齿轮、转动座、固定嘴、绝缘套、电磁铁、固定轴、夹嘴、弹簧片,所述的连接杆位于把手左侧,所述的连接杆与把手一体相连,所述的微型电机位于连接杆内部右侧,所述的微型电机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主动转轴位于微型电机顶部,所述的主动转轴与微型电机紧配相连,且所述的主动转轴与连接杆转动相连,所述的主动齿轮贯穿于主动转轴上端,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主动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限位套位于连接杆右侧顶部,所述的第一限位套与连接杆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位于第一限位套内部,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一限位套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限位套位于连接杆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二限位套与连接杆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位于第二限位套内部,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与第二限位套螺纹相连,所述的齿条位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内部,所述的齿条分别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滑动相连,且所述的齿条与主动齿轮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从动转轴贯穿连接杆内部左侧,所述的从动转轴与连接杆转动相连,所述的从动齿轮贯穿于从动转轴上端,所述的从动齿轮与从动转轴紧配相连,且所述的从动齿轮与齿条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转动座贯穿于从动转轴中端,所述的转动座与从动转轴转动相连,所述的固定嘴位于转动座左侧下端,所述的固定嘴与转动座一体相连,所述的绝缘套位于固定嘴内部中端,所述的绝缘套与固定嘴胶水相连,所述的电磁铁位于绝缘套内部,所述的电磁铁与绝缘套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轴贯穿转动座内部中端,所述的固定轴与转动座紧配相连,所述的夹嘴贯穿于固定轴,所述的夹嘴与固定轴转动相连,所述的弹簧片位于固定嘴和夹嘴右侧之间,所述的弹簧片分别与固定嘴和夹嘴螺纹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把手螺纹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的第一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的第二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右侧顶部还设有第三开关,所述的第三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顶部还设有保护罩,所述的保护罩与连接杆胶水相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耳鼻喉科异物钳。

背景技术

当前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内镜下使用食管异物钳对异物进行钳取,因安全成功率高,从而为临床常用治疗方式。

