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确保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心囊内窥镜手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自 剑状突起的正下方向心膜腔插入内窥镜和处理器具,不进行开胸手 术就向疾患部位(例如,心肌梗塞部位与正常部位的交界区域)注 入干细胞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064138A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心囊内窥镜手法中,在插入到心膜腔的 内窥镜中通常存在作用有自心膜向心脏侧按压的力这一不良情况。 即,为了利用插入到心膜腔内的内窥镜观察和处理心脏,需要在心 脏的外壁面与内窥镜之间形成空间。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心囊内 窥镜手法中,存在作用于内窥镜的、来自心膜的力导致不能自由进 行内窥镜的操作、操作性较差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空 间确保装置:在心囊内窥镜手法中,无需在内窥镜、处理器具中设 置特别的空间确保部件,并且无需对心膜腔进行不必要的扩张,就 能够对内窥镜、处理器具的操作确保必要的空间,例如能够在抑制 像心脏压塞这种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操作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确保装置,其包括:心膜按压部,其用 于从心膜腔侧按压心膜;心脏按压部,其用于从心膜腔侧按压 心脏表面;以及连结部,其用于连结上述心膜按压部和上述心 脏按压部;该连结部克服从上述心膜及上述心脏受到的压力而 产生能够进行扩张的反弹力,从而在上述心膜按压部和上述心 脏按压部之间形成空间。
根据本发明,利用连结部的反弹力使心膜按压部与心脏按压部 向彼此分离的方向被按压而扩张。结果,使心膜以离开心脏表面的 方式移动,在心膜按压部与心脏按压部之间形成空间。由此,以预 先设定的尺寸撑开心膜腔且防止不必要的扩张,并且使内窥镜、处 理器具从外部进入空间内,能够不受到心膜、心脏的阻碍地操作内 窥镜和处理器具。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心膜按压部形成为板状,在该 心膜按压部的与接触于上述心膜的一侧相反侧的表面上设有用于 反射照明光的反射面。
这样,在使空间确保装置在心脏与心膜之间扩张的状态下,使 来自进入到空间内的内窥镜的顶端部等的照明光朝向心膜按压部 射出,从而利用设置于心膜按压部的反射面反射照明光,对与反射 面相对的心脏表面进行照射。由此,能够确保从照明光的射出端到 心脏表面的距离,从而即使不使用过大的扩散光也能够对心脏表面 的较广范围进行照射。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心膜按压部上设有使上 述空间向上述心膜侧开口的心膜侧开口部,在上述心脏按压部上设 有使上述空间向上述心脏侧开口的心脏侧开口部,上述连结部形成 为自上述心膜按压部朝向上述心脏按压部去而逐渐扩大的环状。
这样,空间确保装置在向心膜腔内推出时,使心膜按压部接触 于心膜,使心脏按压部接触于心脏,以撑开心膜与心脏之间的距离 的方式进行扩张,在内部形成空间。该空间利用心膜侧开口部向心 膜侧开口,利用心脏侧开口部向心脏侧开口。利用形成为自心膜按 压部朝向心脏按压部去而逐渐扩大的环状的连结部,使插入到心膜 腔内的内窥镜等易于沿连结部的外表面移到该外表面上,使内窥镜 等的顶端部能够易于自心膜按压部与心膜之间经由心膜侧开口部 进入空间内。由此,能够在远离心脏表面的位置处配置内窥镜等的 先端部而观察心脏表面。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连结部至少在上述心膜按压部 的附近,在外侧具有由凸起的曲面构成的外表面。
这样,能够使沿连结部的外表面进入心膜按压部的心膜侧开口 部中的内窥镜等易于进入。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连结部至少在上述心脏按压部 的附近,在外侧具有由凹陷的曲面构成的外表面。
这样,能够使倾斜角度从心脏表面到连结部的外表面逐渐增 大,从而能够提高在心膜腔内沿心脏表面导入的内窥镜等移到连结 部的外表面上的容易程度。
在上述具有由凸起或凹陷的曲面构成的外表面的结构中,也可 以是,在上述外表面上具有一条以上自上述心脏按压部的外缘延伸 至上述心膜侧开口部的内缘的槽。
这样,能够容易地使移到连结部的外表面上的内窥镜等沿槽引 导到心膜侧开口部。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心脏按压部形成为包围上述空 间的局部的大致U字状,在上述连结部设有连接上述空间内外的开 口部。
