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800702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5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14746.4

申请日:

2010.06.25

公开号:

CN101934710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0J 7/02申请日:20100625授权公告日:20120926终止日期:2014062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J 7/02申请日:20100625|||公开

IPC分类号:

B60J7/02

主分类号:

B60J7/02

申请人: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堀内成仁; 加藤隆史

地址:

日本埼玉县

优先权:

2009.06.26 JP 2009-15169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党晓林;李艳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即便在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保两面板的联动功能。具有联动机构(31),该联动机构(31)与顶盖面板(4)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使遮阳面板(5)开闭,且在通过手动操作开闭遮阳面板(5)的过程中,在打开方向上使遮阳面板(5)能够不受顶盖面板(4)的开闭状态限制地单独移动,在关闭方向上阻止遮阳面板(5)相对于顶盖面板(4)单独移动,该联动机构(31)具有设于顶盖面板(4)的第一、第二卡合部件(34、36)、以及设于遮阳面板(5)并分别与第一、第二卡合部件(34、36)沿上下方向卡合的第一、第二被卡合部(38、39)。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该天窗装置具备 : 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 所述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沿车辆前后方向对在车辆的固定车顶 设有的开口部进行开闭 ; 第一导轨, 所述第一导轨通过连结于顶盖面板的侧缘下表面的顶盖面板滑动件引导顶 盖面板的开闭 ; 以及 第二导轨, 所述第二导轨通过连结于遮阳面板的侧缘的遮阳面板滑动件引导遮阳面板 的开闭, 该天窗装置具备联动机构, 所述联动机构与顶盖面板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使遮阳面 板开闭, 且在通过手动操作来开闭遮阳面板的过程中, 在打开方向上使遮阳面板能够不受 顶盖面板的开闭状态限制地单独移动, 在关闭方向上阻止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单独移 动, 该联动机构具有设于顶盖面板的卡合部件、 以及设于遮阳面板并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 的被卡合部, 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卡合部形成如下这样的结构 : 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卡合部以 它们的相对位置能够随着所述第一、 第二导轨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沿上下 方向卡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由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构成, 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固定设置于顶 盖面板, 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被设置成相对于顶盖面板绕沿着车宽方向的轴线转动自如, 并 且该第二卡合部件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卡爪部, 所述卡爪部位于比所述第一卡合部件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所述被卡合部由都突出设置于所述遮阳面板滑动件的上表面的第一被卡合部和第二 被卡合部构成, 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卡合部形成如下结构 : 在顶盖面板进行打开动作时, 通过第一卡合部件推压第一被卡合部, 遮阳面板向打开 方向移动, 在顶盖面板进行关闭动作时, 通过第二卡合部件的卡爪部钩挂于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 面, 遮阳面板向关闭方向移动, 在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时, 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面推压卡爪部并将第二卡合 部件向上方推开, 遮阳面板向打开方向的单独移动继续进行, 在向关闭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时, 第二被卡合部的前表面推压卡爪部并将第二卡合 部件向上方推开, 遮阳面板向关闭方向的单独移动继续进行, 通过第一被卡合部与第一卡 合部件抵接, 阻止遮阳面板进一步向关闭方向单独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的卡爪部形成有朝前方倾斜且面向下方的前倾斜面, 在所述第二 被卡合部的后表面形成有朝后方倾斜且面向上方、 并与所述前倾斜面卡合的倾斜卡合面。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的卡爪部形成有朝后方倾斜且面向下方的后倾斜面, 对所述第二 2 被卡合部的前表面的上端进行曲面处理以推压所述后倾斜面并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件顺畅 地转动。

