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衬垫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801125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2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09723.2

申请日:

2009.03.16

公开号:

CN101978179A

公开日:

2011.02.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B 47/00申请日:20090316|||公开

IPC分类号:

F16B47/00

主分类号:

F16B47/00

申请人:

韩国气压系统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镐英

地址:

韩国首尔市

优先权:

2008.03.17 KR 10-2008-0024327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真空移送装置的真空衬垫装置。上述衬垫装置包括以外罩和球形接头为媒介与外罩可转动地结合的衬垫部和在外罩内部设置并控制衬垫部的转动的活塞。衬垫部以所需的转动角附着到对象物且通过由压缩空气而作用的活塞游动而控制转动角固定。从而对对象物进行正确而安全的移送。优选地,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还包括利用上述外罩及活塞安装到外罩内部的真空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真空衬垫装置, 其特征在于, 它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 : 外罩, 其包括在侧壁沿上下位置设置有流入口和排出口, 在下部设置有安装孔, 在上侧 设置有密闭用盖子的外罩 ; 衬垫部, 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孔的球形接头, 与上述球形接头的端部结合的 附着垫, 上述球形接头的球形部分设置在外罩下部安装孔内并与衬垫部可转动地结合 ; 活塞, 其包括与上述排出口和贯通孔连通形成的连接孔, 紧贴上述外罩的内壁并通过 供给到上述流入口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游动从而对球形接头的转动进行控制。
2: 如权利要求项 1 所述的真空衬垫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真空衬垫装置还包括真空 泵, 其一侧设置有空气流入口, 另一侧设置有空气排出口, 是一种在其表面设置有连通外部 空间通孔的旋转对称型气泵, 在上述外罩的排出口对面形成有设置孔, 通过向排出口和设 置孔分别插入空气排出口侧及空气流入口侧的方法将上述真空泵安装到外罩上, 在这里, 真空泵的通孔与活塞的连接孔连通。
3: 如权利要求项 1 或者权利要求项 2 所述的真空衬垫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孔具 有可以与上述球形接头的球形部分进行面接触的圆形面。
4: 如权利要求项 1 或者权利要求项 2 所述的真空衬垫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在向 上述流入口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游动而对球形接头的球形部分加压, 从而对球形 接头的转动进行控制。
5: 如权利要求项 4 所述的真空衬垫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带有可以与上述球形 接头的球形部分进行面接触的圆形槽。
6: 如权利要求项 1 或者权利要求项 2 所述的真空衬垫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为了防止上述 活塞旋转, 在活塞与盖子之间设置有销钉, 在上述销钉与活塞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隙, 以方便 活塞游动。

