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撑开复位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017999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136808.4

申请日:

20110504

公开号:

CN202051798U

公开日:

201111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56

主分类号:

A61B17/56

申请人:

李红钢

发明人:

李红钢

地址:

271219 山东省泰安市新汶矿业集团华源矿业有限公司医院骨科

优先权:

CN201120136808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骨折撑开复位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由套筒、螺杆、滑块、固定板、活动板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端外壁设有把手的方形套筒筒底中心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的螺杆,螺杆前端连接固定在套筒内与套筒内腔相适应的滑块左端上面的轴承内套上;套筒左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定板,与固定板相对应的活动板上端穿过套筒底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后连接固定在滑块底面,固定板和活动板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着向外下方倾斜的斯氏针。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斯氏针不用咬合骨端,因此不会给病人造成较大损伤;并且省时省力,能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骨折撑开复位器,由套筒(1)、螺杆(2)、滑块(3)、固定板(4)、活动板(5)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端外壁设有把手(6)的方形套筒(1)筒底中心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7)的螺杆(2),螺杆(2)前端连接固定在套筒(1)内与套筒(1)内腔相适应的滑块(3)左端上面的轴承(8)内套上;套筒(1)左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定板(4),与固定板(4)相对应的活动板(5)上端穿过套筒(1)底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后连接固定在滑块(3)底面,固定板(4)和活动板(5)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着向外下方倾斜的斯氏针(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骨折撑开复 位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中,骨折撑开复位牵引通常是用普通骨钩进行,但对于 陈旧性骨伤,由于骨干周围的软组织痉缩,用普通骨钩进行牵引则比 较费时费力,并且在牵引时,普通骨钩必须咬合住骨端才能复位,因 此,容易对病人造成较大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 方便,避免给病人造成较大损伤的骨折撑开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骨折撑开复位器由套筒、螺 杆、滑块、固定板、活动板组成,上端外壁设有把手的方形套筒筒底 中心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的螺杆,螺杆前端连接固定在套筒 内与套筒内腔相适应的滑块左端上面的轴承内套上;套筒左端底面连 接固定着固定板,与固定板相对应的活动板上端穿过套筒底面的长方 形轴向通孔后连接固定在滑块底面,固定板和活动板下端同侧分别通 过螺栓螺母紧固着向外下方倾斜的斯氏针。

使用时,将两根斯氏针分别贯穿两骨干至对侧骨皮质,然后手握 把手并转动螺杆外端上面的摇把,滑块即可带动活动板下端的斯氏针 向外移动,从而将骨折端撑开进行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斯氏针不用咬合 骨端,因此不会给病人造成较大损伤;并且省时省力,能提高工作效 率。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该骨折撑开复位 器由套筒1、螺杆2、滑块3、固定板4、活动板5组成,上端外壁设 有把手6的方形套筒1筒底中心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7的螺 杆2,螺杆2前端连接固定在套筒1内与套筒1内腔相适应的滑块3 左端上面的轴承8内套上;套筒1左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定板4,与 固定板4相对应的活动板5上端穿过套筒1底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后 连接固定在滑块3底面,固定板4和活动板5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 螺母紧固着向外下方倾斜的斯氏针9。

骨折撑开复位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骨折撑开复位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骨折撑开复位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折撑开复位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撑开复位器.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5179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30 CN 202051798 U *CN202051798U* (21)申请号 201120136808.4 (22)申请日 2011.05.04 A61B 17/56(2006.01) (73)专利权人 李红钢 地址 271219 山东省泰安市新汶矿业集团华 源矿业有限公司医院骨科 (72)发明人 李红钢 (54) 实用新型名称 骨折撑开复位器 (57) 摘要 一种骨折撑开复位器, 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 域, 它由套筒、 螺杆、 滑块、 固定板、 活动板组成, 其 特征在于上端外壁设有把手的方形套筒筒底中心。

2、 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的螺杆, 螺杆前端 连接固定在套筒内与套筒内腔相适应的滑块左端 上面的轴承内套上 ; 套筒左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 定板, 与固定板相对应的活动板上端穿过套筒底 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后连接固定在滑块底面, 固 定板和活动板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着 向外下方倾斜的斯氏针。它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由于斯氏针不用咬合骨端, 因此不会给病人造成 较大损伤 ; 并且省时省力, 能提高工作效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1 页 CN 202051790 U1/1 页 2 1.。

3、一种骨折撑开复位器, 由套筒(1)、 螺杆(2)、 滑块(3)、 固定板(4)、 活动板(5)组成, 其特征在于上端外壁设有把手(6)的方形套筒(1)筒底中心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 (7) 的螺杆 (2), 螺杆 (2) 前端连接固定在套筒 (1) 内与套筒 (1) 内腔相适应的滑块 (3) 左 端上面的轴承 (8) 内套上 ; 套筒 (1) 左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定板 (4), 与固定板 (4) 相对应 的活动板 (5) 上端穿过套筒 (1) 底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后连接固定在滑块 (3) 底面, 固定 板 (4) 和活动板 (5) 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着向外下方倾斜的斯氏针 (9)。

4、。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51798 U CN 202051790 U1/1 页 3 骨折撑开复位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骨折撑开复位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临床中, 骨折撑开复位牵引通常是用普通骨钩进行, 但对于陈旧性骨伤, 由于 骨干周围的软组织痉缩, 用普通骨钩进行牵引则比较费时费力, 并且在牵引时, 普通骨钩必 须咬合住骨端才能复位, 因此, 容易对病人造成较大损伤。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避免给病人 造成较大损伤的骨折撑开复位器。 0004 本实用新型的。

5、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该骨折撑开复位器由套筒、 螺杆、 滑块、 固定板、 活动板组成, 上端外壁设有把手的方形套筒筒底中心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的螺 杆, 螺杆前端连接固定在套筒内与套筒内腔相适应的滑块左端上面的轴承内套上 ; 套筒左 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定板, 与固定板相对应的活动板上端穿过套筒底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 后连接固定在滑块底面, 固定板和活动板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着向外下方倾斜 的斯氏针。 0005 使用时, 将两根斯氏针分别贯穿两骨干至对侧骨皮质, 然后手握把手并转动螺杆 外端上面的摇把, 滑块即可带动活动板下端的斯氏针向外移动, 从而将骨折端撑开进行复 位。 0006。

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由于斯氏针不用咬合骨端, 因此不会给 病人造成较大损伤 ; 并且省时省力, 能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7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 该骨折撑开复位器由套筒 1、 螺 杆2、 滑块3、 固定板4、 活动板5组成, 上端外壁设有把手6的方形套筒1筒底中心孔内螺纹 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7的螺杆2, 螺杆2前端连接固定在套筒1内与套筒1内腔相适应的滑 块 3 左端上面的轴承 8 内套上 ; 套筒 1 左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定板 4, 与固定板 4 相对应的 活动板 5 上端穿过套筒 1 底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后连接固定在滑块 3 底面, 固定板 4 和活 动板 5 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着向外下方倾斜的斯氏针 9。 说 明 书 CN 202051798 U CN 202051790 U1/1 页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51798 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