说明书


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天窗 (sun roof) 装置。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天窗装置中, 联动机构与顶盖面板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开闭遮阳面板, 且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对遮阳面板进行开闭, 作为涉及所述联动机构的现有技术可以列举出 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发明。
     在专利文献 1 中记载了如下的联动单元 ( 该专利文献的面板侧卡合部件 19 和遮 阳 (sun shade) 侧卡合部件 20) : 该联动单元在顶盖面板处于全闭状态时, 能够通过手动单 独地开闭并移动遮阳面板, 且在顶盖面板向打开方向移动时使遮阳面板联动地向打开方向 移动。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第 3315179 号公报 ( 第
     段 )
     一般来说, 机动车的固定车顶由曲面构成, 为了使顶盖面板沿该曲面开闭, 大多要 将引导顶盖面板开闭的导轨也按照固定车顶的曲面沿车辆前后方向进行弯曲加工。此外, 车厢顶壁几乎也都是由曲面构成的, 对引导遮阳面板开闭的导轨也按照车厢顶壁的曲面沿 车辆前后方向进行弯曲加工。
     在固定车顶和车厢顶壁的各曲面的曲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如专利文献 1 的图 4 所示的结构那样, 可使一个导轨部件具有两个面板的导轨功能, 即能够将两个面板的导轨 的曲率 ( 绕车宽方向的轴线的曲率 ) 设定得相同, 然而还存在因固定车顶和车厢顶壁各自 的曲面的曲率不同而不得不使导轨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况。 而且, 在这样的情况下, 难以对 一个导轨部件实施不同曲率的弯曲加工, 因此通常是将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 设置为相互分体的部件。
     顶盖面板用导轨和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话, 当然会形成两导轨 的高度偏差 ( 高さのず机 ) 在车辆前后方向逐渐变化的结构。并且, 对于这样的轨道结构, 应用专利文献 1 记载的由面板侧卡合部件和遮阳侧卡合部件构成的联动单元的话, 则形成 两卡合部件横向卡合的结构, 具体来说是以在车宽方向具有卡合量的方式卡合的结构, 因 此容易变得难以吸收导轨的高度偏差的变化并维持卡合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窗装置中的遮 阳面板的联动机构, 该联动机构即使是在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 互不同的情况下, 也能够容易地确保两面板的联动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为一种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 其特征在 于, 该天窗装置具备 : 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 所述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沿车辆前后方向对在 车辆的固定车顶设有的开口部进行开闭 ; 第一导轨, 所述第一导轨通过连结于顶盖面板的 侧缘下表面的顶盖面板滑动件引导顶盖面板的开闭 ; 以及第二导轨, 所述第二导轨通过连结于遮阳面板的侧缘的遮阳面板滑动件引导遮阳面板的开闭, 其中, 该天窗装置具备联动 机构, 所述联动机构与顶盖面板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使遮阳面板开闭, 且在通过手动操作 开闭遮阳面板的过程中, 在打开方向上使遮阳面板能够不受顶盖面板的开闭状态限制地单 独移动, 并且在关闭方向上阻止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单独移动, 该联动机构具有设于 顶盖面板的卡合部件、 以及设于遮阳面板并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的被卡合部, 所述卡合部 件和所述被卡合部形成如下这样的结构 : 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卡合部以它们的相对位置 能够随着所述第一、 第二导轨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卡合。
     根据所述联动机构的结构, 卡合部件和被卡合部之间的相对位置随着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即便是在两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况 下也能够容易地确保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的联动功能。
     此外,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由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构成, 所 述第一卡合部件固定设置于顶盖面板, 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被设置成相对于顶盖面板绕沿着 车宽方向的轴线转动自如并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卡爪部, 所述卡爪部位于比所述第一卡合 部件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所述被卡合部由都突出设置于所述遮阳面板滑动件的上表面的第 一被卡合部和第二被卡合部构成, 在顶盖面板进行打开动作时, 第一卡合部件推压第一被 卡合部, 从而遮阳面板向打开方向移动, 在顶盖面板进行关闭动作时, 第二卡合部件的卡爪 部钩挂于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面, 从而遮阳面板向关闭方向移动, 在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 遮阳面板时, 通过使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面推压卡爪部并将第二卡合部件向上方推开, 遮 阳面板向打开方向的单独移动得以继续进行, 在向关闭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时, 通过使 第二被卡合部的前表面推压卡爪部并将第二卡合部件向上方推开, 遮阳面板向关闭方向的 单独移动得以继续进行, 通过第一被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件抵接, 从而阻止遮阳面板进一 步向关闭方向单独移动。
     根据该结构, 能够形成部件数目少、 结构简单且组装性优良的联动机构, 从而构成 经济型的天窗装置。
     根据本发明, 即便在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 况下, 也能够容易地确保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的联动功能。 附图说明 图 1 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天窗装置的俯视图。
     图 2 是顶盖面板附近的侧视图, 图 2(a) 图示出前顶盖面板附近的侧面, 图 2(b) 图 示出后顶盖面板附近的侧面。
     图 3 是顶盖面板的开闭动作的说明图。
     图 4 是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剖视图。
     图 5 是本发明所述的联动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 5(a)、 (b) 分别示出顶盖面板关闭 后的状态、 打开后的状态。
     图 6 是本发明所述的联动机构的作用侧视图。
     图 7 是顶盖面板进行打开动作时的联动机构的作用侧视图。
     图 8 是顶盖面板进行关闭动作时的联动机构的作用侧视图。
     标号说明
     段 )
    一般来说, 机动车的固定车顶由曲面构成, 为了使顶盖面板沿该曲面开闭, 大多要 将引导顶盖面板开闭的导轨也按照固定车顶的曲面沿车辆前后方向进行弯曲加工。此外, 车厢顶壁几乎也都是由曲面构成的, 对引导遮阳面板开闭的导轨也按照车厢顶壁的曲面沿 车辆前后方向进行弯曲加工。
     在固定车顶和车厢顶壁的各曲面的曲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如专利文献 1 的图 4 所示的结构那样, 可使一个导轨部件具有两个面板的导轨功能, 即能够将两个面板的导轨 的曲率 ( 绕车宽方向的轴线的曲率 ) 设定得相同, 然而还存在因固定车顶和车厢顶壁各自 的曲面的曲率不同而不得不使导轨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况。 而且, 在这样的情况下, 难以对 一个导轨部件实施不同曲率的弯曲加工, 因此通常是将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 设置为相互分体的部件。
     顶盖面板用导轨和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话, 当然会形成两导轨 的高度偏差 ( 高さのず机 ) 在车辆前后方向逐渐变化的结构。并且, 对于这样的轨道结构, 应用专利文献 1 记载的由面板侧卡合部件和遮阳侧卡合部件构成的联动单元的话, 则形成 两卡合部件横向卡合的结构, 具体来说是以在车宽方向具有卡合量的方式卡合的结构, 因 此容易变得难以吸收导轨的高度偏差的变化并维持卡合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窗装置中的遮 阳面板的联动机构, 该联动机构即使是在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 互不同的情况下, 也能够容易地确保两面板的联动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为一种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 其特征在 于, 该天窗装置具备 : 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 所述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沿车辆前后方向对在 车辆的固定车顶设有的开口部进行开闭 ; 第一导轨, 所述第一导轨通过连结于顶盖面板的 侧缘下表面的顶盖面板滑动件引导顶盖面板的开闭 ; 以及第二导轨, 所述第二导轨通过连结于遮阳面板的侧缘的遮阳面板滑动件引导遮阳面板的开闭, 其中, 该天窗装置具备联动 机构, 所述联动机构与顶盖面板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使遮阳面板开闭, 且在通过手动操作 开闭遮阳面板的过程中, 在打开方向上使遮阳面板能够不受顶盖面板的开闭状态限制地单 独移动, 并且在关闭方向上阻止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单独移动, 该联动机构具有设于 顶盖面板的卡合部件、 以及设于遮阳面板并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的被卡合部, 所述卡合部 件和所述被卡合部形成如下这样的结构 : 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卡合部以它们的相对位置 能够随着所述第一、 第二导轨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卡合。
