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800830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83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24639.X

申请日:

2010.07.05

公开号:

CN101944921A

公开日:

2011.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B 1/38申请日:20100705|||公开

IPC分类号:

H04B1/38; H04M1/02; H01Q1/44; H01Q21/30

主分类号:

H04B1/38

申请人: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罗英收; 徐东奎

地址:

韩国首尔

优先权:

2009.07.06 KR 10-2009-006131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应志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腔;盖子,该盖子与所述主体结合以覆盖所述容纳腔,该盖子由导电材料形成、以用于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形成有电气地的电路板,其用于处理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馈电连接部,其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盖子电连接、以允许所述电路板对所述盖子馈送电力;以及接地连接部,其将所述盖子与所述电气地电连接,以为所述盖子提供接地。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移动终端, 该移动终端包括 : 终端主体, 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腔 ; 盖子, 该盖子与所述主体结合以覆盖所述容纳腔, 该盖子由导电材料形成, 以用于发送 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 ; 形成有电气地的电路板, 其用于处理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 ; 馈电连接部, 其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盖子电连接, 以允许所述电路板对所述盖子馈送 电力 ; 以及 接地连接部, 其将所述盖子与所述电气地电连接, 以为所述盖子提供接地。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馈电连接部包括 : 馈电端子, 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所述盖子 ; 以及 第一接触区, 其形成在所述盖子的表面上, 以与所述馈电端子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盖子的表面覆盖有用于保护所述盖子 的涂层, 并且, 所述第一接触区通过贯穿所述涂层而与外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 : 接地端子, 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电气地, 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所 述盖子 ; 以及 第二接触区, 其形成在所述盖子的表面上, 以与所述接地端子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盖子的表面覆盖有用于保护所述盖子 的涂层, 并且, 所述第二接触区通过贯穿所述涂层而与外部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终端, 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 电感器, 其在与所述馈电连接部相邻的位置处电连接到所述馈电连接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电感器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 并且, 在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用于发送并接收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的信号收发器, 并 且, 所述馈电连接部、 所述电感器和所述信号收发器彼此串联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馈电连接部和所述接地连接部被形成 为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盖子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邻。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按照相对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的频率的半 波长长度, 来形成通过经过所述盖子的所述一端而从所述馈电连接部连接到所述接地连接 部的路径。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馈电连接部和所述接地连接部分别与 所述一端间隔开相同的距离。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暴露于所述盖子外部的表面与所述主体的 表面形成同一平面, 以覆盖所述盖子的一端。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第一接地连接部和第 二接地连接部, 该第一接地连接部和第二接地连接部以多个数量设置在彼此分开的多个位 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接地连 接部被设置为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盖子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邻。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 所述馈电连接部被形成为在与从所述第 2 一接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分 开。
15: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移动终端, 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 电感器, 其在与所述馈电连接部相邻的位置处电连接到所述馈电连接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移动终端, 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 内设在所述主体中的天线, 该天线用于发送并接收具有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不同的频 率带宽的无线电电磁波。