说明书


真空衬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移送系统的真空衬垫装置, 特别是利用球形接头确保衬 垫部能够转动从而可以以多种角度与对象物表面对应的衬垫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的真空移送系统, 是指利用通过压缩空气作用的真空泵使衬垫装置内产生负 压并利用产生的负压将对象物把持之后将对象物向预定的场所移送的系统。
     用于上述真空移送系统的衬垫装置通常由如下两个部分构成 : 与真空泵的吸入口 连接的硬质本体和固定结合于本体端部的柔性附着垫。在压缩空气通过真空泵期间, 附着 垫内的空气被诱入到真空泵内部, 然后与压缩空气一起向外部排出, 同时对附着垫内产生 负压。
     在这一构造中, 由于附着垫以直线固定在本体的端部, 因此, 本体与附着垫的附着 面保持在垂直的关系。所以, 就很难使附着垫与并不垂直于本体长度方向的对象物倾斜表 面即时对应。
     有一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那就是在本体与附着垫之间使用褶皱管或者球 形接头 (ball joint)。
     在这一构造中, 附着垫以褶皱管或者球形接头为媒介, 可转动地与本体的端部结 合。因此, 本体与附着垫的附着面并不限定于垂直关系, 它可以形成多种方向和角度。
     也就是说, 附着垫可以通过褶皱管或者球形接头自由转动。 因此, 也可以使附着垫 与并不垂直于本体长度方向的对象物倾斜面即时对应并附着。在这种情况下, 附着垫与本 体并不成直线, 而是沿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弯曲。
     但是, 附着后为了进行移送而将对象物提升期间, 附着垫在对象物的荷重作用下 而转动, 从而导致对象物不能够正确而安全地进行移送。
     为了正确地对对象物进行适用、 设置及装载等, 就需要使包括方向、 角度、 配置等 在内的移送前对象物的状态在移送过程中及移送后仍然维持原状。但是, 由于自由转动的 上述附着垫在移送过程中会使对象物转动, 因此, 就不能够满足上述需求。
     另外, 在对象物的荷重作用下旋转力会进一步加大, 从而可能导致对象物从附着 垫脱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 也就是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具 有以下特征的真空衬垫装置 :
     (1) 附着垫能够自由转动 ;
     (2) 附着后为了进行移送而在提升对象物期间仍然能够维持其转动角度 ;
     (3) 能够对对象物进行正确和更加安全地移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包括真空泵的能够对真空系统进行简洁设计 的真空衬垫装置。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 外罩、 可转动的与外罩结合的衬垫部、 内置于外罩内并对衬垫部的转动进行控制的活塞。 优选地, 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还包括 : 利用上述外罩及活塞内置于外罩内的真空泵, 具体如下 :
     上述外罩包括 : 在侧壁沿上下位置设置的流入口和排出口、 在下部设置的安装 孔、 在上侧设置的密闭用盖子。另外, 衬垫部包括 : 沿长度方向形成有贯通孔的球形接头、 与上述球形接头的端部结合的附着垫。在这里, 通过将上述球形接头的球形部分 (ball portion) 设置在外罩的安装孔内的方法使衬垫部与外罩可转动地结合。
     上述活塞包括连通上述排出口和贯通孔形成的连接孔并紧贴外罩的内壁。 上述活 塞在通过经上述流入口供给的压缩空气而游动, 在移送对象物时, 它可以对衬垫部进行控 制以防止其随意转动。 优选地, 活塞和球形部分互相接触, 通过活塞的游动对球形接头的球 形部分加压, 从而就可以控制衬垫部的转动。
