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及其控制装置和专用纳米材料,该医 疗器械涉及热疗领域。
背景技术:
各种恶性肿瘤是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常见疾病,手术切 除是目前使病人获得无癌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但手术治疗是一柄双刃 剑,即在切除癌肿的同时,手术创伤的打击往往使病人无法度过麻醉、 手术关而死亡。因此研究高效安全无(微)创的新型医疗器械治疗各种 恶性肿瘤和其他外科疾病是医学界关注的重要方向。“无血外科手术”是 外科医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目前尚无法实现。
热疗则是除手术之外的治疗肿瘤的另一有效途径。自古以来,人们 从实践中就懂得了用热来治疗疾病。我国古代医生曾用“乏石”和火来 治疗疾病,并创造了用热治病的灸术。而在国外,1866年Busch(外国 人名)发表了一例长于面部的恶性肿瘤,在感染丹毒发热40℃以上后肿 瘤消退的报告。1918年Rohdenbury(外国人名)报告肿瘤自然消退的病 例,即在166例癌中有72例肿瘤消退者曾有严重感染伴高热或有使用热 疗的历史。这些事实表明,高热会对肿瘤治疗起着某些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组织在体内生长过程中,血管生长畸形、结构 紊乱、毛细血管受压并有血窦形成。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比正常组织明 显减少,肿瘤内血流速度慢,血流量低,仅为正常组织的1%-10%。肿瘤 的这个特性为“热疗”提供了条件。肿瘤组织在高热作用下引起即时性 代谢反应导致其血流量更加减少,热量更加聚集并伴有PH值降低、氧缺 乏及能量缺乏,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损伤。高热可抑制肿瘤细胞的DNA、 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即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高热时,肿瘤细胞许多重 要功能受损,如溶酶体、线粒体破坏导致细胞死亡。高热还可影响肿瘤 细胞生物膜的状态和功能,使膜通透性增加,低分子蛋白外溢,膜内ATP 酶消失,此时肿瘤细胞难以抵抗放射线及化疗药物的进攻,容易被杀伤 杀灭。另外,局部热疗还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起到限制癌细胞扩散的作用。
基于以上理论,现有技术中已经发展出了几种热疗方法(又称微创 疗法),其优缺点如下所述:
1)微波固化热疗: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近年发 现微波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由于穿透度浅,只能做浅表加 热,多用于浅表肿瘤。
2)射频热疗:这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高温物理方法。在超声引导下, 将单极或多极探针经皮肝穿刺定位于肿瘤组织,输出射频,使癌组织坏 死固化,达到治疗目的。这种疗法可导致肿瘤组织周边脏器的热损伤, 造成严重后果。
3)超声波聚焦热疗:此法无创,是一种既能定位又能瞬间产生高温 (可达90℃以上)的低创伤新技术。其穿透力强,可治疗深部肿瘤。但 由于超声波本身的限制,不能穿透含气的组织,也不能穿透骨骼,因此 难以治疗胸部的肺癌、食道癌及受肋骨遮挡的肝癌。由于超声波还必须 依靠水作介导,故人体肿瘤部位的体表必须与水接触,才能透入超声波, 病人体位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及其控制装置和专用 纳米材料,使热疗达到既能杀死肿瘤细胞,又尽量减小对正常细胞损伤 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及其控制装置和专 用纳米材料。
所述新型医疗器械,其特征是包括:控制装置、专用纳米材料和导入 装置;所述专用纳米材料是具有超顺磁性的纳米级Fe3O4粒子,在特定的 交变磁场作用下,具有可控的发热效应,这种发热效应能够使病灶区域 的肿瘤细胞或组织升温,造成区域性病变组织坏死。
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是:该控制装置可发射出能使专用纳米材料升 温的电磁场。
