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量用袖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压测量用袖带.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210308566.1 (22)申请日 2012.08.27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30545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24 (30)优先权数据 2011-186515 2011.08.29 JP (73)专利权人 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大石帝司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91 代理人 杨黎峰 李欣 (51)Int.Cl. A61B 5/022(2006.。
2、01) (56)对比文件 CN 101455871 A,2009.06.17, US 2009062668 A1,2009.03.05, CN 101646385 A,2010.02.10, JP H0966036 A,1997.03.11, JP H10165378 A,1998.06.23, US 2009062668 A1,2009.03.05, JP 2010279470 A,2010.12.16, CN 1969306 A,2007.05.23, JP 3496811 B2,2004.02.16, 审查员 桂叶晨 (54)发明名称 血压测量用袖带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血压测量用袖。
3、带 (1) , 其特征是, 具有: 带状主体 (2) , 缠绕在患者的血压测量部 位; 钩接面 (41) , 其被设置在主体 (2) 的一个面 上, 并具有钩状结构; 钩接面 (42) , 其被设置在主 体 (2) 的另一个面上, 并具有钩状结构, 在将主体 (2) 缠绕在患者的血压测量部位时, 钩接面 (41) 和钩接面 (42) 相互固定。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9页 CN 103054566 B 2016.09.14 CN 103054566 B 1.一种血压测量用袖带, 其特征在于, 具有: 带状主体, 其被缠绕在患者的血压测量部位; 第一钩接面, 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个面。
4、上, 并具有钩状结构; 第二钩接面, 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个面上, 并具有钩状结构, 在将所述主体缠绕在患者的血压测量部位时, 所述第一钩接面和所述第二钩接面相互 固定, 在所述一个面上除了所述第一钩接面以外, 还设置具有环状结构的扣环面, 所述第一钩接面被设置在所述袖带的剥离开始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量用袖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钩接面被设置成与所述 扣环面相比更远离所述主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量用袖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环面与在所述主体宽度方 向的所述第一钩接面相邻而被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3054566 B 2 血压测量。
5、用袖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血压测量时防止袖带偏移的血压测量用袖带。 背景技术 0002 在目前的血压测量中, 大多采用降压时递减方式 (step-down deflating scheme) , 即、 在使安装在手臂部的袖带的臂带压力升高到最高血压以上之后, 在逐渐降压 时通过袖带上产生的脉动而检测压力振动, 从而计算出血压值等。 在降压时递减方式中, 为 了能够测量最高血压, 而使臂带的压力高于通常的最高血压, 例如升压到180mmHg左右。 因 此, 存在对于手臂部的负载变大的问题。 0003 针对上述情况开发了线性升压方式的血压计: 使袖带的臂带压力进行线性上升的 同时, 。
6、在升压时测量血压。 在升压时, 空气被填充到袖带的空气袋中并使袖带紧固臂部, 由 此, 在固定袖带的面接合件 (hook-and-loop fastener) 的周向上作用有欲解除面接合件的 固定的剪切力。 0004 由此, 引起袖带的面接合件在周向的剥离开始侧偏移或者构成面接合件的钩接面 和扣环面的固定被剥离的现象。 因上述袖带偏移等, 袖带产生面接合件的剥离声, 同时发生 振动。 由于因袖带偏移等导致的振动不是血液流动产生的振动 (振荡) , 所以, 如果发生振 动, 则存在如下的问题: 该振动作为噪声与振荡波形重叠, 而使测量精度降低或无法进行测 量。 0005 为防止袖带偏移导致的噪声。