根据上述,目前传统的食管异物钳,因普遍结构简单,为机械式结构,只具备基本对异物进行夹持的功能,当部分如枣核等异物卡住患者咽喉部位后,因传统的异物钳在夹持枣核后,无法对枣核进行角度倾斜,即在取出枣核过程中,枣核的尖锐端口会划伤患者咽喉内壁,最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以及伤害的同时,也给医护人员操作带来极大的负担,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耳鼻喉科异物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耳鼻喉科异物钳,来解决目前传统的异物钳,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具备角度调节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耳鼻喉科异物钳,包括把手、连接杆、微型电机、主动转轴、主动齿轮、第一限位套、第一行程开关、第二限位套、第二行程开关、齿条、从动转轴、从动齿轮、转动座、固定嘴、绝缘套、电磁铁、固定轴、夹嘴、弹簧片,所述的连接杆位于把手左侧,所述的连接杆与把手一体相连,所述的微型电机位于连接杆内部右侧,所述的微型电机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主动转轴位于微型电机顶部,所述的主动转轴与微型电机紧配相连,且所述的主动转轴与连接杆转动相连,所述的主动齿轮贯穿于主动转轴上端,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主动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限位套位于连接杆右侧顶部,所述的第一限位套与连接杆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位于第一限位套内部,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一限位套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限位套位于连接杆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二限位套与连接杆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位于第二限位套内部,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与第二限位套螺纹相连,所述的齿条位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内部,所述的齿条分别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滑动相连,且所述的齿条与主动齿轮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从动转轴贯穿连接杆内部左侧,所述的从动转轴与连接杆转动相连,所述的从动齿轮贯穿于从动转轴上端,所述的从动齿轮与从动转轴紧配相连,且所述的从动齿轮与齿条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转动座贯穿于从动转轴中端,所述的转动座与从动转轴转动相连,所述的固定嘴位于转动座左侧下端,所述的固定嘴与转动座一体相连,所述的绝缘套位于固定嘴内部中端,所述的绝缘套与固定嘴胶水相连,所述的电磁铁位于绝缘套内部,所述的电磁铁与绝缘套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轴贯穿转动座内部中端,所述的固定轴与转动座紧配相连,所述的夹嘴贯穿于固定轴,所述的夹嘴与固定轴转动相连,所述的弹簧片位于固定嘴和夹嘴右侧之间,所述的弹簧片分别与固定嘴和夹嘴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把手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把手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把手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的第一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把手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的第二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把手右侧顶部还设有第三开关,所述的第三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杆顶部还设有保护罩,所述的保护罩与连接杆胶水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耳鼻喉科异物钳,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从患者口腔深入咽喉部位,当固定嘴与夹嘴处于患者咽喉部位的异物两侧时,可打开第三开关,使电磁铁得电,即通过电磁铁得电的作用,对夹嘴产生吸力,即夹嘴以固定轴为圆心向固定嘴方向转动,此时,通过夹嘴与固定嘴相互配合的作用对异物进行夹持,接着,医护人员根据需要,按住第一开关,使微型电机驱动主动转轴带动主动齿轮同步顺时针转动,即通过主动齿轮顺时针转动的作用,使齿条顺着第一限位套以及第二限位套作由右向左运动,即通过齿条向左运动的作用,使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转轴联动转动座同步进行顺时针转动,即通过上述,从而实现固定嘴以及夹嘴部位角度的向后旋转调节,当固定嘴以及夹嘴角度到达医护人员需要时,可松开第一开关,即使微型电机停止工作并自锁,最终实现了固定嘴以及夹嘴角度的固定,同理,如需要将夹嘴以及固定嘴部位向前旋转调节时,可按住第二开关,使微型电机驱动主动转轴带动主动齿轮同步逆时针转动,即通过主动齿轮逆时针转动的作用,使齿条顺着第一限位套以及第二限位套作由左向右运动,即通过齿条向右运动的作用,使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转轴联动转动座同步进行逆时针转动,即通过上述,从而实现固定嘴以及夹嘴部位角度的向前旋转调节,当固定嘴以及夹嘴角度到达医护人员需要时,可松开第二开关,即使微型电机停止工作并自锁,最终实现了固定嘴以及夹嘴角度的固定,最终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操作,从而实现夹嘴与固定嘴部位前后角度的调节,此外在齿条运动过程中,若触碰到第一行程开关,即第一行程开关被触发,在第一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下,使微型电机停止工作,同理,当齿条触碰到第二行程开关,即第二行程开关被触发,在第二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下,使微型电机停止工作,最终通过上述,从而实现对齿条移动的限位,即确保夹嘴与固定嘴部位旋转的最大角度得到有效的控制,该耳鼻喉科异物钳,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够对患者体内的异物进行有效的夹持,此外还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夹嘴与固定嘴部位的角度调节,即确保对异物进行角度控制,最终通过上述,从而使得患者体内的异物能够安全顺利的取出,极大的防止了异物尖锐端对患者产生的伤害,也给医护人员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夹嘴材质具备磁性,能够被电磁铁吸附,绝缘套是为了对电磁铁进行隔绝,防止电流传递到外界,保护罩是为了对齿条进行遮挡保护,弹簧片是为了实现夹嘴的复位,蓄电池是为了微型电机、电磁铁、第一行程开关以及第二行程开关进行能量供应,因蓄电池与微型电机、电磁铁、第一行程开关以及第二行程开关都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

附图说明

图1是耳鼻喉科异物钳的主视图;

图2是耳鼻喉科异物钳的俯视图;

图3是保护罩打开状态图;

图4是转动座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5是从动齿轮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6是主动齿轮部位剖视放大图。