这样,能够以利用大致U字状的心脏按压部包围心脏表面的处 理范围的方式配置空间确保装置,使内窥镜等经由设置于连结部的 开口部进入空间内,从而能够不受心脏、心膜等的阻碍地操作内窥 镜等。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在上述连结部设有连接上述空 间内外的开口部,在上述心脏按压部的至少局部处具有自上述 开口部的外侧朝向内侧去变高的倾斜面。
这样,在使内窥镜等进入空间内时,能够利用倾斜面使顶端部 自心脏表面浮起,从而能够在远离心脏表面的位置处进行观察、处 理。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空间确保装置包括用于分割成 多个小片的多条分割线。
这样,在观察或处理结束之后,在回收扩张了的空间确保装置 时,能够容易地利用分割线分割成多个小片,从而能够容易回收。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空间确保装置由具有生 物体亲和性的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构成。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空间确保装置具有用于使上述 心脏按压部吸附在上述心脏的表面上的吸附部件。
这样,能够利用吸附部件将空间确保装置吸附在心脏表面上而 稳定地固定,从而即使在操作内窥镜等时内窥镜碰撞空间确保装 置,也能够防止产生空间确保装置从期望的位置移动这种不良情 况。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吸附部件利用负压使心脏按压 部吸附在上述心脏的表面上。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吸附部件包括设在心脏内和上 述心脏按压部中的任意一者上的磁体、以及设在另一者上的磁体或 磁性材料。
这样,能够简单并且稳定地使空间确保装置吸附在心脏表面 上。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空间确保装置能够在收缩状态 和扩张状态之间进行变形,该收缩状态是能够容纳于插入心膜腔内 的引导管内的状态该扩张状态是向引导管外放出而扩张的状态。
这样,在将引导管(护套或内窥镜等)插入心膜腔内、向引导 管外推出以收缩状态容纳在引导管内的空间确保装置时,从引导管 释放的空间确保装置在心膜腔内欲利用其反弹力而恢复到扩张状 态那样进行扩张,撑开心脏与心膜之间的间隙而在内侧形成空间。 空间向心脏表面开口,并且能够从外部进入。因而,通过使内窥镜 的顶端部、处理器具从外部进入所形成的空间内,能够防止内窥镜、 处理器具的动作被心膜、心脏阻碍,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得到如下效果:在心囊内窥镜手法中,无需对内 窥镜、处理器具设置特别的空间确保部件,并且无需对心膜腔进行 不必要的扩张,就能够确保内窥镜、处理器具的操作所需的空间, 例如能够在抑制像心脏压塞这种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在心膜腔内 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空间确保装置的收缩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空间确保装置的扩张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空间确保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空间确保装置在心膜腔内的使用状态的纵剖 视图。
图7是表示图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的空间确保装置在心膜腔内的使用状态的纵剖 视图。
图10是表示图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空间确保装置在心膜腔内的使用状态的纵 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与图12相同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 图。