说明书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的天线的移动终端。背景技术 可以根据终端的移动性而将终端划分为移动 / 便携式终端和固定终端。可以根据 是否可以由用户直接携带而将移动终端进一步划分为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
     随着功能趋于多样化, 将终端实现为具有复杂功能的多媒体播放器形式, 这些功 能诸如拍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 播放音乐或视频文件、 接收广播信号等。
     为了实现多媒体播放器的这些复杂功能, 在硬件或软件方面已应用各种新的尝 试。例如, 提供用户界面环境以允许用户能够容易和方便地获取或选择这些功能。
     此外, 作为被认为是用于表达他或她自己个性的个人物品, 针对移动终端要求各 种设计形式。这些设计形式可以包括结构性修改和改进, 以允许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使用移 动终端。
     作为一种结构性修改和改进, 可以考虑天线。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按照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方式而实现的天线的移动终端。 此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 (1ow-profile) 移动终端和实现该移动 终端的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移动终端可以包括 : 终端主体, 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腔 ; 盖子, 该盖子与所述主体结合以覆盖所述容纳腔, 该盖子 由导电材料形成、 以用于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 ; 形成有电气地 (electrical ground) 的电路板, 其用于处理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 ; 馈电连接部, 其将所述电路板与 所述盖子电连接、 以允许所述电路板对所述盖子馈送电力 ; 以及接地连接部, 其将所述盖 子与所述电气地电连接, 以为所述盖子提供接地。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内设在所述主体 中的天线, 该天线用于发送并接收具有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不同的频率带宽的无线电电磁 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所述馈电连接部可以包括馈电端子和第一接触区。所述 馈电端子安装在电路板上, 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 (elastically press) 所述盖子。所述第 一接触区形成在所述盖子的表面上, 以与所述馈电端子接触。所述盖子的表面可以覆盖有 用于保护所述盖子的涂层, 并且, 所述第一接触区可以通过贯穿所述涂层而与外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所述接地连接部可以包括接地端子和第二接触区。所述 接地端子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电气地, 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所述盖子。 所述第二接触区形成在所述盖子的表面上, 以与所述接地端子接触。所述盖子的表面可以 覆盖有用于保护所述盖子的涂层, 并且, 所述第二接触区可以通过贯穿所述涂层而与外部
     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所述馈电连接部和所述接地连接部可被形成为在长度方 向上与所述盖子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邻。 按照相对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的频率的半波长 长度, 来形成通过穿过所述盖子的所述一端而从所述馈电连接部连接到所述接地连接部的 路径。所述馈电连接部和所述接地连接部可以与所述一端分别间隔开相同的距离。暴露于 所述盖子外部的表面与所述主体的表面形成同一平面, 以覆盖所述盖子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电感器, 该电感器在与所述馈电连 接部相邻的位置处电连接到所述馈电连接部。该电感器可以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 并且, 可以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用于发送并接收与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的信号收发器, 并 且, 所述馈电连接部、 所述电感器和所述信号收发器彼此串联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可以按照复数数量在彼此分开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所述接 地连接部。所述接地连接部可以包括第一接地连接部和第二接地连接部, 该第一接地连接 部和第二接地连接部按照复数数量设置在彼此分开的多个位置。 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和所 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可被设置为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盖子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邻。 所 述馈电连接部可被形成为在与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的方向相 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分开。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并被并入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 分,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
     图 1 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
     图 2 是例示了图 1 的移动终端的后视立体图 ;
     图 3 是例示了从后侧观察图 2 的第二主体时的分解图 ;
     图 4 是例示了沿图 2 的线 IV-IV 所截取的第二主体的截面图 ;
     图 5 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而形成的环形天线 (loop antenna) 的概念的概念图 ;
     图 6 是例示了图 3 的接地连接部和馈电连接部的修改示例的分解图 ;
     图 7 是例示了图 6 的移动终端所形成的天线的概念的概念图 ;
     图 8 是例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便携式终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 以及
     图 9 是例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描述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对于与附图及说明书 中示出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和等同物, 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 并且, 为了简洁而省略相 应的详细说明。 如这里使用的, 单数形式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 除非上下文另行清楚地作 出相反指示。
     本发明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移动电话、 智能电话、 膝上型计算机、 数字广播 终端、 个人数字助理 (PDA)、 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 (PMP)、 导航仪等。
     图 1 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移动终端 100 的主机体 ( 以下称为 “主体” ) 可以包括第一主体 110 和可以在第 一主体 110 上沿至少一个方向按照滑动方式进行移动的第二主体 120。这里, 本发明不 限于该构造, 而是还可以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 诸如直板式 (bar type)、 折叠式 (folder-type)、 旋盖式 (swing-type)、 旋动式 (swivel type) 等。
     可将第一主体 110 定位在第二主体 120 之上的状态称为 “关闭结构” , 并且, 可将第 一主体 110 暴露出第二主体 120 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称为 “打开结构” , 如图所示。
     另外, 移动终端当处于关闭结构时可以主要工作于待机 ( 空闲 ) 模式, 但是, 可以 通过用户的操作释放该模式。此外, 移动终端当处于打开结构时可以主要工作于电话呼叫 模式, 但是, 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或在经过特定时段后将该模式改变为空闲模式。
     形成第一主体 110 的外部的壳体 ( 外壳、 壳体、 盖子 ) 由前壳体 111 和后壳体 112 形成。另外, 可将各种电子部件设置在前壳体 111 与后壳体 112 之间的空间中。可以另外 在前壳体 111 与后壳体 112 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中间壳体。 此外, 可以由树脂按照注入成型的 方式来形成这些壳体, 或者使用诸如不锈钢 (STS) 和钛 (Ti) 的金属材料来形成这些壳体。
     可以将显示器 113、 音频输出单元 114、 第一视频输入单元 115 或第一操作单元 116 设置在第一主体 110 上、 具体地说设置在前壳体 111 上。 可将显示器 113 设置为显示可视信息, 显示器 113 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前 (LCD) 模块、 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模块、 透明 OLED(TOLED) 等。
     显示器 113 还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 以允许用户能够执行触摸输入。可将显示器 113 设置为生成用户在触摸输入时可以感觉到的各种触觉效果。可以通过采用与显示器 113 协作的触觉模块来实现这种功能。 触觉模块可以生成触觉效果 ( 代表性地为振动 )。 可 以根据移动终端 100 的构造以及显示器 113 的构造按照各种方式来设置这种触觉模块。
     可将音频输出单元 114 设置为接收机或扬声器。
     第一视频输入单元 115 可以是允许用户能够拍摄图像或视频的相机模块。
     第一操作单元 116 可以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 100 的操作的命令输入。可将第一 操作单元 116 与显示器 113 一起形成为触摸屏。
     类似于第一主体 110, 前壳体 121 和后壳体 122 可以构成第二主体 120 的壳体。