     上述真空泵一侧设置有空气流入口, 另一侧设置有空气排出口, 是一种在其表面 设置连通外部空间的通孔的旋转对称型气泵。在上述外罩的排出口对面形成有设置孔, 通 过向排出口和设置孔分别插入空气排出口侧及空气流入口侧, 就可以将上述真空泵安装到 外罩上, 在这里, 真空泵的通孔与活塞的连接孔连通。 有益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衬垫装置, 衬垫部可以根据所需的旋转角度与对象物附着。 另外, 在 通过压缩空气作用的活塞游动影响下, 可以对上述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使其固定, 这样就能 够对对象物进行正确、 安全地移送。另外, 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带有真空泵, 从而就能够 对真空系统进行简洁设计。
     附图说明
     图 1 是依据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实施例的截面图 ;
     图 2 是对图 1 所示真空衬垫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
     图 3 是依据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
     图 4 是用于图 3 的真空泵示例截面图。
     < 附图标记说明 >
     10、 30 : 衬垫装置 11 : 外罩
     12 : 衬垫部 13 : 活塞
     14 : 流入口 15 : 排出口
     16 : 安装孔 17 : 盖子
     18 : 球形接头 19 : 贯通孔
     20 : 附着垫 21 : 球形部分
     22 : 连接孔 31 : 真空泵
     32 : 空气流入口 33 : 空气排出口
     34 : 通孔 38 : 销钉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以上提到或未提到的本发明的特征及效果进行 详细说明。
     实施例 1
     在图 1 中, 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用符号 10 表示, 上述衬垫装置 10 包括 : 外罩 11、 与外罩 11 可转动地结合的衬垫部 12、 内置于外罩 11 内并对衬垫部 12 的转动进行控制的活 塞 13。
     上述外罩 11 成上侧开放的中空形态, 在侧壁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形成的流入口 14 和排出口 15, 在下部设置有安装孔 16。另外, 在上侧设置有密闭用盖子 17。
     上述衬垫部 12 包括 : 沿长度方向形成有贯通孔 19 的球形接头 18、 与上述球形接 头 18 的端部结合的附着垫 20。在这里, 通过将上述球形接头 18 的球形部分 21 设置在外罩 11 的安装孔 16 内的方法使上述衬垫部 12 与外罩 11 可转动地结合。
     优选地, 上述安装孔 16 带有可以与上述球形接头 18 球形部分 21 进行面接触的圆 形面。这样, 就可以将球形接头 18 牢固而安全地设置于安装孔 16 内并能够转动。
     上述活塞 13 内部设置有与上述排出口 15 和贯通孔 19 连通的连接孔 22。上述活 塞 13 紧贴外罩 11 的内壁设置。在这里, 活塞 13 的头部表面与盖子 17 之间设置有若干用 于活塞 13 游动的间隙 (′ t′ )。
     上述活塞 13 下部与球形接头 18 的球形部分 21 接触, 同时它通过上述流入口 14 供给的压缩空气压力作用向下游动, 从而对球形接头 18 的球形部分 21 加压, 受所施加压力 的影响, 在移送对象物时, 就能够对球形接头 18 及衬垫部 12 进行控制以防止其随意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 上述活塞 13 与球形接头 18 的球形部分 21 直接接触, 受活塞 13 游 动影响而加压, 从而对球形接头 18 及衬垫部 12 的转动进行控制, 但是, 除此之外, 还可以运 用多种控制方式, 例如 : 以活塞 13 游动为前提的间接接触加压方式或电闸方式等。
     优选地, 上述活塞 13 带有可以与上述球形接头 18 的球形部分 21 进行面接触的圆 形槽 23, 这样, 球形接头 18 在活塞 13 直接产生的较大摩擦阻力作用下而被加压, 从而最大 限度地对其随意转动进行抑制。
