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128690.4 (22)申请日 2017.09.05 (73)专利权人 上海威尔逊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 202156 上海市崇明区富盛经济开发 区 (72)发明人 邱筱赛 王琦 黄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代理人 吴玮 钱品兴 (51)Int.Cl. A61B 17/221(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是 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其结构包括网篮。
2、、 鞘 管、 牵引钢丝、 手柄, 网篮设置在鞘管前端, 手柄 设置在鞘管末端, 鞘管中穿设牵引钢丝, 牵引钢 丝的前端与网篮连接, 牵引钢丝末端与手柄连 接, 所述的网篮由多根超弹丝编织成型, 网篮前 端由多根超弹丝相互交织成网状, 网篮后端将相 邻的超弹丝编织在一起, 网篮末端由相邻编织在 一起的超弹丝汇聚成一股并与牵引钢丝连接。 本 实用新型能容纳相对较大物体通过,更容易伸展 开, 物体无法从两根丝材间被漏出或挤出, 能与 临床需求进行高度的匹配, 具有较强的支撑效 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CN 208447716 U 2019.02.01 CN 208447716 U。
3、 1.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包括网篮、 鞘管、 牵引钢丝、 手柄, 网篮设置在鞘管前端, 手柄设置在鞘管末端, 鞘管中穿设牵引钢丝, 牵引钢丝的前端与网篮连接, 牵引钢丝末端与 手柄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篮由多根超弹丝编织成型, 网篮前端由多根超弹丝相互交 织成网状, 网篮后端将相邻的超弹丝编织在一起, 网篮末端由相邻编织在一起的超弹丝汇 聚成一股并与牵引钢丝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其特征在于取石网篮装置前端设有 连接头, 连接头为球状或子弹头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其特征在于取石网篮装置前端通过 细小的连接管将相邻的几根超。
4、弹丝紧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其特征在于网篮前端呈网状, 密集交 织, 后端绞合, 自网篮前端开始, 相邻两根超弹丝间分别反向交叉, 以此重复至网篮横向最 大点, 再由该位置相邻的超弹丝相互间编织至所有编织线缆相交位置, 最后将所有超弹丝 合并成一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其特征在于网篮末端股数为1, 网篮 前端股数是网篮后端股数的整数倍。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447716 U 2 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5、 随着内窥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常规的配套器械设计上的不足与功能上的 限制性也被逐步的暴露出来。 结石症作为采用内窥镜进行的微创手术中的一个典型病例, 也是常见的一种病例, 如: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膀胱结石、 肾结石等, 却因为器械的局限 性, 而无法让医生获得一种简单、 方便、 快捷手术操作模式, 以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 时, 也因为手术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 而让患者在术中倍受痛苦折磨。 0003 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网篮产品, 多为四根、 六根或八根网篮丝加工而成, 此类产 品当处于狭窄的腔道空间内, 极易受挤压因素的影响, 无法让网篮完全伸展开, 或是网篮丝 被挤压。
6、到边缘而无法形成封闭空间, 致使无法网取结石, 例如, 在ERCP手术中, 网篮因无法 套取胆总管结石, 而医生又苦于无法将结石套住, 往往会重复的抖动或抽送产品, 过程中不 仅给患者带来较大不适及痛苦, 还极易让患者受伤, 不仅如此, 细小的胆泥还无法被常规网 篮网取, 往往需要医生替换取石球囊进行清理胆管腔道, 又额外的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0004 国外市场, 虽然存在功能上略优于国产品牌的产品, 但不仅价格昂贵, 远超普通消 费者的承受能力, 同时也无法完全避免以上所述产品的通病。 0005 如专利CN201620021747, 具有如下缺陷: 0006 1.产品后端由四根绞合丝排布。
7、, 每根间夹角90 , 两个丝间的间距相对偏小, 当大 物体通过时容易受阻; 0007 2.产品以单丝旋转状分布, 仅提升了丝材的覆盖面积, 根源上对产品的支撑效果 未作提升; 0008 3.旋转状虽然让丝材在先端呈现密集状, 但丝材极易被挤压至一侧, 从而使物体 从两根丝间的缝隙中漏出, 从而无法稳定取出; 0009 因此, 国内医疗行业急切需要一种能够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解决上述缺陷, 又在消 费者承受能力范围内的网篮产品。 发明内容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设计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包括 网篮、 鞘管、 牵引钢丝、 手柄, 网篮设置在鞘管前端, 手柄设置在鞘。
8、管末端, 鞘管中穿设牵引 钢丝, 牵引钢丝的前端与网篮连接, 牵引钢丝末端与手柄连接, 所述的网篮由多根超弹丝编 织成型, 网篮前端由多根超弹丝相互交织成网状, 网篮后端将相邻的超弹丝编织在一起, 网 篮末端由相邻编织在一起的超弹丝汇聚成一股并与牵引钢丝连接。 0011 取石网篮装置前端设有连接头, 连接头为球状或子弹头状。 0012 取石网篮装置前端通过细小的连接管将相邻的几根超弹丝紧固。 0013 网篮前端呈网状, 密集交织, 后端绞合, 自网篮前端开始, 相邻两根超弹丝间分别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447716 U 3 反向交叉, 以此重复至网篮横向最大点, 再由该位置。
9、相邻的超弹丝相互间编织至所有编织 线缆相交位置, 最后将所有超弹丝合并成一股。 0014 网篮末端股数为1, 网篮前端股数是网篮后端股数的整数倍。 0015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 其优点在于: 0016 1、 产品后端由三根或两根绞合丝排布, 每根间夹角大于120 , 两个丝间的间距更 大, 能容纳相对较大物体通过; 0017 2、 产品增加了丝材数量, 同时以网状分布, 双方面都有效的提升了整体的支撑效 果, 能在受压迫状态下, 更容易伸展开; 0018 3、 网状交叉的先端密集效果, 因相邻的两根相邻的丝材得到束缚, 从而使物体无 法从两根丝材间被漏出或挤出, 物体能稳定的呆在网篮内腔;。
