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93063.7 (22)申请日 2016.09.30 (73)专利权人 天津市天津医院 地址 300211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天津医院 (72)发明人 赵欣 桑仲娜 李津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12207 代理人 朱红星 (51)Int.Cl. A61B 17/9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指骨骨折克。
2、氏针内 固定导向器, 包括空心导针, 方向指针, 把手; 其 中在空心导针的上方有一个与之平行的方向指 针, 方向指针和把手均以套筒方式与导针体部相 连, 方向指针和把手均可绕导针纵轴旋转。 本实 用新型结构简单、 制造方便、 成本低。 其空心导针 远端的斜面可使克氏针稳定地在光滑的指骨髓 腔内壁上钻孔; 同时可在克氏针穿针之前预先判 断出针位置, 避免反复多次穿针造成软组织损 伤。 可提高一次穿针成功率, 减少术中X线对医患 双方身体损害, 较少了对术者体力、 经验的依赖。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473391 U 2017.09.08 CN 206473391 U。
3、 1.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导向空心导针 (1) , 方向指针 (2) , 把手 (3) ; 其中在导向空心针的上方有一个与之平行的方向指针, 方向指针和把手均以 套筒方式与空心导针相连, 方向指针和把手均可绕空心导针纵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空心 针为空针头, 可将克氏针 (6) 插入其中。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473391 U 2 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专门用于指骨骨折克氏针髓内逆行 穿针内固定治疗的克氏。
4、针导向装置。 简称是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 背景技术 0002 指骨骨折为手外科常见病例, 髓内逆向穿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为一种普遍采用的 经典治疗方式。 但这种传统的克氏针固定方法存在一定弊端: 1、 一次穿针成功几率低, 术者 易疲劳, 并易造成手术时间延长: 克氏针需与指骨纵轴保持一定夹角, 夹角过小则有可能固 定关节, 夹角过大则有可能无法固定骨折线近 (或远) 端指骨, 而指骨髓腔内壁较光滑, 在术 者手持沉重的电钻钻入克氏针的过程中, 克氏针很难稳定地保持在这个最佳角度范围内。 2、 多次穿针会造成克氏针松动、 局部骨坏死、 骨吸收, 软组织医源性损伤几率高、 骨折固定 不。
5、稳定等后果, 术中反复多次透视会增加X线对医患双方身体损害。 故此该方法对术者的经 验、 体力要求较高。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在逆向穿针过程中使克氏针针尖之与髓腔内 壁形成 “面-面” 接触, 而非传统技术中仅靠克氏针针尖与髓腔内壁的 “点-面” 接触, 从而提 高穿针过程中的稳定性, 使克氏针相对稳定地在髓腔内壁上始终保持一固定角度钻孔, 并 可利用方向指针帮助术者判断克氏针出针点, 从而在提前调整进针位置, 而传统进针方法 仅能在克氏针已穿出皮质, 甚至穿过软组织后术者才可知道其出针点及方向, 故此利用此 设备及技术可大大降低对关节囊、 韧带、 软组织的损伤几率。 。
6、发明内容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内容: 0005 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心导针1, 方向指针2, 把 手3; 其中在空心导针的上方有一个与之平行的方向指针, 主要用于在穿入克氏针之前预先 判断出针的方位。 方向指针和把手均以套筒方式与空心导针部相连, 方向指针和把手均可 绕空心导针纵轴旋转。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导针类 似空针头, 可将克氏针6插入其中。 0007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更加详细的描述如下: 0008 一个类似空针头的空心导针, 可将克氏针插。
7、入其中; 一个把手, 便于使用时持握; 空心导针与方向指针平行, 主要用于在穿入克氏针之前预先判断出针方位, 见图1。 0009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0010 使用时将导针尖端插入骨折端髓腔内, 根据方向指针所指方向判断克氏针出针 点, 并可据此可调整导针位置及方向, 完毕后将导针尖端平滑处贴敷在髓腔内壁上, 将克氏 针自导向器尾端插入其内, 钻入克氏针, 详见图2。 0011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所具有的积极效果在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473391 U 3 0012 (1)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制造方便、。