     根据所述联动机构的结构, 卡合部件和被卡合部之间的相对位置随着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即便是在两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况 下也能够容易地确保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的联动功能。
     此外,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件由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构成, 所 述第一卡合部件固定设置于顶盖面板, 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被设置成相对于顶盖面板绕沿着 车宽方向的轴线转动自如并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卡爪部, 所述卡爪部位于比所述第一卡合 部件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所述被卡合部由都突出设置于所述遮阳面板滑动件的上表面的第 一被卡合部和第二被卡合部构成, 在顶盖面板进行打开动作时, 第一卡合部件推压第一被 卡合部, 从而遮阳面板向打开方向移动, 在顶盖面板进行关闭动作时, 第二卡合部件的卡爪 部钩挂于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面, 从而遮阳面板向关闭方向移动, 在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 遮阳面板时, 通过使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面推压卡爪部并将第二卡合部件向上方推开, 遮 阳面板向打开方向的单独移动得以继续进行, 在向关闭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时, 通过使 第二被卡合部的前表面推压卡爪部并将第二卡合部件向上方推开, 遮阳面板向关闭方向的 单独移动得以继续进行, 通过第一被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件抵接, 从而阻止遮阳面板进一 步向关闭方向单独移动。
     根据该结构, 能够形成部件数目少、 结构简单且组装性优良的联动机构, 从而构成 经济型的天窗装置。
     根据本发明, 即便在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 况下, 也能够容易地确保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的联动功能。 附图说明 图 1 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天窗装置的俯视图。
     图 2 是顶盖面板附近的侧视图, 图 2(a) 图示出前顶盖面板附近的侧面, 图 2(b) 图 示出后顶盖面板附近的侧面。
     图 3 是顶盖面板的开闭动作的说明图。
     图 4 是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剖视图。
     图 5 是本发明所述的联动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 5(a)、 (b) 分别示出顶盖面板关闭 后的状态、 打开后的状态。
     图 6 是本发明所述的联动机构的作用侧视图。
     图 7 是顶盖面板进行打开动作时的联动机构的作用侧视图。
     图 8 是顶盖面板进行关闭动作时的联动机构的作用侧视图。
     标号说明
     1: 天窗装置 ; 2: 固定车顶 ; 3: 开口部 ; 4: 顶盖面板 (roofpanel) ; 4A : 前顶盖面 板; 4B : 后顶盖面板 ; 5: 遮阳面板 (shade panel) ; 5A : 前遮阳面板 ; 5B : 后遮阳面板 ; 6~8: 第一~第三顶盖面板滑动件 ; 12 : 第一导轨 ; 18、 19 : 第一、 第二遮阳面板滑动件 ; 21 : 第二 导轨 ; 31 : 联动机构 ; 32 : 卡合部件 ; 33 : 被卡合部 ; 34 : 第一卡合部件 ; 35 : 卡爪部 ; 36 : 第二 卡合部件 ; 37 : 旋转轴 ; 38 : 第一被卡合部 ; 39 : 第二被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以具备分别沿车辆前后方向被分割为多个部分的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的天 窗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如图 1 所示, 天窗装置 1 具有 : 作为对设于固定车顶 2 的开口部 3 进 行开闭的顶盖面板 4 的前顶盖面板 4A 和后顶盖面板 4B ; 以及作为位于前顶盖面板 4A 和后 顶盖面板 4B 的下方的遮阳面板 5 的前遮阳面板 5A 和后遮阳面板 5B。
     对顶盖面板 4 附近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 2 中, 通过与前顶盖面板 4A 的两侧 缘的下表面连结的靠前顶盖面板滑动件 ( 第一顶盖面板滑动件 6) 和靠后顶盖面板滑动件 ( 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 7) 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前顶盖面板 4A 以倾斜上升 (tilt up) 的状态 向后方移动并打开。通过与后顶盖面板 4B 的两侧缘的下表面连结的顶盖面板滑动件 ( 第 三顶盖面板滑动件 8) 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后顶盖面板 4B 以倾斜下降 (tilt down) 的状态 向后方移动并打开。前顶盖面板 4A、 后顶盖面板 4B 例如由玻璃制成的面板构成。 在图 1 中, 在开口部 3 的两侧缘的下方配设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 一对的第一引导支架 9。如图 4 所示, 所述第一引导支架 9 由例如铝合金的挤压型材构成, 并形成了具有如下部分的截面形状 : 线缆槽 11, 所述线缆槽 11 用于供在未图示的驱动电动 机作用下前后移动的推拉线缆 10 贯穿 ; 第一导轨 12, 所述第一导轨 12 引导所述第一~第 三顶盖面板滑动件 6、 7、 8 滑动 ; 以及排泄槽 13, 所述排泄槽 13 用于将雨水等排出。第二顶 盖面板滑动件 7 连结于推拉线缆 10 并发挥驱动滑动件的作用。
     在图 2(a) 中, 在前顶盖面板 4A 的下表面经由支撑托架 14 安装有面板支撑撑条 15。在第一顶盖面板滑动件 6、 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 7 分别形成有凸轮槽 6a、 7a, 在面板支 撑撑条 15 突出设置有与所述凸轮槽 6a、 7a 卡合的凸轮销 15a、 15b。另一方面, 如图 2(b) 所 示, 在后顶盖面板 4B 的下表面经由支撑托架 16 安装有面板支撑撑条 17。在面板支撑撑条 17 形成有前后一对的凸轮槽 17a、 17b, 在第三顶盖面板滑动件 8 的前后形成有与所述凸轮 槽 17a、 17b 卡合的凸轮销 8a、 8b。在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 7 的后端形成有卡合槽 7b, 在第 三顶盖面板滑动件 8 的前端安装有与卡合槽 7b 自由卡脱的可动式的卡合销 8c。所述卡合 槽 7b 和卡合销 8c 所形成的卡脱机构的详细说明不属于本发明的主旨, 因此省略说明。
     参照图 3 对前顶盖面板 4A、 后顶盖面板 4B 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当从两顶盖面板 4A、 4B 全闭的状态起经由推拉线缆 10( 图 4) 使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 7 稍向后方移动时, 凸 轮销 15a、 15b 分别在凸轮槽 6a、 7a 内移动, 前顶盖面板 4A 倾斜上升。进一步, 当第二顶盖 面板滑动件 7 向后方移动时, 由于夹设有面板支撑撑条 15, 第一顶盖面板滑动件 6 也一起移 动, 所以前顶盖面板 4A 以倾斜上升的状态向后方滑动。接着, 在达到预定的移动行程后, 如 图 3(a) 所示, 卡合销 8c 与卡合槽 7b 卡合。
     当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 7 仍向后方移动时, 第三顶盖面板滑动件 8 通过卡合槽 7b 和卡合销 8c 形成的卡脱机构也向后方移动, 凸轮销 8a、 8b 在凸轮槽 17a、 17b 内移动, 由此,
     如图 3(b) 所示, 后顶盖面板 4B 倾斜下降, 之后, 如图 3(c) 所示, 前顶盖面板 4A、 后顶盖面板 4B 以分别倾斜上升、 倾斜下降的状态形成为一体并向后方继续打开。关闭方向的动作与以 上的打开方向的动作是相反的, 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 对遮阳面板 5 附近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 7 中, 在前遮阳面板 5A、 后遮阳 面板 5B 的侧缘分别安装有第一遮阳面板滑动件 18、 第二遮阳面板滑动件 19。如图 4 所示, 第一遮阳面板滑动件 18、 第二遮阳面板滑动件 19 在被设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支架 9 靠车 辆内侧的第二引导支架 20 的第二导轨 21 内滑动。第二引导支架 20 与第一引导支架 9 同 样由例如铝合金的挤压型材构成。另外, 前遮阳面板 5A 的遮阳面板与后遮阳面板 5B 的遮 阳面板之间的联动开闭通过在第一遮阳面板滑动件 18 和第二遮阳面板滑动件 19 上设有的 连结机构进行。该连结机构可以采用日本特开 2007-176240 号公报记载的 “连结机构 10” 等公知机构, 其详细说明不属于本发明的主旨, 因此省略说明。
     在以上的结构中, 本发明所述的天窗装置 1 具有联动机构 31, 联动机构 31 构成为 : 与顶盖面板 4 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开闭遮阳面板 5, 并且, 在通过手动操作来开闭遮阳面板 5 的过程中, 在打开方向上使遮阳面板 5 能够不受顶盖面板 4 的开闭状态限制地单独移动, 在关闭方向上阻止遮阳面板 5 相对于顶盖面板 4 的单独移动。 主要参照图 4、 图 5, 联动机构 31 具有 : 卡合部件 32, 所述卡合部件 32 设于顶盖面 板4; 以及被卡合部 33, 所述被卡合部 33 设于遮阳面板 5 并与卡合部件 32 卡合, 卡合部件 32 和被卡合部 33 形成为如下这样的结构 : 卡合部件 32 和被卡合部 33 以它们的相对位置可 随着所述第一导轨 12、 第二导轨 21 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卡合。 该联动机构 31 设于前顶盖面板 4A 和前遮阳面板 5A 之间。
     具体地进行说明, 卡合部件 32 由第一卡合部件 34 和第二卡合部件 36 构成, 所述 第一卡合部件 34 固定设置于前顶盖面板 4A, 所述第二卡合部件 36 被设置成相对于前顶盖 面板 4A 绕沿着车宽方向的轴线转动自如, 并且该第二卡合部件 36 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卡 爪部 35。卡爪部 35 位于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 34 靠车辆后方的位置。在图 2 所示的支撑托 架 14 的靠前端部位, 如图 4、 图 5 所示, 局部地形成有延伸至第二导轨 21 的上方为止的卡合 部件安装部 14A, 在该卡合部件安装部 14A 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一卡合部件 34。
