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船上货物的装载和卸载的包括内坡道部分及外坡道部分的装载坡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船上货物的装载和卸载的包括内坡道部分及外坡道部分的装载坡道.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9214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9214ACN101939214A21申请号200980104182422申请日200902180800376620080219SEB63B27/1420060171申请人货运技术瑞典股份公司地址瑞典哥德堡72发明人汤米约翰松乔纳斯努德斯特伦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魏金霞田军锋54发明名称用于船上货物的装载和卸载的包括内坡道部分及外坡道部分的装载坡道57摘要用于船上货物的装载和卸载并包括内坡道部分8和外坡道部分9的装载坡道,所述内坡道部分8在装载开口处以枢转的方式连接于船2,所。
2、述外坡道部分9绕枢转轴12以枢转的方式连接到内坡道部分以便从装载坡道的展开的装载位置折叠到搁置位置而抵靠于内坡道部分。外坡道部分9能够相对于内坡道部分8在不同的角位置之间调节,其中所述坡道部分中的一个包括在另一坡道部分上方部分重叠的段。动力装置设置成距所述枢转轴一定距离,用于通过调节支腿的位置来调节外坡道部分相对于内坡道部分的角位置。所述支腿设置在装载坡道的每一侧上并且在所述装载位置中受到压缩力。动力传动机构40与动力装置61、62协同作用,用以将支腿37的压缩载荷转变成动力传动机构47和动力装置48、49中的拉伸载荷。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080586PCT申请的。
3、申请数据PCT/SE2009/05018020090218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05021EN20090827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CN101939217A1/1页21一种用于船2上货物的装载和卸载并包括内坡道部分8和外坡道部分9的装载坡道1,所述内坡道部分8在装载开口5处以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船2,所述外坡道部分9绕枢转轴12以枢转的方式连接到内坡道部分8以便从所述装载坡道的展开的装载位置折叠到搁置位置而抵靠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以及在所述外坡道部分9相对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的不同角位置之间进行调节,其中,所。
4、述坡道部分8、9中的一个包括在另一坡道部分8、9上方部分重叠的段,并且动力装置48、49设置成距所述枢转轴12一定距离,用于通过调节支腿37的位置来调节所述外坡道部分9相对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的角位置,所述支腿37设置在装载坡道的每一侧上并且在装载位置中受到压缩力,其特征在于,至少动力传动机构47设置成与所述动力装置48、49协同作用,用以将所述支腿37中的压缩载荷转变成所述动力传动机构47和动力装置48、49中的拉伸载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47、48附连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的前端部28,所述前端部28在所述述外坡道部分9上方部分重叠,所述支腿37包括位于背离所。
5、述外坡道部分9的端部处并且被包括在所述动力传动机构47中的拉臂56,并且,所述动力装置48、49在所述拉臂56与位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处的支架之间附连以承受所述拉臂56上的拉伸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在装载坡道的每一侧上包括为至少一个旋转电动马达61、62形式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动机构47包括具有螺纹杆50、51的蜗轮64、65,所述螺纹杆50、51附连于所述拉臂5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在装载坡道的每一侧上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电动马达61、62并且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以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拉臂56的两侧的两个或更多个杆50、51。
6、。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48、49设置成大体上平行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的行驶区域2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50、51大体上横向于所述行驶区域21定向,并且设置成在每个支腿37顶住所述外坡道部分9的装载位置中通过所述拉臂56在所述支腿37上施加拉伸力。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61、62、所述螺纹杆50、51和所述蜗轮64、65在装载坡道1的每一侧上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拉臂56以枢转的方式连接于属于其的所述支腿37,并且所述杆50、51在它们的其中一个端部处以能够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拉臂56的任一侧,并且所述蜗轮。