8、 成本低。 同时可使克氏针稳定地在光滑的指 骨髓腔内壁上钻孔; 同时可在克氏针穿针之前预先判断出针位置, 避免反复多次穿针造成 软组织损伤。 0013 (2)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 可提高一次穿针成功率, 减 少术中X线对对医患双方身体损害, 较少了对术者体力、 经验的依赖。 0014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 其中: 1、 导向空心导针, 2、 方向指针, 3、 把手 0018 4、 骨皮质, 5、 皮肤, 6、 克氏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通过。
9、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实用新型。 除非特别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 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 另外, 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 而非限制 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 而言, 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 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 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0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详细的说明。 下面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实 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 实施例1 0022 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 它包括空心导针、 方向。
10、指针、 把手; 在导向空 心针的上方有一个与之平行的方向指针, 方向指针和把手均以套筒方式与空心导针相连, 方向指针和把手均可绕导针纵轴旋转, 其目的是方便在不同部位、 伤口位置形状及皮肤软 组织条件、 骨折条件下操作。 其空心导针远端的斜面可使克氏针稳定地在光滑的指骨髓腔 内壁上钻孔; 另外利用方向指针在克氏针穿针之前预先判断出针位置, 避免反复多次穿针 造成软组织损伤。 0023 实施例2 0024 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将导针尖端插入骨折端髓腔 内, 根据方向指针所指方向判断克氏针出针点, 并可据此可调整导针位置及方向, 完毕后将 导针尖端平滑处贴敷在髓腔内壁上,。
11、 将克氏针自导向器尾端插入其内, 钻入克氏针。 这样可 在克氏针穿针之前预先判断出针位置, 避免反复多次穿针造成软组织损伤。 0025 实施例3 0026 常规的指骨骨折的克氏针内固定方法: 一例示指近节指骨开放性骨折病例, 清创 后暴露骨折端, 将克氏针先逆行钻入骨折远端部分的皮质, 根据术者经验和解剖知识判断 并确定出针点后将克氏针针尖以与骨皮质呈约30-40 夹角位置钻入, 将克氏针另一端退出 骨折线后进行骨折复位, 复位满意后再由同刚才相反的方向钻回克氏针, 固定对侧皮质, 从 而完成整个克氏针内固定过程。 0027 结果: 术中克氏针多次打滑, 多次调整, 进针角度多次调整, 故总共。
12、穿针4次方获满 意效果, 术中透视三次, 手术耗时1小时10分钟, 术者有明显疲劳感, 持握电钻的手明显酸疼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473391 U 4 不适; 术后患指指体较肿胀, 患者疼痛较明显, 应用止疼药。 0028 实施例4 0029 使用本发明的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的克氏针内固定方法: 同样是一例示 指近节指骨开放性骨折病例, 清创后暴露骨折端, 将克氏针先逆行钻入骨折远端部分的皮 质, 首先将导向器尖端的插入骨折远端髓腔内壁, 这时就可以根据方向指针预先判断克氏 针的出针位置, 并据此进行调整导向器放置的位置, 直至满意后将克氏针自导向器尾部插 入, 顺着。
13、空心导针的方向钻入克氏针, 由于导针与骨皮质是 “面-面” 的接触方式, 故可大大 提高钻针过程的稳定性, 提高了穿针的成功率, 第一步逆向穿针成功后, 将克氏针另一端退 出骨折线后进行骨折复位, 复位满意后再由同刚才相反的方向钻回克氏针, 固定对侧皮质, 从而完成整个克氏针内固定过程。 0030 同样本导向器也可用于复位后顺行穿针固定: 骨折复位满意后将导向器顶在骨折 远端或近端的皮质上, 根据方向指针预先判断克氏针的出针位置, 并据此进行调整导向器 放置的位置, 直至满意后将克氏针自导向器尾部插入, 顺着空心导针的方向钻入克氏针, 由 于导针与骨皮质是 “面-面” 的接触方式, 故可大大提高钻针过程的稳定性, 也提高了顺行穿 针的成功率。 0031 结果: 穿针一次便成功, 术中仅透视一次, 手术时间仅为35分钟, 术者无明显疲劳 感; 术后患指指体肿胀较轻, 患者疼痛较轻, 未应用止疼药。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473391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473391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