     如图 5 所示, 第一卡合部件 34 例如由在车宽方向较薄且纵向长的树脂制块状片构 成, 并通过压入等方法安装于卡合部件安装部 14A 的末端。根据情况不同, 也可以取代支撑 托架 14, 而采用经由其他专用部件将第一卡合部件 34 固定安装于前顶盖面板 4A 的结构, 也 可以采用将第一卡合部件 34 直接安装于前顶盖面板 4A 的结构。此外, 将支撑托架 14 的卡 合部件安装部 14A 的末端附近本身作为第一卡合部件 34 发挥作用也无妨。
     在第一卡合部件 34 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形成有沿车宽方向的旋转轴 37, 第二 卡合部件 36 的前端连结成绕该旋转轴 37 转动自如。第二卡合部件 36 由例如以车宽方向 为板厚方向地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的板状部件构成, 在第二卡合部件 36 后端 的下部形成有卡爪部 35, 所述卡爪部 35 具有向前方倾斜且面向下方的前倾斜面 35A 和向后 方倾斜且面向下方的后倾斜面 35B。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二卡合部件 36 的后端为自由 端。
     被卡合部 33 由都突出设置于第一遮阳面板滑动件 18 的前端附近的上表面的第一 被卡合部 38 和第二被卡合部 39 构成。在第一被卡合部 38 形成有面向车辆前方的铅直状
     的卡合面 38A, 第一卡合部件 34 的后缘抵接于该卡合面 38A。
     另一方面, 在第二被卡合部 39 形成有 : 铅直状的前表面 39A, 该前表面 39A 面向车 辆前方且上端被曲面处理过 ; 以及倾斜卡合面 39B, 该倾斜卡合面 39B 向后方倾斜且面向上 方, 并且与第二卡合部件 36 的卡爪部 35 的前倾斜面 35A 卡合。
     以下, 主要参照图 7、 图 8 对联动机构 31 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 前遮阳面板 5A、 后遮阳面板 5B 相对于车宽方向朝向上方弯曲形成, 在图 7、 图 8 中以虚拟线所示的位置为在 车宽方向中央部剖面示出的高度位置。
     图 7(a) 示出了顶盖面板 4 侧、 遮阳面板 5 侧均为全闭的情况。此时的联动机构 31 为图 5(a) 所示的状态, 第一卡合部件 34 的后缘与第一被卡合部 38 的卡合面 38A 抵接。由 于前顶盖面板 4A 关闭, 因此第一卡合部件 34 向下方移位, 第一卡合部件 34 与第一被卡合 部 38 以在上下方向具有大卡合量的方式卡合。此外, 第二卡合部件 36 的靠前端部位处于 被载置于第二被卡合部 39 的上部的状态。
     ( 顶盖面板 4 进行打开动作时的作用 )
     如图 3 所说明的那样, 在从全闭状态起打开顶盖面板 4 时, 首先, 前顶盖面板 4A 倾 斜上升。 此时的联动机构 31 处于图 5(b) 所示的状态, 由于前顶盖面板 4A 倾斜上升, 因此第 一卡合部件 34 向上方移位, 虽然第一卡合部件 34 相对于第一被卡合部 38 在上下方向的卡 合量减小, 不过两者仍然维持卡合关系。因此, 当前顶盖面板 4A 在倾斜上升的状态下向后 方移动时, 由于第一卡合部件 34 推压第一被卡合部 38( 卡合面 38A), 因此前遮阳面板 5A、 后遮阳面板 5B 也向打开方向移动。 当前顶盖面板 4A 到达预定位置时, 如图 3 中所说明的那样, 后顶盖面板 4B 倾斜下 降, 之后, 前顶盖面板 4A、 后顶盖面板 4B 以分别倾斜上升、 倾斜下降的状态成为一体并向后 方移动。 此外, 后遮阳面板 5B 在形成于固定车顶 2 和车厢顶壁之间的收纳部中向上方移动, 前遮阳面板 5A 被收纳于后遮阳面板 5B 的下方。
     图 7(b) 示出了前顶盖面板 4A、 后顶盖面板 4B 全开的状态, 在从图 7(a) 至图 7(b) 为止的打开动作中, 第一卡合部件 34 与第一被卡合部 38 维持图 5(b) 的状态。在此, 由于 固定车顶 2 和车厢顶壁各自的曲率不同等, 在图 7(a) 所示的顶盖面板 4 用的第一导轨 12 的曲率 R1 与遮阳面板 5 用的第二导轨 21 的曲率 R2 相互不同的情况下, 两导轨的高度偏差 沿车辆前后方向逐渐变化。对于该问题, 在本发明中, 由于第一卡合部件 34 与第一被卡合 部 38 沿上下方向卡合, 因此卡合量与所述偏差对应地沿上下方向变化, 即第一卡合部件 34 相对于第一被卡合部 38 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从而维持两者的卡合状态。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从图 7(b) 的状态起, 通过手动能够使前遮阳面板 5A 再打 开图 7(c) 所示的距离 L1 的量。该距离 L1 为第二被卡合部 39 不超过第二卡合部件 36 的 卡爪部 35 的程度的距离。当然, 也可以采用将图 7(b) 所示的前遮阳面板 5A 的位置作为其 全开位置的规格。
     ( 顶盖面板 4 进行关闭动作时的作用 )
     当前顶盖面板 4A 从图 7(c) 的状态起向前方移动时, 如图 8(a) 所示, 第二卡合部 件 36 的卡爪部 35 钩挂于第二被卡合部 39 的后表面。具体来说, 第二卡合部件 36 的卡爪 部 35 的前倾斜面 35A 与第二被卡合部 39 的倾斜卡合面 39B 卡合, 通过将该状态维持至图 8(b) 所示的前顶盖面板 4A、 后顶盖面板 4B 的全闭状态为止, 前遮阳面板 5A、 后遮阳面板 5B
     联动地向关闭方向移动。
     在从图 8(a) 至图 8(b) 为止的关闭动作过程中, 即便在第一导轨 12 与第二导轨 21 的高度偏差逐渐变化的情况下, 通过第二卡合部件 36 的卡爪部 35 与第二被卡合部 39 沿上 下方向卡合, 并使第二卡合部件 36 与所述偏差对应地绕旋转轴 37 转动, 即通过使第二卡合 部件 36 相对于第二被卡合部 39 的相对位置变化, 从而维持两者的卡合状态。
     进而, 通过从图 8(b) 的状态通过手动将前遮阳面板 5A 关闭图 8(c) 所示的距离 L2, 前遮阳面板 5A、 后遮阳面板 5B 成为全闭。
     ( 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 5 时 )
     参照图 6(a) ~ (d) 说明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 5( 在图 6 中未图示 ) 时联 动机构 31 的作用。图 6(a) 例如示出了顶盖面板 4( 在图 6 中未图示 ) 为全闭的情况。当 从图 6(a) 的状态起通过手动将遮阳面板 5 打开时, 如图 6(b) 所示, 第二被卡合部 39 的倾 斜卡合面 39B 与卡爪部 35 的前倾斜面 35A 抵接, 进而如图 6(c) 所示地, 倾斜卡合面 39B 推 压前倾斜面 35A 并将卡爪部 35 向上方推开, 并如图 6(d) 所示, 第二被卡合部 39 从卡爪部 35 离开并继续进行遮阳面板 5 向打开方向的单独移动。图 6(b) ~ (d) 的动作即便是在顶 盖面板 4 打开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即, 遮阳面板 5 在打开方向能够不受顶盖面板 4 的开 闭状态限制地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单独移动。
     对于第二被卡合部 39 的倾斜卡合面 39B 与卡爪部 35 的前倾斜面 35A 之间的关系, 当顶盖面板 4 从图 8(a) 向图 8(b) 关闭时两者的卡合不会脱开的理由是, 此时施加于卡合 部位的荷载仅为由较轻材料构成的遮阳面板 5 附近的自重, 且倾斜卡合面 39B 与前倾斜面 35A 在横向的卡合力大于该遮阳面板 5 附近的自重。 另一方面, 在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遮阳 面板 5 时, 顶盖面板 4 存在由玻璃等构成的自重、 以及来自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的负载, 因 此在受到来自第二被卡合部 39 的推压力时, 第二卡合部件 36 不向后方移动而是绕旋转轴 37 移动, 卡爪部 35 被向上方推开。
     另外, 在顶盖面板 4 打开的状态下, 如图 6(d) 所示, 第二被卡合部 39 位于比卡爪 部 35 靠后方的位置时, 即便关闭顶盖面板 4, 遮阳面板 5 当然也不会联动。因而, 在该情况 下以手动关闭遮阳面板 5, 只要被关闭至第二被卡合部 39 位于相对于卡爪部 35 靠前方的位 置, 以后就能够与顶盖面板 4 联动地关闭。
     ( 向关闭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 5 时 )
     在从图 6(d) 的状态起通过手动将遮阳面板 5 关闭时, 如图 6(e) 所示, 第二被卡合 部 39 的前表面 39A 与卡爪部 35 的后倾斜面 35B 抵接, 前表面 39A 的上端被曲面处理过, 第 二卡合部件 36 受到来自前表面 39A 的推压力而绕旋转轴 37 顺畅地转动, 通过将卡爪部 35 向上方推开, 从而继续进行遮阳面板 5 向关闭方向的单独移动。进而, 如图 6(a) 所示, 通过 第一被卡合部 38 与第一卡合部件 34 抵接, 阻止遮阳面板 5 相对于顶盖面板 4 向关闭方向 单独移动。即, 阻止遮阳面板 5 超越打开状态的顶盖面板 4 向关闭方向单独移动。当然, 无 论顶盖面板 4 处于何种打开位置, 遮阳面板 5 的单独移动同样被阻止。由此, 在顶盖面板 4 打开的状态下, 不能够使遮阳面板 5 全闭, 能够将忘记关闭顶盖面板 4 的问题防止于未然。
     如上所述, 设置具有在顶盖面板 4 上设置的卡合部件 32 和在遮阳面板 5 上设置并 与卡合部件 32 卡合的被卡合部 33 的联动机构 31, 并形成使卡合部件 32 与被卡合部 33 以 它们的相对位置能够随着第一导轨 12、 第二导轨 21 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卡合的结构, 这样的话, 即便是在第一导轨 12 与第二导轨 21 各自的曲率相互不 同的情况下, 也能够容易地确保遮阳面板 5 相对于顶盖面板 4 的联动功能。
     此外, 卡合部件 32 由固定设置于顶盖面板 4 的第一卡合部件 34、 以及被设置成相 对于顶盖面板 4 绕沿车宽方向的旋转轴 37 的轴线转动自如且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卡爪部 35 的第二卡合部 36 构成, 卡爪部 35 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 34 位于车辆后方, 被卡合部 33 由 共同突出设置于遮阳面板滑动件 18 的上表面的第一被卡合部 38 和第二被卡合部 39 构成, 在顶盖面板 4 进行打开动作时, 第一卡合部件 34 推压第一被卡合部 38, 从而遮阳面板 5 向 打开方向移动, 在顶盖面板 4 进行关闭动作时, 第二卡合部件 36 的卡爪部 35 钩挂于第二被 卡合部 39 的后表面, 从而遮阳面板 5 向关闭方向移动, 在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 5 时, 通过使第二被卡合部 39 的后表面推压卡爪部 35 并将第二卡合部件 36 向上方推开, 遮 阳面板 5 向打开方向的单独移动得以继续进行, 在向关闭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 5 时, 通过 使第二被卡合部 39 的前表面推压卡爪部 35 并将第二卡合部 36 向上方推开, 遮阳面板 5 向 关闭方向的单独移动得以继续进行, 通过第一被卡合部 38 与第一卡合部件 34 抵接, 从而阻 止遮阳面板 5 进一步向关闭方向单独移动, 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结构, 能够形成部件数目 少、 结构简单且组装性优良的联动机构 31, 从而构成经济型的天窗装置 1。 以上, 对具备分别沿车辆前后方向被分割为多个部分的顶盖面板 4 和遮阳面板 5 的天窗装置 1 进行了说明, 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单片的顶盖面板、 遮阳面板的天 窗装置。
    