     参照图 2 可以看出, 真空系统的构成除了上述衬垫装置 10 之外, 还单独地设置有 真空泵 (P), 外罩 11 的排出口 15 与真空泵 (P) 的吸入口连通且连接, 压缩空气向上述真空 泵 (P) 或者外罩 11 的流入口 14 供给, 这些供给通路通过电子阀门装置进行有选择性地控 制。
     本发明的衬垫装置 10 原则上衬垫部 12 能够转动, 因此, 在这里, 就假定衬垫部 12 与外罩 11 倾斜形成一定的距离和角度 ( 转动角度 ), 以对移送对象物时上述衬垫装置 10 的 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 压缩空气贯通真空泵 (P) 向外排出。在这里, 在高速的压缩空气作用下上述 附着垫 20 内的空气经由贯通孔 19 和连接孔 22 被诱入真空泵 (P) 内, 然后与压缩空气一起 向外部排出。在这一过程中, 真空泵 (P) 内形成真空, 附着垫 20 内就会产生负压。
     当达到对象物移送所需的标准的真空及负压之后, 压缩空气就向流入口 14 供给, 从而对活塞 13 的头部表面加压。这样, 活塞 13 就向下游动, 从而对球形接头 18 的球形部分 21 加压, 从而在活塞 13 与球形接头 18 之间产生较强的接触摩擦力。
     在这种状态下, 开始移送对象物, 如上所述, 由于在活塞 13 与球形接头 18 之间产 生较强的摩擦力, 这样就能够使移送前外罩 11 与衬垫部 12 之间的转动角度在移送过程中 仍然维持原状, 从而就能够对对象物进行正确、 安全地移送。
     实施例 2
     参考图 3, 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用符号 30 表示, 上述衬垫装置 30 还包括利用上 述实施例 1 的外罩及活塞安装的真空泵 31。因此, 在图 3 中, 对于在功能上与实施例 1 的 构成相同的部分就用相同的符号标记, 对于与实施例 1 相同的构成及其作用就不再另行说 明。
     参照图 4 可以看出, 上述真空泵 31 一侧设置有空气流入口 32, 另一侧设置有空气 排出口 33, 是一种其表面设置连通外部空间的多个通孔的旋转对称型气泵。与普通的泵相 同, 内部设置有按串联形式排列的多端喷嘴 35、 多端喷嘴 36、 多端喷嘴 37, 这种类型的泵在 本发明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返回图 3, 上述外罩 11 的排出口 ( 图 1 中的 15) 对面形成设置孔, 通过将真空泵 31 的两端即空气流入口 32 侧与空气排出口 33 侧分别插入上述排出口和设置孔的方法就 可以将上述真空泵 31 安装到外罩 11 上。在这里, 真空泵 31 的通孔 34 与活塞 13 的连接孔 22 连通。 首先, 压缩空气向空气流入口 32 侧供给, 贯通真空泵 31 后通过空气排出口 33 侧 再向外部排出。在这里, 在高速的压缩空气作用下, 上述附着垫 20 内的空气就经由贯通孔 19 与连接孔 22 及通孔 34 被诱入到真空泵 31 的内部, 然后, 与压缩空气一起向外部排出。 在这一过程中, 真空泵 31 内形成真空, 附着垫 20 内就会产生负压。
     当达到对象物移送所需标准的真空及负压之后, 压缩空气就向流入口 14 供给, 从 而对活塞 13 的头部表面加压。这样, 活塞 13 就向下游动, 从而对球形接头 18 的球形部分 21 加压, 从而在活塞 13 与球形接头 18 之间产生较强的接触摩擦力, 这种摩擦力用于抑制对 象物移送时衬垫部 12 的随意转动。
     在图 3 中, 符号 38 是为防止活塞 13 旋转而设置在活塞 13 与盖子 17 之间的销钉, 在上述销钉 38 与活塞 13 之间留有若干间隙, 以方便活塞 13 游动。
     符号 39 是为了吸收对象物移送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而垂直安装在上述盖子 17 上的 普通缓冲装置, 符号 40 是将衬垫装置 30 与机械臂等移送装置连接的托架, 符号 41 是安装 在真空泵 31 的空气排出口 33 侧的消音器。但是, 这些部件 38、 39、 40、 41 并不是构成本发 明衬垫装置 30 的要素。
    