把手1、连接杆2、微型电机3、主动转轴4、主动齿轮5、第一限位套6、第一行程开关7、第二限位套8、第二行程开关9、齿条10、从动转轴11、从动齿轮12、转动座13、固定嘴14、绝缘套15、电磁铁16、固定轴17、夹嘴18、弹簧片19、蓄电池101、第一开关102、第二开关103、第三开关104、保护罩2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耳鼻喉科异物钳,包括把手1、连接杆2、微型电机3、主动转轴4、主动齿轮5、第一限位套6、第一行程开关7、第二限位套8、第二行程开关9、齿条10、从动转轴11、从动齿轮12、转动座13、固定嘴14、绝缘套15、电磁铁16、固定轴17、夹嘴18、弹簧片19,所述的连接杆2位于把手1左侧,所述的连接杆2与把手1一体相连,所述的微型电机3位于连接杆2内部右侧,所述的微型电机3与连接杆2螺纹相连,所述的主动转轴4位于微型电机3顶部,所述的主动转轴4与微型电机3紧配相连,且所述的主动转轴4与连接杆2转动相连,所述的主动齿轮5贯穿于主动转轴4上端,所述的主动齿轮5与主动转轴4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限位套6位于连接杆2右侧顶部,所述的第一限位套6与连接杆2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7位于第一限位套6内部,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7与第一限位套6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限位套8位于连接杆2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二限位套8与连接杆2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9位于第二限位套8内部,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9与第二限位套8螺纹相连,所述的齿条10位于第一限位套6和第二限位套8内部,所述的齿条10分别与第一限位套6和第二限位套8滑动相连,且所述的齿条10与主动齿轮5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从动转轴11贯穿连接杆2内部左侧,所述的从动转轴11与连接杆2转动相连,所述的从动齿轮12贯穿于从动转轴11上端,所述的从动齿轮12与从动转轴11紧配相连,且所述的从动齿轮12与齿条10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转动座13贯穿于从动转轴11中端,所述的转动座13与从动转轴11转动相连,所述的固定嘴14位于转动座13左侧下端,所述的固定嘴14与转动座13一体相连,所述的绝缘套15位于固定嘴14内部中端,所述的绝缘套15与固定嘴14胶水相连,所述的电磁铁16位于绝缘套15内部,所述的电磁铁16与绝缘套15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轴17贯穿转动座13内部中端,所述的固定轴17与转动座13紧配相连,所述的夹嘴18贯穿于固定轴17,所述的夹嘴18与固定轴17转动相连,所述的弹簧片19位于固定嘴14和夹嘴18右侧之间,所述的弹簧片19分别与固定嘴14和夹嘴18螺纹相连,所述的把手1内部还设有蓄电池101,所述的蓄电池101与把手1螺纹相连,所述的把手1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一开关102,所述的第一开关102与把手1螺纹相连,所述的把手1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二开关103,所述的第二开关103与把手1螺纹相连,所述的把手1右侧顶部还设有第三开关104,所述的第三开关104与把手1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2顶部还设有保护罩201,所述的保护罩201与连接杆2胶水相连。

