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8014851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690959.X

申请日:

20101230

公开号:

CN201920832U

公开日:

201108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28,A61B17/02

主分类号:

A61B17/28,A61B17/02

申请人:

钟鸣

发明人:

钟鸣,申屠银光

地址:

311501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君街道梅林路298号

优先权:

CN201020690959U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余木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用于人体腹腔内组织器官进行拉接,属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手柄、活动手柄、钳杆、转轮装置、钳头座、夹钳、拉杆、拉杆接座;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转轮装置分别与固定手柄和钳杆连接,钳杆卡接在固定手柄上,钳头座与钳杆连接,夹钳与钳头座连接,拉杆一端与拉杆接座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手柄连接;夹钳包括上夹钳和下夹钳,在上夹钳上开有上钳齿区,在下夹钳上开有下钳齿区;在上钳齿区上开有上夹钳孔,在下钳齿区上开有下夹钳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上钳齿区上开有上夹钳孔,在下钳齿区上开有下夹钳孔,减少了钳齿区的面积,夹紧部位面积小,不易造成体内器官的损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包括固定手柄、活动手柄、钳杆、转轮装置、钳头座、夹钳、拉杆、拉杆接座;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转轮装置分别与固定手柄和钳杆连接,钳杆卡接在固定手柄上,钳头座与钳杆连接,夹钳与钳头座连接,拉杆一端与拉杆接座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手柄连接;所述的夹钳包括上夹钳和下夹钳,在上夹钳上开有上钳齿区,在下夹钳上开有下钳齿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钳齿区上开有上夹钳孔,在所述的下钳齿区上开有下夹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钳孔和下夹钳孔均为腰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形连接件、弯动转轮、软钢丝、顺向螺母、顺向螺套、逆向螺母、逆向螺套、一号弯形拉杆、二号弯形拉杆、连接套;弯形连接件连接在钳头座与钳杆之间,并套装在软钢丝上;软钢丝连接在拉杆和拉杆接座之间;一号弯形拉杆分别与顺向螺套和钳头座固定,二号弯形拉杆分别与逆向螺套和钳头座固定;顺向螺套与顺向螺母螺纹连接,逆向螺套与逆向螺母螺纹连接,顺向螺套和逆向螺套套装在拉杆上;弯动转轮套装固定在顺向螺母和逆向螺母上;连接套固定在钳杆内,并套装在顺向螺套和逆向螺套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用于人体腹腔内组织器官进行拉接,属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微创腹腔镜人体手术中,有单孔型操作通道和多孔型操作通道,单孔组合操作通道是在人体腹腔切一道3—4厘米的切口,将单孔入口的组合操作通道卡入切口,手术器械经过组合操作通道进入人体腹腔。在手术过程中,一旦在人体体内发现病灶,需要切除,在切除手术后,体内器官需要拉接缝合,现有技术是用普通手术钳进行拉接缝合,其缺陷是用普通手术钳和其他抓钳进行拉接缝合,夹紧部位面积大,易造成体内器官的损伤,满足不了理想的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夹紧部位小的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包括固定手柄、活动手柄、钳杆、转轮装置、钳头座、夹钳、拉杆、拉杆接座;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转轮装置分别与固定手柄和钳杆连接,钳杆卡接在固定手柄上,钳头座与钳杆连接,夹钳与钳头座连接,拉杆一端与拉杆接座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手柄连接;所述的夹钳包括上夹钳和下夹钳,在上夹钳上开有上钳齿区,在下夹钳上开有下钳齿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钳齿区上开有上夹钳孔,在所述的下钳齿区上开有下夹钳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夹钳孔和下夹钳孔均为腰形。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弯形连接件、弯动转轮、软钢丝、顺向螺母、顺向螺套、逆向螺母、逆向螺套、一号弯形拉杆、二号弯形拉杆、连接套;弯形连接件连接在钳头座与钳杆之间,并套装在软钢丝上;软钢丝连接在拉杆和拉杆接座之间;一号弯形拉杆分别与顺向螺套和钳头座固定,二号弯形拉杆分别与逆向螺套和钳头座固定;顺向螺套与顺向螺母螺纹连接,逆向螺套与逆向螺母螺纹连接,顺向螺套和逆向螺套套装在拉杆上;弯动转轮套装固定在顺向螺母和逆向螺母上;连接套固定在钳杆内,并套装在顺向螺套和逆向螺套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2、在的上钳齿区上开有上夹钳孔,在下钳齿区上开有下夹钳孔,这样就减少了钳齿区的面积,夹紧部位面积小,不易造成体内器官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弯形连接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弯形连接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弯形连接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的一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的又一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夹钳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夹钳部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手柄1、活动手柄2、钳杆3、转轮装置4、钳头座5、夹钳、连接套7、拉杆8、拉杆接座9、弯形连接件10、弯动转轮11、软钢丝12、顺向螺母13、顺向螺套14、逆向螺母15、逆向螺套16、一号弯形拉杆17、二号弯形拉杆18。

