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痔疮套扎器.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8015577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72070.0

申请日:

20130512

公开号:

CN103211637A

公开日:

201307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12,A61B17/32

主分类号:

A61B17/12,A61B17/32

申请人:

米德敏

发明人:

米德敏

地址: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黄阁翠苑10-804

优先权:

CN201310172070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雅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痔疮套扎器,属于一次性治疗痔疮的医疗器械,包括有:活塞(1)、主吸管(2)、胶圈推进管(3)、胶圈引导锥(5)、胶圈施放座(6)和胶圈(4),主吸管为透明的塑料管,前端部平切开口,活塞(1)在主吸管内,主吸管的外面套有胶圈推进管,胶圈推进管短于主吸管,胶圈引导锥与胶圈施放座相互对插配合,施放胶圈套套在主吸管的前端。器械经消毒后,密封保存。胶圈在自然放松状态下保存时间可达6-8年。临床使用时,医生用拇指和食指拿摄小胶圈,胶圈孔径对准胶圈施放座“十”字锥形的前尖部,胶圈引导锥与之互对插配合,顺利将胶圈套在主吸管上,手术操作使胶圈将患部的软体物结扎,几天后患部的软体物自然脱落,痔疮就能治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痔疮套扎器,包括有:活塞(1)、主吸管(2)、胶圈推进管(3)、胶圈引导锥(5)、胶圈施放座(6)和胶圈(4),主吸管(2)为透明的塑料管,前端部平切开口,活塞(1)在主吸管内,主吸管(2)的外面套有胶圈推进管(3),胶圈推进管(3)短于主吸管(2),其特征是胶圈引导锥(5)与胶圈施放座(6)相互对插配合,施放胶圈套(4)套在主吸管(2)的前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痔疮套扎器,其特征是主吸管(2)的尾端边沿向外回卷,回卷处间隔开有豁口,胶圈推进管(3)的尾端边沿外翻, 外翻处也间隔开有豁口,与主吸管的尾端边沿旋拧配合,二者形成锁定或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痔疮套扎器,其特征是胶圈引导锥(5),一端(C)呈圆锥形,另一端(D)呈圆柱形,圆柱直径小于圆锥底直径,圆柱部分插入到主吸管(2)内,圆锥部分和圆柱部分沿轴向各分割为四瓣,形成杈状,圆锥底部与圆柱外缘为一体,中间贯穿,径向断面为空“十”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痔疮套扎器,其特征是胶圈施放座(6),整体为三部分,前端(F)为锥形,断面呈“十”字形,,中间为圆环,后段(E)断面也是呈“十”字形,前后两段的“十”字体,形成四个直角经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痔疮套扎器,其特征是胶圈引导锥(5)设计成三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痔疮套扎器,其特征是胶圈施放座(6)设计成断面呈“Y”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用于治疗痔疮的一次性套扎器械。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08年8月18日申请了名称为一次性痔疮套扎器,专利号为CN200820188725.8,公开号为CN201239174,于2009年5月20日获得专利证书。该专利的内容包括有:引环锥头、推进杆、滑动盖、主吸管和活塞,主吸管为透明的塑料管,前端部平切开口,主吸管内为活塞。主吸管和活塞类似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只是将针管的前端部平切形成开口。主吸管的外面套有滑动盖,滑动盖的前面设置有推进杆。在主吸管前端的开口上放置有引环锥头,引环锥头合并为锥形,锥形部分分开为花瓣状。

本申请人又于2010年12月15日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一次性痔疮套扎器械,专利号为:CN2010206613637,其技术方案与前一专利的主要改进在于胶圈引导的设计上:在主吸管前端的开口上放置有引环锥头,引环锥头前部为锥体,尾部为引环锥塞,引环锥塞置入主吸管前端,引环锥头的尾部系有上环牵拉线的一端,上环牵拉线的另一端套在推进杆外壁的耳环上。上环牵拉线为三条,呈均匀分布。

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在引入胶圈过程中,三条上环牵拉线不能同步,引入胶圈还存在问题。

