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撑开复位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撑开复位器.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5179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30 CN 202051798 U *CN202051798U* (21)申请号 201120136808.4 (22)申请日 2011.05.04 A61B 17/56(2006.01) (73)专利权人 李红钢 地址 271219 山东省泰安市新汶矿业集团华 源矿业有限公司医院骨科 (72)发明人 李红钢 (54) 实用新型名称 骨折撑开复位器 (57) 摘要 一种骨折撑开复位器, 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 域, 它由套筒、 螺杆、 滑块、 固定板、 活动板组成, 其 特征在于上端外壁设有把手的方形套筒筒底中心。
2、 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的螺杆, 螺杆前端 连接固定在套筒内与套筒内腔相适应的滑块左端 上面的轴承内套上 ; 套筒左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 定板, 与固定板相对应的活动板上端穿过套筒底 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后连接固定在滑块底面, 固 定板和活动板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着 向外下方倾斜的斯氏针。它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由于斯氏针不用咬合骨端, 因此不会给病人造成 较大损伤 ; 并且省时省力, 能提高工作效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1 页 CN 202051790 U1/1 页 2 1.。
3、一种骨折撑开复位器, 由套筒(1)、 螺杆(2)、 滑块(3)、 固定板(4)、 活动板(5)组成, 其特征在于上端外壁设有把手(6)的方形套筒(1)筒底中心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 (7) 的螺杆 (2), 螺杆 (2) 前端连接固定在套筒 (1) 内与套筒 (1) 内腔相适应的滑块 (3) 左 端上面的轴承 (8) 内套上 ; 套筒 (1) 左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定板 (4), 与固定板 (4) 相对应 的活动板 (5) 上端穿过套筒 (1) 底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后连接固定在滑块 (3) 底面, 固定 板 (4) 和活动板 (5) 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着向外下方倾斜的斯氏针 (9)。
4、。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51798 U CN 202051790 U1/1 页 3 骨折撑开复位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骨折撑开复位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临床中, 骨折撑开复位牵引通常是用普通骨钩进行, 但对于陈旧性骨伤, 由于 骨干周围的软组织痉缩, 用普通骨钩进行牵引则比较费时费力, 并且在牵引时, 普通骨钩必 须咬合住骨端才能复位, 因此, 容易对病人造成较大损伤。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避免给病人 造成较大损伤的骨折撑开复位器。 0004 本实用新型的。
5、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该骨折撑开复位器由套筒、 螺杆、 滑块、 固定板、 活动板组成, 上端外壁设有把手的方形套筒筒底中心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的螺 杆, 螺杆前端连接固定在套筒内与套筒内腔相适应的滑块左端上面的轴承内套上 ; 套筒左 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定板, 与固定板相对应的活动板上端穿过套筒底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 后连接固定在滑块底面, 固定板和活动板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着向外下方倾斜 的斯氏针。 0005 使用时, 将两根斯氏针分别贯穿两骨干至对侧骨皮质, 然后手握把手并转动螺杆 外端上面的摇把, 滑块即可带动活动板下端的斯氏针向外移动, 从而将骨折端撑开进行复 位。 0006。
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由于斯氏针不用咬合骨端, 因此不会给 病人造成较大损伤 ; 并且省时省力, 能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7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 该骨折撑开复位器由套筒 1、 螺 杆2、 滑块3、 固定板4、 活动板5组成, 上端外壁设有把手6的方形套筒1筒底中心孔内螺纹 连接着外端设有摇把7的螺杆2, 螺杆2前端连接固定在套筒1内与套筒1内腔相适应的滑 块 3 左端上面的轴承 8 内套上 ; 套筒 1 左端底面连接固定着固定板 4, 与固定板 4 相对应的 活动板 5 上端穿过套筒 1 底面的长方形轴向通孔后连接固定在滑块 3 底面, 固定板 4 和活 动板 5 下端同侧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着向外下方倾斜的斯氏针 9。 说 明 书 CN 202051798 U CN 202051790 U1/1 页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51798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