固定手柄1和活动手柄2转动连接。

转轮装置4分别与固定手柄1和钳杆3连接,转轮装置4可以带动钳杆3转动,钳杆3则带动夹钳6转动。

夹钳连接在钳头座5上,夹钳包括上夹钳6和下夹钳19。上夹钳6上开有上钳齿区20,上钳齿区20上设置有无损夹齿。在下夹钳19上开有下钳齿区25,下钳齿区25上设置有无损夹齿。上钳齿区20上开有上夹钳孔26,在下钳齿区25上开有下夹钳孔27,上夹钳孔26和下夹钳孔27均为腰形。

软钢丝12连接在拉杆8和拉杆接座9之间,使得拉杆8和拉杆接座9连接。拉杆8一端与活动手柄2连接,拉杆接座9与夹钳6转动连接。

钳杆3一端卡接在固定手柄1上。弯形连接件10连接在钳头座5与钳杆3之间,使得钳头座5与钳杆3连接。弯形连接件10上设置有滚座21和滚槽22,并开有弯形钢丝孔23和拉杆孔24。两个弯形钢丝孔23分别套入一号弯形拉杆17和二号弯形拉杆18,拉杆孔24套入软钢丝12,按顺序共套入九节弯形连接件10,一个弯形连接件10的滚座21恰好套入另一个弯形连接件的滚槽22并活动灵活,第一个弯形连接件10与钳杆3焊接固定,最后一个弯形连接件10与钳头座5焊接固定。

一号弯形拉杆17分别与顺向螺套14和钳头座5固定,二号弯形拉杆18分别与逆向螺套14和钳头座5固定。顺向螺母13与顺向螺套14螺纹连接,逆向螺母15与逆向螺套16螺纹连接,弯动转轮11固定套装在顺向螺母13和逆向螺母15上。顺向螺套14和逆向螺套16套装在拉杆8上。连接套7固定在钳杆3内,并套装在顺向螺套14和逆向螺套16上,顺向螺母13和逆向螺母15则套装在连接套7上。顺转弯动转轮11,在顺向螺母13和顺向螺套14的作用下,3顺向螺套14推动一号弯形拉杆17,一号弯形拉杆17推动钳头座5;在逆向螺母15和逆向螺套16的作用下,逆向螺套16拉动二号弯形拉杆18,二号弯形拉杆18拉动钳头座5;推拉结合同步运行,形成钳头弯曲。逆转弯动转轮11轮恰好与以上所述的相反,形成钳头反方向弯曲。

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2083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8.10 CN 201920832 U *CN201920832U* (21)申请号 201020690959.X (22)申请日 2010.12.30 A61B 17/28(2006.01) A61B 17/02(2006.01) (73)专利权人 钟鸣 地址 311501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君街道 梅林路 298 号 (72)发明人 钟鸣 申屠银光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代理人 余木兰 (54) 实用新型名称 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可弯形无。

2、创抓钳, 用于人体腹腔内组织器官进行拉接, 属医疗器械 领域。 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手柄、 活动手柄、 钳杆、 转轮装置、 钳头座、 夹钳、 拉杆、 拉杆接座 ; 固定手 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 转轮装置分别与固定手 柄和钳杆连接, 钳杆卡接在固定手柄上, 钳头座与 钳杆连接, 夹钳与钳头座连接, 拉杆一端与拉杆接 座连接, 另一端与活动手柄连接 ; 夹钳包括上夹 钳和下夹钳, 在上夹钳上开有上钳齿区, 在下夹钳 上开有下钳齿区 ; 在上钳齿区上开有上夹钳孔, 在下钳齿区上开有下夹钳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 计合理, 在上钳齿区上开有上夹钳孔, 在下钳齿区 上开有下夹钳孔, 减少了钳齿区的面积, 夹。