     可将第二操作单元 123 设置在第二主体 120 处、 更具体地说设置在前壳体 121 的 正面。
     可将第三操作单元 124、 第一音频输入单元 125 和接口 126 设置在前壳体 121 和后 壳体 122 中的至少一个上。
     可将第一操作单元 116、 第二操作单元 123 和第三操作单元 124 统称为操作部, 可 以按照用户能够进行触摸输入的任何触觉方式来操纵该操作部。
     例如, 可将操作部实现为可以接收用户按照推动或触摸方式所输入的信息或命令 的薄膜开关 (dome switch) 或触摸板, 或者, 可按照使用转轮 (wheel)、 拨动件 (jog) 或操纵 杆的方式来实现操作部、 以旋转按键。
     从功能上看, 第一操作单元 116 可以用于输入诸如 START( 开始 )、 END( 结束 ) 或 SCROLL( 滚动 ) 等的命令, 第二操作单元 123 可以用于输入数字、 字符、 符号等。而且, 第三 操作单元 124 可以用作用于激活特定功能 ( 诸如激活第一视频输入单元 115) 的热键。
     可将第一音频输入单元 125 设置为麦克风, 以接收用户语音、 其它声音等。
     接口 126 可以在移动终端 100 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接口, 以允许在这两者之间进 行数据交换等。 例如, 接口 126 可以是耳机的有线 / 无线接入端子、 短距离通信端口 ( 例如, IrDA 端口、 蓝牙端口、 无线 LAN 端口等 )、 以及用于向移动终端供电的电源端子中的一种。
     接口 126 可以是卡槽, 用于容纳诸如订户识别模块 (SIM)、 用户身份模块 (UIM)、 用 于存储信息的存储器卡等的外部卡。
     图 2 是例示了图 1 的移动终端的后视立体图。
     参照图 2, 可将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另外安装在第二主体 120 的后壳体 122 上。 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所朝方向基本上与第一视频输入单元 115 所朝方向相反 ( 参照图 1)。而且, 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可以是具有与第一视频输入单元 115 的像素不同数量的 像素的相机。
     例如, 第一视频输入单元 115 可以按照较低数量的像素而工作 ( 低分辨率 )。因 而, 第一视频输入单元 115 可以用于当用户在视频呼叫等过程中拍摄自己的面部并将其发 送到另一方时。另一方面, 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可以按照较高数量的像素而工作 ( 高分 辨率 ), 以使得它可以用于为用户获取较高质量图片, 以备未来使用。
     可将闪光灯 129 和反光镜 130 另外设置在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的附近。在使用 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拍摄图片时, 闪光灯 129 与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一起工作。反光 镜 130 可以与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协作, 以允许用户能够按照自拍模式对用户自己进行 拍摄。 如上所述, 已描述了将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设置在第二主体 120 处 ; 但是, 本发 明不限于这种构造。另外可能的是, 可在第一主体 110 上、 具体地说在后壳体 112 上实现 诸如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的、 被描述为在后壳体 122 上所实现的一个或更多个这些部件 ( 例如 128 至 132)。在该构造中, 在移动终端的关闭结构中可以由第二主体 120 来保护设 置在后壳体 112 上的 ( 多个 ) 部件。另外, 在没有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的情况下, 可将第 一视频输入单元 115 实现为可旋转, 以最多旋转到第二视频输入单元 128 所朝方向。
     可将第二音频输出单元 131 另外设置在后壳体 122 处。
     第二音频输出单元 131 可以与第一音频输出单元 114( 参照图 1) 协作, 以提供立 体声输出。而且, 可将第二音频输出单元 131 设置为作为免提 (speakerphone) 工作。
     可将用于蓝牙通信、 GPS 通信等的天线设置在终端主体处。可在后壳体 122 处设 置广播信号接收天线 132 以及用于呼叫通信的天线等。可将天线 132 按照可缩回方式设置 在终端主体 110 上。
     可将滑动模块 133( 用于按照滑动方式将第一主体 110 接合到第二主体 120) 的一 部分设置在第一主体 110 的后壳体 112 处。可将滑动模块 133 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主体 120 的前壳体 121 处, 以不会暴露于外部, 如图所示。
     可将用于向便携式终端 100 的至少一个部件供电的电源单元 127 设置在后壳体 122 处。电源单元 127 例如可以包括可充电电池 135( 参照附图中的 135), 以提供电力。可 将电池 135 按照可拆卸的方式进行接合, 以进行充电等。
     图 3 是例示了从后侧观察图 2 的第二主体 120 时的分解图, 图 4 是例示了沿图 2 的线 IV-IV 所截取的第二主体 120 的截面图, 并且, 图 5 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而形成的环形 天线 (L) 的概念的概念图。
     参照这些附图, 在后壳体 122 处形成凹形的容纳腔 134。 按照与电池 135 的外形相 对应的尺寸来形成容纳腔 134, 以安装电池 135。 容纳腔 134 可以设置有连接端子 136, 以与 电池 135 连接。容纳腔 134 和电池 135 构成电源单元 127。
     如图所示, 在第二主体 120 处、 具体地说设置在后壳体 122 处安装用于打开或关闭 容纳腔 134 的盖子 140。将盖子 140 形成为平板形, 以覆盖容纳腔 134 和电池 135。可以在 盖子 140 和后壳体 122 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用于将盖子 140 锁定在第二主体 120 中的锁定 装置 136。
     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盖子 140, 以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导电材料例如可以 是诸如铝等的金属材料。可以在盖子 140 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用于保护金属材料的主体 141 的涂层 142。涂层 142 由透明合成树脂制成, 并且在盖子 140 的两个表面上都形成涂层 142。
     可在第二主体 120 的前壳体 121 处安装电路板 118。 另选的是, 可在与形成有容纳 腔 134 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安装电路板 118。将电路板 118 设置作为用于控制移动终端来 执行其各种功能的控制器 180( 参照图 9) 的示例。 可形成电路板 118, 以处理与盖子所发送 并接收到的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 电路板 118 形成有多个层, 并且, 该多个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电气地或大地。可 以形成电气地, 使得在电路板 118 的层上涂覆具有导电材料的薄膜, 以覆盖电路板 118 的主 表面。
     参照这些附图, 在盖子 140 和电路板 118 上形成馈电连接部 150 和接地连接部 160。
     馈电连接部 150 将电路板 118 与盖子 140 电连接, 以允许电路板 118 能够向盖子 140 馈送电力。馈电连接部 150 可以包括馈电端子 151 和第一接触区 152。
     馈电端子 151 安装在电路板 118 上, 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盖子 140。馈电端子 151 从电路板 118 突出, 并被形成为穿过形成在后壳体 122 上的通孔 153 而与盖子 140 接触。
     第一接触区 152 形成在盖子 140 的表面上, 并被形成为与馈电端子 151 接触。第 一接触区 152 穿过涂层 142 而与外部连接, 并且通过开口而与馈电端子 151 直接接触。
     接地连接部 160 将盖子 140 与形成在电路板 118 上的电气地电连接, 以使盖子 140 接地。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种情况, 相反, 可以由单独部件 ( 例如, 具有导电材料的支撑 构件 ) 形成电气地, 以在移动终端内设置电气地。这里, “支撑构件” 表示形成为用于支撑内 设在移动终端中的电子部件的构件, 并且, 支撑构件可以与电路板 118 电连接、 以扩展电气 地。
     接地连接部 160 可以包括接地端子 161 和第二接触区 162。
     接地端子 161 安装在电路板 118 上、 以电连接到电气地, 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盖子 140。接地端子 161 从电路板 118 突出, 并被形成为穿过形成在后壳体 122 上的通孔 163 而 与盖子 140 接触。
     第二接触区 162 形成在盖子 140 的表面上, 并被形成为与接地端子 161 接触。 在形 成于盖子的表面上的涂层 142 上设置通孔, 并且, 第二接触区 162 经由该通孔与外部连接。 第二接触区 162 与插入在该通孔中的接地端子 161 直接接触。
     参照这些附图, 将馈电连接部 150 和接地连接部 160 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与盖子
     140 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邻。如图所示, 基于该附图该任意一端可以是上端。另外, 可将 馈电连接部 150 和接地连接部 160 设置为与该盖子的垂直于该一端的两个边缘相邻。根据 该附图, 馈电连接部 150 和接地连接部 160 可以与该一端间隔开相同的距离。由此, 盖子 140、 馈电连接部 150 和接地连接部 160 可以形成环形天线。
     馈电连接部 150 与接地连接部 160 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是相对于无线电电磁波的 频率的半波长长度。更具体地说, 按照相对于无线电电磁波的频率的半波长长度, 来形成 通过在长度方向上穿过任意一端而从馈电连接部 150 连接到接地连接部 160 的路径 (L)。 换言之, 按照希望发送并接收的无线电电磁波的半波长长度, 来彼此间隔开第一接触区 152 和第二接触区 162。另选的是, 第一接触区 152 与第二接触区 162 之间的间隔距离加上馈 电端子 151、 接地端子 161 的长度的总和可以是半波长长度。由此, 盖子 140、 馈电连接部 150 和接地连接部 160 可以形成环形天线。例如, 馈电连接部 150 可以是正电极, 接地连接 部 160 可以是负电极, 并且位于两个连接部 150、 160 之间的盖子可以是该环形天线的辐射 器 (radiator)。
     参照这些附图, 电感器 171 在与馈电连接部 150 相邻的位置处电连接到馈电连接 部 150。
     电感器 171 安装在电路板 118 上, 并且, 信号收发器 172( 用于发送并接收与无线 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 ) 设置在电路板 118 上。信号收发器 172 可以是用于发送并接收 RF 信号的电路。