国内外一次性痔疮套扎器的胶圈大多是在工厂实施胶圈安装、胶圈预置在主吸管前端,如广州中山医自动痔疮套扎器,美国的库克多环痔疮套扎器,都是在套扎器产品出厂时胶圈已预置安装,这样的产品有一个好处是医生在使用时不用上胶圈。可是产品出厂后,产品什么时候用到病人身上是不确定的。胶圈呈扩张状态。胶圈在扩张牵拉状态下保存,容易氧化、老化,胶圈弹性回缩力逐年下降,这些产品一般厂家要求、产品出产后两年内使用。质量才得已保证。胶圈是套扎器的关键部件,胶圈质量的好坏决定套扎器使用效果及套扎技术的成败。胶圈质量决定套扎痔体能否实现预期脱落起到决定作用。

国内外厂家为了延长产品的质量有效期限,胶圈产品的设计不断地采用高质量胶圈抗氧化能力,提高胶圈的回缩弹性,来延长套扎器寿命,这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胶圈的弹性回缩力增强,使得被套扎痔体早期脱落。难以实现预期脱落的目标。因为被扎痔体的脱落期限与胶圈的质量、弹性回缩力和规格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弹力越大,胶圈越窄,被扎痔体脱落越早,符合质量规格的胶圈是治疗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上述专利的进一步改进,以达到临床手术应用。

本发明包括有:活塞、主吸管、胶圈推进管、胶圈引导锥、胶圈施放座和胶圈。主吸管为透明的塑料管,前端部平切开口,活塞在主吸管内,主吸管的外面套有胶圈推进管,胶圈推进管短于主吸管,胶圈引导锥与胶圈施放座相互对插配合,施放胶圈套套在主吸管的前端。

主吸管的尾端边沿向外回卷,回卷处间隔开有豁口,胶圈推进管的尾端边沿外翻, 外翻处也间隔开有豁口,与主吸管的尾端边沿旋拧配合,二者形成锁定或脱离。   

胶圈引导锥,一端呈圆锥形,另一端呈圆柱形,圆柱直径小于圆锥底直径,圆柱部分能够插入到主吸管内,圆锥部分和圆柱部分沿轴向各分割为四瓣,形成杈状,圆锥底部与圆柱外缘为一体,中间贯穿,径向断面为空“十”字。

胶圈施放座,整体为三部分,前端为锥形,断面呈“十”字形,,中间为圆环,后段断面也是呈“十”字形,前后两段的“十”字体,形成四个直角经槽。

胶圈引导锥与胶圈施放座对插结合成为一体。

胶圈引导锥也可设计成三瓣,胶圈施放座也要设计成断面呈“Y”形。

上述器械经消毒后,密封保存。胶圈在自然放松状态下保存时间可达6-8年。

临床使用时,医生用拇指和食指拿摄小胶圈,胶圈孔径对准胶圈施放座“十”字锥形的前尖部,向内推进达到分径处后,将胶圈引导锥尖端对着胶圈施放座“十”字锥对插,胶圈引导锥的圆柱部分放入到主吸管内,推进胶圈扩张并套在胶圈引导锥上,胶圈施放座的圆环推进胶圈达到胶圈引导锥底部时,胶圈已达到极限扩张,胶圈施放座的圆环继续推进,胶圈脱离胶圈引导锥底部,滑落并套在主吸管上,。

胶圈套在主吸管上,医生就可实放手术操作,将主吸管口紧密贴近患者患部的吸附物,拉动活塞主吸管形成负压,软体物进入主吸管管腔内,主吸管制造材料用透明塑料管,吸附物能清晰可见,向前推动胶圈推进管,就将胶圈推出主吸管口,胶圈将患部的软体物结扎,几天后患部的软体物自然脱落,痔疮就能治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装图和分解图,其中:1-活塞、2-主吸管、3-胶圈推进管、4-胶圈、5-胶圈引导锥、6-胶圈施放座;

图2是胶圈引导锥的主视图,俯视图与主视图相同;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右视图;

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6是胶圈施放座的主视图,俯视图与主视图相同;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图6的右视图;

图9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10是另一种结构的胶圈施放座的主视图,俯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左视图与图7相同;

图11是图10的右视图;

图12是专利号为200820188725.8的视图,图中序号为原申请的序号;

图13是专利号为2010206613637的视图,图中序号为原申请的序号。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描述如下。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有:活塞1、主吸管2、胶圈推进管3、胶圈引导锥5、胶圈施放座6和胶圈4。主吸管2为透明的塑料管,前端部平切开口,活塞1在主吸管2内,主吸管2的外面套有胶圈推进管3,胶圈推进管3短于主吸管2,胶圈引导锥5与胶圈施放座6相互对插配合,施放胶圈4套在主吸管2的前端。   