真空衬垫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真空衬垫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真空衬垫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空衬垫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空衬垫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8179A43申请公布日20110216CN101978179ACN101978179A21申请号200980109723222申请日20090316102008002432720080317KRF16B47/0020060171申请人韩国气压系统有限公司地址韩国首尔市72发明人赵镐英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代理人楼高潮54发明名称真空衬垫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真空移送装置的真空衬垫装置。上述衬垫装置包括以外罩和球形接头为媒介与外罩可转动地结合的衬垫部和在外罩内部设置并控制衬垫部的转动的活塞。衬垫部以所需的转动角附着到对象物且通过由。

2、压缩空气而作用的活塞游动而控制转动角固定。从而对对象物进行正确而安全的移送。优选地,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还包括利用上述外罩及活塞安装到外罩内部的真空泵。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0917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KR2009/00128820090316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16761KO20090924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CN101978184A1/1页21一种真空衬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外罩,其包括在侧壁沿上下位置设置有流入口和排出口,在下部设置有安装。

3、孔,在上侧设置有密闭用盖子的外罩;衬垫部,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孔的球形接头,与上述球形接头的端部结合的附着垫,上述球形接头的球形部分设置在外罩下部安装孔内并与衬垫部可转动地结合;活塞,其包括与上述排出口和贯通孔连通形成的连接孔,紧贴上述外罩的内壁并通过供给到上述流入口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游动从而对球形接头的转动进行控制。2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真空衬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真空衬垫装置还包括真空泵,其一侧设置有空气流入口,另一侧设置有空气排出口,是一种在其表面设置有连通外部空间通孔的旋转对称型气泵,在上述外罩的排出口对面形成有设置孔,通过向排出口和设置孔分别插入空气排出口侧及空气流入口侧的。

4、方法将上述真空泵安装到外罩上,在这里,真空泵的通孔与活塞的连接孔连通。3如权利要求项1或者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真空衬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孔具有可以与上述球形接头的球形部分进行面接触的圆形面。4如权利要求项1或者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真空衬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塞在向上述流入口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游动而对球形接头的球形部分加压,从而对球形接头的转动进行控制。5如权利要求项4所述的真空衬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塞带有可以与上述球形接头的球形部分进行面接触的圆形槽。6如权利要求项1或者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真空衬垫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上述活塞旋转,在活塞与盖子之间设置有销钉,在上述销。

5、钉与活塞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隙,以方便活塞游动。权利要求书CN101978179ACN101978184A1/4页3真空衬垫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移送系统的真空衬垫装置,特别是利用球形接头确保衬垫部能够转动从而可以以多种角度与对象物表面对应的衬垫装置。背景技术0002所谓的真空移送系统,是指利用通过压缩空气作用的真空泵使衬垫装置内产生负压并利用产生的负压将对象物把持之后将对象物向预定的场所移送的系统。0003用于上述真空移送系统的衬垫装置通常由如下两个部分构成与真空泵的吸入口连接的硬质本体和固定结合于本体端部的柔性附着垫。在压缩空气通过真空泵期间,附着垫内的空气被诱入到真空泵内。

6、部,然后与压缩空气一起向外部排出,同时对附着垫内产生负压。0004在这一构造中,由于附着垫以直线固定在本体的端部,因此,本体与附着垫的附着面保持在垂直的关系。所以,就很难使附着垫与并不垂直于本体长度方向的对象物倾斜表面即时对应。0005有一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那就是在本体与附着垫之间使用褶皱管或者球形接头BALLJOINT。0006在这一构造中,附着垫以褶皱管或者球形接头为媒介,可转动地与本体的端部结合。因此,本体与附着垫的附着面并不限定于垂直关系,它可以形成多种方向和角度。0007也就是说,附着垫可以通过褶皱管或者球形接头自由转动。因此,也可以使附着垫与并不垂直于本体长度方向的对象物倾。

7、斜面即时对应并附着。在这种情况下,附着垫与本体并不成直线,而是沿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弯曲。0008但是,附着后为了进行移送而将对象物提升期间,附着垫在对象物的荷重作用下而转动,从而导致对象物不能够正确而安全地进行移送。0009为了正确地对对象物进行适用、设置及装载等,就需要使包括方向、角度、配置等在内的移送前对象物的状态在移送过程中及移送后仍然维持原状。但是,由于自由转动的上述附着垫在移送过程中会使对象物转动,因此,就不能够满足上述需求。0010另外,在对象物的荷重作用下旋转力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可能导致对象物从附着垫脱落。发明内容0011技术问题0012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也就是说,。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真空衬垫装置00131附着垫能够自由转动;00142附着后为了进行移送而在提升对象物期间仍然能够维持其转动角度;00153能够对对象物进行正确和更加安全地移送。说明书CN101978179ACN101978184A2/4页4001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真空泵的能够对真空系统进行简洁设计的真空衬垫装置。0017技术方案0018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外罩、可转动的与外罩结合的衬垫部、内置于外罩内并对衬垫部的转动进行控制的活塞。优选地,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还包括利用上述外罩及活塞内置于外罩内的真空泵,具体如下0019上述外罩包括在。