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4710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4710ACN101934710A21申请号201010214746422申请日20100625200915169320090626JPB60J7/0220060171申请人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埼玉县72发明人堀内成仁加藤隆史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代理人党晓林李艳艳54发明名称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57摘要本发明提供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即便在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保两面板的联动功能。具有联动机构31,该联动机。

2、构31与顶盖面板4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使遮阳面板5开闭,且在通过手动操作开闭遮阳面板5的过程中,在打开方向上使遮阳面板5能够不受顶盖面板4的开闭状态限制地单独移动,在关闭方向上阻止遮阳面板5相对于顶盖面板4单独移动,该联动机构31具有设于顶盖面板4的第一、第二卡合部件34、36、以及设于遮阳面板5并分别与第一、第二卡合部件34、36沿上下方向卡合的第一、第二被卡合部38、39。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8页CN101934710A1/2页21一种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天窗装置具备顶盖面板和遮阳面。

3、板,所述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沿车辆前后方向对在车辆的固定车顶设有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通过连结于顶盖面板的侧缘下表面的顶盖面板滑动件引导顶盖面板的开闭;以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通过连结于遮阳面板的侧缘的遮阳面板滑动件引导遮阳面板的开闭,该天窗装置具备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与顶盖面板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使遮阳面板开闭,且在通过手动操作来开闭遮阳面板的过程中,在打开方向上使遮阳面板能够不受顶盖面板的开闭状态限制地单独移动,在关闭方向上阻止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单独移动,该联动机构具有设于顶盖面板的卡合部件、以及设于遮阳面板并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的被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卡合部形。

4、成如下这样的结构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卡合部以它们的相对位置能够随着所述第一、第二导轨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由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构成,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固定设置于顶盖面板,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被设置成相对于顶盖面板绕沿着车宽方向的轴线转动自如,并且该第二卡合部件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卡爪部,所述卡爪部位于比所述第一卡合部件靠车辆后方的位置,所述被卡合部由都突出设置于所述遮阳面板滑动件的上表面的第一被卡合部和第二被卡合部构成,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卡合部形成如下结构在顶盖面板进行打开动作时,通过第一。

5、卡合部件推压第一被卡合部,遮阳面板向打开方向移动,在顶盖面板进行关闭动作时,通过第二卡合部件的卡爪部钩挂于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面,遮阳面板向关闭方向移动,在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时,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面推压卡爪部并将第二卡合部件向上方推开,遮阳面板向打开方向的单独移动继续进行,在向关闭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时,第二被卡合部的前表面推压卡爪部并将第二卡合部件向上方推开,遮阳面板向关闭方向的单独移动继续进行,通过第一被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件抵接,阻止遮阳面板进一步向关闭方向单独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的卡爪部形成有朝前方倾斜且面向下方。