7、64、65附连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权利要求书CN101939214ACN101939217A1/4页3用于船上货物的装载和卸载的包括内坡道部分及外坡道部分的装载坡道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所附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船的装载坡道。背景技术0002用于船的大型装载坡道通常分成至少两个坡道部分,所述两个坡道部分铰接并可相对于彼此折叠,并且可以折起至抵靠船开口的搁置位置并全部地或部分地作为装载门。在瑞典公开文献SE342010中描述并示出了这种装载坡道的示例。在该公开文献中公开了主绞盘以及坡道部分绞盘,所述主绞盘设置成用以控制整个装载坡道的在抵靠码头的展开位置与抵靠装载开口的折叠位置。
8、之间的大摆动运动,所述坡道部分绞盘用以在装载坡道的展开期间使外坡道部分外摆。液压缸形式的液压动力装置设置成用于外坡道部分相对于内坡道部分其附连到船上用于针对例如由潮汐所导致的不同的码头高度进行调节的有限的角度调节,所述液压动力装置承受来自装载坡道重量以及还来自过往车辆的较大压缩力。这些压缩力可能达到使动力装置受到较大压力的量值。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创建一种用于船的装载坡道,其中设置用于坡道部分之间的角度调节的动力装置,从而使过载的风险最小化。0004上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所附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载坡道来实现。附图说明0005下面将在实施方式中并参照附图来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
9、中0006图1和2分别是在不同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装载坡道的侧视图和俯视图,0007图3和4分别是装载坡道的附连于船上的部分的侧视图和俯视图,0008图5和6分别是装载坡道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其示出了调节机构的结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根据本发明的装载坡道的内坡道部分与外坡道部分之间的角位置。具体实施方式0009图1和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载坡道1,所述装载坡道1连接于船2,示出了船2的一部分,例如船的船尾3。坡道通常可以连接于船的诸如船头或其中一侧的另一部分,船还可以设有一个以上的装载坡道以用于可选的装载及卸载路线。装载坡道1绕大致水平的轴4以枢转的方式连接到船上,所述轴4定位成与船上。
10、的装载开口5相关,并且所述装载坡道1绕该轴铰接以便在展开的装载位置和折叠位置其中所述装载开口部分地或完全地关闭之间变换。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装载坡道1还能够绕大致竖直的枢转轴6向侧面枢转从而能够朝向码头7摆动,其存储平面8在图1中以两个可选的水平并由此以两个可选的装载坡道位置显示。说明书CN101939214ACN101939217A2/4页40010装载坡道1相对较长,并且由于实际原因而被分成两个坡道部分连接到船上的一个内坡道部分8;以及一个外坡道部分9,所述外坡道部分9有利地在其朝向码头7的外端部10上包括支撑片状部11。所述两个坡道部分8、9通过铰链12以枢转的方式相互连接,所述铰链12定。
11、位在内坡道部分8的外端部13内侧的一定距离处,并位于外坡道部分9的内端部14处。分开的装载坡道1的优点在于只需要较小的力来向上摆动折叠的装载坡道,并且其可以以完全折叠在一起的方式存储在抵靠船开口5的存储位置中而不会在此上方突起,另一优点在于所述两个坡道部分8、9可以调节成相对于彼此具有角度以便适应码头与装载坡道对船的连接换言之与枢转轴4或装载开口5的下边缘之间的不同的高度差。支撑片状部11能够通过枢转轴15相对于外坡道部分9枢转,以便能够适应码头的存储平面。0011两个坡道部分8、9分别包括梁结构,所述梁结构具有间隔开的纵向延伸的侧梁段16、17、18、19以及在这些侧梁段之间延伸的横梁20图。
12、4中示出。其支撑用于每个坡道部分8、9的行驶区域21、22,所述行驶区域由强力板构成以便支撑预期载荷,该载荷通常由某种车辆组成。支撑片状部11还包括短行驶区域23,所述短行驶区域23最大限度地包括多个较小的支撑片状部24,所述支撑片状部24能够适应码头6的存储平面7的不平整。0012为了装载坡道的作为一个整体的下降运动和提升运动,设置绞盘机构25,所述绞盘机构在固定端部26与可移动端部27之间延伸,所述固定端部26在装载开口5的上方定位在船2上,所述可移动端部27定位在装载坡道1的内装载坡道8的外端部28处。所述绞盘机构实际上双重地设有两个绞盘,在装载坡道的每侧上一个。为了外坡道部分9朝向和远。
