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尿失禁治疗所使用的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若患上尿失禁、尤其是腹压性尿失禁,则在通常的运动中、或笑、 咳嗽、打喷嚏等会施加腹压,由此会发生漏尿。其原因可以举出例如 因为分娩等而使支撑尿道的肌肉即骨盆底肌肉松弛等。
在对尿失禁的治疗中外科疗法是有效的,例如使用称为“吊带 (sling)”的带状的植入物(implant),将吊带留置于体内,用该吊带 来支承尿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本申请的申请人曾提出如下的留 置方法:要将吊带留置于体内时,首先,使用例如弯曲成圆弧状(“C” 字状)的穿刺针,例如从体表向右侧的闭锁孔、尿道与阴道之间的生 物体组织、左侧的闭锁孔、体表这一顺序穿刺而形成穿刺孔,将吊带 穿通于该刺穿孔而将该吊带留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在尿道与阴道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存在适于用穿刺针穿刺的 部分。该部分是尿道与阴道之间,尤其优选是中部尿道的近旁。但是, 在该中部尿道的位置存在个人差异,例如存在如下这样的女性,由于 膀胱颈部下垂而比较接近尿道口侧,因此中部尿道自身也接近尿道口 侧,中部尿道变短。在对于这样的女性实施所述外科疗法时,即,在 用穿刺针欲穿刺中部尿道的近旁时,根据手术者的技术水平的不同, 存在穿刺针从中部尿道的近旁偏离的情况。于是,结果导致留置吊带 变得困难这一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9499号公报
抓你文献2:日本特愿2012-0684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位于阴道腔与尿道腔之间的生物 体组织实施外科处置时,能够可靠地进行该处置的穿刺装置。
这样的目的通过下述(1)~(13)的本发明而达成。
(1)一种穿刺装置,包括:
穿刺机构,具有将位于中部尿道近旁的生物体组织穿刺的穿刺 针;以及
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其具有插入于尿道腔及阴道腔中的一方的 生物体管腔的呈长条状的长条部件,通过将所述长条部件插入于所述 一方的生物体管腔,并向该插入方向推压所述长条部件,由此向与针 对所述长条部件的推压方向相同的方向压入所述生物体组织,
在通过所述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压入所述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 利用所述穿刺针穿刺所述生物体组织地使用所述穿刺装置。
(2)在上述(1)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所述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 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长条部件,相对于长条部件从所述 一方的生物体管腔侧固定所述生物体组织。
(3)在上述(2)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所述固定部是吸引所述生 物体组织使其紧贴于所述长条部件的部分。
(4)在上述(3)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所述长条部件是中空体, 与对所述中空体内进行吸引的吸引机构连接,在所述长条部件的外周 部形成有作为所述固定部发挥作用、与所述中空体内连通的至少一个 吸引口,所述吸引口形成为开口,在使所述吸引机构工作时,利用在 所述吸引口产生的吸引力而将所述生物体组织拉近并紧贴于所述长 条部件。
(5)在上述(4)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所述一方的生物体管腔是 所述尿道腔,所述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具有在所述长条部件插入于所 述尿道腔的状态下将所述尿道腔气密地密封的密封部件。
(6)在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所述生物 体组织压入机构具有插入于所述尿道腔及所述阴道腔中的另一方的 生物体管腔的呈长条状的辅助长条部件,通过将所述辅助长条部件插 入于所述另一方的生物体管腔并朝向该插入方向推压所述辅助长条 部件,由此将所述生物体组织连同所述长条部件一起压入。