图14是表示图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图1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图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空间确保装置在心膜腔内的使用状态的纵 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图14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图14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4是说明图23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回收作业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图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扩张状态的立 体图。
图26是表示图2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收缩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图2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变形例的扩张状态的立体 图。
图28是表示图27的空间确保装置的收缩状态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图25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变形例的收缩状态的立体 图。
图30是表示图29的空间确保装置的扩张状态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图8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变形例的仰视图。
图32是表示图6的空间确保装置的变形例在心膜腔内的使用状 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是配置于心膜腔C内 而撑开心脏A与心膜B的间隔的装置,该心膜腔C配置于心脏A与心 膜B之间。
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利用硅树脂等能够进行扩张和收 缩的弹性材料构成。空间确保装置1是包括用于接触于心脏A表面的 心脏按压部2、用于接触于心膜B内表面的心膜按压部3、以及连结 心脏按压部2和心膜按压部3的连结部4而成的一体构件。
如图4所示,心脏按压部2为大致U字形状的平板部分。心脏按 压部2配置在局部包围欲利用内窥镜5进行观察、并利用处理器具6 进行处理的范围(例如疾患部位D)周围的位置处。
如图4所示,心膜按压部3为例如矩形形状的平板部分。如图1 所示,心膜按压部3利用外侧表面按压心膜B。此外,如图1所示, 心膜按压部3的与外侧表面相反侧的表面利用反射膜3a进行涂敷, 能够反射光L。
连结部4为将心脏按压部2和心膜按压部3的各自一端彼此相连 结的部分。连结部4包括能够插入内窥镜5的贯穿孔4a和能够插入处 理器具6的贯穿孔4b。
内窥镜5用的贯穿孔4a自空间确保装置1的外侧朝向形成于心 脏按压部2和心膜按压部3之间的空间7内去而向远离心脏按压部2 的方向倾斜。由此,自外侧插入的内窥镜5的顶端面5a能够容易地 配置成朝向斜上方。处理器具6用的贯穿孔4b也可以自空间确保装 置1的外侧朝向空间7内去而向远离心膜按压部3的方向倾斜。
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能够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之间 进行伸缩,该收缩状态是如图2所示那样例如能够容纳在自剑状突 起下部插入到心膜腔C内的护套(引导管)8内的状态,该扩张状态 是如图3所示那样被从基端侧插入到护套8内的推出棒9自护套8内 推出而释放的状态。空间确保装置1在扩张状态下利用预先设定的 反弹力进行扩张。因而,空间确保装置1不会对心膜B和心脏A的之 间间隔进行不需要的扩张,而形成充分的空间7。
以下,说明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的作用。
为了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观察心脏A的疾患部位 D(例如心肌梗塞部位与正常部位之间的交界区域)、同时进行注 入干细胞等的处理,如图2所示,从剑状突起下部等将使空间确保 装置1以收缩的状态容纳在顶端部分附近的护套8的顶端部插入心 膜腔C内。在这种状态下,心膜B和心脏A之间被分开的区域限定在 护套8的顶端部附近。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所示,利用从护套8的基端侧导入的推出 棒9将容纳在护套8内的空间确保装置1向护套8外推出。此时,心脏 按压部2如图4所示那样配置在包围疾患部位D的位置处。由于空间 确保装置1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在其反弹力的作用下扩张。由此, 利用心膜按压部3按压心膜B,利用心脏按压部2按压心脏A,从而 能够在疾患部位D附近扩大心膜B和心脏A之间的间隔。