7、, 在专利第4157148号公报中, 具有使袖带直径缩小的 紧固带, 并在袖带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的相互摩擦的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在紧固带重 合的区域设置有缓冲 (cushion) 部件。 0006 专利文献1的血压计是在袖带的外周设置有紧固带、 旋钮、 供紧固带穿过的金属制 基台、 开式杆等。 由于上述多个部件向袖带的外侧突出, 所以在手术室中安装袖带的情况 下, 会钩挂到已经安装在患者身上的管子等布线, 导致布线脱落。 另外, 在专利文献1的袖带 中, 将紧固带穿过基台的内部后, 需要通过旋钮决定紧固状态。 在手术室这样的紧急情况 下, 将紧固带穿过基台内部的操作繁琐, 并且不容易进行袖。
8、带的固定。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血压测量用袖带, 其能够防止袖带偏移, 同时能够容易地拆 装袖带。 0008 上述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手段实现。 0009 血压测量用袖带具有: 带状主体, 缠绕在患者的血压测量部位; 第一钩接面, 被设 置在主体的一个面上, 并具有钩状结构; 第二钩接面, 被设置在主体的另一个面上, 并具有 钩状结构。 其特征是, 在本发明中将主体缠绕在患者的血压测量部位时, 所述第一钩接面和 所述第二钩接面相互固定。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3054566 B 3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 0011 图2是本发明的一。
9、个实施方式的血压计用袖带的立体图。 0012 图3是空气袋的俯视图。 0013 图4是展开了袖带时的俯视图。 0014 图5是从相反方向观察图4的袖带时的俯视图。 0015 图6是构成面接合件的钩接面的放大图。 0016 图7是构成面接合件的扣环面的放大图。 0017 图8是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袖带在不进行开闭试验的情况下以线性升压 方式进行血压测量时的波形图。 0018 图9是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袖带在进行了500次开闭试验后以线性升压 方式进行血压测量时的波形图。 0019 图10是使用以往的袖带在不进行开闭试验的情况下以线性升压方式进行血压测 量时的波形图。 0020 图11。
10、是使用以往的袖带在进行了500次开闭试验后以线性升压方式进行血压测量 时的波形图。 0021 图12是儿童用袖带的一例。 0022 图13是成人用袖带的一例。 0023 图14是大腿部用袖带的一例。 0024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的袖带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下的记载并不对权利要 求书中记载的技术范围和术语的意义进行限制。 另外, 为了便于说明而对附图的尺寸比例 进行了夸大, 存在与实际的比例不同的情况。 0026 图1是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袖带的血压计的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血压测量用 袖带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血。
11、压计是示波式电子血压计, 对于在袖带升压时取得的波形 进行计算处理, 由此计算出最高血压、 最低血压等。 血压计包括泵11、 控制阀12、 压力传感器 13、 控制部14和显示器15。 0027 泵11向袖带1供给规定流量的空气。 在动作开始时通过控制部14使控制阀12关闭。 压力传感器13在泵11升压时检测手臂部的压力, 并将该压力信号发送到控制部14。 控制部 14根据从压力传感器13取得的当前的手臂部压力, 计算处理手臂部所负载的压力值, 从而 控制泵11的流量。 当血压测量的处理结束时, 控制部14打开控制阀12, 并使泵11停止。 在显 示器15上显示由控制部14计算处理得到的最高血。
