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488237.8 (22)申请日 2017.05.04 (73)专利权人 高不郎 地址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育才街6号冠 诚苑3-1-302 (72)发明人 高不郎 (51)Int.Cl. A61B 17/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 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包括主体 为网状的支架主体, 所述支架主体的近端是大 口、 远端是小口; 所述支架主体近。
2、端的大口与近 端血管内径相适配, 所述支架主体远端的小口与 远端血管内径相适配, 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密网部 分和非密网部分, 漏斗型支架的远近端和动脉分 支的远近端内径相匹配, 可以有效地封堵动脉分 支起始部的动脉瘤; 当漏斗型支架对应动脉瘤的 部位设置密集网, 支架的远近端和动脉分支的远 近端内径相匹配, 支架较长一侧的密网部位可以 完全遮盖动脉瘤, 阻止血液进入动脉瘤腔内, 密 网部分阻止血液进入动脉瘤腔内, 能够简化操 作、 提高疗效和血管内操作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07604981 U 2018.07.13 CN 207604981 U 1.一种网阻隔。
3、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为网状的支架主体 (1) , 所述支架主体(1)的近端是大口(1-1)、 远端是小口(1-2); 所述支架主体(1)近端的大 口 (1-1) 与近端血管内径相适配, 所述支架主体(1)远端的小口(1-2)与远端血管内径相适 配, 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密网部分 (2) 和非密网部分 (3) , 所述密网部分 (2) 释放时的每个网孔 的外接圆直径为200 m-1000 m; 所述非密网部分 (3) 释放时的网孔外接圆的直径为1mm- 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 架主体(1)释放后密网部。
4、分 (2) 能够完全封堵动脉分支起始部的动脉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 架主体(1)的密网部分 (2) 的覆盖面积是支架主体 (1) 外侧面面积的3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 架主体 (1) 设置有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 (4)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 网部分 (2) 的外边界设置有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 (4)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 架主体。
5、(1)的网状结构为镂空切割或丝状材料编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 架主体(1)内壁轴向设置有支持条 (5)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 架主体为自弹式或球膨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 网部分的材料为生物相容性膜; 如: 聚碳酸酯、 聚酸酐共聚物或凝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支架主体为钛丝、 钨丝、 镍钛合金丝、 钽丝、 不锈钢丝、 金合金丝的任一种或。
6、任两种组成的复 合材料。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604981 U 2 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涉及治疗动脉瘤的部分密网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局部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持续性膨胀性疾病。 脑动脉瘤属于 周围动脉瘤, 是指脑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产生的瘤样突起, 突起的动脉瘤瘤壁在血流的不 断冲击下逐渐变薄并最终破裂出血。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急、 症状重、 无明显先兆, 具有 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脑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分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但 外科手术夹闭创伤大、 并发症多、 。