3、紧部位 面积小, 不易造成体内器官的损伤。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5 页 CN 201920834 U1/1 页 2 1. 一种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 包括固定手柄、 活动手柄、 钳杆、 转轮装置、 钳头座、 夹钳、 拉杆、 拉杆接座 ; 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 转轮装置分别与固定手柄和钳杆连接, 钳 杆卡接在固定手柄上, 钳头座与钳杆连接, 夹钳与钳头座连接, 拉杆一端与拉杆接座连接, 另一端与活动手柄连接 ; 所述的夹钳包括上夹钳和下夹钳, 在上夹钳上开有上钳齿区, 在下 夹钳上开有。

4、下钳齿区 ;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的上钳齿区上开有上夹钳孔, 在所述的下钳齿 区上开有下夹钳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上夹钳孔和下夹 钳孔均为腰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弯形连接件、 弯动 转轮、 软钢丝、 顺向螺母、 顺向螺套、 逆向螺母、 逆向螺套、 一号弯形拉杆、 二号弯形拉杆、 连 接套 ; 弯形连接件连接在钳头座与钳杆之间, 并套装在软钢丝上 ; 软钢丝连接在拉杆和拉 杆接座之间 ; 一号弯形拉杆分别与顺向螺套和钳头座固定, 二号弯形拉杆分别与逆向螺套 和钳头座固定 ; 顺向。

5、螺套与顺向螺母螺纹连接, 逆向螺套与逆向螺母螺纹连接, 顺向螺套和 逆向螺套套装在拉杆上 ; 弯动转轮套装固定在顺向螺母和逆向螺母上 ; 连接套固定在钳杆 内, 并套装在顺向螺套和逆向螺套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920832 U CN 201920834 U1/2 页 3 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 用于人体腹腔内组织器官进行拉接, 属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微创腹腔镜人体手术中, 有单孔型操作通道和多孔型操作通道, 单孔组合操作 通道是在人体腹腔切一道 34 厘米的切口, 将单孔入口的组合操作通道卡入切口, 手术。

6、器 械经过组合操作通道进入人体腹腔。在手术过程中, 一旦在人体体内发现病灶, 需要切除, 在切除手术后, 体内器官需要拉接缝合, 现有技术是用普通手术钳进行拉接缝合, 其缺陷是 用普通手术钳和其他抓钳进行拉接缝合, 夹紧部位面积大, 易造成体内器官的损伤, 满足不 了理想的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点, 而提供一 种结构设计合理、 夹紧部位小的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双向可弯形无创抓钳, 包括 固定手柄、 活动手柄、 钳杆、 转轮装置、 钳头座、 夹钳、 拉杆、 拉杆接。

7、座 ; 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 转动连接, 转轮装置分别与固定手柄和钳杆连接, 钳杆卡接在固定手柄上, 钳头座与钳杆连 接, 夹钳与钳头座连接, 拉杆一端与拉杆接座连接, 另一端与活动手柄连接 ; 所述的夹钳包 括上夹钳和下夹钳, 在上夹钳上开有上钳齿区, 在下夹钳上开有下钳齿区 ; 其特征在于 : 在 所述的上钳齿区上开有上夹钳孔, 在所述的下钳齿区上开有下夹钳孔。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夹钳孔和下夹钳孔均为腰形。 0006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弯形连接件、 弯动转轮、 软钢丝、 顺向螺母、 顺向螺套、 逆向螺 母、 逆向螺套、 一号弯形拉杆、 二号弯形拉杆、 连接套 ; 弯形连接件连接在钳头。

8、座与钳杆之 间, 并套装在软钢丝上 ; 软钢丝连接在拉杆和拉杆接座之间 ; 一号弯形拉杆分别与顺向螺 套和钳头座固定, 二号弯形拉杆分别与逆向螺套和钳头座固定 ; 顺向螺套与顺向螺母螺纹 连接, 逆向螺套与逆向螺母螺纹连接, 顺向螺套和逆向螺套套装在拉杆上 ; 弯动转轮套装固 定在顺向螺母和逆向螺母上 ; 连接套固定在钳杆内, 并套装在顺向螺套和逆向螺套上。 000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 1、 结构设计合理 ; 2、 在的上 钳齿区上开有上夹钳孔, 在下钳齿区上开有下夹钳孔, 这样就减少了钳齿区的面积, 夹紧部 位面积小, 不易造成体内器官的损伤。 附图说明 0。