所述专用纳米材料的特征是:该专用纳米材料是具有超顺磁性的纳 米级Fe3O4粒子,在特定的交变磁场作用下,可实现局部精确可控的发热 效应,该发热效应能够使病灶区域的肿瘤细胞或组织升温,造成区域性 病变组织坏死。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方案,只需通过导入管道将专用复合纳米材料置 入癌肿病灶局部,在控制装置作用下,使复合纳米材料固定在病灶局部 升温(比如:升至45-48℃),对癌肿组织细胞进行杀灭。而正常组织在 受热时有良好的血液循环可充分散热,从而受到较少的损伤或不受损伤, 达到无血手术切除癌肿的目的,实现“无血外科手术”的新境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控制装置治疗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控制装置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导入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导入装置注射针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以下将本发明的新型医疗器械形象地称为“纳米生物刀”,又称“纳 米刀”,它包括控制装置(如图1、图2)、专用纳米材料和导入装置(如 图3、4);所述专用纳米材料可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升温;所述导入装置用 于将专用纳米材料置入病灶局部;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发射电磁场使置入 病灶局部的专用纳米材料升温以杀死肿瘤组织细胞。
为了对该新型医疗器械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下面先介绍纳米刀的作 用原理。
一、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 该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穿过该回路的磁通量变 化率成正比。
即:I感应=KΔΦ ......(1)
ΔΦ=ΔBS ......(2)
ΔB ∝ΔIB ......(3)
ΔIB ∝f ......(4)
B∝NIB ......(5)
式(1)中,I感应为回路中的感应电流;K为比例系数;ΔΦ为穿 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率。
式(2)中,ΔB为垂直穿过闭合回路内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S 为垂直于B的闭合回路的截面积。
式(3)中,ΔIB为产生磁场B的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的变化率。 “∝”读作正比于
式(4)中,f为IB的变化频率。
式(5)中,N为通电螺线管单位长度上的匝数;IB为流过通电螺 线管中是电流值。
由式(1)到式(5)可进一步得知,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 变化时,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与流过产生磁感应强度B的通电螺线管 中的电流大小、变化频率成正比,与通电螺线管单位长度上的匝数成正 比。
二、从物理学又知,当电流流过纯电阻电路时,电能会变成焦耳热 能,且
P=I2R ......(6)
Q=Pt ......(7)
式(6)中,P为功率,单位为瓦;I为流过电路的电流,单位为安培; R为电路所具有的电阻,单位为欧姆。
式(7)中,Q为热量,单位为焦耳;t为作用的时间,单位为秒。
可以推论,当通过具有一定截面积的铁磁物质的金属板材、块材、棒 材的磁通过量发生变化时,同样会产生感应电流。因为铁磁物质的金属 板材可以等效为无数个闭合回路,每一个回路均会有环状感应电流产生。 利用积分方法推论,金属物体中必然感应出强大的环状电流,通常被称 之为“涡流”。金属物体在“涡流”的作用下急剧发热升温。其原理是电 流通过欧姆电路(回路)时,产生热量,电能转化为热能。
三、纳米Fe3O4属超顺磁物质。在高频磁场作用下,粉末颗粒产生涡 流电现象,造成材料颗粒本身发热升温。在特定区域注射该种纳米材料 制剂,在高频设备的磁场作用下,制剂不断发热升温,导致其所在区域 位置周围的细胞或组织相应升温。对这一升温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利用 不同细胞组织对热的耐受性差异,可针对性地选择“杀死”癌变细胞, 致使病灶区域坏死而“切除”。这项新技术可以实现肿瘤细胞或组织的坏 死、缩小和被吸收,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与治疗。
据此,本新型医疗器械中至少需要一个感应加接器。
四、加热器(尤其是其线圈)的设计原则
感应加热器中的核心部分为LC串联谐振电路部分。串联谐振电路由 电感L、电容C串联组成。由电路理论得知,串联谐振电路有一个固有频 率f0,
f0=1/(LC)1/2
上式中,L串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感,即感应加热装置的感应线圈的电 感量,C为电容,两者均为储能元件。