此时,空间确保装置1在扩张状态下利用预先设定的反弹力扩 张。因而,无需对心膜B和心脏A之间的间隔进行不需要的扩张, 就能够形成充分的空间7。
此后,经由护套8内向心膜腔C内引导内窥镜5和处理器具6。 然后,从设于连结部4的心脏A一侧的贯穿孔4a将内窥镜5插入形成 于心脏按压部2和心膜按压部3之间的空间7内,并从心脏B一侧的 贯穿孔4b将处理器具6插入形成于心脏按压部2和心膜按压部3之 间的空间7内。
内窥镜5用的贯穿孔4a朝向空间7内去而向远离心脏按压部2的 方向倾斜。因而,插入到贯穿孔4a内的内窥镜5能够容易地将其顶 端面5a引导为朝向斜上方。然后,如图1所示,从顶端面5a照射照 明光。照明光在设于心膜按压部3上的反射面3a的作用下向心脏A 表面侧反射,并对心脏A表面进行照明。另一方面,从心脏A表面 返回来的荧光、反射光那样的返回光经由反射面3a而利用设于内窥 镜5的顶端面5a上的未图示的物镜进行聚光。
在这种情况下,从内窥镜5的顶端面5a到心脏A表面的光路在 反射面3a的作用下折回。由此,即使不将心膜B和心脏A之间的间 隔撑开为所需以上的程度,也能够确保从内窥镜5的顶端面5a到心 脏A表面的距离。因而,即使不使照明光过度扩散,也能够充分地 照明并观察疾患部位D。结果,例如能够抑制像心脏压塞那样的并 发症。
然后,如图1所示,在这种状态下,能够一边利用内窥镜5观察 经由连结部4的心膜B一侧的贯穿孔4b进入空间7内的处理器具6、 一边可靠地将处理器具6的顶端的注射针6a穿刺于疾患部位D与正 常部位之间的交界区域而注入干细胞等。
在结束观察和处理之后,利用经由护套8内导入的钳子(未图 示)把持空间确保装置1,一边使其变形一边将其拉入护套8内,从 而能够容易地回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插入处理器具6的贯穿孔4b,通过设为 从空间确保装置1的外侧朝向空间7内去而向远离心膜按压部3的方 向倾斜,具有能够易于使处理器具6的顶端的注射针6a朝向疾患部 位D的优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反射面3a使来自包含疾患部 位D的区域的返回光反射,因此作为获取的图像,成为反转的图像。 因此,优选的是利用与内窥镜5的基端侧相连接的图像处理部(省 略图示)进行图像反转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整体利用硅树脂构成的情况, 但也可以取代该情况而利用其他弹性材料、例如聚氨酯树脂等构 成。此外,通过对与心脏A及心膜B之间的顺从性(compliance) 进行调整,使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也能够作为用于抑制由 于心脏A的跳动、呼吸的影响而被施加的力的构件来发挥作用。即, 用于与心脏A接触的心脏按压部2也可以由柔软且易于复原的硅树 脂、聚氨酯树脂等构成,用于与心膜B接触的心膜按压部3也可以由 较硬且难以变形的材料、例如PTFE、聚乙烯等构成。此外,也可 以采用与其相反的结构。
此外,通过从护套8推出容纳在护套8内的收缩状态的空间确保 装置1而使心膜腔C内扩张,但也可以取代这种情况,而将容纳在内 窥镜5所具有的钳子通道(省略图示)内的收缩状态的空间确保装 置1从钳子通道推出。
此外,优选的是,在构成空间确保装置1的硅树脂等中,混合 有X线不透过的材料。这样,利用X线透视图像能够容易地确认空间 确保装置1在心膜腔C内的位置。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 10-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0-1的说明中,对结构与上述第 1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相同的位置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 略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0-1为碗型的构 件。空间确保装置10-1包括:心脏按压部11,其具有由硅树脂等弹 性材料构成的广口的心脏侧开口部11a;心膜按压部12,其具有窄 口的心膜侧开口部12a;以及圆环状的连结部13,其用于连结心脏 按压部11和心膜按压部12。
心膜侧开口部12a具有使内窥镜5的顶端部从外部进入内部的 充分的口径。心脏侧开口部11a具有包围应进行观察和处理的疾患 部位D的充分的口径。
连结部13在外侧具有由凸起的球面状的曲面构成的外表面。
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0-1也能够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 态之间进行变形,该收缩状态是能够容纳于护套8内的状态,该扩 张状态是从护套8内释放而扩张且撑开心脏A表面和心膜B之间的 间隔的状态。
以下,说明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0-1的作 用。