如图2所示,胶圈引导锥,C端呈圆锥形,D端呈圆柱形,圆柱直径小于圆锥底直径,圆柱部分能够插入到主吸管内,圆锥部分和圆柱部分沿轴向各分割为四瓣,形成杈状,圆锥底部与圆柱外缘为一体,中间贯穿,径向断面如图5所示为空“十”字。

如图6所示,胶圈施放座,整体为三部分,F端为锥形,断面呈“十”字形,,中间为圆环,E段断面如图9所示,也是呈“十”字形,前后两段的“十”字体,形成四个直角经槽。

胶圈引导锥与胶圈施放座对插结合成为一体。

如图10和11所示,是胶圈施放座的另一种形式,前端为锥形,形如五金工具的螺丝刀“十”字尖端,其它部分与图6相同。

一种痔疮套扎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痔疮套扎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痔疮套扎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痔疮套扎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痔疮套扎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1163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7.24 CN 103211637 A *CN103211637A* (21)申请号 201310172070.0 (22)申请日 2013.05.12 A61B 17/12(2006.01) A61B 17/32(2006.01) (71)申请人 米德敏 地址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黄 阁翠苑 10-804 (72)发明人 米德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代理人 陈雅平 (54) 发明名称 一种痔疮套扎器 (57) 摘要 一种痔疮套扎器, 属于一次性治疗痔疮的医 。

2、疗器械, 包括有 : 活塞 (1) 、 主吸管 (2) 、 胶圈推进 管 (3) 、 胶圈引导锥 (5) 、 胶圈施放座 (6)和胶圈 (4) , 主吸管为透明的塑料管, 前端部平切开口, 活 塞 (1) 在主吸管内, 主吸管的外面套有胶圈推进 管, 胶圈推进管短于主吸管, 胶圈引导锥与胶圈施 放座相互对插配合, 施放胶圈套套在主吸管的前 端。 器械经消毒后, 密封保存。 胶圈在自然放松状 态下保存时间可达6-8年。 临床使用时, 医生用拇 指和食指拿摄小胶圈, 胶圈孔径对准胶圈施放座 “十” 字锥形的前尖部, 胶圈引导锥与之互对插配 合, 顺利将胶圈套在主吸管上, 手术操作使胶圈将 患部的软。

3、体物结扎, 几天后患部的软体物自然脱 落, 痔疮就能治愈。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11637 A CN 103211637 A *CN103211637A* 1/1 页 2 1. 一种痔疮套扎器, 包括有 : 活塞 (1) 、 主吸管 (2) 、 胶圈推进管 (3) 、 胶圈引导锥 (5) 、 胶圈施放座 (6) 和胶圈 (4) , 主吸管 (2) 为透明的塑料管, 前端部平切开口, 活塞 (1) 在主吸 管内,。

4、 主吸管 (2) 的外面套有胶圈推进管 (3) , 胶圈推进管 (3) 短于主吸管 (2) , 其特征是胶 圈引导锥 (5) 与胶圈施放座 (6) 相互对插配合, 施放胶圈套 (4) 套在主吸管 (2) 的前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痔疮套扎器, 其特征是主吸管 (2) 的尾端边沿向外回卷, 回 卷处间隔开有豁口, 胶圈推进管 (3) 的尾端边沿外翻 , 外翻处也间隔开有豁口, 与主吸管 的尾端边沿旋拧配合, 二者形成锁定或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痔疮套扎器, 其特征是胶圈引导锥 (5) , 一端 (C) 呈圆锥形, 另 一端 (D) 呈圆柱形, 圆柱直径小于圆锥底直径, 圆。

5、柱部分插入到主吸管 (2) 内, 圆锥部分和 圆柱部分沿轴向各分割为四瓣, 形成杈状, 圆锥底部与圆柱外缘为一体, 中间贯穿, 径向断 面为空 “十” 字。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痔疮套扎器, 其特征是胶圈施放座 (6) , 整体为三部分, 前端 (F) 为锥形, 断面呈 “十” 字形, , 中间为圆环, 后段 (E) 断面也是呈 “十” 字形, 前后两段的 “十” 字体, 形成四个直角经槽。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痔疮套扎器, 其特征是胶圈引导锥 (5) 设计成三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痔疮套扎器, 其特征是胶圈施放座 (6) 设计成断面呈 “Y” 形。 权。