(7)在上述(6)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所述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 具有辅助固定部,所述辅助固定部设于所述辅助长条部件,相对于所 述辅助长条部件从所述另一方的生物体管腔侧固定所述生物体组织。
(8)在上述(7)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所述辅助固定部是吸引所 述生物体组织使其紧贴于所述辅助长条部件的部分。
(9)在上述(8)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所述辅助长条部件是中空 体,与对所述中空体内进行吸引的辅助吸引机构连接,在所述辅助长 条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作为所述辅助固定部发挥作用、与构成所述辅 助长条部件的所述中空体内连通的至少一个辅助吸引口,所述辅助吸 引口形成为开口,在使所述辅助吸引机构工作时,利用在所述辅助吸 引口产生的吸引力而将所述生物体组织拉近并紧贴于所述辅助长条 部件。
(10)在上述(6)~(9)中任一项记载的穿刺装置中,还包括 将所述长条部件和所述辅助长条部件以能够相互接近、分离的方式连 结的连结机构。
(11)在上述(10)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所述生物体组织压入机 构具有:固定部,其设于所述长条部件,相对于所述长条部件从所述 一方的生物体管腔侧固定所述生物体组织;以及辅助固定部,其设于 所述辅助长条部件,相对于所述辅助长条部件从所述另一方的生物体 管腔侧固定所述生物体组织,所述连结机构被构成为:在通过所述固 定部将所述生物体组织相对于长条部件固定、通过所述辅助固定部将 所述生物体组织相对于所述辅助长条部件的固定的状态下,使所述长 条部件和所述辅助长条部件相互分离开,并能维持该分离状态。
(12)在上述(11)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标注有在使所述长条部 件和所述辅助长条部件相互分离时表示该分离距离的标记。
(13)在上述(1)~(12)中任一项记载的穿刺装置中,所述穿 刺针呈圆弧状弯曲,所述穿刺机构具有转动支承部件,其以能够使所 述穿刺针以所述圆弧的中心为转动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穿刺 针。
附图说明
图1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图5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图6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图7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图8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图9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图10是图1中的A-A线剖视图。
图11是从图2中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图。
图12是从图4中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分解图。
图13是图6中的D-D线剖视图。
图14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图15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穿刺装 置。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9分别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 的使用方法的纵剖侧视图,图10是图1中的A-A线剖视图,图11是从 图2中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图,图12是从图4中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分 解图,图13是图6中的D-D线剖视图。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 将图1~图9及图11中(对于图14、图15也同样)的右侧称为“基端”, 将左侧称为“前端”。图1~图8、图12及图13中(对于图14、图15也 同样)的上侧称为“上”或“上方”,将下侧称为“下”或“下方”。