     参照该附图, 馈电连接部 150、 电感器 171 和信号收发器 172 彼此串联连接。可通 过电感器 171 细微地调节天线的长度, 因此, 可以实现更有效地发送并接收所设计的频率 带宽的调谐。
     参照图 4, 暴露于盖子 140 外部的表面可以与后壳体 122 的表面形成同一平面, 以 覆盖盖子 140 的一端。由此, 盖子 140 和后壳体 122 形成第二主体 120 的流线形后表面。另 外, 这可以保护用户不会触碰到按照集中于盖子 140 一端的状态而流动的电流。
     下面, 将参照图 6 来描述由盖子 240、 馈电连接部 250 和接地连接部 260 所形成 的环形天线和平面倒 F(PIFA : planar inverted-F) 天线、 或环形天线和贴片天线 (patch antenna)。图 6 是例示了图 3 的接地连接部和馈电连接部的修改示例的分解图, 并且, 图7 是例示了图 6 的移动终端所形成的天线的概念的概念图。
     将馈电连接部 250 和接地连接部 260 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与盖子 240 的任意一端 相邻。由此, 盖子 240 可以成为该 PIFA 天线的辐射器, 在 PIFA 天线中它可以在一个方向上 伸展, 以与馈电连接部 250 和接地连接部 260 一起形成倒 F。
     将从电路板 218 提供的电流传送到盖子 240, 并且, 在盖子 240 中循环的电流接着 通过接地连接部 260 进入到电路板 218, 由此形成用于在空气中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 的传输线路。
     参照该附图, 可以在彼此分开的位置处按照复数数量形成接地连接部 260。 将第一 接地连接部 260a 和第二接地连接部 260b 设置为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与盖子的两端中的任意 一端相邻。
     另外, 可将第一接地连接部 260a 和第二接地连接部 260b 设置为分别与盖子的两 个边缘相邻, 并且, 可将馈电连接部 250 设置为与第二接地连接部 260b 相邻。更具体地说,将馈电连接部 250 形成为在与从第一接地连接部 260a 朝向第二接地连接部 260b 的方向相 交叉的方向上与第二接地连接部 260b 分开。
     可根据用户设计将馈电连接部 250、 以及第一接地连接部 260a 和第二接地连接部 260b 形成在适当位置。 例如, 如果按照 λ/2n 分出来盖子 240 的接触点, 则可以实现将 PIFA 天线添加到环形天线的天线。由此, 增大了天线的增益。
     更具体地说, 穿过第一接地连接部 260a 和盖子的端部并连接到馈电连接部 250 的 路径 (L) 的长度可以是 λ/2, 并且, 第二接地连接部 260b 与馈电连接部 250 之间的距离可 n 以是 λ/2 。另外, 可将该结构表达为通过贴片天线的原理而添加的环形天线。
     在该修改的示例中, 馈电连接部 250 以及第一接地连接部 260a 和第二接地连接部 260b 可以类似于参照图 3 和图 4 描述的馈电连接部 150 和接地连接部 160。例如, 电感器 271 在与馈电连接部 250 相邻的位置处电连接到馈电连接部 250。
     图 8 是例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便携式终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便携式终端可以包括内设在第一主体 310 或第二主体 320 中的天线 370。天线 370 被形成为发送并接收以下这种无线电电磁波 : 该无线电电磁波具有与向由盖子 340、 馈 电连接部 350 和接地连接部 360 构成的环形天线所发送和 / 或从该环形天线接收到的无线 电电磁波不同的频率带宽。 参照该附图, 将天线 370 安装为与第二主体 320 的一端相邻。天线 370 可以包括 辐射器 371 和载架 (carrier)372。
     辐射器 371 形成有能够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的图案, 并且被设置为与后壳体 322 相邻。因此, 主要通过穿过后壳体 322 而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可以由导电材料 ( 例如, 金、 铜等 ) 来形成辐射器 371。
     将载架 372 形成为使得能够在其中安装辐射器 371。 在载架 372 上形成通孔, 辐射 器 371 穿过该通孔。辐射器 371 的一端穿过该通孔并且电连接到电路板 318。
     移动终端使用环形天线和内设天线 370 来发送并接收具有多个频率带宽的无线 电电磁波。由此, 可以实现不需要针对多个频率带宽的附加部件的简化便携式终端。
     假设对于多个频率带宽例如存在第一频率带宽和第二频率带宽, 则第一频率带宽 和第二频率带宽中的任意一个可以是比另一个高的频率带宽。
     例如, 第一频率带宽可以是与蓝牙、 全球定位系统 (GPS)、 Wi-Fi 等相关的频率带 宽, 并由 PIFA 天线进行发送并接收。第二频率带宽可以是用于便携式终端的电话呼叫的频 率带宽。第二频率带宽可以为 1600MHz 以上的频率, 例如, 1600-2200MHz。
     图 9 是例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参照图 9,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 181、 操作 单元 116、 123 以及 124、 视频输入单元 115 和 128、 音频输入单元 125、 显示器 113、 音频输出 单元 114 和 131、 感测单元 186、 接口 126、 广播接收模块 185、 存储器 184、 电源单元 127 和控 制器 180。
     控制器 180 可以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 控制器 180 可以执行与语音呼 叫通信、 数据通信、 电话通信等有关的控制和处理。
     另外, 除了通常的功能控制之外, 控制器 180 还可以根据本发明来控制移动终端 的操作。
     无线通信模块 181 可以经由天线将无线信号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和 / 或从移动通 信基站接收无线信号。例如, 无线通信模块 181 在控制器 180 的控制下管理音频数据、 文本 数据、 视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发送及接收。为此, 无线通信模块 181 可以包括发送单元 182 以及接收单元 183, 发送单元 182 用于调制和发送待发送信号, 接收单元 183 用于解调接收 到的信号。
     可将操作单元 116、 123、 124 设置为如图 1 所示, 从而向控制器 180 提供用户输入 的按键输入数据, 以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操作单元 116、 123、 124 可以包括薄膜开关、 触摸 板 ( 例如, 静压式 / 电容式 )、 滚轮、 拨动开关等。
     视频输入单元 115 和 128 处理由图像传感器在视频呼叫模式或拍摄模式中所获得 的静止图像或视频的图像帧。将处理后的这种图像帧转换为可显示在显示器 113 上的图像 数据, 接着在显示器 113 上输出。
     可以在控制器 180 的控制下将经过视频输入单元 115 和 128 处理后的图像帧存储 在存储器 184 中, 或者经由无线通信模块 181 将其发送到外部。
     音频输入单元 125 可以当移动终端处于特定模式 ( 诸如电话呼叫模式、 记录模式 和语音识别模式 ) 时经由麦克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将该音频信号处理并转换为数字数 据。 将处理后的这种数字数据转换为可在移动终端处于电话呼叫模式时经由无线通信模块 181 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数据格式, 接着将其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 181。可在记录模式中 将处理后的数字数据存储在存储器 184 中。 音频输入单元 125 可以包括各种噪声消除算法, 以消除在接收外部音频信号的过 程中所产生的噪声。
     显示器 113 显示在移动终端中处理后的信息。例如, 当移动终端处于电话呼叫模 式时, 显示器 113 在控制器 180 的控制下显示与呼叫有关的用户界面 (UI) 或图形用户界面 (GUI)。如果显示器 113 包括触摸屏, 则它可以用作输入装置以及输出装置。
     当移动终端处于呼叫接收模式、 电话呼叫模式、 记录模式、 语音识别模式或广播接 收模式时, 音频输出单元 114 和 131 可以在控制器 180 的控制下对从无线通信模块 181 接 收到的音频数据或存储在存储器 184 中的音频数据进行转换。接着将转换后的这种音频数 据输出到外部。
     音频输出单元 114 和 131 还输出与移动终端中所执行的功能相关的音频信号 ( 如, 输出呼叫接收声音、 消息接收声音等 )。这种音频输出单元 114 和 131 可以包括扬声 器、 接收机、 蜂鸣器等。
     感测单元 186 可以检测移动终端的当前状态, 诸如移动终端的关闭或打开结构、 移动终端的位置、 用户与移动终端存在或不存在接触等, 由此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操 作的感测信号。例如, 感测单元 186 感测滑盖式移动终端的打开或关闭结构, 并向控制器 180 输出感测结果, 由此允许对移动终端的操作进行控制。 其它示例包括感测单元 186 感测 存在或不存在电源单元 127 所提供的电力、 接口 126 与外部装置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接合或 其它连接。
     接口 126 通常实现为将移动终端与外部装置相接合。典型的外部装置包括有线 / 无线耳机、 外部充电器、 有线 / 无线数据端口、 卡槽 ( 例如, 存储卡、 SIM/UIM 卡等 ) 等。接口 126 可以允许移动终端能够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或电力并将这种数据或电力传送到移动终
     端内的各个部件, 或向外部装置发送移动终端的内部数据。
     存储器 184 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器 180 的控制和处理的程序, 或临时存储输入 / 输 出数据 ( 例如, 电话本数据、 消息、 静止图像、 视频等 )。
     另外, 存储器 184 可以存储用于根据本发明来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的程序。
     存储器 184 可以包括通常已知的硬盘、 卡式存储器 ( 例如, SD 或 XD 存储器 )、 闪 存、 RAM、 ROM 等。
     广播接收模块 185 可以接收经由卫星或地面波所传送的广播信号, 并将这种广播 信号转换为能够输出到音频输出单元 114 和 131 以及显示器 113 的广播数据格式, 以将转 换后的信号输出到控制器 180。广播接收模块 185 还可以接收与广播有关的其它数据 ( 例 如, 电子节目指南 (EPG)、 频道列表等 )。可将在广播接收模块 185 中转换后的广播数据以 及其它数据存储在存储器 184 中。
     电源单元 127( 即, 电池 ) 提供移动终端的各个部件所需要的电力。所提供的电力 可以是内部电力、 外部电力或它们的组合。
     根据具有上述设置的本发明, 可以在不实现附加图案的情况下使用具有导电材料 的盖子来形成天线。由此, 可以进一步实现更薄的天线和移动终端。 根据本发明, 可以通过分别在主体的内部和外部形成天线而形成具有多个频率带 宽的天线。
     上述便携式电子装置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的构造和方法, 相反, 可以选择性地组 合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一部分, 以实现这些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型。
    