该耳鼻喉科异物钳,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从患者口腔深入咽喉部位,当固定嘴14与夹嘴18处于患者咽喉部位的异物两侧时,可打开第三开关104,使电磁铁16得电,即通过电磁铁16得电的作用,对夹嘴18产生吸力,即夹嘴18以固定轴17为圆心向固定嘴14方向转动,此时,通过夹嘴18与固定嘴14相互配合的作用对异物进行夹持,接着,医护人员根据需要,按住第一开关102,使微型电机3驱动主动转轴4带动主动齿轮5同步顺时针转动,即通过主动齿轮5顺时针转动的作用,使齿条10顺着第一限位套6以及第二限位套8作由右向左运动,即通过齿条10向左运动的作用,使从动齿轮12带动从动转轴11联动转动座13同步进行顺时针转动,即通过上述,从而实现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部位角度的向后旋转调节,当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角度到达医护人员需要时,可松开第一开关102,即使微型电机3停止工作并自锁,最终实现了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角度的固定,同理,如需要将夹嘴18以及固定嘴14部位向前旋转调节时,可按住第二开关103,使微型电机3驱动主动转轴4带动主动齿轮5同步逆时针转动,即通过主动齿轮5逆时针转动的作用,使齿条10顺着第一限位套6以及第二限位套8作由左向右运动,即通过齿条10向右运动的作用,使从动齿轮12带动从动转轴11联动转动座13同步进行逆时针转动,即通过上述,从而实现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部位角度的向前旋转调节,当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角度到达医护人员需要时,可松开第二开关103,即使微型电机3停止工作并自锁,最终实现了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角度的固定,最终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操作,从而实现夹嘴18与固定嘴14部位前后角度的调节,此外在齿条10运动过程中,若触碰到第一行程开关7,即第一行程开关7被触发,在第一行程开关7触发的作用下,使微型电机3停止工作,同理,当齿条10触碰到第二行程开关9,即第二行程开关9被触发,在第二行程开关9触发的作用下,使微型电机3停止工作,最终通过上述,从而实现对齿条10移动的限位,即确保夹嘴18与固定嘴14部位旋转的最大角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夹嘴18材质具备磁性,能够被电磁铁16吸附,绝缘套15是为了对电磁铁16进行隔绝,防止电流传递到外界,保护罩201是为了对齿条10进行遮挡保护,弹簧片19是为了实现夹嘴18的复位,蓄电池101是为了微型电机3、电磁铁16、第一行程开关7以及第二行程开关9进行能量供应,因蓄电池101与微型电机3、电磁铁16、第一行程开关7以及第二行程开关9都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仅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耳鼻喉科异物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耳鼻喉科异物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耳鼻喉科异物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鼻喉科异物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科异物钳.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518548.4 (22)申请日 2017.05.11 (73)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院 地址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72)发明人 刘利锋 张少强 邵渊 张鹏飞 闫金凤 冯怡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11265 代理人 李鑫 (51)Int.Cl. A61B 17/50(2006.01) A61B 17/24(2006.01) A61F 1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耳鼻喉。

2、科异物钳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耳鼻喉科异物钳, 包括把 手、 连接杆、 微型电机、 主动转轴、 主动齿轮、 第一 限位套、 第一行程开关、 第二限位套、 第二行程开 关、 齿条、 从动转轴、 从动齿轮、 转动座、 固定嘴、 绝缘套、 电磁铁、 固定轴、 夹嘴、 弹簧片, 该耳鼻喉 科异物钳, 结构巧妙, 功能强大, 通过使用该装 置, 不仅能够对患者体内的异物进行有效的夹 持, 此外还能够根据需要, 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 现夹嘴与固定嘴部位的角度调节, 即确保对异物 进行角度控制, 最终通过上述, 从而使得患者体 内的异物能够安全顺利的取出, 极大的防止了异 物尖锐端对患者产生的伤害,。

3、 也给医护人员操作 带来极大的便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07605000 U 2018.07.13 CN 207605000 U 1.耳鼻喉科异物钳, 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 连接杆、 微型电机、 主动转轴、 主动齿轮、 第 一限位套、 第一行程开关、 第二限位套、 第二行程开关、 齿条、 从动转轴、 从动齿轮、 转动座、 固定嘴、 绝缘套、 电磁铁、 固定轴、 夹嘴、 弹簧片, 所述的连接杆位于把手左侧, 所述的连接杆 与把手一体相连, 所述的微型电机位于连接杆内部右侧, 所述的微型电机与连接杆螺纹相 连, 所述的主动转轴位于微型电机顶部, 所述的主动转轴与微型电机。

4、紧配相连, 且所述的主 动转轴与连接杆转动相连, 所述的主动齿轮贯穿于主动转轴上端, 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主动 转轴紧配相连, 所述的第一限位套位于连接杆右侧顶部, 所述的第一限位套与连接杆一体 相连, 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位于第一限位套内部, 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一限位套螺纹 相连, 所述的第二限位套位于连接杆顶部左侧, 所述的第二限位套与连接杆一体相连, 所述 的第二行程开关位于第二限位套内部, 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与第二限位套螺纹相连, 所述 的齿条位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内部, 所述的齿条分别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滑 动相连, 且所述的齿条与主动齿轮轮齿啮合相连, 所述的从动转轴贯穿连接。