这些图所示的穿刺装置1是用于女性的尿失禁的治疗的医疗器 具,即在将植入物(生物体内留置器具)埋设于位于尿道腔(一方的 生物体管腔)100与阴道腔(另一方的生物体管腔)200之间的生物体 组织600时所使用的医疗器具。
尿道腔100和阴道腔200隔着生物体组织600而相互相邻(参照图 1~图9)。在生物体组织600包括划分尿道腔100的壁部(尿道壁)、划 分阴道腔200的壁部(阴道壁)、存在于二者之间的结合组织等。
植入物是为了治疗女性的尿失禁而埋设于生物体组织600,以向 从阴道壁分离的方向拉伸尿道的方式支承尿道的器具(参照图9)。由 此,能够支撑尿道,因此能够防止漏尿。
作为该植入物,例如可使用具有挠性的长条物。在本实施方式中, 植入物由带80构成。该带80被称为“吊带”。
此外,带80的尺寸未特别限定,可适当设定,其宽度优选是3~ 15mm左右,厚度优选是0.2~2mm左右。
此外,作为带80的构成材料,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具有生物 体适应性的各种树脂材料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植入物由1根带80构成,但不限于此, 植入物例如可以由多根带80构成。
此外,作为植入物不限于带80,例如可使用纱线、绳等具有挠性 的其他长条物。在作为植入物使用纱线、绳时,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时,其直径优选是0.2~5mm左右。
穿刺装置1为了将带80埋设于生物体组织600而可以在该生物体 组织600形成贯通孔(穿刺孔)500。然后,通过将带80穿通于该贯通 孔500,由此能够将带80埋设。
穿刺装置1包括穿刺生物体组织600的穿刺机构10、压入生物体组 织600的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20、和连结机构30。
如图4~图7所示,穿刺机构10由穿刺部件3、和以使穿刺部件3可 转动地支承该穿刺部件3的转动支承部件2构成。
穿刺部件3具有穿刺生物体组织600的穿刺针31、轴部33、连结穿 刺针31和轴部33的连结部32(参照图4~图7、图13)。
穿刺针31被设计成将位于中部尿道的近旁601的生物体组织600 穿刺。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刺针31是呈“C”字状,即呈圆弧状弯曲 的部件,在其一端具有锐利的针尖315。能够用该针尖315将生物体组 织600可靠地穿刺。另外,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穿刺针31的针尖315 朝向逆时针的方向,但不限于此,可以朝向顺时针的方向。
此外,穿刺针31的所述圆弧的中心角未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诸多 条件而适当设定,但设定成:在利用穿刺针31穿刺生物体组织600时, 穿刺针31能够从患者的一方的体表面800进入体内,通过生物体组织 600而从另一方的体表面800突出到体外。作为这样的中心角,例如优 选是120~270°,更优选是160~230°以下,再进一步优选是180~ 210°。
轴部33呈直线状,位于穿刺针31所构成的圆弧的中心线上。
连结部32呈直线状,是将穿刺针31的另一端和轴部33的前端连结 的部分。
另外,作为穿刺部件3的构成材料,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 不锈钢、铝或铝合金、钛或钛合金这样的各种金属材料等。此外,穿 刺针31可以是实心体,也可以是中空体。
转动支承部件2是以使穿刺针31能以轴部33为转动中心转动的方 式支承穿刺针31的部件。
如图4~图12所示,转动支承部件2呈块体状,贯穿形成有穿通孔 25。通过轴部33穿过该穿通孔25,由此可实现穿刺针31的所述转动。
另外,在轴部33,在隔着转动支承部件2的前端侧和基端侧分别 形成有凸缘331和凸缘332。利用该凸缘331、332阻止轴部33相对于转 动支承部件2在轴向的移动,由此,能够防止轴部33被从穿通孔25拔 出。
此外,作为转动支承部件2的构成材料,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 使用各种树脂材料等。
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20包括:尿道插入部件(长条部件)4,其 呈长条状,作为插入于尿道腔100的第一长条部件;阴道插入部件(辅 助长条部件)5,其呈长条状,作为插入于阴道腔200的第二长条部件; 以及将尿道腔100气密地密封的密封部件6。
如图1~图7所示,尿道插入部件4是具有主体部41、和设于主体 部41的前端部的球囊42的球囊导管。