串联谐振电路中的振荡能量在L、C之间储能、释能轮流转换,转换 的频率就是感应加热器的输出频率。当电路的实际振荡频率f与f0相等 时,就称作电路处于串联谐振状态,此时效率最高,L中得到的能量最 大,感应加热装置输出功率最大。加热装置输出功率最大时,称作感应 线圈处于匹配状态。因此感应加热线圈的设计原则是感应加热线圈参数 的选取应使感应线圈处于匹配状态。当为非匹配状态时,在装置消耗功 率相同的情况下,效率降低,输出功率减小,加热效果变差,加热时间 变长。
五、控制装置及其中感应加热(治疗)器的结构形态
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除包括可控磁涡流发射仪(1) (其中包括有上述感应加热器)外,还包括可活动治疗床(2)、支架(3) 及启动开关(4),启动开关(4)用于启动可控磁涡流发射仪(1),所述 可控磁涡流发射仪(1)放置于支架(3)上,可活动治疗床(2)可活动 至可控磁涡流发射仪(1)的电磁场区域内。
见图1、2,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温控系统(5)、生命体征及心电监 护监控系统(6)、温度控制按钮(7)、心电监护控制按钮(8)、频率调 节按钮(9)和电流调节开关(10);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监控系统(6) 用于在治疗时对病人进行实时监测;温控系统(5)受温度控制按钮(7) 控制,用以根据监测的结果或根据治疗计划设定在治疗时所需要的局部 升温量;频率调节按钮(9)和电流调节开关(10)用于根据监测和结果 或治疗计划调节可控磁涡流发射仪(1)的频率和电流。这里讲的温控系 统(5)、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监控系统(6)、温度控制按钮(7)等。
本发明控制装置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包括可控涡流发射仪1中的感 应加热器的结构形态,应根据的病灶特点与位置来加以确定。对不同的 病灶,应采用不同的结构形态的治疗器。
1、探头式
(1)平面圆板式探头
(2)棒式空心探头
(3)集磁式圆柱式探头
2、弧型拱罩式探头
(1)半球式拱罩
(2)版式拱罩
(3)廊式拱罩
3、C臂式加热(治疗)器
加热治疗器是纳米刀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被称之为“刀柄”。 六、系统的其他部分
整个纳米刀治疗系统,还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1、三维运动系统
三维运动系统用来调节治疗器的空间位置,使强磁场中心与待治疗 病灶区对准,得到最佳的加热治疗效果。三维运动系统受PLC可编程控 制器的控制。PLC受上位机、控制台、无线介入语音控制器之一的控制。
2、无线接入语音控制系统
无线接入语音控制系统能够识别特定的语音命令,实现对三维运动 系统的调节。语音控制能更加体现科技以人为本,为人类服务的本质, 更加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3、智能低温循环冷却控制系统
纳米刀感应加热器在加热过程中,感应线圈内流过的电流达千安培 左右,感应加热器的冷却问题必须很好地考虑。智能低温水循环冷却控 制系统是用来准确测控冷却液的温度的。该系统具有冷却温度设置、检 测、控制、显示、超限报警功能。
4、图象监视系统
图象是一是用来诊断出病变组织的所处位置,二是用来监视治疗过 程病变组织的变化情况。纳米刀感应加热器是利用不同细胞组织对热变 化与温升的耐受性差异,可针对性地选择“杀死”癌变细胞,导致病灶 肿块区域坏死“切除”的。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手段监视病灶加热的程度。图象监 视系统是通过病灶反映出的图象的变化来监控治疗过程,以确保病变组 织的切除,而健康组织不受或最少受到损害。至于具体的图象状态,由 临床应用决定。
5、病灶温度测控系统
除了用图象手段监视治疗过程外,还要通过测控温度手段来监视治 疗效果。假设正常组织的耐受温度定值为T正常,病变组织的耐受温度为 定值T病变,且T正常>T病变,实际加热温度为变量T,则应严密监视加热 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使T病变<T<T正常,这样可有效的杀死病变组织, 保护健康组织。温度测控手段有以下几种
5.1微创伤温差电偶测温装置(表浅部位)
5.2非金属测温传感器检测装置
5.3研究所用纳米材料,得出其受到感应加热状态下唯一特征,对 这一特征进行测控,实现无创测控温度。
6、病员监护系统
病员监护系统用来治疗过程中,监视患者的其它数据。如心率,血 压等。
7、感应加热装置参数测控系统
感应加热装置有几个参数直接与加热效果有关:振荡输出电流。振 荡输出频率,加热时间。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控、调节,可有效控制加 热过程。而这些控制调节要通过温度、图象的反馈来实现闭环控制。
8、数据管理系统
用来存储患者个人档案,病历,治疗记录等。
9、打印系统
10、磁聚集导航系统