5、杆内部左侧, 所 述的从动转轴与连接杆转动相连, 所述的从动齿轮贯穿于从动转轴上端, 所述的从动齿轮 与从动转轴紧配相连, 且所述的从动齿轮与齿条轮齿啮合相连, 所述的转动座贯穿于从动 转轴中端, 所述的转动座与从动转轴转动相连, 所述的固定嘴位于转动座左侧下端, 所述的 固定嘴与转动座一体相连, 所述的绝缘套位于固定嘴内部中端, 所述的绝缘套与固定嘴胶 水相连, 所述的电磁铁位于绝缘套内部, 所述的电磁铁与绝缘套螺纹相连, 所述的固定轴贯 穿转动座内部中端, 所述的固定轴与转动座紧配相连, 所述的夹嘴贯穿于固定轴, 所述的夹 嘴与固定轴转动相连, 所述的弹簧片位于固定嘴和夹嘴右侧之间, 所述。

6、的弹簧片分别与固 定嘴和夹嘴螺纹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钳,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内部还设有蓄电池, 所 述的蓄电池与把手螺纹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钳,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一 开关, 所述的第一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钳,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二 开关, 所述的第二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钳,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右侧顶部还设有第三 开关, 所述的第三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钳,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顶部还设有保护罩, 所述的。

7、保护罩与连接杆胶水相连。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605000 U 2 耳鼻喉科异物钳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耳鼻喉科异物钳。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内镜下使用食管异物钳对异物进行钳取, 因安全成功率高,从而为临床常用治疗方式。 0003 根据上述, 目前传统的食管异物钳, 因普遍结构简单, 为机械式结构, 只具备基本 对异物进行夹持的功能, 当部分如枣核等异物卡住患者咽喉部位后, 因传统的异物钳在夹 持枣核后, 无法对枣核进行角度倾斜, 即在取出枣核过程中, 枣核的尖锐端口会划伤患者咽 喉内壁, 。

8、最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以及伤害的同时, 也给医护人员操作带来极大的负担, 鉴 于以上缺陷, 实有必要设计耳鼻喉科异物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提供耳鼻喉科异物钳, 来解决目前传统的 异物钳, 因结构简单、 功能单一, 不具备角度调节控制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耳鼻喉科异物钳, 包括把手、 连 接杆、 微型电机、 主动转轴、 主动齿轮、 第一限位套、 第一行程开关、 第二限位套、 第二行程开 关、 齿条、 从动转轴、 从动齿轮、 转动座、 固定嘴、 绝缘套、 电磁铁、 固定轴、 夹嘴、 弹簧片, 所述 的连接杆位。

9、于把手左侧, 所述的连接杆与把手一体相连, 所述的微型电机位于连接杆内部 右侧, 所述的微型电机与连接杆螺纹相连, 所述的主动转轴位于微型电机顶部, 所述的主动 转轴与微型电机紧配相连, 且所述的主动转轴与连接杆转动相连, 所述的主动齿轮贯穿于 主动转轴上端, 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主动转轴紧配相连, 所述的第一限位套位于连接杆右侧 顶部, 所述的第一限位套与连接杆一体相连, 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位于第一限位套内部, 所 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一限位套螺纹相连, 所述的第二限位套位于连接杆顶部左侧, 所述 的第二限位套与连接杆一体相连, 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位于第二限位套内部, 所述的第二 行程开关与第二。

10、限位套螺纹相连, 所述的齿条位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内部, 所述的 齿条分别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滑动相连, 且所述的齿条与主动齿轮轮齿啮合相连, 所述的从动转轴贯穿连接杆内部左侧, 所述的从动转轴与连接杆转动相连, 所述的从动齿 轮贯穿于从动转轴上端, 所述的从动齿轮与从动转轴紧配相连, 且所述的从动齿轮与齿条 轮齿啮合相连, 所述的转动座贯穿于从动转轴中端, 所述的转动座与从动转轴转动相连, 所 述的固定嘴位于转动座左侧下端, 所述的固定嘴与转动座一体相连, 所述的绝缘套位于固 定嘴内部中端, 所述的绝缘套与固定嘴胶水相连, 所述的电磁铁位于绝缘套内部, 所述的电 磁铁与绝缘套螺纹相连。