如图10所示,主体部41由具有内管43和外管44的双层管构造的结 构体(中空体)构成。另外,作为内管43及外管44的构成材料,可以 使用铝或铝合金、不锈钢等各种金属材料、或者各种树脂材料。
在外管44的前端外周部固定有可扩张、收缩的球囊42。在该球囊 42的内部连通内管43的内腔部431。并且,能够从内腔部431向球囊42 供给动作流体。由此,能够使球囊42膨胀。此外,通过从膨胀后的球 囊42经由内腔部431排出动作流体,由此能够使球囊42收缩。如此, 内腔部431作为供动作流体通过的腔体发挥作用。另外,作为动作流 体,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空气、水等。
这样的球囊42由成形为筒状的膜构成,通过其基端部及前端部分 别气密地固定于外管44的前端外周部来设置。球囊42在穿刺装置1使 用时插入于患者的膀胱700内,在扩张了的状态下,挂到生物体组织 600的一部分即膀胱颈部近旁。由此,能够限制尿道插入部件4相对于 生物体组织600在长度方向的位置,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尿道插入部 件4非本意地被从尿道腔100拔出。
另外,作为球囊42相对于外管44的固定方法,未特别限定,例如 可举出利用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超声波熔接等)的方法、利用 粘接(利用粘接剂的、溶剂的粘接)的方法等。
此外,作为球囊42的构成材料,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或含有该树脂的聚酯弹性体、聚乙 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或对该树脂实施交联处理而成的物质(尤其 是通过电子束照射而交联的物质)、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等聚酰 胺系树脂或含有该树脂的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树脂、乙烯-乙酸乙 烯酯共聚物或对它们实施交联处理而成的物质,或含有上述这些物质 中的至少一种的聚合物掺杂物、聚合物合金等材料。
此外,在外管44的前端外周部,避开配置有球囊42的部分而设置 多个吸引口441。这些吸引口441沿外管44的长度方向及周向配置,是 作为针对尿道插入部件4从尿道腔100侧固定生物体组织600的固定部 发挥作用的部分。
如图10所示,各吸引口441分别由贯穿外管44的管壁而形成且与 外管44的内腔部442连通的贯通孔构成。并且,在配置在外管44的基 端部的端口45连接例如设置在手术室的壁吸引等吸引机构(未图示), 由此能够对外管44的内腔部442进行吸引。通过该吸引,即通过使所 述吸引机构动作,由此能够在各吸引口441产生将生物体组织600拉近 并紧贴于尿道插入部件4、可靠地加以固定的吸引力F1(参照图4~图 7)。
另外,吸引口441的侧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形,但不限于 此,例如可以是椭圆形、角形。
此外,外管44的前端面443带有圆角。由此,能够在将尿道插入 部件4插入于尿道腔100的过程中,可靠地防止该尿道腔100内因外管 44的前端面443而受到损伤。
如图2~图7、图11所示,阴道插入部件5具有呈扁平形状的头部 51、与头部51的基端部连接的颈部52。另外,作为头部51及颈部52的 构成材料,可以使用铝或铝合金、不锈钢等各种金属材料、或者各种 树脂材料。
如图2~图7所示,头部51是中空体,具有内腔部511。此外,在 头部51插入到阴道腔200内时,在面对生物体组织600的一面(外周部) 设有多个吸引口512。这些吸引口512沿头部51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 配置成矩阵状(参照图11),是作为针对头部51从阴道腔200侧固定生 物体组织600的固定部(辅助固定部)发挥作用的部分。
各吸引口512分别由贯通头部51的壁部而形成且与头部51的内腔 部511连通的贯通孔构成。并且,通过在配置于头部51的基端部的端 口53连接也与上述尿道插入部件4的端口45连接的壁吸引(辅助吸引 机构),由此能够对头部51的内腔部511进行吸引。通过该吸引,能够 在各吸引口512产生将生物体组织600拉近并紧贴于头部51、可靠地加 以固定的吸引力F 2(参照图4~图7)。
另外,吸引口512的侧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角形,但不限于 此,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
此外,头部51的前端面513带有圆角。由此,能够在将头部51插 入于阴道腔200的过程中,可靠地防止该阴道腔200内因头部51的前端 面513而受到损伤。