6、的前倾斜面,在所述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面形成有朝后方倾斜且面向上方、并与所述前倾斜面卡合的倾斜卡合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的卡爪部形成有朝后方倾斜且面向下方的后倾斜面,对所述第二权利要求书CN101934710A2/2页3被卡合部的前表面的上端进行曲面处理以推压所述后倾斜面并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件顺畅地转动。权利要求书CN101934710A1/7页4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天窗SUNROOF装置。背景技术0002在车辆的天窗装置中,联动机构与顶盖面板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开闭遮阳面板,且能够通过手。

7、动操作对遮阳面板进行开闭,作为涉及所述联动机构的现有技术可以列举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联动单元该专利文献的面板侧卡合部件19和遮阳SUNSHADE侧卡合部件20该联动单元在顶盖面板处于全闭状态时,能够通过手动单独地开闭并移动遮阳面板,且在顶盖面板向打开方向移动时使遮阳面板联动地向打开方向移动。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15179号公报第0024段0005一般来说,机动车的固定车顶由曲面构成,为了使顶盖面板沿该曲面开闭,大多要将引导顶盖面板开闭的导轨也按照固定车顶的曲面沿车辆前后方向进行弯曲加工。此外,车厢顶壁几乎也都是由曲面构成的,对引导遮阳面板开闭。

8、的导轨也按照车厢顶壁的曲面沿车辆前后方向进行弯曲加工。0006在固定车顶和车厢顶壁的各曲面的曲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的结构那样,可使一个导轨部件具有两个面板的导轨功能,即能够将两个面板的导轨的曲率绕车宽方向的轴线的曲率设定得相同,然而还存在因固定车顶和车厢顶壁各自的曲面的曲率不同而不得不使导轨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况。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以对一个导轨部件实施不同曲率的弯曲加工,因此通常是将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设置为相互分体的部件。0007顶盖面板用导轨和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话,当然会形成两导轨的高度偏差高机在车辆前后方向逐渐变化的结构。并且,对于这样。

9、的轨道结构,应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由面板侧卡合部件和遮阳侧卡合部件构成的联动单元的话,则形成两卡合部件横向卡合的结构,具体来说是以在车宽方向具有卡合量的方式卡合的结构,因此容易变得难以吸收导轨的高度偏差的变化并维持卡合功能。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即使是在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保两面板的联动功能。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天窗装置中的遮阳面板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天窗装置具备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所述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沿车辆前后方向对在车辆的固。

10、定车顶设有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通过连结于顶盖面板的侧缘下表面的顶盖面板滑动件引导顶盖面板的开闭;以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通过连说明书CN101934710A2/7页5结于遮阳面板的侧缘的遮阳面板滑动件引导遮阳面板的开闭,其中,该天窗装置具备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与顶盖面板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使遮阳面板开闭,且在通过手动操作开闭遮阳面板的过程中,在打开方向上使遮阳面板能够不受顶盖面板的开闭状态限制地单独移动,并且在关闭方向上阻止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单独移动,该联动机构具有设于顶盖面板的卡合部件、以及设于遮阳面板并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的被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卡合部形成如。

11、下这样的结构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被卡合部以它们的相对位置能够随着所述第一、第二导轨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卡合。0010根据所述联动机构的结构,卡合部件和被卡合部之间的相对位置随着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即便是在两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保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的联动功能。0011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由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构成,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固定设置于顶盖面板,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被设置成相对于顶盖面板绕沿着车宽方向的轴线转动自如并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卡爪部,所述卡爪部位于比所述第一卡合部件靠车辆后方的位置,所述被。

12、卡合部由都突出设置于所述遮阳面板滑动件的上表面的第一被卡合部和第二被卡合部构成,在顶盖面板进行打开动作时,第一卡合部件推压第一被卡合部,从而遮阳面板向打开方向移动,在顶盖面板进行关闭动作时,第二卡合部件的卡爪部钩挂于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面,从而遮阳面板向关闭方向移动,在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时,通过使第二被卡合部的后表面推压卡爪部并将第二卡合部件向上方推开,遮阳面板向打开方向的单独移动得以继续进行,在向关闭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时,通过使第二被卡合部的前表面推压卡爪部并将第二卡合部件向上方推开,遮阳面板向关闭方向的单独移动得以继续进行,通过第一被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件抵接,从而阻止遮阳面板进一步。

13、向关闭方向单独移动。0012根据该结构,能够形成部件数目少、结构简单且组装性优良的联动机构,从而构成经济型的天窗装置。0013根据本发明,即便在顶盖面板用导轨与遮阳面板用导轨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保遮阳面板相对于顶盖面板的联动功能。附图说明0014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天窗装置的俯视图。0015图2是顶盖面板附近的侧视图,图2A图示出前顶盖面板附近的侧面,图2B图示出后顶盖面板附近的侧面。0016图3是顶盖面板的开闭动作的说明图。0017图4是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剖视图。0018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联动机构的外观立体图,图5A、B分别示出顶盖面板关闭后的状。

14、态、打开后的状态。0019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联动机构的作用侧视图。0020图7是顶盖面板进行打开动作时的联动机构的作用侧视图。0021图8是顶盖面板进行关闭动作时的联动机构的作用侧视图。0022标号说明说明书CN101934710A3/7页600231天窗装置;2固定车顶;3开口部;4顶盖面板ROOFPANEL;4A前顶盖面板;4B后顶盖面板;5遮阳面板SHADEPANEL;5A前遮阳面板;5B后遮阳面板;68第一第三顶盖面板滑动件;12第一导轨;18、19第一、第二遮阳面板滑动件;21第二导轨;31联动机构;32卡合部件;33被卡合部;34第一卡合部件;35卡爪部;36第二卡合部件;37旋转。

15、轴;38第一被卡合部;39第二被卡合部。具体实施方式0024以下,以具备分别沿车辆前后方向被分割为多个部分的顶盖面板和遮阳面板的天窗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天窗装置1具有作为对设于固定车顶2的开口部3进行开闭的顶盖面板4的前顶盖面板4A和后顶盖面板4B;以及作为位于前顶盖面板4A和后顶盖面板4B的下方的遮阳面板5的前遮阳面板5A和后遮阳面板5B。0025对顶盖面板4附近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中,通过与前顶盖面板4A的两侧缘的下表面连结的靠前顶盖面板滑动件第一顶盖面板滑动件6和靠后顶盖面板滑动件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7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前顶盖面板4A以倾斜上升TILTUP的状态向后方移动并。

16、打开。通过与后顶盖面板4B的两侧缘的下表面连结的顶盖面板滑动件第三顶盖面板滑动件8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后顶盖面板4B以倾斜下降TILTDOWN的状态向后方移动并打开。前顶盖面板4A、后顶盖面板4B例如由玻璃制成的面板构成。0026在图1中,在开口部3的两侧缘的下方配设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的第一引导支架9。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引导支架9由例如铝合金的挤压型材构成,并形成了具有如下部分的截面形状线缆槽11,所述线缆槽11用于供在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作用下前后移动的推拉线缆10贯穿;第一导轨12,所述第一导轨12引导所述第一第三顶盖面板滑动件6、7、8滑动;以及排泄槽13,所述排泄槽13。