12、压、 最低血压等各种结果。 0028 在图2中, 袖带1包括血压测量用袖带的主体2、 空气袋3、 构成面接合件的钩接面 41、 42和扣环面5。 主体2由聚酯纤维、 尼龙等合成树脂纤维等形成, 通过缝制来固定外周。 主 体2在展开时成为带状 (矩形状) 。 0029 主体2的外周在其局部形成为未被缝制的状态, 以便能够收纳空气袋3。 另外, 来自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3054566 B 4 血压计主体的管6能够从未被缝制的位置突出。 0030 图3是表示空气袋3的图。 空气袋3具有与主体2大致相同的形状, 将空气袋3等折叠 在主体2的外周未被缝制的部分中从而收纳于主体2中。 。
13、管6与空气袋3的一边接合。 管6与血 压计内的袖带1、 压力传感器13等各种构件进行连接。 0031 图4是展开袖带并从一个面观察时的俯视图, 图5是从图4的相反面观察时的袖带 的俯视图。 如图2图4所示, 将袖带1的固定构件即构成面接合件的钩接面41和扣环面5设置 在与钩接面42不同的面上。 钩接面41、 42由相同的筒状部件构成, 在对手臂部缠绕时, 钩接 面41成为内侧, 钩接面42成为外侧。 0032 钩接面41、 42及扣环面5是通过从筒状部件中切掉所需量后缝制在主体2上而形 成。 0033 扣环面5及钩接面42被缝制在主体2各个面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使得在被缠绕到血 压测量部位例如。
14、手臂部时, 扣环面5和钩接面42能够对置而进行固定。 钩接面42沿圆周方向 比扣环面5更长, 使得在对患者的手臂部缠绕时能够适应手臂部的周长的个体差异。 钩接面 42和扣环面5形成为在主体2的宽度方向上宽度相同。 0034 如图2、 图4所示, 钩接面41被配置在将面接合件从手臂部剥离时的剥离开始侧的 位置上。 另外, 如图2、 图4所示, 可调节钩接面41的长度, 以使扣环面5配置在主体2的宽度方 向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 钩接面41从扣环面5的上方进行缝制, 与扣环面5相比更远离主 体2。 0035 以下, 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袖带1的血压测量进行说明。 在血压测量时将袖带1 缠绕安装。
15、在患者的左右任一个的上臂部, 通过泵11使内置有空气袋的袖带1膨胀。 本实施方 式的袖带1在升压时取得振荡波形, 并且, 由于在升压时袖带1发生膨张, 使得在袖带1的面 接合件部分, 于手臂部的周向上作用有要解除接合件的固定的剪切力。 0036 此时, 虽然构成面接合件的钩接面和扣环面之间的固定被稍微解除, 但有可能会 一点一点地被解除。 即使钩接面和扣环面之间的固定被稍微解除时, 也会发生如上所述的 剥离声和振动, 并作为噪声与振荡波形重叠。 0037 上述噪声的发生原因是袖带的偏移、 面接合件的剥离以及空气袋与袖带的摩擦, 主要的发生原因被认为是面接合件的偏移。 0038 因此, 在线性升。
16、压方式中, 需要防止升压时面接合件部分的固定的解除。 0039 图6是构成钩接面的钩形状的放大图, 图7是构成扣环面的环形状的放大图。 如图6 所示, 构成面接合件的钩接面具有大量的弯曲状结构 (key-shaped structure)(钩状结 构) , 而如图7所示, 扣环面具有大量的环状结构。 0040 在面接合件上产生的力大致能够分成垂直于接合件表面的方向的力和沿接合件 表面的剪切力。 一般来说, 无论垂直方向的力还是剪切力, 钩接面和扣环面的组合的固定力 与钩接面和扣环面以外的组合相比最牢固。 但是, 对于剪切力而言, 很显然与钩接面和扣环 面之间相比, 钩接面之间的剪切力具有更牢固。
17、的固定力。 0041 因此, 通过在袖带1的两面上设置钩接面41、 42, 还能够应对仅通过钩接面42和扣 环面5的组合而难以抵抗的剪切力。 由此, 能够防止袖带偏移并确保线性升压方式的测量精 度。 另外,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袖带是以往的面接合件方式, 所以不需要繁琐的作业, 能够容 易地安装在患者的手臂部上。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3054566 B 5 0042 另外, 在线性升压方式中, 由于要监视升压时的袖带压力, 所以不需要使袖带压力 上升到大于等于必需量, 能够减轻对使用者的手臂部的负担。 0043 另外, 在降压时递减方式中需要等待升压结束后再进行测量, 但是, 如。
18、果在升压时 能够进行测量, 则不会产生那样的时间损失, 能够迅速地进行测量。 0044 因此, 通过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袖带1, 能够维持测量精度, 并且能够以比以往的降 压时递减方式短的时间结束血压测量, 并能够相应地减轻对患者身体的负担。 0045 如图4、 图5所示, 由于袖带1在展开时为带状 (矩形状) , 所以与在展开时为圆锥形 状的袖带相比不需要区别出左右手臂部的袖带, 能够容易地安装在手臂部上。 0046 实施例 0047 以下, 对本实施方式的袖带的耐久试验的结果进行说明。 0048 本试验是打开关闭试验 (开闭试验) , 将袖带安装在模拟手臂上, 从0升压到 300mmHg, 释。