颈部52是从头部51的基端侧支承头部51的部分。该颈部52由呈直 线状的棒状体构成。另外,颈部52的外径优选是比头部51的厚度小。
如图2~图7所示,密封部件6是在尿道插入部件4插入于尿道腔 100的状态下将尿道腔100气密地密封的部件。该密封部件6具有由小 片构成的主体部61、和相对于尿道插入部件4定位主体部61的螺栓62。 另外,作为主体部61及螺栓62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铝或铝合金、不 锈钢等各种金属材料、或者各种树脂材料。
在主体部61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611。尿道插入部 件4的主体部41穿通于该贯通孔611。由此,密封部件6的主体部61能 够相对于尿道插入部件4的主体部41沿其长度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 主体部61在尿道插入部件4插入于尿道腔100的状态,与尿道口101接 近而紧贴(参照图1、图2),能够覆盖该尿道口101。由此,尿道腔100 被可靠地密封,由此,能够用尿道插入部件4的各吸引口441可靠地吸 引生物体组织600。
另外,在密封部件6的主体部61,优选在与尿道插入部件4的主体 部41之间设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垫。
螺栓62与设于主体部61外周部的内螺纹612螺合。并且,通过旋 紧螺栓62,该螺栓62推压尿道插入部件4的主体部41而卡合。由此, 能够可靠防止主体部61相对于尿道插入部件4的主体部41非本意地移 动,由此能够维持主体部61将尿道腔100气密地密封的状态。另外, 通过松缓螺栓62,主体部61能够再移动。
固定部件7是阻止安装于阴道插入部件5的第二滑动部件8b沿着 引导槽92滑动而将其固定的部件。该固定部件7具有由小片构成的主 体部71、和相对于阴道插入部件5将主体部71定位的螺栓72。另外, 作为主体部71及螺栓72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铝或铝合金、不锈钢等 各种金属材料、或者各种树脂材料。
螺栓72与设于主体部71外周部的内螺纹712螺合。并且,通过旋 紧螺栓72,该螺栓72推压颈部52而卡合。由此,相对于主体部71的颈 部52被固定。通过在使固定部件7从基端侧抵接于夹持部件9a、9b的 状态将固定部件7固定,由此夹持部件9a、9b被夹入第二滑动部件8b 的基端侧和固定部件7的前端侧而固定。由此,固定部件7阻止第二滑 动部件8b沿着引导槽92的滑动,起到将尿道插入部件4与阴道插入部 件5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固定的作用。
如图3所示,连结机构30是将尿道插入部件4和阴道插入部件5平 行连结的机构。而且,如图4~图7所示,连结机构30也可与转动支承 部件2连结。
如图12所示,连结机构30包括:安装于尿道插入部件4的第一滑 动部件8a;安装于阴道插入部件5的第二滑动部件8b;将第一滑动部 件8a及第二滑动部件8b一起夹持的一对夹持部件9a、9b。另外,作为 第一滑动部件8a、第二滑动部件8b、夹持部件9a、9b的构成材料,可 以使用铝或铝合金、不锈钢等各种金属材料、或者各种树脂材料。
第一滑动部件8a具有:呈块体状的主体部81;相对于尿道插入部 件4将主体部81定位的螺栓82;以及从主体部81的两侧部向相反方向 突出形成的突部83。
另外,第二滑动部件8b省略了突部83,除此之外与第一滑动部件 8a同样构成。因此,代表性说明第一滑动部件8a的结构。
在主体部81形成有贯通孔811。通过尿道插入部件4的主体部41穿 通于该贯通孔811,由此第一滑动部件8a安装于尿道插入部件4。此外, 主体部81能够相对于尿道插入部件4的主体部41沿其长度方向移动。 而且,通过该移动,能够调整主体部81相对于尿道插入部件4的主体 部41的位置。
螺栓82与设于主体部81外周部的内螺纹812螺合。并且,通过旋 紧螺栓82,该螺栓82推压尿道插入部件4的主体部41而卡合。由此, 进行主体部81相对于尿道插入部件4的主体部41的定位。另外,通过 松缓螺栓82,主体部81能够再移动。
各突部83是分别呈四角柱状、且与主体部81一体形成的部分。
如图12所示,夹持部件9a、9b分别呈长条板状,相互相对地配置。 夹持部件9a和夹持部件9b大致相同结构,因此主要代表性地说明夹持 部件9a的结构。
在夹持部件9a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91。该贯通孔91 在侧视下呈四角形状。并且,在夹持部件9a与夹持部件9b之间夹持着 第一滑动部件8a的主体部81时,第一滑动部件8a的2个突部83中的一 方的突部83插入于贯通孔91。另外,第一滑动部件8a的另一方的突部 83插入于夹持部件9b的贯通孔91。通过这样的插入,第一滑动部件8a 被相对于夹持部件9a、9b固定。