移动终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移动终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移动终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终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终端.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44921A43申请公布日20110112CN101944921ACN101944921A21申请号201010224639X22申请日20100705102009006131620090706KRH04B1/38200601H04M1/02200601H01Q1/44200601H01Q21/3020060171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地址韩国首尔72发明人罗英收徐东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代理人李辉应志超54发明名称移动终端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腔;盖子,该盖子与所述主体结合。

2、以覆盖所述容纳腔,该盖子由导电材料形成、以用于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形成有电气地的电路板,其用于处理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馈电连接部,其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盖子电连接、以允许所述电路板对所述盖子馈送电力;以及接地连接部,其将所述盖子与所述电气地电连接,以为所述盖子提供接地。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9页附图9页CN101944928A1/2页21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腔;盖子,该盖子与所述主体结合以覆盖所述容纳腔,该盖子由导电材料形成,以用于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形成有电。

3、气地的电路板,其用于处理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馈电连接部,其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盖子电连接,以允许所述电路板对所述盖子馈送电力;以及接地连接部,其将所述盖子与所述电气地电连接,以为所述盖子提供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馈电连接部包括馈电端子,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所述盖子;以及第一接触区,其形成在所述盖子的表面上,以与所述馈电端子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盖子的表面覆盖有用于保护所述盖子的涂层,并且,所述第一接触区通过贯穿所述涂层而与外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接地端子,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

4、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电气地,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所述盖子;以及第二接触区,其形成在所述盖子的表面上,以与所述接地端子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盖子的表面覆盖有用于保护所述盖子的涂层,并且,所述第二接触区通过贯穿所述涂层而与外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电感器,其在与所述馈电连接部相邻的位置处电连接到所述馈电连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电感器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且,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用于发送并接收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的信号收发器,并且,所述馈电连接部、所述电感器和所述信号收发器彼此串联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

5、终端,其中,所述馈电连接部和所述接地连接部被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盖子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邻。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按照相对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的频率的半波长长度,来形成通过经过所述盖子的所述一端而从所述馈电连接部连接到所述接地连接部的路径。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馈电连接部和所述接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一端间隔开相同的距离。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暴露于所述盖子外部的表面与所述主体的表面形成同一平面,以覆盖所述盖子的一端。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第一接地连接部和第二接地连接部,该第一接地连接部和第二接地连接部以。

6、多个数量设置在彼此分开的多个位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被设置为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盖子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邻。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馈电连接部被形成为在与从所述第权利要求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8A2/2页3一接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分开。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电感器,其在与所述馈电连接部相邻的位置处电连接到所述馈电连接部。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内设在所述主体中的天线,该天线用于发送。

7、并接收具有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不同的频率带宽的无线电电磁波。权利要求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8A1/9页4移动终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的天线的移动终端。背景技术0002可以根据终端的移动性而将终端划分为移动/便携式终端和固定终端。可以根据是否可以由用户直接携带而将移动终端进一步划分为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0003随着功能趋于多样化,将终端实现为具有复杂功能的多媒体播放器形式,这些功能诸如拍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播放音乐或视频文件、接收广播信号等。0004为了实现多媒体播放器的这些复杂功能,在硬件或软件方面已应用各种新的尝试。例如,提供用户界面环。

8、境以允许用户能够容易和方便地获取或选择这些功能。0005此外,作为被认为是用于表达他或她自己个性的个人物品,针对移动终端要求各种设计形式。这些设计形式可以包括结构性修改和改进,以允许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使用移动终端。0006作为一种结构性修改和改进,可以考虑天线。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按照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方式而实现的天线的移动终端。0008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1OWPROFILE移动终端和实现该移动终端的天线。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终端主体,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腔;盖子,该盖子与所述主体结合以覆盖所述容纳腔,该。

9、盖子由导电材料形成、以用于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形成有电气地ELECTRICALGROUND的电路板,其用于处理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馈电连接部,其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盖子电连接、以允许所述电路板对所述盖子馈送电力;以及接地连接部,其将所述盖子与所述电气地电连接,以为所述盖子提供接地。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内设在所述主体中的天线,该天线用于发送并接收具有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不同的频率带宽的无线电电磁波。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馈电连接部可以包括馈电端子和第一接触区。所述馈电端子安装在电路板上,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ELASTICALLYPRESS所述盖子。所述第一接触区形成在所述盖。

10、子的表面上,以与所述馈电端子接触。所述盖子的表面可以覆盖有用于保护所述盖子的涂层,并且,所述第一接触区可以通过贯穿所述涂层而与外部连接。00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接地连接部可以包括接地端子和第二接触区。所述接地端子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电气地,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所述盖子。所述第二接触区形成在所述盖子的表面上,以与所述接地端子接触。所述盖子的表面可以覆盖有用于保护所述盖子的涂层,并且,所述第二接触区可以通过贯穿所述涂层而与外部说明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8A2/9页5连接。00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馈电连接部和所述接地连接部可被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

