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悬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悬挂装置, 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车辆距地高调节与 减振功能的半主动车辆悬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辆半主动悬挂一般是通过调节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来改变车辆悬挂装置 的振动特性来达到减小车辆振动的目的, 但由于仅改变阻尼不能实现车辆姿态与车辆距地 高的调节, 并且减振效果有限。尤其是对大吨位的军用车辆, 如果改变阻尼系数, 有可能使 得整个车辆减振器的阻尼力减小, 使得车辆在高频的砂石路面上行驶时, 减振器温度升高 很快从而使车辆减振性能变坏, 反而起到不好的效果。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能便利调节车辆距地高并且能实 现悬挂弹性元件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可调的车辆悬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车辆悬挂的技术方案基本构思如下 : 一种 车辆悬挂, 包括具有上横臂、 下横臂、 轮毂、 弹簧、 与减振器, 其特征在于 : 悬挂包含电机 4 及 对称布置的螺杆结构, 电机 4 的转轴与螺杆机构的螺杆 3 同轴, 螺杆 3 的转动是靠电机 4 来 驱动的。
所述车辆悬挂其特征是 : 悬挂总成前后方向布置。
所述车辆悬挂其特征是 : 每个悬挂总成用二对减振器 6 与弹簧 5, 每对减振器 6 与 弹簧 5 同轴且呈轴对称, 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所述车辆悬挂其特征是 : 每个悬挂总成只用二个呈轴对称布置的弹簧 5 与一个竖 直布置的减振器 6, 弹簧 5 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下横 臂 11 上 ; 减振器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车体 1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所述车辆悬挂其特征是 : 每个悬挂总成只用二个呈轴对称布置的弹簧 5 与减振器 6, 弹簧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上连杆 8 与下连杆 9 的 铰点处或上连杆 9 上的某位置 ; 减振器 6 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 钉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所述车辆悬挂其特征还在于 : 上连杆 8 与下连杆 9 等长 ; 上连杆 8 上端连接于车体 1, 下端与与下连杆 9 上端销钉连接, 下连杆 9 下端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所述车辆悬挂其特征是 : 每个悬挂总成用二个弹簧 5 与一个竖直布置的减振器 6, 弹簧 5 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上连杆 8 与下连杆 9 的 铰点或上连杆 9 上的某位置 ; 减振器 6 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车体 1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下横 臂 11 上。所述车辆悬挂其特征是 : 悬挂左右横向布置, 左右悬挂共同一个电机 4。
所述车辆悬挂其特征是 : 左右悬挂各用用一个弹簧 5 与一个减振器 6, 减振器与弹 簧同轴, 弹簧与减振器的上端用销钉连接于横向布置的螺杆机构的螺母上, 弹簧与减振器 的下端用销钉连接下横臂上。
所述车辆悬挂其特征是 : 左右悬挂各用用一个弹簧 5 与一个减振器 6, 弹簧 5 与减 振器 6 分开布置, 弹簧 5 的上端用销钉连接于横向布置的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 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 减振器 6 上端连接于车体 1, 下端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通过电机调节螺母位置, 可以改变车辆静止姿态、 车 辆距地高以适应不同路面行驶要求 ; 同时可以改变弹簧与减振器的受力角度, 达到改变车 辆悬挂刚度系数与阻尼系数的目的, 以适应在不同路面不同速度行驶时的平顺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方案一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方案二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方案三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方案四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方案五示意图 ;
图中 1. 车体, 2. 螺母, 3. 螺杆, 4. 电机, 5. 弹簧, 6. 减振器, 7. 轮毂, 8. 上连杆, 9. 下连杆, 10. 上横臂, 11. 下横臂, 12. 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 :
图 1 为本发明方案一示意图,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车辆悬挂包括车体 1, 螺母 2, 螺 杆 3, 电机 4, 弹簧 5, 减振器 6, 轮毂 7, 车轮 12 组成。其特征是 : 每个悬挂总成用一个电机 4 及对称布置的二个螺杆机构 ; 电机 4 的转轴与螺杆 3 同轴。
其特征还在于 : 悬挂总成前后方向布置。
其特征还在于 : 每个悬挂总成用二对减振器 6 与弹簧 5, 每对减振器 6 与弹簧 5 同 轴且呈轴对称, 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从此方案中可见, 如果启动电机 4, 驱动螺杆 3 转动, 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就能 改变对称布置的弹簧与减振器的角度 α。同时调节车辆距地高度, 能使车辆适应不同路面 上的行驶要求, 另外, 通过改变单个悬挂的高度可调节车辆静止姿态。
同时, 通过如果启动电机 4, 驱动螺杆 3 转动, 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就能改变对 称布置的弹簧 5 与减振器 6 的受力角度 α。还可以达到改变弹簧 5 在垂直方向上的刚度系 数与减振器 6 在垂直方向上的阻尼系数。使车辆适应在不同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的平顺 性要求。