6、 利 要 求 书 CN 103211637 A 2 1/3 页 3 一种痔疮套扎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一种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用于治疗痔疮的一次性套扎器械。 背景技术 0002 本申请人于 2008 年 8 月 18 日申请了名称为一次性痔疮套扎器, 专利号为 CN200820188725.8, 公开号为 CN201239174, 于 2009 年 5 月 20 日获得专利证书。该专利的 内容包括有 : 引环锥头、 推进杆、 滑动盖、 主吸管和活塞, 主吸管为透明的塑料管, 前端部平 切开口, 主吸管内为活塞。 主吸管和活塞类似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只是将针管的前端部平切 形成开口。。

7、主吸管的外面套有滑动盖, 滑动盖的前面设置有推进杆。在主吸管前端的开口 上放置有引环锥头, 引环锥头合并为锥形, 锥形部分分开为花瓣状。 0003 本申请人又于 2010 年 12 月 15 日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名称为 : 一次性痔疮套扎 器械, 专利号为 : CN2010206613637, 其技术方案与前一专利的主要改进在于胶圈引导的设 计上 : 在主吸管前端的开口上放置有引环锥头, 引环锥头前部为锥体, 尾部为引环锥塞, 引 环锥塞置入主吸管前端, 引环锥头的尾部系有上环牵拉线的一端, 上环牵拉线的另一端套 在推进杆外壁的耳环上。上环牵拉线为三条, 呈均匀分布。 0004 经过临床实。

8、践, 发现在引入胶圈过程中, 三条上环牵拉线不能同步, 引入胶圈还存 在问题。 0005 国内外一次性痔疮套扎器的胶圈大多是在工厂实施胶圈安装、 胶圈预置在主吸管 前端, 如广州中山医自动痔疮套扎器, 美国的库克多环痔疮套扎器, 都是在套扎器产品出厂 时胶圈已预置安装, 这样的产品有一个好处是医生在使用时不用上胶圈。 可是产品出厂后, 产品什么时候用到病人身上是不确定的。 胶圈呈扩张状态。 胶圈在扩张牵拉状态下保存, 容 易氧化、 老化, 胶圈弹性回缩力逐年下降, 这些产品一般厂家要求、 产品出产后两年内使用。 质量才得已保证。胶圈是套扎器的关键部件, 胶圈质量的好坏决定套扎器使用效果及套扎 。

9、技术的成败。胶圈质量决定套扎痔体能否实现预期脱落起到决定作用。 0006 国内外厂家为了延长产品的质量有效期限, 胶圈产品的设计不断地采用高质量胶 圈抗氧化能力, 提高胶圈的回缩弹性, 来延长套扎器寿命, 这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胶圈的 弹性回缩力增强, 使得被套扎痔体早期脱落。难以实现预期脱落的目标。因为被扎痔体的 脱落期限与胶圈的质量、 弹性回缩力和规格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弹力越大, 胶圈越窄, 被 扎痔体脱落越早, 符合质量规格的胶圈是治疗的关键。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上述专利的进一步改进, 以达到临床手术应用。 0008 本发明包括有 : 活塞、 主吸管、 胶圈推进管、。

10、 胶圈引导锥、 胶圈施放座和胶圈。主吸 管为透明的塑料管, 前端部平切开口, 活塞在主吸管内, 主吸管的外面套有胶圈推进管, 胶 圈推进管短于主吸管, 胶圈引导锥与胶圈施放座相互对插配合, 施放胶圈套套在主吸管的 前端。 说 明 书 CN 103211637 A 3 2/3 页 4 0009 主吸管的尾端边沿向外回卷, 回卷处间隔开有豁口, 胶圈推进管的尾端边沿外翻 , 外翻处也间隔开有豁口, 与主吸管的尾端边沿旋拧配合, 二者形成锁定或脱离。 胶圈引导锥, 一端呈圆锥形, 另一端呈圆柱形, 圆柱直径小于圆锥底直径, 圆柱部分能 够插入到主吸管内, 圆锥部分和圆柱部分沿轴向各分割为四瓣, 形成。