7、手术以及恢复时间都很长, 不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随着 微创性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 越来越多的脑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 技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也逐渐成为脑动脉瘤治疗的主导技术。 0003 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 主要是使用可解脱弹簧圈通过微导管植入动脉瘤内进行 栓塞, 使得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而闭合并达到解剖治愈。 对于巨大动脉瘤或者宽颈动脉瘤 而言, 单纯弹簧圈不容易栓塞, 或者栓塞后弹簧圈容易从动脉瘤腔中脱出到动脉内引起异 位栓塞, 造成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这就需要支架辅助栓塞(如图1):这时, 需要先置入一金 属裸支架, 然后再将微导管从支架的大网眼内送入动脉瘤腔内。
8、进行弹簧圈栓塞, 最后待弹 簧圈完全充满动脉瘤腔后将微导管撤出, 完成栓塞过程。 但对于分支动脉起始部动脉瘤而 言, 这样的支架辅助治疗却无法进行, 因为分支动脉很细, 而分支动脉起始部与大动脉相 邻、 所形成的动脉瘤也较大, 而常规支架远近端的内径均匀一致, 植入分支动脉时对分支动 脉的远端造成的扩张作用较大, 容易损伤动脉分支远端。 这就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使用简单、 操作方便用于治疗动脉分支起始部的动脉瘤, 从而简化操作、 提高疗效和血管内操作的安 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的 漏斗型支架。 0005 该漏斗型支架包括支。
9、架主体、 密网部分、 近端大口、 远端小口, 远近端口部连接延 续成一个漏斗形状, 从支架主体近端到远端, 支架内径逐渐变小, 远端口部的内径与动脉分 支远端的血管内径相匹配, 支架近端口部的直径与动脉分支起始部的内径相匹配, 达到完 全封堵动脉瘤分支起始部动脉瘤的目的。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包括主体为网状的支架主体, 所述支架 主体的近端是大口、 远端是小口; 所述支架主体近端的大口与近端血管内径相适配, 所述支 架主体远端的小口与远端血管内径相适配, 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密网部分和非密网部分, 所 述密网部分释放。
10、时的每个网孔的外接圆直径为200 m-1000 m; 所述非密网部分释放时的网 孔外接圆的直径为1mm-3mm。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7604981 U 3 0008 进一步的说, 所述支架主体释放后密网部分能够完全封堵动脉分支起始部的动脉 瘤。 0009 进一步的说, 所述支架主体的密网部分的覆盖面积是支架主体外侧面面积的30%- 70%。 0010 进一步的说, 所述支架主体设置有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 0011 进一步的说, 所述密网部分的外边界设置有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 0012 进一步的说, 所述支架主体的网状结构为镂空切割或丝状材料编织。 0013 进一步的说, 包。
11、括支架主体内壁轴向设置有支持条。 0014 进一步的说, 所述支架主体为自弹式或球膨式。 0015 进一步的说, 所述密网部分的材料为生物相容性膜; 如: 聚碳酸酯、 聚酸酐共聚物 或凝胶。 0016 进一步的说, 所述支架主体为钛丝、 钨丝、 镍钛合金丝、 钽丝、 不锈钢丝、 金合金丝 的任一种或任两种组成的复合材料。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主体以及支持网条为钛丝、 钨丝、 镍钛合金丝、 钽丝、 不锈钢丝、 金合金丝的任一种或任两种组成的复合材料, 或选择可吸收材料或医用材料, 如: 聚碳酸 酯、 聚酸酐共聚物、 凝胶或镁合金。 0018 密网部分的部分网丝可以选用生物相容性膜, 具体为。
12、聚四氟乙烯膜、 聚碳酸酯、 聚 酸酐共聚物或纤维素。 0019 作为优选的, 所述密网部分选用生物相容性膜, 通过在生物相容性膜上制作网孔 制成。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密网支架与导引导丝、 输送微导管、 输送杆、 导引导管配合使用, 均 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密网支架主体具有收缩性, 释放状态下外形为圆筒形, 与动脉瘤处 的脑动脉血管内壁相适配, 输送状态下收缩固定于微导管内, 并在导引导丝的导引下经导 引导管输送至动脉瘤处, 释放用于治疗动脉瘤。 0022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0023 (1)漏斗型支架的远近端和动脉分支的远近端内径相匹配, 可以有效地。