13、离内坡道部分8的下降运动,设置下降绞盘29,所述下降绞盘29在内坡道部分的外端部28与远离枢转中心即轴12的位置之间延伸,例如定位成朝向外坡道部分的侧梁段18、19的中心。0013图3和4示出了内坡道部分8的放大比例图,更具体地示出其梁结构,该梁结构包括侧梁段16、17和横梁20。为简单起见,该结构示成短版,但是其实际上如图1和2所示那样相当长。梁结构在两侧上包括位于内坡道部分8的外端部28处的上梁段30和下梁段31,所述上梁段和下梁段分别包括中间具有空间32的两个延伸的梁33、34、35、36。这些梁段形成了支腿37形状的下压元件的引导,所述支腿37形状的下压元件在内坡道部分8的外端部28的。
14、每一侧上相对于内坡道部分8可移动地连接。这些支腿37分别连接到用于传递来自动力装置的动力的机构或连接到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以通过横向于内坡道部分8的行驶区域的长度位移运动来调节位置。由此,外坡道部分9的角位置可以相对于内坡道部分8进行调节,这将在下面进行更详细地描述。0014如图5和6所示,支腿包括位于其下端部38处的足部39,所述足部39设置成以可分离的方式顶住外坡道部分9的梁段40,在该示例中顶住外坡道部分的位于其两侧的侧梁段18、19的梁段的顶面。为了确保支腿37的稳定性,所述支腿37在其下侧分别连接到连杆41,所述连杆41在其后端部42处相对于外坡道部分9以枢转的方式在该示例中围绕。
15、两坡道部分8、9之间的轴12连接。每个连杆41的前端部43连接到相应支腿37的足部39,所述足部39通过枢转轴44在支腿处进行铰接以便控制连杆的旋转,其中,连杆41与足部之间的连接可替换为刚性连接。此外,足部39有利地形成为向下开口的U形,从而部分地围绕梁段40。允许足部39与梁段之间的接触表面在调节运动期间在一定程度上滑说明书CN101939214ACN101939217A3/4页5动,并且在当外坡道部分9折叠抵靠内坡道部分8时的外坡道部分9的摆动运动期间允许所述接触表面完全脱离相互接触。0015为了调节外坡道部分9相对于内坡道部分8的角位置,如上所述,设有动力装置或调节装置48、49,所述。
16、调节装置48、49设置成通过动力传动机构47来调节支腿37处于不同位置中,从而在位于距枢转轴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将外坡道部分9下压至所需程度。在该示例中,所述调节装置48、49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为线性调节装置类型,即,即使运动源为如在利用两个旋转电动马达61、62的示例中的旋转,所述调节装置48、49仍产生线性力运动。动力传动机构47针对每个马达具有由所述马达驱动的蜗轮64、65,其中每个所述蜗轮驱动带螺纹的不转动杆50、51。每个蜗轮64、65直接地或通过其电动马达经由枢转支架52、53紧固于内坡道部分8的外侧部分28,所述枢转支架52、53具有大体上水平的枢转轴用以控制较小的枢转运动。允许杆50。
17、、51的下端部突出到内坡道部分8的各侧梁段16、17中的梁之间的空间32中。所述螺纹杆50、51在上端部处通过铰链54、55以不可旋转的方式紧固至共用的双臂拉臂56的任一侧,所述双臂拉臂56具有中央枢转轴57,拉臂56通过所述中央枢转轴57紧固于支腿37的上部部分。0016由于蜗轮形成了相对于内坡道部分8的固定参照点,因此蜗轮64、65的启动意味着螺纹杆50、51的向下或向上的大体线性运动以及支腿37的相应的线性运动。向下的运动通过支腿抵靠外坡道9的梁段40而产生增大的压力,这样导致改变其相对于内坡道部分8的角位置,同时下降绞盘29卸载并允许这种调节运动。下降绞盘的两个滑轮58、59在图5和6。
18、中示出,一个定位在内坡道部分8的外端部处,而另一个滑轮定位在外坡道部分9上的距其枢转轴12的一定距离处。未示出的缆索绕所述两个轮置成环状并延伸至定位在船的船尾处的电驱动绞盘,从而以已知的方式来调节环的长度,由此使外坡道部分9相对于内坡道部分折叠或展开。用于内坡道部分的滑轮60以及由此产生的整个坡道的摆动运动也在图5和6中示出。0017在外坡道部分9的完全展开位置中,将会采取面朝上的部分顶住内坡道部分8的面朝下的部分的终止位置,从而使调节装置48、49完全卸载。当例如因为船的装载平面与码头的装载平面之间的高度上的较大差距而需要对外坡道部分9进行角度调节时,启动调节装置并且使蜗轮64、65的螺母元。
19、件旋转且在杆50、51上施加拉伸力,该拉伸力通过拉臂56转变成支腿37的压缩力,其通过足部39下压外坡道部分直至获得所需的角度位置。有利地,操作者通过未示出的角度传感器和指示器可以看到所达到的角位置。通过在相反的方向上启动调节装置即马达和蜗轮反向旋转,杆向上移动并且支腿37上升,这意味着外坡道部分9可以减小其相对于内坡道部分的角位置。通过拉臂56的枢转布置,避免了由于不均匀的载荷所导致的压力,该不均匀的载荷例如由于调节速度中的小差异所导致。0018通过上述的动力传动机构,所述机构和调节装置受到纯拉伸力,因为支腿37中的压缩力被转变为拉伸力,从而降低了断裂的风险。0019本发明不限于示出的和描述。
20、的示例,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改变。例如,可以在坡道的每一侧上设置超过一对的电动调节装置和动力传动机构,例如在每一侧上两对。通常,调节装置可以由液压缸构成,其通过上述的布置也将承受拉伸力。这些都存在于在拉臂的铰链54、55与枢转支架52、53之间附连的该连接中。0020还可以在内坡道部分的每一侧上仅设置单套调节装置,其中拉臂的一个端部具有说明书CN101939214ACN101939217A4/4页6相对于内坡道部分固定的枢转轴。这可以与电动调节装置以及液压缸一起实施。说明书CN101939214ACN101939217A1/4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39214ACN101939217A2/4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39214ACN101939217A3/4页9说明书附图CN101939214ACN101939217A4/4页10说明书附图CN101939214A。