11、, 所述的固定轴贯穿转动座内部中端, 所述的固定轴与转动座紧配 相连, 所述的夹嘴贯穿于固定轴, 所述的夹嘴与固定轴转动相连, 所述的弹簧片位于固定嘴 和夹嘴右侧之间, 所述的弹簧片分别与固定嘴和夹嘴螺纹相连。 0006 进一步, 所述的把手内部还设有蓄电池, 所述的蓄电池与把手螺纹相连。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7605000 U 3 0007 进一步, 所述的把手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一开关, 所述的第一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0008 进一步, 所述的把手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二开关, 所述的第二开关与把手螺纹相连 0009 进一步, 所述的把手右侧顶部还设有第三开关, 所述的第三开关与。

12、把手螺纹相连。 0010 进一步, 所述的连接杆顶部还设有保护罩, 所述的保护罩与连接杆胶水相连。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该耳鼻喉科异物钳, 使用时, 首先将该装置从患者口腔深入咽喉 部位, 当固定嘴与夹嘴处于患者咽喉部位的异物两侧时, 可打开第三开关, 使电磁铁得电, 即通过电磁铁得电的作用, 对夹嘴产生吸力, 即夹嘴以固定轴为圆心向固定嘴方向转动, 此 时, 通过夹嘴与固定嘴相互配合的作用对异物进行夹持, 接着, 医护人员根据需要, 按住第 一开关, 使微型电机驱动主动转轴带动主动齿轮同步顺时针转动, 即通过主动齿轮顺时针 转动的作用, 使齿条顺着第一限位套以及第二限位套作由右向左运。

13、动, 即通过齿条向左运 动的作用, 使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转轴联动转动座同步进行顺时针转动, 即通过上述, 从而实 现固定嘴以及夹嘴部位角度的向后旋转调节, 当固定嘴以及夹嘴角度到达医护人员需要 时, 可松开第一开关, 即使微型电机停止工作并自锁, 最终实现了固定嘴以及夹嘴角度的固 定, 同理, 如需要将夹嘴以及固定嘴部位向前旋转调节时, 可按住第二开关, 使微型电机驱 动主动转轴带动主动齿轮同步逆时针转动, 即通过主动齿轮逆时针转动的作用, 使齿条顺 着第一限位套以及第二限位套作由左向右运动, 即通过齿条向右运动的作用, 使从动齿轮 带动从动转轴联动转动座同步进行逆时针转动, 即通过上述, 从而。

14、实现固定嘴以及夹嘴部 位角度的向前旋转调节, 当固定嘴以及夹嘴角度到达医护人员需要时, 可松开第二开关, 即 使微型电机停止工作并自锁, 最终实现了固定嘴以及夹嘴角度的固定, 最终通过上述两种 方式的操作, 从而实现夹嘴与固定嘴部位前后角度的调节, 此外在齿条运动过程中, 若触碰 到第一行程开关, 即第一行程开关被触发, 在第一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下, 使微型电机停止 工作, 同理, 当齿条触碰到第二行程开关, 即第二行程开关被触发, 在第二行程开关触发的 作用下, 使微型电机停止工作, 最终通过上述, 从而实现对齿条移动的限位, 即确保夹嘴与 固定嘴部位旋转的最大角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该耳鼻喉。