11、与所述盖子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邻。按照相对于所述无线电电磁波的频率的半波长长度,来形成通过穿过所述盖子的所述一端而从所述馈电连接部连接到所述接地连接部的路径。所述馈电连接部和所述接地连接部可以与所述一端分别间隔开相同的距离。暴露于所述盖子外部的表面与所述主体的表面形成同一平面,以覆盖所述盖子的一端。00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电感器,该电感器在与所述馈电连接部相邻的位置处电连接到所述馈电连接部。该电感器可以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且,可以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用于发送并接收与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的信号收发器,并且,所述馈电连接部、所述电感器和所述信号收发器彼此串联连接。001。

12、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复数数量在彼此分开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所述接地连接部。所述接地连接部可以包括第一接地连接部和第二接地连接部,该第一接地连接部和第二接地连接部按照复数数量设置在彼此分开的多个位置。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可被设置为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盖子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邻。所述馈电连接部可被形成为在与从所述第一接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接地连接部分开。附图说明0015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并被并入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0016在附图中0017图。

13、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0018图2是例示了图1的移动终端的后视立体图;0019图3是例示了从后侧观察图2的第二主体时的分解图;0020图4是例示了沿图2的线IVIV所截取的第二主体的截面图;0021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而形成的环形天线LOOPANTENNA的概念的概念图;0022图6是例示了图3的接地连接部和馈电连接部的修改示例的分解图;0023图7是例示了图6的移动终端所形成的天线的概念的概念图;0024图8是例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便携式终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以及0025图9是例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

14、地描述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对于与附图及说明书中示出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和等同物,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而省略相应的详细说明。如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行清楚地作出相反指示。0027本发明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仪等。0028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说明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8A3/9页60029移动终端100的主机体以下称为“主体”可以包括第一主体110和可以在第一主体110上沿至少一个方向按照。

15、滑动方式进行移动的第二主体120。这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而是还可以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诸如直板式BARTYPE、折叠式FOLDERTYPE、旋盖式SWINGTYPE、旋动式SWIVELTYPE等。0030可将第一主体110定位在第二主体120之上的状态称为“关闭结构”,并且,可将第一主体110暴露出第二主体120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称为“打开结构”,如图所示。0031另外,移动终端当处于关闭结构时可以主要工作于待机空闲模式,但是,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释放该模式。此外,移动终端当处于打开结构时可以主要工作于电话呼叫模式,但是,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或在经过特定时段后将该模式改变为空闲模式。。

16、0032形成第一主体110的外部的壳体外壳、壳体、盖子由前壳体111和后壳体112形成。另外,可将各种电子部件设置在前壳体111与后壳体112之间的空间中。可以另外在前壳体111与后壳体112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中间壳体。此外,可以由树脂按照注入成型的方式来形成这些壳体,或者使用诸如不锈钢STS和钛TI的金属材料来形成这些壳体。0033可以将显示器113、音频输出单元114、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或第一操作单元116设置在第一主体110上、具体地说设置在前壳体111上。0034可将显示器113设置为显示可视信息,显示器113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前LCD模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块、透明OLEDT。

17、OLED等。0035显示器113还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以允许用户能够执行触摸输入。可将显示器113设置为生成用户在触摸输入时可以感觉到的各种触觉效果。可以通过采用与显示器113协作的触觉模块来实现这种功能。触觉模块可以生成触觉效果代表性地为振动。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0的构造以及显示器113的构造按照各种方式来设置这种触觉模块。0036可将音频输出单元114设置为接收机或扬声器。0037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可以是允许用户能够拍摄图像或视频的相机模块。0038第一操作单元116可以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输入。可将第一操作单元116与显示器113一起形成为触摸屏。0039类似于第一。

18、主体110,前壳体121和后壳体122可以构成第二主体120的壳体。0040可将第二操作单元123设置在第二主体120处、更具体地说设置在前壳体121的正面。0041可将第三操作单元124、第一音频输入单元125和接口126设置在前壳体121和后壳体122中的至少一个上。0042可将第一操作单元116、第二操作单元123和第三操作单元124统称为操作部,可以按照用户能够进行触摸输入的任何触觉方式来操纵该操作部。0043例如,可将操作部实现为可以接收用户按照推动或触摸方式所输入的信息或命令的薄膜开关DOMESWITCH或触摸板,或者,可按照使用转轮WHEEL、拨动件JOG或操纵杆的方式来实现操作。

19、部、以旋转按键。0044从功能上看,第一操作单元116可以用于输入诸如START开始、END结束或SCROLL滚动等的命令,第二操作单元123可以用于输入数字、字符、符号等。而且,第三操作单元124可以用作用于激活特定功能诸如激活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的热键。0045可将第一音频输入单元125设置为麦克风,以接收用户语音、其它声音等。说明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8A4/9页70046接口126可以在移动终端100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接口,以允许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等。例如,接口126可以是耳机的有线/无线接入端子、短距离通信端口例如,IRDA端口、蓝牙端口、无线LAN端。

20、口等、以及用于向移动终端供电的电源端子中的一种。0047接口126可以是卡槽,用于容纳诸如订户识别模块SIM、用户身份模块UIM、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器卡等的外部卡。0048图2是例示了图1的移动终端的后视立体图。0049参照图2,可将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另外安装在第二主体120的后壳体122上。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所朝方向基本上与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所朝方向相反参照图1。而且,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可以是具有与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的像素不同数量的像素的相机。0050例如,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可以按照较低数量的像素而工作低分辨率。因而,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可以用于当用户在视频呼叫等过。

21、程中拍摄自己的面部并将其发送到另一方时。另一方面,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可以按照较高数量的像素而工作高分辨率,以使得它可以用于为用户获取较高质量图片,以备未来使用。0051可将闪光灯129和反光镜130另外设置在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的附近。在使用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拍摄图片时,闪光灯129与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一起工作。反光镜130可以与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协作,以允许用户能够按照自拍模式对用户自己进行拍摄。0052如上所述,已描述了将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设置在第二主体120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另外可能的是,可在第一主体110上、具体地说在后壳体112上实现诸如第二视频输。

22、入单元128的、被描述为在后壳体122上所实现的一个或更多个这些部件例如128至132。在该构造中,在移动终端的关闭结构中可以由第二主体120来保护设置在后壳体112上的多个部件。另外,在没有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的情况下,可将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实现为可旋转,以最多旋转到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所朝方向。0053可将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31另外设置在后壳体122处。0054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31可以与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14参照图1协作,以提供立体声输出。而且,可将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31设置为作为免提SPEAKERPHONE工作。0055可将用于蓝牙通信、GPS通信等的天线设置在终端主体处。可在。