9、00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0 图 3 为弯形连接件正面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201920832 U CN 201920834 U2/2 页 4 0011 图 4 为弯形连接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2 图 5 为弯形连接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 6 为连接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7 为图 2 的一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8 为图 2 的又一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 9 为夹钳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10 为夹钳部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

10、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 实施例 : 参见图1图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手柄1、 活动手柄2、 钳杆3、 转轮 装置 4、 钳头座 5、 夹钳、 连接套 7、 拉杆 8、 拉杆接座 9、 弯形连接件 10、 弯动转轮 11、 软钢丝 12、 顺向螺母 13、 顺向螺套 14、 逆向螺母 15、 逆向螺套 16、 一号弯形拉杆 17、 二号弯形拉杆 18。 0020 固定手柄 1 和活动手柄 2 转动连接。 0021 转轮装置 4 分别与固定手柄 1 和钳杆 3 连接, 转轮装置 4 可以带动钳杆 3 转动, 钳 杆 3 则带动夹钳 6 转。

11、动。 0022 夹钳连接在钳头座 5 上, 夹钳包括上夹钳 6 和下夹钳 19。上夹钳 6 上开有上钳齿 区 20, 上钳齿区 20 上设置有无损夹齿。在下夹钳 19 上开有下钳齿区 25, 下钳齿区 25 上设 置有无损夹齿。上钳齿区 20 上开有上夹钳孔 26, 在下钳齿区 25 上开有下夹钳孔 27, 上夹 钳孔 26 和下夹钳孔 27 均为腰形。 0023 软钢丝 12 连接在拉杆 8 和拉杆接座 9 之间, 使得拉杆 8 和拉杆接座 9 连接。拉杆 8 一端与活动手柄 2 连接, 拉杆接座 9 与夹钳 6 转动连接。 0024 钳杆 3 一端卡接在固定手柄 1 上。弯形连接件 10 。

12、连接在钳头座 5 与钳杆 3 之间, 使得钳头座 5 与钳杆 3 连接。弯形连接件 10 上设置有滚座 21 和滚槽 22, 并开有弯形钢丝 孔 23 和拉杆孔 24。两个弯形钢丝孔 23 分别套入一号弯形拉杆 17 和二号弯形拉杆 18, 拉 杆孔 24 套入软钢丝 12, 按顺序共套入九节弯形连接件 10, 一个弯形连接件 10 的滚座 21 恰 好套入另一个弯形连接件的滚槽 22 并活动灵活, 第一个弯形连接件 10 与钳杆 3 焊接固定, 最后一个弯形连接件 10 与钳头座 5 焊接固定。 0025 一号弯形拉杆 17 分别与顺向螺套 14 和钳头座 5 固定, 二号弯形拉杆 18 分。

13、别与逆 向螺套 14 和钳头座 5 固定。顺向螺母 13 与顺向螺套 14 螺纹连接, 逆向螺母 15 与逆向螺 套 16 螺纹连接, 弯动转轮 11 固定套装在顺向螺母 13 和逆向螺母 15 上。顺向螺套 14 和逆 向螺套 16 套装在拉杆 8 上。连接套 7 固定在钳杆 3 内, 并套装在顺向螺套 14 和逆向螺套 16 上, 顺向螺母 13 和逆向螺母 15 则套装在连接套 7 上。顺转弯动转轮 11, 在顺向螺母 13 和顺向螺套 14 的作用下, 3 顺向螺套 14 推动一号弯形拉杆 17, 一号弯形拉杆 17 推动钳头 座 5 ; 在逆向螺母 15 和逆向螺套 16 的作用下,。

14、 逆向螺套 16 拉动二号弯形拉杆 18, 二号弯形 拉杆 18 拉动钳头座 5 ; 推拉结合同步运行, 形成钳头弯曲。逆转弯动转轮 11 轮恰好与以上 所述的相反, 形成钳头反方向弯曲。 说 明 书 CN 201920832 U CN 201920834 U1/5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832 U CN 201920834 U2/5 页 6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832 U CN 201920834 U3/5 页 7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832 U CN 201920834 U4/5 页 8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832 U CN 201920834 U5/5 页 9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20832 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