15、科异物钳, 结构巧妙, 功能强大, 通 过使用该装置, 不仅能够对患者体内的异物进行有效的夹持, 此外还能够根据需要, 通过简 单的操作来实现夹嘴与固定嘴部位的角度调节, 即确保对异物进行角度控制, 最终通过上 述, 从而使得患者体内的异物能够安全顺利的取出, 极大的防止了异物尖锐端对患者产生 的伤害, 也给医护人员操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同时, 夹嘴材质具备磁性, 能够被电磁铁吸附, 绝缘套是为了对电磁铁进行隔绝, 防止电流传递到外界, 保护罩是为了对齿条进行遮挡保 护, 弹簧片是为了实现夹嘴的复位, 蓄电池是为了微型电机、 电磁铁、 第一行程开关以及第 二行程开关进行能量供应, 因蓄电池与微。

16、型电机、 电磁铁、 第一行程开关以及第二行程开关 都为导线相连, 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耳鼻喉科异物钳的主视图; 0013 图2是耳鼻喉科异物钳的俯视图; 0014 图3是保护罩打开状态图; 0015 图4是转动座部位剖视放大图; 0016 图5是从动齿轮部位剖视放大图;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7605000 U 4 0017 图6是主动齿轮部位剖视放大图。 0018 把手1、 连接杆2、 微型电机3、 主动转轴4、 主动齿轮5、 第一限位套6、 第一行程开关 7、 第二限位套8、 第二行程开关9、 齿条10、 从动转轴11、 从动齿轮12、 转。

17、动座13、 固定嘴14、 绝 缘套15、 电磁铁16、 固定轴17、 夹嘴18、 弹簧片19、 蓄电池101、 第一开关102、 第二开关103、 第 三开关104、 保护罩201。 001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在下文中, 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 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 彻理解, 然而,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 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 在其他情况下, 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0021 如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所示, 耳鼻喉科异物钳, 包括把手。

18、1、 连接杆2、 微型电 机3、 主动转轴4、 主动齿轮5、 第一限位套6、 第一行程开关7、 第二限位套8、 第二行程开关9、 齿条10、 从动转轴11、 从动齿轮12、 转动座13、 固定嘴14、 绝缘套15、 电磁铁16、 固定轴17、 夹 嘴18、 弹簧片19, 所述的连接杆2位于把手1左侧, 所述的连接杆2与把手1一体相连, 所述的 微型电机3位于连接杆2内部右侧, 所述的微型电机3与连接杆2螺纹相连, 所述的主动转轴4 位于微型电机3顶部, 所述的主动转轴4与微型电机3紧配相连, 且所述的主动转轴4与连接 杆2转动相连, 所述的主动齿轮5贯穿于主动转轴4上端, 所述的主动齿轮5与主。

19、动转轴4紧配 相连, 所述的第一限位套6位于连接杆2右侧顶部, 所述的第一限位套6与连接杆2一体相连, 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7位于第一限位套6内部, 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7与第一限位套6螺纹相 连, 所述的第二限位套8位于连接杆2顶部左侧, 所述的第二限位套8与连接杆2一体相连, 所 述的第二行程开关9位于第二限位套8内部, 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9与第二限位套8螺纹相 连, 所述的齿条10位于第一限位套6和第二限位套8内部, 所述的齿条10分别与第一限位套6 和第二限位套8滑动相连, 且所述的齿条10与主动齿轮5轮齿啮合相连, 所述的从动转轴11 贯穿连接杆2内部左侧, 所述的从动转轴11与连接杆2。

20、转动相连, 所述的从动齿轮12贯穿于 从动转轴11上端, 所述的从动齿轮12与从动转轴11紧配相连, 且所述的从动齿轮12与齿条 10轮齿啮合相连, 所述的转动座13贯穿于从动转轴11中端, 所述的转动座13与从动转轴11 转动相连, 所述的固定嘴14位于转动座13左侧下端, 所述的固定嘴14与转动座13一体相连, 所述的绝缘套15位于固定嘴14内部中端, 所述的绝缘套15与固定嘴14胶水相连, 所述的电 磁铁16位于绝缘套15内部, 所述的电磁铁16与绝缘套15螺纹相连, 所述的固定轴17贯穿转 动座13内部中端, 所述的固定轴17与转动座13紧配相连, 所述的夹嘴18贯穿于固定轴17, 所。