23、后壳体122处设置广播信号接收天线132以及用于呼叫通信的天线等。可将天线132按照可缩回方式设置在终端主体110上。0056可将滑动模块133用于按照滑动方式将第一主体110接合到第二主体120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主体110的后壳体112处。可将滑动模块133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主体120的前壳体121处,以不会暴露于外部,如图所示。0057可将用于向便携式终端100的至少一个部件供电的电源单元127设置在后壳体122处。电源单元127例如可以包括可充电电池135参照附图中的135,以提供电力。可将电池135按照可拆卸的方式进行接合,以进行充电等。0058图3是例示了从后侧观察图2的第二主体1。

24、20时的分解图,图4是例示了沿图2的线IVIV所截取的第二主体120的截面图,并且,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而形成的环形天线L的概念的概念图。说明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8A5/9页80059参照这些附图,在后壳体122处形成凹形的容纳腔134。按照与电池135的外形相对应的尺寸来形成容纳腔134,以安装电池135。容纳腔134可以设置有连接端子136,以与电池135连接。容纳腔134和电池135构成电源单元127。0060如图所示,在第二主体120处、具体地说设置在后壳体122处安装用于打开或关闭容纳腔134的盖子140。将盖子140形成为平板形,以覆盖容纳腔134和电池。

25、135。可以在盖子140和后壳体12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用于将盖子140锁定在第二主体120中的锁定装置136。0061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盖子140,以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导电材料例如可以是诸如铝等的金属材料。可以在盖子14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用于保护金属材料的主体141的涂层142。涂层142由透明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在盖子140的两个表面上都形成涂层142。0062可在第二主体120的前壳体121处安装电路板118。另选的是,可在与形成有容纳腔134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安装电路板118。将电路板118设置作为用于控制移动终端来执行其各种功能的控制器180参照图9的示例。可形成电路板118。

26、,以处理与盖子所发送并接收到的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0063电路板118形成有多个层,并且,该多个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电气地或大地。可以形成电气地,使得在电路板118的层上涂覆具有导电材料的薄膜,以覆盖电路板118的主表面。0064参照这些附图,在盖子140和电路板118上形成馈电连接部150和接地连接部160。0065馈电连接部150将电路板118与盖子140电连接,以允许电路板118能够向盖子140馈送电力。馈电连接部150可以包括馈电端子151和第一接触区152。0066馈电端子151安装在电路板118上,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盖子140。馈电端子151从电路板118突出,并被形成为穿过。

27、形成在后壳体122上的通孔153而与盖子140接触。0067第一接触区152形成在盖子140的表面上,并被形成为与馈电端子151接触。第一接触区152穿过涂层142而与外部连接,并且通过开口而与馈电端子151直接接触。0068接地连接部160将盖子140与形成在电路板118上的电气地电连接,以使盖子140接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种情况,相反,可以由单独部件例如,具有导电材料的支撑构件形成电气地,以在移动终端内设置电气地。这里,“支撑构件”表示形成为用于支撑内设在移动终端中的电子部件的构件,并且,支撑构件可以与电路板118电连接、以扩展电气地。0069接地连接部160可以包括接地端子161和。

28、第二接触区162。0070接地端子161安装在电路板118上、以电连接到电气地,并被形成为弹性按压盖子140。接地端子161从电路板118突出,并被形成为穿过形成在后壳体122上的通孔163而与盖子140接触。0071第二接触区162形成在盖子140的表面上,并被形成为与接地端子161接触。在形成于盖子的表面上的涂层142上设置通孔,并且,第二接触区162经由该通孔与外部连接。第二接触区162与插入在该通孔中的接地端子161直接接触。0072参照这些附图,将馈电连接部150和接地连接部160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与盖子说明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8A6/9页9140的两端中的。

29、任意一端相邻。如图所示,基于该附图该任意一端可以是上端。另外,可将馈电连接部150和接地连接部160设置为与该盖子的垂直于该一端的两个边缘相邻。根据该附图,馈电连接部150和接地连接部160可以与该一端间隔开相同的距离。由此,盖子140、馈电连接部150和接地连接部160可以形成环形天线。0073馈电连接部150与接地连接部160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是相对于无线电电磁波的频率的半波长长度。更具体地说,按照相对于无线电电磁波的频率的半波长长度,来形成通过在长度方向上穿过任意一端而从馈电连接部150连接到接地连接部160的路径L。换言之,按照希望发送并接收的无线电电磁波的半波长长度,来彼此间隔开第一。

30、接触区152和第二接触区162。另选的是,第一接触区152与第二接触区162之间的间隔距离加上馈电端子151、接地端子161的长度的总和可以是半波长长度。由此,盖子140、馈电连接部150和接地连接部160可以形成环形天线。例如,馈电连接部150可以是正电极,接地连接部160可以是负电极,并且位于两个连接部150、160之间的盖子可以是该环形天线的辐射器RADIATOR。0074参照这些附图,电感器171在与馈电连接部150相邻的位置处电连接到馈电连接部150。0075电感器171安装在电路板118上,并且,信号收发器172用于发送并接收与无线电电磁波相对应的信号设置在电路板118上。信号收发。

31、器172可以是用于发送并接收RF信号的电路。0076参照该附图,馈电连接部150、电感器171和信号收发器172彼此串联连接。可通过电感器171细微地调节天线的长度,因此,可以实现更有效地发送并接收所设计的频率带宽的调谐。0077参照图4,暴露于盖子140外部的表面可以与后壳体122的表面形成同一平面,以覆盖盖子140的一端。由此,盖子140和后壳体122形成第二主体120的流线形后表面。另外,这可以保护用户不会触碰到按照集中于盖子140一端的状态而流动的电流。0078下面,将参照图6来描述由盖子240、馈电连接部250和接地连接部260所形成的环形天线和平面倒FPIFAPLANARINVER。

32、TEDF天线、或环形天线和贴片天线PATCHANTENNA。图6是例示了图3的接地连接部和馈电连接部的修改示例的分解图,并且,图7是例示了图6的移动终端所形成的天线的概念的概念图。0079将馈电连接部250和接地连接部260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与盖子240的任意一端相邻。由此,盖子240可以成为该PIFA天线的辐射器,在PIFA天线中它可以在一个方向上伸展,以与馈电连接部250和接地连接部260一起形成倒F。0080将从电路板218提供的电流传送到盖子240,并且,在盖子240中循环的电流接着通过接地连接部260进入到电路板218,由此形成用于在空气中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的传输线路。0081参。

33、照该附图,可以在彼此分开的位置处按照复数数量形成接地连接部260。将第一接地连接部260A和第二接地连接部260B设置为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与盖子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邻。0082另外,可将第一接地连接部260A和第二接地连接部260B设置为分别与盖子的两个边缘相邻,并且,可将馈电连接部250设置为与第二接地连接部260B相邻。更具体地说,说明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8A7/9页10将馈电连接部250形成为在与从第一接地连接部260A朝向第二接地连接部260B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与第二接地连接部260B分开。0083可根据用户设计将馈电连接部250、以及第一接地连接部260A和。