纳米制剂注射进病区后,分布模型不确定。利用该纳米制剂的超顺 磁性及强磁场聚集导航系统,使病区内的制剂得到聚集,改善聚集状态, 以有利于加热。
11、治疗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这一系统为治疗系统中各系统的中心控制系统,实施对各实时的监 控。
七、纳米材料
所述专用纳米材料的组分可表示为WaYb,其中W为铁氧体纳米粒子, 平均粒径为25nm,粒径范围0-60nm,松装密度0.10-0.25g/cm3,比表 面积40-60m2/g,纯度99.9%(范围99-100%),比饱和磁化强度 1477.0Am2/kg,内秉矫顽力23.8KA/m,作为升温主要材料;Y为33%泛影 葡胺作为溶媒,并可在X线透视下进行纳米材料分布病灶的定位指示。 a、b分别为W、Y、的质量百分比,取值分别为a∶b=1-2.5∶97.5-99。
由于材料尺寸是纳米量级,具有超顺磁性,又可以扩散入细胞内部, 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更强。
八、导入装置
见图3,所述导入装置包括针头(21)、注射针管(22)、压力管(23)、 扩散手柄(24)和控制环(25),所述针头(21)安装于注射针管(22) 的一端,压力管(23)安装于注射针管(22)的另一端,控制环(25) 和扩散手柄(24)安装于注射针管(22)侧边,分别用于操作者握拿和 控制压力管(23)的开关,以便将注射针管(22)内的专用纳米材料注 射入病灶局部。图3中,还包括压力调节器(26)、螺旋扩散针(即针头) 接口(27)。其针头的结构见图4,其中:输入部(31)、扩散部(32)、 刺入部(33)。当扳动控制环(25)时,压力管(23)会对注射针管(22) 施加压力,从而将管中的纳米材料注入到病灶区。(少量扩散到正常组织 中的纳米材料可在正常代谢下排出体外。)
应当指出,导入装置不应限于此,任何能将所述纳米材料置入病灶 的装置原则上都可用,比如用介入导管、窥镜等。
九、其治疗过程是:
用导入装置将专用纳米材料(1-2.5%铁氧体纳米粒子乳化液1- 5ML[根据肿瘤大小和类型而定)置入肿瘤部位,然后立即用控制装置发 射特定频率、强度的电磁波,并持续1-1.5小时,使铁氧体纳米粒子发 热升温到45-48℃,从而可将肿瘤组织细胞杀死。在发射电磁波之前,可 以事先根据肿瘤组织的特点和大小、纳米材料量和浓度、电磁波的频率 及强度等指标,计算好发射所持续的时间(剂量),做成个体化治疗计划, 然后按照治疗计划进行发射。正常组织在受热时有良好的血液循环可充 分散热,而肿瘤组织局部温度升高时,由于散热机制障碍,可高于邻近 正常组织的5%-10%。当高热作用使得肿瘤细胞处于杀伤温度(43℃)时, 正常组织仍处于较低温度而不受损伤。
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情况随时利用温控系统(5)调整所需的 温度值。其调整的依据可以是通过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监控系统(6)(比 如心电仪等现有仪器)所监测的结果。
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X射线透视下,根据泛影 葡胺作为溶媒的定位指示,对准纳米材料有方向地发射电磁波。
纳米刀的治疗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肿瘤类别于病灶区 域相对体表的距离。一般而言,病灶位置越深,治疗器的强磁场中心就 越难于靠近治疗区域。由于治疗器的磁感应强度随距离加大而衰减,涡 流效应变弱,纳米Fe3O4的发热作用越难于出现。为了达到治疗效果,治 疗时间则必须延长。同时,整机参数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如果 调整范围超过了设备的性能指标,则必须考虑采用辅助措施,例如可在 治疗器上加装集磁装置,进行局部磁场强化。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其中主要是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基本参 数列举如下:
1、功率
纳米Fe3O4注射量通常为5-20g,在5-10ml液体制剂种呈良好分散 状态。加热器对纳米Fe3O4的加热过程种,加热器主机基本上是处于空载 状态,整机的功率消耗极低。就目前应用于动物实验或临床而言,专家 建议该类设备的最高输出功率数值为10KW。
2、频率
根据感应加热原理,在加热装置输出功率一定,输出电流一定的条 件下,设备的输出频率越高,加热效果越明显。因此加热装置的输出频 率应尽量提高,以利于纳米材料的加热。加热装置的输出频率依赖于所 选用的电子元器件。目前所采用的电子器件,最高工作频率可达到400KHZ。
3、电流
设备的电流调节范围一般为500-1000A,但常用范围在500-800A 以内。
4、电压
市电220V或380V AC,50HZ,均可作为设备的输入电压。
5、冷却水出口温度
通常15℃-2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