13、封堵动脉 分支起始部的动脉瘤; 当漏斗型支架对应动脉瘤的部位设置密集网, 支架的远近端和动脉 分支的远近端内径相匹配, 可以有效地封堵动脉分支起始部的动脉瘤。 当漏斗型支架释放 后, 支架较长一侧的密网部位可以完全遮盖动脉瘤, 阻止血液进入动脉瘤腔内, 能够降低对 血管内膜的刺激、 简化操作、 提高疗效和血管内操作的安全性。 密网部分阻止血液进入动脉 瘤腔内, 能够简化操作、 提高疗效和血管内操作的安全性。 0024 支架近端、 远端和较长一侧中部的金属标记物便于定位放置位点, 当释放漏斗型 支架和漏耳型裸支架时, 让支架较长一侧远端的金属标记物位于动脉瘤的远侧血管的上 缘, 固定推拉杆, 逐。
14、渐回撤微导管, 当支架中部的金属标记物露出微导管后, 可以判断支架 较长一侧的位置, 并适当调整微导管的位置让支架较长一侧的金属标记物位于显影血管的 上缘, 并判断支架能否完全覆盖动脉瘤腔, 继而逐渐完全释放支架。 0025 (2) 支架的密网部分封闭动脉瘤口时能够极大降低进入动脉瘤内的血流, 并使进 入动脉瘤内的血流变缓、 产生涡流, 最终形成血栓而闭合动脉瘤; 支架两端的非密网部分可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7604981 U 4 以减小对周围非动脉瘤部位正常血管壁的刺激, 减小内膜增生反应, 并减小对分支血管的 影响; 支架的置入是在动脉内进行, 没有在动脉瘤腔内操作, 减。
15、少了瘤腔内操作引起的动脉 瘤破裂出血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危险。 0026 (3) 提供了一种治疗微小动脉瘤以及累及血管分支的动脉瘤的方法: 微小动脉瘤 的治疗也是一个难点, 弹簧圈无法塞进去栓塞, 使用部分密网支架就可以让密网部分覆盖 微小动脉瘤腔, 而两侧非密网部分, 则能够让血流顺利通过周围的分支血管, 不影响分支血 管的血流。 0027 (4) 密网支架对于治疗巨大动脉瘤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置入一个或两个密网支 架就可以封堵巨大动脉瘤而无需填入弹簧圈, 既没有弹簧圈置入引起的占位效应, 也极大 地简化了操作手续, 降低了治疗费用。 0028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能够很好地封闭动脉瘤, 减少对分。
16、支血管血液供应的干扰, 降 低对周围正常血管的刺激和影响, 降低血管内膜增生, 能够简化治疗操作, 提高治疗安全性 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现有技术治疗动脉瘤时血管支架使用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治疗后眼动脉瘤的过程示意图; 0032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过程示意图; 0033 附图中: 1支架主体, 1-1大口, 1-2小口, 2密网部分, 3非密网部分, 4金属标记物, 5 支持条, 7动脉瘤, 8眼动脉, 9颈内动脉, 10微导管, 11微导丝, 12弹簧圈, 13后交通动脉, 15 金属标记物。 具体实。
17、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 实施例1 0036 如图3, 实施例1一种网阻隔动脉分支起始部动脉瘤支架, 包括主体为网状的支架 主体1, 所述支架主体1的近端是大口1-1、 远端是小口1-2; 所述支架主体1近端的大口1。
18、-1与 近端血管内径相适配, 所述支架主体1远端的小口1-2与远端血管内径相适配, 所述支架主 体包括密网部分2和非密网部分3, 所述密网部分2释放时的每个网孔的外接圆直径为200 m-1000 m; 所述非密网部分3释放时的网孔外接圆的直径为1mm-3mm。 所述支架主体1释放后 密网部分2能够完全封堵动脉分支起始部的动脉瘤。 所述支架主体1的密网部分2的覆盖面 积是支架主体1外侧面面积的30%-70%。 所述支架主体1设置有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4。 所述 密网部分2的外边界设置有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4。 所述支架主体1的网状结构为镂空切割 或丝状材料编织。 包括支架主体1内壁轴向设置有支持条5。
19、。 所述支架主体为自弹式或球膨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7604981 U 5 式。 所述密网部分的材料为生物相容性膜; 如: 聚碳酸酯、 聚酸酐共聚物或凝胶。 所述支架主 体为钛丝、 钨丝、 镍钛合金丝、 钽丝、 不锈钢丝、 金合金丝的任一种或任两种组成的复合材 料。 0037 本技术方案整体呈漏斗犁, 一头大一头小, 下文也用漏斗型来代表支架主体1; 漏 斗型支架的主体支架为网状结构。 当支架部分处于展开状态时, 中间为漏斗形中空的立体 网状结构。 漏斗型支架的近端开口部较大, 与动脉分支近端的血管内径相匹配; 远端口部较 小, 与动脉分支远端的血管内径相匹配; 支架远近端口。