此外,在夹持部件9a的夹持部件9b侧的面(内侧的面95)形成有 引导槽92。该引导槽92沿上下方向形成。并且,在夹持部件9a与夹持 部件9b之间夹持着第二滑动部件8b的主体部81的状态下,第二滑动部 件8b的主体部81的两侧部分别插入于夹持部件9a、9b的各引导槽92, 能够沿着该引导槽92移动。通过该移动,能够使尿道插入部件4和阴 道插入部件5相互接近、分离(参照图3、图4)。
另外,第二滑动部件8b的主体部81的两侧部分别插入于夹持部件 9a、9b的各引导槽92,由此能够相对于夹持部件9a、9b在与引导槽92 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定位。
在夹持部件9a的内侧的面95突出形成有多根圆柱状的销93,在夹 持部件9b的挟内侧的面95形成有供各销93分别插入嵌合的引导孔94。 并且,通过销93与引导孔94相嵌合,由此维持夹持部件9a与夹持部件 9b的夹持状态。
如图12所示,在夹持部件9a及9b的各外侧的面96形成有,该凹部 98分别与在转动支承部件2的下部突出的一对爪26卡合。通过该卡合, 转动支承部件2与夹持部件9a、9b连结。
接着,关于穿刺装置1的使用方法,参照图1~图9、图13进行说 明。
此外,在生物体组织600具有适于用穿刺部件3穿刺的部分。作为 该部分,通常可举出尿道腔100与阴道腔200之间的中部尿道的近旁 601。然而,该中部尿道的位置存在个人差异,例如也存在如下这样 的女性,即,由于膀胱颈部下垂而比较接近尿道口101侧,因此中部 尿道自身也接近尿道口101侧而中部尿道变短。对于这样的女性实施 所述外科疗法时,即欲用穿刺针穿刺中部尿道的近旁时,根据手术者 的技术水平的不同,存在穿刺针从中部尿道的近旁偏离的情况。
因此,穿刺装置1能够特别适合于这样的女性。
[1]首先,准备尿道插入部件4。在该尿道插入部件4预先安装 有密封部件6及第一滑动部件8a。此外,密封部件6配置在比第一滑动 部件8a靠前端侧的位置。此外,尿道插入部件4的端口45与手术室内 的壁吸引。
如图1所示,将尿道插入部件4插入尿道腔100。此时,使尿道插 入部件4的主体部41所标注的标记46位于尿道口101或尿道口101的跟 前。由此,球囊42配置到膀胱700内。此外,此时,密封部件6与尿道 口101分离。
另外,在进行尿道插入部件4的插入操作时,使尿道插入部件4的 球囊42为收缩状态。由此,能够容易进行该插入操作。
然后,使球囊42扩张。由此,球囊42与膀胱颈部卡合,因此,能 够可靠地防止尿道插入部件4从尿道腔100拔出。
[2]接着,准备阴道插入部件5。在该阴道插入部件5预先安装 有第二滑动部件8b及固定部件7。此外,第二滑动部件8b配置在比固 定部件7靠前端侧的位置。此外,阴道插入部件5的端口53也与手术室 内的壁吸引。
如图2所示,将阴道插入部件5的头部51的大致整体插入到阴道腔 200。
在该插入状态下,头部51的各吸引口512面临生物体组织600。另 外,各吸引口512可以如图2所示状态那样与生物体组织600分离,也 可以与该状态不同而是接触生物体组织600。
[3]接着,如图3所示,使安装于尿道插入部件4的密封部件6向 前端侧移动,用该密封部件6将尿道口101密封。其后,旋紧密封部件 6的螺栓62,进行针对尿道插入部件4的定位。由此,维持尿道口101 被密封的状态。
接着,准备夹持部件9a、9b。
使用夹持部件9a、9b夹着安装于尿道插入部件4的第一滑动部件 8a和安装于阴道插入部件5的第二滑动部件8b。由此,尿道插入部件4 与阴道插入部件5被平行地连结。另外,如上所述,夹持部件9a和夹 持部件9b的夹持状态通过夹持部件9a的各销93与夹持部件9b的引导 孔94的嵌合而维持。
[4]接着,准备穿刺部件3和转动支承部件2。穿刺部件3以可转 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转动支承部件2。
如图4所示,将转动支承部件2与夹持状态的夹持部件9a、9b连结。 另外,转动支承部件2优选是位于比夹持部件9a、9b靠前端侧一些的 位置。此外,此时,穿刺部件3的针尖315从生物体组织600的上方偏 离,位于膀胱700的上方。
接着,用尿道插入部件4的吸引口441吸引(固定)生物体组织600, 并用阴道插入部件5的吸引口512吸引(固定)生物体组织600。然后, 在保持吸引状态(固定状态)不变,向下方拉阴道插入部件5,使尿 道插入部件4与阴道插入部件5相互分离。由此,生物体组织600在其 厚度方向(上下方向)扩张。
此外,阴道插入部件5的拉下操作一直进行到阴道插入部件5的颈 部52超过夹持部件9a的外侧的面96所标注的标记97。由此,将尿道插 入部件4与阴道插入部件5的分离距离设定成,使得生物体组织600适 当扩展到可用穿刺部件可靠穿刺的程度。
此外,在尿道插入部件4和阴道插入部件5以该分离距离分离的状 态下,使固定部件7抵接(压靠)于夹持部件9a、9b,旋紧螺栓72。 由此,尿道插入部件4和阴道插入部件5以分离的状态固定。