10、 0019 4、 产品配置的可调整性, 能与临床需求进行高度的匹配, 能提供给操作者定制式 体验, 以满足不同的操作特性及方式; 0020 5、 较强的支撑效果, 让网篮产品在狭窄的腔道内, 可以忽略腔道的束缚, 完成撑开 过程, 从而可以进行后续的套取过程。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头产品的总装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头产品的总装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头网篮(球状)主视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头网篮(球状)右视图。 0025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头网篮(子弹头状)主视图。 0026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
11、施例中有头网篮(子弹头状)右视图。 0027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头网篮主视图。 0028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头网篮右视图。 0029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网篮编织效果示意图。 0030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网篮随鞘管插入至结石位置并开始释放的示意图。 0031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网篮完全释放的示意图。 0032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网篮套住结石并取出的示意图。 0033 如图所示, 图中: 1a-有头网篮, 1b-无头网篮, 2-牵引钢丝, 3-鞘管, 4-手柄, 5-网篮 丝, 6-头子, 6a-球状,6b-子弹头状, 7-网篮前端, 8-网篮后端。 。
12、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 来说是非常清楚的。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 定本发明。 0035 如图1-2所示, 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包括网篮、 鞘管3、 牵引钢丝2、 手柄4, 网 篮设置在鞘管前端, 手柄4设置在鞘管末端, 鞘管3中穿设牵引钢丝2, 牵引钢丝2的前端与网 篮连接, 牵引钢丝末端与手柄4连接, 所述的网篮前端7由多根超弹丝相互交织, 后端8将相 邻的几根丝编织, 最终将编织成的几股合并为一股, 并将合并为一股的末端与牵引钢丝2固 说 明 书 2/3 页 4 C。
13、N 208447716 U 4 定。 0036 如图1-2所示, 网篮分有头1a与无头1b两种。 0037 如图3-8所示, 网篮形状前端7呈网状, 密集交织, 后端8绞合, 余留空间大。 0038 如图9所示, 网篮前端7具有较强的支撑力, 能在狭窄的腔道内有效并快速的撑开。 0039 如图3-8所示, 网篮编织结构为前端根数*后端股数*末端股数, 公式为mn*n*1(m 2, 3, 4, 5, 6n2, 3, 4)。 0040 网篮所设置的末端尺寸较为灵活, 可以满足不同手柄的搭配需求。 0041 实例一: 0042 如图1-2所示, 一种编织状取石网篮装置, 包括网篮、 鞘管3、 牵引钢。
14、丝2、 手柄4, 网 篮设置在鞘管3前端, 手柄4设置在鞘管末端, 鞘管3中穿设牵引钢丝2, 牵引钢丝2的前端与 网篮连接, 牵引钢丝末端与手柄连接, 所述的网篮前端7由多根超弹丝相互交织, 后端8将相 邻的几根丝编织, 最终将编织成的几股合并为一股, 并将合并为一股的末端与牵引钢丝2固 定, 超弹丝选用镍钛合金材质。 0043 如图1-2所示, 所述的编织状取石网篮分有头1a与无头1b两种, 有头产品前端连接 头分为球状6a与子弹头状6b, 表面采用特殊工艺以降低摩擦阻力, 使产品具有较强导向性 及插入性, 更易于产品插入狭窄及拥堵的腔道内; 无头产品先端通过细小的连接管将相邻 的几根超弹丝。
15、紧固, 产品前端无连接头的遮挡及阻隔, 既保证了内窥镜前方的视野, 同时也 避免了腔道底部结石或异物无法被网取的困扰, 两种特征适用于不同临床需求。 0044 如图3-8所示, 所述的编织状取石网篮的前端7呈网状, 密集交织, 后端8绞合, 余留 空间大, 自网篮前端开始, 相邻两根超弹丝间分别反向交叉, 以此重复至网篮横向最大点, 再由该位置相邻的几根超弹丝相互间编织至所有编织线缆相交位置, 最后将所有超弹丝合 并成一股, 以此结构, 有助于将结石或异物从疏松的网篮后收入, 而又能被网状的网篮前端 包裹, 让他们更稳定的处于网篮内部, 在取出过程中不易掉落, 这种特性适用于细小结石或 异物的。
16、病症。 0045 如图9-12所示, 所述的编织状取石网篮具有较强的支撑效果, 网篮前端7通过超弹 丝的交叉布置, 以密集程度来有效的控制网篮整体支撑力, 可以以不同的密集程度来满足 不同的临床需求。 0046 所述编织状取石网篮的编织结构为: 前端根数*后端股数*末端股数, 公式为mn*n* 1(m2, 3, 4, 5, 6n2, 3, 4), 以m2, n3作解释说明: 网篮先端超弹丝6根, 两两交织, 在后端编织成3股, 并最终将3股编织合并为1股。 0047 所述编织状取石网篮能搭配不同需求的手柄, 主要通过匹配管鞘3及手柄4, 以调 整牵引钢丝的粗细为主要方式, 从而实现灵活式的搭配产品配置。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447716 U 5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6 CN 208447716 U 6 图5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7 CN 208447716 U 7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8 CN 208447716 U 8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9 CN 208447716 U 9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0 CN 208447716 U 10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1 CN 208447716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