34、第二接地连接部260B形成在适当位置。例如,如果按照/2N分出来盖子240的接触点,则可以实现将PIFA天线添加到环形天线的天线。由此,增大了天线的增益。0084更具体地说,穿过第一接地连接部260A和盖子的端部并连接到馈电连接部250的路径L的长度可以是/2,并且,第二接地连接部260B与馈电连接部250之间的距离可以是/2N。另外,可将该结构表达为通过贴片天线的原理而添加的环形天线。0085在该修改的示例中,馈电连接部250以及第一接地连接部260A和第二接地连接部260B可以类似于参照图3和图4描述的馈电连接部150和接地连接部160。例如,电感器271在与馈电连接部250相邻的位置处电。

35、连接到馈电连接部250。0086图8是例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便携式终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0087便携式终端可以包括内设在第一主体310或第二主体320中的天线370。天线370被形成为发送并接收以下这种无线电电磁波该无线电电磁波具有与向由盖子340、馈电连接部350和接地连接部360构成的环形天线所发送和/或从该环形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电磁波不同的频率带宽。0088参照该附图,将天线370安装为与第二主体320的一端相邻。天线370可以包括辐射器371和载架CARRIER372。0089辐射器371形成有能够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的图案,并且被设置为与后壳体322相邻。因此,主要通过穿过后壳。

36、体322而发送并接收无线电电磁波。可以由导电材料例如,金、铜等来形成辐射器371。0090将载架372形成为使得能够在其中安装辐射器371。在载架372上形成通孔,辐射器371穿过该通孔。辐射器371的一端穿过该通孔并且电连接到电路板318。0091移动终端使用环形天线和内设天线370来发送并接收具有多个频率带宽的无线电电磁波。由此,可以实现不需要针对多个频率带宽的附加部件的简化便携式终端。0092假设对于多个频率带宽例如存在第一频率带宽和第二频率带宽,则第一频率带宽和第二频率带宽中的任意一个可以是比另一个高的频率带宽。0093例如,第一频率带宽可以是与蓝牙、全球定位系统GPS、WIFI等相关。

37、的频率带宽,并由PIFA天线进行发送并接收。第二频率带宽可以是用于便携式终端的电话呼叫的频率带宽。第二频率带宽可以为1600MHZ以上的频率,例如,16002200MHZ。0094图9是例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终端的框图。0095参照图9,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181、操作单元116、123以及124、视频输入单元115和128、音频输入单元125、显示器113、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31、感测单元186、接口126、广播接收模块185、存储器184、电源单元127和控制器180。0096控制器18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可以执行与语音呼叫。

38、通信、数据通信、电话通信等有关的控制和处理。0097另外,除了通常的功能控制之外,控制器180还可以根据本发明来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说明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8A8/9页110098无线通信模块181可以经由天线将无线信号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和/或从移动通信基站接收无线信号。例如,无线通信模块181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管理音频数据、文本数据、视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发送及接收。为此,无线通信模块181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82以及接收单元183,发送单元182用于调制和发送待发送信号,接收单元183用于解调接收到的信号。0099可将操作单元116、123、124设置为如图1所示。

39、,从而向控制器180提供用户输入的按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操作单元116、123、124可以包括薄膜开关、触摸板例如,静压式/电容式、滚轮、拨动开关等。0100视频输入单元115和128处理由图像传感器在视频呼叫模式或拍摄模式中所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视频的图像帧。将处理后的这种图像帧转换为可显示在显示器113上的图像数据,接着在显示器113上输出。0101可以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将经过视频输入单元115和128处理后的图像帧存储在存储器184中,或者经由无线通信模块181将其发送到外部。0102音频输入单元125可以当移动终端处于特定模式诸如电话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经由。

40、麦克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将该音频信号处理并转换为数字数据。将处理后的这种数字数据转换为可在移动终端处于电话呼叫模式时经由无线通信模块18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数据格式,接着将其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181。可在记录模式中将处理后的数字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84中。0103音频输入单元125可以包括各种噪声消除算法,以消除在接收外部音频信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0104显示器113显示在移动终端中处理后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处于电话呼叫模式时,显示器113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显示与呼叫有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如果显示器113包括触摸屏,则它可以用作输入装置以及输出装置。0105当移动。

41、终端处于呼叫接收模式、电话呼叫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或广播接收模式时,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31可以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对从无线通信模块181接收到的音频数据或存储在存储器184中的音频数据进行转换。接着将转换后的这种音频数据输出到外部。0106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31还输出与移动终端中所执行的功能相关的音频信号如,输出呼叫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这种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31可以包括扬声器、接收机、蜂鸣器等。0107感测单元186可以检测移动终端的当前状态,诸如移动终端的关闭或打开结构、移动终端的位置、用户与移动终端存在或不存在接触等,由此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的感测信号。例。

42、如,感测单元186感测滑盖式移动终端的打开或关闭结构,并向控制器180输出感测结果,由此允许对移动终端的操作进行控制。其它示例包括感测单元186感测存在或不存在电源单元127所提供的电力、接口126与外部装置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接合或其它连接。0108接口126通常实现为将移动终端与外部装置相接合。典型的外部装置包括有线/无线耳机、外部充电器、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卡槽例如,存储卡、SIM/UIM卡等等。接口126可以允许移动终端能够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或电力并将这种数据或电力传送到移动终说明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8A9/9页12端内的各个部件,或向外部装置发送移动终端的内部数。

43、据。0109存储器184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器180的控制和处理的程序,或临时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本数据、消息、静止图像、视频等。0110另外,存储器184可以存储用于根据本发明来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的程序。0111存储器184可以包括通常已知的硬盘、卡式存储器例如,SD或XD存储器、闪存、RAM、ROM等。0112广播接收模块185可以接收经由卫星或地面波所传送的广播信号,并将这种广播信号转换为能够输出到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31以及显示器113的广播数据格式,以将转换后的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80。广播接收模块185还可以接收与广播有关的其它数据例如,电子节目指南EPG、频道列表等。可将在广。

44、播接收模块185中转换后的广播数据以及其它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84中。0113电源单元127即,电池提供移动终端的各个部件所需要的电力。所提供的电力可以是内部电力、外部电力或它们的组合。0114根据具有上述设置的本发明,可以在不实现附加图案的情况下使用具有导电材料的盖子来形成天线。由此,可以进一步实现更薄的天线和移动终端。0115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分别在主体的内部和外部形成天线而形成具有多个频率带宽的天线。0116上述便携式电子装置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的构造和方法,相反,可以选择性地组合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一部分,以实现这些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型。说明书CN101944921ACN10194492。

45、8A1/9页13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44921ACN101944928A2/9页14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44921ACN101944928A3/9页15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44921ACN101944928A4/9页16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44921ACN101944928A5/9页17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44921ACN101944928A6/9页18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44921ACN101944928A7/9页19图7说明书附图CN101944921ACN101944928A8/9页20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44921ACN101944928A9/9页21图9说明书附图CN10194492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