[5]接着,如图5所示,将穿刺部件3及转动支承部件2的位置保 持上述操作[4]时不变,握持夹持部件9a、9b地将整个穿刺装置1向 前端侧推压。由此,尿道插入部件4被朝向其插入方向推压,并且阴 道插入部件5被朝向其插入方向推压。即,尿道插入部件4与阴道插入 部件5被平行地向相同方向推压。通过这样的推压,尿道腔100及阴道 腔200向前端侧移动,生物体组织600被向与该推压方向相同的方向压 入。结果,成为穿刺部件3的穿刺轨迹位于生物体组织600的一部分即 中部尿道的近旁601的上方的状态。
[6]接着,如图6所示,在压入生物体组织600的状态下,握持 设于穿刺部件3基端部的握持部34,使穿刺部件3旋转。该旋转方向是 能够用穿刺部件3的针尖315穿刺中部尿道的近旁601的方向,即是图 13中顺时针方向。此外,穿刺部件3的转动极限是直到该穿刺部件3的 连结部32与患者的体表抵接。通过这样的转动,穿刺部件3的针尖315 从患者的右侧的腹股沟部或其近旁的部位的体表面800进入体内,依 次通过骨盆300的闭锁孔400a、中部尿道的近旁601、骨盆300的闭锁 孔400b,从左侧的腹股沟部或其近旁的部位的体表面800出到体外。
[7]接着,如图7所示,使穿刺部件3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旋转。 由此,形成沿着穿刺部件3的穿刺针31的圆弧的贯通孔500。此外,该 贯通孔500当然贯通中部尿道的近旁601。
[8]接着,如图8所示,从患者取下穿刺装置1。由此,对生物 体组织600的压入力被解除,因此,生物体组织600借助自己的恢复力 而恢复到原来状态,即恢复到穿刺装置1未安装到患者上的状态。此 外,此时,侧视下贯通孔500弯曲。
[9]接着,如图9所示,使用例如导丝(未图示)将带80穿过贯 通孔500。带80以钩挂着尿道壁的状态,呈其两端部分别从贯通孔500 向体外突出的状态。并且,分别用预定的力拉伸带80的突出到体外的 两端部。由此,借助带80的张力,尿道壁被向与阴道壁分离的方向拉 伸,由带80支承该尿道腔100。
其后,将带80的不要部分切除,进行预定的创面闭合等而结束手 术。
通过如以上这样使用穿刺装置1,在对于位于尿道腔100与阴道腔 200之间的生物体组织600的尤其中部尿道的近旁601,实施用于留置 带80的贯通孔500的外科处置时,能够可靠地进行该处置。
<第二实施方式>
图14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说明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但以与 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的结构不同,其余与所述 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1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装置1中,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 不同,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20中省略了阴道插入部件5,而具有尿道 插入部件4。并且,将该尿道插入部件4插入于尿道腔100,并朝向该 插入方向用尿道插入部件4进一步推压膀胱700的里侧的部分,由此能 够压入生物体组织600、尤其是想要形成穿刺孔500的中部尿道的近旁 601。通过在该压入状态下使穿刺部件3动作,由此能够在中部尿道的 近旁601可靠地形成穿刺孔500。
<第三实施方式>
图15是按顺序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使用方 法的纵剖侧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说明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但以与 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的结构不同之外,其余与 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1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装置1中,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 不同,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20中省略了尿道插入部件4,而具有阴道 插入部件(长条部件)5A。阴道插入部件5A呈长条状,在其前端部 形成有弯曲部54。此外,在比弯曲部54靠前端侧的近旁形成有外径扩 大了的凸缘55。