19、放压力后, 从模拟手臂中拆下袖带。 而且, 以100次为单位进行上述动作, 取得输 出数据, 结束之后确认波形, 同时确认噪声波形的情况等。 0049 在本实施例中, 作为本发明的袖带, 使用了在一个面设置有钩接面和扣环面、 且在 另一个面设置有钩接面的袖带。 另外, 作为比较例, 使用了在一个面仅设置钩接面、 且在另 一个面仅设置扣环面的以往的袖带, 并进行以下的实验。 0050 图8是针对本实施例的袖带, 在开闭试验为0次、 即利用新袖带测量血压时的波形 图, 图9是在进行了500次开闭试验后以线性升压方式进行血压测量时的波形图。 图10是作 为比较例的使用以往的袖带在未进行开闭试验的状态。
20、下的振荡波形图, 图11是针对以往的 袖带, 进行了500次开闭试验后再进行血压测量时的波形图。 0051 在图8图11中, 波形A、 D、 G及J是振荡波形, 由此识别出脉搏。 波形B、 E、 H及K是波形 A、 D、 G及J的差分波形 (differential waveform) , 即、 对振荡波形进行了一阶求导 (first derivation) 得到的波形, 表示噪声成分。 波形C、 F、 I及L表示通过泵进行升压时的压力波 形。 0052 在图8图11中, 波形B、 E、 H及K的振幅越大, 则噪声越大。 在本实施例的袖带中, 比 较图8、 图9可以明确: 即使进行500次开闭。
21、试验, 噪声成分的振幅也几乎不变, 可以确认为测 量精度良好。 0053 而以往的袖带的情况下, 如图10、 图11所示, 当进行500次开闭试验时, 噪声成分的 振幅变大, 可以确认为测量精度降低。 0054 当对图9和图11进行比较时, 在图11中, 产生了图9中未观察到的周期性噪声。 比较 例的袖带不像本实施例那样地在扣环面侧设置钩接面, 而产生了周期性噪声。 也就是说, 以 往的袖带由于反复进行固定、 解除而使扣环面损伤, 钩接面和扣环面之间的固定被逐渐解 除, 从而产生图11所示的周期性噪声。 0055 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袖带, 也能够牢固地抵抗在以往的钩接面和扣环面的固定中 比较弱。
22、的剪切力, 并能够抑制因面接合件解除而产生的噪声, 从而确保测量精度。 这样, 从 实际的试验结果也能够确认为,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袖带能够充分地确保线性升压方式的测 量精度。 0056 变形例 0057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列举如下。 即, 优选在任意一个设置有钩接面的面上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3054566 B 6 不仅设置钩接面, 而且还设置扣环面。 如上所述, 钩接面之间的剪切力强于钩接面和扣环面 之间的剪切力, 但对于与表面垂直的方向的力而言, 钩接面之间的上述力比钩接面和扣环 面之间更弱。 0058 因此, 通过在任一个钩接面上相匹配地设置扣环面, 由此不仅能够。
23、抵抗剪切力, 而 且还能够抵抗与表面垂直方向上的力, 并能够可靠地防止袖带偏移。 0059 另外, 可以明确: 若钩接面和扣环面之间的固定一旦开始解除, 例如当各钩接面配 置在上游以及中游时, 阻止固定解除是很不容易的。 因此, 在同时设置有钩接面和扣环面的 情况下, 钩接面的位置如图2所示, 配置在面接合件的剥离开始侧, 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袖 带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 剥离开始侧是指在固定在手臂部上的面接合件的手臂部的周向上 施加有剪切力时, 面接合件开始剥离的一侧。 0060 另外, 优选为, 如图2、 图4所示, 在钩接面的剥离开始位置不仅设置钩接面, 而且还 在主体2的宽度方向上的钩接。
24、面41的两侧设置扣环面5。 如上所述, 通过在剥离开始侧配置 钩接面, 由此能够抵抗剪切力, 但钩接面的垂直方向的力较弱。 因此, 通过在剥离开始位置 与钩接面一起设置扣环面, 能够可靠地防止剥离开始, 并能够防止袖带偏移。 0061 而且, 与扣环面一起设置的钩接面优选为如图2、 图4所示, 在构成钩接面41的长边 和短边中的长边配置在剥离开始侧。 由于在以往的面接合件中, 抵抗剪切力的力相对不足, 所以, 通过将钩接面的长边配置在剥离开始侧, 能够有重点地抵抗剪切力, 并能够有效地防 止袖带偏移。 0062 另外, 优选为, 钩接面比扣环面更远离主体。 也就是说, 优选在缠绕到手臂部时, 。
25、与 扣环面相比钩接面被设置在沿径向更高的位置上。 0063 通过上述位置关系, 即使在配置有钩接面和扣环面双方的情况下, 在固定时, 钩接 面也必须与另一个钩接面相接触。 因此, 能够可靠地进行钩接面之间的固定, 并能够防止袖 带偏移。 另外, 在并列配置钩接面和扣环面的情况下, 通过使钩接面的钩增长, 并且在缠绕 到手臂部时, 使钩接面的钩位于与扣环面相比沿径向高1几毫米的位置, 由此能够得到同 样的效果。 0064 另外, 若使用上述变形例的袖带, 则能够充分地抵抗对袖带所施加的剪切力和垂 直方向的力, 由此, 能够减少固定所需的钩接面和扣环面的接触面积。 0065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变形。