为了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0-1进行对心脏A的疾 患部位D的观察和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将以收缩状态 容纳有空间确保装置10-1的护套8插入到心膜腔C内、且从护套8内 推出空间确保装置10-1,使心脏侧开口部11a在包围疾患部位D的 位置处扩张。由此,心脏按压部11紧贴于心脏A表面而利用心脏A 表面堵塞心脏侧开口部11a。另一方面,心膜按压部12紧贴于心膜 B内表面而利用心膜B内表面堵塞心膜侧开口部12a。
之后,使经由护套8导入到心膜腔C内的内窥镜5移到空间确保 装置10-1的外表面上并前进。由此,如图6所示,能够使内窥镜5滑 入闭塞了心膜侧开口部12a的心膜B与心膜按压部12之间,从而能 够使其顶端部易于从心膜侧开口部12a进入空间7内。
由此,内窥镜5的顶端部配置在充分离开心脏A表面的位置处, 能够在空间7内自由地进行其弯曲部的弯曲动作。因而,具有能够 在不会阻碍内窥镜5的操作性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疾患部位D的观 察的优点。而且,具有如下优点:容易地进行独立于内窥镜5或者 经由内窥镜5的钳子通道引导的处理器具6下的处理。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间确保装置10-1,由于其外表面在 外侧利用凸起的曲面构成,因此易于使内窥镜5效仿外表面而弯曲。 因而,能够使内窥镜5进入心膜侧开口部12a时的操作容易。
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取代在外侧具有凸起的曲面形状而 在外侧具有凹陷的曲面形状。
这样,具有如下优点:在从心脏A表面立起的位置处能够抑制 连结部13的外表面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易于使内窥镜5移到空间 确保装置10-2的外表面上。
此外,图6和图7中示出的空间确保装置10-1、10-2形成为薄壁 的筒状,但也可以取代这种情况而如图8和图9所示那样采用横截面 为三角形的圆环状的空间确保装置10-3。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外表 面,也可以具有倾斜面14,以使壁厚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去变厚。
此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采用只是具有圆形或大致椭圆形的 横截面形状的圆环状的空间确保装置10-4。根据这种结构,如图11 所示,能够容易地在心膜B与心脏A表面之间确保内窥镜5的操作用 的一定程度的空间7。也可以设有向外周侧突出的突缘部(省略图 示),以使得在回收时易于把持。
此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也可以采用在连结部13的外表面 上具有一条以上以连结外周侧与内周侧的方式延伸的槽15的空间 确保装置10-5。这样,具有能够容易地将内窥镜5从心膜侧开口部 12a引导到内部的空间7这一优点。
此外,如图14和图15所示,也可以采用心脏按压部11呈圆环状 未闭合而具有大致U字状的形态的空间确保装置10-6、10-7。空间 确保装置10-6的内部也可以成为空洞。
在这种情况下,连结部13局部开放而形成开口部16。因而,如 图中箭头E所示,能够使内窥镜5、处理器具6经由该开口部16进入 由空间确保装置10包围的空间7。
此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空间确保装置10-7中,也可以在 心脏按压部11中设置使进入到空间7内的内窥镜5的顶端部从心脏A 表面浮起的倾斜面(引导台)17。在图17所示的例中,在该倾斜面 17上设有槽18。通过在槽18上保持内窥镜5、处理器具6,能够在 操作时使其稳定。
此外,大致U字形状的心脏按压部11不仅限于圆形,也可以如 图18和图19所示那样采用矩形的空间确保装置10-8。图19为在心脏 按压部11上设有使进入到空间7的内窥镜5的顶端部从心脏A表面浮 起的倾斜面17的例。倾斜面17也可以具有与图17相同的槽18。
此外,如图20和图21所示,也可以由多个支柱构成连结部13, 并构成笼状的空间确保装置10-9。在图20和图21所示的例子中,在 设于由支柱构成的连结部13之间的各开口部16上,分别在心脏按压 部11上设有倾斜面17。由此,能够使进入内部的空间7时的内窥镜5 等从心脏A表面浮起。