17、用于将雨水等排出。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7连结于推拉线缆10并发挥驱动滑动件的作用。0027在图2A中,在前顶盖面板4A的下表面经由支撑托架14安装有面板支撑撑条15。在第一顶盖面板滑动件6、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7分别形成有凸轮槽6A、7A,在面板支撑撑条15突出设置有与所述凸轮槽6A、7A卡合的凸轮销15A、15B。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后顶盖面板4B的下表面经由支撑托架16安装有面板支撑撑条17。在面板支撑撑条17形成有前后一对的凸轮槽17A、17B,在第三顶盖面板滑动件8的前后形成有与所述凸轮槽17A、17B卡合的凸轮销8A、8B。在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7的后端形成有卡合槽7B,在第三顶盖面。

18、板滑动件8的前端安装有与卡合槽7B自由卡脱的可动式的卡合销8C。所述卡合槽7B和卡合销8C所形成的卡脱机构的详细说明不属于本发明的主旨,因此省略说明。0028参照图3对前顶盖面板4A、后顶盖面板4B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当从两顶盖面板4A、4B全闭的状态起经由推拉线缆10图4使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7稍向后方移动时,凸轮销15A、15B分别在凸轮槽6A、7A内移动,前顶盖面板4A倾斜上升。进一步,当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7向后方移动时,由于夹设有面板支撑撑条15,第一顶盖面板滑动件6也一起移动,所以前顶盖面板4A以倾斜上升的状态向后方滑动。接着,在达到预定的移动行程后,如图3A所示,卡合销8C与卡合槽7。

19、B卡合。0029当第二顶盖面板滑动件7仍向后方移动时,第三顶盖面板滑动件8通过卡合槽7B和卡合销8C形成的卡脱机构也向后方移动,凸轮销8A、8B在凸轮槽17A、17B内移动,由此,说明书CN101934710A4/7页7如图3B所示,后顶盖面板4B倾斜下降,之后,如图3C所示,前顶盖面板4A、后顶盖面板4B以分别倾斜上升、倾斜下降的状态形成为一体并向后方继续打开。关闭方向的动作与以上的打开方向的动作是相反的,因此省略说明。0030接着,对遮阳面板5附近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在图7中,在前遮阳面板5A、后遮阳面板5B的侧缘分别安装有第一遮阳面板滑动件18、第二遮阳面板滑动件19。如图4所示,第一遮。

20、阳面板滑动件18、第二遮阳面板滑动件19在被设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支架9靠车辆内侧的第二引导支架20的第二导轨21内滑动。第二引导支架20与第一引导支架9同样由例如铝合金的挤压型材构成。另外,前遮阳面板5A的遮阳面板与后遮阳面板5B的遮阳面板之间的联动开闭通过在第一遮阳面板滑动件18和第二遮阳面板滑动件19上设有的连结机构进行。该连结机构可以采用日本特开2007176240号公报记载的“连结机构10”等公知机构,其详细说明不属于本发明的主旨,因此省略说明。0031在以上的结构中,本发明所述的天窗装置1具有联动机构31,联动机构31构成为与顶盖面板4的开闭机械性联动地开闭遮阳面板5,并且,在通过。

21、手动操作来开闭遮阳面板5的过程中,在打开方向上使遮阳面板5能够不受顶盖面板4的开闭状态限制地单独移动,在关闭方向上阻止遮阳面板5相对于顶盖面板4的单独移动。0032主要参照图4、图5,联动机构31具有卡合部件32,所述卡合部件32设于顶盖面板4;以及被卡合部33,所述被卡合部33设于遮阳面板5并与卡合部件32卡合,卡合部件32和被卡合部33形成为如下这样的结构卡合部件32和被卡合部33以它们的相对位置可随着所述第一导轨12、第二导轨21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卡合。该联动机构31设于前顶盖面板4A和前遮阳面板5A之间。0033具体地进行说明,卡合部件32由第一卡合部件34和第。

22、二卡合部件36构成,所述第一卡合部件34固定设置于前顶盖面板4A,所述第二卡合部件36被设置成相对于前顶盖面板4A绕沿着车宽方向的轴线转动自如,并且该第二卡合部件36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卡爪部35。卡爪部35位于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34靠车辆后方的位置。在图2所示的支撑托架14的靠前端部位,如图4、图5所示,局部地形成有延伸至第二导轨21的上方为止的卡合部件安装部14A,在该卡合部件安装部14A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一卡合部件34。0034如图5所示,第一卡合部件34例如由在车宽方向较薄且纵向长的树脂制块状片构成,并通过压入等方法安装于卡合部件安装部14A的末端。根据情况不同,也可以取代支撑托架14,而。

23、采用经由其他专用部件将第一卡合部件34固定安装于前顶盖面板4A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将第一卡合部件34直接安装于前顶盖面板4A的结构。此外,将支撑托架14的卡合部件安装部14A的末端附近本身作为第一卡合部件34发挥作用也无妨。0035在第一卡合部件34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形成有沿车宽方向的旋转轴37,第二卡合部件36的前端连结成绕该旋转轴37转动自如。第二卡合部件36由例如以车宽方向为板厚方向地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的板状部件构成,在第二卡合部件36后端的下部形成有卡爪部35,所述卡爪部35具有向前方倾斜且面向下方的前倾斜面35A和向后方倾斜且面向下方的后倾斜面35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24、第二卡合部件36的后端为自由端。0036被卡合部33由都突出设置于第一遮阳面板滑动件18的前端附近的上表面的第一被卡合部38和第二被卡合部39构成。在第一被卡合部38形成有面向车辆前方的铅直状说明书CN101934710A5/7页8的卡合面38A,第一卡合部件34的后缘抵接于该卡合面38A。0037另一方面,在第二被卡合部39形成有铅直状的前表面39A,该前表面39A面向车辆前方且上端被曲面处理过;以及倾斜卡合面39B,该倾斜卡合面39B向后方倾斜且面向上方,并且与第二卡合部件36的卡爪部35的前倾斜面35A卡合。0038以下,主要参照图7、图8对联动机构31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前遮阳面板5。

25、A、后遮阳面板5B相对于车宽方向朝向上方弯曲形成,在图7、图8中以虚拟线所示的位置为在车宽方向中央部剖面示出的高度位置。0039图7A示出了顶盖面板4侧、遮阳面板5侧均为全闭的情况。此时的联动机构31为图5A所示的状态,第一卡合部件34的后缘与第一被卡合部38的卡合面38A抵接。由于前顶盖面板4A关闭,因此第一卡合部件34向下方移位,第一卡合部件34与第一被卡合部38以在上下方向具有大卡合量的方式卡合。此外,第二卡合部件36的靠前端部位处于被载置于第二被卡合部39的上部的状态。0040顶盖面板4进行打开动作时的作用0041如图3所说明的那样,在从全闭状态起打开顶盖面板4时,首先,前顶盖面板4A。

26、倾斜上升。此时的联动机构31处于图5B所示的状态,由于前顶盖面板4A倾斜上升,因此第一卡合部件34向上方移位,虽然第一卡合部件34相对于第一被卡合部38在上下方向的卡合量减小,不过两者仍然维持卡合关系。因此,当前顶盖面板4A在倾斜上升的状态下向后方移动时,由于第一卡合部件34推压第一被卡合部38卡合面38A,因此前遮阳面板5A、后遮阳面板5B也向打开方向移动。0042当前顶盖面板4A到达预定位置时,如图3中所说明的那样,后顶盖面板4B倾斜下降,之后,前顶盖面板4A、后顶盖面板4B以分别倾斜上升、倾斜下降的状态成为一体并向后方移动。此外,后遮阳面板5B在形成于固定车顶2和车厢顶壁之间的收纳部中向。