9、侧壁沿上下位置设置的流入口和排出口、在下部设置的安装孔、在上侧设置的密闭用盖子。另外,衬垫部包括沿长度方向形成有贯通孔的球形接头、与上述球形接头的端部结合的附着垫。在这里,通过将上述球形接头的球形部分BALLPORTION设置在外罩的安装孔内的方法使衬垫部与外罩可转动地结合。0020上述活塞包括连通上述排出口和贯通孔形成的连接孔并紧贴外罩的内壁。上述活塞在通过经上述流入口供给的压缩空气而游动,在移送对象物时,它可以对衬垫部进行控制以防止其随意转动。优选地,活塞和球形部分互相接触,通过活塞的游动对球形接头的球形部分加压,从而就可以控制衬垫部的转动。0021上述真空泵一侧设置有空气流入口,另一侧设。

10、置有空气排出口,是一种在其表面设置连通外部空间的通孔的旋转对称型气泵。在上述外罩的排出口对面形成有设置孔,通过向排出口和设置孔分别插入空气排出口侧及空气流入口侧,就可以将上述真空泵安装到外罩上,在这里,真空泵的通孔与活塞的连接孔连通。0022有益效果0023依据本发明的衬垫装置,衬垫部可以根据所需的旋转角度与对象物附着。另外,在通过压缩空气作用的活塞游动影响下,可以对上述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使其固定,这样就能够对对象物进行正确、安全地移送。另外,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带有真空泵,从而就能够对真空系统进行简洁设计。附图说明0024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实施例的截面图;0025图2是对图1所示真。

11、空衬垫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0026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0027图4是用于图3的真空泵示例截面图。0028002910、30衬垫装置11外罩003012衬垫部13活塞003114流入口15排出口003216安装孔17盖子003318球形接头19贯通孔003420附着垫21球形部分003522连接孔31真空泵003632空气流入口33空气排出口003734通孔38销钉说明书CN101978179ACN101978184A3/4页5具体实施方式0038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以上提到或未提到的本发明的特征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0039实施例10040在图1中。

12、,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用符号10表示,上述衬垫装置10包括外罩11、与外罩11可转动地结合的衬垫部12、内置于外罩11内并对衬垫部12的转动进行控制的活塞13。0041上述外罩11成上侧开放的中空形态,在侧壁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形成的流入口14和排出口15,在下部设置有安装孔16。另外,在上侧设置有密闭用盖子17。0042上述衬垫部12包括沿长度方向形成有贯通孔19的球形接头18、与上述球形接头18的端部结合的附着垫20。在这里,通过将上述球形接头18的球形部分21设置在外罩11的安装孔16内的方法使上述衬垫部12与外罩11可转动地结合。0043优选地,上述安装孔16带有可以与上述球形接头18球形。

13、部分21进行面接触的圆形面。这样,就可以将球形接头18牢固而安全地设置于安装孔16内并能够转动。0044上述活塞13内部设置有与上述排出口15和贯通孔19连通的连接孔22。上述活塞13紧贴外罩11的内壁设置。在这里,活塞13的头部表面与盖子17之间设置有若干用于活塞13游动的间隙T。0045上述活塞13下部与球形接头18的球形部分21接触,同时它通过上述流入口14供给的压缩空气压力作用向下游动,从而对球形接头18的球形部分21加压,受所施加压力的影响,在移送对象物时,就能够对球形接头18及衬垫部12进行控制以防止其随意转动。0046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活塞13与球形接头18的球形部分21直接接触。