此外,如图23和图24所示,在空间确保装置(在此,以空间确 保装置10-6为例进行说明)中,也可以具有用于将该空间确保装置 10-6分割成多个小片10a的分割线19。在该分割线19位置处,将其 横截面面积设为充分小,从而能够利用钳子F等简单地切断。如图 24所示,切断的空间确保装置10-6的小片10a能够一边利用内窥镜5 观察、一边容易地拉入护套8内。因而,具有容易进行回收作业这 一优点。分割线19也适用于其他空间确保装置1、10-1~10-9。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由硅树脂等弹性材料 构成的空间确保装置1、10-1~10-9,但也可以取代这种情况,如图 25~图30所示那样采用利用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的线所构成 的空间确保装置30-1~30-3。
例如,图25和图26中示出的空间确保装置30-1利用管21等将 四条环状的线20连接为能够相对移动。空间确保装置30-1能够在图 26所示的收缩状态与图25所示的扩张状态之间进行变形。
即,空间确保装置30-1能够以图26所示的收缩状态利用护套8 等容易地导入心膜腔C内。在从护套8释放之后,空间确保装置30-1 成为图25所示的扩张状态,并构成为撑开心膜B与心脏A之间的空 间7。
此外,线20也可以由形状记忆材料构成。在该构成的情况下, 例如,也可以在护套8内进行冷却而维持图26所示的收缩状态,并 在投入到心膜腔C内之后利用体温使其成为图25所示的扩张状态。 作为冷却方法,可以利用帕尔贴元件的方法、吹送像液体氮这种低 温介质来进行。而且,由于在回收时仅通过冷却就成为图26的收缩 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回收。
此外,如图27所示,也可以采用利用一处接合部22捆绑由弹性 材料构成的环状的线20、并且利用绳线23连接该线20两端的构造的 空间确保装置30-2。图27表示空间确保装置30-2的扩张状态。若设 利用绳线23连接的部分为心脏按压部11、设结合部22部分为心膜按 压部12,则在心膜腔C内能够形成稳定的空间7。这种空间确保装置 30-2能够通过弯曲而较小地折叠,从而能够容易地容纳在护套8内。 另一方面,在回收到护套8内时,例如,通过利用钳子F等切断在图 27中用虚线G包围的位置,能够如图28所示那样成为细长的形态, 从而能够容易地回收到护套8内。
此外,如图29和图30所示,也可以采用利用两处接合部22捆 绑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两条环状的线20、并且利用绳线23连接一条线 20的两端的构造的空间确保装置30-3。通过设未利用绳线23连接的 一条环状的线20为心脏按压部11、设利用绳线23连接的部分为心膜 按压部12,能够在心膜腔C内稳定地形成空间7。如图29所示,这 种空间确保装置30-3能够通过弯曲而较小地折叠,从而能够容易地 容纳在护套8内。此外,在回收到护套8内时,例如,通过利用钳子 F等切断在图30中用虚线G包围的位置,能够成为仅重叠两条环状 的线20而成的细长的形态,从而能够容易地回收到护套8内。
此外,如图31和图32所示,也可以采用具有使心脏按压部11 吸附于心脏A表面的吸附部件的空间确保装置(在此以空间确保装 置10-3、10-1为例说明)。
图31所示的例子表示如下空间确保装置10-3:该空间确保装置 10-3具有在心脏按压部11的用于紧贴于心脏A表面的紧贴面上开 口的吸附孔24,该吸附孔24作为吸附部件。与吸附孔24连接有用 于供给负压的连通孔25和管26。通过经由该连通孔25和管26供给 负压,能够利用吸附孔24将心脏按压部11吸附固定于心脏A表面。 通过在包围疾患部位D的所期望的位置进行吸附固定,能够稳定地 进行观察和处理。
此外,图32所示的例子为在心脏A内配置在顶端配置有磁体27 的探测器28、并在空间确保装置10-1的心脏按压部11上配置磁性材 料29。由此,能够利用在磁体27和探测器28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引力 将心脏按压部11吸附固定在心脏A表面上。也可以配置磁体来取代 配置于心脏按压部11的磁性材料29。在这种情况下,在探测器28 的顶端配置磁体或磁性材料中的任意一者即可。
此外,为了将心脏按压部11固定在心脏A表面,也可以使用生 物体粘接剂。此外,也可以取代将空间确保装置固定于心脏A表面 的情况,而将空间确保装置固定于心膜B。作为固定方法,可以将 在其与配置于心脏A内的磁石27之间产生磁斥力的磁体(省略图示) 配置在心脏按压部11上,也可以采用粘接剂、负压抽吸、把持或穿 刺等其他任意的固定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A 心脏
B 心膜
C 心膜腔
1、10-1~10-9、30-1~30-3 空间确保装置
3a 反射面
7 空间
8 护套(引导管)
10a 小片
11 心脏按压部
11a 心脏侧开口部
12 心膜按压部
12a 心膜侧开口部
13 连结部
15 槽
16 开口部
17 倾斜面
19 分割线
24 吸附孔(吸附部件)
25 连通孔(吸附部件)
26 管(吸附部件)
27 磁体(吸附部件)
29 磁性材料(吸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