27、上方移动,前遮阳面板5A被收纳于后遮阳面板5B的下方。0043图7B示出了前顶盖面板4A、后顶盖面板4B全开的状态,在从图7A至图7B为止的打开动作中,第一卡合部件34与第一被卡合部38维持图5B的状态。在此,由于固定车顶2和车厢顶壁各自的曲率不同等,在图7A所示的顶盖面板4用的第一导轨12的曲率R1与遮阳面板5用的第二导轨21的曲率R2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两导轨的高度偏差沿车辆前后方向逐渐变化。对于该问题,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卡合部件34与第一被卡合部38沿上下方向卡合,因此卡合量与所述偏差对应地沿上下方向变化,即第一卡合部件34相对于第一被卡合部38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维持两者的卡合状态。

28、。00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7B的状态起,通过手动能够使前遮阳面板5A再打开图7C所示的距离L1的量。该距离L1为第二被卡合部39不超过第二卡合部件36的卡爪部35的程度的距离。当然,也可以采用将图7B所示的前遮阳面板5A的位置作为其全开位置的规格。0045顶盖面板4进行关闭动作时的作用0046当前顶盖面板4A从图7C的状态起向前方移动时,如图8A所示,第二卡合部件36的卡爪部35钩挂于第二被卡合部39的后表面。具体来说,第二卡合部件36的卡爪部35的前倾斜面35A与第二被卡合部39的倾斜卡合面39B卡合,通过将该状态维持至图8B所示的前顶盖面板4A、后顶盖面板4B的全闭状态为止,前遮。

29、阳面板5A、后遮阳面板5B说明书CN101934710A6/7页9联动地向关闭方向移动。0047在从图8A至图8B为止的关闭动作过程中,即便在第一导轨12与第二导轨21的高度偏差逐渐变化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卡合部件36的卡爪部35与第二被卡合部39沿上下方向卡合,并使第二卡合部件36与所述偏差对应地绕旋转轴37转动,即通过使第二卡合部件36相对于第二被卡合部39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维持两者的卡合状态。0048进而,通过从图8B的状态通过手动将前遮阳面板5A关闭图8C所示的距离L2,前遮阳面板5A、后遮阳面板5B成为全闭。0049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5时0050参照图6AD说明向打开方向手动。

30、操作遮阳面板5在图6中未图示时联动机构31的作用。图6A例如示出了顶盖面板4在图6中未图示为全闭的情况。当从图6A的状态起通过手动将遮阳面板5打开时,如图6B所示,第二被卡合部39的倾斜卡合面39B与卡爪部35的前倾斜面35A抵接,进而如图6C所示地,倾斜卡合面39B推压前倾斜面35A并将卡爪部35向上方推开,并如图6D所示,第二被卡合部39从卡爪部35离开并继续进行遮阳面板5向打开方向的单独移动。图6BD的动作即便是在顶盖面板4打开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即,遮阳面板5在打开方向能够不受顶盖面板4的开闭状态限制地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单独移动。0051对于第二被卡合部39的倾斜卡合面39B与卡爪部35。

31、的前倾斜面35A之间的关系,当顶盖面板4从图8A向图8B关闭时两者的卡合不会脱开的理由是,此时施加于卡合部位的荷载仅为由较轻材料构成的遮阳面板5附近的自重,且倾斜卡合面39B与前倾斜面35A在横向的卡合力大于该遮阳面板5附近的自重。另一方面,在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5时,顶盖面板4存在由玻璃等构成的自重、以及来自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的负载,因此在受到来自第二被卡合部39的推压力时,第二卡合部件36不向后方移动而是绕旋转轴37移动,卡爪部35被向上方推开。0052另外,在顶盖面板4打开的状态下,如图6D所示,第二被卡合部39位于比卡爪部35靠后方的位置时,即便关闭顶盖面板4,遮阳面板5当然也不。

32、会联动。因而,在该情况下以手动关闭遮阳面板5,只要被关闭至第二被卡合部39位于相对于卡爪部35靠前方的位置,以后就能够与顶盖面板4联动地关闭。0053向关闭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5时0054在从图6D的状态起通过手动将遮阳面板5关闭时,如图6E所示,第二被卡合部39的前表面39A与卡爪部35的后倾斜面35B抵接,前表面39A的上端被曲面处理过,第二卡合部件36受到来自前表面39A的推压力而绕旋转轴37顺畅地转动,通过将卡爪部35向上方推开,从而继续进行遮阳面板5向关闭方向的单独移动。进而,如图6A所示,通过第一被卡合部38与第一卡合部件34抵接,阻止遮阳面板5相对于顶盖面板4向关闭方向单独移动。。

33、即,阻止遮阳面板5超越打开状态的顶盖面板4向关闭方向单独移动。当然,无论顶盖面板4处于何种打开位置,遮阳面板5的单独移动同样被阻止。由此,在顶盖面板4打开的状态下,不能够使遮阳面板5全闭,能够将忘记关闭顶盖面板4的问题防止于未然。0055如上所述,设置具有在顶盖面板4上设置的卡合部件32和在遮阳面板5上设置并与卡合部件32卡合的被卡合部33的联动机构31,并形成使卡合部件32与被卡合部33以它们的相对位置能够随着第一导轨12、第二导轨21之间的高度偏差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说明书CN101934710A7/7页10沿上下方向卡合的结构,这样的话,即便是在第一导轨12与第二导轨21各自的曲率相互不同。

34、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保遮阳面板5相对于顶盖面板4的联动功能。0056此外,卡合部件32由固定设置于顶盖面板4的第一卡合部件34、以及被设置成相对于顶盖面板4绕沿车宽方向的旋转轴37的轴线转动自如且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卡爪部35的第二卡合部36构成,卡爪部35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34位于车辆后方,被卡合部33由共同突出设置于遮阳面板滑动件18的上表面的第一被卡合部38和第二被卡合部39构成,在顶盖面板4进行打开动作时,第一卡合部件34推压第一被卡合部38,从而遮阳面板5向打开方向移动,在顶盖面板4进行关闭动作时,第二卡合部件36的卡爪部35钩挂于第二被卡合部39的后表面,从而遮阳面板5向关闭方向。

35、移动,在向打开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5时,通过使第二被卡合部39的后表面推压卡爪部35并将第二卡合部件36向上方推开,遮阳面板5向打开方向的单独移动得以继续进行,在向关闭方向手动操作遮阳面板5时,通过使第二被卡合部39的前表面推压卡爪部35并将第二卡合部36向上方推开,遮阳面板5向关闭方向的单独移动得以继续进行,通过第一被卡合部38与第一卡合部件34抵接,从而阻止遮阳面板5进一步向关闭方向单独移动,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形成部件数目少、结构简单且组装性优良的联动机构31,从而构成经济型的天窗装置1。0057以上,对具备分别沿车辆前后方向被分割为多个部分的顶盖面板4和遮阳面板5的天窗装置1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单片的顶盖面板、遮阳面板的天窗装置。说明书CN101934710A1/8页11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34710A2/8页12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34710A3/8页13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34710A4/8页14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34710A5/8页15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34710A6/8页16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34710A7/8页17图7说明书附图CN101934710A8/8页18图8说明书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