20、部连接成漏斗型, 支架从近端到远端 内径逐渐变小。 支架可以设计成对称的漏斗形状; 也可以设计成不对称的漏斗形状, 使漏斗 支架的剖面一侧长于另一侧, 密网部分可以位于支架较长的一侧管壁形成漏斗型半密网支 架, 密网部分也可以位于支架的整个表面形成漏斗型密网支架。 漏斗型支架近端口部邻近 较长一侧设置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 漏斗型所述支架的网状结构为镂空切割或丝状材料编 织。 支架为自弹式或球膨式。 在漏斗型支架的较长一侧的中部设置一个以上金属标记物。 0038 支架主体分包括密网部分2和非密网部分3; 密网部分2是通过在支架主体制作过 程中, 将设定部分的网体制作出的大小为1000 m网孔而组。
21、成, 处于释放状态时密网部分2的 覆盖面积是支架主体总面积的80%, 非密网部分3的网孔大小为2mm; 所述支架主体为圆管 状, 有两条横贯支架两端的螺旋形支持网条5。 0039 如图3所示, 使用不对称漏斗型支架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 该支架主体为中空的网 状结构, 远端口小, 近端口大, 支架截面一侧长一侧短, 为不对称型漏斗。 所述支架为自膨 式。 0040 所述近端部分设置两个金属标记物15。 远端部分设置一个金属标记物。 支架较长 一侧中部设置一个金属标记物, 使得支架较长侧近端、 远端和中部的三个金属标记物位于 一条直线或弧线上, 用于支架释放时的定位。 0041 本实用新型的血管支。
22、架为镍钛合金丝经编织而成, 形成一端口小一端口大的漏斗 型网状中空结构。 0042 本实用新型漏斗型支架与微导丝11、 微导管10以及导引导管配合使用, 均为本领 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43 本实用新型漏斗型支架具有收缩性, 释放状态下外形为中空的网状结构, 支架远 端的小口与远端血管内壁相适配, 近端大口与近端血管内径相适配; 输送和收缩状态下收 缩固定于微导管10内, 并在微导丝11的导引下输送至血管的动脉瘤处, 释放封堵动脉瘤。 所述漏斗型支架的漏斗型结构能够与远近端不同的血管直径相匹配, 利于完全封堵动脉 瘤, 进行治疗。 0044 实施例1应用于治疗累及分支血管的动脉瘤, 。
23、支架的密网部分2可以封堵动脉瘤7 的口部, 并使进入动脉瘤7内的血液形成涡流和血栓而闭合动脉瘤腔, 阻止血液进入动脉瘤 内, 而支架的密网部分2和非密网部分3不影响远端血管分支的通畅性。 实施例1应用于治疗 微小动脉瘤, 支架的密网部分1可以封堵微小动脉瘤口部, 阻止血液进入微小动脉瘤内, 密 网和非密网部分能够降低对血管的刺激, 降低血管内膜增生。 0045 实施例2 0046 如图4所示, 支架主体为网状结构, 所述支架主体分为密网部分2和非密网部分3; 密网部分2的网孔大小为400 m, 处于释放状态时密网部分2的密网覆盖面积是支架主体总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76049。
24、81 U 6 面积的20%, 非密网部分3的网孔大小为3mm; 所述支架主体为圆管状, 有两条横贯支架主体 两端的螺旋形支持网条5。 0047 支架中间密网部分2两端各设置不透X线的金属标记物15, 密网部分2与非密网部 分3处也各设置不透X线的金属标记物15。 0048 用于治疗巨大动脉瘤, 支架的密网部分2可以封堵巨大动脉瘤7口部; 使进入动脉 瘤内的血液形成涡流和血栓而闭合动脉瘤腔。 支架两端的非密网部分3能够降低对血管的 刺激, 降低血管内膜增生。 0049 在所述的漏斗型支架释放时, 首先将微导丝11送入血管内动脉瘤的远侧位置, 再 在微导丝11的导引下将漏斗型支架送到动脉瘤所在的位。
25、置, 使得漏斗型支架的远端金属标 记物位于动脉瘤口远侧。 之后, 固定漏斗型支架的推拉杆, 缓慢回撤微导管10, 先使漏斗型 支架的远端金属标记物从微导管10内推出。 观察远端金属标记物的位置, 使其位于动脉瘤 远侧血管(眼动脉8或后交通动脉13)的最上边缘。 如果位置不适合, 再调整微导管10的位 置, 使漏斗型支架远端金属标记物位于动脉瘤远侧血管的最上缘。 然后再继续回撤微导管 10, 露出支架一侧中部的标记物, 使得该标记物位于动脉瘤口部、 位于远侧血管上缘的延长 线上。 根据该金属标记物与远端金属标记物的距离判断近端金属标记物是否完全覆盖动脉 瘤近侧端口。 如果能够完全覆盖, 则继续缓慢后撤微导管10, 并逐渐完全释放漏斗型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远近端以及支架主体呈漏斗型, 与血管远近端的内径完全相配, 能够完全封 堵动脉瘤口部, 达到闭塞动脉瘤并预防复发的目的。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7604981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8 CN 207604981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9 CN 207604981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0 CN 207604981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