26、例的袖带的俯视图。 图4所示的钩接面及扣环面分别由筒 状部件切割而成。 可以使用所谓的钩、 扣环混合型的面接合件取而代之。 钩、 扣环混合型的 面接合件是指, 在一个接合件表面以规定比例排列钩和扣环而形成的面接合件。 例如, 如图 15所示, 面结合件可以在一侧配置钩接面43, 而在另一侧配置扣环面51。 另外, 可以以列为 单位而交替排列钩接面和扣环面, 或者将面接合件划分成一定的区域, 按区域分别配置钩 接面以及扣环面。 另外, 即使在使用钩、 扣环混合型的面接合件的情况下, 对于在手臂部固 定袖带时包括钩接面和扣环面的固定的组合的点而言, 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0066 在采用钩、 扣环。
27、混合型的面接合件时, 可以在剥离开始侧配置钩, 或者在分离开始 侧的一边设置数量多于扣环的钩。 另外, 可以形成为, 钩高于扣环。 由于在一个接合件表面 上可调节钩和扣环, 所以无需粘合由筒状部件切割而成的钩接面和扣环面。 0067 在钩、 扣环混合型的面接合件中, 与粘合钩接面和扣环面的情形相比, 能够以更小 的单位排列并配置钩接面和扣环面。 因此, 相对于施加在接合件表面的垂直方向的力和剪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3054566 B 7 切力, 能够对接合件表面进行优化, 并能够得到牢固的固定力。 0068 另外,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进行各种变更。。
28、 0069 图12图14是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袖带1, 与袖带1的大小相匹配地构成钩接面和 扣环面的图, 例如, 图12是儿童用袖带, 图13是成人用袖带, 图14是大腿用袖带。 0070 在图12中, 在袖带1固定时, a1和a2相对, 在图13中, a3和a4相对, 在图14中, a5和a6 在固定时相对。 007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使用以往的筒状部件而构成如图4、 图5所示的面接合 件, 但并不限于此。 0072 另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钩接面42和扣环面5形成为在主体2的宽度方向 上宽度相同, 但并不限于此, 各宽度也可以不同。 0073 另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
29、说明了袖带1由主体2和空气袋3构成。 但是, 也可以是主 体和空气袋成为一体而构成袖带1。 0074 包含说明书、 权利要求书、 附图及摘要在内的2011年8月2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 2011186515号的公开内容整体作为参考而被援引到本说明书中。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3054566 B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9 页 9 CN 103054566 B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9 页 10 CN 103054566 B 10 图5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3/9 页 11 CN 103054566 B 11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4/9 页 12 CN 103054566 B 12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5/9 页 13 CN 103054566 B 13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6/9 页 14 CN 103054566 B 14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7/9 页 15 CN 103054566 B 15 图12 图13 说 明 书 附 图 8/9 页 16 CN 103054566 B 16 图14 图15 说 明 书 附 图 9/9 页 17 CN 103054566 B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