14、,受活塞13游动影响而加压,从而对球形接头18及衬垫部12的转动进行控制,但是,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多种控制方式,例如以活塞13游动为前提的间接接触加压方式或电闸方式等。0047优选地,上述活塞13带有可以与上述球形接头18的球形部分21进行面接触的圆形槽23,这样,球形接头18在活塞13直接产生的较大摩擦阻力作用下而被加压,从而最大限度地对其随意转动进行抑制。0048参照图2可以看出,真空系统的构成除了上述衬垫装置10之外,还单独地设置有真空泵P,外罩11的排出口15与真空泵P的吸入口连通且连接,压缩空气向上述真空泵P或者外罩11的流入口14供给,这些供给通路通过电子阀门装置进行有选择性地控。

15、制。0049本发明的衬垫装置10原则上衬垫部12能够转动,因此,在这里,就假定衬垫部12与外罩11倾斜形成一定的距离和角度转动角度,以对移送对象物时上述衬垫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0050首先,压缩空气贯通真空泵P向外排出。在这里,在高速的压缩空气作用下上述附着垫20内的空气经由贯通孔19和连接孔22被诱入真空泵P内,然后与压缩空气一起向外部排出。在这一过程中,真空泵P内形成真空,附着垫20内就会产生负压。0051当达到对象物移送所需的标准的真空及负压之后,压缩空气就向流入口14供给,从而对活塞13的头部表面加压。这样,活塞13就向下游动,从而对球形接头18的球形部说明书CN101978179。

16、ACN101978184A4/4页6分21加压,从而在活塞13与球形接头18之间产生较强的接触摩擦力。0052在这种状态下,开始移送对象物,如上所述,由于在活塞13与球形接头18之间产生较强的摩擦力,这样就能够使移送前外罩11与衬垫部12之间的转动角度在移送过程中仍然维持原状,从而就能够对对象物进行正确、安全地移送。0053实施例20054参考图3,本发明的真空衬垫装置用符号30表示,上述衬垫装置30还包括利用上述实施例1的外罩及活塞安装的真空泵31。因此,在图3中,对于在功能上与实施例1的构成相同的部分就用相同的符号标记,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及其作用就不再另行说明。0055参照图4可以看。

17、出,上述真空泵31一侧设置有空气流入口32,另一侧设置有空气排出口33,是一种其表面设置连通外部空间的多个通孔的旋转对称型气泵。与普通的泵相同,内部设置有按串联形式排列的多端喷嘴35、多端喷嘴36、多端喷嘴37,这种类型的泵在本发明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0056返回图3,上述外罩11的排出口图1中的15对面形成设置孔,通过将真空泵31的两端即空气流入口32侧与空气排出口33侧分别插入上述排出口和设置孔的方法就可以将上述真空泵31安装到外罩11上。在这里,真空泵31的通孔34与活塞13的连接孔22连通。0057首先,压缩空气向空气流入口32侧供给,贯通真空泵31后通过空气排出口33侧再向外部排出。

18、。在这里,在高速的压缩空气作用下,上述附着垫20内的空气就经由贯通孔19与连接孔22及通孔34被诱入到真空泵31的内部,然后,与压缩空气一起向外部排出。在这一过程中,真空泵31内形成真空,附着垫20内就会产生负压。0058当达到对象物移送所需标准的真空及负压之后,压缩空气就向流入口14供给,从而对活塞13的头部表面加压。这样,活塞13就向下游动,从而对球形接头18的球形部分21加压,从而在活塞13与球形接头18之间产生较强的接触摩擦力,这种摩擦力用于抑制对象物移送时衬垫部12的随意转动。0059在图3中,符号38是为防止活塞13旋转而设置在活塞13与盖子17之间的销钉,在上述销钉38与活塞13之间留有若干间隙,以方便活塞13游动。0060符号39是为了吸收对象物移送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而垂直安装在上述盖子17上的普通缓冲装置,符号40是将衬垫装置30与机械臂等移送装置连接的托架,符号41是安装在真空泵31的空气排出口33侧的消音器。但是,这些部件38、39、40、41并不是构成本发明衬垫装置30的要素。说明书CN101978179ACN101978184A1/3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78179ACN101978184A2/3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78179ACN101978184A3/3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7817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