21、 述的夹嘴18与固定轴17转动相连, 所述的弹簧片19位于固定嘴14和夹嘴18右侧之间, 所述 的弹簧片19分别与固定嘴14和夹嘴18螺纹相连, 所述的把手1内部还设有蓄电池101, 所述 的蓄电池101与把手1螺纹相连, 所述的把手1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一开关102, 所述的第一开 关102与把手1螺纹相连, 所述的把手1左侧上端还设有第二开关103, 所述的第二开关103与 把手1螺纹相连, 所述的把手1右侧顶部还设有第三开关104, 所述的第三开关104与把手1螺 纹相连, 所述的连接杆2顶部还设有保护罩201, 所述的保护罩201与连接杆2胶水相连。 0022 该耳鼻喉科异物钳, 使用时,。

22、 首先将该装置从患者口腔深入咽喉部位, 当固定嘴14 与夹嘴18处于患者咽喉部位的异物两侧时, 可打开第三开关104, 使电磁铁16得电, 即通过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605000 U 5 电磁铁16得电的作用, 对夹嘴18产生吸力, 即夹嘴18以固定轴17为圆心向固定嘴14方向转 动, 此时, 通过夹嘴18与固定嘴14相互配合的作用对异物进行夹持, 接着, 医护人员根据需 要, 按住第一开关102, 使微型电机3驱动主动转轴4带动主动齿轮5同步顺时针转动, 即通过 主动齿轮5顺时针转动的作用, 使齿条10顺着第一限位套6以及第二限位套8作由右向左运 动, 即通过齿条10向。

23、左运动的作用, 使从动齿轮12带动从动转轴11联动转动座13同步进行 顺时针转动, 即通过上述, 从而实现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部位角度的向后旋转调节, 当固定 嘴14以及夹嘴18角度到达医护人员需要时, 可松开第一开关102, 即使微型电机3停止工作 并自锁, 最终实现了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角度的固定, 同理, 如需要将夹嘴18以及固定嘴14 部位向前旋转调节时, 可按住第二开关103, 使微型电机3驱动主动转轴4带动主动齿轮5同 步逆时针转动, 即通过主动齿轮5逆时针转动的作用, 使齿条10顺着第一限位套6以及第二 限位套8作由左向右运动, 即通过齿条10向右运动的作用, 使从动齿轮12。

24、带动从动转轴11联 动转动座13同步进行逆时针转动, 即通过上述, 从而实现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部位角度的 向前旋转调节, 当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角度到达医护人员需要时, 可松开第二开关103, 即 使微型电机3停止工作并自锁, 最终实现了固定嘴14以及夹嘴18角度的固定, 最终通过上述 两种方式的操作, 从而实现夹嘴18与固定嘴14部位前后角度的调节, 此外在齿条10运动过 程中, 若触碰到第一行程开关7, 即第一行程开关7被触发, 在第一行程开关7触发的作用下, 使微型电机3停止工作, 同理, 当齿条10触碰到第二行程开关9, 即第二行程开关9被触发, 在 第二行程开关9触发的作用下,。

25、 使微型电机3停止工作, 最终通过上述, 从而实现对齿条10移 动的限位, 即确保夹嘴18与固定嘴14部位旋转的最大角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同时, 夹嘴18材 质具备磁性, 能够被电磁铁16吸附, 绝缘套15是为了对电磁铁16进行隔绝, 防止电流传递到 外界, 保护罩201是为了对齿条10进行遮挡保护, 弹簧片19是为了实现夹嘴18的复位, 蓄电 池101是为了微型电机3、 电磁铁16、 第一行程开关7以及第二行程开关9进行能量供应, 因蓄 电池101与微型电机3、 电磁铁16、 第一行程开关7以及第二行程开关9都为导线相连, 从而实 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 0023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 发, 不仅过创造性的劳动, 所做出的种种变换,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605000 U 6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7605000 U 7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7605000 U 8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7605000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