图 2 为本发明方案二示意图, 如图 2 所示, 方案二与方案一基本相似, 不同之处在 于本方案只用了一个减振器 6, 其特征是 : 每个悬挂总成只用二个呈轴对称布置的弹簧 5 与 一个竖直布置的减振器 6, 弹簧 5 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 于下横臂 11 上 ; 减振器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车体 1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从方案二中可见, 如果启动电机 4, 驱动螺杆 3 转动, 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就能 改变对称布置的弹簧与减振器的角度 α。同时调节车辆距地高度, 能使车辆适应不同路面 上的行驶要求, 另外, 通过改变单个悬挂的高度可调节车辆静止姿态。
同时, 通过如果启动电机 4, 驱动螺杆 3 转动, 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就能改变对 称布置的弹簧的角度 α, 以改变弹簧在垂直方向上的刚度系数。达到车辆适应不同路面不 同速度下平顺性要求。
图 3 为本发明方案三示意图, 如图 3 所示, 方案三与方案一基本相似, 不同之处在 于本方案增加了二个上连杆 8 与二个下连杆 9。上连杆 8 与下连杆 9 等长 ; 上连杆 8 与下 连杆 9、 车轮、 车体构与一个平行的四杆机构 ; 其特征是 : 每个悬挂总成用二个呈轴对称布 置的弹簧 5 与减振器 6, 弹簧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上 连杆 8 与下连杆 9 的铰点处或上连杆 9 上的某位置 ; 减振器 6 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螺杆机构 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方案三其特征还在于 : 上连杆 8 与下连杆 9 等长 ; 上连杆 8 上端连接于车体 1, 下 端与与下连杆 9 上端销钉连接, 下连杆 9 下端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从方案三中可见, 如果启动电机 4, 驱动螺杆 3 转动, 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就能 改变对称布置的弹簧与减振器的角度 α。同时调节车辆距地高度, 能使车辆适应不同路面 上的行驶要求, 另外, 通过改变单个悬挂的高度可调节车辆静止姿态。
同时, 通过如果启动电机 4, 驱动螺杆 3 转动, 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就能改变对 称布置的弹簧与减振器的角度 α。 可以改变弹簧在垂直方向上的刚度系数与减振器在垂直 方向上的阻尼系数。达到车辆适应不同路面不同速度下平顺性要求。
图 4 为本发明方案四示意图, 如图 4 所示, 方案四与方案三基本相似, 不同之处在 于本方案只用了一个竖直放置的减振器 6。其特征是 : 每个悬挂总成用二个弹簧 5 与一个 竖直布置的减振器 6, 弹簧 5 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上 连杆 8 与下连杆 9 的铰点或上连杆 9 上的某位置 ; 减振器 6 上端用销钉连接于车体 1 上, 下 端用销钉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从此方案中可见, 如果启动电机 4, 驱动螺杆 3 转动, 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就能 改变对称布置的弹簧与减振器的角度 α。同时调节车辆距地高度, 能使车辆适应不同路面 上的行驶要求, 另外, 通过改变单个悬挂的高度可调节车辆静止姿态。
同时, 通过如果启动电机 4, 驱动螺杆 3 转动, 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就能改变对 称布置的弹簧与减振器的角度 α, 可以改变弹簧在垂直方向上的刚度系数与, 达到车辆适 应不同路面不同速度下平顺性要求。
图 5 为本发明方案五示意图, 如图 5 所示, 本方案的特征是 : 悬挂左右横向布置, 左 右悬挂共同一个电机 4。
方案五特征还在于 : 左右悬挂各用用一个弹簧 5 与一个减振器 6, 减振器与弹簧同 轴, 弹簧 5 与减振器 6 的上端用销钉连接于横向布置的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弹簧 5 与减振 器 6 的下端用销钉连接下横臂上。
从此方案中可见, 如果启动电机 4, 驱动螺杆 3 转动, 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就能 改变对称布置的弹簧与减振器的角度 α。同时调节车辆距地高度, 能使车辆适应不同路面 上的行驶要求, 另外, 通过改变单个悬挂的高度可调节车辆静止姿态。同时, 通过如果启动电机 4, 驱动螺杆 3 转动, 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就能改变对 称布置的弹簧与减振器的角度 α, 可以改变弹簧在垂直方向上的刚度系数与减振器在垂直 方向上的阻尼系数。达到车辆适应不同路面不同速度下平顺性要求。
当然, 方案五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变异, 如可以把弹簧 5 与减振器 6 分开布置, 如把 减振器 6 直接连接于车体 1 与下横臂 11 之间, 这时其特征是 : 左右悬挂各用一个弹簧 5 与 一个减振器 6, 弹簧 5 与减振器 6 分开布置, 弹簧 5 与减振器 6 分开布置, 弹簧 5 的上端用销 钉连接于横向布置的螺杆机构的螺母 2 上, 下端用销钉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 减振器 6 上端 连接于车体 1 上, 下端连接于下横臂 11 上。
另外, 可方案均可以做不同的变异, 如把弹簧垂直布置, 就能达到只改变垂直方向 上的阻尼系数的效果 ; 如仅把减振器垂直布置, 就能达到只改变垂直方向上的刚度系数的 效果, 以适应不同的设计要求。
由于螺杆机构的螺旋角设置得较小, 螺杆机构只有在电机启动时才可以调节螺母 位置, 起到半主动调节悬挂的效果, 在电机停止状态时, 螺杆机构处于自锁状态。
综上所述, 本发明发有方案均能通过改变螺母 2 的前后位置, 达到调节车辆距地 高度, 使车辆适应不同路面上的行驶要求。 另外, 还能通过改变单个悬挂的高度调节车辆静止姿态。
同时, 所有方案均能调节弹簧在垂直方向上的刚度系数, 达到调节车辆悬挂刚度 的半主动减振效果, 以适应车辆在不同路面上不同速度下的平顺性行驶要求 ;
本发明的方案二、 方案四由于减振器 6 垂直布置, 减振器 6 的阻尼系数不能改变, 仅只能改变弹簧 5 垂直刚度系数。
从上可见本发明能应用于各种民用轮式车辆的悬挂, 由于军用车辆行驶的路面较 差, 平顺性要求较高, 而本发明的车辆距地高调节功能与刚度阻尼系数的调节功能显然非 常适合于军用轮式车辆的悬挂要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发明专利说明书之后可进行其它变更和修改, 但这些变更 和修改均在本发明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