11、杈状, 圆锥底部与圆柱 外缘为一体, 中间贯穿, 径向断面为空 “十” 字。 0010 胶圈施放座, 整体为三部分, 前端为锥形, 断面呈 “十” 字形, , 中间为圆环, 后段断 面也是呈 “十” 字形, 前后两段的 “十” 字体, 形成四个直角经槽。 0011 胶圈引导锥与胶圈施放座对插结合成为一体。 0012 胶圈引导锥也可设计成三瓣, 胶圈施放座也要设计成断面呈 “Y” 形。 0013 上述器械经消毒后, 密封保存。胶圈在自然放松状态下保存时间可达 6-8 年。 0014 临床使用时, 医生用拇指和食指拿摄小胶圈, 胶圈孔径对准胶圈施放座 “十” 字锥 形的前尖部, 向内推进达到分径处。

12、后, 将胶圈引导锥尖端对着胶圈施放座 “十” 字锥对插, 胶 圈引导锥的圆柱部分放入到主吸管内, 推进胶圈扩张并套在胶圈引导锥上, 胶圈施放座的 圆环推进胶圈达到胶圈引导锥底部时, 胶圈已达到极限扩张, 胶圈施放座的圆环继续推进, 胶圈脱离胶圈引导锥底部, 滑落并套在主吸管上, 。 0015 胶圈套在主吸管上, 医生就可实放手术操作, 将主吸管口紧密贴近患者患部的吸 附物, 拉动活塞主吸管形成负压, 软体物进入主吸管管腔内, 主吸管制造材料用透明塑料 管, 吸附物能清晰可见, 向前推动胶圈推进管, 就将胶圈推出主吸管口, 胶圈将患部的软体 物结扎, 几天后患部的软体物自然脱落, 痔疮就能治愈。。

13、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发明的总装图和分解图, 其中 : 1- 活塞、 2- 主吸管、 3- 胶圈推进管、 4- 胶 圈、 5- 胶圈引导锥、 6- 胶圈施放座 ; 图 2 是胶圈引导锥的主视图, 俯视图与主视图相同 ; 图 3 是图 2 的左视图 ; 图 4 是图 2 的右视图 ; 图 5 是图 2 的 A-A 剖视图 ; 图 6 是胶圈施放座的主视图, 俯视图与主视图相同 ; 图 7 是图 6 的左视图 ; 图 8 是图 6 的右视图 ; 图 9 是图 6 的 B-B 剖视图 ; 图 10 是另一种结构的胶圈施放座的主视图, 俯视图与主视图相同, 左视图与图 7 相 同 ; 图 。

14、11 是图 10 的右视图 ; 图 12 是专利号为 200820188725.8 的视图, 图中序号为原申请的序号 ; 图 13 是专利号为 2010206613637 的视图, 图中序号为原申请的序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现结合附图, 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描述如下。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包括有 : 活塞 1、 说 明 书 CN 103211637 A 4 3/3 页 5 主吸管 2、 胶圈推进管 3、 胶圈引导锥 5、 胶圈施放座 6 和胶圈 4。主吸管 2 为透明的塑料管, 前端部平切开口, 活塞 1 在主吸管 2 内, 主吸管 2 的外面套有胶圈推进管 3, 胶圈推进管 3 短于。

15、主吸管 2, 胶圈引导锥 5 与胶圈施放座 6 相互对插配合, 施放胶圈 4 套在主吸管 2 的前 端。 如图2所示, 胶圈引导锥, C端呈圆锥形, D端呈圆柱形, 圆柱直径小于圆锥底直径, 圆柱 部分能够插入到主吸管内, 圆锥部分和圆柱部分沿轴向各分割为四瓣, 形成杈状, 圆锥底部 与圆柱外缘为一体, 中间贯穿, 径向断面如图 5 所示为空 “十” 字。 0018 如图 6 所示, 胶圈施放座, 整体为三部分, F 端为锥形, 断面呈 “十” 字形, , 中间为圆 环, E 段断面如图 9 所示, 也是呈 “十” 字形, 前后两段的 “十” 字体, 形成四个直角经槽。 0019 胶圈引导锥与胶圈施放座对插结合成为一体。 0020 如图 10 和 11 所示, 是胶圈施放座的另一种形式, 前端为锥形, 形如五金工具的螺 丝刀 “十” 字尖端, 其它部分与图 6 相同。 说 明 书 CN 103211637 A 5 1/3 页 6 图 1 图 2 图 3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11637 A 6 2/3 页 7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11637 A 7 3/3 页 8 图 12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11637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