通过将这样构成的阴道插入部件5A插入于阴道腔200,并向该插 入方向用阴道插入部件5A进一步推压子宫颈部900,由此能够压入生 物体组织600、尤其是想要形成穿刺孔500的中部尿道的近旁601。通 过在该压入状态下使穿刺部件3动作,由此能够在中部尿道的近旁601 可靠地形成穿刺孔500。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穿刺装置,但本发明 不限于此,构成穿刺装置的各部分可以置换为可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 构成。此外,可以附加任意的构成物。
此外,本发明的穿刺装置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2个以 上的构成(特征)组合。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尿道插入部件侧为“主”、阴 道插入部件侧为“从(辅助)”地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 以阴道插入部件侧为“主”、尿道插入部件侧为“从(辅助)”。
此外,穿刺针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弯曲的,但不限于此,例 如可以是呈直线状的。
此外,在尿道插入部件可以设置用于将膀胱内的尿排出的排尿用 腔体。
此外,关于作为从尿道腔侧固定生物体组织的固定部发挥作用的 吸引口的形成数量、作为从阴道腔侧固定生物体组织的固定部(辅助 固定部)发挥作用的吸引口的形成数量,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分别 是多个,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1个。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各固定部分别构成为通过吸引来固 定,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构成为通过夹持来固定。
此外,本说明书中是以向女性患者适用为前提进行的说明,但也 可以取代阴道,而是通过向通过会阴部切开而人工形成的管腔或直肠 插入长条部件,由此可以将本发明的穿刺装置适用于男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穿刺装置,包括:穿刺机构,具有将位于中部尿道近旁 的生物体组织穿刺的穿刺针;以及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其具有插入 于尿道腔及阴道腔中的一方的生物体管腔的呈长条状的长条部件,通 过将该长条部件插入于所述一方的生物体管腔,并向该插入方向推压 所述长条部件,由此向与针对所述长条部件的推压方向相同的方向压 入所述生物体组织,在通过所述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压入所述生物体 组织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穿刺针穿刺所述生物体组织地使用所述穿刺 装置。因此,在对位于阴道腔与尿道腔之间的生物体组织实施外科处 置时,能够可靠地进行该处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穿刺装置;2转动支承部件;25穿通孔;26爪;3穿刺部件; 31穿刺针;315针尖;32连结部;33轴部;331、332凸缘;34握 持部;4尿道插入部件(长条部件);41主体部;42球囊;43内管; 431内腔部;44外管;441吸引口;442内腔部;443前端面;45端 口;46标记;5阴道插入部件(辅助长条部件);5A阴道插入部件 (长条部件);51头部;511内腔部;512吸引口;513前端面;52 颈部;53端口;54弯曲部;55凸缘;6密封部件;61主体部;611 贯通孔;612内螺纹;62螺栓;7固定部件;71主体部;712内螺 纹;72螺栓;8a第一滑动部件;8b第二滑动部件;81主体部;811 贯通孔;812内螺纹;82螺栓;83突部;9a、9b夹持部件;91贯 通孔;92引导槽;93销;94引导孔;95内侧的面;96外侧的面; 97标记;98凹部;10穿刺机构;20生物体组织压入机构;30连 结机构;80带;100尿道腔(一方的生物体管腔);101尿道口;200 阴道腔(另一方的生物体管腔);300骨盆;400a、400b闭锁孔;500 贯通孔;600生物体组织;601中部尿道的近旁;700膀胱;800体 表面;900子宫颈部;F1、F2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